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抗氧化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抗氧化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
治疗 上积 累了大量 经验 。为此 , 本人将 近年来 中医药治疗脂 肪肝抗 氧化机 制的实验研 究进展做一综述。 1 单昧 中药抗脂肪肝的实验研究 有学 者总结 了从 19 2 0 9 9— 02年 1 的 国 内主要 中 医 5年 刊物 2 3篇有关脂肪肝 的报道 , 2 对其 中中药的用药频 率做 了 统计。出现频 率最 高的四味药为 : 山楂 、 泽泻 、 参 、 胡(> 丹 柴
防高胆 固醇饵料饲养兔脂肪肝 的实验 研究 中发 现 , 与辛伐 他
是以无过量饮 酒史 ( 酒精 摄人量 <2 / ) 0g d 以及肝细 胞 内脂 肪堆积 为主的临床病理综 合 征 , 括肝 细胞 的脂肪 沉积 、 包 脂 肪性 肝炎 、 肝纤维化 和肝 硬化 。其 发病 具体 机制 尚未清楚 , 目前普遍认 为氧化应 激及脂 质过 氧化损 伤起 主要作 用 。对
抑制 MD A的产生 和加 快其 清除 , 而有效 的防治 机体 的脂 从
质 过 氧 化 反应 , 低 C 降 HD和 A S的 发 生 、 展 。 发
1 3 大黄 .
大黄酸 ( H) 大黄 、 R 是 虎杖 等 的有 效成 份之一 。
研究表 明 R H具有保肝 、 抗纤 维化 的作用 , C 1 在 C 所致 的急 性肝损伤 和 C 1、 C 乙醇引起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中, H能显 R 著 降低 MD A提高 S D水平 。提示 R O H具有的清除活性氧和 抗脂质过 氧化作用 可能是其保肝 和抗纤维化 的机制之一 。
7 %) 5 。其 次为首乌 , 郁金 , 半夏 , 陈皮 , 茯苓 , 白芍 , 草决 明 , 虎杖 , 大黄 , 甘草 (> 5 。再 次为 白术 , 陈, 芍 , 4 %) 茵 赤 当归 ,

中药复方治疗脂肪肝的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

中药复方治疗脂肪肝的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

中药复方治疗脂肪肝的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研究方案:中药复方治疗脂肪肝的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一、研究背景与目的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为肝组织内脂质的积聚和脂滴的形成,严重程度可从轻微的脂肪变性到严重的纤维化和肝硬化。

传统的中医药治疗在脂肪肝的防治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并且对于脂肪肝的机制有一定的了解,但目前对于中药复方治疗脂肪肝的机制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具体作用还不够清楚。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和临床观察,探究中药复方治疗脂肪肝的机制以及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并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

二、研究方法1.实验设计(1)动物实验:选择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复方治疗组。

正常对照组接受常规饮食,模型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中药复方治疗组在模型建立后开始中药复方治疗。

观察各组小鼠体重变化、肝脏形态学变化以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

(2)临床观察:选择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中药复方治疗组和对照组。

中药复方治疗组接受中药复方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临床症状、肝脏形态学变化等指标的变化。

2.数据采集(1)动物实验中:记录各组小鼠的体重变化情况;采用HE染色观察和记录肝组织形态学变化;测定血清中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生化指标。

(2)临床观察中:测定患者肝功能(肝酶、总胆红素等);记录临床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等);进行B超检查并记录肝脏形态学变化。

3.数据分析(1)动物实验中: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并进行方差分析(ANOVA)和配对t检验等方法进行组间和组内差异的检验。

(2)临床观察中: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变化情况,计算两组之间的差异及其统计学显著性,可以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等方法进行分析。

三、预期结果和创新点通过对中药复方治疗脂肪肝的机制及临床应用的研究,我们预期可以得出以下结果和观点:1.中药复方在改善脂肪肝动物模型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可以减轻脂肪肝患者的肝脏脂质积聚和炎症反应。

三七花对脂肪肝的治疗作用探讨

三七花对脂肪肝的治疗作用探讨

三七花对脂肪肝的治疗作用探讨作为一名三七花研究专家,我深知三七花在传统中医药中的重要地位。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三七花对脂肪肝的治疗作用。

让我们了解一下脂肪肝。

脂肪肝,顾名思义,就是肝脏内脂肪含量过高的一种病理状态。

脂肪肝不仅会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还可能发展为更为严重的肝病,如肝硬化、肝癌等。

现代生活中,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在我国传统中医药中,三七被誉为“补血圣药”,具有活血化瘀、消肿定痛、抗衰老、提高免疫力等多种功效。

近年来,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三七在治疗脂肪肝方面的潜在价值也逐渐被发掘出来。

三七花,作为三七的干燥花蕾,含有丰富的三七皂苷、多糖、氨基酸等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在治疗脂肪肝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七皂苷可以降低血脂、抗炎、抗氧化,从而降低肝脏内脂肪含量,改善脂肪肝症状。

多糖成分则可以提高免疫力,帮助肝脏抵御疾病。

氨基酸有助于肝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促进肝脏功能恢复。

在临床实践中,三七花也表现出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许多患者在服用三七花后,肝脏内脂肪含量明显降低,脂肪肝症状得到缓解。

三七花还具有调节免疫、抗炎、抗氧化等多重作用,对于防止脂肪肝病情恶化、降低并发症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三七花虽然具有治疗脂肪肝的潜力,但并不意味着它可以完全替代药物治疗。

脂肪肝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病因、病程、个人体质等多种因素。

在治疗脂肪肝时,患者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用三七花和其他药物,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三七花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其在治疗脂肪肝方面的潜在价值值得期待。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患者还需结合自身情况,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以充分发挥三七花的治疗作用。

同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三七花的作用机制,为脂肪肝的治疗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让我们共同为攻克脂肪肝这一疾病而努力!作为一名三七花研究专家,我深知三七花在传统中医药中的重要地位。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三七花对脂肪肝的治疗作用。

脂肪肝及其中医药研究进展

脂肪肝及其中医药研究进展
维普资讯
陕 西 中 医 20 0 2年 第 2 3卷 第 7期

65 6
文献 综述 ・
脂 肪 肝 及 其 中 医 药 研 究 进 展
河 北 医科 大 学 9 9级 研 究 生 ( 5 0 1 田 同儒 指 导 : 凤 全 卢 月 英 009 ) 吴
深 入进 行 中 医药治 疗脂 肪 肝 的研 究有 其 现实 意义 。
1 中 医 药 对 脂 肪 肝 的 研 究 及 治 疗 脂 肪 肝 是 现 代 医 学 的 病 名 , 古 代 医 籍 中 无 脂 肪 肝 这 一 病 名 及 其 相 关 在 的 描述 。 据本 病的 症状 和体 征, 归 属于 中 医的“ 根 可 症 瘕 ”“ 聚 ”“ 阻 ”“ 满 ”“ 胀 ”“ 病 ” 范畴 。 、积 、湿 、痞 、膨 、癖 等 1 1 病 因 病 机 卢 氏 认 为 脂 肪 肝 为 饮 酒 过 度 . 嗜 . 或 食 肥 甘 厚 味 . 食 内 伤 , 生 痰 浊 ; 情 志 失 和 , 气 酒 滋 或 肝
给 肝造 成 损 害使 GP C , 高 . T.OT 升 而且 伴 有细 胞 免疫 功 能
低 下 . 汁分 泌 不畅 。 胆 实 验 表 明 , 得 治 对 有 毒 物 质 ( 一 半 乳 糖 胺 . C ) 肝 D C I 引 起 的 肝 损 害 具 有 明 显 的 保 护 作 用 . 能 明 显 增 强 巨 噬 细 且 胞 的吞 噬 功 能 以 及 促 进 胆 汁 分 泌 。 此 本 品 对 慢 性 迁 延 性 因
目 前 从 分 子 生 物 学 角 度 研 究 发 现 , 窦 内 皮 细 胞 呈 肝 筛 孔 状 结 构 . 成 肝 筛 。 在 正 常 情 况 下 . 筛 对 脂 质 代 谢 组 肝

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害逐年增 加。酒精 性肝 病 主要包 括酒精 性脂 肪肝 ( ch l Al oi o c
则伤神耗 血 , 胃亡精 , 损 生痰 动火 。 。梁卫 等[ 提 出酒 味苦 、 ” 2 ] 甘、 , 辛 大热有毒 , 嗜酒 日久 , 损及脾 胃, 伤及肝 胆 , 热毒 内生 ,
酿湿生痰 , 阻气 滞 , 行不 畅 , 痰 血 酒毒 、 湿热 、 血 、 瘀相 搏 气 痰
21 年第3 卷第 2 00 1 期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6 7
酒精性脂肪肝 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雷晓梅 ,龚 枚 ,董洪娟 ,唐 苗 苗
( 成都中医 1 . 药大学2 7 0 级研究 0 生。 四川 成都 6 0 ; . 1 7 2 成都中医 学附 05 药大 属医 化内 院消 科, 川 成 6 05 四 都 1 7 0 )
关键 。刘喜民等_ 研究显示 湿热 内蕴是 其发病 的原 因 , 5 ] 瘀血
枳术汤主之 。所述的证候类似脂肪肝 。故 根据其临床表 ”
阻络是其发病 的关 键。贾静鹏 等_ 提 出长期嗜酒 必致 酒毒 、 6 ]
湿热 、 痰浊 、 瘀血蕴结 于肝 , 累及脾 胃, 即本病的共 同病理 并 此 基础。综上所述 , 多数医家认为 AF L的 主要 直接 病因是过量 饮酒 , 湿热 、 痰浊 、 气滞 、 瘀血是 为其发 病 的关 键环 节 , 病位在
轻、 中度肠上皮化生 1 9 1 例临床 观察 [] 河北 中医药学报 ,0 7 J. 20 ,
2 ( ) 9 2 2 :.
11 病 因病机 .
本病因为长期持续性或短期 的大量饮酒 。结合其病 因与发病
[2李 琦 , 13 沈俊 . 性 萎缩 性 胃炎伴 肠 上皮 化 生 18例 的辨 证 治 慢 0 疗 []上海 中医药杂志 ,9 7 ( 1 :7 J. 1 9 , 1 )2 . [ 3张子理 . 1] 中医辨 证治疗 胃癌 前期病 变临 床观察 E ] 北 京 中医, J.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第35卷第3期长治医学院学报2021年6月JOURNAL OF CHANGZHI MEDICAI COLLEGE Vol.35No.3 Jun.2021230•综述.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李立凤I梁汝圣八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中医药;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21)03-230-0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三种主要类型⑴。

NAFLD不仅可以导致肝病残疾和死亡,还与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以及结直肠肿瘤等的高发密切相关⑷。

NAFLD 的病因较多,高能量饮食、含糖饮料、久坐少动等生活方式、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代谢综合征等单独或共同成为NAFLD的易感因素⑶。

近年来,NAFLD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肝脏疾病"勺。

目前,西医尚无治疗NAFLD疗效确切的药物,中医药治疗NAFLD显示一定的临床疗效,可能成为今后治疗NAFLD的有效方法之一。

因此,本文主要围绕中医对NAFLD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中医治疗进行如下综述。

1中医病名NAFLD在中医学中,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的“积聚”“痰浊”“痞满”“肥气”“胁痛”等疾病的范畴⑷。

《难经•五十六难》在提到“五脏之积”时曰:“肝脏之积,名曰肥气”,这是最早记载与NAFLD相关的论述。

2病因病机NAFLD的发生多与酒食不节、情志抑郁、寒气侵袭、年老久病等因素相关,其病位在肝,但与脾、肾二脏密切相关,与痰、浊、瘀、湿等病理产物作者单位1天津市公安医院(300000)2天津市第一医院*通信作者(E-mail:liangrusheng@)相关。

中药治疗脂肪肝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脂肪肝研究进展

1 g 白术 、 苓 、 壳 、 参 各 1g 半 夏 9 , 金 1g 泽 泻 0, 茯 枳 丹 5, g郁 2,
2 g 山楂 3 g , 热 内阻 加黄 芩 、 连 , 0, 0 )湿 黄 湿浊 内阻 加苍 术、 佛 手、 厚朴 , 便秘加生 大黄 , 中焦气滞 、 脘腹 胀 闷加砂 仁 等 , 1 日
7 . % ( 00 ) 6 6 P< . 1 。宋 镇 星 用 调 谢 胶 囊 ( 麻 、 楼 、 泻 、 天 栝 泽
实, 泽泻 、 山楂 、 何首乌 、 决明 子、 杞 子、 枸 姜黄、 川芎 、 黄精 、 生
大黄等具有显著的降脂 抑脂作用 。茵 陈、 柴胡 、 黄芩、 白芍 、 郁 金、 枳壳 、 厚朴 、 钱草等 具有保 肝利 湿作 用。丹 参 、 金 赤芍 、 红 花、 葛根 、 鸡血藤 、 地龙 等具 有改善 血液循 环、 抗氧化 、 自由 抗
基作 用 。李 晶等 用 山楂 、 泻 、 术 对 大 鼠脂 肪肝 的影 响及 泽 莪
大黄等 , 每粒 0 5 ) . g 4—5粒 , 每天 2次 口服 , 疗脂 肪 肝 5 治 2 例。对照组 3 9例用凯西莱 0 2 , . g 维生 素 E0 1 , . g 每天 3次 口 服 。均 1个月为一疗程 , 4个 疗程 。结果 2组 分别 治愈 1 用 9 例、 , 效2 4例 显 l例 、1 , 效 1 1例 有 0例 、4例 , 效 2例 、O例 , 1 无 1 总有效率 9 .5 7 .6 。阚佑骞 Ⅲ 用健脾化瘀 祛湿法治 6 1 %、4 3 % 疗脂肪肝 6 O例。药用黄芪 、 山楂各 3 g 白术 、 胡、 内金 生 0, 柴 鸡 各 1 g茯苓 2 g泽 泻 1g 丹参 、 苡仁各 6 g 荷顶 3个 。热 5, 0, 0, 薏 0, 甚加 白花蛇舌草 , 腹胀加莱菔子 。 日 1 , 剂 水煎服 , 2个月为一 疗程。结果治愈 2 4例 , 效 2 显 3例 , 有效 1 例 , 1 无效 2例 , 总有 效率 9 .%。陈莉莉 “ 66 引用 疏 肝 化 瘀 汤 ( 胡 、 壳 、 夏 各 柴 枳 半 1 g 白术 、 0, 郁金 、 丹参 、 泽泻各 1g 生 山楂 3 g , 5, 0 ) 便秘者加生大 黄 , 区痛甚加延 胡索 , 肝 肝功能异常加 虎杖 , 煎服 , 水 治疗脂肪 肝4 0例 。对照组 3 6例用 肝得 健、 血脂 康各 2粒 , 天 3次 口 每 服。均用 3个月 。结果 2组分别治愈 1 例 、 , 1 5例 有效 2 2例、 1 5例 , 无效 7例 、6例 , 1 总有 效率 8 . %、 5 5 % 。赵琦 2 5 5 .6 用祛脂 愈 肝汤 加 减 ( 股 蓝 、 菖蒲 各 6 , 首 乌、 绞 石 g何 白芍 各

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的实验研究进展_李国政

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的实验研究进展_李国政

第11卷 第3期 2009 年 3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1No. 3Mar .,2009脂肪肝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代谢功能发生障碍,脂类物质的动态平衡失调,致使肝细胞内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

其病理学定义为:肝脏脂肪含量(主要是甘油三酯)超过肝脏总重量的5%或者30%以上的肝细胞含脂肪滴,根据肝细胞内脂肪含量,可将脂肪肝分为轻、中、重3型,根据病因,可分为酒精性脂肪肝(AFLD)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

脂肪肝的确切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研究表明脂肪肝的形成和脂肪代谢障碍有关,通常认为是肝细胞脂肪合成增加和氧化减少所致。

脂肪肝虽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良性及静止的病变,但可在较短期内发展为不可逆的肝损害,其肝纤维化的发生率高达25%,且约1.5%~8.0%的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1],因此积极防治脂肪肝对阻止慢性肝病进展和改善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医古文献中并无与“脂肪肝”相对应的病名 ,但根据临床表现一般认为可将其归属于中医的瘕、积聚、肝痞、胁痛、痰浊、肥气、臌胀等范畴 。

现代医学目前对脂肪肝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而传统的中医药学在本病的防治方面却有独特的优势。

近年来中医药在该病的防治和研究方面非常活跃,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本文将从单味中药以及中药复方针灸三方面就中医药防治脂肪肝(包括酒精性和非酒精性)的实验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1 单味药物防治脂肪肝的研究1.1酒精性脂肪肝的单味药物防治的研究 丹参是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常用的抗酒精性肝损伤的药物。

实验研究证实丹参能降低机体内氧自由基的产生,增强抗氧化防御能力,提高细胞膜的稳定性,减轻酒精所致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和坏死以及抑制三酰甘油含量的增高,有明显的防护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2]。

水飞蓟素是中药水飞蓟的有效成分,研究证实其能够直接清除活性氧而对抗脂质过氧化;抑制NO的产生;在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中优先抑制5'-脂氧合酶;保护肝细胞膜;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再生;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摘要: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如何正确预防脂肪肝的发生是现今社会健康生活的体现。

对于脂肪肝的治疗,中医中药有其独特的优势。

应用中医药治疗脂肪肝,既可以使用传统的中药汤剂,也可以变换剂型,更符合现今人们的生活方式。

Abstract:The incidence of fatty liver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and it is younger. How to correctly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fatty liver is the embodiment of healthy living in today’s society. For the treatment of fatty liver,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a unique advantage.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treat fatty liver can be done by us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or changing dosage forms,which makes it more in line with the lifestyle of today’s people.Key words:Fatty liver;Lifestyl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近年来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的态势,脂肪肝有酒精性和非酒精性,两者在发病上有饮酒量的区别。

大多数脂肪肝是在患者体检中发现,B超提示有脂肪肝的影像。

除此之外,血生化指标存在异常,包括血脂(TC、TG)升高,部分患者会有肝功能(AST和ALT)异常升高。

在一些中重度的患者中还可能伴有其他疾病,如高血压、高血糖、动脉粥样硬化、痛风等,既往研究发现非酒精性脂肪肝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关联[1]。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有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2],非酒精性脂肪肝是现在最常见的肝脏疾病,继续发展为非酒精性肝炎,进一步可发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细胞癌[3]。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中的脂肪肝的患病率高达61%,脂肪肝也是代谢综合征的高危因素,脂肪肝有可能加重代谢紊乱,促进代谢综合征的发生,而代谢综合征的代谢紊乱也有可能诱发和加重脂肪肝[4]。

1中医药治疗脂肪肝中医药治疗脂肪肝有一定的疗效和优势。

中医诊断治疗疾病以整体为出发点,调阴阳,辩五脏,论虚实,分表里。

根据其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积证”“瘀证”“胁痛”“痰浊”“肥气”等范畴。

针对脂肪肝的中医病名,在古文中未有明确记载,根据其症状可归为胁痛、积证、肝(痞)僻、肝着、黄疸、瘀血、痞满等,有关调查标明[5],胁痛、积聚分别出现了85次和81次,其构成比分别为20.73%和19.76%,在44个中医称谓中占40.49%,而肝积、消渴偶、脂满、瘀痰、肿胀、肥胖、痰阻、疸病、湿证、伤酒、酒劳等只出现过1次共占2.6%,为少见称谓。

按中医病名来统计则积聚、癥瘕、肥气3个病名占总病名的79.29%,可以视为脂肪肝的中医常见病名,而其它则比较少见。

但是,针对临床治疗脂肪肝的效果,中医药以其效果好副作用少,使得很多患者选择服用中药治疗脂肪肝。

在临床和实验研究中,针对脂肪肝的治疗也有很多方剂药物。

有关中医药经典方剂治疗脂肪肝研究中,近年随着鳖甲煎丸临床应用的扩大和动物实验研究的深入,发现其在肝炎、肝硬化、肝癌等慢性肝病的治疗上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6]。

鳖甲煎丸能够改善NAFLD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紊乱,有效降低肠道通透性,显著降低肝细胞损伤,减少炎症细胞浸润,从而抑制大鼠NAFLD 的发生发展[7]。

在临床中采用二陈汤及其加减用于临床NAFLD的治疗,疗效明显。

有研究表明二陈汤具有调节血脂作用,二陈汤及桃红四物汤可降低NAFLD CYP2E1[8-10]。

有实验结果表明二陈汤全方可有效降低肝脏组织中SOD及MDA 含量,改善氧化应激的发生,同时恢复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11]。

四逆散合苇茎汤方[12]随证加减,患者在服药前和服药6个月后,60例经治疗后,临床治愈26例(43.33%),显效24例(40.00%),有效4例(6.67%),无效6例(10.00%),总有效率为90.00%。

膈下逐瘀汤选自王清任《医林改错》,是中医活血化瘀的经典方[13],实验研究表明可以治疗脂肪肝[14]。

小柴胡汤在临床中常用于治疗肝脏疾病,在实验研究中提示小柴胡汤具有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脂质代谢、改善肝功能有关,但其确切机制需要深入研究[15]。

除此,应用于临床治疗肝脏病变的常用药还有柴胡疏肝散,实验研究证明其能有效减轻肝细胞受损的数量和程度,可有效的降酶保肝,起到改善肝功能的作用,从而减少脂肪肝发生[16]。

实验研究提示健脾活血方(白术、葛根、白芍、泽泻、枳壳、姜黄等),祛湿化瘀方(茵陈、虎杖、姜黄等),可通过对肠道功能保护作用而在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和进展中的重要性抑制作用,实验提示葛根是肠道关键药理作用靶位[17]。

在实验研究中也证实丹参确可降低非酒精脂肪肝大鼠血中MDA含量[18]。

荷叶抗NAFLD作用与改善肝微循环障碍有关[19]。

三草水煎剂确实对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具有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脂含量及抗脂质过氧化[20],芍药苷对NAFLD大鼠具有保护作用[21]。

从辨证论治出发,刘永年从浊论治脂肪肝[22],根据证候特点归纳为痰浊型和痰火型,阳虚型和阴虚型,虚实夹杂型,均以痰浊为标。

除此,还有研究化痰助运方[23]:苦参15 g,虎杖15 g,玉米须30 g,皂角刺10 g,威灵仙10 g,在临床实验中可改善脂肪肝临床症状。

健脾抑脂方[24]:陈皮、茯苓、丹参、虎杖、泽泻、草决明、生山楂、炒莱菔子、白僵蚕、郁金及炙甘草。

研究证实,健脾抑脂方能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血脂及影像学变化,是临床治疗脾虚痰浊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有效方药[24]。

调肝理脾基本方[25]:生黄芪15 g、泽泻15 g、虎杖15 g、茵陈蒿30 g、麸炒白术30 g、炒决明子20 g、生山楂30 g 等,同时根据兼夹证候进行加减。

调脂清肝汤[26]:茵陈、决明子、山楂各15 g,白术20 g,荷叶10 g,随症加减临床效果较好。

部分研究表明中成药治療脂肪肝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降脂活血片治疗脂肪肝取得良好疗效[27],药物组成:生山楂、泽泻、首乌、草决明、丹参等。

用纯中药治疗脂肪肝,在降脂、降酶方面优于西药,且缩短治疗时间。

壳脂胶囊,以甲壳、制首乌、丹参、茵陈、牛膝等组成。

研究证实壳脂胶囊在改善肝功能、减轻肝脂肪变性程度方面疗效与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相当,在降低血脂水平方面优于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且观察期间无明显毒副作用,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较高[27]。

清脂颗粒组成:醋柴胡、丹参、山楂、泽泻各15 g,茯苓、白术、白芍各12 g,赤药30 g、三七粉、猪苓、半夏、枳椇子各10 g、甘草6 g,制备颗粒剂。

清脂颗粒治疗中重度脂肪肝的整体效果确切,在降低血脂水平,清除肝脏内脂肪沉积等方面有确切意义。

荷丹片主要成分包含荷叶与丹参,荷丹片治疗脂肪肝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该治疗方法不仅有助于血脂的调控,同时短期治疗内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应用价值显著。

乌丹降脂胶囊方中大黄、丹参、黄芪、生柴胡、甘草(炙)、陈皮、半夏、茵陈、山楂、泽泻、决明子,用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少,具有保肝、降酶、降脂作用。

胆舒胶囊以疏肝利胆为主,兼及脾胃,不良反应小且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

降脂利肝颗粒可通过抑制CYP2E1基因和蛋白表达,下调NAFLD模型大鼠氧化应激水平,进而改善脂肪肝的病理状况,对脂肪肝模型大鼠的血脂和肝功能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在临床治疗中,重度脂肪肝时在西药治疗药物中结合中药治疗脂肪肝效果更为明显,有研究表明应用该方剂:苍术10 g、小柴胡15 g、厚朴6 g、丹参10 g、红花10 g、川芎10 g、黄连3 g、姜半夏10 g、当归10 g,配合西药治疗NAFLD 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患者肝纤维化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28]。

中药治疗脂肪肝,文献记载[29],通过收集279篇符合研究要求的文献,其中67味中药可通过减轻肝脂肪堆积(肝指数下降)、改善肝脂肪变性来治疗脂肪肝。

除此还有中医药保健药品如降脂茶疗方:葛花、枳椇子、丹参、山楂、枸杞子、决明子等量,粉碎成粗粉后装茶包,同时配合降脂外敷方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满意。

2总结现今社会脂肪肝的发生越来越普遍,在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中,积极改善生活方式,是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法。

在药物治疗中应用中医药辨证论治,虽然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其效果明显,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把握好中医治疗原则和方法,针对脂肪肝疾病,应用有效的中医防治手段,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除对经典方剂的进一步探索应用以外,还可以对各种验方进行收集和整理,在防治脂肪肝的临床方法上除了常规的服用汤药,还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食疗、茶疗保健防治,穴位针灸、推拿、外敷等方法也是可逐渐应用。

对脂肪肝患者早期发现,早期防治,采用对患者既安全又有效,便于接受的方法是医者不断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1]Manabendra Sau,Subhasish Chakraborty.A study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nd its relation to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marke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s in Medicine Sau Metal[J].Int J Adv Med,2018,5(4):913-917.[2]Vinay Kumar Warkade,Prashant Khuraiya,Vinay Kumar Warkadeet.To Study the Biochemical Parameters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Patients[J].JMSCR,2018,6(6):15-23.[3]Pratima Dibba,Andrew Li,George Cholankeril.Mechanistic Potential and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of Cannabinoids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J].Medicines,2018,5(2):47.[4]刘小霞,喇万英.中医对脂肪肝病因病机的研究近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7):46-47.[5]程华焱.脂肪肝中医病名的文献研究[J].新疆中医药,2008,26(6):12-14.[6]张再康,邓国兴,郑玉光,等.鳖甲煎丸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8):965-967.[8]邱邦东,臧月,王生,等.鳖甲煎丸改善肠道菌群失调治疗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机制探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7,23(4):145-151.[8]冯红英.二陈汤加味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126 例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3,9(9):170-171.[9]丁珊珊,康洁,张凌媛,等.二陈汤对高脂饮食大鼠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5):22-24.[10]刘树军,黄静娟,车念聪.二陈汤及桃红四物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CYP2E1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8):729-731.[11]石磊,杨鹏,郭舜,等.二陳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CYP2E1及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J].中国药师,2017,20(2):205-224.[12]刘建平,邢伟鸽.四逆散合苇茎汤化裁治疗脂肪肝例60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17,46(9):46-47.[13]乌兰图娅.膈下逐瘀汤对肝瘀血疗效的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9):258-259.[14]朱晓松,方涛,陈文慧,等.膈下逐瘀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脂质代谢和血小板活化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33):4-7.[15]邱根全,叶峰,刘昳,等.小柴胡汤对实验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4(3):400-402.[16]李丹,江涛,范华倩,等.柴胡疏肝散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脂质代谢及肝功能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3,29(3):8-12.[17]胡义扬,彭景华,冯琴.中医药治疗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要靶位——肠道[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9):1269-1272.[18]孙丽伟,黄妙珍.丹参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MDA、SOD、TNF、Leptin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6):696-698.[19]楼招欢,程斌,夏伯侯,等.荷叶对高糖高脂饮食诱导的实验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5):2169-2173.[20]范鸿儒,杨之娴,王雨晴,等.三草水煎剂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4):865-868.[21]陈剑明,张声生,郭前坤,等.芍药苷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的疗效与保护机制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5):1376-1381.[22]徐春霞,杨勤.刘永年从“浊脂论”论治脂肪肝[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7,51(4):33-35.[23]黄天生,郭召平,尚莹莹,等.痰助运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痰湿型)的临床观察及对脂联素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7,44(2):306-311.[24]马红学,任顺平,李朝喧,等.健脾抑脂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4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6,24(11):42-43.[25]张立宏.调肝理脾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3):84-87.[26]古剑.调脂清肝汤联合普伐池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肝5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7,52(4):277.[27]姚斌,彭绪坤.降脂活血片治疗脂肪肝13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9):131-132.[28]钱功义,王正敏.降脂活血片治疗脂肪肝的效果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6,4(30):84.[29]宁惠明,欧强,黄玲,等.壳脂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效果观察[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7,33(1):137-1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