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病证辨治验案二则

合集下载

疑难病证辨治验案二则

疑难病证辨治验案二则
浙 汀 中 羼药 天 学学 援 2 0 0 8年 9 第 3 月 2卷第 5 期
疑难 病证 辨 治 验 案 二 则
王 雪华 桑希 生 王 俊 志 曲 苗
黑 龙江 中 医药 大 学 哈 尔 滨 1 0 4 500
摘要 : 以验 案 二 则 , 即麦 门冬 汤舍 消瘰 丸 加 减 方 辨 治 结 节 病 、 藻 玉 壶 汤 舍 消瘰 丸 加 减 方 治 愈 亚 急 性 肉 芽肿 性 甲状 腺 炎 的 临床 海
中医临床 所见 : 咳无 痰 , 喉 不 利 , 闷气 短 , 干 咽 胸
减轻 , 已有 两 夜 醒 来 时 发 现 自 己可 以 侧 卧 。 因其 假 期 临近 , 故提 出带 药请 求 。为 了证 实 其 临 床疗 效 , 便 于 把握 病 情 , 辨识 证 候 , 定处 方 , 确 令该 患立 即到 我
Ke o d :n d l ;s b— a u e t y o d ifa yw rs o ue u c t h r i n l mma in o r n l ma t fg a uo o ;TCM r a me tb s d o i e e ta in;r cp a e t e t n a e n d f r n it f o eiec ss
患 者 , , 1岁 , 9 2年 暑 期 初 诊 。主诉 : 咳 女 3 19 干

月余 , 以频 繁 “ 嗓” 临床 特 征 。业 经 日本 东 京 清 为
某 医院诊 断 为 结 节 病 , 因本 人 拒 绝 激 素疗 法 而 回 国 寻 求 中医药治 疗 。来诊 前 曾到过 黑 龙 江省 某 著 名 西 医院 , 专家会诊 结论 一致 。
1 结 节 病 案
中, 玄参 2 g生牡蛎 4 g 浙 贝母 2 g 夏枯 草 2 g 改 0 0, 5, 0, 黄芪 5 g 加黄 药 子 1 g 以增强 化 痰散 结 , 毒 消肿 0, 5, 解

熊继柏疑难病症验案

熊继柏疑难病症验案

1、身如虫行案陈某,男,75岁,长沙市人。

门诊病例。

初诊(2003年9月7日):患者自诉一身皮肤瘙痒,已1年不愈。

可是近3个月来,其皮肤瘙痒仅时作时止,犹可忍耐,难耐之症则是一身皮肤竟时时有如虫子爬行一般。

时或在上肢,时或在下肢,时或及于胸腹、背部,时或及于头面部,总以四肢发作为甚。

夜间亦发,以至夜寐不安。

由于发作之时,是一种虫蚁爬行之感,因此每常脱开衣服去查找,但并未发现虫蚁、跳蚤、虱子以及其它虫类杂物。

患者一再诉述,此种虫行的感受比一身瘙痒更为痛苦。

察其身上并无疮疹,惟见其下肢轻度浮肿。

询及四肢畏冷。

并觉四肢酸重,精神疲乏。

舌苔薄白而滑。

脉细缓。

辨证:气虚皮水证。

治法:益气通阳化水。

主方:防己黄芪汤合黄芪赤风汤。

处方:黄芪40 g,汉防己10 g,茯苓皮3O g,桂枝6g,防风10 g,赤芍10 g,甘草6 g。

7剂,水煎服。

二诊(9月14日):诉一身如虫行的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双下肢浮肿已除,疲乏酸重感亦觉减轻。

舌脉如前。

仍拟原方微调剂量再进。

/处方:黄芪40 g,汉防己8 g,茯苓30 g,桂枝4 g,防风10 g,赤芍10 g,甘草6 g。

10剂,水煎服。

三诊(9月24日):诉上症大减,近3日以来,身如虫行之感仅偶有发作,且感觉轻微。

双足酸重明显减轻,精神亦明显转佳,但原患身痒未除。

舌苔薄自.脉细。

再拟原方加减,以巩固疗效。

处方:黄苠30 g,汉防己6 g,茯苓30 g,桂枝3 g,防风10 g,赤芍1O g,刺蒺藜15 g,乌蛇肉15 g,甘草6 g。

10剂,水煎服。

按:身如虫行之症,《伤寒论》谓其属虚,“阳明病,。

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

”本案患者年迈体弱,又见疲乏,脉细,属气虚无疑。

然患者双足浮肿而酸重,且舌上见薄白滑苔,是水气病之征。

《金匮要略》云:“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

”可见,本案患者既属气虚,又兼皮水,故防己茯苓汤在所必用。

辨证论治神经科疑难病症4则

辨证论治神经科疑难病症4则

辨证论治神经科疑难病症4则关键词中风失语耳聋耳鸣顽固性头痛脑炎后遗健忘症医案笔者在临床中以辨证论治治疗神经科疑难杂病,收获较多,现举4例报道如下。

1 中风失语章某某,男,56岁。

患者任门卫,上班时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失语,右侧肢体活动不利,送至我院住院治疗。

查体:神清,只能发出简单啊声,能正确理解语言,查体合作,右侧肢体肌力四级,右侧巴氏征阳性,感觉无异常。

左侧肢体正常。

头颅CT示左侧基底节区梗死灶。

既往史不清,有时感头胀、头重,住院期间发现血压偏高。

西医诊断为左侧基底节区梗死,给予常规脑梗死治疗方法治疗十余天,肢体肌力基本恢复正常,但语言功能恢复不明显。

因经济原因停用一般西药治疗,仅给与抗血小板、降压预防再梗死治疗,并请中医会诊。

仍有头胀、头重,咳少许白粘痰,不易咯出。

舌紫黯、边有少许瘀斑、苔薄黄,脉弦细。

予血府逐瘀汤合涤痰汤加减:当归、郁金、远志各12g,生地黄、石菖蒲各30g,桃仁、柴胡、川芎、甘草各10g,红花6g,枳壳、赤芍、川牛膝、制半夏、制南星、地龙各15g。

服上方14剂后患者感神清气爽,无头胀、头重,痰易咯出,纳眠可,二便调,可说简单词语、数数。

守方治疗两月余,患者已能进行一般日常生活语言交流。

嘱继续治疗,并与人多聊天,以训练语言功能。

按:患者平素有头胀头痛,诊其舌脉症,为瘀血痰浊阻滞经络,喉间经络淤滞不畅,导致不能言语。

血府逐瘀汤活血祛瘀功用卓著,同时又无动血耗血之虞,可活一身上下各处之瘀血。

中风之人,多夹痰浊,合涤痰汤可助其通络开窍之功。

两方合用,使患者瘀痰去,经络通,喉窍开,则能发声言语也。

2 耳鸣耳聋陈某某,女,28岁。

突发左侧耳鸣、耳聋5天,耳鸣如蝉声,电测听示左耳神经性耳聋。

予改善循环、营养神经、促进细胞代谢注射剂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加用中药治疗。

诉平时嗜辛辣之品,性格较急躁,大便偏干,现感耳鸣如蝉声,头痛头胀,口苦咽干,心情烦躁,容易激动,夜间难以入睡。

诊见形体消瘦,颜面微红,语声急躁,舌红、苔薄黄稍厚,脉弦滑。

内科疑难病验案2则

内科疑难病验案2则

t 。】 j d 周后 复诊 , 口腔及 舌体溃 疡明显好转 , 痛减轻 , 疼 口
干、 大便情况好 转 , 效不 更方 , 续服 用 2 继 1剂 后 溃疡 面愈 合 。随访 5年无 复发。
按 : 病 类 似 中医 的狐 惑病 , 感 受 湿 热虫 毒 所致 。 该 为
苍 白、 紫绀和潮 红等 改变 , 于寒冷 刺激或 情绪激 动等 因 常
大小 , 周围充 血 明显 , 灼 热疼 痛 感 , 仅 能进 食 半 流食 有 诉 物, 口干 , 大便 秘结 , 伴有 心前 区不 适 感。察舌 质 黯红 、 舌 体小 、 少苔 , 脉数 。药用 : 辽沙参 、 葛根 、 山药各3 , 冬 、 0g 麦 五味 子各 2 , 椹 、 0g 桑 黄精 各 1 , 杞 子 、 皮、 枝 各 5g 枸 丹 桑
桑 椹 各 1 , 枝 、 杞 子 、 参 、 瓜 络 各 1 , 草 3g 5g 桑 枸 丹 丝 0g 甘 。
口腔溃疡反复发作 5年余 。患者 于 19 9 8年 无 明显诱 因出现 口腔溃 疡 , 反复发作 , 且症 状逐渐加 重 , 食说话 困 进 难, 疼痛 剧烈。西医确诊 为 白塞 氏病 , 长期 口服强 的松 、 华 素片 、 维生 素、 螺旋 霉素等药 治疗 , 口腔 溃疡 , 仍反复发作 。 后患者 自行停用西药 , 在当地服用 中药治疗 1 年余 , 疗效亦
不明显。症见 : 口腔 、 面 有 多 个 黄 白色 小 溃 疡 面 , 米 粒 舌 如
每 日1剂 , 水煎 , 三七粉兑 服 。服药 7剂 后复诊 , 手肿 加 双 胀较前减轻 , 观其唇 色 略红 , 质红 、 体小 、 苔 , 弦。 舌 舌 少 脉 于上方去葛根 , 山药 3 。加服天丹 通络胶囊 2粒 , d 加 0g t。 i 再服 7剂 , 雷诺 氏现象 明显缓解 , 诉 触其双手 温暖 , 色转 唇 红。舌质 红、 少苔 , 弦。药用 : 沙参 、 血藤各 3 , 脉 辽 鸡 0g 麦

张洪义教授辨治疑难杂症验案3则

张洪义教授辨治疑难杂症验案3则

张洪义教授辨治疑难杂症验案3则人物简介张洪义,教授,研究生导师,天津中医药大学原中医系主任。

现任中华全国中医临床诊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

在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各种老年病、糖尿病及其合并症、顽固性失眠等方面有较深造诣。

擅长应用整体调节之法。

治疗内科多种疑难疾病。

临床疗效卓著。

张洪义教授从医近50余年,其医术精湛,尤擅长于临床疑难杂症的诊治,声誉颇佳。

笔者于本科就读阶段有幸跟随恩师门诊4年,现择其疑难病案3则报道如下,以飨临床同道。

重用白矾治疗顽固性呃逆呃逆,古称噎,为临床常见病,以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为主要表现。

常见于胃肠道疾患、神经官能症等病证,相当于西医的膈肌痉挛、神经性呃逆等。

临床上习惯在辨其寒热虚实、审因论治的基础上加上一些理气降逆之品,如柿蒂、代赭石等予以治疗,对于病程较长的顽固性呃逆常忽视化痰药的运用,故疗效不显。

张洪义教授重用燥湿化痰之品——白矾,治疗病程较长的顽固性呃逆疗效甚佳甚速。

病案1:姚某,男,70岁。

退休工人。

于2003年10月11日就诊。

诉素有呃逆史十五、六年,常呃逆频繁不能自制,甚至整夜无法入睡。

神情昏蒙,头晕甚剧,口苦口干,舌淡、苔白腻,脉滑,常伴见恶心、呕吐。

血压:160/90 mmHg,曾于西医院就诊,诊断其为慢性胃炎、高血压病、胆囊炎、轻度脑萎缩等。

曾多次服用中西药及中药治疗呃逆,收效甚微。

张教授诊断其为风痰所致的顽固性呃逆,其病机为肝阳上亢,风阳上扰,胃中痰浊因“风动而涌”,上逆而为呃逆。

治疗以熄风化痰、理气降逆为主。

方药:白矾2 g,白芍12 g,清半夏12 g,僵蚕12 g,代赭石30 g(先煎),蔓荆子12 g,夏枯草12 g,茯神20 g,砂仁10 g,羚羊粉1.5 g(分冲),青龙齿30 g(先煎),天麻12 g。

复诊(10月15日):诸症改善,呃逆次数明显减少,为防止白矾燥烈伤胃,又入炮姜12 g、龟上壳30 g以顾护胃气,再进4剂。

经方辨治顽疾验案举例

经方辨治顽疾验案举例
诸 证 好转 。此 后 在 月 经 前 以调 气 血 水 火 为 治 , 经 后 予
巅顶 痛 。患者 将 在 断 经 之 年 , 肾气 渐 衰 , 冲任亏虚 , 精
血不足, 又 因风寒 客 于胞 中 , 寒凝 血 瘀 , 阻滞 脉 络 , 致使 月经 淋漓不 断 、 巅顶疼 痛 。但 症 有 主 次之 分 , 治 有 先后 之别 。《 金 匮要 略 》 温 经 汤 集 肝 药
黄 芩泻 中上 二 焦 之 火 热 ; 大 黄 逐 胃热 而 止 烦 、 镇惊 ; 丹
参 祛瘀 安神 ; 茯苓 宁 心安 神并 可 通 利 小便 ; 半夏 收 冲气
改用 《 伤 寒论 》 治厥 阴病 之 主 方 乌梅 丸 方 。方 中乌梅 酸 平人 肝 , 滋肝 阴 ; 当归苦 温 入 肝 , 养 血通 经 ; 干 姜 辛 温补 脾阳; 党 参甘 润益脾 阴 ; 黄连、 黄柏 苦 寒 人 心 , 降 火而 调 寒温; 桂 枝焦 辛 人 心 , 补 阳气 , 散寒水 ; 细辛 辛 香 , 交 通 上下 ; 附子入 肾 , 暖水脏 。诸 药昧 备 酸 甘 、 焦苦 , 性 兼 润 补 助益 , 以滋 肝 阴 , 阴精 上奉 , 巅 顶痛则 自愈 。
患 者半年 来 每 遇 经 期 , 或经行前后 , 多出现烦躁易怒 , 有 时 喃喃 自语 , 但不喜与父母交谈 , 偶 有不分亲疏 、 语 言过 激 等表 现 。 曾去 某 医 院 检 查 , 未 见 异 常 。予 安 眠 类药 物及 逍 遥 散 等 治 疗 1个 月 , 症 状 均 未 减 轻 。今 月 经 过期 1 0余 天未 至 , 近 5天 昼夜 不 眠 , 大 便 3日未 解 , 尿 黄 。舌 红 、 苔 薄腻, 脉 弦 滑 。拟 诊 为经 行 神 志 异 常 。 投 以柴胡 加 龙 骨牡 蛎 汤加 减 : 柴胡 9 g , 生龙 骨 1 2 g , 生 牡蛎 2 0 g , 黄芩 、 丹参、 半夏 、 麦冬各 1 0 g , 茯苓 、 党 参 各 1 5 g , 大黄( 后入) 、 桂枝 各 6 g 。每 日 1剂 , 水 煎 服 。7月 6 E l 二诊 : 药后 大便 已解 , 月经 昨晚 已行 , 量可, 色鲜 , 入 夜 后 能稍 安 睡 片刻 。7月 9日三 诊 : 诉 月 经 量 已少 许 ,

疑难杂病验案2则

疑难杂病验案2则

疑难杂病验案2则郭国让【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1(009)015【总页数】1页(P94-94)【关键词】中医药疗法; 辨证论治【作者】郭国让【作者单位】河南省滑县人民医院滑县456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9.1案1:归脾汤加味治疗腰椎穿刺后眩晕张某,女,39岁。

2008年5月3日初诊。

患者素有失眠,多梦,心悸。

近日因阵发性抽搐,于2008年4月6日到某医学院附院诊治。

头颅CT排除占位性病变,查脑脊液未见异常。

自诉腰椎穿刺术后即感眩晕,平卧 2小时后返回旅社途中眩晕加重,平卧于地,稍有好转。

次日,家属找医生询问原因,知腰穿所致,休息几天即愈,遂返程回家。

几天后眩晕日渐加重,无法下床活动,去枕后稍减轻。

经某诊所治疗20余日无效,求愚诊治。

诊见:患者去枕面里而卧,面色萎黄,四肢面部浮肿,眩晕耳鸣,如坐舟船,脑内空虚,动则尤甚,两目干涩,体倦乏力,腰膝酸软,失眠多梦,心悸健忘,舌淡质嫩,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证属气血虚弱,肾精不足,脑髓失充。

治宜补养气血,填精益髓。

处方:黄芪、党参、茯苓、枸杞各30g、白术、龙眼肉、远志、天麻各12g、肉苁蓉、当归各15g、木香、甘草各6g,生姜3片、大枣5枚为引。

服药3剂后,眩晕耳鸣有所好转,能去枕而寐。

6剂后眩晕基本消失,面部四肢浮肿消退,能站立行走,心悸健忘多梦诸症均有好转,但脑内仍有空虚感,伴腰膝酸软。

上方去天麻加山药30g,熟地黄15g,川断12g。

继服4剂,诸症悉除。

嘱其注意饮食调理,避免劳体劳神,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按:眩晕之证,或肝阳上亢、或痰浊上蒙、或气血亏虚、或肾精不足。

患者失眠多梦,心悸健忘,阵发性抽搐,此为气血不足,心脾两虚,筋脉失养所致。

又因腰椎穿刺,损耗肾精,伤及脑髓。

精血同源,脑为髓海,脑髓失充,故见眩晕。

《灵枢·海论》篇说:“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

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疑难病症经典案例

疑难病症经典案例

疑难病症经典案例1、医案纪实-----痛风脚肿吴某某男47岁。

右足脚面红肿热痛两天,不能行走,乘车需人搀扶进来,吃西药止痛不起作用,挂水消炎越输越重,无奈经朋友介绍要求中医治疗。

刻诊:人中等个子,略胖,有痛风病史,尿酸高,前两天连续喝酒造成右脚面突然红肿疼痛,不能着地,脉弦滑数,舌淡苔白略腻,饮食二便基本正常,平时有痔疮。

辨证:湿热下注,热毒痈积。

中医丹毒。

龙胆泻肝汤和五味消毒饮加减:龙胆草18g 车前子20g 川木通10g 黄芩15g 栀子12g 当归15g 生地30g 泽泻30g 柴胡12g 生甘草30g 怀牛膝10g 赤小豆60g 卷柏15g 丹参30g 炙乳没各10g 公英30g 野菊花30g 忍冬藤30g七副水煎服日三次。

三天后肿消痛止,七剂后痊愈。

按:中医对丹毒,西医亦称为淋巴管发炎的治疗一般采取清热解毒的方法处理,我的经验是用龙胆泻肝汤清利湿热,五味消毒饮消毒散结。

此案又加活络效灵丹止痛,卷柏治痔,赤小豆消水利肿。

方证对应,效如桴鼓。

2、医案实录------十年失眠刘某某女 50岁。

2016年1月20日初诊。

自述每晚难以入睡,即使睡着也就两三个小时就又醒了,十余年来把人折磨的十分痛苦。

经人介绍求治中医,刻诊:失眠多梦,性急便干,月经已绝。

脉象双关浮滑,舌淡苔白,饮食小便尚可,大便偏干。

中医辨证:肝郁化火,脾虚津少。

丹栀逍遥散和百合生地知母汤加减:丹皮12g 栀子12g 柴胡12g 当归15g 白芍30g 茯神30g 生白术30g 生甘草10g 合欢皮30g 白蒺藜30g 夜交藤50g 生地30g 知母10g 法半夏30g 浮小麦30g 大枣10个香附子12g 七付水煎服日三次。

一周后复诊,大便通畅,睡眠改善,一夜能睡6个多小时,病人甚为高兴,要求继续服药巩固。

再续七付,睡眠正常。

3、医案纪实一一一少腹疼痛张某某女56岁。

小肚子左边疼痛一个月左右,不发烧,B超检查无积液,打针吃药无效,就是小肚子疼不已,病人有些害怕,有其他疾病,特从外地赶赴西安求治于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疑难病证辨治验案二则
作者:王雪华桑希生王俊志曲苗
【摘要】以验案二则,即麦门冬汤合消瘰丸加减方辨治结节病、海藻玉壶汤合消瘰丸加减方治愈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

探讨了此类疑难病证的病因病机、辨治思路及解毒散瘀消肿、化痰软坚散结法的治疗经验。

【关键词】结节病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辨证论治验案
Abstract: With two recipes, i.e. nodule disease treated with revised Maimengdong Decoction and Xiaoluo Pill, sub-acute thyroid inflammation of granuloma treated with Haizao Yuhu Decoction and Xiaoluo Pill, it makes clinical research to discuss the causa morbi, mechanism, differentiation thought and the experiences of removing toxin, stasis, swelling, sputum, and softening mass in treating such refractory diseases.
Key words: nodule; sub-acute thyroid inflammation of granuloma; TCM treatment based on differentiation; recipe cases
1 结节病案
患者,女,31岁,1992年暑期初诊。

主诉:干咳一月余,以频繁“清嗓”为临床特征。

业经日本东京某医院诊断为结节病,因本人拒绝激素疗法而回国寻求中医药治疗。

来诊前曾到过黑龙江省某著名西医院,专家会诊结论一致。

中医临床所见:干咳无痰,咽喉不利,胸闷气短,倦怠乏力,面色少华,纳谷不香,月经量少,舌质微红,舌苔薄,脉弦细。

从自带的东京某医院所作的X线片及胸部CT片清晰可见,两侧肺门和纵膈淋巴结肿大,呈2cm的结节状,对称地分布于两侧。

血常规检查无明显异常。

辨证要点:(1)因肺阴虚,虚火灼津,津燥失润,故干咳无痰,咽喉不利;又虚火化燥,炼液成痰,凝结于肺经循行部位,形成积聚结节。

因其阻遏气道不利,故胸闷气短,不得侧卧。

(2)由于思虑和劳倦导致脾胃气虚,化源不足,因而倦怠乏力,面色少华,纳谷不香,月经量少,同时加重了肺燥的病情。

(3)观其脉证为肺胃之气阴两虚,燥邪郁结证候。

治法:益气养阴,化痰散结,解毒消肿。

方药:麦门冬汤合消瘰丸加减方:麦冬20g,半夏15g,太子参20g,沙参15g,甘草10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g,黄芪30g,白术20g,当归15g,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服方7剂,诸症同前。

尤以咽喉不利,不能侧卧为重,遂将《外科真诠》消瘰丸加入方中,玄参20g生牡蛎40g,浙贝母25g,夏枯草20g,改黄芪50g,加黄药子15g,以增强化痰散结,解毒消肿之力。

三诊,该患笑容可掬。


诉:“清嗓”症状明显减轻,已有两夜醒来时发现自己可以侧卧。

因其假期临近,故提出带药请求。

为了证实其临床疗效,便于把握病情,辨识证候,确定处方,令该患立即到我校附属第一医院复查胸部X线片。

结果显示:两侧肺门和纵膈淋巴结已缩小至1cm,边界呈模糊状,其它无著变。

为携带药品方便起见,建议制作冲剂。

但因时间仓促不及,只好按原方投药30剂(1月量),如法水煎分装后,高压灭菌处理,并装箱空运至东京。

服用20余剂时,告知:其病情进一步好转,嘱其继服中药汤剂。

为巩固疗效,在原方基础上随症加减,先后两次邮寄4个月的水煎药液,未曾使用其它中西药物,治疗期间日本某医院一直进行免费的病情跟踪,最终证实获愈,胸部检查完全恢复正常。

讨论
结节病可视为中医之“痰核”、“瘰疠”、“肉瘿”等范畴。

其病因病机目前尚无确切的认识,有因忧思郁怒,痰湿凝结所致;而本病例乃由思虑、劳倦导致脾胃气虚,日久伤阴化燥,燥火郁结,炼液成痰,形成积聚结节。

治宜润燥化痰散结,解毒消肿法。

《外科真诠》消瘰丸主治阴虚火旺之瘰疠,以夏枯草、玄参泄肝火散郁结;生牡蛎、浙贝母化痰软坚以散结。

此外,黄药子入心、肝经,化痰散结消瘰效佳。

然该药对肝功能有损害,当慎用。

因方中有当归配伍,可起到减毒增效作用。

临证时合麦门冬汤润肺清燥,益气养阴,紧扣病机,因而奏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