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法治专册”考点知识梳理(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初级中学 孙全军)

合集下载

(完整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道德宇法治》知识点概括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1。

宪法规定的内容有哪些?①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②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利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③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④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2。

国家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经济制度与人民权力的关系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利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这一制度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4。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贯彻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5。

人权的实质和目标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6。

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力和自由。

7。

行政机关应如何执法?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执法、依法行政、简政放权.8.为更好地尊重和保障人权,国家应该怎么做?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9.我国国家权利机关的认识我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10.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①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②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③在国家机关内部做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知识要点梳理第一课维护宪法的权威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2.我国宪法是如何体现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1)宪法规定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及基础)(2)宪法规定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途径和形式)(3)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及保障措施(4)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4.我国的各国家机关是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1)行政机关要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简政放权(2)立法机关把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4)国家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制观念5.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及它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其他的国家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都是由它产生的,受它监督,对它负责。

6.我国的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

7.为什么要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8.如何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1)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2)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推诿、懈怠(3)国家权力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行使(4)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1.宪法的构成: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

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核心是依宪治国。

3.如何理解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公民权利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1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 、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4 、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5 、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

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6 、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7 、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8 、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1)我国还有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精品)新版八年级下道德与法制知识点总结

(精品)新版八年级下道德与法制知识点总结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一)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国家权力属于人民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4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途径和形式: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贯彻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5.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6.宪法明确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目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7.我们怎样当家作主?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1.为什么要尊重和保障人权?①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②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③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

2.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和保护人权。

3.人权的主体: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4.人权的内容: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5.我国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①立法方面②执法方面③司法方面④宣传方面6.尊重和保障人权,我国在立法方面是怎样做的?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7.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

8.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怎样做?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坚持依法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初二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

初二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

初二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摘要:一、前言二、初二道德与法治下册的主要内容1.法律基础知识2.公民权利与义务3.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4.法律保护未成年人三、初二道德与法治下册的知识点梳理1.法律基础知识1.1 法律的定义和作用1.2 法律的分类和体系1.3 法律制定与法律实施2.公民权利与义务2.1 公民权利的种类和内容2.2 公民义务的种类和内容2.3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3.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3.1 家庭教育的责任和作用3.2 学校教育的责任和作用3.3 社会教育的责任和作用4.法律保护未成年人4.1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规定4.2 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责任4.3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措施和实施四、结论正文:【前言】初二道德与法治下册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

本文将对初二道德与法治下册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初二道德与法治下册的主要内容】初二道德与法治下册主要包括法律基础知识、公民权利与义务、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以及法律保护未成年人四个方面的内容。

【法律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是学习法律制度的基础,主要包括法律的定义和作用、法律的分类和体系以及法律制定与法律实施等方面。

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后续学习公民权利与义务等内容打下基础。

【公民权利与义务】公民权利与义务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内容,涉及公民权利的种类和内容、公民义务的种类和内容以及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等方面。

学生需要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承担着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责任。

学生需要了解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和责任,以便更好地接受教育。

【法律保护未成年人】法律保护未成年人是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一个特殊的话题,主要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责任以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措施和实施等方面。

苏教版初二下册政治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初二下册政治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初二下册政治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第一课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1.国家的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2.公民与人民的区别•人民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公民是法律概念。

•公民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3.公民的基本权利•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包括:•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利•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社会经济权利•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4.权利保障体制•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立法保障: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

•司法保障: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5.行使权利的原则•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权益。

•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第二课我们应尽的义务1.义务的来源•自觉履行义务是我们的“天职”,也是爱国的重要表现。

这些义务来自亲情、道德、纪律、法律等各个方面。

2.法定义务•法定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具体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3.道德义务•道德义务是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重要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重要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重要知识点整理1. 宪法和法律的基本概念-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立法活动的基本准绳。

- 法律是社会公认的规范行为准则,具有强制性。

2. 国家机关及其职责- 国家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统称,包括国家主席、国务院、人大、政协等。

- 国家机关的职责是实施国家权力,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3. 公民权利和义务- 公民权利是公民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享有的自由、平等、公正的权益。

- 公民义务是公民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社会中公民应具备和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包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

5. 法律法规与学校管理- 学校是法律法规约束下的特殊社会组织,学校管理应依法合规。

6. 犯罪和刑法知识- 犯罪是指违反国家刑法规定的行为,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 刑法是规定和惩治犯罪行为的法律,是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律规范。

7. 青少年法律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青少年应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知晓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预防和避免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8. 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 网络安全是指保护网络系统、网络数据和网络用户免受非法侵害的措施和方法。

- 个人信息保护是对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进行合法、公正的管理和保护。

9. 法律服务与解决纠纷方式- 法律服务是指为公民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服务。

- 解决纠纷方式包括诉讼和非诉讼两种方式,可以通过法院或相关机构进行解决。

10. 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活动。

- 资源利用是指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利用和管理自然资源。

以上是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的重要知识点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法治专册”考点知识梳理2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法治专册”考点知识梳理2

由 人 民 民人 主 专民 政当 的 国家 家作 性 质主 决 定
第三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这一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人民当家
作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为什么(1)人 民代 表大 会制 度是 符合 中国 国情、体现社
法,以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办事。 公

维护祖国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的

维护国家利益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依法服兵役
年满18周岁,符合体检和政审条件

依法纳税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因为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等。
障宪法实施。 (意义:有利于………………)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 A.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国家性 质),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归根到底就是要保证 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宪法的 基本原则
B.尊重和保障人权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C.民主集中制 D.坚持党的领导
D.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链接:◎普通法律中“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的规定主要体现:总+B+①。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宪法宣誓,主要体现总+B+③。 ◎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A+B+C+D ◎国家设立国家宪法日(12 月 4 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 宪法意识,让他们珍视宪法赋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一、宪法的地位 A.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总)宪法是 国家的根本法 (宪法是治国
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总章 程)
B.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①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依据和立法基础 ②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 ③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C.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最为严格
3.片面式的观点评析:只要坚持和完善……………,就能保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4.易混易错知识点: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不是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 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都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不是根本政治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3)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 量。 (4)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 展的重要基础。 (5)民族区域自治必须是在少数民族聚居(非“居住”)的地方;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 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5.
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知晓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 行使并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 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1·c
平等的两层含义(是什么?)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
践行平等 (如何正确对待平等)
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2.维护权利要守程序,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每个公 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公民权利如果受到 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益。公民维护权利的方式主要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人身或财产关系纠纷)提起民事诉讼
行法定的义务,行使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五、法定义务必须履行
1.地位: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 2.要求:①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3.后果: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织 国 家
行政机关(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人民政府)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 的授予,行政机关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必须依法行 政,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勇于担责,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必须加强对

监察机关——国家监察委员会
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 A.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国家性 质),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归根到底就是要保证 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宪法的 基本原则
B.尊重和保障人权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C.民主集中制 D.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地位是由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党领导人 民制定和修改宪法,但中国共产党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中国共产党作 为执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 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自身必须 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 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 执行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任何公民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 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公民的合法权 益一律平等地受法律保护,任何违法行为一律平等地被 追究法律责任,没有法外特权。
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地对待他 人的合法权利;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行为, 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

(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 用权受监督,权责对等,失责要醉酒,侵权要
使
赔偿。


国家司法机关


人民法院——我国的审判机关
人民检察院——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1.综合理解:2018 年我国修宪程序(中共中央提出修宪建议→广泛征求人民群众意见→提交十三届全 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体现了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最 为严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发展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联系“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中的议程”,材料是如何体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 权力机关的?(演绎 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与材料信息一一对应。)
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因为这一制度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
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
益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促
进社会和谐稳定。
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
代表大会。其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
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决

定权、任免权、监督权等。
三、保障宪法实施
A.坚持依宪治国
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法治国。
保障宪法 实施
B.加强宪法监督 在我国,行使监督宪法实施职责的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C.增强宪法意识
对国家公职人员尤为重要,也需要每个公民:学习宪法、认 宪法、践行宪法。
链接:“公章”代表权力;“笼子”代表制度;“阳光”代表对权力的监 督。漫画的整体寓意是: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人 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 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 子。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 值追求。
公平的含义(是什么?)
公平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 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
公平的内涵(包括的内容与要求)
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 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 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 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公平有利于营造更好
的竞争环境,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坚守公平的要求(怎么做?)
(总)人们渴望公平,但公平不会自然而然形成。公平从美 好愿望转化为现实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我们
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等。
四、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及其要求
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②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
是义务。 ③我们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
情、体现我国国家性质、保障人民当家
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因为这一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 要形式,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
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进科学民主决策,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因为这一制度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 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有 利于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 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链接:◎普通法律中“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的规定主要体现:①+B+总。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宪法宣誓,主要体现③+B+总。 ◎国家设立国家宪法日(12 月 4 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 宪法意识,让他们珍视宪法赋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 障宪法实施。 (意义:有利于………………) ◎C,宪法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可以 保证方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物质帮助权
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 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文化权利
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特殊人群 受到宪法和法律特殊保障的权利
二、依法行使权利
1.行使权利有界限,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 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和义务
一、了解基本权利
(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 家和社会的基础。
政治权利和自由
言论等政治自由权
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 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监督权(批评和建议权、 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

◎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平不仅能保证个

人应得的利益,使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而且
公平的价值(维护公平的重要性) 能让人感受到尊严,从而激发自身潜能,提高工作效率。
◎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有利于协调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