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HPLC法测定有关物质的方法
HPLC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片中有关物质的含量

HPLC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片中有关物质的含量作者:杨莉梅勇龙涛罗磊陈小雪来源:《中国药房》2020年第10期中图分类号 R9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0)10-1233-06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0.10.15摘要目的:建立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片中有关物质含量的方法。
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色谱柱为Agilent 5HC-C8,流动相A、B分别为甲醇-水-冰醋酸(50 ∶ 950 ∶ 1,V/V/V)和甲醇-水-冰醋酸(500 ∶ 500 ∶ 1,V/V/V)(梯度洗脱),流速为0.9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40 ℃,进样量为5 μL。
结果:该色谱条件下,对乙酰氨基酚片中的主药(对乙酰氨基酚)、6个已知杂质(对氨基酚、对氯苯乙酰胺和杂质A、B、D、F)、3个制剂特定辅料(羟苯甲酯、羟苯乙酯和羟苯丙酯)和1个未知杂质的分离度均大于1.5。
6个已知杂质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539~1.617、0.026~0.384、0.237~17.799、0.257~19.271、0.239~17.955、0.246~18.462 μg/mL(r≥0.999 8),杂质A、B、D、F的校正因子分别为2.9、1.0、1.2、6.2;检测限分别为0.009 6、0.024 2、0.164 0、0.051 1、0.055 9、0.422 0 ng,定量限分别为0.032 0、0.080 6、0.546 0、0.170 0、0.186 0、1.406 0 ng;平均回收率为95.96%~111.09%(RSD为0.05%~2.42%);精密度试验的RSD均小于15%,且耐用性良好。
3批样品均检出了对氨基酚(均为0.006%)、杂质B(0.016%~0.017%)、未知杂质(0.002 0~0.002 1%),未检出对氯苯乙酰胺和杂质A、D、F。
高效液相法测定酮洛芬凝胶中的有关物质

高效液相法测定酮洛芬凝胶中的有关物质高效液相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酮洛芬凝胶中的有关物质。
一般来说,酮洛芬凝胶中的有关物质包括酮洛芬主要成分、其他可能的杂质成分以及辅料等。
选择合适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及展开柱。
针对酮洛芬凝胶中可能的有关物质特性,选择合适的检测波长和可分离度的柱。
一般来说,常用的展开柱可以是C18柱,检测波长可以选择254nm。
准备适用的流动相。
流动相的选择要根据有关物质的性质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甲醇-水(含有适当的缓冲剂)的混合溶液作为流动相。
需要根据实验情况进行优化,寻找最佳的流动相比例。
然后, 进行样品的制备。
酮洛芬凝胶样品需要先用适当的溶剂进行溶解,并进行过滤。
确保样品中无杂质的干扰,以得到准确的结果。
接下来, 进行色谱分析。
将制备好的样品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利用泵系统将流动相送入色谱系统。
设定合适的进样体积和流速,以保证分离的有效性。
遵循适当的检测波长,记录色谱图。
最后, 分析色谱图,定量目标物。
对于酮洛芬主要成分和其他有关物质,可以通过浓度峰值的面积来计算其含量,并与标准曲线进行比较,得到定量结果。
通过比较有关物质的保留时间和波谱数据,对其进行鉴定。
在进行以上分析过程时,还需注意控制实验条件和质量控制。
保证色谱仪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进行标准化、校准和系统适应性实验,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可靠。
高效液相法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分析方法,可以快速测定、鉴定和定量酮洛芬凝胶中的有关物质。
通过合适的仪器和方法选择,严格的实验操作以及质量控制,可以获得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并为酮洛芬凝胶的质量控制和药物监管提供帮助。
hplc法测定氨基己酸注射液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hplc法测定氨基己酸注射液的含量及有关物质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药物、化妆品、食品、环境等多个领域中。
本文章将围绕HPLC法测定氨基己酸注射液的含量及有关物质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氨基己酸注射液的特性和成分。
氨基己酸注射液是一种药物制剂,主要成分是氨基己酸。
氨基己酸是一种有机酸,具有很多生理活性,如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
为了确保氨基己酸注射液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对其含量和有关物质进行分析。
HPLC法是一种高效、准确、灵敏的分析方法,基于样品在流动相中的相互分配行为。
在HPLC法分析氨基己酸注射液的含量和有关物质时,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色谱柱、流动相和探测器。
常用的色谱柱可选用C18柱,流动相可以是甲醇-磷酸溶液(pH 2.5)混合物。
常用的探测器有紫外检测器和荧光检测器。
接下来,我们需要制备氨基己酸注射液的标准品和样品。
标准品是已知浓度的氨基己酸溶液,可以用于构建标准曲线。
样品是待测物质,需要经过合适的前处理步骤,如稀释、过滤等。
在进行HPLC分析前,需要进行仪器的校准和方法的验证。
校准通常包括流量的校准、峰面积的校准和峰宽的校准。
方法的验证包括选择合适的柱温、流动相流速和梯度程序等。
开始HPLC分析时,首先进行样品的进样。
通过自动进样器将样品注入色谱柱,并选择相应的进样体积。
然后进行流动相梯度程序,在一定时间内改变流动相的组成,以分离样品中的成分。
在分离过程中,使用探测器检测样品中的氨基己酸和有关物质,并记录峰面积。
利用标准曲线可以确定样品中氨基己酸的浓度。
选取不同浓度的标准品,注入色谱柱进行分析,并绘制峰面积与浓度的曲线。
通过样品的峰面积和标准曲线的关系,可以计算出样品中氨基己酸的含量。
同时,HPLC法可以分析氨基己酸注射液中的有关物质。
有关物质一般是指其他可能存在的有机酸、杂质或降解产物。
通过HPLC法,可以分离和测定这些有关物质的浓度,从而评估氨基己酸注射液的质量。
hplc法测定有关物质时已知杂质的计算方法

这是一个高度专业的主题,需要对HPLC法和有关物质的分析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我会根据你的要求,撰写一篇深度、广度兼具的文章,尽可能详细地解释HPLC法测定有关物质时已知杂质的计算方法。
让我们从HPLC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开始介绍。
HPLC法是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缩写,是一种在液相色谱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分析技术。
它利用高压将流动相推动,通过填充在柱子中的固定相对样品中的成分进行分离和检测。
HPLC法主要分为正相色谱和反相色谱两种,常用于对有机物和生物分子的分离和分析。
对于有关物质的分析,我们可以根据HPLC法的原理和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和流动相,进行样品的分离和检测。
我们也需要考虑如何进行已知杂质的定量分析,这涉及到HPLC法中的峰面积计算和定量方法。
针对已知杂质的计算方法,在HPLC法中通常使用内标法或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
内标法是在待测样品中加入已知浓度的内标物质,利用内标物质和待测成分的峰面积比值来进行定量分析;外标法则是通过建立外标曲线,根据外标物质的浓度和峰面积之间的关系来计算待测成分的浓度。
在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并且提供实际应用的案例进行说明。
对于HPLC法测定有关物质时已知杂质的计算方法,我们还需要考虑到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在文章中,我将共享我的观点和理解,介绍如何通过仪器的校准和质量控制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总结和回顾性的内容中,我会对整篇文章进行概括和归纳,让你能够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HPLC法测定有关物质时已知杂质的计算方法。
我也将共享我对这一主题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希望能够为你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考。
文章将按照你要求的格式进行撰写,确保能够清晰、有条理地呈现出HPLC法测定有关物质时已知杂质的计算方法,并达到3000字以上的要求。
让我开始为你撰写这篇有价值的文章吧!HPLC法是一种高效、精密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制药、化工、环境监测等领域。
在有关物质的分析中,HPLC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进行成分分离和定量分析,同时也可以对已知杂质进行精密计算。
hplc法测定合成色素的方法原理

hplc法测定合成色素的方法原理HPLC法测定合成色素的方法原理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化学物质的方法。
它基于化学物质在液相中的分配行为,利用固定的填充剂和流动相进行分离。
在合成色素的分析中,HPLC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能够精确、快速地测定和分析合成色素。
一、HPLC法的基本原理HPLC法是一种液相色谱法,它利用液态流动相将待测物分离开来并定量测定。
HPLC法有几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色谱柱、流动相、检测器和流速控制系统。
色谱柱是HPLC法的核心部分,其中填充有固定相,用于分离化合物。
流动相则是在色谱柱中移动的溶液。
检测器通过检测组分的物理性质(如吸光度、荧光强度等)来定量测定化合物。
流速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流动相的流速,以确保分析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二、HPLC法测定合成色素的步骤HPLC法测定合成色素的步骤可以分为样品制备、色谱柱条件优化、测量参数设置和数据处理等几个基本步骤。
1. 样品制备样品制备是HPLC法测定合成色素的第一步。
在样品制备中,需要将合成色素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以获得可以被HPLC法分析的溶液。
样品制备的目的是将合成色素转化为溶解度良好的溶液,以确保测定的准确性和重现性。
2. 色谱柱条件优化色谱柱是HPLC法分离化合物的关键。
在测定合成色素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和填充剂,以获得良好的分离效果。
此外,还需要对色谱柱进行优化,包括流动相的选择和比例、温度的控制等。
通过不断调整这些条件,以获得良好的分离效果和分辨度。
3. 测量参数设置测量参数的设置是HPLC法测定合成色素的关键。
这些参数包括进样量、检测器的类型和参数、流动相的流速等。
在进样量方面,应根据样品的浓度和检测器的灵敏度进行适当的调整。
检测器的类型和参数应根据合成色素的特性和需要进行选择。
流动相的流速是影响分离和测定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应根据色谱柱的特性和样品特性进行优化。
4. 数据处理在HPLC法测定合成色素后,需要对测定结果进行数据处理。
HPLC法测定奋乃静及奋乃静片有关物质方法的建立

mi — 10 A( 0 0 n — 6 %A( 0 5 n) n)+ 0 % 5 ~6 mi ) 7 6 ~7 mi 。
取 奋乃静对 照 品 2 , 2 5mg 置 5mL容量瓶 中 , 加 甲醇溶解后 , 加入 3 %过 氧化氢溶液 2m 摇 匀 , 0 L, 加 甲醇至 刻度 , 摇匀 , 置 1 , 放 . h 作为系统适 用性试验 5
A — a l; —a xiaymaeil — eph n zn ; — —mp rt s —smpe B — u l r i tra;1—p r e a ie 2— 9— i uii e
1mo・。 酸溶 液 1mL、 o・ 氢 氧化钠 溶液 l l 盐 L 1t l o L
U I U 2 0 j U 4 0 5 0 6 0 7 0 8 0
o r ltd s b t n e e p e a i ea d p r h n zn b e s f ea e u sa c si p r h n zn n e p e a i et lt . n a
I Y Ol S P rhn z e R l e bt c; P C KE W 1 e eai ; e t s s n e H L p n adu a
Agl t10 型 高效 液相色谱仪 ( 国 A i n公 i n 2 0 e 美 gl t e
2 方 法与结 果
21 色谱条件 与系统 适用性试验 .
采用 K o s 846m × 5 l, m) rmaiC1 . m 2 0i I 5 l ( nl 色谱 柱; 流动相 A为甲醇 , 流动相 B为 O0 l 。 .3mo・ 醋酸铵 L
图1 系统适用性试验色谱 图 1 一降解物 ; 一 2 奋乃静
Fi Ch o t g a o y t m u t bi t e t g1 r ma o r m fs s e s ia l y t s i 1一d g a e mp rt 2一p r h n z n e r d d i u y; i ep e a ie
氨甲苯酸注射液有关物质和含量测定hplc法的建立

文章标题:氨甲苯酸注射液的HPLC法测定及相关物质含量分析在医药领域中,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
氨甲苯酸注射液作为一种重要的药品,在临床上用于治疗一些疾病。
对氨甲苯酸注射液的质量进行分析和监控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氨甲苯酸注射液相关物质和含量的HPLC法测定的建立及分析。
1. 氨甲苯酸注射液概述氨甲苯酸注射液是一种常用的止痛药物,主要用于缓解各种疼痛。
其主要成分为氨甲苯酸,以及一些相关的物质。
而这些相关物质的含量对于药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2. HPLC法的建立HPLC(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是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它具有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等特点,因此在药品分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建立氨甲苯酸注射液相关物质和含量的HPLC法,可以准确、快速地分析出药品中各个成分的含量,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3. 相关物质和含量的分析通过HPLC法,可以对氨甲苯酸注射液中的各种物质进行分离和测定。
比如氨甲苯酸的含量、有机酸的含量、以及其他可能存在的杂质。
这些物质的含量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药品的成分和质量状况。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氨甲苯酸注射液相关物质和含量的HPLC法测定,我认为它可以为药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一个科学、可靠的分析手段。
通过对药品中各种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结回顾:本文对氨甲苯酸注射液的相关物质和含量的HPLC法进行了探讨。
HPLC法的建立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药品的成分和质量状况,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在未来的药品质量控制和科研工作中,HPLC法将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本文的了解,相信读者对于氨甲苯酸注射液相关物质和含量的HPLC法测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在以后的工作和研究中,将更加重视药品质量的分析和控制,进一步推动医药行业的发展。
hplc法测定二甲氨基氯乙烷盐酸的有关物质

hplc法测定二甲氨基氯乙烷盐酸的有关物质
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与定量分析技术,可以用于确定二甲氨基氯乙烷盐酸(DACE HCl)液体样品中
的相关物质。
以下是可能与DACE HCl 相关的一些物质和测
定方法:
1. 目标物质:二甲氨基氯乙烷盐酸(DACE HCl)
- HPLC 可以用于测定DACE HCl的含量,通常是通过比较
待测样品与已知浓度的DACE HCl 标准溶液之间的峰面积或
峰高进行定量测定。
2. 杂质物质:
- DACE:检测可能与DACE HCl 杂质相关的DACE(二甲
氨基氯乙烷)的浓度。
- 盐酸:测定可能由反应不完全得到的未反应盐酸的残留量。
3. 测定方法:
- 流动相:常用的流动相是水和有机溶剂(如甲醇、乙腈等)的混合物,通过改变有机溶剂的比例和流速,可以调节流动相的极性和温度,以优化分离峰的形状和保证准确的定量分析。
- 柱型选择:一般情况下,常见的反相柱或离子交换柱可用
于分离和定量测定DACE HCl 和相关物质。
- 检测器:建议使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或荧光检测器,典型波长为254 nm 或其他适当波长。
请注意,具体的HPLC方法的优化需要根据具体实验条件和
目标物质的特性进行调整。
在进行分析之前,建议参考已有的文献或方法,或在实验室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药检所化学室 谢沐风
1
• 有关物质的来源
@ 原料药合成过程中带入; @ 制剂过程中产生; @ 或是在贮藏、运输、使用过程中产生。
• 控制的必要性
2
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
仪器角度:
@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 @ 薄层色谱法(TLC法)、 @ 紫外分光光度法(UV法)、 @ 气相色谱法(GC法)、 @ 毛细管电泳色谱法(CE)等
时能被区分的证明,通常采用在纯物质(原料 或制剂)中加入一定量的杂质或辅料,证明各 杂质均可与被分析物分离。
配制含有1%(w/w)浓度各中间体(即各杂 质)的主成分对照品溶液作为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溶液,来确证色谱条件的适用性。
5
专属性试验验证图谱
6
2 . 检测波长的确定
涉及到各被检测物质在该波长下的响应因子是否相同, 即所谓重量校正因子的问题。(f=A杂质/A被测成分) @ 选取主成分与各杂质具有相同紫外吸收的波长(f=1.0)。 @ 选取各杂质紫外吸收大于主成分紫外吸收的波长 (f>1.0),这样可更加严格控制杂质的限度。 @ 如选取各杂质紫外吸收小于主成分紫外吸收的波长,应 必须加入重量校正因子(f<1.0),否则将得到错误的判断。 @ 目前国外有关该项研究的进展
试验角度:
@ 对照品法 @ 自身(稀释)对照法 @ 归一化法
3
有关物质的计算方法
@ 杂质对照品法 @ 加响应因子(即重量校正因子)计算
的自身对照法、 @ 不加响应因子计算的自身对照法 @ 根据不同杂质采用不同方法等。
* 有关物质的计算方法
定量检测和限度检测
4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
1 .色谱条件的确定(即专属性试验) 专属性是提供被分析物在杂质和辅料存在
9
3. 供试品溶液浓度的确定 • 举例说明:进样量为20μl,主成分的最低检出量
为1μg/ml(以浓度表示),规定杂质限度为1%, 此时供试品溶液的浓度可设定为 1mg/ml ~20mg/ml,或者再高一些,但始终需保持主成 分峰不拖尾为准,即不超过最大进样量。 • 拖尾情况也可通过流速进行适当调节
7
3. 供试品溶液浓度的确定 (灵敏度试验——最低检出量的测定)
• 供试品溶液浓度的设定至关重要。通常其设定 是依据最低检出量和最大进样量来进行的。
• 最低检出量虽然是个绝对值,但其真正的意义 确是其相对值,即相对于供试品溶液中样品浓 度的多少而言。
其测定方法分为直观评价法和依据信躁比两种方法。
• 最大进样量以不断增加样品溶液浓度,直至被 分析物不拖尾的浓度为准。
同时请大家注意,在进行原料药销售与购买的合同中, 为确保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此点应予以重视。
15
7. 保留时间的设定 经过上述方法学认证后,确定供试品溶液的
保留时间,通常以洗脱出全部杂质和经强力破坏 试验出的杂质,规定至主成分保留时间的几倍为 止。
16
8. 强力破坏试验
水破坏 取原料适量,加水溶解后,在90℃放置24小时。 氧化破坏 取原料适量,用5%过氧化氢溶液溶解后,在
8
3. 供试品溶液浓度的确定 • 设定杂质总量不得过%,最低检出量通常需达
到对照溶液浓度的1/10~1/50(即相当于供试品溶 液浓度的0.1%~0.02%)。也就是说供试品溶液 的浓度至少是最低检出量的1000倍~ 20000 倍, 又由于最低检出量受各因素的不同而改变(即耐 受性因数),故供试品溶液的浓度在保证不拖尾 的情况下(即小于最大进样量),可在此基础上 再设定的高一些,以保证该浓度可适用各种条件。
90℃放置24小时。 强碱破坏 取原料适量,用1mol/L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后,
在90℃放置24小时。 强酸破坏 取原料适量,加1mol/L盐酸溶液溶解后,在
90℃放置24小时。 高温破坏 取原料适量,依据各自品种的熔点不同,在高温
下破坏至外观性状改变 强光破坏 取原料适量,置紫外灯下照射48小时。
10
3. 供试品溶液浓度的确定
浓 度 进样量 绝对值 相对于样品测定浓度的
最大进样量 50mg/ml 以上 20μl
供试品溶液 5mg/ml
20μl 100μg 100%(5000 倍)
对照溶液
50μg/ml 20μl 1μg
1%
最低检出量 1μg/ml
20μl 20ng
0.02%
11
4. 加样回收试验(即准确性试验) 准确性试验可采用样品中加入已知量杂质的
方式来评价。准确称量各杂质,将含有1% (w/w) 浓度的各杂质加入到样品溶液中,以验证所采用 的色谱条件是否可分离检出出相应的各杂质。该 原理同前面所述的专属性研究是一致的。
12
5. 流速、柱温与溶剂的选择
在测定时通常调节流速使主成分保留时间稍长些, 且使主成分峰不拖尾即可。
柱温对分离效果的影响虽有一定的影响,但不甚显 著,如有柱温箱,通常设定不超过35℃。
17
9. 定量检测 如有关物质的检查为定量检测,即为杂质对
照品法,在上述项目的各项研究后,需增加线性 试验以及一些必要的方法论证项目。
溶剂的选择应测定样品溶液在该溶剂中的稳定性来 衡量,尽量勿选择挥发性强的溶剂;同时应保证对 照溶液的主成分峰面积精密度良好。
13
6. 积分参数的设定
积分参数的设定是非常重要的。它主要由斜率(Slope)、 峰宽(Width)、最小峰面积(Min Area)组成。
采用自身对照法时,对照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必须在同 一斜率、峰宽下进行积分计算。
这里主要是供试品溶液的最小峰面积设定,它将直接 导致测定结果。设定的太小,会导致很多小峰甚至是 基线漂移的小峰均被积分出作为杂质峰,从而导致杂 质峰面积增加,易判断为不合格;如设定的太大,又 将反应不出杂质的存在情况。
14
6. 最小峰面积的设定
其设定,不是绝对值,而是相对值。
英国药典中有明确的说明:凡有关物质的检测采用HPLC 法测定时,均规定舍弃对照溶液主峰面积几分之几的峰 面积。普通样品测定时,通常为1/10~ 1/20(即相当于样 品测定浓度的0.1%~0.05%)。如规定杂质限度为1.0%, 对照溶液峰面积为10000,那么,最小峰面积可考虑设定 为1000~500左右。新药稳定性考核时,可设定到0.01%的 最小峰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