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大同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指导方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高素质人才的涌现靠教育,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有赖于教师素质和水平的提高。因此,通过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来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是历史的必然。

为有效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促进我市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深度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师德修养为抓手,以校本教育教学实践为载体,以培养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以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为方式,以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建立学习型学校、提升学校内涵为目的,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积极进取、适应现代化教育需求的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群策群力,全面提高我市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学习型学校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打造一支具有

强烈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高质量的教学水平、积极的创新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使更多的中青年教师成为专业型教师。

2、具体目标

按照“会上课—上好课—有专长”三步成长轨道,分层次有针对性培养优秀教师。争取培养更多的省级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教学能手,推动更多的教师成长为大同市名师。

三、具体措施

1、加强领导,将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纳入制度化管理轨道

要求各中小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规划和实施。领导小组下设三个专项小组:“师德建设组”负责教师职业道德学习、宣传、建设工作,组长由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担任;“骨干教师培养组”负责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工作和校本培训工作,组长由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担任;“教师培训管理组”负责教师的学历达标、高一层次培训等教师进修工作,组长由学校教研室主任担任。

各中小学校要建立、健全教师个人专业化成长档案(包括《教师专业化发展三年规划表》、获奖证书复印件、课题立项结题复印件、培训合格证书复印件、教师年度发展性评价表、教师学分登记表、典型教育案例以及典型课例教案、评议表、教后反思等)。进一步完善学历进修、业务培训的管理,努力形成教师发展性评价机制。

2、以“教师发展为本”,营造良好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氛围

学校既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也是教师发展的舞台。各中小学校要以“教师发展为本”,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培养和发展教师个性。同时,要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的学校氛围,建立有利于教师发展的激励机制。利用三年时间,对现有的制度进行梳理,从教师的需求出发,逐步完善各种激励机制。教育局在引进教师时,将逐步从量的补充转变到质的提高,对教学能力差、责任不强的要进行流动,通过师资队伍的合理竞争流动,逐步形成一支能胜任当今教育教学任务的骨干教师队伍。

3、加强不同层面教师的培养,推动不同层次的教师联动发展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新教师在不同层面上有所发展,实现不同层次的教师联动发展,全面提升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

(1)新教师的培养

教育局要对新进校工作的3年以下教龄的教师进行岗位培训,学校要为他们指定班主任和学科教学带教老师,促使他们迅速成长,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着重培养他们“两种精神、三种意识和六种能力”即: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合作意识、科研意识和未来意识;师生交流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班主任管理能力、组织指导课外活动能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力和教科研能力。学校要选配业务强、有敬业精神的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拜师,每学期应听青年教师10节以上的课,指导开1—2次教学汇报课,完成一份试卷命题,写一篇教学小结,协助指导带教班主任开好1—2次主题班会。

(2)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

拥有一批高素质的骨干教师,是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标志之一。各中

小学校要进一步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制定《中青年教师学习培训工作计划》,提供青年教师成长的必要条件。

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每学年组织一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展示活动,邀请我市有关专家、领导来进行评课指导,扩大青年教师的社会影响和知名度。不定期组织一些教育科研、现代信息手段、学科专业等讲座或培训,开拓视野,使教师在学科专业、现代教育方式、教科研能力等方面同步提升。

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要注重全面性、系统性、梯队性。每学年举办一次“教师论坛”,为优秀骨干教师搭建舞台,营造激励氛围。要求每一个中青年骨干教师每学年必须开一堂高质量的研究课,作一次专题发言,参与一项课题研究,写一篇论文或取得一项科研成果。学校要对课题研究、发表论文、主持讲座等有一定影响的活动给予奖励。大力弘扬高尚师德与教学特色,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来推动教育改革。加强科研与教学的整合,实现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引进竞争激励机制,鼓励冒尖,使更多的青年脱颖而出。

(3)加强校本培训

教师的继续教育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各中小学校除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区各级各类专业进修外,还要结合学校的发展需要提高校本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校本研修的过程中,立足于学校的发展,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充分开发校本研修项目,积极探索校本培训的管理机制、培训内容和组织方式。

4、发挥名师示范效应,推动名师工作室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各中小学校要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大同市中小学名师工作室,支持教师参与各名师工作室的活动,要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以点带面、结队联动、辐射引领、互惠双赢”,使其成为我市优秀教师培养的发源地、优秀青年教师的集聚地、未来名师的孵化地。要进一步整合名师工作室的团队优势,搭建各学科教师互动交流平台,发挥名师引领、示范、带头效应和工作室辐射作用,有效开展名师与普通教师同课异构、同台竞技,网络互动交流、学科教师沙龙、校际间合作、送课下乡、资源共享等系列教科研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