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路径探析

合集下载

探索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径

探索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径
重。 位于豫东 欠发 达地区的杞县 , 该县城郊 乡负债达 2 0 影 , 00 支农 资 金一毛 不拔 。 农民 培 训一 招不 展 , 资市 场 管理 农
了 , 元 村级负债平均达 1 万元。 O 村干部的工资虽然是由县财

兵不动 , 但涉农收费却~着不让, 上级扶持农业的资金也
殳 , 发 但每月只有 8. 0 0 10元 , - 还常常被拖 欠 。江苏是个 经济 想尽方法雁过拔毛。苏北有一个县被省委列为重点扶贫县,
达省份, 但在苏北也有经济不发达的农村。苏北某县有一 其中几个 特贫 多镇 引起省 领导的 高度关 注 ,动 员省直 机关 0多个部门来帮扶。 但县里几个比较富裕的部门 , 让他们 不到 1 万人的镇 , . 5 镇村两级所欠债务就高达 40 00万元。 的 2
中镇 政府 欠债 20 10万元 。欠 债最 多 的一 个 村债 务 高达 参与扶 贫 ,总 以各 种理 由来敷衍 ,无论 如何动 员都按 兵不
农业生产的 基础设施 建设 , 投 人的精 力 、 力和财 力 由于 劳 科学 。新培 育的 良种 、先进的 栽培方 法等 农业上 的高新 科 量 来越少 , 沟渠淤塞 , 路平毁 , 量的泵 站 、 道 大 水闸 、 涵洞 、 灌 技 , 能到 乡镇 而无 法进村 到田头 , 只 乡镇农 技站的 技术 员纷 毛 破损 , 功能减弱 , 当部分 的“ 相 实心 田” 旱涝都 成灾 。这 种 纷改 行 。农业 只是在过 去 的人种天收 上加 上了滥 施化 肥和 苛 况且不 要说偏远 的 山区 ,荒漠 的沙滩 ,落后 的中西部 地 农 药而 已 , 比较 效益低 下 , 不仅 还污染 了环 境 , 破坏了 资源 。

愚昧 迷信者更 多 。前不久 , 苏 即使在 东部地 区经济 发达省份 里的农 业欠 发达地 区也 科学 短缺 , 横行 。赌 博者有之 ,

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4 企业 家 天地 ・下旬 刊 /2 0 2 0 9/j
欠 发 达 地 区 新 农 村 建 设 的 思 考
任 志 祥

要 : 何 推 进 社 会 主 义新 农村 建设 , 欠发 达 地 区的 重要 课 如 是
开 ” 即每 个 村 每 一 时期 至少 要 有 一 个 新 农村 建设 的具 体 项 目在 , 进 行 , 止将 各 种 项 目都 集 中 到 某 些村 而其 他 村 出现 空 白 , 农 防 让 民群 众 时 时 都 在 参 与 新农 村建 设 , 时 都感 受 到 新 农 村 建设 , 时 并
义 新 农 村 不 能 再 走 过 去部 分城 镇 建 设 中今 天 建 、 明天 毁 的 老路 , 要 合理 规 划 , 有效 利 用 , 有 限 的资 源 发 挥 最 大 的 效益 。道 路 怎 使 么 修 , 力 道 怎 么 建 , 理 垃 圾 、 厕 、 水 怎 样 才 能 不 造 成 浪 电 处 改 改 费 , 要 有 整 体 规 划 , 别 是 村 民 的 房 屋 随 时 都 在建 , 有 整 个 都 特 没
习惯 。根 据 人 E 的流 动 规 律 , 么 地方 规 划 中心 镇 , 么地 方 建 l 什 什 集 镇 , 么地 方 规 划 中心 村 庄 , 自要 配 套 什 么公 共 设 施 , 要 什 各 都 在建设前做好整体规 划 , 以避 免 造 成 有 限 的 人 力 、 力 、 力 的 物 财
社 会 主 义新 农 村 建 设 的主 体 是 农 民 , 益 最 大 的 也是 农 民 。 受 政 府 的推 进 、 行 各 业 的支 持 、 政 的 投 入 都 是 外 部 因素 , 终 各 财 最
实 践 新 农 村 建设 的 还 是 农 民 。 因此 , 推 进 社 会 主 义新 农 村 建 在

浅析欠发达地区如何推进新农村建设

浅析欠发达地区如何推进新农村建设

农村建设简单理解为就是村庄建设。 村庄建设必须建 大对农产品品牌整合和名牌农产品开发力度 , 增强农 立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 要防止搞不切实际的形 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营销体系,
条件得 到明显改善 。 镇 “ 无 ”对 象共 入 住 敬 老 院 3 5人 ,入 院 率 达 三 8
1 新农 村 建设 情 况
在县 委 、 县政府 的重视 和领 导下 , 各乡镇 党委 、 政
9.%。开展 了农 村政策性住 房保 险工作 。 51 但是 , 通过 一年 的实 践 , 在新 农 村建设 中存在 着
15 . 亿元 , 2 通村公路路基拓宽 38 公里 , 3. 2 硬化 2 1 地推 进 , 3. 6 不断 加快农村 发展 。
公里。 实施 了大柘 、 界 、 北 金竹 、 云峰 、 王村 口等 乡镇 的 22 注重与国家、 市新农村建设政策相对接 . 省、
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 , 完成投资 13 万元。 83 共安 认真研 究 、 积极对 接新农 村建设 和扶持欠 发达 地 区发 置下山移民 6 1 ,64人, 6 户 28 总投资达 1 亿元。 . 2 全县 展的政策措施 , 尤其要注重与省里对欠发达地区新农
1 3

调查 与分析 ・
丽水农 业科技 2 0 0 8年第 2期
村建设 扶持政 策和项 目的对接 , 用足 、 好 、 活上 级 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许多难题 , 用 用 对农业和就 扶持政 策 。 23 注重对 农村环 境的科 学规划 . 业 结构 的调整具有 重要意义 。 要支持企 业在农 村建立 要 统盘考 虑 城 生产、 加工基地 , 与农民开展联合经营 , 培育若干贸工
“ 靠、 的思想较重。二是农村 抓手 , 以培 育新 型农 民为 关键 , 着力 推进 社 会 主义 新 感和责任感不强 ,等、 要”

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道路选择——来自赣州的经验与启示

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道路选择——来自赣州的经验与启示
安排 4 0 0 多万元用 于培育 和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 织 ,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农户分散经营的先天缺陷 , 提高农 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 。 目前 , 全市各类 合作经济组织达到 34 个 , 0 9 覆盖全市 3 %的农户 。 5
3 . 建立多元筹资机制 , 创新新农村建设路径 。 建
为, 避免了新建 民宅千房一面 、 千篇一律。 2Ⅱ . 快主导产业发展 , 力 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 赣 州市根据市场需求 和当地实际, 按照“ 一个产业 、 一
是一个农业和农村经济 比重较大的设区市 。 0 4 2 0 年 9月, 革命老区赣州市在全 国率先启动 了以“ 五新一 好” 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 。两年 ‘
书。
点 以来 ,市本级共投入主导产业扶持资金 20 50万
元, 确立 了脐橙 、 生猪 、 蔬菜 、 卉苗木 等农业 四大 花
主导产业和一批 区域性特色产业 , 特别是 围绕脐橙
产业 , 建立 了市 、 、 镇 )村 ( 县 乡( 、 基地 ) 四级果业协
会网络 , 初步形成 了产业化经营的格局。同时 , 每年
套 划 、 一套适 用技术 、 一套 扶持政 策” 的思路 , 促
使J 业格局 向“ : 一村一 品, 一县( 一业” 乡) 迈进 。试
度超前 、 一步到位” 的原则 , 紧紧抓住村镇规划这个 龙头 , 结合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总体部署 , 按照“ 撤并 小型村 、 拆除空 心村 、 缩减 自然村 、 设 中心村” 建 的 要求 , 有效整合政府 、 社会 、 高校等各方面 的技术资
来, 赣州市以村庄整治为突破 口, 三清三改” 为 以“ ②
切人点 , 取得 了新农 村建设 的阶段性 成果 , 探索 出

理性选择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路径

理性选择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路径
化需求 。继承和发扬农村淳朴优 良的乡风 民俗 , 掘民间文 化 , 挖 建立 良好 的人 际关 系, 努力 塑造 和谐融洽 的文 明乡风。 尊重并确 立农 民群众 的主体地位 , 健全和完善 民主选举 、 民主决策 、 民主
工业化是发展农村 生产力 、增强 区域竞争力 的根本 动力 和
源泉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必须始终坚持把加快工业化作为第
息相对不便 , 村基础 条件太差 , 农 地方 财力弱,缺乏 足够 的配 套建设资金,缺 乏示 范效应,因而在争取 国家支持上往往处 于
劣势。 12 基 础 设 施 建 设滞 后 , 争 能 力 弱 . 竞
些欠 发达地 区“ 四乱 ” 歪风禁 而不止 。一些部 门受利益驱
动, 对企业乱检查 、 乱收费 、 乱罚款 、 乱摊派 , 干扰 了企业 的正 常 生产和营运。 行政效率低下 。 有的部 门和干部不运用改革方式和 市场经济手段抓 经济工作 , 该取 消的程序不取消 , 不该 管的事情 还在管 。有的部门本位主义 比较严重 ,在行 政审批 和办证 过程
22 加快工业化进程 。 _ 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的支 撑
力。
建设 、 清洁能源建设等基础设施 方面的投入 , 不断提高农村公共
服务的质量 和水平 。其次按照“ 三贴 近” 的原则 , 大力开展 “ 三下
乡” 活动 , 结合开展社会 主义荣 辱观教育 , 切实加强 乡村 文化阵 地建设 ,以丰富多彩 的群众性先进文化满足农 民群众的精神文
握从事二 、 三产业所 需要 的知识与技 能 , 为增 收奠定长远基础 ,
服务体系 ,大力推广适用技 术 ,以确保在我 国人多地少 的国情 下, 依靠科技提 高资源利用率 , 增加农业 产出量 , 提高农产品质

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困境与出路

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困境与出路



欠发达地 区新农村 t 设 面临 的 困境

严 重 滞 后 与 发 达 地 区 的 农 村 相 比 欠 发 达 地 区 的农 村 建 设 长 期


新农 村 建 设 既然 是

项 系统 工 程 和 长 远 战 略

自然 会 面 临

缺乏 统


规 划 造 成 农 民 乱搭 乱 建 禽 畜 散 养 垃 圾 成 堆 污 水 横
风 文 明 村 容 整 洁 管 理 明 主 的要 求 坚 持 从 客 观 实 际 出 发 尊 重

还 没 有 通 电 6 % 的行 政 村 还 没 有 通 电话 1 % 的 乡 镇 还 没 有 卫 生





6 0 % 以 上 的 县还 没 有 标 准 的污 水 处 理 场 等 而

以上情况 大 多

是基础 建设 严 重 不 足

据有 关统计 资

文 明 村 容 整 洁 管 理 民 主 的 目 标 立 足 自身 实 际 充 分 挖 掘 本





料显示

目前 全 国 有

半 的 行政 村 还 没 有 通 自来 水 6 0 %的农 民
, ,

地 资 源 积 极 利 用 后 发 优 势 在 打 牢基 础 上 狠 下 功 夫
个 低 收入

‘ ‘

低储蓄能力
口]


低资
程度低


由于 欠 发 达 地 区 农 业 的 专 业 化 生 产 和 区 域 布 局 程 度 比

新农村建设路径分析

新农村建设路径分析

新农村建设路径分析近年来,我国农村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为了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寻找可行的路径。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新农村建设的路径,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

要加大对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村基本生活条件。

同时,要注重科技与农村的结合,提升农民的生产力水平。

二、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是农村的主导产业,调整农业结构是实现农村全面发展的关键。

要提倡多样化农业经营模式,发展特色农产品,增加农民收入。

此外,要加强农业科技研究,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三、乡村旅游开发乡村旅游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政府部门要重视乡村旅游的规划和管理,同时加强宣传,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农村旅游。

四、农村教育水平提升农村教育是农村发展的基石。

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

此外,要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乡村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五、农村医疗卫生改革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与城市相比仍存在差距。

要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的投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

同时,要加强乡村卫生人员的培训,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

六、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构建完善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是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

要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

同时,要加强对农村党建、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支持,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七、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一体化是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要加强城乡规划和建设的协调,推动城市与农村的有机融合。

此外,要加强城乡居民的交流与互动,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

要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步伐,实现农村土地的集体经营和流转。

同时,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确保农民的土地权益。

九、金融服务创新金融服务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要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推动金融服务创新。

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中图 分 类 号 : 3 03 F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9 0 ( 0 8 0 一 0 5 0 1 7 — 2 5 2 0 )4 O 3 — 4
Pr c c n n i e a o fNe Co n r n t u t n i a t e a d Co sd r t n o w u t y Co s r c o n i i i Un e d v l p d Ar a d r e eo e e s
HU Ha - o g T n rn ANG We jn KAN Hu n S ayn n-u G a gfho ag
s n h t a y g iu t r l e e o me t f c ,Hu a S a y n y t ei l a r l a d v l p n o ie cl c u nn ho ag
维普资讯
第4 期
R SA C G IU TR E E OE E T EE R HI A RC LU E VL PM N N D
新 农 村 建 设
欠发达地 区新农村建设 的实践 与思考
胡汉 荣, 文军 , 唐 康 煌
( 阳县 农 业 综合 开发 办公 室 , 南 邵 阳 4 2 0 ) 邵 湖 2 1 0
民、 树立 新 风 尚 、 建设 新 村 庄 、 创建 新 机 制 ” 主要 内 为 容 的“ 六新 村 ” 建 达标 活动 。力 争用 5至 1 创 0年 的时
破 解 资 金 “ 颈 ” 题 , 县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建 设 呈 现 了 良 好 瓶 难 全
的 发 展态 势 。
关 键 词 : 发 达 地 区 ; 农 村 建 设 ; 功经 验 ; 展 思 路 欠 新 成 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l.33No.1Jan.2012第33卷第1期2012年1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 )一、新农村建设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兴农富民、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

新农村建设对整个国家、社会和人民都有重大的意义,特别是对农民、农业、农村的发展来讲。

笔者认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讲,新农村建设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它为解决欠发达地区“三农”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一)从农民的角度来讲,新农村建设能有效提高欠发达地区农民的收入。

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关键是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民的绝对收入虽然有了很大的增加,但是与城市居民的收入相比,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却有扩大的趋势。

有专家研究表明,城市居民相对收入差距经历了一个先扩大、再缩小,再扩大的过程。

过去城乡收入比是1:2.56,现在是1:3.21。

可见,欠发达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与经济发达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越来越大。

新农村建设必将带动欠发达地区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途径,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另一方面,新农村建设将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农村各项制度的改革,从而提高农民的福利。

(二)从农业角度来讲,新农村建设将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现代农业。

目前广大中西部贫困地区还是以传统农业为主,难以支撑当地国民经济的发展。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具体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的要求。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新农村建设中国家将致力于加大对农业公平性的投入问题,将会提高对农业的投入。

在农业的现代化的投入、现代化的装备以及现代农产品的推广方面也可以带动很多企业介入,从而有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

(三)从农村问题来讲,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欠发达地区农村问题的逐步解决。

欠发达地区农村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的发展,包括教育、文化、科技乃至于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相比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和问题。

而且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城市人口比例偏低,大量农业人口和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

在新农村建设的运动中,国家财政会加大对欠发达地区财政支持的力度,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将迎来各种有利的环境,一方面可以引导一部分农业人口和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强传统农村的改造,加快农村的各种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

二、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路径选择中面临的困难由于历史欠账多,起点低,建设任务重,农村问题多等等原因,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面临许多挑战,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自然环境先天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欠发达地区自然环境先天不足,一般来说地理位置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路径探析陈祖武(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福建福州350108)摘要:路径问题是新农村建设最根本、最首要的问题。

路径问题不弄清楚,政策选择就会进退失据,其他问题就更难解决。

针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艰巨等特点,从新农村建设对欠发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出发,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在新农村建设路径选择中存在的困难。

针对这些困难,提出了在欠发达地区开展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新农村;路径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1-0099-0399--都比较偏远。

多年以来,道路、通水、通电等扶贫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贫困山区基础设施的改善,但其根基仍十分脆弱,未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农业机械化、产业规模化都受到了极大的制约。

另一方面,欠发达地区基础建设难,主要体现在:一是乡村道路建设难。

欠发达地区乡村道路主要靠农民筹资修建,政府只给少量补助,修路难度太大。

二是农村用水难。

多年以来,国家只注重对大江大河治理、大型水利工程进行投资,轻视小微型水利工程的建设。

因此,欠发达地区与农村人畜饮关系密切的微型水利工程建设严重滞后,导致农村用水难。

三是环境改善难。

“路天厕、泥水路、土水井、鸡鸭院、垃圾随处见”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非常普遍。

(二)国家支持力度小,地方财政薄弱。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会从多方面予以支持,但国家支持是有条件、有重点、有限度的。

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农村基础好、配套资金充足、建设条件成熟、示范作用强,在争取国家支持上占据明显优势。

而欠发达地区则相反,由于农村地理位置比较偏远,交通信息不畅,基础太差,又缺乏示范效应,因此在争取国家支持上往往处于劣势。

另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地方财力的支持。

城乡统筹、以工补农,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

在工业发达、经济实力雄厚的地区,这点能够做到。

但在工业基础薄弱、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有限的地方财力难以为农村大量的硬件设施、公共事业建设提供配套的资金保证。

(三)农民素质偏低,文化建设难。

欠发达地区农民素质普遍较低,新农村建设人才匮乏,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一是综合素质较高的青壮年农民大批外出打工,留下的大多是老、弱、妇、幼,导致滞留于农村的农民整体素质下降。

二是由于素质较高的“能人”为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能人”远赴发达地区打工或移居城市,致使农民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呈现滑坡。

特别是农村干部的素质出现滑坡,加大了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难度。

三是受经费限制,农村公益性文化活动开展的很少,不利于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

这些实实在在的困难与问题,都严重钳制着农民素质的快速提高,进而延缓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另一方面,由于居住的分散,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存在很大的难度。

许多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仍然存在看书难、看报难、看电影难等问题。

这些导致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文化相对贫乏,难于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也与日益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不相适应。

(四)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级管理问题严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经济实力做后盾。

从各地的新农村建设中的实践中也可以看到,新农村建设进展迅猛的地区一般都有较强的村级集体经济作支撑。

而欠发达地区大部分都是个体家庭劳动经营模式,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十分弱小,这使得新农村建设缺失了前进的动力和后劲。

村集体经济薄弱,导致村集体活动经费紧张,进而导致各种村级管理问题。

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基层机构运行经费更加紧张,村级公益事业管理资金来源减少,难于满足基层机构正常运转的需要。

另一方面,由于农村收入低,近年来农村素质较高的“能人”越来越多的远赴发达地区打工或移居城市,致使村级干部队伍素质出现滑坡现象,这也给村级管理带来了诸多问题。

三、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社会公共服务严重不足是欠发达地区农村的现状。

因此,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初期目标,一定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要加快公路建设,改善交通状况。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交通运输是农民发家致富的根本。

新农村建设,首先要搞好公路等交通设施的建设。

在费用方面,应按照公共产品的原则由政府投资修建,支路建设可采用以工代赈的方式,由政府提供必要的物资、由农牧民投入劳力修建。

二要加快农田水利建设。

欠发达地区要搞好大、中型灌区建设,积极推进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推进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和饮水安全工程,满足农民的用水需求。

所需投资可采取政府财政补贴和农牧民出资相结合的方式,也可采用以工代赈的方式。

三是搞好广播、电视信号的建设。

要建设一个充满文明的新农村,应着力搞好村村通广播、通电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实际建设中,电视信号接转台应主要由政府投资兴建,建成后可按“使用收费”原则维护运营。

四是搞好信息港的建设工作。

信息对农民致富来说非常重要,欠发达地区应该加强经济、技术、商情等信息资源开发,培育信息市场,大力开展商贸流通、就业、项目、社会服务等信息咨询服务。

(二)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

欠发100 --达地区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财政上的扶持。

温总理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中明确指出,当前“我国农村发展和改革已进入了新的阶段,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各方面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这样才能较快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

欠发达地区农民要致富,必须依靠更多的国家投入与更多的优惠政策。

一是继续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扶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二是中央应该明确把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财政资金、国债资金的投人重点地区,并应明确规定用于西部地区的最低比例;三是中央应制定鼓励政策,引导社会资金和国际援助资金重点投向欠发达地区;四是在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应明确财政投人的主体为中央和省级财政,不再强制要求市县为中央财政投入资金提供配套资金;五是继续开展对口帮扶工作,中央部委和沿海发达地区应进一步加大扶持西部农村发展的工作力度。

(三)大力提高欠发达地区农民素质。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是广大基层的劳动人民,是各县、乡、村的农民群众。

农民的综合素质如何,文化程度怎样,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效果。

一是要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

欠发达地区要在搞好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岗位培训,结合农村生产的特点,开办农技、农艺等实用的课程,在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生产水平和能力;二是建设一支高素质农村干部队伍。

在农村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上,欠发达地区要选素质高、能力强、年富力强的农村干部来任职,走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道路。

国家应该继续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到贫穷落后的地方就业;三是促进农村和谐文明建设。

一方面,开展不同层次的文明评选活动,形成比、学、赶、帮的竞争机制。

在对农民教育的基础上,广泛开展文明户、文明村社的评选活动,营造争创文明的良好氛围。

另一方面,对不文明或违法行为要加大教育和惩处力度,弘扬社会正气。

当前尤其要加大对黑恶势力和家族不正当势力的惩处,以增强法律的威慑力,培养人们的正义感。

(四)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

要搞好欠发达地区的新农村建设,说到底也是要依靠经济的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财政收入、农民收入增加了,新农村建设才可以成为有米之炊。

因此,只有根据欠发达的实际情况,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才能真正实现新农村建设的。

乡镇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发展农工商一体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对集体经济的壮大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