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资本理论及其研究新进展

合集下载

心理资本理论及应用研究动态

心理资本理论及应用研究动态

基金项 目( 7A 3 0 3 ; 0 J 6 0 1 ) 中国博士后科 学基金 项 目( 00 4 0 7 2 10 7 84) [ 作者简介】 焦晓渡( 9 8)男, 16 ., 安徽巢湖人 , 门大学管理学院博士后 , 厦 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 学院副教授 , 研究方向: 管理学。
【 键 词 】 理 资本 ; 关 心 心理 资 本 内涵 ; 心理 资本 应 用
[ 中图分类号】 2 0 F7
[ 稿 日期 ] 0O0 —1 收 2 1-8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6 43 8( 0 00 —0 40 1 7. 教 育 厅人 文社 科 一般 项 目(0 9 K15 ; 2 0 S 3 )安徽 省社 科 基 金( HS 91D1 )教 育部人 文社 科规 划 A K0.0 5 ;
第2 6卷第 6期
2 0年 1 1 0 1月
吉 林 工 商 学 院 学 报
J R A FJLNB I S N E HN L G OL E E OU N LO I US I NE SA D T C O O Y C L G
Vo _6 No 6 l . . 2
NO . V 2Ol O
的积 极心理 学运 动主张 , 心理学 和行为科学应 该更加 注重引导 和促进人类 生活 的积极 方面 , 不仅仅是为 了 而 治疗 心理疾 病 。积极心理 学关 注的 内容包 括 : ( lbig 、 福利 we—e )满意 (asatn 、 望(o e、 l n stfci )希 i o hp )幸福(ap— hpi ns)勇气 (o rg )人际交 往技巧 ( tproasi)审美 观(eteces it)坚持(esvrne 、 es、 cuae 、 ie esnlkl 、 nr 1 as t ni ly 、 h is b i preeac )宽

心理资本在学习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心理资本在学习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心理资本在学习领域中的研究进展[摘要] 众多研究表明,学生优秀的心理素质、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的态度等心理资源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心理资本(PsyCap)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发展状态,主要包括自信或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韧性四个方面。

心理资本理论为如何获取、开发和有效利用学生积极的心理资源提供了独特视角。

本文主要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目前学习领域中的心理资本的研究现状,并就心理资本在学习领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心理资本学习领域身心健康一、心理资本概念的界定心理学家在20世纪末期的研究中发现,某些积极的心理要素有助于心理疾患的预防和消除。

基于此背景,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Seligman在20世纪90年代发起了积极心理学运动(positive psychology movement),他认为心理学应该致力于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

积极心理学使人们将关注点引向积极导向的研究,给心理学重新进行诠释,给心理学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

积极心理学的思潮和研究取向渗透到了组织行为学研究中,产生了积极组织行为学(POB)研究。

它是对积极导向的、能够被测量、开发和有效管理的,从而可以实现提高绩效目标的人力资源优势和心理能力的研究和应用。

心理资本的概念正是从POB发展而来的,其特点是:(1)拥有表现和付出必要努力、成功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的自信(自我效能感);(2)对当前和将来的成功做积极归因(乐观);(3)坚持目标,为了取得成功,在必要时能够重新选择实现目标的路线(希望);(4)当遇到问题和困境时,能够坚持、很快恢复和采取迂回途径来取得成功(韧性)(Luthans& Youssef, 2004; Luthans & Youssef, 2007; Luthans, Youssef et al.,2007;Luthans,Youssef和Avolio,2007)。

国内外心理资本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比较分析

国内外心理资本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比较分析

把握机遇,推动心理资本发展
政策支持
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心理健康和心 理资本建设越来越重视,出台了 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为心理资 本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有力保障。
社会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节 奏加快,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心理资本在提升个体和组织心 理健康水平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
到关注。
技术进步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 展为心理资本研究提供了更多手 段和方法,推动了心理资本研究
跨文化背景下心理资本差异比较
1 2
文化价值观对心理资本的影响
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如何影响心 理资本的形成和发展。
跨文化心理资本比较研究
对比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在心理资本方面的差异 ,揭示其文化根源和影响因素。
3
跨文化心理资本培养策略
探索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有效培养和提升人 们的心理资本。
评估工具本土化
结合中国文化背景,开发 适合国内人群的评估工具 。
评估指标综合化
涵盖认知、情感、意志等 多个维度,全面评估个体 心理资本。
心理资本与职业发展关系探讨
心理资本与职业成功
研究心理资本对职业成功的影响机制 ,揭示其内在逻辑。
心理资本与职业决策
分析心理资本对个体职业决策过程的 影响及作用机制。
国内应用前景
随着国内健康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等领域的不断发展,心理资本在国内的应用 前景广阔,可应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学校教育、心理咨询等多个领域。
国外应用前景
国外心理资本研究已广泛应用于组织行为学、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多个 领域,未来还将继续拓展其应用范围,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有益的支持和 帮助。
包括自信、希望、乐观和韧性等维度,反映个体在面临挑战时的积极心理资源和优势。

心理资本在临床病人中的应用进展

心理资本在临床病人中的应用进展

谢谢您的观看
THANKS
病人配合度不高
心理干预的效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病人的个体差异、干预时间等,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优化干预方案。
干预效果不稳定
目前临床心理干预人才相对匮乏,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缺乏专业人才
结论与展望
06
心理资本在临床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研究表明,通过提高病人的心理资本,可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心理资本在临床病人中的实践应用
05
症状改善
通过对比干预前后的症状评分,评估心理干预对病人症状的改善情况。
生活质量提高
通过评估病人的生活质量,了解心理干预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心理健康状况改善
通过评估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了解心理干预对病人心理健康的改善情况。
03
02
01
1
2
3
部分病人可能对心理干预持怀疑态度,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病人的认知度和配合度。
临床病人心理资本研究
一些医疗机构已经开始尝试将心理资本应用于临床实践中,通过心理干预、心理咨询等方式提高病人的心理资本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临床实践应用
研究挑战
目前关于心理资本在临床病人中的应用研究还存在一些挑战,如缺乏标准化评估工具、干预效果不稳定等。
展望
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解决这些挑战,加强标准化评估工具的研发和应用,提高干预效果稳定性,为临床病人提供更加有效的心理支持和治疗。同时,还需要加强跨学科合作和实证研究,为心理资本在临床病人中的应用提供更加科学和有力的支持。
目的
通过心理资本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临床病人的心理需求和心理问题,为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支持,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同时,也可以促进医护人员对心理因素的重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心理资本理论研究评述

心理资本理论研究评述

心理资本理论研究评述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心理资本理论进行全面的研究评述。

心理资本理论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它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该理论主张,个体的心理资本,包括自信、希望、乐观和韧性等心理素质,对于其成长、发展和成功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首先介绍了心理资本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构成要素,然后概述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本文旨在评估心理资本理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其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潜在价值。

通过本文的评述,我们期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心理资本理论视角,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理论。

二、心理资本理论的核心要素心理资本理论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自我效能、乐观、希望和韧性四个方面。

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个体在面对挑战和逆境时所展现出的积极心理状态,对于个人的成长、发展以及组织的成功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是自我效能,它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够成功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的信心。

自我效能高的人往往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

这种信心不仅来自于过去的成功经验,也来自于对自己能力的准确评估和对未来成功的预期。

其次是乐观,它是一种积极的归因方式,即个体在面对成功和失败时,倾向于将积极的结果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和普遍的因素,而将消极的结果归因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和特定的因素。

乐观的人往往能够看到问题的积极面,对未来充满希望,从而在困境中保持积极的心态。

再次是希望,它是指个体对目标的追求和坚持。

希望高的人不仅有明确的目标,而且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这些目标,并愿意付出努力和时间去追求。

希望是驱动个体不断前进的重要动力,它可以帮助个体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行动。

最后是韧性,它是指个体在面对逆境、压力或创伤时能够迅速恢复和适应的能力。

韧性高的人往往能够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和理智,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韧性不仅是个体应对短期压力的重要能力,也是其长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心理资本理论及其研究新进展

心理资本理论及其研究新进展

为 ,心理资 本是一个 由多种 因素构 成的综合体 ( u di ) b nl g 。 n 是个体在特定 的情境下 对待任务 、绩效和成功 的一种积极状 态 ,并对 个体 的认知过程 、工作 满意感和绩效都产生显著 的 影响。组织可 以通过影响个体关 于 “ 我是谁” 以及 “ 我将成 为谁” 的认知来获 取竞 争 优势。从 以上 观点 中我 们可 以看 到 ,这些研究者都将心理 资本界定为一种特定 的积极 心理状 态 ,这种独特 的个人资 源能够促使个体实施积极 的行 为并产 生高绩效。 第三种观点是综合论。综合论认为 ,心理资本是一种 同 时具有特质性 和状态性 的心理素质。20 0 6年 A oi vl o在探 讨心 理 资本 的内涵时 ,使用 了 “ 类似 于状 态 (te—l e 这个 st i ) a k 词 ,并认为心理资本既具有状态性 ,可 以通过 干预措施来 开 发 ,又具备特质性 ,相对 比较稳定 ,而 目状态与特质实 际上 是同一维度上的两个极 端。同时 ,A oo列举 了大量实 例来 vl i 佐证 自己的观点 ,包括 B n ua(0 3 ad r 20 )对 自我 效能感 的研 究 ,S ye 2o )对希望的研究 ,C re 20 )对现实性 nd r(oo avr(0 3 乐观的研究以及 M s n等人 (0 2 at e 20 )对复原力的研 究都支持 了这种观点。 目前 ,综合论是心理资本 内涵研究最新的观点, 对心理资本今后的研究很有启示 意义 ,但 是这 种观点正确与 否 ,还 需 要通 过进 一 步 的 研究 来 证 明 。 综合 以上分析我们可 以发现,不 同研究者 对于心理资本 内涵的理解有着趋 同与综合 的趋 势。几乎 三种 理论都认可心 理资本具有以下特点 :( )强调个人的力量和积极性 ,属于 1 积极心理学范畴 ;( )是一种基于积极 组织行为学标准的心 2 理状态 ;( )与人力资本关注员工的知识技能 、社会资本关 3 注关系网络 和人脉 不 同,心理 资本则 强调 “ 你是谁 ” 以及

心理资本理论及其最新研究进展

心理资本理论及其最新研究进展

一、心理资本理论的起源和概念的界定(一)心理资本理论的起源20世纪90年代著名的心理学家Seligman在许多学者还在研究沮丧、焦虑、崩溃、紧张等消极病态心理的环境下,发起积极心理运动,同时引入了积极心理的概念,认为:“我们的任务不仅是弥补已经被破坏的(个体心理状态),而且是培育美好的(个体心理状态)”,并在2002年首次提出了是否有心理资本存在的问题。

基于Seligman的研究,Luthans和他的同事开始发展涵盖心理资本理论的积极组织行为学,并提出了积极组织行为学内容的标准:积极的、有理论和实证研究基础;可测量;似状态,可发展的;对工作绩效有积极的影响。

2004年,Luthans等人指出符合此标准的心理资本的构成要素为自我效能感/自信、希望、乐观、恢复力。

并强调心理资本各要素是可测量的、可无限发展和能够管理的。

(二)心理资本概念的界定在明确了心理资本的构成要素后,Luthans等给出心理资本定义:“个体一般积极性的核心心理要素,具体表现为符合积极组织行为标准的心理状态,它超出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之上,并能够通过有针对性的投入和开发而使个体获得竞争优势”(仲理峰译,2007)。

2007年Luthans等又对此定义做出了修订,认为心理资本是指个体积极心理的发展状态,具有以下特征:(1)拥有自信或自我效能感,在承担具有挑战性任务时能够做出必要的努力;(2)乐观,对现在或未来的成功有积极的归因;(3)充满希望,一直坚持目标,在必要时重新选择途径来获取胜利;(4)非常坚强,能够自我恢复,在受挫或遇到困难时坚持、复原甚至取得成功。

在现有的文献中,心理资本这一名词最早出现在经济学家Goldsmith等人的文章中,他们将心理资本视为个体对自己和工作的态度、伦理取向及对生活的总的看法。

Letcher(2004)的研究则是将心理资本等同于五大人格特质。

Goldsmith和Letcher 主要从劳动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试图找到能够解释工资差别的劳动力市场之外的因素,他们并没有给出心理资本的概念,也没有区分这种心理特质或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因此与Luthans等人有关心理资本的概念是有本质不同的。

对心理资本的研究综述

对心理资本的研究综述

对心理资本的研究综述摘要:心理资本是组织产生高绩效的又一重要源泉。

通过文献研究,回顾和总结了有关心理资本概念界定、心理资本结构和测量、心理资本的前因影响因素、心理资本对相关结果变量的影响以及心理资本研究展望。

关键词:心理资本;自信;希望;乐观;坚韧0.引言以往学术和实践上的研究学者都认为,企业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行业进入壁垒来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例如,通过技术领先、专利保护以及政府保护等方式保持竞争力。

但是,技术的快速传播和改变,不断地创新以及政府管制的撤销,己经逐渐腐蚀了这些所谓的壁垒。

进入新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化竞争时代的到来,企业认识到仅仅依靠物质资本还不足以确立有效的竞争优势,由灵活性、创新性、知识管理、经验、技能和专业性等方面的有效管理和开发组成的“人力资本”逐渐成为保证组织绩效的关键因素。

然而,在人力资本受到高度重视同时,组织成员越来越多地出现各种与工作压力相关的生理或心理问题,极大地影响了个人和组织的工作效率。

因此,越来越多的管理者认识到员工心理资源是组织获取竞争优势的又一重要来源。

美国管理学会前主席Luthans教授指出,企业的竞争优势从何而来,不是财力,不是技术,而是人。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

而其根源在于人的心理资本1.心理资本内涵的界定心理资本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经济学、社会学以及投资学等文献中。

对于心理资本的界定,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认为心理资本更倾向于一种积极心理发展状态;二是少数研究者认为心理资本是一种人格特质;三是认为心理资本是心理状态和人格物质的综合体。

分析研究发现,在对心理资本的研究当中,对其定义的界定有很多,学者们对心理资本内涵的理解有趋同与综合的趋势。

不难看出,所谓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是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种核心心理要素。

大部分学者认为心理资本有以下特点:一是属于积极心理学范畴,强调个人的力量和积极性,而不是纠错与试误;反映员工的优点,而不是缺点;二是一种基于积极组织行为学标准的心理状态;三是不同于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而是位于两者之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深入,有关心理资本形成的影响因索及其作用机理的探讨 将会成为心理资本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4心理资本的影响效应研究
心理资本与结果变量关系研究所采用的范式主要分为二 类:主效应模型(main effect model)、缓冲效应模型(buffe- ring effect model)和调节效应模型(moderate effect mode)o 4.1主效应模型
2 心理资本的结构与测量
对心理资本结构或内容的探讨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心理 资本的内涵,也有助于开发心理资本的测量工具。日前研究 者对心理资本的理解或研究存在不同的视角,因此他们所确
收稿日期:2009-07—17。修回日期:2009—09一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组织社会化作用机制研究” (70702023);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组织社会化纵向实证研究”
第二种观点是状态(state)论,认为心理资本是一种心 理状态,目前状态论在心理资本研究中占主导地位。他们主 要的观点认为心理资本就是个体对自我、工作、伦理以及人 生信念、态度和认知的综合(Goldsmith,1997:Tettegah, 2002)。例如,Avolio(2004)研究指出,心理资本是指那些 有助于预测个体高绩效工作和快乐工作指数的积极心理状态 的综合,这些积极心理状态能够导致积极的组织行为,使个 体勤奋努力地去做正确的事情,并且获得较高的绩效和工作 满意感。积极的心理状态包括希望、自我效能感(自信)、 乐观、积极归因、自我恢复力等。Luthans(2005)研究也认
值得注意的是,在主效应研究范式中,大多数研究同时 表明,心理资本作为一个整体比单个心理资本变量对员工心 理、行为与工作绩效的影响要大得多。这一研究结论应该引 起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重视。 4.2缓冲效应模型
如eCQ一24,其余量表的信度与效度还有待进一步检验。因 此,对已有心理资本量表信度与效度的检验是今后的重点研 究内容之一。
日前,心理资本的测量方式主要有二种:(1)自我报告 法。通过编制心理资本测量问卷进行(追踪)测量或通过实 验研究法来收集员工心理资本状况的数据或资料。这种方法 易于实施,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数据来自于自我报 告和同一来源,因此如何避免共同方法变异(conlmon meth- od variance),自我报告偏差和社会称许性,提高研究的外部 效度是研究者需要考虑的问题。(2)观察法或专家评价法, 即通过第二方获得被评价者个体心理资本方面的资料。(3) 结果变量的测量。由于心理资本与一些结果变量有着密切的 关系,因此对这些结果变量进行测量有助于了解心理资本的 状况。
希望、现实性乐观、自我效能 感/自信、复原力
希望、乐观、复原力
Avey等(2006) 心理资本状态量表 Jemen等(2006) !厶能感 希望状态、乐观状态、复原力
3影响心理资本的因素
目前有关心理资本影响因素的研究比较少,究其原因可 能有以下几个方面:(1)日前心理资本研究处于起步阶段, 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主要是心理资本的结构和影响效应;(2) 影响心理资本形成的因素非常多,这些因素不仅包括个体自 身的生理与心理特征,而目包括环境方面的影响因素,如家 庭、同辈群体、组织、社区,甚至是亚文化或整体文化环境, 这些影响因素不仅存在类型上的差异,而目在影响程度上也 有所不同;同时,这些影响因素之间可能还存在着复杂的交 匀作用,因此研究起来难度较大。当然,随着心理资本研究
表1 心理资本的结构研究
研究者及年份
?(。19地97)曼m等
量表名称
心一理~资。本‘量一表
Ju8静篡,271).核心自我评价结构量表C ole(2006) ………’……一
Jemen(2003)
心理资本评价量表
㈨n c槲,套磊金篓。池资本’
Page等(2004)
积极心理资本评价量表
L^mn等(2004) 心理资本量表
主效应模型认为,心理资本对个体、群体和组织层面的 相关结果变量具有直接的增益作用,其效应独立于其他变量。 在日前己有的心理资本影响效应研究中,主效应研究范式是 主流。大量研究表明,心理资本是组织价值创造的重要来源, 它可以为组织带来竞争优势,使组织获得可持续发展 (Luthans,2007)。心理资本与个体心理和行为变量也有着密 切的关系。Judge(2001)关于心理资本的元分析研究表明, 心理资本可以解释员工自评绩效20%_30%的变异。同时, 心理资本要素之间的相关性较强,因此可以采用综合指标来 测量。Avolio等人(2004)发现,希望、复原力、信心和乐 观与领导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Lathans等(2003,2005), tar∞n等人(2006)和Cole(2006)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 感、乐观和复原力与员工的工作满意感和组织承诺度也有着 密切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相关研究表明心理资本、人力 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 Luthans(2006)的研究也表明,心理资本中的希望、复原力 和乐观与创业型领导行为有效性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同时 心理资本综合效应也会影响创业型领导行为的有效性,这些 都说明心理资本水平的高低是企业家创业能否成功的重要影 响因素C也有研究表明,员工的心理资本与主动离职行为呈 典型的负相关关系,即积极心理资本水平越高,主动离职率 就越低,而其与非主动离职的相关性则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Avey,2006)。
Larson等 (2005,2007)
Latson等(瑚6)
心理资本问卷 (PcQ一24) 积极心理状态量表

结构要素
自尊
自尊、自我效能感、控制点和 情绪稳定性 希望状态、乐观状态、自我效
能感、复原力 情绪稳定性、外向性、开放 性、宜人性、责任感 希望、乐观、自我效能感(自 信)、复原力、诚信
自我效能感、乐观和复原力
(20070561018);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员工职业心理健康研究”(07Y003);广东省哲学社科项且“智 力资本作用机制研究”(090—25);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业家心理资本研究”(9451063201003287)
万方数据
杨健等:心理资本理论及其研究新进展
133
定的心理资本结构要素和所开发的测量工具也有所差异。通 过文献梳理,我们将一些有代表性的多因素心理资本结构研 究列举如下(参见表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竞争压力的加剧,企业员 工的心理素质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当前管理者关注的热点问 题。众多研究也表明,员工积极的工作态度、良好的精神状 态及优秀的心理素质等心理资源是组织取得较高绩效的重要 原因。然而,如何获取、开发和利用员工的心理资源,提高 组织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收益,并帮助企业获取持续竞争 优势,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在这样的实践 与研究的背景下,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的概念由 此提出,并逐渐成为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针对目前国内对心理资本的研究还相对比较缺乏的情况下, 本文拟对国外心理资本的概念、结构、影响效应及理论等相 关研究进行介绍与述评,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与展望。
源。心理资本理论为如何开发并促进员工的心理资源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在国内外文献研究基础之上,围绕心
理资本的概念、内涵、结构及影响效应等内容,对国内外心理资本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与归纳,并就该研究领域
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展望提出了具体的改善性意见。
关键词:心理资本;结构;影响效应
中图分类号:B849:C93
2010年第2期
科技管理研究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文章编号:1000—7695 12010)02—0132—03
2010 No.2
心理资本理论及其研究新进展
杨健,蓝海林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640)
摘要:员工心理资本是指使个体获得竞争优势的积极性核心心理要素。作为组织获取竞争优势的又一重要来
第三种观点是综合论。综合论认为,心理资本是一种同 时具有特质性和状态性的心理素质。2006年Avolio在探讨心 理资本的内涵时,使用了“类似于状态(.state—like)这个 词,并认为心理资本既具有状态性,可以通过干预措施来开 发,又具备特质性,相对比较稳定,而目状态与特质实际上 是同一维度上的两个极端。同时,Avolio列举了大量实例来 佐证自己的观点,包括Bandura(2003)对自我效能感的研 究.Snyder(2000)对希望的研究,Carver(2003)对现实性 乐观的研究以及Masten等人(2002)对复原力的研究都支持 了这种观点。目前,综合论是心理资本内涵研究最新的观点, 对心理资本今后的研究很有启示意义,但是这种观点正确与 否,还需要通过迸一步的研究来证明。
为,心理资本是一个由多种因素构成的综合体(bundling)。 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对待任务、绩效和成功的一种积极状 态,并对个体的认知过程、工作满意感和绩效都产生显著的 影响。组织可以通过影响个体关于“我是谁”以及“我将成 为谁”的认知来获取竞争优势。从以上观点中我们可以看 到,这些研究者都将心理资本界定为一种特定的积极心理状 态,这种独特的个人资源能够促使个体实施积极的行为并产 生高绩效。
1心理资本的概念内涵
目前关于心理资本概念的研究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 观点是特质(trait)论。特质论认为心理资本是作为个体的 内在特质而存在的。在Hosen(2003)提出的观点中,他将 心理资本界定为个体通过学习等途径进行投资后获得的一种 具有耐久性和相对稳定性的心理内在基础构架(psychological infrastructures),主要包括个性品质和倾向、认知能力、自我 监控和有效的情绪交流品质等。更有一些研究者将心理资本 等同于“大五人格”,认为心理资本就是人格特质,是个体 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I_etcher,2004;Cole,2006)。总体来 讲,持特质论的学者将心理资本等同于人格,认为它是先天 与后天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