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育现状的反思-郭齐勇

合集下载

近年来中国大陆儒学的新进展

近年来中国大陆儒学的新进展

近年来中国大陆儒学的新进展
郭齐勇
【期刊名称】《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5(037)001
【摘要】近年来儒学在中国本土回归、复兴,除了学术研究极为繁荣之外,更在两方面有了长足发展,一为立地的面向,二为顶天的面向.前者为大众或民间儒学在各地的城市社区、企业与乡村落地生根,很有生命力,老百姓有了受用.儒学重新走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通过耳濡目染,其精神价值慢慢地内在化,重新化为中国人的内在的心灵.后者为学者们不仅仅局限于研究儒学史,更是用心创建了自己的儒学系统,如李泽厚、汤一介、张立文、蒙培元、牟钟鉴、陈来等学者的新思考与新建构.他们面对时代
问题的挑战,融合中西,以儒学为主,构建了新的哲学体系,极有价值与意义.
【总页数】8页(P1-8)
【作者】郭齐勇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国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22
【相关文献】
1.儒学研究的新进展--评崔大华先生的《儒学引论》
2.从日本投降后留在中国大陆的秘密档案看日占区的白俄——兼论近年来中国大陆对近代俄侨史的研究和档案
公布3.儒学复兴之门何以开启?——从中国大陆孝道推行运动说起4.儒学复兴之
门何以开启?——从中国大陆孝道推行运动说起5.对现代新儒学最新进展的追踪——评《现代新儒学在美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传统文化反思总结范本(2篇)

2024年传统文化反思总结范本(2篇)

2024年传统文化反思总结范本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逐渐被边缘化和忽视。

然而,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它承载了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在____年,我们有必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和总结,以重新认识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首先,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基和灵魂。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它包含了民族的价值观、信仰体系、道德规范等,是民族凝聚力和身份认同的重要来源。

然而,在当代社会,传统文化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和冲击,许多人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陌生和漠视。

因此,我们需要反思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对待,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使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价值。

其次,传统文化是创新的源泉和智慧的积累。

传统文化并不是僵化守旧的东西,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长期生活和工作实践的积累。

传统文化可以为现代社会提供许多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例如,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形式和审美观念可以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传统的道德规范和人际关系可以为现代社会的伦理建设提供指导。

因此,我们需要更好地挖掘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智慧,使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力量。

再次,传统文化是文明的基石和独特魅力的体现。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独特标志,它集中体现了民族的价值观、审美观和生活方式。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文化相互融合交流的同时,也有可能导致文化同质化的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和保护传统文化,使其在全球化的大潮中既能保持自身特色,又能与其他文化相互融合,实现文化的多元共存。

最后,传统文化是培养青年一代健康成长和人文素养的重要渠道。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程度将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重要影响。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普及和娱乐活动的多样化,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接触逐渐减少。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引导青少年更多地了解和参与传统文化,使他们能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培养健康的人格和人文素养。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总结与反思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总结与反思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总结与反思【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总结与反思】一、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步,也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理想场所。

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文化观,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品格修养。

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是多方面的。

传统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品行修养,塑造其健全的人格。

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音乐艺术修养及审美情趣的培养。

另外,传统文化还可以拓展幼儿的认知世界,增进其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感悟,有助于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二、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推广在幼儿园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中,应该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的进行教学和推广。

可以通过传统节日活动、手工制作、古诗词朗诵等方式加大对传统文化的普及力度。

幼儿园可以邀请专家学者给孩子们讲解经典故事、传统建筑、传统习俗等。

可以结合家园共育,让家长也参与到传统文化教育中来,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在实践与推广中,幼儿园应该注重体验与探究,启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走进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传统文化,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的反思在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选择需要全面、系统,不能仅停留在表面功夫,需要有深入细致的挖掘和解读。

传统文化教育教材的编写需要注重针对幼儿的芳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且要有趣味性和互动性。

另外,传统文化教育也需要和现代教育相结合,使传统文化教育更具时代性和现实意义。

在反思中,幼儿园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水平,使其能够更好的传承和传播传统文化。

还可以加强与文化机构的合作,互通有无,共同推动传统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个人观点与理解个人认为,传统文化教育在幼儿园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传统文化教学工作总结——反思与进取并重,汲取教训

传统文化教学工作总结——反思与进取并重,汲取教训

传统文化教学工作总结——反思与进取并重,汲取教训传统文化是一种积淀了丰富历史和民族情感的文化,我们应该注重对它的传承与发扬,把优秀的传统文化逐步地纳入我们的教育,在学生中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

一、教学的反思1. 教学理念在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我要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是否和现代社会的需求相符,以及是否能够充分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2. 教师素质教师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推动力量,必须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入的了解,并注重与时俱进地注入新思想、新内容、新方法等,实施有效的教学指导,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传统文化知识,掌握实用技能。

3. 教学内容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要符合文化传承的要求,在保留核心价值观念和精髓的同时,创新性地加入与现代社会学生需求相符的内容。

例如,在讲述汉字理论时,要通过游戏等方式生动有趣地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活用汉字。

4. 教学方法传统文化教学方法应当更多地注重实用性,注重专业性,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传统文化的教学,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的进取1. 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在制定传统文化教育计划时,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去寻求现代科技创新和传统文化的结合点。

例如,在传统乐教育中,可以运用现代科技将古乐器的定位准确度和音色逼真度等技术加入传统音乐的教学中。

2.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教师作为教育的重要执行者,需要为教学更新知识及培训学生提供尽可能好的教学工具、资源与方法。

同时,也需要重视教师的专业技能,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及承担教学职责的能力,以确保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教训的汲取1. 不断提高教师能力承担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老师们需要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不断学习,增强自己的口才、授课力、知识储备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以更好的履行教学职责。

2. 增加文化氛围在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增加文化氛围和情感沉淀,通过舞蹈、音乐、书法等传统文化项目以及节日庆典等活动,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

传统文化课堂反思(2篇)

传统文化课堂反思(2篇)

传统文化课堂反思1、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

本课从当地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着手,整合课程资源让学生在感悟传统文化的同时,掌握知识,树立情感,培养能力,是新课改中生活化的体现。

2、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

整堂课的教学主要是以学生的展示活动为主,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发言,对学生的回答不要过多的点评,只归纳相关的知识点,让学生之间能有充分的思想交流和情感碰撞,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3、线索清晰,条理分明。

在中外文化交融的今天,通过学生课内外的学习,以“阳西传统文化”为线索,对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展开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秩序井然。

传统文化课堂反思(2)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尤其是年轻一代更加热衷于追求时尚和新潮的事物。

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变得越来越有限,传统文化课堂的作用日益被忽视。

因此,对传统文化课堂进行反思,重新审视其意义和功能,对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传统文化课堂的意义在于传承和保护优秀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文化课堂作为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保护的场所,可以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传统文化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诗词、古文、音乐等形式来体验传统文化的美妙之处,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自豪感。

其次,传统文化课堂的功能在于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和修养。

传统文化注重人文关怀和美育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修养水平。

在传统文化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古文、经典著作等,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同时,通过学习传统音乐、舞蹈和戏曲等艺术形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也能够得到提升。

这对于全面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传统文化课堂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尊心。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学生面临更多的国际竞争。

在这样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尊心显得尤为重要。

2024年传统文化反思总结

2024年传统文化反思总结

2024年传统文化反思总结____年传统文化反思总结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传统文化在社会的变迁和全球化的冲击下,不可避免地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衰退。

面对这个现象,我们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以期重新激活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其能够与时俱进地发展,为我们的社会作出更为积极的贡献。

本文将对____年传统文化进行反思总结,提出一些关于如何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思考。

一、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不足在全球化的浪潮下,现代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似乎逐渐模糊。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缺乏对背后文化传承和内涵的深入理解。

这种认知不足使得传统文化变得既无趣又陈旧,无法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和参与。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使其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脱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生活方式逐渐远离了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传统文化中强调的尊重、孝顺和礼仪等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逐渐被忽视或曲解。

这种脱节使得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之间产生了隔阂,使得人们无法真正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并因此忽视了传统文化对于塑造社会和个体品质的作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并找到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有效途径。

三、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的冲突在现代社会中,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加剧使得传统文化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传承方式与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相冲突,传统文化在这个过程中遭遇到了一系列的困境。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找到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途径,使其能够在向前推动的过程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四、传统文化的创新和传承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的冲突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的消亡,相反,我们应该通过创新和传承,将传统文化活化并发扬光大。

首先,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和挖掘,理解其内涵和价值,并从中找到与现代社会相联系的元素和思想。

如何对待儒学

如何对待儒学

如何看待儒学前日,我校杏林国学讲坛请来了武汉大学著名教授郭齐勇先生在校体育馆开讲“儒学与儒家精神”。

郭教授国学功底深厚,其讲座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对儒学和儒家精神之见解,可谓精深奥妙,令人叹服,我听后深感受益匪浅。

自读研以来,因为专业的缘故,开始了解和关注国学,也听过不少大家的讲座,对儒学以及人们对儒学的态度也有所思考。

近年来,我国乃至整个世界都掀起了一股“儒学热”。

原因何在呢?个人认为恐怕是为了“治病”。

治疗人们的“精神和心灵疾病”。

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速度和成果已远远超出人的想象,“上九天揽月”,在如今也亦非难事。

可是,人们的精神世界却越来越空虚。

放眼全球,战火弥漫;恐怖主义、邪教组织层出不穷;犯罪率、自杀率不断攀升。

人们在物质文明极度繁荣的今天,正逐渐迷失自我。

面对危机,人们忽然在故纸堆里发现了一剂良药——“儒学”,自然会激动不已、如获至宝。

但是效果如何,恐怕还要看我们对“它”的认识,以及“服用”的方式和方法。

从历史上看,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地位起伏不定。

战国时期,孔子及其门徒,“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周游列国,向统治者们兜售儒家思想,但最终感叹“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秦朝大一统后,儒家思想仍不受统治者欢迎,遭到禁止。

直至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革新,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思想内容后,适应了中央集权统治需要之后,才获得了“独尊”的地位。

到宋、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已扎根于中国人心中,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和规范。

但随着封建制度的腐朽和衰败,人们在反封建的同时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思想的代表,进行猛烈的抨击,新文化运动时期、建国初期及至改革开放,儒家思想作为封建“大毒瘤”,一直是批判和攻击的对象。

孔夫子从“至圣先师”沦落为“孔老二”。

应该说,长期以来,儒学和儒家思想遭人利用和误解,蒙上了很深的政治色彩。

如今,我们迫切要做的是什么呢?或者说应该以什么态度对待儒学呢?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请于丹教授讲授《论语》。

人文学者的反思

人文学者的反思

人文学者的反思:生命的价值包括长度宽度和高度郭齐勇(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作为一名60多岁的老人,作为一名家长,看到长江大学三名学生救人溺亡的新闻,我的第一反应是悲痛,在道德出现滑坡的社会,这些孩子的见义勇为行为应该受到大家的赞赏和钦佩,而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就是当天在一旁的船家,他们代表的是当下社会惟利是图、坑蒙拐骗、金钱至上的思想,这些思想正让人失去基本的道德品质,甚至可以让他们冷漠地对待三个年轻生命在身边消失,当时只要船家肯帮忙,我们可爱的孩子可能一个都不会少,这也说明了传统人文教育正在我们的民众中缺失。

当然在赞赏学生的正义感、善良道德的同时,我也不提倡学生在没有任何生命保障的情况下去舍己救人。

另一方面,在当今强调英语、数学等知性教育的今天,我们的体育教育、身体素质教育也出现了问题,这次下河去救人的十几个孩子中一半是不会游泳的,而我在他们这个年纪,学生们几乎人人都掌握了游泳的技能。

何仁富(浙江传媒学院生命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我认为生命价值至高无上,现在网络上讨论大学生牺牲自己救人值不值得,这是个根本不需要考虑的问题,在那个时刻,面对这样突发的情况,我们完全可以凭内心的呼唤去决定该不该做。

生命的价值包括了长度、宽度和高度,我们当然要爱护、珍惜生命,但当你面前的生命面临丧失,伸手救人就有可能点燃生命,为什么不做呢?生命的意义不就在这个时刻得到体现吗?这时的生命不仅仅是自然生命,更成就了人文生命。

鼓励救人并不是要造成更多的牺牲,就像这次长江大学学生救人事件,正是由于救与不救两方出现冲突,过多的考虑才产生了悲剧,如果这个社会所有人都能挺身而出,悲剧就会越来越少。

微博通常在140字内,简短、便捷、注重原创,电脑、手机可随时发表。

受益于微博这种方式,代表委员不仅能够更广泛收集民意,还可以增加信息的互动。

针对当下社会上的大学生毕业即创业的热潮,新东方董事长、总裁,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表示,“我坚持大学生毕业先工作,找准时机再创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傳統文化教育現狀的反思
(2013年12月18日在武漢大學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教育論壇上的講話)
郭齊勇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國學院教授
當前中國大陸的傳統文化教育,主要是民間推動的,是自發的。

民間的國學良莠不齊,有賺錢的國學,也有江湖的國學。

“三百千”等蒙學讀物在民間推動得比較快,但管總的教育還是中小學體制內的教育,糟糕的是中小學的語文教材中已經沒有國文課了。

馮天瑜先生剛才講到國文、國史、國倫教育的重要性,但我們現在已沒有國文教育了,而是所謂的“語文教育”。

我們好幾代人所接受的,都是反向的、負面的、糟蹋傳統文化的教育。

體制內的國史教育還是關於古史的意識形態和疑古思潮的那一套講法,正如剛才徐武軍先生所說的,這是一種自我矮化的教育,甚至是自我殖民的教育。

年青人所談的中國文化,都是從教科書裡來的,一開口就是中國文化如何保守,如何落後,如何反動。

關於體制內傳統文化教育的狀況,我做了一些調研。

鄂教版的語文教材,小學每一冊大概有八首古體詩、十六條古今中外的名言,沒有古文,中學每冊有十到十二首古詩、八篇左右的古文,主要是寓言故事或唐宋八大家的短篇等。

此外還有人教社的教材和東北的語文教材,這兩種比鄂教版稍好一點,這已經是中國大陸自1949年以來難能可貴的狀況了,有那麼幾首古體詩,有那麼幾篇唐宋八大家的文章,還有一些寓言故事。

但更為重要是,孩子們需要在中小學階段接受到人文精神與價值理念的教育。

然而體現中國文化基本精神的經典,在中小學語文教材中基本沒有。

學生接受的關於“四書”的教育都是負面的,因此對其傳達的人文價值也是抵制的。

臺灣地區的情況如何?在臺灣有一個《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董金裕先生編的這個教材仍在使用,北京中華書局也把它翻印到大陸,以一種民間性的自發方式將它納入到一些學校的選修課程中,其推動過程非常艱難。

臺灣地區中學階段的必修課程《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大陸將其翻印成《中國文化基礎教材》)其實就是“四書”。

我們在中學階段都應該完整地接受四書的教育,這是基礎性的。

像龍應台這樣的自由主義作家,她感謝的還是四書的教育,她說她的人生觀是在十二三歲開始上中學後的幾年間,通過必修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接受了其中的基本價值理念之後就奠定下來了的。

“四書”的教育使臺灣的居民成為世界上最文明的一群華人,陳水扁“去中國化”因此也沒能夠去成。

陳水扁時代臺灣《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變成選修了,中小學教材的文言文約去掉了10%,當然文言文的比例仍較高。

現今在臺灣民間,戴璉璋、謝大寧先生等高級知識份子在編寫更好的、更能凸顯中國文化價值
與心性修養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並呼籲、敦促馬英九政府恢復為必修課。

我們今天的中小學教材中文言文有多少呢?其比例之低真令人寒心。

幾代人在體制內的中小學教育中,沒有得到基本的中國文化的薰陶。

現在孩子們的漢語已經不是國語,而是一種稀奇古怪的、非驢非馬的語言。

現在的語文教材、語文考試經常是文字遊戲,選擇填空之類,就連大學中文系的教授也做不了高考的題目。

語文課本中並沒有選錄那些承載價值的優秀的傳世的文章,而是擇取一些不甚理想、不盡如人意的篇目。

大學的國文教育、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也非常糟糕。

這些年有些高校自發地開設了國學班,有些學校將四書列為必修課,但這只是少數。

大一國文現在沒有了。

任繼愈先生生前跟我講,西南聯大時期,他們的最好的課程就是大一國文,古文選得多且非常好,朱自清先生親自講,林庚先生只能當助教。

任先生對我說:“齊勇,你回武大去,在武大推動大一國文。

”我說:“任先生,齊勇沒有這個力量。

”我只能在我辦的這個小小的國學班來學國學經典,不能讓武漢大學所有的文法理工農醫的學生來學大一國文。

以前有大學語文,現在連大學語文都撤銷了,大學語文的選本也不好,基本都是現代文學的本子。

大學教育中人文教育非常缺乏,通識課沒有核心課程。

五經應成為大學通識教育的核心課程。

中小學的語文教材和大學的語文教材選取的文章,比方說魯迅的文章,老師教起來,同學們學起來都非常困難,文言文反倒不難。

魯迅的那些晦澀的文字、反中國文化的文字,還在繼續流衍,似乎減不得一篇。

我在十多年前就說過,少讀魯迅,多讀四書,應該是中國傳統文化地位扭轉的一個標誌。

武漢大學的國學班已經辦了十幾年,學生們主要是讀經典,當然也包括西方的經典,以便掌握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

現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未給國學設目錄、代碼,我們也是自發的。

為什麼在臺灣,像台大中文系、師大國文系,不需要成立國學院、不需要設立國學學科呢?因為在臺灣地區大學的中文系,經學與四部之學的傳統一直沒有中斷,文史哲分得不像我們這樣開。

但是在中國大陸,以北京大學中文系為代表,1949年以後基本上就沒有經學研究了。

張之洞說:“由小學入經學者,其經學可信;由經學入史學者,其史學可信;由經學史學入理學者,其理學可信;以經學史學兼詞章者,其詞章有用。

以經學史學兼經濟者,其經濟成就遠大。

”①中國大陸的傳統文化的教育還需要我們大力推動,體制內的教育要有更多的文言文、更多的名篇,我們希望大學生,無論是學人文社科的,還是學理工醫科的,都能讀一點《四書》和《史記》等。

①張之洞:《國朝著述諸家姓名略總目》,《書目答問補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58頁;又見《張之洞全集》第十二冊,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976頁。

現在中國大陸很多智商很高的年輕人一到美國就幹兩件事情,一是肆意咒駡中國文化,二是皈依基督教,兩者在邏輯上是一致的。

因為他們沒有內在的安身立命的根基。

所以我們認為大中小學的國學教育、傳統文化教育還應以中國文化的核心價值觀(五常、四維八德)為主,並以寓教於樂的方式進入體制內的教育系統中去。

體制內的教育應當以中國文化為主體與本體,否則“文化認同”、“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就無從談起。

本文作者應《當代新儒家在港台40年的奮鬥》乙書作者周博裕之邀稿,以本文替代表示支持該書之出版。

(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