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 第17章 欧姆定律 培优训练

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 第17章 欧姆定律 培优训练
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 第17章 欧姆定律 培优训练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7章欧姆定律培优训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

1. 关于欧姆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这段导体的电阻就越小

B.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这段导体的电阻就越大

C.通过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D.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

2. 图中能正确反映通过某一定值电阻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的关系的是( )

3. 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有问题的是( )

A.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断开

B.电流表与被测电路串联,电压表与被测电路并联

C.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阻值要调到最大

D.试触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反向偏转,电压表正常,只需断开电路,将电源正、负极对调

4. 如图是研究并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物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先同时闭合开关S和S1,两灯均发光,观察并记录电流表示数后,断开开关S1,此时()

A. 甲表示数不变,乙表示数变大

B. 甲表示数变小,乙表示数变大

C. 甲表示数变大,乙表示数不变

D. 甲表示数变小,乙表示数不变

5. (多选)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5 V,R1=5 Ω,R2=10 Ω,当闭合开关后,两电表有示数且保持稳定,则对甲、乙两表及其示数推断正确的是( )

A.甲是电压表,乙是电流表

B.甲是电流表,乙是电压表

C.甲的示数是1 A,乙的示数是5 V

D.甲的示数是5 V,乙的示数是1.5 A

6. 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0.8 A;开关S断开后,电流表的示数改变了0.5 A。则R1与R2的阻值之比为( )

A.13∶5 B.3∶5

C.5∶3 D.5∶8

7. 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10 Ω。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滑片P在最右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5 A;把滑片P移到中点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4 A,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滑片P在最右端时,通过R1、R2的电流之比为5∶8

B.滑片P在最右端时,R1、R2两端电压之比为3∶1

C.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40 Ω

D.电源电压为10 V

8.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不变,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中点向b端移动一段距离,电压表V1、V2示数的变化量分别为ΔU1、ΔU2,电流表示数的变化量为ΔI,阻值相同的定值电阻R1、R2消耗电功率的变化量分别为ΔP1、ΔP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ΔP1+ΔP2=ΔI2(R1+R2)

B.|ΔU1|>|ΔU2|

C.+=R1+R2

D.|ΔU1|<|ΔU2|

9. (多选)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向b端移动的过程中,两只电压表V1、V2的示数变化量的绝对值分别为ΔU1、ΔU2。电流表示数变化量的绝对值为ΔI。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ΔU1与ΔU2的数值相同

B.ΔU1与ΔI的比值变小

C.ΔU1与ΔI的比值变大

D.ΔU2与ΔI的比值不变

10. 如图,电源电压和灯的电阻保持不变,先闭合S1,灯L正常发光,电流表有示数,再进行下列操作后.判断正确的是()

A. 同时闭合S1、S2,电流表示数变大,灯变亮

B. 同时闭合S1、S3,电流表示数变大,灯的亮度不变

C. 同时闭合S1、S3,电压表示数不变

D. 断开S1,只闭合S2,电流表、电压表示数都变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道小题)

11. 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 在a点时,电流表示数为0.5 A,将滑片P从a点移动到最右端的过程中,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随电阻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则R=________Ω,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为P=________W.

12. 串联电路中,若R1∶R2=5∶2,则通过两个电阻的电流之比是________,R1与R2两端的电压之比是________.

13. 如图是甲、乙两导体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图像,由图可得乙的电阻是______Ω,

若把甲、乙两电阻串联在电路中,加在甲、乙两电阻上的电压之比U

甲∶U

________.

14. 如图2所示,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a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 V;当滑片滑到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 V。则电阻R1的阻值与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之比为________。

15. 在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中,某物理兴趣小组看到市场上使用的电子秤后,设计了一种电子秤,原理如图所示,R0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当物体放在秤盘上时,滑片下移。在秤盘上增加重物后,电流表示数,电压表示数。(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 甲、乙两地相距40 km,在甲、乙两地之间沿直线架设了两条输电线,已知输电线每千米的电阻为0.2 Ω。现输电线某处发生短路,为确定短路位置,检修人员在甲地用电压表、电流表和电源接成如图17-2-1所示的电路进行测量。当电压表的示数为3.0 V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5 A,则短路位置到甲地的距离为______

__m。

17. 有一个阻值看不清的电阻R x,要测出它的电阻值,如图所示是小虎做这个实验所连接的实物图,请你指出其中的三个错误或不妥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道小题)

18. 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电路做“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请你帮他完成下列内容:

(1)电源电压为3 V,R的阻值约为5 Ω,滑动变阻器两只,规格分别是R1“0.2 A 50 Ω”和R2“1 A 20 Ω”,电流表一只(量程为0~0.6 A和0~3 A),电压表一只(量程为0~3 V和0~15 V)。实验时,为了使测量更精确,电压表应选______ __量程,电流表应选________量程,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滑动变阻器起到的作用有________。

A.保护电路

B.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C.改变待测电阻阻值

D.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3)实验中进行多次测量并求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 _。

19. 有两只阻值未知的定值电阻R1、R2。

(1)图甲是用伏安法测R1阻值的实物电路,电源电压恒为3 V,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10 Ω。

①图甲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在该导线上画“×”并在图上改正。(所画的导线用实线且不能交叉)

②改正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两电表均无示数,其原因可能是(填字母)。

A.滑动变阻器断路

B.R1断路

C.R1短路

③故障排除后,正确操作实验器材,移动滑片,当电压表示数为1.2 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待测电阻R1=Ω。

④现有以下三组数据,分析可知,不可能通过以上实验获得的数据有(填序号)。

实验序

U/V I/A R1/Ω

1 0.8 0.2

2 1.6 0.4

3 1.9 0.475

(2)图丙是能巧测R2阻值的实验电路图。图中R为电阻箱,R0为定值电阻(阻值

未知)。要求仅利用电阻箱示数表示R2的阻值。请在空白处填上适当内容。

①将开关接a,调节电阻箱和滑动变阻器滑片P至适当位置,记下;

②将开关接b,调节,保持不变,记下;

③则R2=。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2道小题)

20.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30 V,电阻R1为15 Ω.同时闭合开关S1、S2时,电流表的示数为2.5 A.求:

(1)通过电阻R1的电流;

(2)电阻R2的阻值.

21. 有两只灯泡,A灯“6 V 6 W”、B灯“6 V 3 W”,A和B中电流随两端电压变化关系的图像如图甲所示.

(1)将A、B并联后接在6 V电源两端,求干路上的电流;

(2)将A、B串联后接在某电源两端,使B灯恰好正常发光,求此时A灯电阻;

(3)将A与一个滑动变阻器R(20 Ω 2 A)串联后接在6 V电源两端,如图乙所示,

调节滑动变阻器,当滑动变阻器的功率为A灯功率的两倍时,求滑动变阻器的功率.

培优欧姆定律的计算辅导专题训练

一、欧姆定律的计算问题难题易错题 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小灯泡L 1、L 2分别标有“6V 3W ”和“6V 6W ”的字样,滑动变阻器R 的阻值变化范围为0~12Ω,当S 1、S 2和S 3都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a 端时,两灯都正常发光。不考虑温度对灯泡电阻的影响,则( ) A .电源电压为12V B .两灯都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为3A C .整个电路的最小功率2.25W D .整个电路的最大功率9W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当S 1、S 2和S 3都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a 端时,灯泡L 1和灯泡L 2并联,两灯泡均正常发光时的电压和额定电压相等,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电源的电压。 (2)根据P UI =求出两灯泡都正常发光时通过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两灯都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 (3)根据欧姆定律求出两灯泡的电阻,两灯泡的最大电阻和R 的最大阻值串联时电路中的总 电阻最大,电路的总功率最小,根据电阻的串联和2 U P UI R ==求出电路的最小总功率。 (4)当S 1、S 2、S 3都闭合且滑片位于a 端时,两灯泡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小,电路的总功率最大,此时两灯泡的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相等,两灯泡的功率之和即为电路的总功率。 【详解】 A .当S 1、S 2、S 3都闭合,滑动变阻器滑到a 端时,灯泡L 1和灯泡L 2并联,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两灯都正常发光,则电源的电压 126V U U U === 故A 错误; B .由P UI =可得,两灯泡都正常发光时通过的电流 1 113W 0.5A 6V P I U = ==,2226W 1A 6V P I U ===

【物理】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精选试卷培优测试卷

【物理】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精选试卷培优测试卷 一、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易错压轴题(难) 1.归纳式探究——研究电子在电场中的偏转: 如图1,给两块等大、正对、靠近的平行金属加上电压,两板之间就有了电场。若将电子沿着平行于两板的中线方向入射到电场中,电子就会发生偏转。若两板间距为d,板长为L,所加的电压为U,电子入射初速度为v0,离开电场时偏移的距离为y,则经研究得到如下数据: 次数d/m L/m U/V v0/(m·s-1)y/m 14×10-20.2401×107 3.6×10-2 28×10-20.2401×107 1.8×10-2 34×10-20.1401×1070.9×10-2 48×10-20.21601×1077.2×10-2 58×10-20.22402×107 2.7×10-2 (1)y=k__________,其中k=_________(填上数值和单位)。本实验在探究影响电子离开电场时偏移的距离时,运用了_________法; (2)相同情况下,电子的入射速度越大,偏移距离越________。它们间的关系可以用图像2中的图线________表示; (3)现有两块平行相对的长度为5cm,间距为1cm的金属板,为了让初始速度为3×107m/s 的电子从一端沿两板间中线方向入射后,刚好能从另一端的金属板边缘处射出,需要加_____V的电压。

【答案】2 2 UL dv () 1022 910m/V s ??控制变量小b 200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1与2相比L、U、0v均相同,而d增大一倍,y减小为原来的1 2 ,可知y与d成反比;同理,1与3相比,y与2L成正比;2与4相比,y与U成正比;将第2次实验电压U增大至6倍,则y增大至6倍,此时 240V U= 2 10.810m y- =? 将此时的数据与第5次实验相比,y与2 v成反比,综上所述可得 2 2 UL y k dv = [2]将表格中第3次数据(其他组数据也可)代入 2 2 UL y k dv =计算可得 () 1022 910m/V s k=?? [3]本实验在探究影响电子离开电场时偏移的距离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2)[4]在其他情况相同时,y与2 v成反比,所以电子入射的初速度越大,偏移距离越小。 [5]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乙中的图线b来表示。 (3)[6]将已知数据中的y、d、L、0v和前面算出的k分别代入 2 2 UL y k dv =并计算可得 200V U= 2.如图所示是课本上的几个小实验,请根据要求填空. (1)在图甲所示实验中,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此时会观察到________的现象,这是由一于在瓶底浇冷水后,液面上方________,导致液体的沸点降低所致. (2)图乙是小明制作的“浮沉子”.为观察到小瓶在水中的浮沉现象,大瓶瓶盖应该 ________(旋紧/拧开);为使漂浮于水面上的小瓶子下沉,小明应________ (松开/捏紧)手指.

九年级物理电功率(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九年级物理电功率(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 一、初三物理电功率易错压轴题(难) 1.故答案为:(1)见上图;(2)①见上图;②R1接触不良;③电阻;⑤50;0.4。下面是小彬和小辉等同学进行的电学实验。 (1)小彬为了“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 ①请你在甲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电路的连接______; ②小彬看到了邻组同学在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指针偏向“0”刻度线的左侧,原因是 ______; ③小彬先将5Ω的电阻接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阻两端的电压为2V;再将5Ω的电阻换成10Ω的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______V; ④小彬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变,把10Ω的电阻换成10Ω的电阻,为了使电压表的示数保持不变,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适当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端移动; ⑤小彬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当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______; U2 电压/V 电阻/R 51020 I0.40.20.1 电流/A (2)小彬将电阻换成标有“2.5V”字样的小灯泡,测量其额定电功率。 ①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发小灯泡不亮,电压表、电流表均无示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滑动变阻器______(选填“短路”或“断路”); ②排除故障,继续实验,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是______A,额定功率是______W;

(3)小辉同学准备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检查实验器材时,发现缺少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均标有“20Ω 2A”字样,小灯泡的额定电流是0.25A,于是他利用现有的实验器材,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图。请你帮助小辉完成实验: ①闭合开关1S,开关2S接b,2R阻值调到最大处,1R阻值调到0,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0.3A; ②将1R阻值调到最大,闭合开关1S,开关2S接a,______,小灯泡正常发光; ③保持1R接入电路的阻值不变,闭合开关1S,开关2S接b,2R滑片仍在阻值最大处,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 ______W。 则小灯泡额定功率P 额 【答案】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 了 2 左反比断路 0.2 0.5 调节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使电流表的示数为0.25A 0.875 【解析】 【分析】 【详解】

九年级物理培优训练

九年级物理培优训练(一) ——电阻测量的多种方法 实验设计:要求用所给器材测出未知电阻R X的阻值 一、所给器材:电源(电压未知) 、开关、 电流表、定值电阻R、导线若干、未知电阻R X (要求:画出实验电路图,写出实验步骤和表达式,尽可能想出多种方法)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实验步骤: 1、闭合S,先测出R的电流I1; 2、拆下电流表,接到另一支路上, 测出R x的电流I2。 表达式: 实验步骤: 1、闭合S,先测出干路的电流I1; 2、拆下电流表,接到支路上,测出 R x的电流I2。 表达式: 实验步骤: 1、闭合S,先测出干路的电流I1; 2、拆下电流表,接到支路上,测出R 的电流I2。 表达式: 方法4 方法5 方法6 实验步骤: 1、S断开时,读出电流表示数I1; 2、S闭合时,读出电流表示数I2。 表达式: 实验步骤: 1、S断开时,读出电流表示数I1; 2、S闭合时,读出电流表示数I2。 表达式: 实验步骤: 1、S断开时,读出电流表示数I1; 2、S闭合时,读出电流表示数I2。 表达式: 方法7 方法8 方法9 实验步骤: 1、S断开时,读出电流表示数I1; 2、S闭合时,读出电流表示数I2。 表达式: (说明:单刀双掷开关可以用两个单 刀单掷开关代替。如上图) 实验步骤: 1、S接a时,读出电流表示数I1; 2、S接b时,读出电流表示数I2。 表达式: (说明:单刀双掷开关可以用两个单刀 单掷开关代替。如上图) 实验步骤: 1、S接a时,读出电流表示数I1; 2、S接b时,读出电流表示数I2。 表达式:

二、所给器材:电源(电压未知) 、开关、电流表、最大阻值为R 的滑动变阻器、导线若 干、未知电阻R X(要求:画出实验电路图,写出实验步骤和表达式,尽可能想出多种方法) 说明:把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阻值最大端不变时,可以把它当一个定值电阻来使用,方法如前一题。根据滑动变阻器滑片可以滑到最左边和最右边的,还有如下方法。 实验步骤: 1、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a端时,读出电流表示数I1; 2、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b端时,读出电流表示数I2。 表达式: 三、所给器材:电源(电压未知)、开关、电流表、变阻箱、导线若干、未知电阻R X(要 求:画出实验电路图,写出实验步骤和表达式,尽可能想出多种方法) 说明:变阻箱调到某个阻值不变时,可以当定值电阻使用,也可以当滑动变阻器来使用,当然要更关注用等效替代法来解此题(见下面的三种方法)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实验步骤: 1、S接a时,读出电流表示数I 2、S接b时,调变阻箱,使电流表 示数的示数也为I 表达式:实验步骤: 1、S1闭合时,读出电流表示数I 2、S2闭合时,调变阻箱,使电流表 示数的示数也为I 表达式: 实验步骤: 1、把变阻箱调到0Ω时,闭合S, 读出电流表示数I; 2、S闭合时,调变阻箱,使电流表 示数的示数为I 2 1 表达式: 四、所给器材:电源(电压未知)、开关、电压表、定值电阻R、导线若干、未知电阻R X (要求:画出实验电路图,写出实验步骤和表达式,尽可能想出多种方法)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实验步骤: 1、如图,闭合S,先测出R x的电压U1; 2、拆下电压表,接到R和R x的两端测出总电压U2。 表达式:实验步骤: 1、如图,闭合S,先测出R的电压 U1; 2、拆下电压表,接到R和R x的两端 测出总电压U2。 表达式: 实验步骤: 1、如图,闭合S,先测出R x的电压 U1; 2、拆下电压表,接到R的两端测出 它的电压U2。 表达式: 方法4 方法5 方法6

中考物理欧姆定律(大题培优)及详细答案

一、初中物理欧姆定律问题 1.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测定小灯泡电阻,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4.5V 不变,灯泡上标有“2.5V ,?A ”字样,滑动变阻器上标有“50Ω 1A ”。闭合开关,将滑片P 滑到某一位置时,两电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此时灯泡的电阻为8Ω B .此时灯泡和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之比为8∶7 C .该电路能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D .该电路能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图示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电路电流,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电压;由图示电表确定其量程与分度值,读出其示数,应用串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分析答题。 【详解】 A .此时灯泡电阻 L 2.4V 8Ω0.3A U R I = == 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 L = 4.5V 2.4V 2.1V U U U -=-=滑 此时灯泡与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之比 L L 2.4V 82.1V 7 R U R U ===滑滑 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利用该电路可以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应控制电阻阻值不变,而灯泡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该电路不能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故D 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

2.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U 保持不变。现有如下两种操作:①用电压为2U 的电源 替换原来的电源;②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其中可以使电流表A 1示数与A 2示数的比值变大的操作有 A .只有①可行 B .只有②可行 C .①②都不行 D .①②都可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R 1和R 2并联,电流表A 1测量干路中的电流,电流表A 2测量通过R 2的电流,用电压为2U 的电源替换原来的电源,两电阻不变,由I =U R 可知电流表A 1示数与A 2示数大小不变,两电表示数之比也不变,不可行; 并联电路中各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相等,由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可知,电流表A 1示数与A 2示数的比值 121 1222212 111U I I I R R I U I I I R R +==+=+=+, 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即R 2的阻值变大,R 1的阻值不变, 2 1R R 变大,2I I 变大,电流表A 1示数与A 2示数的比值变大,②可行,故选B 。 3.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 S 后,滑片 P 从 b 端移动到 a 端的过程中,电压表示数 U 与电流表示数 I 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电源电压为 4V B .电路总功率的最大值为 2.4W C .R 1 电功率的最小值为 0.4W D .R 2 的最大阻值为 10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培优练习题分子热运动

《分子热运动》培优练习 多选题 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运动的是( ) A. 扫地时,灰尘满屋 B. 煮饭时,米粒翻滚 C. 洒水时,水雾飞舞 D. 炒菜时,满屋飘香 E. 春天沙尘暴,飞沙满天 2.在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滴在热水中的墨水比滴在冷水中扩散快 B. 端面磨平的铅块压紧后能连在一起 C. 铅板和金板长时间压紧在一起,铅和金会互相渗透

D. 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均匀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零下18℃的液体能发生汽化现象 B. 发生扩散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 把红墨水滴入热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会看到红墨水的分子在运动 D. 由于液体和气体能够流动,而固体不能流动,所以固体分子是静止的 4.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冬天户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属于汽化现象 B. 糖放到水里过一段时间水变甜了,这是扩散现象 C. 零下5℃的液体也能蒸发 D. 秋天,草叶上“露珠”的形成过程,要放出热量 5.物理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的俗语、诗词等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的一定认识,其中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正确的是() A. “破镜难圆”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 “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C. “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气体存在扩散现象 D. “黄沙直上白云间”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答案与解析 1.D,G 【解析】扫地时,灰尘在空中飞扬是物质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在运动;煮饭时,米粒翻滚 是米粒做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洒水时,水雾飞舞是空气中的小水滴做机械运动,不 属于分子运动;炒菜时,满屋飘香是香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春天沙尘暴,飞沙满天是小沙粒在空中做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飞扬是灰尘颗粒做机械运动, 不属于分子运动;槐树开花时,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的香味是花香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甲型H1 N1流感病毒通过飞沫传播,流感病毒不是分子,它的传播是机械运动;细雨濛濛是小水 滴在空中做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故答案为:DG. 2.A,C,D 【解析】A、滴在热水中的墨水比滴在冷水中扩散快,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B、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磨平的两个铅块压紧后在分子引力作用下能粘在一 起而不会掉落,不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铅板和金板长时间压紧在一起,铅和金会互相渗透,这是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D、空气分子与二氧化氮气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 混合在一起,这是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 故答案为:ACD. 3.A,B 【解析】A、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所以零下18℃的液体能发生汽化现象,A符合题意; 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所以发生扩散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 动,B符合题意; C、分子的运动是看不见的,C不符合题意; D、任何物质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的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 4.B,C,D 【解析】解: A、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属于升华现象,故A错误; B、糖放入水中,过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甜了,说明糖分子发生了扩散,证明了分子处于

初三物理培优专题训练

【V-S 图像】 1.(2017年朝阳一模)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拉着甲、乙两物体竖直向上运动,两次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已知甲的重力大于乙的重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多选) A .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B .弹簧测力计对甲的拉力大于弹簧测力计对乙的拉力 C .甲物体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D .甲的机械能一定大于乙的机械能 2.(2017年东城一模)一辆新能源电动汽车在水平公路上沿直线行驶,假设所受到的阻力不变,其?-t 图象如图6所示。其中0~1s 内和3~4s 内的图象为直线,1~3s 内的图象为曲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单选) A .0~1s 内电动汽车做匀速运动 B .1~3s 内电动汽车做减速运动 C .3~4s 内电动汽车处于静止状态 D .3~4s 内电动汽车的牵引力一定最小 3.(2018年石景山二模)一物体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其运动的路程(s )与时间(t )关系如图12所 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物体5s 时的速度小于2s 时的速度 B .前3s 拉力对物体做的功大于后3s 做的功 C .前3s 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小于后3s 做功的功率 D .前3s 物体所受的拉力大于后3s 物体所受的拉力 图12

【机械能转化】 1.(2017年东城一模考)两年一届的世界蹦床锦标赛于2015年12月1日在 丹麦欧登塞落幕,中国队以8金3银2铜领跑奖牌榜。关于运动员从图8所示的最高点下落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多选) A.重力势能一直减小 B.接触到蹦床时开始减速 C.所受重力等于弹力时动能最大 D.在最低点时速度为零、受力平衡(提示,画受力分析图) 2.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处于a位置,当一重球放在弹簧上端静止时,弹簧上端被压缩到b位置.现将重球(视为质点)从高 于a位置的c位置沿弹簧中轴线自由下落,弹簧被重球压缩到最低位置d.以下关于重球运动过程的正确说法应是 ( ).(多选) A.重球下落压缩弹簧由a至d的过程中,重球作减速运动 B.重球下落至b处获得最大速度 C.由a至d过程中重球克服弹簧弹力做的功等于小球由c下落至d处时重力势能减少量 D.重球在b位置处具有的动能等于小球由c下落到b处减少的重力势能 图8

物理欧姆定律的专项培优练习题附答案

一、初中物理欧姆定律的实际应用问题 1.甲、乙两地相距40 km ,在甲、乙两地之间沿直线架设了两条输电线,已知所用的输电线每千米的电阻为0.2 Ω.现输电线在某处发生了短路,为确定短路位置,检修员在甲地利用电压表、电流表、定值电阻R 0和电源接成如图所示电路进行测量.当电压表的示数为3.0 V ,电流表的示数为0.5 A ,则短路位置离甲地的距离为 A .7.5 km B .15 km C .25 km D .30 km 【答案】B 【解析】 【详解】 当电压表的示数为3.0V ,电流表的示数为0.5A ,线路总电阻R 为: 3V =6Ω0.5A U R I = = 输电线每千米的电阻为0.2Ω.所以输电线的长为: 6Ω =30km 0.2Ω/km , 又因为是两条输电线,故短路点距甲地为: 30km =15km 2 , 选B . 2.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 闭合后将滑片P 向右移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灯丝电阻变化忽略不计)( ) A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小 B .小灯泡两端电压变化量和V 2示数变化量相当 C .电压表V 1示数和电压表V 2示数之和不变 D .电压表V 1示数变化量与电流表A 示数变化量之比不变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灯泡电阻为R L ,由电路图可知,开关S 闭合后,R 0、R 1、R L 串联,V 1测R 1和R L 两端电压之和,V 2测R 0和R 1两端电压之和,A 测电路电流;滑片P 移动前,R L 、R 0、R 1两端电压分别为U L 、U 0、U 1,电路电流为I 1,滑片P 移动后,R L 、R 0、R 1两端电压分别为' L U 、' 0U 、 '1U ,电路电流为I 2;将滑片P 向右移动时,R 1接入电路电阻变大,电路总电阻变大,电源 电压恒定,由欧姆定律U I R = 可知,电路电流变小。 A .由=P UI 可知,电源电压恒定,电路电流变小,电路总功率变小,故A 正确; B .将滑片P 向右移动时,电路电流变小,R L 和R 0阻值一定,由U I R = 可知,R L 和R 0分压变小,由串联电路分压规律可知,R 1分压变大。则R L 两端电压变化量 ' L L L =-U U U ? V 2示数变化量 ()()()()2''' 'V 0101L L L L U U U U U U U U U U U ?=+-+=---=- 则 2V L =U U ?? 所以小灯泡两端电压变化量和V 2示数变化量相当,故B 正确; C .滑片P 移动前,电压表V 1示数和电压表V 2示数之和为 L 1011U U U U U U +++=+ 滑片P 移动后,电压表V 1示数和电压表V 2示数之和为 ''' ''L 1011U U U U U U +++=+ 因为R 1分压变大,所以电压表V 1示数和电压表V 2示数之和变大。故C 错误; D .根据串联电路分压规律,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所以,电压表V 1示数变化量 1V 20101200=()()()U U I R U I R I I R IR ?---=-=? 所以 1V 0U R I ?=? 即电压表V 1示数变化量与电流表A 示数变化量之比不变,故D 正确。 故选ABD 。 3.两个小灯泡L 1和L 2,规格分别是“6V ,3W ”和“3V ,3W ”,分别如图甲乙所示接入电路,闭合开关S ,两灯泡发光,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初中九年级物理 综合习题培优九年级培优

九年级物理培优试题(9) 1.乒乓球、保龄球等表面都是光滑的,为什么高尔夫球的表面上布满小坑呢?经有关科学家 研究发现:两个等大的球,一个表面布满小坑,另一个光滑,在空中高速飞行时,表面布满 小坑的球受到的空气阻力较小.现将质量与体积均相等的两个小球A (表面布满小坑)与B (表 面光滑)分别利用细绳悬挂在等臂杠杆的两端,使杠杆水平平衡,如图所示.当从两球正下方 同时以相同速度(足够大)的风对准它们竖直向上吹时,则以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杠杆左端下降 B .杠杆右端下降 C .杠杆仍然在水平方向处于平衡状态 D .无法判断杠杆的转动情况 2.如图2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小球,体积之比为3:1,分别 挂在轻质杠杆AB 两端,杠杆水平位置平衡,测得OA :OB =1:2,则甲、乙两球的密度之比为 ρ甲:ρ乙=( ) A .2:3 B .3:2 C .1:6 D .6:1 图1 图3 3.如图3所示,OA 是轻质杠杆,杠杆中间悬挂有一重物G ,A 端自始至终受到一个水平方向 拉力F 的作用,当将杠杆慢慢绕逆时针方向转动的过程中,关于力F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力F 变大,F 力臂变大 B 、力F 变大,F 力臂变小 C 、力F 变小,F 力臂变小 D .力F 变小,F 力臂变大 4.如图4所示,静止的传送带上有一木块正在匀速下滑,当传送带 突然向下开动时,木块滑到底部所需时间t 与传送带始终静止不动 所需时间t 0相比可能正确的是( ) A .021t t = B . 0t t = C .023t t = D . 02t t = 5.如图5,甲站在0.5m/s 匀速上行的自动扶梯上,乙站在0.7m/s 匀速下行的自动扶梯上.甲、 乙两人质量相等,甲上行中动能 _____ (选填“增加”、“不变”、“减少”).某时刻他们的 位置如图5所示,该时刻甲的重力势能 乙的重力势能,甲的机械能 乙的机械 能.(选填“大于”、“等于”、“小于”).若此时上 行的扶梯突然停止运动,甲会向前倾,原因 是 。 图5 图4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物理 电与磁(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物理电与磁(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 一、三物理电与磁易错压轴题(难) 1.学习“电磁感应”时,老师演示了发电机模型的实验(如图),摇动把手,使线圈快速转动,小灯泡就亮了。小刚想到:产生电流的条件可能与线圈在磁场中的运动有关。他和同学们开始了探究: (1)小刚将一根导体棒的两端用细导线悬挂起来,并与灵敏电流计、开关串联组成闭合电路,将导体棒放在蹄形磁体的磁场中(如图甲)。小红提醒他,先把开关_______才能进行实验。正确操作后,小刚完成了几次实验,将磁极位置、导体棒的运动方向和产生电流的情况记录如图乙,其中a表示垂直于纸面方向的导体棒; (2)小刚据此得出“只要导体棒在磁场中运动,闭合电路中就会产生电流”的结论,小红认为还应让导体棒做垂直于纸面向里、向外和________方向的运动,才能使探究更充分;(3)随着导体棒的运动,灵敏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左右偏转,于是他们对“产生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作了如下的猜想: 猜想1:产生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有关; 猜想2:产生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有关; 为验证猜想,同学们进行了相应的实验,将现象记录在如下的表格中 实验序号磁极位置导体棒运动情况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 1上N下S水平向右运动向右偏转 2上S下N水平向右运动向左偏转

3水平向左运动向右偏转 分析第1、2两次实验发现,产生电流的方向跟________有关;第3次实验中磁体上方为_____(选填“N”、“S”)极,和其他实验对照验证了猜想2; (4)老师肯定了他们的探究,又介绍了科学家科拉顿的相关研究,1825年他用如图丙所示的实验装置,在两个房间中进行实验: ①实验中用______________的现象来判断电路中是否产生了电流; ②将导线、小磁针与磁铁、线圈分别置于两个房间,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 ③科拉顿将磁铁插进线圈里,然后迅速奔向另一个房间,没有观察到产生电流的现象;他再回到放着磁铁和线圈的房间里,把磁铁从线圈中抽了出来,又跑到磁针和导线所在的房间,还是没有观察到现象。科拉顿失去了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机会,被后人评价为“跑失良机”。他没能观察到产生感应电流现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闭合向上、向下磁场方向 S 电流的磁效应避免磁铁的磁场对小磁针产生影响没在磁铁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及时观察实验现象 【解析】 【分析】 【详解】 (1)[1]进行实验时,应先闭合开关,才能得到闭合电路。 (2)[2]在图乙中,导体棒在磁场中作水平向左和斜向上的运动,那么还应让导体棒做垂直于纸面向里、向外和向上、向下方向的运动,因为应让导体棒向各个方向移动,才能对照比较出哪个方向会产生感应电流。 (3)[3]从表格的1、2两次数据知,导体棒运动的方向相同,但所处的磁场的方向相反,而产生的电流的方向也相反,说明产生的电流的方向与磁场的方向有关。 [4]从表格知,第3次实验导体棒运动的方向与上面两次都不相同,要想探究产生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有关,那么应保持所处的磁场的方向相同,而1、3两次产生电流的方向相同的,不能对照验证猜想2,所以应选择2、3两次实验,那么此次实验中磁体的上方是S极。 (4)①[5]实验中用电流的磁效应现象来判断电路中是否产生电流,因为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如果有电流产生,那么导线周围就有磁场,静止的小磁针就会转动。 ②[6]将导线、小磁针与磁铁、线圈分别置于两个房间,是为了避免磁铁的磁场对小磁针产生影响。

欧姆定律培优训练题

欧姆定律培优训练题 1、小刚同学用图6所示的电路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当A 、B 两点间的电阻由5Ω更换为l0Ω后,他下一步的操作是 ( ) A .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 B .将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 C .将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 D .增加电池的数 2、在图15-19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 1、S 2,两 灯 都发光,当把开关S 2断开时,灯泡L 1的亮度及电流表示数变化的情况是 A .L 1亮度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小 B .L 1亮度不变,电流表示数不变 C .L 1变亮,电流表示数不变 D .L 1变亮,电流表示数变小 3.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5伏,L 1、L 2发光时的电阻均为6欧,小柯应选择两电表的量程分别为 A .电流表(0~0.6A)、电压表(0~3V) B. 电流表(O ~0.6A)、电压表(0~15V) c .电流表(0~3A)、电压表(0~3V) D .电流表(0~3A)、电压表(0~15V) 4、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某两点间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范围在1A 至2A 之间,电压表的示数范围在6V 至9V 之间.则定值电阻R 的阻值及电源电压分别是( ) A .3Ω15V B .6Ω15V C .3Ω12V D .6Ω12V 5、小明同学做电学实验,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R 3电阻的大小,依次记录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如下表 图15-19

6.如图5所示,电源电压恒定,当S 接a 时,电流表A1与A2的示数之比为3:5;当S 接b 时,电流表A1与A2的示数之比为2:3, 则R2与R3的电阻之比为 ( ) A 9:10 B .4:3 C .3:4 D ,5:2 7.一次实验中,郝奇同学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6V 且保持不变,电阻R 1=8Ω,滑动变阻器R 2的最大阻值为10Ω。他所选用的电压表量程为0~3V ,电流表量程为0~0.6A 。为了保证电路安全,实验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 范围是( ) A .0~2Ω B .0~8Ω C .2Ω~8Ω D .8Ω~10Ω 8.如图10(甲)所示电路中,R 为滑动变阻器,R 0为定值电阻,电源两端的电压不变,改变R 的滑片位 置,电压表示数随电流变化的图线画在图10(乙)的坐标系中,则根据以上条件可知R 0的阻值为________Ω,电源电压为________V 。 9、如图所示,R 2=R 4,用电压表测量时,U ac =4V,U bd =6V,则ae 之间的电压 为 。 10、如图是黎明同学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的实物电路图,图中有一处接线错误,请在错误的接线上用“×”标出,闭合开关后,这根错误接线对电路产生的后果是 .去掉这根错误的接线后,请在图中再补上一根接线,使实验能够正确测量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11、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可以测量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其中Rx 为待测电阻,R 为电阻箱 ,S 为单刀双掷开关,R 0为定值电阻.某同学用该电路进行实验,主要步骤有: A .把开关S 接b 点,调节电阻箱,使电流表的示数为I, B .读出电阻箱的示数R C .把开关S 接a 点,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 D .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将电阻箱的阻值调至最大

九年级物理电学培优试卷及答案.docx

九年级物理电学培优试卷 一 .单项选择题 1.如图 1 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一定。电阻 R 的阻值为 R 的 2 倍。当开关 S 、 S 都闭合时,电流表 A 1 1 2 1 2 的示数为 I 1,电流表 A 2 的示数为 5I 1。当开关 S 1、S 2 都断开时,电流 R 1 S A 1 表 A 1 的示数为 I 1′。则 I 1′与 I 1 之比为 1 A .3∶7 S 2 R 2 B . 6∶ 11 R 3 图 1A 2 C .1∶7 D .2∶ 7 2. 如图 2 所示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不变,闭合开关 S 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从 a 端向 b 端 滑动的过程中 A .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都减小 A B .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都增大 R x V C .电流表的示数增大、电压表的示数减小 P b D .电流表的示数减小、电压表的示数增大 S a 图 2 3.小明按照图 3 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闭合开关 S 后,发现两只灯泡都不亮,且电流表的示数 为零,电压表的示数接近电源两端的电压。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 A L 2 则这个故障可能是 S A .灯泡 L 1 短路 B .灯泡 L 1 断路 a V b L 1 C .灯泡 L 2 断路 D .灯泡 L 2 短路 图 3 4.如图 4 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灯泡 L 上标有“ 6V 3W ” (灯丝电阻随温 度变化可忽略不计) ,R 1 为定值电阻, 滑动变阻器 R 2 的最大阻值为 60Ω,电压表 V 的量程为 0~15V , 电流表的量程为 0~0.6A 。闭合开关 S 后,在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的过程中,保证两电表的示 数均不超过其量程, 灯泡 L 两端的电压也不超过其额定电压。 在此调节过程中, 其中一电表的示数 曾达到其刻度的最大值,电压表示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为 5:4,在电压表的示数出现最大值和 最小值的这两种状态下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相等, 且灯泡在其中一种状态下能正常工作。 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A .定值电阻 R 1 的电功率最小值为 0.75W L R 1 R 2 B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调节范围是 12Ω~60Ω A V C .电流表示数变化的范围是 0.4 A ~0.5 A S D .电路的总电功率最大值为 10.5W 图 4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U A .公式 I 表示:在导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两端的电压跟导体的电流成正比 R B .公式 R = U 表示:导体的电阻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I C .一个用电器工作时有电流通过,则该用电器两端电压一定不为零 D .绝缘体一定有电 阻,导体一定没有电阻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培优知识讲义

第一讲分子热运动内能 考点一分子热运动 1.物质由______组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_______运动,这种运动和温度有关,又叫做分子的_______。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_____。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相互______时,彼此__________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 (1)分子间有______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________________运动. (3)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越高,扩散越______。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_和______。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______;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______如果分子相距_____ ,作用力就变得________,可以忽略. 考点二内能 1.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____运动的______和_________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的单位是______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具有的能量总和,对单个分子或部分分子内能没有意义. 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______ ;同种物质,温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内能______ 。 2.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能量的又一种形式,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___________和分子间的__________情况有关;而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_________有关.一个物体可以不具有________,但必定具有______. 3.改变内能的方法有______和________两种方式. (1)热传递 1.实质:内能从__________传到_________ ,或者从同一物体的________传到_________的过程,即内能的转移. 2.热传递传递的是_____,而不是温度; 3.物体吸收热量,内能______; 物体放出热量,内能_____ 。 (2)做功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_______ ;物体对外做功,内能_____; ②实质:内能与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_______ ; 温馨提示: 一: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状态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物体温度升高了,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可能是做功使其温度升高了。 2.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具有”或“含有”多少热量,要用“吸收”或“放出”描述.如果不发生热传递,也就不存在热量。 3.内能:是一个状态量,通常用“具有”或“含有”来表示。 二:内能增加,不一定升温,如:晶体熔化,水沸腾。 内能增加,不一定吸热,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 考点三比热容 1.定义:_________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____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符号为c,单位为_______________。比热容是物体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无关。 2.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__________ ,物理意义:____水温度升高___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 3.热量的计算: (1)吸热公式:Q吸=_____________

九年级物理培优补差方案

166xx物理培优辅差工作方案 龚超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最大限度地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提高初三物理教学成绩,特制定以下培优补差工作方案。 一、思想方面的培优补差: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和学生谈心,关心他们,关爱他们,让学生觉得老师是重视他们的,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从而根据学生的思想心态进行相应的辅导。 2、定期与学生家长联系,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思想、课堂等各方面的情况。 二、有效培优补差措施: 利用课余时间对各种情况的同学进行辅导、提高,因材施教、对症下 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具体方法如下: 1、课上差生板演,中等生订正,优等生解决难题。 2、安排座位时坚持好差同桌”结为学习对子。即兵教兵”。 3、课堂练习分成三个层次: 第一层必做题”即基础题,第二层: 选做题”即中等题,第三层思考题”即拓展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4、培优补差过程必须优化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成果巩固在课后培优。培优补差尽可能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必要精力”。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练习,才能上好课,才能保证培优补差的效果。要精编习题、习题教学要有四度。习题设计(或选编习题)要有梯度,紧扣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面向大多数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巩固双基”,有利于启发 学生思维;习题讲评要增加信息程度,围绕重点,增加强度,引到学生高度注意,有利于学生学会解答;解答习题要有多角度,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扩展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变通性;解题训练要讲精度,精选构思巧妙,新颖灵活的典型题,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题,练不在数量而在质量,训练要有

【物理】培优欧姆定律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

一、初中物理欧姆定律的实际应用问题 1.小丽用光敏电阻设计了一种“智能家居照明灯”电路,如图所示。照明灯L标有“220V 40w”字样,在天暗时L自动点亮,天亮时L自动熄灭。以下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导线B应连接家庭电路中的火线 B.小丽选择的光敏电阻阻值大小应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变大 C.闭合开关S后,电磁铁的上端为N极 D.要减少夜间的照明时间,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b端移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安全用电的原则可知,当灯泡不工作时其两端应无电,所以A是火线,B是零线,故A错误; B.天暗时灯自动亮,说明此时照明电路闭合即衔铁断开,由图可知此时电磁铁的磁性减弱 即电路中的电流变小,根据 U R I =可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即此时光敏电阻的阻值变大;反 之天亮时光敏电阻的阻值变小,所以她选择的光敏电阻阻值大小应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变小,故B错误; C.闭合开关S后,电流从电磁铁的上端流入,下端流出,根据安培定则可判断电磁铁的上端为S极,下端为N极,故C错误; D.要减少夜间的照明时间,可通过增加电磁铁的磁性来实现,电磁铁通过的电流越大, 磁性越大;根据 U I R =可知可以减小电路的阻值,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b端移动, 故D正确。 故选D。 2.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图中,电源电压不变,R0为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图中可实现测量R x阻值的正确电路图是()

A . B . C . D .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由电路图可知,当S 断开时,电路为R 0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可求电源的电压;当开关S 闭合时R 0、R x 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因通过R 0的电流不变,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求通过R x 的电流,再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即可求出R x 的阻值,故A 正确; B .由电路图可知,无论开关闭合还是断开,电压表始终测电源的电压,即无法测出或间接的得出R x 两端的电压,故此电路图不能测出R x 的阻值,故B 不正确; C .开关S 闭合时,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开关S 断开时,电压表测量R x 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求出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根据0U I R = 求出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通过R x 电流等于通过定值电阻电流,即 0x I I =,根据x x x U R I = 求出R x 的阻值,故C 正确; D .由电路图可知,当开关S 闭合时,电路为R x 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的电压 1x U I R =? 当开关S 断开时两电阻串联,电流表测串联电路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电压 ()20x U I R R =?+ 由于 ()120x x I R I R R ?=?+ 求出R x 的阻值,故D 正确。 故选ACD 。 3.如图,R 1为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R 2的最大阻值为20Ω,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最左端滑到最右端的过程中,电压表V 1的示数从10V 变化到20V ,电压表V 2的示数从14V 变化到34V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