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概述和致病性真菌
真菌学概述

1
概念
funges,是一种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 ,是一种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典型的细胞核和完善的细胞器. 典型的细胞核和完善的细胞器. 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种类繁多, 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种类繁多,有 10余万种.大多对人无害,有的甚至有 余万种.大多对人无害, 余万种 益.
2
青霉菌
3
生物学性状
4
1.
形态与结构
单细胞真菌: 单细胞真菌: 圆形或椭圆形, 圆形或椭圆形,常见于酵母菌或类酵母菌 多细胞真菌: 多细胞真菌: 菌丝+孢子 菌丝 孢子 交织成团—菌丝体 霉菌) 菌丝体( 交织成团 菌丝体(霉菌) 二相性真菌: 二相性真菌:在37℃呈酵母型,25 ℃ ℃呈酵母型, 呈丝状型的真菌
5
新生隐球菌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6
白假丝酵母菌Candida albicans
7
多细胞型真菌
8
⑴菌丝(hypha)
菌丝分为营养菌丝和气中菌丝, 菌丝分为营养菌丝和气中菌丝,气中菌 丝中能形成孢子的叫做繁殖菌丝. 丝中能形成孢子的叫做繁殖菌丝. 有些真菌的菌丝具有隔膜,叫有隔菌丝; 有些真菌的菌丝具有隔膜,叫有隔菌丝; 有些真菌的菌丝无隔膜,叫无隔菌丝. 有些真菌的菌丝无隔膜,叫无隔菌丝.
9
菌丝
10
11
(2)孢子(spore)
是真菌的繁殖结构. 是真菌的繁殖结构. 不同的真菌都有其特有的孢子, 不同的真菌都有其特有的孢子, 根据繁殖方式, 根据繁殖方式,孢子可分为有性孢子和 无性孢子. 无性孢子.
12
无性孢子分为三种: 无性孢子分为三种:
分生孢子 叶状孢子 孢子囊孢子
1314犬Fra bibliotek孢子菌之大分生孢子
医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一章 真菌概述

医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一章真菌概述第二十一章真菌概述真菌(fungus)是一种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有典型的细胞核和完善的细胞器。
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的分化。
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种类繁多,有10余万种。
大多对人无害,有的甚至有益。
如食用蕈类,有的真菌用于生产抗生素和酿酒等。
引起人类疾病的约300余种,包括致病、条件致病、产毒以及致癌的真菌。
近年来真菌感染明显上升。
这与滥用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和应用激素、抗癌药物导致免疫低下有关,应引起注意。
与医学有关的真菌有四个亚门:①接合亚门(Zygomycotina),绝大多数为无隔多核菌丝体,属条件致病性真菌,如毛霉、根霉等。
②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具有子囊和子囊孢子,如芽生菌属、组织胞浆菌属、小孢子菌属及酵母菌属等。
③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具有担子和担孢子,如食用菌蘑菇、灵芝以及致病性新生隐球菌等。
④半知菌亚门(Deutermycotina或fungusimperfecti),对此类菌生活史了解不完全,未发现其有性阶段,故称之为半知菌。
在医学上有重要意义的真菌绝大部分在半知菌亚门中,如球孢子菌属和假丝酵母菌属。
最新的真菌分类是将真菌界分为4个门,即接合菌门(Zy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壶菌门(Chytridiomycota),而将原半知菌亚门中的真菌划分到前3个门中。
第一节真菌的生物学性状真菌可分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类。
单细胞真菌呈圆形或卵圆形,称酵母菌(yeast)。
多细胞真菌大多长出菌丝和孢子,交织成团,称丝状菌(filamentousfungus),又称霉菌(mold)。
有些真菌可因环境条件的改变,而两种形态发生互变,称为二相性(dimorphic),如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芽生菌和孢子丝菌等。
这些真菌在体内或在含有动物蛋白的培养基上37℃培养时呈酵母菌型,在普通培养基上25℃培养时则呈丝状菌。
医学微生物学真菌总论

一、真菌的形态与结构
形态:圆形、卵圆形 菌落: ● 酵母型真菌:无菌丝,由母细胞以芽生方式繁 殖,其菌落与细菌的菌落相似。 ● 类酵母型真菌:芽生方式繁殖,其延长的芽体 可伸进培养基内,称假菌丝 P328
单细胞真菌
酵母型真菌
单细胞真菌
新生隐球菌(无菌丝)
营养菌丝(vegetative hypha) 按功能分 气生菌丝(aerial hypha) 生殖菌丝(reproductive hypha) 菌丝 无隔菌丝(nonseptate hypha) 按结构分 有隔菌丝(septate hypha) 按形态分 —— 球拍状,结节状,梳状,螺旋状等
荚膜——抗吞噬
侵袭性酶——蛋白分解
抗原——Ⅳ型超敏反应
3.微生物学检查
1.查病原体:
沉淀物
沙氏培养基
酵母型菌落
离心
(加抗体)
37℃
3~4天
接种
墨汁染色
镜检
肥厚荚膜 芽生孢子
脑脊液
目的——早期诊断、判断预后 方法——脑脊液 血 清
ELISA、胶乳凝集试验
2.查抗体:
思考题
08
真菌的特点
真菌细胞与细菌细胞的比较
结构
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
DNA
多条染色体
单一环状染色体
核膜、核仁
+
-
染色体外DNA
线粒体
质粒
内质网
+
-
线粒体
+
-
核糖体
80S
40S
70S
30S
60S
50S
溶酶体
+
-
细胞膜
有固醇
无固醇
细胞壁
含几丁质或纤维素
院内真菌感染的治疗

根据其在组织及培养基中的繁殖方式和菌落形态,深部真菌可分为:酵母菌、类酵母菌、双相真菌及霉菌。
深部真菌分类
根据其在组织及培养基中的繁殖方式和菌落形态,深部真菌可分为:酵母菌、类酵母菌、双相真菌及霉菌。 (1) 酵母菌(yeasts):在组织和培养基中由母细胞以出芽方式繁殖,不产生菌丝,菌落形态与细菌菌落相似的一类真菌,如隐球菌属; (2) 类酵母菌:在组织和培养基中也是母细胞以出芽方式繁殖,但有由不脱离母细胞的延长芽体组成的假菌丝(pseudohypha),它们的菌落形态与酵母菌的菌落相似,但在菌落表面除有生芽细胞外,还有伸长的生芽细胞所组成的假菌丝伸入培养基中,如假丝酵母属(念珠菌属); (3) 双相型真菌(dimorphic fungus):指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可生长成酵母状或菌丝体状两种形态,这种形态可随生长条件改变而相互变更的一类真菌。大多数致病性真菌均属双相型真菌,如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副球孢子菌、皮炎芽生菌、孢子丝菌; 霉菌(mold):指在组织和培养基中均呈菌丝型生长的一类真菌,如曲霉、毛霉菌等。
04
次要: CNS其它病原体的培养,镜检或找肿瘤
05
细胞阴性
06
局灶神经症状和体征(包括局灶性癫痫,
07
偏瘫和颅神经瘫痪)
08
神志改变
09
脑膜刺激征
10
CNS生化和细胞数异常
临床标准
无法解释的丘疹或结节样皮肤损害
血源性真菌感染引起脉络膜视网膜病或内眼炎
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
CT或MRI扫描示肝和/或脾内小的边缘的靶样脓肿
毛霉菌病
根霉菌属 毛霉菌属
rhizopus mucor
条致病菌
青霉菌病
马尼菲青霉菌
penicillium marneffei
主要致病性真菌

第33章主要致病性真菌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称为真菌病(mycoses)。
在10万种以上的真菌中,能引起人类真菌病的真菌只有几百种,其中90%的人类真菌病仅由几十种真菌所引起,绝大多数病原性真菌自然存在于水、土壤和有机废料中,然而,发病率最高的念珠菌病和皮肤癣病则是由人体的正常菌群的真菌引起。
真菌可以引起表面感染、皮肤感染、皮下组织感染、深部感染和条件致病性感染,而且,几种真菌感染可以重叠出现。
真菌按其侵犯的部位和临床表现,可分为浅部感染真菌、深部感染真菌和条件致病性真菌。
第一节浅部感染真菌一、表面感染真菌这类真菌主要寄居于人体皮肤和毛干的最表层。
因不接触组织细胞,很少引起宿主细胞反应。
这类真菌在我国主要有秕糠马拉癣菌(Malassezia furfur),可引起皮肤表面出现黄褐色的花斑癣,如汗渍斑点,俗称汗斑。
此菌具嗜脂性。
有报道从92%正常人头皮、躯干、面部、四肢等部位分离出。
诱发因素为高温多汗。
由于此菌能产生对黑色素细胞有抑制作用的二羧酸,使花斑癣局部色素减退。
此菌有粗短、分枝的有隔菌丝和成丛的酵母样细胞。
患者皮肤用Wood灯紫外线波长365nm照射或刮取鳞屑照射,能发出金黄色荧光,有助于诊断。
二、皮肤癣真菌引起皮肤浅部感染的真菌主要是一些皮肤癣菌(dermatophytes)。
皮肤癣菌有嗜角质蛋白的特性,是寄生与皮肤角蛋白组织的浅部真菌,使其侵犯部位只限于角化的表皮、毛发和指(趾)甲,而病理变化是由真菌的增殖及其代谢产物刺激宿主引起的反应。
简称为癣(tinea),包括体癣、股癣、手癣、足癣、甲癣、头癣等。
特别是手足癣是人类最多见的真菌病。
皮肤癣菌大约有40多个种,分属于三个菌属:毛癣菌属(Trichophyton)、表皮癣菌属(Epidermophyton)和小孢子癣菌(Microsporum)。
皮肤癣菌可在沙保培养基上生长,形成丝状菌落。
根据菌落形态、颜色和所产生的大分生孢子,可对皮肤癣菌作出初步鉴定(图33-1)、(表33-1)。
真菌的分类及真菌感染致病的防治

真菌的分类及真菌感染致病的防治姓名:贺蒙蒙班级:艺术092班学号:2009011275【摘要】: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激素、化疗等药物的大量使用.器官移植、各种侵入性操作的增加,医院内真菌感染率不断上升0.3%。
研究表明,医院环境中存在的主要条件性致病真菌有假丝酵母菌属、隐球酵母菌属、曲霉菌属、毛霉菌属、青霉菌属等。
当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或其它诱因使正常菌群失调时,这些真菌可大量生长繁殖,引起人类疾病。
【关键字】:真菌浅部真菌真菌防治【正文】:一.真菌1.真菌简介:真菌是一种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结构比较完整,有典型的细胞核和完善的细胞壁。
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的分化。
少数为单细胞真菌,多数为多细胞真菌,典型者兼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产生各种形态的孢子。
真菌比细菌大几倍至几十倍。
可分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类。
单细胞真菌呈圆形或卵圆形,如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白色念球菌)、新生隐球菌。
单细胞真菌以出芽方式繁殖,芽生孢子成熟后脱落成独立个体。
多细胞真菌由孢子出芽繁殖形成。
大多长出菌丝和孢子,称丝状菌,又称霉菌。
各种丝状菌长出的菌丝与孢子形态不同,这是鉴别真菌的重要标志。
(1)菌丝:孢子长出芽管,逐渐延长呈丝状,称菌丝。
2.真菌形态与结构:菌丝延伸分枝,交织成团,称菌丝体。
菌丝体按功能可分为:①营养菌丝体;②气中菌丝体,其中产生孢子的则称为生殖菌体。
(2)孢子:孢子是真菌的繁殖器官,一条菌丝上可长出多个孢子。
真菌孢子与细菌芽胞不同。
真菌孢子:抵抗力不强,60~70℃短时间即死,一条菌丝上可长出多个孢子,是一种繁殖方式。
细菌芽胞:抵抗力强,煮沸时间短不死,一个细菌只产生一个芽胞,不是一繁殖方式。
3.真菌的分类:人类有致病性的真菌约有300多个种类。
除新型隐球菌和蕈外,医学上有意义的致病性真菌几乎都是霉菌。
医学知识之真菌

真菌真菌:是一种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结构完整,有典型的细胞核和完善的细胞器,不含叶绿素。
(1)生物学性状:比细菌大几倍至几十倍。
分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类。
单细胞真菌称酵母菌,以出芽方式繁殖,芽生孢子成熟后脱落成独立个体。
多细胞真菌由孢子出芽繁殖形成,称丝状菌。
各种丝状菌长出的菌丝与孢子形态不同,是鉴别真菌的重要标志。
多数致病性真菌为有隔菌丝,无性孢子。
(2)培养特性:真菌对营养要求不高,常用沙保弱氏(Sab-ouraud’s)培养基。
常规以沙保弱氏培养基上的形态为准:①酵母型菌落②类酵母型菌落亦称酵母样菌落③丝状型菌落,由多细胞真菌的菌丝体所构成,菌落呈絮状、绒毛状及粉末状等形态,为多细胞真菌的特征。
培养真菌最适pH值为4.0~6.0,最适温度为22~28℃,某些深部感染的真菌则在37℃中生长最好。
培养真菌需要较高的湿度与氧。
(3)致病性:引起的疾病有致病性真菌感染,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真菌超敏反应性疾病,真菌性中毒及与真菌毒素相关的肿瘤。
【注意事项】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2.第二种就是慎用,就是药物可以使用,但是要密切关注患者口服药以后的情况,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需要马上停止使用。
3.第三种就是忌用,就是说明药物在此类人群中有明确的不良反应,应该是由医生根据病情给出用药建议。
如果一定需要这种药物,就可以联合其他的能减轻不良反应的药物一起服用。
大家以后在服用药物的时候,多留意说明书,留意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文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真菌学》真菌

l 症状:皮肤癣,特别是手足癣。 l 种类:毛癣菌、表皮癣菌、小孢子癣
菌。
致病特点:
一种皮肤癣菌可在不同部位引起病变; 相同部位的病变也可由不同的皮肤癣菌引起;
脚癣
手癣
股癣
黑点癣
白癣
脓癣
皮肤癣菌可在沙保培养基上形 成丝状菌落,其菌落形态、颜色及 大小分生孢子可作为皮肤癣菌初步 鉴定的依据。
n快速显色培养基
主要致病性真菌—深部真菌感染
l 侵袭深部组织和内脏以及全身的真菌。 l 外源性感染,致病性较强,引起慢性
肉芽肿样炎症、溃疡和坏死。
l 代表:新生隐球菌。
2.新生隐球菌
属于隐球菌属。隐 球菌属种类繁多,在自然 界分布广泛,鸽粪中大量 存在。人因吸入鸽粪污染 的空气而感染,特别是免 疫功能低下者引起肺脑的 急性/亚急性/慢性感染。
假菌丝
白色假丝酵母菌菌落
丝状菌落
是多细胞真菌的菌落形式,由许 多疏松的菌丝体构成。
绒毛状
棉絮状
粉末状
霉菌和酵母菌培养特征的区别
霉 菌 酵母菌
1-4周形成菌落 24-48小时
丝状菌落
酵母型(类酵母型)
多细胞真菌菌落 单细胞真菌菌落
棉絮状/绒毛状/粉末状 与细菌菌落类似
2、内服药物适用于角化过度型足癣或有 较广泛癣病者;
治疗注意事项: ① 疗程要足。
② 防止癣病再感染。
三、皮下组织真菌感染
l 为腐生真菌,存在于土壤和植物中; l 经创伤部位侵入人体皮下组织; l 一般感染只限于局部,也可播散到其
他器官引起深部感染; l 主要有:着色真菌和孢子丝真菌
1 着色真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性 天然免疫:
皮肤粘膜屏障起主要作用(皮肤破损等) 皮脂腺分泌酸性物质(脂肪酸),杀真菌作用 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体液中杀菌物质补体等的作用
特异免疫: 细胞免疫为主 抗体的辅助作用
真菌概述和致病性真菌
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采集: 浅部感染---皮屑、毛发、指(趾)屑等 深部标本---痰、血、脑脊液等 直接镜检: 浅部标本---KOH处理后镜检 假丝酵母菌---革兰染色(假菌丝、厚膜孢子) 隐球菌---墨汁负染(厚荚膜) 其他多细胞真菌----特殊染色镜检
真菌概述和致病性真菌
真菌概述和致病性真菌
新生隐球菌脑脊液涂片
真菌概述和致病性真菌
分离培养:
沙保培养基 常规培养:观察菌落特征 玻片小培养:观察自然状态下真菌的形态结构 抗原抗体检测: 主要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辅助诊断 核酸检测: 用PCR等方法作快速诊断 毒素检测: 常用免疫学方法和化学方法检测真菌毒素
单细胞真菌:酵母菌或类酵母菌-------圆形或椭圆形
白假丝酵母
新生隐球菌
真菌概述和致病性真菌
多细胞真菌:霉菌(丝状菌)
菌丝
菌 丝:霉菌生长出的中空、细长的微管 菌丝体:菌丝生长出许多分枝,交织成团而成
营养菌丝体--深入培养基中吸取营养 的部分
种 类
气生菌丝体--突出于培养基表面,在空气中部分
生殖菌丝体—能产生孢子的气生菌丝
真菌概述和致病性真菌
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方式: 不同的真菌以不同方式和机理致病,主要有
1、致病性真菌感染:皮肤癣真菌病 2、条件致病性真菌病:白假丝酵母菌病、曲霉、毛霉 3、真菌超敏反应性疾病:荨麻疹、哮喘、变性性鼻炎 4、真菌中毒:黄曲霉毒素、镰刀菌毒素等 5、肿瘤:真菌毒素引起
真菌概述和致病性真菌
真菌概述和致病性真菌
Medically important fungi 4 phyla
Ascomycota(子囊菌门) Basidiomycota(担子菌门) Zygomycota(接合菌门) Mitosporic (半知菌门)
真菌概述和致病性真菌
Ascomycotina (子囊菌)
Zygomycotina (接合菌)
细胞壁
对青霉素或头 孢菌素敏感 细胞膜
无肽聚糖,由多糖与蛋 白质 组成 不敏感
含固醇
有肽聚糖 敏感 不含固醇
大小,复杂程度
比细菌大几倍至几十倍, 小,简单 结构复杂 真菌概述和致病性真菌
真菌概述和致病性真菌
生物学特性 形态染色
1、比细菌大几倍---几十倍, 真核细胞,有核仁和核膜
一
有细胞壁: 主要由几丁质(甲壳质、壳多糖)组成
第36章 真菌学概述
Fungus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典型的细胞核和细胞器) 少数为单细胞,多数为多细胞(霉菌)
广泛存在自然界, 多数不致病,仅少数致病,也多为条件致病
真菌引起的人类疾病称真菌病
真菌概述和致病性真菌
细胞 细胞核 细胞器
真菌
真核细胞 有,还有核仁、核膜 有
细菌
原核细胞
拟核,无核仁、 核膜 只有核糖体
孢子囊孢子 由菌丝末端膨大形成
厚膜孢子 关节孢子
真菌概述和致病性真菌
厚膜孢子
关节孢子
孢子囊孢子
小分生孢子
小分真生菌概孢述和子致病和性真大菌 分生孢子
芽生孢子
Chlamydospores
真菌概述和致病性真菌
spore 孢子
孢子
芽胞
作用
抵抗 力
真菌繁殖结构
不强,加热60~70℃ 短时间即可死亡
细菌休眠结构, 抵御不良环境 强,有的可耐 100℃数小时
结 有隔菌丝--有隔膜,将一条菌丝分隔为数个细胞 构 无隔菌丝--无隔膜,一条菌丝即为一个细胞
真菌概述和致病性真菌
真菌概述和致病性真菌
无
有
隔
隔
菌
菌
丝
丝
孢子 真菌的繁殖器官
有性孢子 无性孢子(病原性真菌)
分生孢子
无 由生殖菌丝末端的细胞分裂或收缩形成
性 孢
叶状孢子
子 由菌丝内细胞直接形成:芽生孢子
真菌概述和致病性真菌
真菌的生长
营养方式 腐生:利用死动、植物和微生物残体生存 寄生:寄生在动植物活组织内,对被寄生物不利 共生:寄生在动植物活组织内,对被寄生物有利
培养特点
多数致病菌为寄生菌
低营养:一般培养基上能生长
低温度(浅部): 22℃-28℃,深部真菌为37℃ 低pH :pH 4.0-6.0
高湿度:需较高湿度和氧
常用沙保培养基
真菌概述和致病性真菌
繁殖方式
有性与无性两类
主要
单细胞真菌---出芽 (芽生) 多细胞真菌---孢子
生长速度
单细胞真菌:较快,48-72小时形成菌落
多细胞真菌:慢,1-4周才形成菌落
生长现象 形成三种类型的菌落
单细胞真菌落---酵母型菌落 类酵母型菌落
多细胞真菌落---丝状菌落
真菌概述和致病性真菌
类酵母型菌落(假菌丝)
酵母型菌落
真菌概述和致病性真菌
丝状菌落
真菌概述和致病性真菌
真菌菌落
真菌概述和致病性真菌
抵抗力
• 对干燥、日光、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抵抗力强 • 对热敏感,60℃1小时菌丝、孢子均被杀死 • 对2%石碳酸、0.1%升汞、2.5%碘酊或10%甲醛敏感
• 一般抗生素不敏感 • 对二性霉素B、制霉菌素、咪康唑、酮康唑、 氟康唑和伊曲康唑敏感
真菌概述和致病性真菌
防治原则 注意卫生:破坏真菌生长环境 提高机体免疫力 抗真菌药物:浅部-----外用药 深部-----口服药
真菌概述和致病性真菌
第37章
浅部感染真菌 皮肤感染真菌
分
皮下组织感染真菌
为
深部感染真菌 地方性致病真菌 Nhomakorabea机会性感染真菌
真菌概述和致病性真菌
真菌概述和致病性真菌
一、浅部真菌感染
表面感染真菌 秕糠马拉癣菌-----花斑癣(汗斑)
皮肤癣真菌感染 皮肤癣菌(毛癣菌、表皮癣菌、小孢子菌) --各种癣
皮下组织真菌感染 着色真菌、孢子丝菌(申克孢子丝菌) ---肉芽肿等
真菌概述和致病性真菌
真菌概述和致病性真菌
毛癣菌 小孢子癣菌
真菌概述和致病性真菌
表皮癣菌
脚癣与灰趾甲
真菌概述和致病性真菌
细胞膜: 糖蛋白、磷脂、麦角固醇组成,与细菌不同
真菌概述和致病性真菌
2、一般不需染色即可检查 革兰染色呈阳性—多用于单细胞真菌 棉兰染色呈蓝色—多用于多细胞真菌
3、根据形态结构可分为 单细胞真菌------酵母 多细胞真菌------霉菌 二相性真菌------形态互变(酵母或丝状菌)
真菌概述和致病性真菌
Tinea barbae 须癣
真菌概述和致病性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