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分析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分析摘要:金黄色葡萄球菌又称为SA,为临床中感染率较高的致病菌,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具有高发病率,且传播迅速,促使治疗的难度升高。
SA 可以产生生物膜、凝集因子、肠毒素各种外毒素等多种致病因子,可诱导生成修饰酶,通过将药物的作用靶点进行改正,从而促使细胞壁通透性下降,导致各类结构不同的抗生素产生程度各异的耐药性。
本研究就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机制及致病因素、机制进行综述,具体综述如下:关键词:SA;耐药机制;致病机制;进展金黄色葡萄球菌又称SA,为机体脓性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体,为导致细菌性肺炎、中毒、脑膜炎等全身感染的菌体[1]。
随着临床中抗生素药物的广泛应用,近年来革兰氏阳性、阴性菌的感染率显著提高,且以SA的耐药性最强,如在临床中,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普遍分布,且获得了临床中医师、药师的高度关注[2]。
本研究就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机制及致病因素、机制进行综述,具体综述如下:1、SA的耐药机制大量研究表明,当抗生素使用途径或方法不当可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菌株增加,还可导致多重耐药细菌的产生,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1.1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在大环内酯类药物的作用下生成耐药性,其染色体及质粒上的基因为导致耐药性的主要因素,尤其为ermA、ermB、ermC。
有研究表明,大环内酯类药物可对菌核糖体进行作用[3],从而将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进行抑制、阻断,从而发挥强效的抗菌效果。
然而该类药物的耐药性可于23S rRNA甲基化而导致,促使RNA及大环内酯类药物的亲和力降低,从而导致耐药性[4]。
不仅如此,由于核糖体出现突变,其23S的rRNA碱基出现突变,导致大环内酯类的药物出现较大的耐药性。
1.2 β-内酰胺类的耐药机制由于SA的耐药基因为mecA,其β-内酰胺酶作用于SA,SA可产生耐药性,其mecA发挥显著的作用[5]。
PBPs,又称细菌菌体表面合成青霉素结合蛋白,其在促进细菌生长方面发挥关键的作用[6]。
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感染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关 键 词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M S 耐 RA
药性
d i 1 . 9 9 j i n 1 0 —6 4 . 0 2 o :0 3 6 /. s . 0 7 s 1x 2 1 .
院 内感 染 和 耐 药 性 , 进 临 床 合 理 用 药 , 促 现 将 4 2株 S A 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 期 1 U 以
4 2株 S A 主要 分 离 自呼 吸道 标 本 , 1 U 这 与 有 关 的 报 道 相 一 致 , 明 呼 吸 道 表 是 M S R A感 染 的 首 发 部 位 。S A 可 通 过 U 空 气 流 动 在 患 者 与患 者 之 间 , 者 f 医 护 患 人员之 间传播 , 因此 , 注重对 呼吸科 患 应 者 S A的 分 离培 养 与 MR A 的检 测 并 及 U S 时报告 , 以便控制感染 和隔离治疗 。从科 室 分布 看 , 来 自神 经 外科 、 经 内 科 、 主要 神 呼 吸 内科 、 需 病 房 、 U, 明 这 些 科 室 特 I 表 C 易 发生 MR A感 染 , 中 , 经 外 科 所 S 其 神 比例最 大 , 能 与 颅 脑手 术 易合 并 呼 吸 道 可 感 染有 关 。 4 2 S A中 耐 甲 氧 西 林 金 黄 色 葡 1株 U
药药敏 结果表 明, 多菌株 呈 多重 耐 药, 许
且 MR A 的 耐 药 率 高 于对 甲 氧 西 林 敏 感 S
的金 黄 色葡萄球 菌( S , 有发现 对 MS A) 没 奎诺 普订/ 福普 订 、 达 利夸 唑 烷 、 加 环 替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病例的多重感染和耐药性分析

S h a o — j u n。 , LUO Z h i — xi o n g。 , L N Z h a n g — l i , HONG S h u — h u i 。 ( 1 . S c i e n c e a n d Ed u c a t i o n I n f o r ma t i o n Di v i s i o n; 2 .
检 验医学与临床 2 0 1 3年 第 1 O卷 增 刊 I L a b Me d C l i n , 2 0 1 3 , Vo 1 . 1 0 S u p p l I
・
41 ・
g e n t s u s e d i n J a p a n [ J ] . C l i n L a b , 2 0 0 9 , 5 5 ( 1 - 2 ) : 9 - 2 2 . E 8 ] 张贺秋 , 李少波 , 刘劭 钢 , 等. 血 清 转 换 样 本 丙 型 肝 炎 病 毒
核酸 、 核心抗原及抗体检测对 比研究 [ J ] . 中国输血 杂志 ,
2 0 1 3 — 0 3 — 2 6 ) ( 收稿 日期 : 2 O 1 3 一 O 1 2 5 修 回 日期 :
・
论 著
金 黄 色葡 萄 球 菌 感 染 病 例 的 多 重 感 染 和 耐 药 性 分 析
Mu l t i p l e i n f e c t i o n a n d d r u g r e s i s t a n c e a n a l y s i s o f S t a p h y l o c o c c u s a u r e u s i n f e c t i o n c a s e s HONG Ji n g — c h a n ・ GUO
金黄色葡萄球菌院内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金黄色葡萄球菌院内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目的:分析笔者所在医院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科室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收集2012-2014年住院患者各类标本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回顾性分析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
结果:3年内共分离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336株,样本分布比例以痰液最高(36.6%),其次是脓液(16.9%),主要科室分布为呼吸内科和ICU。
药敏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100%敏感,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环丙沙星等多种抗菌药物具有较强的耐药性,耐药率可高达99%以上。
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现象严重,医院应加强对其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以延缓细菌耐药现象的产生。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nd drug resistance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isolated from various departments in our hospital,and to provide the basis to rationally choose the antibiotics for clinical treatment.Method:The S.aureus isolated from various specimens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2 to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objects,and the species identification and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 were performed,the basic information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were retrospective analyzed as well.Result:Totally of 336 strains of S.aureus were isolated in the three years,mainly from the sputum(36.6%)and pus(16.9%),and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and ICU.The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 showed that all the S.aureus strains were sensitive to Vancomycin but had a high resistance rate(>99%)for many antibiotics such as Penicillin、Ampicillin、Erythromycin and Ciprofloxacin.Conclusion:Medical staffs should enhance the resistance detection of S.aureus because of the severity resistance phenomenon,and reasonable choose the antibiotics based on the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 to postponement the resistance phenomenon.[Key words] Staphylococcus aureus;Distributed character;Drug resistance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医院感染中的常见致病菌,可引起皮肤感染及败血症等多种疾病,甚至可导致死亡。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的现状及临床治疗对策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的现状及临床治疗对策孙宏莉徐英春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摘要:金黄色葡萄球菌,尤其是甲氧西林或苯唑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引起院内感染的多重耐药菌。
目前MRSA已逐渐成为全世界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目前在许多国家仍在增长,MRSA几乎对所有?-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甚至累及到红霉素,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
本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现状、耐药机制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对策进行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现状耐药机制危险因素治疗对策答1. 甲氧西林或苯唑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是引起院内感染的多重耐药菌。
是吗?A.是B.不是2. 根据NCCLS 判定标准,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万古霉素的MIC≤4ug/ml 时为敏感。
对吗?A.不对B.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尤其是甲氧西林或苯唑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是引起院内感染的多重耐药菌。
在第一个耐青霉素酶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甲氧西林用于临床治疗葡萄球菌感染不久,1961 年在英国发现了世界首例MRSA 。
从此,MRSA 逐渐成为全世界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目前在许多国家仍在增长,MRSA 几乎对所有β- 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甚至累及到红霉素,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
1996年在日本首次发现了MRSA对万古霉素敏感性下降的菌株,即万古霉素中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ISA)。
VISA的出现预示着万古霉素治疗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疗效下降,随之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临床株是否会分离到,成为人们监测和关注的热点。
如果葡萄球菌一旦对万古霉素耐药,临床将如何治疗?所以连续监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现状,了解葡萄球菌的耐药机制,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治疗对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现状:我院细菌室从1988~2003 年连续监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变迁,结果见表1 。
细菌耐药实验报告

为了研究细菌耐药性及其产生机制,本实验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体外实验探究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杀菌浓度(MBC)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影响,并分析其耐药性产生的原因。
二、实验材料1. 实验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ATCC292132. 抗菌药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3. 培养基:营养肉汤、营养琼脂4. 仪器设备:全自动微生物药敏鉴定仪、微量稀释器、恒温培养箱、移液器、离心机等三、实验方法1. 菌株活化: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ATCC29213接种于营养肉汤中,37℃恒温培养18-24小时,待菌液浓度达到1×10^8 CFU/mL时,用于后续实验。
2. MBC测定:采用微量稀释法,将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药物浓度梯度稀释至1/2MIC,将活化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按1:100的比例加入至稀释后的药物中,混匀后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观察细菌生长情况,以无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为MBC。
3. MIC测定:采用微量稀释法,将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药物浓度梯度稀释至1/2MIC,将活化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按1:100的比例加入至稀释后的药物中,混匀后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观察细菌生长情况,以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为MIC。
4. 耐药性分析:将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多步体外诱导试验,观察其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作用下耐药性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1. MBC和MIC测定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MBC为16μg/mL,MIC为8μg/mL。
2. 耐药性分析结果:经过34天诱导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耐药性明显增强,MBC值是标准菌株MBC值的32倍。
1. 本实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耐药性随诱导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强,这可能与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有关。
β-内酰胺酶是一种能够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酶,导致药物失活,从而产生耐药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住院患者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感染分布上呈现出来的特点及其耐药性。
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细菌培养标本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进行总结,分析其耐药性。
结果:本次分离出的25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以痰及气管灌洗液、分泌物为主要来源,主要分布科室为ICU、骨科、普外科以及肾内科,其所占比例依次为86%、68%、55%和43%,以ICU所占比例最高。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于达福普汀、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呋喃妥因以及利奈唑胺表现出的敏感性最高,而MRSA在耐药性上明显大于MSSA。
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处于较高状态,而MRSA在耐药性上较强,临床上必须要进一步强化对MRSA的监测,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预防,同时结合药敏试验结果针对各种抗菌药物进行科学应用。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分布;耐药性[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rug resistance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fection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Methods:from September 2014 to September 2016,we investigated the distribution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in the bacterial culture specimens and analyzed the drug resistance of the patientswho were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Results:257 strains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isolated from this,the sputum and tracheal lavage fluid secretion,as the main source,the main distribution Department for ICU,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Department of Nephrology,the proportion were 86%,68%,55% and 43%,with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ICU. Staphylococcus aureus for Dafoe leptin,tigecycline and vancomycin,nitrofurantoin and linezolid showed the highest sensitivity and resistance in MRS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that of MSSA. Conclusion:Staphylococcus aureus infection rate in the high state,while MRSA in clinical drug resistance is strong,we must further 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 of MRSA,adopted a series of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infection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and combining with the results of drug sensitivity test for the scientific application of various antibacterial drugs.Keywords Staphylococcus aureus;infection distribution;drug resistance;金黄色葡萄球菌是诱发化脓性感染的最常见致病菌,同时也属于医院以及社区获得性感染的最主要病原菌之一,医务人员对于该菌类的携带率极高,可达到70%,且大部分处于耐药性菌株[1]。
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布及耐药特征

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布及耐药特征概述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一种常见的医院感染病原菌,也是社区获得性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范围广泛,可导致轻微的皮肤和软组织感染,也可引起严重的系统性感染,如败血症、脑膜炎和肺炎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多重耐药性,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降低,给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因此,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特征,对于控制感染和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至关重要。
临床分布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可以在人体的皮肤、鼻腔、口腔、肛门和生殖器上找到。
在健康人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通常不会引起感染,但在一些风险较高的人群中,如医院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手术后患者等,金黄色葡萄球菌易引起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类型多样,包括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心内膜炎、下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骨和关节感染、中耳和眼科感染等。
在不同类型的感染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力和严重程度也不同。
耐药特征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多重耐药性已成为治疗和控制感染的主要难点。
其主要原因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够产生多种β-内酰胺酶和降解酶,使其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下降。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谱随地区、时间和种群的不同而变化。
目前,青霉素、甲氧西林、氨苄西林等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已基本失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治疗效果。
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泰能等糖肽类抗生素的敏感性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压力。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耐药特征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指对甲氧西林类抗生素呈现耐药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多见于医院内患者,并易发生交叉感染。
MRSA感染的治疗难度大,且病死率高。
MRSA的流行主要与其内源污染和横向传播有关。
MRSA感染患者和携带者的筛查和隔离是控制MRSA大规模暴发的有效手段。
预防与控制预防和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措施主要包括:消毒医院、社区和家庭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非常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0 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分析【摘要】目的:了解住院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方法:用vitek 2 compact对2010年临床各科室分离的14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分离的14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25株,约占17.86%。
对青霉素、苯唑西林、阿莫西林/棒酸、氨苄西林/苏巴坦100%耐药,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100%敏感. 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占82.14%。
对青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分别为98.2% 、71.8%、69.4%,利奈唑胺100% 敏感。
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除对青霉素和红霉素、复方新诺明高耐药性外,对其他抗生素体外抗菌活性均较好,尤其是利奈唑胺100%敏感。
可作为临床用药参考依据。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 mssa);利奈唑胺.
【中图分类号】r37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012-01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临床上常见病原菌之一,近些年,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其耐药性不断增加。
本文收集并分析了本院2011 年140 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全部来自本院2010 年各类临床标本,包括分泌物、痰液、脓液、血液、体液、尿液等。
质控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 和atcc 29213。
1.2 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应用法国梅里埃vitek 2 compact 全自动微生物培养鉴定仪进行分离及药敏试验。
所用纸片购自英国oxoid公司。
每周仪器法及k-b法室内质控均在控。
1.3 统计学方法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使用whonet5.4进行自动统计,并对分离出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 mssa)的耐药率比较采用x2(卡方)检验,结果以p<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
2 结果
2.1 2009~ 2010 年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140 株,其中mrsa 25 株,占总数的17.86%, mssa115 株,占总数的82.14%。
2.2分离出的mrsa和mssa的菌株对17 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经分统计学处理后的结果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有增高的趋势。
上海地区1985~ 1986 年, mrsa分离率为24%, 1993 ~ 1994 年分离率为60%[ 1] , 2001 ~2005 年平均分离率为89%[ 2] 。
广州地区2000 年分离率为50. 8%, 2003 年分离率达70. 8%[3] 。
任南等[4] 监测全国城市79 家医院显示,mrsa 分离率为79. 93%。
此次本院分离出的14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
中mrsa 占17.9%,低于全国水平,于江华,张玲,尚碧莲,王厚照解放军174 医院检验科统计(mrsa的检出率为20.79%)较接近[5]。
提示本院细菌耐药情况控制得相对较好或者是临床标本送检较低?有待进一步研究。
14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青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为98.6%、74%、69%,表现出高耐药性。
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100%敏感。
mrsa 与mssa 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苯唑西林、利福平、四环素、氨苄西林/苏巴坦、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的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金黄色葡萄球菌除对青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和表现出高耐药性外,对其他抗菌药体外抗菌活性均较好,尤其是利奈唑胺耐药率为0,可作为临床用药参考依据。
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应区分是mrsa还是mssa,利于临床医生合理选择抗生素。
呼吁临床多送微生物标本,提高送检率,做好耐药监测,合理运用抗生素。
参考文献:
[1] 汪复,朱德妹,张婴元。
上海部分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j]。
中华传染病杂志, 1996, 14( 3); 148-151.
[2] 孙明,吴玲范冬耀,等. 1 069 株葡萄球菌耐药状况分析 [ j] .中国医学检验杂志, 2006, 7( 4): 258- 260.
[3] 李红玉,李国成,潘昆贻,等. 2000~ 2003 年广州地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变迁及治疗对策[ j] . 广东药学,2005, 15( 6): 31- 33.
[4] 任南,文细毛,吴安华. 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对医院内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及耐药性监测报告[ j] . 中国医学工程, 2007,15( 5): 425- 427.
[5] 江华,张玲,尚碧莲,王厚照. 10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分析 {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 8 15(7):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