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的现状及临床治疗对策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治疗(英国指南)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治疗(英国指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流行是一个严重的临床医学及公共卫生问题。
2021年,英国MRSA感染治疗指南更新,指南主要推荐意见如下。
脓疱疮1.为了预防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产生,考虑应用局部夫西地酸或莫匹罗星的替代方案,如局部杀菌剂(1%的过氧化氢乳膏)治疗MRSA局部感染引起的局限性、非大疱性且患者临床状况良好的脓胞病。
仅当已知MRSA分离菌群易感时,可考虑将局部应用夫西地酸或莫匹罗星作为二线治疗选择。
(弱推荐)2.采用全身抗菌治疗复杂性脓包疮时,药物的选择由药敏试验结果决定。
(强推荐)脓肿1.MRSA引起的脓肿采取切开引流治疗。
(强推荐)2.对于MRSA引起的脓肿,如果直径<5cm,且患者没有全身反应(发热和/或蜂窝组织炎)和/或免疫缺陷,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和细胞免疫缺陷,则不应常规应用抗生素治疗。
(强推荐)3.由于MRSA PFGE USA300型菌株引起的脓肿,或在该菌株是常见菌株的情况下,应采取抗生素联合切开引流治疗。
(强推荐)4.当需要口服治疗且MRSA是已知的易感菌株时,口服克林霉素或复方新诺明。
(强推荐)其他皮肤和皮肤结构感染1.对于MRSA引起的严重蜂窝织炎/软组织感染,静脉应用糖肽类抗生素治疗(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强推荐)2.利奈唑胺(口服或静脉注射)或达托霉素(静脉注射)作为替代选择。
(强推荐)3.当一线和二线药物存在禁忌证,且分离菌群易感时,可以考虑应用替加环素。
(弱推荐)4.对于MRSA引起的轻度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患者,考虑口服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或强力霉素(分离菌群易感)治疗或口服降级治疗。
(弱推荐)5.考虑应用近期获批的药物,如头孢洛林、德拉沙星、奥利万星或特拉万星,作为MRSA引起的蜂窝组织炎/软组织感染的替代治疗选择。
(弱推荐)6.在治疗MRSA引起的皮肤软组织感染(SSTI)时,与标准治疗药物相比,头孢吡普、达巴万星和特地唑胺的使用没有任何建议。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分析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分析摘要:金黄色葡萄球菌又称为SA,为临床中感染率较高的致病菌,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具有高发病率,且传播迅速,促使治疗的难度升高。
SA 可以产生生物膜、凝集因子、肠毒素各种外毒素等多种致病因子,可诱导生成修饰酶,通过将药物的作用靶点进行改正,从而促使细胞壁通透性下降,导致各类结构不同的抗生素产生程度各异的耐药性。
本研究就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机制及致病因素、机制进行综述,具体综述如下:关键词:SA;耐药机制;致病机制;进展金黄色葡萄球菌又称SA,为机体脓性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体,为导致细菌性肺炎、中毒、脑膜炎等全身感染的菌体[1]。
随着临床中抗生素药物的广泛应用,近年来革兰氏阳性、阴性菌的感染率显著提高,且以SA的耐药性最强,如在临床中,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普遍分布,且获得了临床中医师、药师的高度关注[2]。
本研究就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机制及致病因素、机制进行综述,具体综述如下:1、SA的耐药机制大量研究表明,当抗生素使用途径或方法不当可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菌株增加,还可导致多重耐药细菌的产生,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1.1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在大环内酯类药物的作用下生成耐药性,其染色体及质粒上的基因为导致耐药性的主要因素,尤其为ermA、ermB、ermC。
有研究表明,大环内酯类药物可对菌核糖体进行作用[3],从而将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进行抑制、阻断,从而发挥强效的抗菌效果。
然而该类药物的耐药性可于23S rRNA甲基化而导致,促使RNA及大环内酯类药物的亲和力降低,从而导致耐药性[4]。
不仅如此,由于核糖体出现突变,其23S的rRNA碱基出现突变,导致大环内酯类的药物出现较大的耐药性。
1.2 β-内酰胺类的耐药机制由于SA的耐药基因为mecA,其β-内酰胺酶作用于SA,SA可产生耐药性,其mecA发挥显著的作用[5]。
PBPs,又称细菌菌体表面合成青霉素结合蛋白,其在促进细菌生长方面发挥关键的作用[6]。
MRSA的现状和挑战教学课件ppt

环境清洁和消毒
对MRSA污染的环境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特别 是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
使用含有有效消毒剂的清洁剂进行擦拭清洁,如 含氯消毒剂、酒精等。
对清洁和消毒的区域进行划分和管理,避免交叉 感染。
疫苗接种
01
推荐接种针对MRSA的疫苗,如针对甲型流感病毒的疫苗等。
02
提供详细的疫苗接种程序和时间表,如接种次数、接种间隔等
剂量和疗程
合适的抗生素剂量和足够的疗程是治疗MRSA的关键,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敏试验结 果进行调整。
耐对MRSA的耐药性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隔离耐药菌株,是控制其传
播的关键措施。
02
加强消毒
严格执行卫生消毒措施,如使用含氯消毒剂、乙醇等消毒剂对医疗器
械、病房环境等进行消毒,有效减少MRSA的传播。
。
对疫苗接种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介绍,提高接种意愿和信心。
03
03
MRSA的治疗和管理
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选择
MRSA对某些抗生素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性较高,因此需要根据药敏试验结 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联合用药
为了克服MRSA的耐药性,常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如万古霉素与利福平、青霉素或头孢 菌素类抗生素联合使用。
易复发
MRSA感染治愈后容易复发,给治疗和管理带来 很大困难。
治疗和管理成本高
MRSA感染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耗费大量医疗 资源,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经济负担。
MRSA研究的展望
疫苗研究
目前已有针对MRSA的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有望在未来遏 制其传播。
新药研究
目前已有一些新的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有望在未来治愈 MRSA感染。
THANKS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应如何治疗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应如何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为一种球形细菌,在培养基中菌落的特点是呈圆形,表面平滑,颜色呈金黄或无色,典型菌落在血平板上形成透明溶血环。
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耐高温能力,在80℃以上的高温条件下需要30分钟才能将其完全杀死,它还可以生存在高盐环境,以及冷冻食品中,最高可耐受15%的氯化钠溶液。
但使用70%的酒精,只需要数分钟便将其杀死。
金葡菌的代谢方式属于需氧型或兼性厌氧型,最适生长温度为37℃,对环境和营养要求不高,所以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可生长。
金葡菌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细菌,也常定植与人的皮肤、鼻咽部。
金葡菌可产生肠毒素,从而导致食物中毒。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主要症状金葡菌寄生在大多数人的皮肤上,常引起皮肤、软组织感染,细菌可侵入淋巴管及血液,引起危及生命的败血症及严重的转移性感染如心内膜炎、关节炎、骨髓炎、肺炎、脑膜炎等。
1、皮肤软组织感染:毛囊炎表现为小的红斑结节,不侵入周围皮肤和深部组织;痈多见于颈后及背上部,为红肿及疼痛多窦道排脓的巨大硬结,可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剧痛、出汗等;新生儿易患皮肤脓疱,皮损为水疱,破后有脓液渗出及痂盖形成。
2、败血症:临床表现:寒战、高热、全身不适、头疼、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出汗、恶心、呕吐等严重毒血症症状,甚至中毒性休克,皮疹形态多样,以淤点、荨麻疹为多。
3、肠炎:金葡菌也可寄生于食物中,大量误食后易引起食物中毒,临床表现为呕吐、腹泻。
4、肺炎:寒战、发热、咳嗽、咳痰、肌肉关节酸痛等,严重可出现循环衰竭,老年人可能症状不典型。
5、皮肤烫伤样综合征:常见于新生儿或5岁以下儿童,表现为局部皮肤感染,有轻微发热,继而出现弥漫性红斑和大水疱,最后水疱破裂,在皮肤上形成红色剥脱面与烫伤类似。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对于确认为金葡菌的感染,可使用抗感染药物治疗,对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常规首选耐酶青霉素(苯唑西林)或一代头孢(头孢唑林)。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现状与治疗进展

的分离率 都 已超过 了5 % ,而其他地 区的报道也大 0 耐药性便 使其成为 临床上 的一个难题 ,导 致MR A S 部 分 在 2 %- 0 5 6 %之 间 。 上 海 2 0 年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04
MRS A自出 现 以来 ,强 大 的致 病 毒 力 因子 以及 的 感 染 率 不 断 上 升 ,感 染 范 围 不 断 扩 大 ,感 染 的程 度 愈 来 愈 严 重 。MRS A感 染 的 治 疗 目前 还 是 以药 物 为 主 , 但 其 对 抗 生 素 的 多 重 耐 药 导 致 治 疗 上 的 困 难 。其 临 床感 染 率 和 危 害 性 已 经 引 起 医学 界 震 惊 和 菌 ( 称 :金 葡 菌 ) 简 中MRS A的分 离率 已达 到6 .% , 39
Pr v l n ea d T e t e t f e h cl n r ss a t e a e c n r a m n t i i i . e it n o M l Stph l C C i l el a y O O Cl a l i S r s
LI n ・ o g HUANG e ・ in Yo g- n y W n- a g x
MR A的蔓延 具有重大 意义 。本 文主要 针对 MRS S A的感染现状 、有 效的治疗药 物及新 的治疗 手段 进行综 述 。 关键词 :甲氧西林 ;金黄色葡萄球菌 ;治疗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课件

MRSA具有多重抗药性,除了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外,还可能对大环内酯类、氨基 糖苷类等多种抗生素耐药。
发现与命名
发现
MRSA最早在1961年被发现,当 时在英国一家医院中出现了对甲 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 染病例。
命名
由于这种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耐 药,因此被命名为“耐甲氧西林 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流行病学特征
传播途径
MRSA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皮 肤接触、飞沫等。在医院、养老 院等医疗机构中,患者、医护人 员和探访者之间的传播尤为常见
。
易感人群
老年人、儿童、身体虚弱或免疫 系统受损的人群更容易感染
MRSA。在医院和养老院等医疗 机构中,住院患者也容易感染
MRSA。
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MRSA的传播,应加强 手卫生、清洁和消毒措施,对患 者和探访者进行筛查,以及采取
医疗环境传播
医护人员手部传播
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或操作过程中,如果不注意手卫生,可 能将MRSA从一个患者传播到另一个患者。
医疗器械污染
医疗器械如呼吸机、导管等在使用过程中可能被MRSA污染 ,导致患者之间的传播。
Part
03
MRSA感染的症状与诊断
症状表现
皮肤感染
皮肤出现红肿、疼痛、脓疱等症 状,有时伴有发热和寒战。
抗生素选择性压力
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对细菌 施加选择性压力,促使细 菌发生基因突变,从而产 生耐药性。
耐药性的传播与扩散
人与人传播
MRSA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 接触传播,如接触患者体液、接
触污染的环境等。
动物与人传播
某些动物携带的MRSA菌株可以传 播给人类,如猪、鸡等动物携带的 MRSA菌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的检出现状与分析

液占2 5 . 8 %( 5 1 / 1 9 8 )经过MR S A试验检测确认共检 出 8 1 株 MR . s A. 检出率为 4 0 . 9 %。
口固
2 0 1 3 N 0 . 3 2 … …
影像与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 的检 出现状 与分析
刘 静 静 刘巧 玲
河南 省焦作市第二人 民医院检验科 , 河南焦作 4 5 4 0 0 1
[ 摘要】 目的 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 s A ) 耐药菌株的检出率与当前耐药现状分析, 为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采
析, 现报告如下 。
1 资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 资 料
2 . 1 S A标本分布及 . M RS A检 出情 况
s A主要分离 自分泌物标本 , 9 2株 , 占4 6 . 4 %02 / 1 9 8 ) , 其 它类 型标 本 占 比例 由低 到高 依次 是腹 水 占 5 . 1 %( 1 0 / 1 9 8 ) 、血液 占
M R S A, >2 I 0 m m判定为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 M S S A ) 。
1 . 4 操 作 方 法
培养分 离按常规方法 分离菌株 ,用 A S T — G P 6 7 药 敏卡片按 照琼脂扩散法检测 M R S A, 质控菌株是购 自卫生部临床检验 中心 的金黄色葡萄球 菌 A T C C 2 5 9 2 3 、 A T C C 2 9 2 1 3 , 选用 1 6种抗生素 。 包 括青霉素 、 苯唑青霉 素、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 头孢他 啶、 头孢 噻肟、 头孢拉 啶、 头孢 呋锌钠 、 头孢唑啉钠 、 克林霉 素、 万古霉 素、 庆 大霉 素 、 替加环素 、 左氧氟沙星 、 环丙沙星 、 利福平 、 红霉 素。
耐甲氧西林 苯唑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1、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接触隔离措施。
在住院患者一览表、病历夹、床旁放置蓝色接触隔离标识,开具接触隔离医嘱,并通报全科医务人员。
2、将患者置于单间或同种病源同室隔离。
限制、减少人员出入,尽量分组专人诊疗护理,无条件时,可将该患者在最后进行诊疗、护理。
3、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执行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
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避免污染。
做好个人防护:操作时戴帽子、口罩、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近距离操作时戴护目镜或防护面屏。
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应及时脱去防护用品并及时进行手卫生。
5、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
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6、物体表面每班进行擦拭消毒,抹布用后应进行消毒处置。
7、采集的血、痰等标本要密闭运送。
8、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按医疗废物进行处置,用密闭防渗漏容器进行运送,利器放入利器盒内处置。
9、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时解除隔离,床单元进行终末消毒处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的现状及临床治疗对策孙宏莉徐英春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摘要:金黄色葡萄球菌,尤其是甲氧西林或苯唑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引起院内感染的多重耐药菌。
目前MRSA已逐渐成为全世界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目前在许多国家仍在增长,MRSA几乎对所有?-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甚至累及到红霉素,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
本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现状、耐药机制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对策进行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现状耐药机制危险因素治疗对策答1. 甲氧西林或苯唑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是引起院内感染的多重耐药菌。
是吗?A.是B.不是2. 根据 NCCLS 判定标准,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万古霉素的MIC≤4ug/ml 时为敏感。
对吗?A.不对B.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尤其是甲氧西林或苯唑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是引起院内感染的多重耐药菌。
在第一个耐青霉素酶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甲氧西林用于临床治疗葡萄球菌感染不久, 1961 年在英国发现了世界首例 MRSA 。
从此, MRSA 逐渐成为全世界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目前在许多国家仍在增长, MRSA 几乎对所有β- 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甚至累及到红霉素,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
1996年在日本首次发现了MRSA对万古霉素敏感性下降的菌株,即万古霉素中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ISA)。
VISA 的出现预示着万古霉素治疗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疗效下降,随之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临床株是否会分离到,成为人们监测和关注的热点。
如果葡萄球菌一旦对万古霉素耐药,临床将如何治疗?所以连续监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现状,了解葡萄球菌的耐药机制,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治疗对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现状:我院细菌室从 1988~2003 年连续监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变迁,结果见表 1 。
表 1.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 7 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变迁表 1 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高度耐药,耐药率 >90% ,除万古霉素未见耐药菌株外,对苯唑西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红霉素的耐药性明显的上升了,尤其是 MRSA ,从 80 年代末发现到 2000 ~2003 年上升至 66.9% 。
深入分析 2000 ~ 2003年1250株MRSA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发现四环素为90%,头孢唑林为93%,青霉素为100%,庆大霉素为93.4%,环丙沙星为94.8%,红霉素为94.1%。
这些结果提示,我院 MRSA 为多重耐药菌株,对β- 内酰胺类、红霉素、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均耐药,临床没有机会选择这些抗生素治疗 MRSA感染。
治疗MRSA的首选为糖肽类抗生素,我院至今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的MRSA。
据美国 CDC 报道,全世界每年约有 100 , 000 人感染 MRSA ,并在不断地增加。
MRSA 中虽只有很少比例为社区 MRSA ( CA-MRSA ),但有增长趋势。
CA-MRSA 菌落生长较院内 MRSA 小,多表现为异质性耐药; CA-MRSA 毒力较强,由于可产生葡萄球菌肠毒素 B 和葡萄球菌肠毒素 C,可导致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CA-MRSA 比院内 MRSA 繁殖快。
所以 CA-MRSA 对社区人们健康已构成威胁,美国、澳大利亚已有报道。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机制:一.金黄色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类耐药机制,主要包括1.产β-内酰胺酶:青霉素耐药而苯唑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酶不稳定的青霉素类(主要包括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羧苄西林,替卡西林,哌拉西林,美洛西林)是耐药的,但对酶稳定的青霉素类(主要包括甲氧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奈呋西林),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霉烯类是敏感的,提示这类菌株单产β-内酰胺酶。
2.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a)突变:MRSA几乎对所有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耐药的。
根据 2004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NCCLS)筛选MRSA的新标准规定:头孢西叮(30ug/片)抑菌环直径£ 19mm 为MRSA,抑菌环直径£ 24mm则为苯唑西林耐药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MRSA的耐药机制:1)mecA耐药决定子:金黄色葡萄球菌(SA)对苯唑西林低水平耐药,是由于细菌产生过量的β-内酰胺酶或PBPs 过量表达,或PBP与苯唑西林亲和力下降所致。
SA对苯唑西林高水平耐药,则是由于产生一种新的PBP,即PBP2a。
PBP2a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亲和力极低,很少或不被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结合。
当其它PBP 与β-内酰胺结合而活性受到抑制时,PBP2a就可替代它们起到合成细胞壁的作用,从而产生耐药性。
2)MecA编码表达PBP-2a需有以下二个条件:①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存在;②在调控基因mecI与mecRI的作用下,mecI编码产生mecI蛋白,是一个抑制子(repressor);mecRI基因编码产生MecRI蛋白,为辅助诱导因子(coinducer)。
当诱导剂β-内酰胺类抗生素存在时,MecRI蛋白能与诱导剂结合而被激活,活化了的MecRI蛋白能移去抑制子MecI对mecA基因的抑制作用,结果mecA在去抑制的条件下转录表达产生了PBP-2a蛋白。
近代研究表明除mecA为主要结构基因外,femA,blaA分别在调控基因femI,femRI和blaI,blaRI作用下也有编码产生PBP-2a的可能性。
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泵出和核糖体突变,结果见表 2:表 2.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霉素的耐药机制左图为msrA 介导的红霉素泵出耐药右图为erm 介导的诱导型克林霉素和红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危险因素:金葡菌能导致多种疾病,如皮肤感染、骨感染、肺炎、严重威胁生命的血行感染等。
MRSA 可寄居于人的鼻前庭、会阴、皮肤,一旦皮肤屏障被破坏或损伤,就可能引起 MRSA 感染。
MRSA 常发生于医院内患者或接受医疗器械治疗的患者。
尤其年老、体弱、免疫抑制的疾病(如艾滋病)、有开放性创伤(如褥疮)或使用导管(如导尿管或静脉导管)的住院患者。
另外,先前抗生素应用的选择压力,入住 ICU 病房,外科手术,长期住院,与 MRSA 携带者接触,携带 MRSA 于鼻前庭,但并未发病等也常常是感染 MRSA 的危险因素。
CA-MRSA 与近年抗生素的应用,交叉污染,皮肤疾病,居住拥挤等因素有关。
MRSA 多发生于皮肤感染,所以伤口感染标本(如活组织检查、脓等)必须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对于持续、反复发生的抗生素治疗失败,渐进或严重的皮肤感染尤应引起注意,是否为 MRSA 感染。
多数MRSA 所致皮肤感染通过引流而未用抗生素也能起到缓解治愈的作用。
但是,如果已用抗生素,就应全程用药以达治愈。
MRSA 携带者(如医护人员)不需治疗。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对策: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常引起败血症,导管源性感染,肺炎,伤口感染,全身性感染,毒素休克综合症,烫伤样皮肤综合症,心内膜炎,胃肠炎等。
1.单产生β-内酰胺酶的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酶不稳定的青霉素类耐药,主要包括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羧苄西林,替卡西林,哌拉西林,美洛西林等,但对β-内酰胺酶稳定的青霉素类敏感,主要包括甲氧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奈呋西林,以及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霉烯类均敏感的。
这类菌株单产β-内酰胺酶,首选耐青霉素酶的青霉素类± 利福平或庆大霉素治疗,替换用抗生素为一(头孢拉定,头孢唑林),二代头孢菌素(头孢丙烯,头孢呋辛),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如果患者对β-内酰胺类过敏可选择氟喹诺酮类,克林霉素,大环内酯类或磺胺类治疗。
2.发生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a)突变的菌株:MRSA对所有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耐药的,因此,实验室仅测试青霉素和苯唑西林就可以推测一大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
MRSA 常见的敏感抗生素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烷,复方磺胺,利福平,链阳霉素。
糖肽类抗生素是治疗 MRSA 感染非常有效的一类抗生素,长期应用万古霉素对 MRSA 的治疗导致 90 年代临床发现了对万古霉素耐药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VRCoNS )及 VISA 和 VRSA 的出现。
目前为止,世界上已报道多例由 VISA 感染及 2 例 VRSA 感染的病例。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糖肽类抗生素耐药现状及其耐药机制:根据 NCCLS判定标准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万古霉素的MIC≤4ug/ml时为敏感,即VSSA;在MIC为8-16ug/ml时为中度敏感,即VISA;MIC≥32ug/ml时为耐药,即VRSA。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下降机制尚不清楚,据文献报道,有几种观点:在第一例临床分离的 VISA报道前,Daum等人在实验室培养出VISA。
他们发现该菌株的细胞壁比万古霉素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厚得多。
另有研究表明,耐药株细胞壁成分中交联的肽聚糖很少,而万古霉素只能与交联的肽聚糖结合。
由于细胞壁增厚、细胞壁成分改变,而导致万古霉素与细胞壁亲和力下降,从而阻断万古霉素的作用。
但实际上,万古霉素并没有失活,只是与细菌隔离开来,同时,该耐药株仍可与其他抗生素结合。
1996 年,日本报道世界首例 VISA ,该患者是一位由于 MRSA 致伤口感染而接受万古霉素治疗,最后又由于 VISA 导致伤口感染治疗失败的男婴,该株 VISA 对万古霉素的 MIC=8 ug/mL 。
在接下来几年里,美国、韩国、泰国、法国、英国、希腊、意大利、南非和巴西先后报道在其国内发现 VISA 。
体外实验已证实在肠球菌中编码万古霉素耐药的 vanA 基因可转移至SA,即VRSA。
粪肠球菌可产生一种性信息素,促进质粒编码的 van的转移。
10年前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Tenover教授发现医院病人粪便中肠球菌的20%携带van A基因,预告MRSA迟早会获得van A基因。
2002年6月自美国密歇根州报告世界第一例 VRSA 。
该患者为 40 岁男性,患糖尿病、周围血管炎、慢性肾衰,接受多种抗生素治疗,包括万古霉素。
在其透析管处感染 MRSA ( 苯唑西林的 MIC >16 μg/mL , VA 的 MIC >128 μg/mL ,替考拉宁的 MIC > 32 μg/mL) ,含 vanA 和 mecA 基因,但对氯霉素、利奈唑烷、四环素、复方磺胺敏感,采用复方磺胺从而得到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