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上海高中政治 政治第三课 民主政治 依法治国
解读2017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高中思想政治新的课程标准最新出炉,通过新旧课标的对比分析,发现新课标在文本结构、编写依据、课标内容及其实施要求等方面都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一)文本结构主要新增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两个部分,内容更全面,结构也更加完整,努力使标准从整体上有较大提升。
旧课标的结构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前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新课标的结构变为六个部分,分别是: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设计依据、结构、学分与选课)、课程内容(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学业质量(内涵、水平、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实施建议(教学与评价建议、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对地方和学习实施本课程的建议)以及附录部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教学与评价案例)。
(二)编写依据旧课标的编写依据是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新课标的编写依据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关于党的教育的方针和教育思想、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了十余年来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践以及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
(三)课标内容在课标的内容方面,努力凸显思想性、时代性和整体性等。
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等内容;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新成就;更加关注学科内在联系及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克服碎片化及彼此间的脱节等现象。
具体内容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性质中的“变”旧课标主要从高中政治课程的基本观点、内容、学习高中政治的好处、高中政治课程在整个政治课程的地位这四个方面来介绍课程性质。
统编版高中政治《全面依法治国》优质课件1

统编版高中政治《全面依法治国》优质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四单元《全面依法治国》。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9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第1课时《全面依法治国》。
详细内容如下:1. 全面依法治国的含义、意义和原则;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内涵、特点和实践;3.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布局和重点任务;4.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含义、意义和原则,认识到全面依法治国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2. 使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内涵、特点和实践,增强对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认识;3. 培养学生运用法治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内涵、特点和实践;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布局和重点任务。
2. 教学重点:全面依法治国的含义、意义和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新闻视频,引发学生对全面依法治国的关注,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讲解新课:(1)全面依法治国的含义、意义和原则;(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内涵、特点和实践;(3)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布局和重点任务;(4)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
3. 实践情景引入: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全面依法治国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4. 例题讲解: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讲解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全面依法治国2. 内容:(1)含义、意义和原则;(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3)总体布局和重点任务;(4)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
高中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全面依法治国单元复习教学课件

2.推进严格执法要求: ①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 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依法行政的要求)
②坚持规范执法。
a.重要性:严格的执法程序是规范执法的重要前提,也是执法公开公正的重要保障。(为什么?) b.具体要求:要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明确具体操作流程,重点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 罚等执法行为。 (如何做到?)
材料一: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 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 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 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材料二:A市把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重要工作,充分利用现有条 件和资源,建成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和法治文化长廊,举办法治文化艺术节,开发制作《 普法总动员》《开心学税法》等学法动漫游戏。除了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主阵地开 辟法治宣传专栏、专版外,还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微博、微信、车载移动电视、户外电 子屏等现代传播方式,打造法治文化传播新平台,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出现代 法治文化的浓郁氛围,使“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维权靠法”的法治观 念逐步深入人心,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高中政治第3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综合探究3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课件部编版必修3

综合探究三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探究提示•研要点 探究结语•悟素能
探究提示•研要点
探究 体会“有机统一”(教材P110~112) 1.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制定过程中,有哪 些机构或部门参与?人民群众在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完成下面内 容。 提示:①中共中央: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制定并审议《十四五规划 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建议。②国务院:在党的领导下,行使国家职 能,组织编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③全国人 大:行使决定权,审议通过《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④ 全国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十四五规划 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制定建言献策。⑤人民群众依法有序参与政 治生活,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谈谈人民陪审员制度 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作用。
[答案] ①建设法治中国是系统工程,既需要党和国家的统筹与规 划,更需要公民和全社会的参与和推动。
②人民陪审员制度保证了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活动,能够有效规范 权力运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更好地协调各方 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第十五条 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刑事、民事、行政案件,有下列 情形之一的,由人民陪审员和法官组成合议庭进行:
(一)涉及群体利益、公共利益的; (二)人民群众广泛关注或者其他社会影响较大的; (三)案情复杂或者有其他情形,需要由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的。 人民法院审判前款规定的案件,法律规定由法官独任审理或者由 法官组成合议庭审理的,从其规定。
探究结语•悟素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推进国家__治__理__体__系___和__治__理__能__力___现 代化的必然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__党__的__领__导____、人民当家作 主 、 __依__法__治__国___ 有 机 统 一 。 党 的 领 导 是 人 民 当 家 作 主 和 依 法 治 国 的 __根__本__保__证___,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__本__质__特__征___,依法 治 国 是 党 领 导 人 民 治 理 国 家 的 __基__本__方__式___ , 三 者 统 一 于 我 国 _社__会__主__义__民__主__政__治____伟大实践。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什么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什么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2018年高考已经进入倒计时,高中政治有哪些必考的知识点?高中政治依法治国的核心和关键是什幺?下文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什幺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
?
?依法治国的核心和关键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依宪治国是落实
依法治国的重点与关键,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内在要求。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
在总结长期治国理政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治国基本方略,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
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始发站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
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经济生活主观性试题必
备考点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重点是消费的反作用)2、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3、如何解决就业问题(政府和劳动者角度分别思考)4、财政的作用5、市场经济(含义、优点、缺陷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6、宏观调控(原因、手段和目标) 7、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8、科学发展观9、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哲学生活主观性试题必备考点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2、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3、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2、认识发展理论(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三、唯物辩证法1、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法)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的永恒性、实质、方向和道路、状态)3、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是发展中国 必背知识点梳理

【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一、伟大的改革开放1.改革开放的历程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①内容: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②意义: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⑵改革开放的历程①改革开放起步阶段(1978年到1992年):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
1982年,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1984年,开放了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8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
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至此,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城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②改革开放逐步深化阶段(1992年到2013年)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
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
③改革开放全面深化阶段(2013年至今)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易试验区。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这都表明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改革开放的意义⑴改革开放的意义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综合探究三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课件(11张)

主法治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无不闪耀着宪法精神的光辉。宪 法也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我国现行宪法确立的一系列 制度、原则和规则,制定的一系列大政方针,都充分反映了我 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是维 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的前提,也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 本利益、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全国各族人民、一切 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 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 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 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谢谢 观 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综合探究三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一、教材“结语”多背诵——答题术语的运用更严谨规范 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 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 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的实践。 2.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 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 志的集中体现,对治国理政具有重要作用。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只有坚持依 法治国,才能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才能巩固和加强 党的执政地位。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 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 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一体建设。要让全社会真正感受到法律的威严,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违法必究。要使人民群众的权益切实地得到法律的 保障和维护,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无处不在。这样, 人民民主就能得到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发展,党 的领导就能得以巩固和加强。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复习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过程 公正
结果 公正
含义: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司法过程严格依据诉讼法进行;
意义: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有效保护公民的程序权利,从而使得
审判结果可以更好地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
(2)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结果公正) 含义:法律适用准确、案件事实清楚、裁判结果合理合法; 意义:有效解决案件纠纷,惩罚违法者,救济受害者。
(2)微观 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
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正确区分政府的几个基本职能
基本职能
内容
政府运用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
宏观调控
干预和调整,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税收、存贷 款利率的调整)
市场监管 界定和保护各类产权,规范市场准入,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对企业安全生
第一单元知识体系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全
法治国家 目标
面 依 法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法治政府 重点任务、主体工程 法治社会 基础
治
科学立法 前提 人大
国
第九课
严格执法 关键 政府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公正司法 防线 法院、检察院
全民守法 基础 公民
①有法可依 ②良法善治 (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贯彻方面)
①体制保证 ②依法行政 ③公正司法 (3)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人权保障方面)
(4)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 蓬勃发展。(总的来说)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1.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因
必要性
总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民主政治依法治国
1.
2.
3.社会主义
4.
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是:
导的人民民主;
的民主。
5.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定的体现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意志的法律和制度,
执法和守法的总称。
6.
执法必严是社会主
7.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
a) a.
b.
b) a.
地位;b. c.社会主义法制保障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
8.
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
9.依法治国首先
10.实行依法治国的意义:
11.
位和功能都非常重要。
12.
现代政治文明的精髓。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政治环境和可靠的制度保障。
13.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特
点,必须把三者统一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