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区域发展的关键性“四步曲”
均衡·非均衡·协调·统筹——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思想的传承与创新

●理论探讨
《经济师》2007年第1期
摘要: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地区经济社
会和谐发展,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不容
回避的重大问题。建国以来党的领导人依据
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判断及对各阶段区域经济
发展的认识,提出了均衡、非均衡、协调、统筹 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思想.这些思想既体现
了区域发展思想的传承,同时也体现了随着 对区域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入区域发展思想的
现出来:首先,“一五”计划时期重点加强内地 投资建设,希望实现生产力平衡分布,改变生 产力区域分布不均的状况。按照“尽可能接 近原料、燃料地”、“有利于国防安全”和“有利
于经济落后地区改变面貌”等原则进行生产 力的布局。其次,“二五”计划时期将全国划
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北、西南 等7个经济协作区,主张充分发挥各协作区 中经济较发达地区、老工业城市和老工业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方面随着我国现 代化建设向第二步战略目标的迈进,尤其是 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确立了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和基本框架,中国
王晓然同志在新乡市统筹城乡发展委员会揭牌仪式暨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工作例会上的讲话

王晓然同志在新乡市统筹城乡发展委员会揭牌仪式暨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工作例会上的讲话(二○○九年四月十五日)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工作例会。
市委、市政府对于开好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原计划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听取汇报,由于最近活动比较多,所以这次会由四大班子有关领导听取最近的进展情况,进一步安排下一步重点工作。
刚才,市财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公安局、市房管局、市环保局、市农行、市农发行和卫辉市、封丘县、原阳县、卫滨区、红旗区作了比较全面的汇报。
从汇报情况看,大部分县(市、区)、市直单位和联包帮建工作队对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高度重视,推进顺利,效果较好,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希望大家继续发扬。
思江主任通报了近期全市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及联包帮建工作情况,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意见和要求,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联系各自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切实抓好落实。
下面,就进一步抓好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我讲几点意见。
第一,要认清形势,增加紧迫感和责任感。
从前一段的推进效果看,我市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总体进展顺利,发展健康,很受群众欢迎,也得到了上级认可,取得了较好效果。
今年以来,全市新启动社区76个,完成投资8.01亿元,其中县、乡财政投入1.18亿元,建设住宅4763户,建筑面积80.72万㎡,入住农户1586户。
我市的做法引起了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关注,人民日报内参第434期专期编发了我市探索城乡统筹建设促农村发展的做法,人民日报3月31日头版刊登了《新乡增强农村发展动力》专题报道。
省内洛阳、漯河、焦作、三门峡、开封等地及湖南省株洲、安徽省淮北等兄弟地市纷纷来我市参观考察,学习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的思路和做法。
尽管我市统筹城乡推进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的做法和思路超前,起步较早,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但在全国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大环境下,各地都在竞相发展,要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我们必须不断自我加压,把市委、市政府这项重点工作当成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做到标准要高、要求要严、力度要大。
河北省申论模拟11

[模拟] 河北省申论模拟11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答卷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1.据国家统计局2004年1月20日公布的200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数据,当年中国GDP总量相当于1.4万亿余美元,人均1090美元,这是中国人均GDP首次突破 1000美元。
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人均GDP突破 1000美元标志着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社会消费结构将向着发展型、享受型升级,汽车、电脑、高档电器加速进人家庭,人们对于住房条件改善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2.2004年2月2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根据《统计公报》显示,2003年中国国民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16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公报增加了有关土地、矿产、水等自然资源情况,与原来的“环境保护”部分组成“资源与环境”,单独作为第十二部分。
在公布GDP数据的同时,把环境、资源、生态等变化情况单列出来;由此可看出我们为实现经济增长而在这些方面付出的代价。
同时,适当增加了社会发展方面的内容,如科技、公共卫生等领域的新发展情况等。
李德水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了"JX个统筹”的要求。
为此,国家统计局统计指标做了相应的调整。
3.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实现了持续2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中国仅用一代人的时间,完成了别国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经济增长。
在这样一份骄人的成绩后面,与令人鼓舞的世界现代史上最成功的奇迹共生共存的还有上述这些画面,有相当一部分人以经被经济增长忽视,社会边缘化人群正在遭受着刻骨铭心的痛。
中共历次重要会议时间、内容、意义

《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专题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党的生日为7月1日)上海内容:①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
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②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上海内容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最高纲领是建设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内容: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汉口内容:①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②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③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意义: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1935年遵义内容:①解决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瓦窑堡会议1935年瓦窑堡内容: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洛川会议1937年洛川内容: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年延安内容: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内容: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中国区域发展的统筹

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 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优化 资源配置
有利于扩大内需, 有利于扩大内需,保持经济 平稳较快发展。 平稳较快发展。
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 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保持社 会稳定和边疆安全; 会稳定和边疆安全;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通过扶持农业生产和 农产品加工,使农业 大省的农民和政府能 够富起来。 把中部建成我国重要 的煤炭、电力和有色 金属工业基地。 大力发展以培训农民 和减少农民的职业技 挥已有的优势, 努力率先实现现 代化。 统筹沿海港口发 展
统筹区域发展的方法
统筹区域:
统筹东中西三大地带 统筹行政经济区与跨行政区的经济区 统筹经济核心区与特殊类型地区 统筹城市与乡村
统筹区域发展的意义
三个是
1、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落实科 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2、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社会主 义本质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尽然要求, 3、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事关我 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五个有利于
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 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 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
统筹区域发展的具体目标对于不同的发展时 期和不同的区域是不相同的。 期和不同的区域是不相同的。 就目前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来说, 就目前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来说,控制 区域差距是一个近期的具体目标, 区域差距是一个近期的具体目标,而缩小区 域差距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域差距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是一个长期的 目标。 目标。 从统筹区域发展的四大区域来说, 从统筹区域发展的四大区域来说,各自的目 标重点也不同: 标重点也不同: **西部地区主要是落后问题, 西部地区主要是落后问题, 西部地区主要是落后问题 **东北地区主要是萧条问题, 东北地区主要是萧条问题, 东北地区主要是萧条问题 **东部地区主要是膨胀问题, 东部地区主要是膨胀问题, 东部地区主要是膨胀问题 **中部地区主要是经济地位下滑问题。 中部地区主要是经济地位下滑问题。 中部地区主要是经济地位下滑问题
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政策

区域发展战略是指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分析、判断而做出的重大的、具有决定全局意义的决策。
是对区域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总任务以及实现总目标、总任务的关键性决策所作的全局性、长远性和方向性的谋划。
它的核心是要解决区域在一定时期的基本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
区域发展战略属国家和地区最高层次的规划和高层次的宏观决策。
区域发展战略具有全局性、长期性(l0年以上)、系统性(六大要素)、稳定性、政策性(指导性和约束性)、层次性(多个层次,整体战略和子战略)的特征。
区域发展战略的特征:全局性、客观性、长远性、系统性(区域是一个巨系统、区域发展战略包括六大战略要素,也是一个系统)、稳定性(不能随意变动)、政策性(带有一定的指导性和约束性)、层次性(区域的层次性,对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应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
整体战略和分地区、分行业、分部门的子战略,各个子战略服从于整体战略)。
区域发展战略的内容:包括总体发展战略、部门发展战略和地区发展战略。
总体发展战略是指区域整体的发展战略,包括战略方针、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战略布局和战略措施六大战略要素。
部门发展战略是指区域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部门的发展战略。
地区发展战略是指区域的次一级区域的发展战略,既要考虑地区本身发展的要求,又要考虑与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的衔接。
总体发展战略要注意处理好与上一级区域发展战略的关系,与平行区域、本区域内发展战略的关系。
部门发展战略具有专业性、从属性、交叉性、同步性。
地区发展战略既要考虑地区本身发展的要求,又要考虑与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的衔接。
区域发展战略的分类:可分为经济发展战略和空间开发战略两大部分。
经济发展战略包括经济总体发展战略和部门、行业发展战略等内容。
经济总体发展战略通常把发展指导思想、远景目标和分阶段的目标、产业结构、主导产业、人口控制目标、各产业的比例和发展方向作为谋划重点。
部门发展战略主要是明确各部门的发展方向、远景目标、重点建设项目和实施政策。
4.2我国区域发展战略-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活动
阅读课本94页,第2题 议一议,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地理 背景主要有哪些?
中国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 战略位置重要。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 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 内生产总值低,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 代化建设步伐。
02
范围
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 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 川、贵州、云南等省市,土地 面积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 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
A.航道建设
B.西电东送
C.劳务输出
D.水土保持
5.在长江三角洲产业分工协作方面,上海应重点发展( )
A.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对外贸易
B.机械制造、服装制造、石油化工
C.原料重化工业、现代农业、旅游业
D.高端装备制造、临空经济、现代物流业
课堂检测
京津冀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
劣势:水资源严重短缺;专业化高端人才相对缺 乏
优势和限制性因素
河北
优势:地理位置优越,矿产资源、土地资源丰富, 地价低,人力资源丰富,农业基础好 劣势:科技水平、产业层次、经济发展水平低, 产业基础不完善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重点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控制北京人口规模。
形成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要素 市场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体化 的格局。
N
T
E
N
T
S
区域发展战略
1.区域发展战略:
指对一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整体谋划。
2.特点:
战略性、长期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等。
3.要求:
尊重自然规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因地 制宜,扬长补短,生态环境优先,谋求共 同富裕。
高中政治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1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1

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一、内容标准(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总体小康水平✧总体小康水平的微观表现从微观上看,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其主要特征是人们消费结构的升级换代。
✧总体小康水平的宏观表现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具体表现为GDP总量、贸易总量、重要商品的年产量都位居世界前列。
(2)我国现阶段小康水平的特征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所以低水平,是指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人均收入只达到800-1000美元,刚刚迈进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的门槛;所谓不全面,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小康生活所覆盖的人群不全面,农村还有近3000万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城市还有近2000万人生活在国家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城乡失业人口还相当多;二是指小康生活的实际内容不全面,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享受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所谓发展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
(3)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全面小康所谓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指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经济建设的目标(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人民生活等多方面的指标,这里具体指出在经济建设方面的四个指标:✧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工业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经济体系方面的目标✧缩小城乡、工农及地区差别方面的目标✧社会保障体系、就业及人民生活方面的目标(2)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因素,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所以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现现代化,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二)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1.树立科学发展观(1)片面的经济发展及其后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等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更不能把经济增长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唯一指标,否则会带来资源、环境、生态等一系列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