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中成长—— 浅谈幼儿游戏规则的形成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游戏是幼儿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游戏,幼儿可以学习规则意识、团队合作和社交技能。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至关重要,下面我们将探讨一些关于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方法和重要性。
规则意识是幼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时期是孩子学习和发展规则意识的关键时期,通过游戏活动可以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理解规则、社交互动的能力。
在游戏中,幼儿需要遵守游戏规则、尊重他人、合作交流、公平公正。
这些都是规则意识的表现,也是幼儿发展的重要能力。
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有效途径。
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可以帮助幼儿理解和接受规则,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教导幼儿尊重他人、发挥合作精神;通过团队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团队合作和公平竞争意识;通过益智游戏培养幼儿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些游戏活动可以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会遵守规则,乐于合作,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
家长和老师在游戏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和老师可以在游戏中做出示范和引导,帮助幼儿理解规则、遵守规则,并认识到规则对于游戏和社交活动的重要性。
他们可以在游戏活动中及时表扬和奖励遵守规则的行为,同时对违反游戏规则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和引导。
通过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幼儿可以更快地理解和接受规则,养成良好的游戏习惯和行为规范。
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也需要注意方法和技巧。
在游戏活动中,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讲解游戏规则,提前制定游戏规则,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和遵守规则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还可以适时地进行讨论和反思,让幼儿从游戏中认识到规则对于游戏活动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规则意识水平。
浅谈幼儿体育游戏中规则意识的培养

浅谈幼儿体育游戏中规则意识的培养1. 引言1.1 幼儿体育游戏的重要性幼儿体育游戏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观察力。
幼儿在进行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快乐和快乐,同时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进取的人格特质。
通过体育游戏,幼儿可以学会尊重他人、遵守规则、团队合作和公平竞争。
在游戏中,幼儿需要遵守游戏规则,并与其他小伙伴进行互动和合作,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
体育游戏还可以让幼儿体味到努力和坚持的意义,培养他们的毅力和自信心。
在幼儿体育游戏中,教师和家长的指导和引导至关重要。
他们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游戏规则的重要性,引导他们遵守规则,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体育游戏,幼儿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可以在快乐中学会尊重、合作和竞争,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2 规则意识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在幼儿体育游戏中,规则意识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规则意识是指幼儿对游戏规则、社会规范以及行为规范的认识和遵守能力,是幼儿道德发展和社会化的基础。
规则意识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规则意识能够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行为准则。
通过参与体育游戏,幼儿会逐渐理解游戏规则的重要性,学会尊重规则、遵守规则,培养自律和守纪律的意识,建立积极的行为准则。
规则意识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组织协调能力。
在体育游戏中,遵守规则意味着要与他人协作、互相配合,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规则意识还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和自我约束能力。
当幼儿能够自觉遵守游戏规则时,他们会逐渐养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习惯,提高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
规则意识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展,还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行为习惯。
在幼儿体育教育中,重视规则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
2. 正文2.1 制定适合幼儿的游戏规则制定适合幼儿的游戏规则是幼儿体育游戏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引言:游戏是幼儿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游戏,幼儿可以在互动、探索和创造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和知识。
而规则则是游戏的基础,它们为游戏提供了秩序和结构。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可以帮助他们学会遵守社会规范,在游戏和生活中成为有责任感的个体。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并提供相关的实践建议。
一、什么是规则意识规则意识是指个体对游戏规则和社会规范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通过规则意识的培养,幼儿可以懂得并遵守游戏中制定的规则,体验公平竞争和合作共赢的乐趣。
二、为什么培养规则意识1. 培养责任感:遵守规则是社会成员的基本义务,通过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可以让他们学会遵守规则并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2. 培养公平竞争意识:游戏规则能够保证参与者在公平的基础上进行竞争,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可以让他们理解公平竞争的重要性,并接受输赢的结果。
3. 培养合作共赢意识:游戏规则鼓励参与者合作完成任务,而规则意识的培养可以让幼儿学会团队合作,发展合作共赢的意识。
三、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1. 游戏规则的明确和重要性教育:在游戏开始前,组织者应该对游戏规则进行明确的解释,并告诉幼儿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故事、绘本等形式讲解游戏规则,并引导幼儿思考规则对游戏的作用。
2. 规则的参与制定:在适当的情况下,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过程。
通过参与制定规则,幼儿可以体验到规则制定的过程和其中的考量,从而更容易接受和遵守规则。
3. 引导规则的执行:在游戏进行中,要及时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可以通过提醒、示范和一个或多个实例等方式,让幼儿清晰地认识到规则的存在和重要性,并理解规则对于游戏进行的影响。
4. 规则的积极强化:在幼儿遵守规则的过程中,要及时给予积极的强化和鼓励。
可以通过表扬、奖励等方式,让幼儿意识到遵守规则的价值与意义,并形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四、实践建议1.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需要从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等多个环节共同努力。
幼儿园遵守规则游戏教案及游戏规则培养

幼儿园遵守规则游戏教案及游戏规则培养幼儿园阶段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游戏则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游戏中,幼儿不仅可以获取知识,还能培养各种能力。
尤其是在遵守规则的游戏中,幼儿能够学会尊重他人、团队合作以及自我约束,这些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素质。
针对幼儿园遵守规则游戏教案及游戏规则培养,我将从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1. 游戏规则的重要性在幼儿园阶段,游戏规则的学习和遵守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
游戏规则不仅是游戏开展的基础,也是幼儿学会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的重要途径。
透过游戏规则,幼儿能够培养自己的自控能力和纪律意识,同时也可以学会承担责任和适应社会生活。
2. 游戏规则培养对幼儿的益处遵守游戏规则有助于幼儿发展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遵守游戏规则,幼儿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形成团队意识,培养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品质。
在游戏规则的引导下,幼儿还能够培养自我控制意识和耐心。
3. 幼儿园遵守规则游戏教案针对幼儿园遵守规则游戏教案的制定,我们可以从游戏形式、规则宣讲、实例演示等方面入手。
在游戏形式上,我们可以选择富有趣味性的游戏,以吸引幼儿的参与度;在规则宣讲上,应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向幼儿介绍游戏规则;在实例演示上,可以通过示范让幼儿更直观地理解规则的重要性。
4. 我的观点和理解对于幼儿园遵守规则游戏教案及游戏规则培养,我认为教师在制定教案时应注重游戏规则的设计和宣讲。
规则应尽量简明扼要,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同时要注重示范和引导,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家长也应加强对幼儿的教育引导,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也能够尊重规则,培养自律能力。
总结回顾幼儿园遵守规则游戏教案及游戏规则培养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
通过遵守游戏规则,幼儿能够培养自我约束、团队合作和社会适应能力,对幼儿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幼儿教育中,应重视游戏规则的培养,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探讨了幼儿园遵守规则游戏教案及游戏规则培养这一主题。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幼儿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之一,也是孩子性格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家长和老师需要以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
游戏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游戏活动的角度探讨如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一、选择适合的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首先要选择适合的游戏活动。
幼儿喜欢玩耍,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很强烈,我们可以在游戏中添加规则,让孩子在玩耍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规矩。
可以选择一些需要团队合作的游戏,比如搭积木、玩转旋转木马等,通过这些游戏活动,让孩子懂得游戏的规则,尊重规则,遵守规则。
二、教育经验分享在游戏活动中,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自己的经验分享,引导孩子明白游戏规则的重要性。
在孩子玩具时,家长可以告诉他,每种玩具都有它的使用方法和规则,要好好保护它,不能随便摔打。
在孩子做游戏的时候,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游戏规则,告诉孩子规则的重要性,鼓励孩子遵守规则,让孩子逐渐明白,只有遵循规则,才能更好地享受游戏的乐趣。
三、角色扮演游戏角色扮演游戏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方式,而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举行各种小活动,这些小活动都会有一定的规则,通过这些游戏活动,孩子能够更好地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培养规则意识。
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孩子可以扮演老师、医生、警察等角色,通过这些活动,孩子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角色的职责和规则,培养规则意识。
四、游戏中的奖惩制度在游戏活动中,可以适当的设置奖惩制度,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遵守规则。
在玩游戏时,遵守规则的孩子可以得到奖励,而不遵守规则的孩子则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通过奖惩制度,可以让孩子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潜移默化地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五、游戏中的互动交流在游戏活动中,可以通过互动交流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在玩游戏时,家长和老师可以和孩子进行一些游戏互动,告诉孩子游戏规则和注意事项,引导孩子遵守规则。
浅谈在游戏中幼儿规则意识与执行规则能力的培养

德育研究236学法教法研究课程教育研究区别对待,但在孩子的眼中,这是否就是一种偏心呢?是否认为老师有意为难他呢?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是否只有严厉的批评和处罚才能让他们改正自己的错误,才能在班中起杀鸡儆猴的作用呢?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烈。
”让我们看看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智慧吧!陶行知先生做校长时,有一次看到一个孩子用石头砸人,陶校长就叫这个孩子待会儿到他的办公室去。
孩子忐忑不安地来到校长室,发现校长不在便在外面等。
过了一会儿,陶校长来了,看到他却没有批评,只是从口袋里摸出一颗糖,说:“你来了,我却迟到了,奖励你一颗糖。
”孩子们愣住了,陶校长又摸出了第二颗糖,说:“刚才我错怪你了,你是干部,在管理其他同学,再奖励你一颗糖。
”孩子拿了两颗糖感到很羞愧,连忙诚恳地承认错误。
于是,陶校长又给了他第三颗糖:“能自己认识到错误,再奖你一颗糖。
好了,我的糖分完了,你的问题也解决了,现在你可以走了。
”瞧,陶行知先生就这样用了三颗糖,三言两语就教育了这个学生,没有严厉的批评,没有大声的训斥,但相信这个孩子再也不会犯相同的错误。
心为身之本,陶校长的宽容产生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书中写道:“我想教育出一个诚实的葛兰,但却没有成功,慢慢地我明白了,教育与警察不同,教育的成功绝不是抓出一个小偷,它还有比抓小偷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用情感改变一个孩子的心灵……”这是李希贵校长在处理葛兰偷东西的事件后的自责与愧疚。
李希贵校长以他的永难忘记的惨痛教训告诫我们:对犯错误的学生一定要慎重处理,否则,我们伤害的不仅是学生的自尊心,还可能使他们产生自卑,抬不起头做人,或者是产生逆反心理,故意和教师对着干。
如果是这样,这岂不是教育的悲哀?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这样说:“教育的真谛是对人的独特个性的宽容与尊重。
”作为老师,我们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过错不要妄加责骂、挖苦、嘲讽,更不能整天拿校规班纪来惩罚学生,而应理解、尊重学生,包容孩子所有的错误和过失,特别是对那些屡屡犯错的孩子,更要以宽容的心待之。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规则与意义 幼儿园游戏活动

一、规则在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中,规则是非常重要的。
游戏规则不仅仅是一些简单的规定,更是一种纪律的体现。
在游戏中,孩子们需要遵守规则,才能保证游戏的正常进行。
规则也能帮助孩子们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
制定游戏规则是非常必要的。
1. 规则要明确具体在制定游戏规则的过程中,需要确保规则的明确和具体。
规则应当简单清晰,让孩子们能够轻松理解。
规则要具体到行为细节,不要留下模棱两可的地方。
只有明确的规则,才能让孩子们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2. 规则要公平合理游戏规则要求公平,不能偏袒个别孩子。
规则要保证每个孩子都有平等的参与权利,不会因为规则的不公平而影响游戏的进行。
规则也要合理,不能过于苛刻或宽松,要能够适应孩子们的芳龄特点和生活习惯。
3. 规则要具有引导性规则不仅仅是用来限制孩子们的行为,更应该具有引导性。
通过游戏规则的设置,可以引导孩子们形成积极的行为模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规则要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意义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通过游戏活动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游戏活动也是孩子们社交的重要方式,能够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和交流能力。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意义不可小觑。
1. 促进身心发展在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可以放飞自我,尽情享受游戏的乐趣。
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不同的游戏活动,孩子们可以开发各种感官,促进大脑发育,增强记忆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 培养社交能力在游戏活动中,孩子们需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游戏任务。
这种合作过程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与他人相处、交流和协调。
游戏活动也能促进孩子们之间的友情,扩大他们的交际圈子,提高社交能力。
3. 释放压力、调节情绪通过游戏活动,孩子们可以释放因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压力,放松心情,调节情绪。
寓教于乐 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

寓教于乐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幼儿教育是家庭和学校共同关注的焦点。
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也是他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方式。
如何将教育与游戏相结合,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锻炼能力、促进发展,成为了家长和老师们共同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幼儿游戏的重要性、游戏在教育中的作用和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对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有所帮助。
一、幼儿游戏的重要性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也是他们最直接的表达方式。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游戏也是幼儿社交的重要方式,通过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
游戏还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和情感成长。
幼儿游戏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游戏在教育中的作用游戏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主动地参与到各种角色扮演、模仿和创造活动中,通过这些活动,他们可以学习到丰富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快乐地学习,不知不觉中就会产生学习的想法和动力。
游戏也是幼儿教育的有效手段。
在游戏中,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和激发幼儿的参与和合作,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得到锻炼和放松,促进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
三、如何在游戏中实现寓教于乐要想在游戏中实现寓教于乐,首先需要有足够的游戏场地和游戏材料。
在家庭和学校中,需要提供给幼儿一个安全、舒适的场地,为他们提供各种适合的游戏材料,以激发他们的游戏兴趣和创造力。
需要有有趣的游戏活动和游戏规则。
幼儿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因此在设计游戏活动时,需要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让幼儿愿意参与进来。
要制定一些简单明了、容易理解的游戏规则,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参与和掌握游戏。
需要有负责任的引导者和指导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游戏中成长——浅谈幼儿游戏规则的形成戏为基本活动” 。
在游戏改革的浪潮中,我们幼儿园,我们班级都进行了很多的尝试。
在实践当中,我逐渐认识到游戏只有长期过程性目标,而没有及时达成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更多耐心的观察,教师如何介入,什么时候介入是一种艺术;以往教师对游戏过高的控制,使幼儿丧失了游戏的自主权,但同时假如幼儿间没有规则,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这,种“自由”显然也是不利于幼儿游戏发展的,“规则是游戏本质的特征”(维果茨基语),游戏具有规则性。
看来这游戏规则还是需要的,而且是必须的,但对于幼儿来说游戏规则是教师强加给幼儿的还是幼儿自发形成的呢?规则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发展的呢?这个问题对教师进行游戏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于是,我想以案例的形式,把自己在这一过程中的实践供大家探讨。
游戏案例:案例一:游乐场不再拥挤(幼儿自发形成的规则)游乐场是本学期新开出来的游戏项目,班级里的孩子都非常喜欢,特别是大嘴青蛙和给大鼻子象套圈的出现更加使孩子们爱不释手。
于是,可想而知,争抢的现象出现了,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开始我想的是请个别幼儿停下来,大家一个一个的轮流玩,可是让谁停下来呢?孩子们会愿意吗?很快我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如果教师这时候介入,显然是不够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的,于是我改用了观察法,看看幼儿自己会怎么解决这一问题。
开始时,大家还是你推我挤,谁也不让谁,可想而知大家谁也玩不好。
逐渐的,有个别孩子走了出来,去寻找其它的玩具,他的理由是“大家太挤了,我1老是投不进去(报纸球投不到大嘴青蛙的嘴里)。
但仍有不少孩子还是“不死心” 仍然挤在一起玩,不知是哪个小朋友说(可能是徐浩辰)“大家排队,大家排队玩” ,这一方法逐渐得到了孩子们之间的认可。
开始时,还有两个小朋友挤到前面不肯出来,但这种行为很快受到了伙伴们的“指责” :不是要排队的吗?你们干嘛到前边去,回来。
渐渐的,你推我挤的场面得到了缓解,不少孩子自动排队等候,一场争端暂告结束。
分析:在这个案例中,是孩子们自己想出办法来解决问题的,教师的介入并没有起到任何实质性的效果,反而是孩子们自己解决了问题。
可见,案例中教师的介则中来。
在案例中,幼儿在游乐场发生了拥挤现象,个别幼儿退出游戏,是由于平时的经验告诉他,“大家挤在一起不好玩” 。
个别幼儿提出要排队玩,很快得到大家的响应,是因为在平时孩子们在拿玩具时、在喝水时、在洗手时、、、、、、排队等候已经成为大家约定俗成的一种规则,这种规则已经逐渐得到了孩子们的认可,以至于在处理具体的游戏问题时,孩子们对这种规则进行了迁移。
但同时我们也要想到,幼儿自发的游戏规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可能是一个学期也可能是一个学年,教师不能操之过急,幼儿游戏规则的形成离不开幼儿平时的积累。
一方面,教师要保证幼儿游戏的时间、保证幼儿的自由活动时间,因为在自发的游戏中,幼儿的感官、幼儿的各种智慧才能自发的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另一方面,教师在平时也要非常注重活动常规的培养,幼儿会把集体活动中的规则迁移到游戏当中,逐渐形成自己内部的潜规则。
案例二:我们成功了!(师幼互动的效果)情景:今天,丁伟建、余何嘉等四名小朋友到“建筑工地”上去玩搭建材料,2角活动快结束时,他们还没有搭建出一件完整的作品。
我注意到了他们的情况,在讲评时问:“你们今天玩得开心吗?都成功了吗?” 丁伟建举起手来,面部表情充满了沮丧:“老师,我想搭街心花园,我觉得要把路建到街心花园的中间,可是,他们不同意!” “老师,不是的。
”陶天尧也立刻举手说:“他总是把我们搭好的东西拆掉,说不好看、、、、、、” 存在问题: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性。
区角活动中的结构区,孩子们的合作性显得非常重要,尽管大班幼儿在年龄特征上已经走出自我中心的限制,开始客观的评价自己和他人,但幼儿间个体差异还是很明显的,并且,有幼儿间的合作性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教育策略:讨论与验证法几个孩子争执起来,意见得不到统一。
“这样的方法有效吗?” “你们觉得他们的问题存在哪里,应该怎么办?”我把问题抛给全班孩子,请他们找出问题并一起出点子。
婷婷:大家要一起讨论,先决定今天要搭什么,不要没有决定下来就玩。
煜煜:不要光想着自己要搭建什么,要考虑到人家的想法。
冉冉:不要耽误时间,想好了搭什么就大家一齐行动。
王妍:不要给人家捣乱,不要随便把人家的玩具拆掉。
钱晟尧:可以找一个小组长,由小组长跟大家商议决定搭什么,然后大家合作搭建。
孩子们的讨论很热烈,讲的方法也很不错,我表扬了他们,并问丁伟建几个小朋友:“你们觉得大家的方法怎么样?”他们低下了头“我们知道错了,下次要跟别人合作!” 在下一次的区角活动中,我请他们再一次进行“建筑工地”的活动,这一次,他们一起搭建了漂亮的街心花园(由多种建筑组合而成),我为他们的作品拍了照片,小组每位幼儿都得到了一朵小花,“大家一起搭建真开心,对不对?” 分析:在这个案例当中,孩子们在搭建玩具的时候,发生了争执,谁也不肯让谁,结果什么作品也没有搭建出来。
这是幼儿平时在建构区容易出现的情况。
案例中3的教师没有在游戏过程当中直接的介入游戏,而是采用了事后讨论法,把问题抛给幼儿,引发幼儿的思考。
在班集体当中,教师的说教往往起不到良好效果,但集体中同伴的作用却是伟大的,同伴间的认同促使着幼儿不断的改进自己的行为,案例中的几名幼儿在同伴的帮助下很快的成长,最后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此案例适合中大班幼儿,在小班下学期也可以进行一些尝试,幼儿间的合作需要一个逐渐引导的过程,重要的是教师要让幼儿体会到合作的乐趣,当他们有了属于自己的“作品” ,当他们得到了老师、同伴的表扬与认可,就自然激发了他们相互合作的兴趣。
案例三:我们玩得更开心了!(规则提示的重要)前段时间,在学校的支持与配合下,我们在活动室外面的走廊里布置了小舞台。
那里有可以敲敲打打的乐器,有可以进行故事表演的头饰,再加上我们平时的引导,孩子们对小舞台的兴趣很高。
小舞台是大家争着抢着要去的地方,那么如何平衡人数呢?开始阶段,每个孩子都想玩,我们进行了教师任命与幼儿轮流制度,很显然,虽然秩序好了,但同时,不利于幼儿的自主性。
渐渐的,我们进行了很多改良的措施。
场景一:这天,婷婷和肖弋梵等五个人一起涌向了表演区,可是,表演区的标记上明明写着4 个人,那么谁要退出游戏呢?肖弋梵说:“刘子豪你要出去!” “我又不是最后一个进来的,我不想出去!” 刘子豪很不服气的说:“那谁出去呀?”为这个问题,孩子们争执起来,可是争了很久,也没有决定出该留下谁,渐渐地,他们的声音也轻了。
“我们来玩石头、剪子、布吧!”婷婷向大家提议,她这一说,得到了其他几个孩子的一致赞同。
最后,肖弋梵输掉了,虽然,很不高兴,但他还是离开了小舞台。
场景二:一天,曹臻煜兴冲冲的跑到小舞台,想去进行他喜爱的故事表演。
可是,数了数人数,已经有四个人了。
他有点不开心地叹了口气,无可奈何的在旁边站着。
任逸是他的好朋友,正在进行歌曲表演,她在小舞台快乐的边唱边跳,看到曹臻煜也想玩,她想了想走过来说:“曹臻煜,等我玩好了,给你玩。
你先去玩会儿别的吧!”“我不想玩别的,我都玩过了,我想讲故事。
”于是,他就在旁边看4着大家玩。
不一会儿,任逸说:“我去吃点心,你先玩吧!”曹臻煜很开心的谢谢任逸,到小舞台去讲故事,可是时间不长方老师就在喊大家:“还没有吃点心的小朋友快过来,时间到了。
”曹臻煜想起自己还没有吃点心,正要离开,但是又不放心,“有了!”看来他想出了好办法,他把他喜爱的玩具放到小舞台处的椅子上,又找来纸和笔,端端正正的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放心的离开了。
王妍发现自己喜欢的小舞台还有一个空位子,便走了过去。
刚要拿起铃鼓,看到椅子上的玩具和字条,便转身离开,去寻找别的玩具。
曹臻煜吃过点心后,看到自己的位子还在,就拿掉玩具开心的玩了起来。
分析:由于活动区空间、操作材料和游戏内容等因素的制约,教师需要约定每个活动区的人数,因此,人数提示成为使用较为频繁的规则。
它提示幼儿关注同伴选择游戏,和开展游戏的情况,当自己的游戏意愿与活动环境有冲突时,幼儿学习约束自己、与同伴协商、运用智慧争取等调整个体行为,提高游戏的有意性。
人数提示呈现了丰富的教育内涵,要求幼儿学习关注他人,思考自己与同伴的关系,将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的行为及周围环境统整起来考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习惯。
肖弋梵强制性的让同伴退出小舞台,遭到了同伴的反对,最后,大家找到了比较公平的解决方式,保证了游戏的顺利开展。
这说明外界的规则与幼儿自身的协调是可以统一起来的。
曹臻煜在小舞台的遭遇,他在离开前的玩具告示:“我会回来,请不要占位”及王妍的行为都表明幼儿能够控制自己的愿望,学会等待。
活动区人数提示的呈现方式丰富多样,有时可用小脚印、小圆点、小夹子、胸卡等来表示。
小脚印上鞋子放满了,小夹子、胸卡取完了,就表示人数已满。
有时,一张张小椅子就暗示了参与的人数,一目了然。
活动区的规则提示包括的种类很多,比如,活动记录,提示了幼儿已经玩过的区角,对幼儿对活动区的选择以及老师的统计帮助很大。
到了大班,还可以在活动区中尝试时间提示,来激发幼儿玩操作材料的速度,保证幼儿的注意力,讲究效率。
另外,还可以在活动当中进行操作提示:有的表示操作的顺序,提示玩法;有的表示游戏的过程,说明内容的层层推进;有的则表示合作的要求等。
规则提示多种多样,需要老师不断的开发与挖掘,使游戏活动更有理、有节、有序、5有意义。
总体反思:三个案例的选择都是经过教师斟酌,很有代表性的案例,这组案例综合体现了游戏活动中部分游戏规则的形成过程。
案例一体现的是幼儿自发游戏规则的形成,是幼儿在游戏中最为理想的一种规则状态。
案例二:我们成功了!体现的是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有效互动,教师间接的让幼儿自己解决了问题。
看来,教师什么时候介入游戏,以什么方式介入游戏是值得思考的。
案例三:我们玩得更开心了!教师没有直接的参与到游戏当中,没有直接介入游戏,没有一句话是要求幼儿怎么做的,但她充分的运用了规则提示,让幼儿在规则提示的引导下更开心地玩,更有序地玩,推动了区域活动的进行。
三个案例都体现了教师对游戏的指导,教师对游戏的指导体现着一种教学艺术。
案例中的教师始终明确一种游戏理念:那就是还幼儿游戏的自主权,幼儿是游戏的主体。
在新的课改当中,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角色定位是:游戏环境的创设者;游戏进展的支持者;游戏过程的观察者。
案例中的教师在进行游戏指导时遵循着这种角色定位。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案例解释了教师什么时候介入游戏(案例中都是幼儿间发生冲突时的适时介入),可以用哪些方法来介入,对幼儿园日常游戏指导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教师的行为体现了这样一句话:“在幼儿的游戏中,当你不以师长自居时,其作用比你勤奋时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