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中医证候研究进展(一)
中医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

8 4 ・
J o u r n a l o f Gu a n g x i Un i v e r s i t y o f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2 01 5. Vo 1 . 1 8 No . 2 Leabharlann 中医治疗肺癌 的研究进展
胡 正 国
发现 , 此方在改善患者的体力 、 减轻患者的不适 和在延长生存 期方面也有一定优势 。苗文红等 报道曹利平通过采用加味
清金化痰汤治疗痰热壅肺型肺癌 , 在临床取得 了较好 的效果 , 加味清金化痰汤是在原方 的基础上加连翘 、 款冬花 、 炒麦芽 、
的一个病理发生发展过程 , 最终在肺 内久 积成瘤 。
虚痰湿型 、 热毒炽盛 型和阳虚水泛型 , 并主张在临床中辨证 与
1 病 因病 机
肺癌 的病名应属 于中医“ 肺积 ” 、 “ 咳血 ” 、 “ 胸痛 ” 等范 畴, 其病 因病机在中医典籍 中早有 阐述 , 《 难经》 有云“ 肺之积名 日 息贲 ” , 《 素问 ・ 咳论》 记载 “ 肺 咳之状 , 咳而喘 , 息有 音 , 甚则唾 血” , 《 内经》 日“ 若劳伤肺气 , 腠理不密 , 外邪所搏而壅肿 者 , 名 日气瘤 , 夫 瘤者 , 留也 , 随气凝滞 , 皆因脏腑受 伤 , 气血乖 违” 。
亡率在我 国恶性肿瘤排名 中均居 首位。 目前 , 手术 、 化疗 、 放 疗、 靶 向治疗和中药是治疗肺癌的主要手段 , 其 中中医药不仅 能减轻其他治疗手段的并发症或不 良反应 ,而且在防止肿瘤
中医分型也不相 同。 凌仕 良_ 2 在临床上将肺癌具体分为气阴 两虚证 、 脾虚痰湿证 、 气滞血瘀证 、 阴虚毒热证等中医证 型, 认
为气阴两虚是人体正气虚 的具体表现 , 另手术 、 放化疗等手段 也可耗气伤阴 , 故治疗 全程不忘益气养阴 、 兼顾祛痰 、 化瘀 、 散
中医药在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肺癌是一种常见且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
传统的肺癌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然而,这些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副作用。
近年来,中医药在肺癌治疗中的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其临床应用逐渐取得了一些积极的疗效和进展。
中医药治疗肺癌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痰瘀阻滞论”和“益气活血论”。
根据中医的理论,肺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痰瘀的阻滞导致肺气失宣,从而形成肿块。
因此,中医药治疗的重点在于疏肝理气、祛痰化瘀等方面。
研究表明,中医药在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中药治疗方面中药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已经有了一定的疗效。
例如,某些中药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促使其凋亡的方式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此外,中药还可以改善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二、针灸治疗方面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在肺癌治疗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调节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症状,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提高其生活质量。
三、中西医结合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是目前一种较为常见的治疗方式。
这种治疗方式将中医药与西医药物相结合,以期发挥双方的优势,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四、辅助治疗方面肺癌患者在接受传统治疗的同时,还可以通过中医药的辅助治疗来改善治疗效果。
例如,中医药可以减轻放疗和化疗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
总结起来,中医药在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是积极的,但仍需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方案。
此外,要注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加强对中医药在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高疗效,为肺癌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
肺癌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肺癌的中医辨证和治疗肺癌的中医辨证和治疗肺癌的症状和表现因癌肿的位置、大小、种类、发展阶段以及是否转移或并发症而有所不同。
早期可能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
中央型肺癌的症状出现得比较早,而周围型肺癌则较晚。
通常认为,咳嗽、咯血、胸痛、发热、气急等症状多见于肺癌的各种证候。
下面分述其证候特征:1.咳嗽是最为常见的早期症状,患者常常是阵发性的呛咳,或呈高音调的阻塞性咳嗽,痰液很少或没有。
如果痰液排出不畅或痰郁化热,则咳嗽加剧,痰液黄色稠厚,舌红苔黄脉数。
久而肺阴与肺气俱伤,肺阴伤可见干咳、咯血、低热、盗汗、舌质红等症状;肺气伤可见咳声低弱、气短、自汗、乏力、舌淡红等症状。
病情晚期则出现咳声低怯、端坐喘息、声音嘶哑、唇绀、面浮肢肿等气血阴阳俱衰的症状。
2.咯血早期近气道者可首先咯血,时作时止,量可多可少,颜色或鲜红或深暗多兼泡沫,或痰中带血互不相混,伴腐肉而出。
大血管或癌巢破溃形成空洞可致出血不止,或阻塞气道窒息,或气随血脱均可卒死。
虚证咯血多不能自止,痰血相混,久而不止。
但多为先实后虚,虚实夹杂。
3.胸痛患者多有程度不同的胸痛。
肺癌早期胸痛不明显,胸闷满胀,疼痛而不固定,多以气滞为主;晚期邪毒浸渍,瘀血不行则疼痛夜甚,固定不移如锥如刺,甚至终日不休,痛不可耐,甚则破骨坏肉,痛不可按,不得转侧。
4.气急初期正气未大衰,息高声粗,胸憋气急,多见实证。
晚期邪毒盘踞日甚,肺之气阴俱损,则气短喘息而声息低怯,胸闷而不甚急,因少气不足以息故动则尤甚,静而喜卧不耐劳作,气息低微,此为邪实而正虚。
5.发热是常见的肺癌症状,一般多属于阴虚内热,午后或夜间发热,或手足心热,伴有心烦、盗汗、口干、咽燥等症状,发热也可能由痰瘀内阻、毒热内蕴引起,热势壮盛,久稽不退。
肺癌晚期,癌肿邪毒可导致消瘦和虚损征候。
不同部位的远处转移常可引起相应症状的发生。
病因病机】迄今为止,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
但根据患者的起病经过及临床表现,可知本病的发生与正气虚损和邪毒入侵有比较密切的关系。
中医药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收集并整理近10年来中医药对肺癌的治疗和研究。
综述了肺癌的病因病机、分型论治及治则方药、新药新剂型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这几方面的进展。
中医药治疗肺癌以带瘤生存长、生活质量好为主要特点,减少放化疗毒副作用,并在复发和转移时有潜在优势。
临床上中医药对肺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全球的肺癌发生率逐渐上升,在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二。
早期肺癌采用手术治疗,预后佳,但临床上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属中晚期,以放疗、化疗为主,毒副作用大,生活质量差,预后差。
中晚期应主张多学科综合治疗来提高疗效,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药疗法是我国肺癌治疗的特色,实践已证明中医药在肺癌的防治中占有一定的优势。
现将有关文献综述以下:一、病因病机肺癌属于中医肺积、咳嗽、咯血、胸痛等范畴,又有“肺积”“息贲”“肺奎”“痞癖”之称,肺癌的发生与正气虚损和邪毒入侵关系较密切。
正气内虚,脏腑阴阳失调,是罹患本病的主要基础:而诸如烟毒、山岚瘴气、工业废气、矿石粉尘等则是形成本病的常见原因。
肺为娇脏,易受邪毒侵袭,致使肺气肃降失司;郁滞不宣,脉络不畅,气血瘀滞,毒瘀互结,久而形成肿块。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失运化,水谷精微不能生化输布,致聚湿生痰,留于肺脏;或饮食不节,水湿痰浊内聚,痰贮肺络,肺失宣降,痰凝气滞,导致气血瘀阻,毒聚邪留,郁结胸中,渐成肿块。
“痰”、“瘀”、“虚”是肺癌的基本病机,贯穿于整个病程的始终。
正如《杂病源流犀烛》云:“邪积胸中,阻塞气道,气不宣通,为痰……为血,皆邪正相搏,邪既胜,正不得而制之,遂结成形而有块。
”二、分型论治及治则方药辨证论治是理、法、方、药运用于临床的过程,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和精髓。
在肺癌的治疗过程中,也要严格遵守本原则。
现将肺癌主要分为以下四型:1肺热痰瘀治法:清肺除痰,化瘀散结。
主方:苇茎汤(《千金要方》)合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加减。
痰郁化热者,加银花、连翘、黄芩;胸肋胀痛者,加全瓜蒌、延胡索、枳壳。
肺癌中医证候研究进展

疗 提 供 较 全 面 的 指 导 作 用 。现 就 近 年 来 肺 癌 证 候 研 究 进 展 综
述 如下 。 1 临 床 研 究
1 1 肺 癌 中 医证 候 分 布 规 律 . 目前 , 癌 中 医辨 证 分 型 尚无统 一标 准 , 以医者 的 临床 经 肺 多
验分型 。刘嘉湘 … 将肺癌辨证分为 4 :阴虚 内热 、气血两虚、 型
4 % 0 、o ;痰湿瘀 阻型无 l 生存 1 以上, 0 、1% % 例 年 这可能与老 年 患者 的体质较 差, 全身状况不佳有 关。 1 3 晚期肺癌 中医证候与生存质量 .
将 生 存 质 量 纳 入 中 医 疗 效 评 价 标 准 目前 多数 专 家 已 达 成 共 识 , 存 质 量 在 疗 效 评 价 中 占有 重 要 地 位 。 癌 各 中医 证 候 生 肺
个月 。认 为肺癌 气虚型化疗相对敏感 , 而痰湿瘀 阻型对 化疗最
不敏感, 效最差 。 1 中 6 疗 3 9例 O岁 以上 的老 年 肺 癌 1 0 , l 0例 无 例 生 存 5年 以上 , 中 医 分 型 的 l 2 各 、 、3年 生存 率 分 别 为 :肺 脾 气 虚 型 4% 8 、7 ;肺 阴虚 型 4% % % 4 、1% % 7 、6 、6 ;气 阴 两 虚 型
虚痰湿、阴阳两虚、精气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张氏等 分为 阴虚毒热 、脾肺 两虚 、痰湿蕴肺 、气血瘀滞 、肺 肾两虚 。唐 氏等 将肺癌分为 4
中医药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目前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西医治疗主要采用手术、放疗、化疗为主。
但很多晚期肺癌仅能进行姑息治疗,生存率很低。
而中医药辅助西医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中医药干预肺癌尚未形成规范的统一辨证论治标准。
笔者通过检索文献,对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标签:中医药;肺癌;化疗中图分类号R318.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1-0153-02肺癌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之一。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和生存环境的变化,肺癌的发病和致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正确分期及合理治疗对延长患者的寿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肺癌在城市位居常见恶性肿瘤的第一位,约有80%以上的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属晚期,仅能进行姑息治疗,因而致使生存时间很短[1-2]。
目前肺癌的治疗是以手术、放疗、化疗为主,同时联合生物疗法、中医药治疗等的综合治疗模式[3-5]。
中医药辅助西医治疗肿瘤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已成为流行趋势,被认为是肺癌综合治疗的五大干预手段之一[6-8]。
笔者检索大量文献,对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认识中医学古代文献尚无“肺癌”这一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和体征可归属中医学的“肺积”、“息贲”、“咳嗽”、“肺痿”、“胸痛”、“痰饮”、“咯血”等范畴。
《难经》曰:“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
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
以春甲乙日得之……”《医学三字经?咳嗽》篇指出:“肺为脏腑之华盖,呼之则虚,吸之则满,只受得本然之正气,受不得外来之客气,客气干之则呛而咳矣,只受得脏腑之清气,受不得脏腑之病气,病气干之亦呛而咳矣。
”《素问?咳论》篇说:“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
”徐荷芬认为,肺癌是本虚标实证,以肺肾亏虚是本病的致病之本,癌毒互结是本病的致病之标。
肺癌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肺癌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展望摘要】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也被简称为肺癌,其起源于气管、支气管黏膜或腺体,是一种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
参考组织病理学不同特点,其可分为非小细胞癌与小细胞癌,非小细胞癌又主要包括两个亚型,腺癌与鳞癌,其占肺癌病症的极大比例,大约为75%~85%。
该病的临床症状包括咳嗽、痰中带血、咯血、喘鸣以及胸痛等。
临床上,使用化疗与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是一种重要方案和途径。
而随着医学的发展,我国开始将中医药应用于肺癌的治疗,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且相关研究也显示,中药联合西药、化疗能更好的提升肺癌治疗效果,遏制恶性肿瘤毒素发展,提升患者生命质量。
因此,本文特综述肺癌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展望,为肺癌相关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肺癌;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肺癌是当前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与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类型之一。
小细胞癌占肺癌总发生率的15%,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总发生率的85%[1]。
我国流行病学显示,肺癌是恶性肿瘤发病率男性第一位和女性第二位,死亡率首位。
对于肺癌的治疗,以往临床上多采用西药和化疗治疗,但毒副作用较大,而中医药的应用,能有效减轻化疗毒副作用,稳定瘤灶,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2]。
本文据此,对肺癌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展望进行综述。
一、肺癌的中医药认知概述中医学上,肺癌的病因病机大多被认为是内外相合而为病,其中正虚之内因为主,外因通过正虚表现为恶毒内侵,与痰浊、淤血等相杂,合而生变,终成癌变。
肺癌本属于周身虚症,但局部存在实症[3]。
患肺癌的主要原因是素体肺气不足,正气亏虚,外部感知和内部损伤都会因不同的因素导致综合病症出现,甚至使患者出现淤血、气滞、热毒侵袭肺脏以及痰浊等病症,患者体内长期积蕴病毒,就会出现癌症肿瘤病症,从而损伤肺脏。
该病症属于本质虚标病症属实状况,也就是虚实综合病症即为肺癌,其是肺脏和肾脏双虚,且伴有脾脏虚问题[4]。
中医治疗肺癌现状及研究进展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医在治疗肺癌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根据患者的 症状、体征和病理特点,中医治疗肺癌主要采用扶正固本、清热解毒、化痰散结 等方法。如采用中药复方制剂,配合针灸、拔罐等非药物疗法,能够缓解患者的 咳嗽、胸痛、气短等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当前中医治疗肺癌的普及情况
目前,中医治疗肺癌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许多中医院和综合性医院都 设立了肿瘤科,开展中医治疗肺癌业务。此外,一些中药企业也加大了对肺癌药 物的研发和生产力度,推动了中医治疗肺癌的普及和发展。
中医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
中医理论对于肺癌病因病机的阐 述
中医认为,肺癌的病因主要包括外邪入侵、痰瘀互结、正气亏虚等几个方面。 外邪入侵主要指环境中致癌因素侵入人体,导致阴阳失衡、气血瘀滞;痰瘀互结 是指患者长期患有慢性肺部疾病、脾胃失调等,导致痰湿瘀血互结而成瘤;正气 亏虚则为患者正气虚弱,不能抵御外邪入侵,邪盛而正虚。
谢谢观看
参考内容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中医药在治疗肺 癌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次演示将综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
概述
中医药治疗肺癌历史悠久,且疗效显著。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理论和技术的 不断发展,中医药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中医药治疗肺癌不仅肿瘤 本身,更重视整体调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中医治疗肺癌的现状
中医古籍中有关肺癌的论述
在中医古籍中,虽然没有肺癌这一病名,但有许多与肺癌相关的论述。例如, 《黄帝内经》中提到:“肺瘤者,咳嗽、喀痰、唾血、心悸。”,《医学入门》 则提到:“肺瘤之症,多由痰血相兼,或腥臭色败。”这些论述为中医治疗肺癌 提供了理论依据。
历代中医治疗肺癌的成果
为了客观评价中医治疗肺癌的效果,许多学者采用生存分析方法对患者的生 存期进行评估。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中药治疗能够显著延长肺癌患者的生存期, 尤其是对于中晚期患者效果更为显著。此外,一些学者还开展了病例对照研究, 比较单纯西医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差异,结果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并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癌中医证候研究进展(一)【关键词】肺癌;中医证候;综述目前,肺癌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已高居榜首,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尽管手术、放疗、化疗成为治疗肺癌的三大犀利武器,但中医药在肺癌的防治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基本特点,探求肺癌中医证候规律及相关问题能够为中医药治疗提供较全面的指导作用。
现就近年来肺癌证候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临床研究1.1肺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目前,肺癌中医辨证分型尚无统一标准,多以医者的临床经验分型。
刘嘉湘1]将肺癌辨证分为4型:阴虚内热、气血两虚、阴阳两虚、气滞血瘀。
周氏2]分为肺郁痰瘀、脾虚痰湿、阴虚痰热、气阴两虚4个证型。
郁氏3]分为4型:阴虚毒热、痰湿蕴肺、气血瘀滞、肺肾两虚。
朴氏4]分为肺气不足、阴虚内热、气阴两虚、气滞血瘀、痰湿瘀阻。
徐振晔5]分为肺肾阴虚、脾虚痰湿、阴阳两虚、精气亏虚。
张氏等6]分为阴虚毒热、脾肺两虚、痰湿蕴肺、气血瘀滞、肺肾两虚。
唐氏等7]将肺癌分为4型:肺脾气虚、肺阴虚、气阴两虚、痰湿瘀阻。
张氏8]将老年晚期原发性肺癌分为4型:气虚、阴虚、气阴两虚、痰热瘀毒。
周维顺9]分为痰湿蕴肺、阴虚热毒、气滞血瘀、肝肾两虚。
左氏等10]探讨了85例晚期肺癌患者的主要中医证候,晚期肺癌的中医证候以血瘀证、气虚证、痰证、阴虚证为主。
陈氏11]等对有关肺癌临床中医辨证分型的17篇文章作了统计,发现肺癌证候分型有31种之多,但基本病理因素发现只有气虚、痰结、阴虚、血瘀、气滞、热毒、阳虚、血虚等8种,31种证型只是各种病理因素不同组合罢了。
孙氏等12]对30例原发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证候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化疗前中医证候以实证为主,亦见虚实夹杂之证。
实证以痰证为主,占70%,血瘀证占13.3%;虚证以气虚阴虚常见,占33.3%。
化疗后痰证明显减轻,而血瘀证和虚证明显加重。
说明化疗可改善中医临床证候,也可导致临床证候的加重与转化。
1.2肺癌中医证型与疗效肺癌的不同证型反映了不同的病理状态和特点,不同证型间的疗效存在差异,探求肺癌中医证型与疗效的关系,对肺癌的治疗及预后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张氏等13]分析了411例原发性肺癌临床中医分型与近期疗效的关系,发现在化疗组68例有效病例中,肺癌气虚型对化疗相对较为敏感,有效率占57.35%,痰湿阻滞型对化疗相对敏感性较差,有效率仅占5.88%。
而化疗组85例恶化病例之中,痰湿瘀阻型所占比例最大,而气虚型和阴虚型的比例则较小。
唐氏等14]观察了319例晚期原发性肺癌患者,分析了中医证型与疗效的关系,肺脾气虚型1、2、3、4、5年生存率分别是49.66%、19.2%、10.28%、2.20%、1.2%,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平均生存期15.3个月;肺阴虚型1、2、3、4、5年生存率分别是48.57%、15.52%、11.63%、7.69%、8.57%,中位生存期11个月,平均生存期16.1个月;气阴两虚型1、2、3、4、5年生存率分别是44.83%、16.3%、12.7%、5.88%、0%,中位生存期10个月,平均生存期13.7个月;痰湿瘀阻型1、2、3、4、5年生存率分别是37.93%、10.42%、3.30%、0%、0%,中位生存期10个月,平均生存期11.8个月。
认为肺癌气虚型化疗相对敏感,而痰湿瘀阻型对化疗最不敏感,疗效最差。
319例中60岁以上的老年肺癌100例,无1例生存5年以上,各中医分型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肺脾气虚型44%、18%、7%;肺阴虚型47%、6%、6%;气阴两虚型40%、10%、0%;痰湿瘀阻型无1例生存1年以上,这可能与老年患者的体质较差,全身状况不佳有关。
1.3晚期肺癌中医证候与生存质量将生存质量纳入中医疗效评价标准目前多数专家已达成共识,生存质量在疗效评价中占有重要地位。
肺癌各中医证候有着不同的临床表现和特点,生存质量方面存在差异,它们之间的关系临床也有报道。
王氏等15]探讨了6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证候与生存质量的关系。
结果发现,不同卡氏评分分值组之间的中医证候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卡氏评分为80~90分者没有虚证,实证以血瘀证与痰证为主;卡氏评分为70分以下者开始出现虚证,虚证以气虚与阴虚证为主;卡氏评分40分以下者气血阴阳虚证都可以出现,仍以气虚与阴虚证为主,实证仍以痰证与血瘀证为主。
认为随着卡氏评分的降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虚证、实证逐渐加重。
王氏等16]还研究了23例晚期小细胞肺癌的中医证候与生存质量的关系。
结果显示,随着生存质量的下降,虚证、实证逐渐加重。
1.4肺癌中医证型与国际TNM分期国际TNM分期反映肿瘤患者不同阶段的病情程度,可较准确地估计病情。
肺癌患者不同中医证型反映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的病理概括,如邪正关系等。
故肺癌中医证型与国际TNM分期应存在一定关系。
顾氏17]研究了480例原发性肺癌中医辨证分型与国际TNM分期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肺癌的无中医证候型、局部瘀阻型、气血瘀滞型、气虚痰湿型多出现在TNMⅠ期、TNMⅡ期之中;而肺肾两虚型、阴阳两虚型、瘀毒内阻型多出现于TNMⅢ期、TNMⅣ期之中;肺虚痰热型则多出现在TNMⅡ期、TNMⅢ、Ⅳ期之中。
并认为肺癌Ⅰ、Ⅱ期多以实证为主,正虚表现不明显;Ⅲ、Ⅳ期肺癌患者虚证渐多,实证渐少。
施氏18]探讨了368例原发支气管肺癌患者中医证型与国际TNM分期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医证型在西医分期的各期分布中有极显著差异(P0.005),气虚型以Ⅱ期为多,气阴两虚型以Ⅲ期为多,阴虚及阴阳两虚以Ⅳ期为多,并认为原发性肺癌随着病期由早到晚发展、病邪由浅入深,其虚证由气虚向气阴两虚、阴虚阴阳两虚发展,这有助于对原发支气管肺癌预后的判断。
1.5肺癌证型与临床病理吴氏等19]研究了肺癌的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病理分型的关系,观察了100例原发性肺癌患者。
结果表明,气血瘀滞型多为肺癌早期证型(Ⅰ期),肺阴亏虚型多为肺癌中期证型(Ⅱ期),而肺虚痰热型、脾肾两虚型多为肺癌晚期证型(Ⅲ、Ⅳ期)。
并注意到中心型肺癌以肺虚痰热型、脾肾两虚型较多,而周围型肺癌以气血瘀滞型、肺阴亏虚型较多。
瞿氏等20]也研究了肺癌的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病理分型的关系,观察了420例原发性肺癌患者。
结果表明气虚型为周围型肺癌较早期的表现,气滞血瘀型、阴虚内热型多为肺癌中期的证型,气阴两虚型、脾虚痰湿型多为肺癌晚期的证型;鳞状细胞癌以阴虚内热型为多;气滞血瘀型和阴虚内热型多为Ⅱ、Ⅲ期。
1.6肺癌中医证型与影像学随着胸片和CT在原发性肺癌的诊断和疗效评价中的普遍运用,肺癌在胸片和CT上的征象与肺癌中医证型的关系也常有报道。
田氏等21]分析了86例中央型肺癌中医证型与螺旋CT的表现,中医辨证分型:痰浊壅肺型、气滞血瘀型、肺气虚型、肺阴虚型、气阴两虚型和肺肾两虚型,采用双盲法对其螺旋CT表现与各证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结果:阻塞性肺气肿在肺气虚型中多见;阻塞性肺炎在痰浊壅肺型中明显多见于其他证型;阻塞性肺不张在肺气虚型中明显多见于其他证型;胸水在肺气虚型中多见。
田氏等22]用同样的方法分析了56例周围型肺癌中医证型与高分辨率CT表现的关系。
发现6种证型中以肺阴虚型、气阴两虚型和肺肾两虚型多见,且多伴有胸水;血管集束征在气阴两虚型和肺肾两虚型中多见;胸膜凹陷征在气滞血瘀型中明显多见于其他证型;空洞形成在肺气虚型中明显多见于其他证型。
贾氏等23]分析了80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的X线征象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发现阴虚内热型在X线征象中以肺不张多见,痰湿阻肺型可有多种X线征象,而气血瘀滞型则以阻塞性肺炎多见,肺肾两虚型亦以肺内孤立性阴影多见。
2实验研究肺癌每一证型都是由一组内在联系的症状和体征所组成,是从患者的宏观信息而获得的对疾病特点的认识,探求肺癌证型与微观信息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中医对肺癌的认识与现代科技知识相结合,更好地指导临床。
2.1肺癌中医证型与免疫指标、肿瘤标志物房氏等24]检测了56例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癌胚抗原值,并探讨了其与中医证型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肺癌患者OKT3、OKT4、OKT4/OKT8比值低于健康人,OKT8高于健康人,并依阴虚内热型、气滞血瘀型、痰湿阻肺型、气阴两虚型依次减低或增高;癌胚抗原(CEA)则以气滞血瘀型为最高,各证型间及与健康人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认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EA可作为反映肺癌患者本虚及标实状况的参考指标,可为中医治疗肺癌提供客观依据。
房氏等25]检测了40例肺癌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和红细胞免疫功能,并阐述了其与各中医证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肺癌患者与健康人比较,SIL-2R 升高差异显著,各证型间SIL-2R按阴虚内热型、气滞血瘀型、痰湿阻肺型、气阴两虚型依次升高。
各证型间RBC-C3bRR按阴虚内热型、气滞血瘀型、痰湿阻肺型、气阴两虚型依次降低。
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在各证型间未见显著差异。
张氏26]分析了107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型(分为气虚痰湿、阴虚毒热、气阴两虚、气滞血瘀、热毒炽盛)与细胞免疫功能、肿瘤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发现各证型间CD3+值比较无显著差异;CD4+值以气虚痰湿型为最高,气阴两虚型为最低;CD8+值以气阴两虚型为最高;CD4+/CD8+以气阴两虚型为最低,气虚痰湿型为最高。
CEA、组织多肽抗原(TPA)、糖原125(CA125)均以热毒炽盛型为最高,并认为CEA、TPA值愈高,热毒炽盛型的可能性愈大。
刘氏等27]测定了虚证肺癌患者血清中微量元素铜、锌及细胞免疫功能,研究其含量变化,以探讨其与虚症的关系。
认为对癌症患者进行血清中某些微量元素的含量及细胞免疫功能的测定,可以探讨中医虚证理论的研究及其物质基础,对临床辨证分型治疗和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王氏等28]研究了肺癌患者3种虚证(阴虚、气虚、气阴两虚)与血浆环核苷酸水平的关系。
结果三种虚证在血浆环核苷酸含量上显示出不同的水平,治疗效果也相应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