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辅机前沿技术研究

船舶辅机前沿技术研究
船舶辅机前沿技术研究

船舶辅机前沿技术研究

富贵根,俞志刚,王伟勇,郁敏奇,牛远振,易小冬,

中船重工第704研究所

摘要:船舶辅机是重要的船舶配套设备,品种多,数量大,涉及技术专业面广,技术发展水平差异大。辅机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主要落后在研发创新能力不够,生产能力不足和没有形成品牌。本文针对辅机专业中基础相对较好、市场需求前景大、国外重点发展的项目,列出研发内容和关键技术,有利于攻克核心技术,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自主品牌产品。

关键词:船舶辅机,甲板机械,舱室机械,特种机械

0前言

船舶工业是为国防建设、航运和海洋开发提供主要装备的产业,是保障国家安全和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基础工业。加快发展船舶工业,对于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振兴装备制造业、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扩大机电产品出口、解决劳动力就业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2003年以来,在国际船舶市场呈现高成长发展时期,我国船舶工业抓住了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在船舶工业的产业规模、自主创新能力、经济运行水平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造船产量从2003年的641万载重吨发展到2006年的1452万载重吨,2007年为1893万载重吨,约占世界份额的23%;新承接合同订单9845万载重吨,约占世界份额的42%。而手持合同订单为15899万载重吨,约占世界份额的33%。至2008年7月手持订单更高达20890万载重吨,约占世界份额36.2%。

从手持合同数和造船产能估算,2009年到2010年预计产量可达4100万吨以上,(年均增速将为30%以上),同期日本产量由2000万吨到3500万吨(增速约8.5%),韩国产量由2350万吨到5200万吨(增速约12%)。2009年后我国有可能在造船产量上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占世界的30%左右)。在新船型方面和海洋工程方面我国自主开发了包括32万吨VLCC、30万吨FPSO、10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等,创新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指标良好,劳动生产率与日、韩的差距从10倍以上降为4倍。

但我们的造船行业和日、韩、欧洲相比,差距还是巨大的,我国造船技术创新力量不够,基础研究投入少,我们自行设计的同类船舶自重要比国外先进设计自重大10%,钢材利用率低于3-5个百分点,能耗比日、韩高一倍。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设计能力不足,研究工作刚起步,还难于参与市场竞争。船舶配套发展严重落后于造船业发展,已成为制约造船业发展的瓶颈,由本国生产的船用配套设备装船率,日本已达95%以上,韩国已达85%左右,我国的本土化船用配套设备装船率平均为46%,其中三大主流船型为49.54%,高新技术船型则低于30%。船舶配套设备占船价的40-50%,因此船舶配套设备的低国产化率完全制约造船工业的发展。

《船舶配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了我国要实现优势配套产品生产能力的大幅提升,基本掌握重点产品关键制造技术,自主研发取得一定突破的要求,要求本土化生产船用设备配套率达60%,实现船用设备销售500亿元。2007年船用配套产值为228亿元,到2010年我国造船将有可能是2006年造船量1452万载重吨的2.8倍,约为4100万载重吨,配套率又有1.3倍以上的提高,因此配套量还有3.6倍以上的需求空间,本土化配套工业近几年应以40%以上的增长率发展,发展空间大,中高端产品暂没有产能过剩的问题,船用设备销售额在2010年可达900亿元,规划纲要要求柴油机、甲板机械、舱室机械等基本满足国内需求,成为世界柴油机和甲板机械的生产国,要求这些优势产品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发展,并逐步形成自主设计开发能力。

船舶辅机是重要的船舶配套设备,通常是指船舶主机和船舶导航及自动化设备以外的船舶配套设备,包括甲板机械类,如舵机、锚绞机、吊机、救生设备、舱口盖、电梯等;

舱室机械类,如水泵、空压机、油污水处理装置、焚烧炉、空调、冷藏、海水淡化装置、辅锅炉、风机、阀门、净油装置等;特种机械,如减摇装置、轴系及推进装置、升降装置等。船舶辅机在船上品种多、数量大,产值约占整个船舶配套设备的40%-45%,涉及技术专业面广,技术发展水平差异大。

相对于主机和导航及自动化设备,由于我国船舶辅机采用标准与国际接轨,研发力量、生产能力相对较强,国际船舶辅机相对发展平缓,我国也及时引进了不少先进专利、技术,因此在船舶配套设备中船舶辅机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小,大部分差距不大于10年,少部分产品差距更小或零距离。船舶辅机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主要落后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辅机研发创新能力不够,尤其是民用辅机的研发能力没有形成,军用技术没有向民用产品转移,另一方面生产能力仍严重不足,产品没形成品牌,国外维修手段与力量不够,制约着国产品牌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本技术研究针对辅机专业中基础相对较好,市场需求前景大,国外重点发展的产品项目,进一步攻克核心技术,打造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产品。本技术研究在甲板机械、舱室机械和特种机械三类中分别重点研究二个典型项目,具体如下:

甲板机械:①海洋工程用甲板机械技术②船用电梯技术

舱室机械:③海水淡化装置技术④压载舱水处理技术

特种机械:⑤减摇装置技术⑥特种推进器技术

1海洋工程用甲板机械技术

1.1技术领域概况

甲板机械是安装在船舶或海上建筑物甲板上的机械的统称,是船舶专用的机械设备,一般包括锚泊机械设备、操舵机械设备、起重机械设备、各类绞车绞盘、舱盖启闭装置及为特殊用途服务的机械设备。其主要用途是保证船舶的航行、系泊和营运。现代甲板机械已逐步向电动-液压驱动式、封闭式、自动化、遥控化方向发展,融合了当代多项高新技术。

国际船舶和海洋工程用甲板机械技术发展总的趋势是:高效率、自动化、集成化、模块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远程控制,大容量、小体积、长寿命、无污染、安全可靠的新产品不断问世。其主要发展概况可归纳如下:

a 先进的设计技术、设计手段以及试验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显著缩短了产品的设计周期,提高了设计质量和产品性能,大大增强了市场的竞争力。例如重型船用起重机,由于采用了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强度计算后,材料的强度得到充分发挥,产品的尺寸和重量更趋合理。

b随着船舶向大型化方向发展,对船舶甲板机械也提出了相应的大型化要求,如船用起重机一般起重能力为1.5-70吨,变幅距离在30米以内,但目前已出现了起重能力达320吨,变幅距离为35米的重型船用起重机。

c微电子数字技术大量应用,船舶甲板机械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集中控制遥控化不断加强,机电液一体化集成度进一步提高,产品朝着高效率、结构紧凑、操作方便、维护方便的方向发展,越来越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和符合不断完善的规范、标准。例如在锚绞机中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了系泊时的恒张力技术,抛锚时的速度控制和自动制动技术,收锚进锚孔时自动减速和自动仃车技术等等。

d 大量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手段,使产品设计的先进性得以最终体现。CAD/CAM 技术广泛采用,对形状复杂、加工精度高的产品,配备先进的加工手段和产品质量测试技术及其设备,如NC加工机床,大容量熔炼电炉,多功能、大功率的整机试验台架等等。在甲板机械中可重点发展海洋工程急需的各种特殊专用机械,因为海洋工程是一项并不亚于造船产业的大工程,如具有波浪补偿功能的收放系统、重型定位锚泊机械、海底潜水打

捞专用机械、深海矿产资源开产机械、电视抓斗、水下机械人等。本研究报告重点对海洋工程急需国产化的且有一定技术基础的“具有主动波浪补偿功能的收放系统”和“重型定位锚泊机械”项目重点研究。

1.2研究内容、目标及关键技术

a具有主动波浪补偿功能的收放系统研究内容、目标及关键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进步,向蓝水进军,在深海作业已提上议事日程。为能顺利完成在海上的作业任务,保障人身和物资的安全,波浪补偿技术在补给、科研考察、军事、海洋平台等领域中有了极其广泛的运用。但令人遗憾的是该项技术多年来一直为国外少数几家公司所垄断,国内在其高端产品研制上尚属空白。目标是研制能在6级海况下安全可靠工作的主动波浪补偿收放系统。

关键技术:(1)MRU(Motion Reference Unit)研究;(2)波浪检测及安装平台运动相应预报研究;(3)电液控制系统研究;(4)主动波浪补偿收放系统动态相应控制研究。(5)大型张紧器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

b重型定位锚泊机械研究内容、目标及关键技术

目前,石油平台上的重型定位锚泊绞车由于国内生产单位没有能力配套而均需进口,我们的研究内容是突破重型定位锚泊机械的关键技术,目标是突破负载大于300t的重型定位锚泊机械,实现该产品的国产化。

关键技术:(1)重型锚泊机械大型结构件设计及加工工艺研究;(2)低温材料加工工艺研究;(3)大功率电液控制系统设计研究;(4)重型锚泊机械负载特性研究;(5)重型锚泊机械专用拖曳连接件设计研究。(6)超长钢丝绳多层缠绕技术研究(7)锚绞车成组技术协同作业误差检测与控制。

2船用电梯技术

2.1技术领域概况

随着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船舶及海上建筑物也开始安装电梯(含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我国自1980年代开始,在船上使用载货电梯,国产乘客电梯在船上和海上建筑物上的使用至今不足5年。

船用电梯除了拥有一般陆用电梯的全部性能要求外,还应满足船用条件的要求,最主要是抗摇摆、抗冲击、耐腐蚀、高安全性等。船用电梯是根据陆用电梯并结合船用条件发展而来,国外豪华客船在20世纪初已出现乘客电梯,但我国直至80年代才开始在船上安装100kg-500kg载货电梯及厨房用电梯。我国船用载货电梯标准于1989年正式颁布,船用乘客电梯标准于1993年正式颁布。

我国初期船用载货电梯基本上采用双速电机驱动,轿门为手动门,控制为轿外控制,因为不容许载人,因此轿内没有控制器,速度一般为0.63m/s。21世纪初,我国开发出船用乘客电梯,规格为500kg-1500kg,采用有机房或无机房驱动,电机采用变频控制,电梯加速度减小,平层精度提高,提高了人员的舒适度,速度一般为1m/s。轿厢大都采用不锈钢包覆,有防摇扶手、安全逃生口、合适的照明通风、应急按钮和电话,包括安全钳等断绳安全保护和过载、超速、超摇保护等。轿内控制器以及自动控制门、电气控制部分基本能满足船用条件。由于曳引机、变频器、电器元件都采用进口品牌,其它部套大都采购国内名厂品牌,船用电梯标准又与美国、俄罗斯以及ISO标准相接轨,目前船用电梯性能与德国、日本、韩国等先进电梯水平接近。

船用电梯是军民通用产品,只是技术要求有高低,我国多年来已装船(舰)产品上百台套,规格品种达几十种。由于起步阶段产品完全按用户需求而研制,结构特异品种较多。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标准化、系列化的电梯产品应提到日程上。

德国的船用电梯总体水平较高,日本、韩国产品数量较大。目前我们的产品在主要部套件如曳引机主要引进德国产品。我们要支持对曳引机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争取国产化的

曳引机能在性能水平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要在规格品种上逐步实现系列化。一定要加大力度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技术、自己的产品。要强化专业化生产及配套件的试验、检验,使电梯成为标准化产品,供船东选用。

2.2研究内容、目标及关键技术

船用电梯的研究内容、目标:研制变频高速船用乘客电梯,达到国际船用电梯先进水平。船用电梯的关键技术:

a船用电梯自动开门、关门技术;b船用电梯控制技术;c低噪声、低振动无机房曳引机技术;d变频技术及其抗干扰技术。

3海水淡化装置技术

3.1本技术领域概况

海水淡化是将海水溶液中的溶解盐分(溶质)与纯水(溶剂)分离的过程。

早期的海船(商船和舰艇)缺乏可靠而成熟的海水淡化技术,都未配置从海水中制取淡水的海水淡化装置,只能借助贮水柜或水舱装载岸水,解决早期筒形火管锅炉补给水和船员生活用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英、苏、德和日本都开始重视盐(海)水淡化技术的研究工作,舰船实现淡水自给。现代海水淡化技术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发展至今,形成了蒸馏法、膜法两大实用海水淡化技术。

蒸馏法是利用水的液-汽相变规律,通过水分子吸热汽化,汽水分离和二次蒸汽放热冷凝,从海水中分离出淡水。蒸馏法的最常用形式是多级闪发蒸馏(MSF)和沸腾蒸发。

蒸馏装置脱盐的能量消耗几乎不受原料海水含盐度和脱盐深度的影响,含盐量35000ppm 的海水一次蒸馏可以淡化成含盐量仅5ppm的淡水,特别适用于锅炉用水。蒸馏法虽然耗能大一点,但耗能大都是余热、废热等低品位能量。

膜法目前的主要形式是反渗透法:

反渗透淡化是一种仿生(细胞膜)的膜分离技术,水分子借压力与自然渗透反道而行。反渗透淡化原理是将海水加压到超过自然渗透压即5.5-6.2MPa,使海水中的水分子(溶剂)透过半透膜分离溶解矿物质而取得淡水。膜法能量消耗主要是电能,且淡水水质与原料海水关联很大,用于饮用水和生活用水没问题,但需杀菌消毒,含盐量800ppm以下。

为提高技术水平往往采用引进技术,但引进的实际是一个结果,如何形成这个结果人家是不会给你的,这就是核心技术。所以你最多只能掌握一种产品。当然利用我们的基础,通过吸收,也可能会有一些成果,但往往较好的结果是国产化率高一点而已。要形成自己的设计能力,会是一个很久的过程。而要形成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研发能力,更需要作长期的努力。因此,在工程化应用领域,我们不仅仅要掌握技术,而且要通过必要的手段,高效而又准确地把技术转化为产品,这样才能扩大产业,真正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扎实地把企业做强做大。

在国内,船用海水淡化技术已有相当的基础,国外有的产品,我们也有,只是规格少点,但能够开发。如何利用这些基础,提高我们的研发手段和水平是我们的目标。因为,研发水平体现了更高层次的生产力,也是我们过去常常忽视的,而它的进步对行业的发展有着真正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对欧洲的许多企业的考察和技术交流,发现那些制造大型设备的厂商已全部具有三维建模平台、数值仿真平台、优化设计平台、专家诊断系统和故障分析系统等,如德国的生产船用造水机的Serckcomo公司,利用其先进的研发平台,无需进行设备性能试验,造水量几百吨、上千吨的大型设备就能让用户信服地直接装船;其它生产热交换设备的生产商如Alfa-laval、APV等公司均早已具备了这种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我们采用传统的质能平衡算法研发过程和手段显然已是相当的落后,这种方法忽略流体在设备内的过程变化把积分计算简化为算术计算,研发中只考虑初值和终值,忽略了过程变化,是种经验设计,俗称“黑盒子”设计。

由于pro/e等三维建模软件和fluent数值分析软件的普及和我们从事该领域长期的经

验积累已使得改变这种研发手段成为可能。建设新的海水淡化技术研发平台,将会使得我们能够:

a实现产品的快速设计;b实现产品的最优化;c对产品的功能进行较正确的前期评估和预测;d对产品运行过程和故障产生进行仿真重现。

3.2研究内容、目标及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目标为:

a建立专用知识库、数据库和资源库;b建立设计系统、建模系统、仿真系统、过程测试系统、专家诊断系统、故障分析系统等功能系统;c建立产品数据管理系统,达到优化集成快速设计。

关键技术为:

a在pro/e和fluent软件平台基础上的嵌入式二次软件的开发;b对换热元件的温度场、压力场、流场和速度场的研究。

4压载舱水处理技术

4.1本技术领域概况

船舶领域污水处理装置主要有三个研究方向:一是序批示膜法污水处理技术,二是舱底乳化油污水处理技术,三是压舱水污水处理技术。其中序批示膜法污水处理技术和舱底乳化油污水处理技术,国内七○四所已经突破了关键技术并完成了项目研制,其技术指标分别达到了国际海事组织(IMO)159(55)和107(49)要求,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而压舱水处理技术国内起步较晚,目前仅有国外少数国家研制了相关产品,因此开展压舱水处理技术的研制,对于提高船用设备本土化装船率具有重要意义。

大部分的海洋船舶都有压载水系统。为保证船舶有一定的稳定性,在空载时需在卸货港将海水泵入压载舱,到装货港再将压载水排出。由于压载水中含有来自卸货港海域的各类海生物和细菌,从而造成压载水的污染问题。一艘20万吨散货船的压载水可达6万吨。一艘超级油轮(VLCC)压载水可达10万吨;全球船舶每年运载压载水量达100亿吨;每天有超过700种海洋生物被全球各类船舶通过压载水携带;有害海生物入侵是海洋面临的四大威胁之一。

国外压载水处理应用技术的研究始于1988年。根据在国际压载水管理技术研讨会上的资料统计,目前国外有17家左右的研究机构或者企业完成了原型机的设计制作,其中7家进行了实船测试,3家公司开始公开向船东推荐自己的应用技术产品。最近检索到德国RWO公司和HamannAG公司已经开发出压载水处理技术并形成产品。由于我国一直缺少对压载水处理的重视,在压载水处理技术上研发工作起步比较晚,关键技术分散,缺少有针对性的应用技术研究。国内少数研究机构目前也出现了零星研究报道,但是距离可产业化的成套技术相差很远。

虽然压载水处理技术发展起步晚,但压载水如不处理或处理不当带来的危害是相当大的。从IMO对污水处理的要求来看,当前大部分船只的处理设备缺少或达不到技术要求。新要求2009年起要严格执行,之前的设备要改装或加装,需求是绝对的。根据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环境科学工程研究院的统计,条约生效带来的在航船舶压载水处理设备市场需求大约在13亿美元,新建船舶的配套市场需求为每年1亿美元。

4.2研究内容、目标及关键技术

压载水的处理包括两部分的内容,海水预处理和灭活。海船压载水的数量巨大,压载水处理设备的使用条件和处理要求也非常特殊,从使用条件和成本考虑,现有的水处理技术无法直接满足海上人命安全公约规定的水处理要求,需要对现有各种技术进行整合、再开发和适应性优化。国际海事组织(IMO)要求的实施,在工作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剂的压载水处理装置可以缓解我国环境保护问题,同时,也迫切需要针对我国海域水质开发压载水控制与管理的技术设备。

压载水处理关键技术为高效自动过滤技术,其研究内容为:

⑴确定高效自动过滤器的结构形式;⑵确定高效自动过滤器的设计计算参数;⑶进行配套泵阀的设计造型;⑷确定机组的自动控制系统原理图。

光催化氧化杀菌技术研究内容为:

⑴确定光催化杀菌器的结构形式;⑵确定光催化杀菌器的设计计算参数;⑶确定机组的自动控制系统原理图。

5减摇装置技术

5.1本技术领域概况

船舶减摇专业的任务是为提高船舶的耐波性而研究和开发合理适用的装置,学科涉及流体力学、自动控制理论、流体传动与控制、机械设计与制造、电子与电气、测量与分析、计算机应用等,专业产品包括减摇鳍、减摇水舱、小水线面船和水翼船船态稳定系统、襟翼舵、减摇陀螺、减摇重块等。船舶减摇作为一门学科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间先后出现了三百五十多种减摇装置,实际被采用的大约有20余种,实际被推广应用的只有舭龙骨、减摇鳍、被动式减摇水舱和可控式被动减摇水舱、船态稳定系统等少数几种。

国外对船舶减摇装置的研究开发与应用起步较早,相关厂商已经拥有成熟技术和品牌。另一方面,虽然减摇技术早已成熟,但各厂商对产品部件的创新和改进却一直不断。例如,基于对水动力和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已经出现了多种新的减摇鳍翼型,还有很多关于多副减摇鳍联合控制、减摇鳍与减摇水舱、舵与减摇鳍、舵与减摇水舱、舵与可动重块的组合控制试验和实船使用记录,数字控制和模糊控制也已经在减摇控制系统中得到应用。

我国从事减摇装置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单位主要是七○四所和哈尔滨工程大学。目前就减摇鳍产品而言在设计技术、制造质量以及产品可靠性等方面都已接近国际水平。但是,从减摇专业的总体水平来看,我国与国外同行之间尚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a.基础研究和技术积累不足,技术创新少;b.品牌知名度不高,进入国际市场难度较大;c.对组合创新性研究开发工作经验不多,复合型人才缺乏。d.主导产品只有减摇鳍,尚不能适应顾客的需求变化;然而国内减摇装置中大部分品种还处于零业绩,即使减摇鳍,在国内建造的船艇上,市场占有率不足50%,主要原因是我们的产品型号系列不全面,不足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产品的设计制造还是以单件为主,未能形成产品,竞争处于劣势。种种信息显示,产业化发展势在必行。

5.2研究内容、目标及关键技术

为使减摇产品规格齐全,品质符合国际规范要求,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业绩和品牌知名度,确定以下研究内容与目标:

a大型、超大型减摇鳍装置的开发

研究目标:①完善产品系列,满足大型船舶的使用要求;②提升设计制造能力和市场竞争优势。

研究内容:①建立系统模型,分析提出装置对各部件性能的合理要求;②建立受力构件的力学模型,分析设计合理的构件结构形式、选择合理的材料和制造工艺;③大功率驱动问题,包括泵站的能力、伺服系统的动态品质以及摩擦付的寿命等问题。

b新型鳍翼的研究开发

研究目标:①提高鳍的升力系数、减小鳍的阻力/升力比,从而提高减摇鳍装置在同等体积下的减摇能力容量;②简化鳍及其关联机构的制造工艺,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③积累对减摇鳍装置的基础性研究数据,提升产品的综合竞争优势。

研究内容:①新型鳍翼建模技术研究;②新型鳍翼的流体动力性能试验比较;③新型鳍翼与执行机构的适配技术研究;④新型鳍翼与鳍箱的适配技术研究。

c可控被动式减摇水舱的研究开发

研究目标:①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用产品,在技术指标和操作性能方面达到国际

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②为集装箱船、科学测量船等在低航速包括零航速下有减摇要求的各种船舶提供适用产品,满足国内顾客的迫切需求;③尽快培育我所本专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研究内容:①延长和缩短舱内水振荡周期的方法;②对阀口面积实行比例控制的方法与装置;③降低水舱噪声的方法与装置;④产品人机界面的设计;⑤批量制造工艺的研究,包括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

d船态稳定系统的研究开发

研究目标:①涵盖的专业学科及技术要求较为复杂,能够提升我国本专业的综合技术实力;

②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七○四所本专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综合竞争实力。

研究内容:①船舶的多自由度运动特征及其对运动控制装置的原理要求;②船舶运动的测量与预报技术;③多鳍耦合控制技术;④人机界面设计。

减摇装置关键技术为:

a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建立大型、超大型减摇鳍受力构件的数学模型;

b超大功率减摇鳍电液伺服驱动机构的研发;

c特种新材料的应用,新制造工艺的应用;

d先进的人机界面设计;

e鳍翼的建模技术及流体动力性能研究;

f延长和缩短水舱内水振荡周期的方法;

g水舱阀口面积实行比例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h船舶多自由度联合控制技术原理研究;

i船舶运动的测量与预报技术;

j多鳍耦合控制技术。

6特种推进器技术

6.1本技术领域概况

船用特种推进器是船用主要设备,是船舶动力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常用的特种推进器,包括调距桨、侧推、舵桨等,随着航运行业的发展及需要,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种船舶上,且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具体体现在,自动化程度、效率、可靠性不断提高,而随着船舶的大型化,推进器的功率也越来越趋于大型化。

a调距桨

通过调距机构改变桨叶螺距,在主机和轴系转向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改变螺旋桨推力的方向和大小,进而实现船舶的正航、倒航甚至是停车,大大提高了船舶的机动性和操纵自动化,同时减免主机的频繁调速和换向,延长了主机的寿命。

b侧推

通常装在船艏和船尾,提供横向推力以实现船舶的转向和横向移动,在船舶进出港船速慢舵效低时可保证船舶依然有良好的操纵性,在需要动力定位要求的船舶上,也可使用侧推器作为推力器以提供推力保证船舶的定位。

c舵桨

通常在机动性要求较高的船舶如拖轮、工作船、渡船上,可360度回转以提供全方位的推力,同时起着桨和舵的作用,随着拖轮和工作船的大型化,舵桨的功率也趋于大型化。

国内从事特种推进器的研制始于上世纪60年代,从引进技术加以消化改进到自行研制,主要技术归口单位是七○四所,生产则由苏州船机、武汉船机厂负责,几十年来,在技术研制和经验的积累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已经有数百套各种推进器装船使用,用户主要是中国海军和部分民船,功率从几百马力至几万马力。

国内推进器的技术距离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些差距。推进器结构复杂,技术覆盖面广,牵涉到机械、流体、液压、电控等专业,是各系统的有机组合,由于基础研究薄弱,

国产设备无论在系统的结构优化、自动化、可靠性、效率及整个系统的整合方面,都需进一步提高,其次,随着船舶的大型化,要求推进器的功率也需相应增大,但是由于大功率推进器的技术要求高,研制难度大,国内技术水平有限,暂时还不能生产大功率推进器,需提高研制能力,以生产适应市场需要的大功率推进器。

推进器行业技术含量高,研制难度大,加上国内在这方面起步晚,基础薄弱,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除了基础理论、设计水平之外,在研究资源上也有不小差距。其中研发人员短缺和研发设备欠缺是最重要的两点。

相比其它船舶上的主要设备目前已经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船用推进器的产业化在国内仍然进展缓慢,国内尚无规模化的推进器厂家。反过来,市场存在巨大需求,国际品牌推进器厂商在国内几成垄断局面(数家国际知名厂商每年在国内的销售额都在数百套以上,如卡米娃就在无锡独资成立侧推专业生产厂家,年产六百台套),因此必须响应时势,加强研究,提高企业竞争力,千方百计推进船舶推进器的规模化和产业化。针对市场需要,研制大功率的推进器及新型推进器,提高原有型号的可靠性及其它性能,不仅填补国内空白,提高国产设备竞争力,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对于振兴国产推进器的产业,有着巨大的作用。

6.2研究内容、目标及关键技术

特种推进主要包括调距桨装置、侧推器和舵桨装置三部分,其实质研制内容有不少相似之处,主要是:a桨毂桨叶的水动力研究和结构研究b液压、电气控制研究c试验技术的研究d工艺方法研究。

通过以上这些研究,使我国特种推进器产品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并形成自己的品牌和市场。特种推进器关键技术为:a数字化智能型调距桨电控的仿真技术;b高线速度、小泄漏量配油器的设计、加工技术;c舵桨高精度万向轴技术研究。

参考文献

船舶辅机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机电设备》2006年11月

自动化前沿讲座论文

TREC 2005增加了企业检索任务(Enterprise Track)并设立了专家检索子任务,为专家检索方法和技术的经验性评价提供了平台,并着重从专家检索算法、模型和评价方法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极大地促进了专家检索研究的发展。本文即是在此背景下,对近年来专家检索研究的进展和现状进行的系统总结。本文分别从专家检索的数据集来源、专家检索方法、专家检索的排序方法、专家检索的效果评价这四个方面对专家检索的相关研究进行了介绍和评述。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正在由信息社会迈向知识社会,掌握一定知识、经验和技能的人才将会成为企业和组织最宝贵的资源。各领域的专家是该领域知识的代表,所拥有的丰富且最新的该领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关键因素。目前,一些企业和组织,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已经或者正在建立专家检索系统,利于有效地管理专家资源。 专家检索(亦称之为专家查询,专家推荐,专长定位,专长识别)作为实体检索的一个特例,它要求返回的实体类型是具有特定专长(与查询主题相关的)的专家。由于专家检索在促进知识共享和交流,构建学术界和产业界的桥梁,知识管理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近年来专家检索引起了学术界广泛兴趣。 作为web track的后继项目,TREC(Text REtrieval Conferences)于2005年增加了企业检索任务(Enterprise Track),并设立了专家检索子任务。该子任务可以描述为:给定文档集,查询主题集和专家列表,并从这些专家列表中为每个查询主题查找相关专家。自设立专家检索子任务后,TREC为专家检索的方法和技术进行经验性评价提供了一个公共平台,近几年来,分别对专家检索算法、模型和评价进行了探讨,促进了专家检索领域的发展。 关于专家检索的任务,Yimam-Seid等界定为以下两个方面:查找具有某专长的专家和查找专家所具有的专长。目前,检索界所探讨的专家检索一般是指前一个方面。本文所探讨的专家检索也是指查找具有某专长的专家,故本文中的专家检索主要任务可以描述为:利用企业或者组织内外能够表征专家专长的各种文档和资源,如电子邮件、报告、数据库文件和网页等,识别专家在某给定查询主题(领域)的专长(相关性)程度,并按程度高低排序显示专家结果列表的过程。

学科前沿讲座课程报告撰写要求

中国矿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学科前沿讲座课程报告 第 1 页 05-1班 姓 摘 要:☆☆☆☆☆☆☆☆☆☆☆☆☆☆☆☆☆☆☆☆☆☆☆☆☆☆☆☆☆☆☆☆☆☆☆☆ ☆☆☆☆☆☆(内容小四号宋体,西文Times New Roman 字体,行距最小值18磅)☆☆☆ ☆☆☆☆☆☆☆☆☆☆☆☆☆☆☆☆☆☆☆☆☆☆☆☆☆☆☆☆☆☆。 关键词:☆☆☆☆;☆☆☆;☆☆;☆☆☆ ☆☆☆☆☆(内容小四号宋体,西文Times New Roman 字体,行距最小值18磅)。 1 ☆☆☆☆(内容小四号宋体,西文Times New Roman 字体,行距最小值18磅)。☆☆☆☆☆☆☆☆☆☆☆☆☆☆☆☆☆☆☆☆☆☆☆☆☆☆☆☆☆☆☆☆☆☆☆☆☆☆☆☆☆☆☆☆☆☆☆☆☆☆☆☆ 2 2.1 ☆☆☆☆☆☆☆☆☆☆☆☆☆☆☆☆☆☆☆☆☆☆☆☆☆☆☆☆☆☆☆☆☆☆☆☆☆☆☆☆☆☆☆☆☆☆☆☆☆☆☆☆☆☆☆☆☆☆☆☆☆☆☆☆☆☆☆☆☆☆☆☆☆☆☆☆☆☆☆☆☆☆☆☆☆(内容小四号宋体,西文Times New Roman 字体,行距最小值18磅)☆☆☆☆☆☆☆☆☆☆☆☆☆☆☆☆☆☆☆☆☆☆☆☆☆☆☆☆☆☆☆☆☆☆☆☆☆☆☆☆☆☆☆☆☆☆☆☆☆☆☆☆☆☆☆☆☆☆☆☆☆☆☆☆☆☆☆☆☆☆☆☆。 f f f C ?στtan ?+= (1) 式中 τf ——冻土的剪切强度,MPa ; C f ——冻土的粘聚力,MPa ; φf ——冻土的内摩擦角,°。 ☆☆☆☆☆☆☆☆☆☆☆☆☆☆☆☆☆☆☆☆☆☆☆☆☆☆☆☆☆☆☆☆☆☆☆☆☆☆☆☆☆☆☆(内容小四号宋体,西文Times New Roman 字体,行距最小值18磅)☆☆☆☆页眉和页码,五号宋体。

船舶基础知识试题(交通执法)复习过程

《船舶基础知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按船舶用途,船舶一般分为( B )和民用船舶两大类。 A、客船 B、军用 C、民用 D、货船 2、民用船舶一般分为( B )、特种船、渔船、港务船等。 A、客船 B、运输船 C、拖船 D、货船 3、按船舶的航行状态通常可分为( C )船舶、滑行艇、水翼艇和气垫船。 A、特种船 B、运输船 C、排水型 D、港务船 4、船舶是由许多部分构成的,按各部分的作用和用途,可综合归纳为船体、( D )、船舶舾装等三大部分。 A、船舶主机 B、船舶辅机 C、上层建筑 D、船舶动力装置 5、船体是船舶的基本部分,可分为( A )部分和上层建筑部分。 A、主体 B、船舶辅机 C、动力装置 6、船舶主尺度是用以表示船舶大小和特征的几个典型尺度,包括有船长、( B )、船深(或船高)和吃水等。 A、型长 B、船宽 C、水线以上高度 7、船舶主尺度按不同用途和丈量规则可分为最大尺度、( C )和船型尺度等三种。 A、登记长度 B、登记宽度 C、登记尺度 8、丈量船舶、计算船舶吨位的尺度叫( A )。 A、登记尺度 B、最大尺度 C、船型尺度

9、( C )也叫理论尺度或计算尺度。船舶设计中主要是用船型尺度,它是计算船舶稳性、吃水差、干舷高度、船舶系数和水对船舶阻力时使用的尺度 A、登记尺度 B、最大尺度 C、船型尺度 10、船舶主尺度比是表示船体( B )特征的重要参数,其大小与船舶航海性能有密切关系。 A、体积 B、几何形状 C、面积 11、表示船体水下部分几何形状、面积或体积肥瘦程度的各种无因次系数的统称叫( C )。 A、船型模数 B、主尺度比 C、船型系数 12、船舶吨位是船舶大小的计量单位,有( A )吨位和容积吨位两种。 A、重量 B、体积 C、面积 13、( B )是船舶在水中所排开水的吨数,也是船舶自身重量的吨数。又可分为轻排水量、重排水量和实际排水量三种。 A、载重吨位 B、排水量吨位 C、容积吨位 14、( A )表示船舶在营运中能够使用的载重能力。可分为总载重吨和净载重吨。 A、载重吨位 B、排水量吨位 C、容积吨位 15、船舶的( C )是表示船舶容积的单位,又称注册吨,是各海运国家为船舶注册而规定的一种以吨为计算和丈量的单位,以100立方英尺或2.83立方米为一注册吨,其丈量计算方法在《船舶吨位丈量

船舶辅机及船舶电气设备及系统试题及答案2

船舶辅机试卷及答案2 一、选择题(每题0.5 分,共50 分)(答案填在答题卡中,注意:涂答题卡时,将学生证号8位涂在答题卡中准考证的后8位,即第一格空着。) 1 .船用水冷式空气压缩机最常采用 A.单级 B.双级 C.三级 D.A或B或C 2 .有的空压机可以不设()冷却 A.滑油 B.级间 C.气缸 D.最后排气 3 .商船用空压机使用最普遍的是()气阀 A.环状 B.网状 C.碟状 D.条状 4 .空压机最后级排气冷却主要是可以 A.防止着火 B.减小比容 C.提高排气量 D.节省功率 5 .空压机气阀与往复泵泵阀要求相同的是 A.工作无声 B.严格限制升程 C.不允许用高转速 D.关闭严密及时 6 .空压机气缸冷却水温以不低于()℃为宜。 A.0 B.10 C.20 D.30 7 .研磨空压机环状阀的运动轨迹以()为宜 A.往复直线 B.圆形 C.“8”形 D.摆动形 8 .对空压机着火爆炸原因的分析表明,下述说法中错的是 A.含油积碳在高温下氧化放热而自燃 B.自燃并不一定要气温达到油的闪点 C.是否发生爆炸取决于排气温度高低 D.空转和低排气量长时间运转不安全 9 .空压机排气进气瓶的温度水冷和风冷时各自应不超过 A.进水温度+30℃,环境气温+30℃ B.进水温度+40℃,环境气温+40℃ C.进水温度+30℃,环境气温+40℃ D.进水温度+40℃,环境气温+30℃ 10 .船用空压机起动时可用()方法卸载 A.顶开低压级吸气阀 B.各级排气泄放 C.截断进气 D.A或B 11 .级差式空压机活塞刮油环设在活塞 A.直径较大段上部 B.直径较大段下部 C.直径较小段上部 D.直径较小段下部 12 .二氧化碳浓度对()库食物保质时间有影响。 A.鱼 B.肉 C.菜 D.A+B+C 13 .关于食物冷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臭氧不适于绿叶类和油脂类食品 B.低温保存不能杀灭细菌 C.湿度过高对零度以上食品保存不利 D.对冷库湿度的要求与空调相似 14 .其它条件相同,制冷装置冷却水量减小不会引起 A.制冷量下降 B.轴功率增大 C.制冷系数增大 D.排气温度降低 15 .蒸气压缩式制冷装置主要元件1.压缩机、2.膨胀阀、3.冷凝器、4.蒸发器的正确流程是 A.1 2 3 4 B.4 3 2 1 C.1 3 2 4 D.4 2 3 1 16 .以R22为制冷剂时,增加制冷压缩机吸气过热度不会 A.减小液击可能 B.使排气和滑油温度增加 C.使压缩机轴功率降低 D.使制冷量和制冷系数增加 17 .根据制冷压缩机性能曲线,可由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确定 A.制冷量和理论制冷系数 B.制冷量和指示功率 C.制冷量和单位压缩功 D.制冷量和轴功率 18 .R22制冷装置设回热器不起()作用。 A.防止膨胀阀前“闪气” B.减少有害过热 C.减少压缩机吸入湿蒸气可能性 D.提高制冷量和制冷系数 19 .工作正常时氟利昂冷剂在压缩机吸气管中吸热流动 A.压力和干度逐渐升高 B.压力和过热度逐渐升高 C.压力降低,干度增加 D.压力降低,过热度增加 20 .R22的含水量限制在60—80mg/kg以下是为了防止 A.腐蚀金属 B.冰塞 C.降低电绝缘性 D.降低凝固点 21 .用______ 作制冷剂时,压缩式制冷装置不需设干燥器。 A . R404A B . R22 CR134a D . R717 22 .制冷压缩机滑油泵排油会通到下列部件(1)卸载油缸(2)压差继电器(3)滑油分离器(4)滤器(5)机械轴封(6)油压调节阀中的A.1.3.6. B.1.3.4.6. C.1.2.4.5.6. D.1.2.5.6. 23 .判断制冷压缩机工作中滑油系统工作是否正常应观察 A.滑油泵排出压力 B.滑油泵吸入压力 C.油泵排压与压缩机吸入压力之差 D.压缩机排出压力与油泵排出压力之差 24 .不会使压缩制冷循环冷凝温度增高的是 A.冷却水流量减少 B.空气进入系统 C.制冷装置工作时间长 D.冷凝器换热面脏污 25 .蒸汽压缩式制冷装置中冷凝器的容量偏小不会导致 A.排气压力降低 B.冷凝温度升高 C.排气温度升高 D.制冷量降低 26 .制冷装置贮液器和冷凝器顶部的连接管的作用是 A.作压力试验时用 B.抽空系统时用 C.放空气时用 D.便于冷剂流入贮液器 27 .制冷系统干燥器通常设在 A.压缩机吸气管上 B.压缩机排气管上 C.贮液器和回热器之间管路上 D.回热器后液管上 28 .其它条件不变,蒸发器结霜逐渐加厚,热力膨胀阀开度会 A.加大 B.关小 C.不变 D.全闭 29 .制冷装置中防止冷凝压力过低的元件是 A.热力膨胀阀 B.水量调节阀 C.低压继电器 D.高压继电器 30 .制冷装置中低压继电器以()压力为信号控制压缩机起停 A.排气 B.吸气 C.滑油 D.库内感温包 31 .船舶伙食冷库有可能不设的是 A.高低压继电器 B.温度继电器 C.蒸发压力调节阀 D.水量调节阀

IT前沿技术讲座总结

关于IT前沿技术讲座报告 ——罗瑞13级计算机联合 班 在开学后的第三个月,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给学生安排了关于IT前沿技术的一系列讲座,听了这些由学院资历深厚的老师所授的讲座后,我的收获颇丰。几位主讲老师针对信息技术的不同领域给予了不同高度的讲解,并且和学院热心的同学们积极交流,传授知识,以及人生道路上的经验。 几位主讲老师主要选择了一下几个话题进行讲解: 1、科学与技术研究之科学; 2、智能计算机; 3、机器人发展机遇与挑战; 4、大数据时代的高性能计算。 自从来到大学并且学习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个专业后,我慢慢发现,我的学习与生活与电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熟悉与广泛。印象最深的是每次的实验课,在机房完成当天的作业后,都会借助快速便捷的网络发送到自己的邮箱里,回到宿舍后再在自己的邮箱里下载到电脑上。这样,无需借助任何实体媒介,作业就以数据形式传送到我的电脑了,似乎有个人一直在操纵、管理着,可是实际上,这一切都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那个操纵者就是人们探索出的信息技术。

我是一个理工科的学生,但是经过主讲老师对科学进行阐述的讲座,我才真正明白了科学的含义,科学是一种不断升华的思维艺术。具体来讲,它是指由权威人、组织和机构经过实践、论证所得出的具有普遍性、必然性的数据,并通过一系列技术完善、确认、推荐、宣传、传授和捍卫的一种广泛领域的思维学术。科学是严谨的,是需要人们不断探索、证实,并且公诸于世,从而去推动社会发展。正如远古时代出现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火一样,如果无人理睬,便会熄灭,社会也将会停止前进的步伐,但是一旦有人用心探索,就会照亮一片新的绚丽天地。 肖南峰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第五代计算机—智能计算机,介绍了第五代计算机是把信息采集、存储、处理、通信同人工智能结合在一起的智能计算机系统。它能进行数值计算或处理一般的信息,主要能面向知识处理,具有形式化推理、联想知识.人-机之间可以直接通过自然语言(声音、文字)或图形图象交换信息。智能计算机是指能存储大量信息和知识,会推理,具有学习功能,能以自然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和人交流信息和知识的非冯诺依曼结构的通用高速并行处理计算机。虽然目前智能计算机的技术还不够成熟,不能广泛使用。但是照其定义看来,如果将来有一天人们在智能计算机领域得以拥有成熟的技术和完善的设备并且广泛投入生产,大规模使用的话,拥有如此多极高能力的计算机似乎已经可以代替人类的存在,但是,我们需要明白,我们研究发明任何高科技的智能产品,其目的都不是想要

软件工程专业学科前沿讲座报告

软件工程专业学科前沿讲座报告 院 (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专业:软件工程 班级:17060212 学生:张嘉琪 学号:17060212119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亦称智械、机器智能,指由人制造出来的机器所表现出来的智能。通常人工智能是指通过普通计算机程序来呈现人类智能的技术。通过医学、神经科学、机器人学及统计学等的进步,有些预测则认为人类的无数职业也逐渐被人工智能取代。 人工智能在计算机领域内,得到了愈加广泛的重视。并在机器人,经济政治决策,控制系统,仿真系统中得到应用。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被称为世界三大尖端技术之一(空间技术、能源技术、人工智能)。也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三大尖端技术(基因工程、纳米科学、人工智能)之一。这是因为近三十年来它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在很多学科领域都获得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人工智能已逐步成为一个独立的分支,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已自成一个系统。 人工智能是研究使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的学科,主要包括计算机实现智能的原理、制造类似于人脑智能的计算机,使计算机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应用。人工智能将涉及到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哲学和语言学等学科。可以说几乎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所有学科,其范围已远远超出了计算机科学的范畴,人工智能与思维科学的关系是实践和理论的关系,人工智能是处于思维科学的技术应用层次,是它的一个应用分支。从思维观点看,人工智能不仅限于逻辑思维,要考虑形象思维、灵感思维才能促进人工智能的突破性的发展,数学常被认为是多种学科的基础科学,数学也进入语言、思维领域,人工智能学科也必须借用数学工具,数学不仅在标准逻辑、模糊数学等范围发挥作用,数学进入人工智能学科,它们将互相促进而更快地发展。通常,“机器学习”的数学基础是“统计学”、“信息论”和“控制论”。还包括其他非数学学科。这类“机器学习”对“经验”的依赖性很强。计算机需要不断从解决一类问题的经验中获取知识,学习策略,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运用经验知识解决问题并积累新的经验,就像普通人一样。我们可以将这样的学习方式称之为“连续型学习”。但人类除了会从经验中学习之外,还会创造,即“跳跃型学习”。这在某些情形下被称为“灵感”或“顿悟”。一直以来,计算机最难学会的就是“顿悟”。或者再严格一些来说,计算机在学习和“实践”方面难以学会“不依赖于量变的质变”,很难从一种“质”直接到另一种“质”,或者从一个“概念”直接到另一个“概念”。正因为如此,这里的“实践”并非同人类一样的实践。人类的实践过程同时包括经验和创造。这是智能化研究者梦寐以求的东西。 前景:目前随着人工智能AI的迅猛发展,今后几年触摸一体机一定会和人工智能

船舶辅机考试题

1. 关于泵的下列说法中不准确的是________。 A.泵的转速即为原动机转速 B.泵的扬程通常大于能使液体上升的高度 C.泵的工作扬程即为泵的排、吸口能头之差 D.泵的流量通常标注单位时间排送液体体积 2. 泵在系统中的工作扬程与________无直接关系。 A.额定扬程 B.排出液面压力 C.泵的流量 D.吸入液面真空度 3. 泵的水力功率是指________。 A.原动机的额定输出功率 B.泵传给液体的功率 C.泵轴所接受的功率 D.泵实际排出的液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增加的能量 4. 会使泵的允许吸上真空度减小的是________。 A.吸入液面的大气压力降低 B.所送液体饱和蒸气压力降低 C.泵的流量增大 D.泵进口处压降增大 5. 泵的自吸能力实际上是反映了泵________的能力。 A.抗汽蚀 B.排气时在吸口形成真空度大小 C.排送液体高度 D.排送液体流量大小 6. 往复泵电动机如果相序接反可能会导致________。 A.电动机过载 B.不能排液 C.自带滑油泵不排油 D.产生气穴现象 7. 往复泵水压实验压力应为泵排出阀关闭时安全阀排放压力的________倍,且 __________min不漏。 A.1.0,10 B.1.1~1.15,5 C.1.1~1.15,10 D.1.5,5 8. 往复泵工作时间长,排出空气室的空气量会________。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随液体性质而变 9. 带月牙形隔板的可逆转内啮合齿轮泵反转时靠________使隔板转过180°,吸、排方向不 变。 A.摩擦力 B.液压力 C.啮合齿作用力 D.手动调节 10. 油封(唇形密封圈)内径与轴径相比应________。 A.略大 B.略小 C.相等 D.都可以 11. 解决齿轮泵困油现象的最常用方法是________。 A.减小压油口 B.增大吸油口 C.开卸荷槽 D.采用浮动端盖 12. 关于机械轴封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 A.动密封面磨损后能自动补偿 B.能适用于使用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的泵 C.一般不宜用于有悬浮颗粒的液体 D.动环和静环必须使用不同的材料

电子与通信工程前沿技术系列讲座结课论文

电子与通信工程前沿技术 系列讲座结课论文 姓名:XXX 学号:XXXXXX 院系:XXXXXX 指导老师:XXXXXX 电子与通信工程前沿技术系列讲座结课论文 第一讲先进信号处理理论及在无线通信、多媒体等领域中的应用 这次报告主要讲了四方面的内容:分数阶傅里叶变换、压缩感知理论框架、无线通信系统信号处理领域和多媒体信号与信息处理领域。陈老师结合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理论及压缩感知理论,介绍了这些先进信号处理理论的发展研究状况,并通过实例给出了相关理论在无线通信和多媒体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接着,他讲述了自己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郑州大学与北京理工大学等院校联合在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研究进展。 第二讲未来通信技术——认知无线电与协作通信 穆晓敏讲课的主要内容有:当前频谱利用现状、静态频谱分配的瓶颈及解决方案以及当前遇到的问题,同时还向我们介绍了互联网+、智慧城市、人工智能(AI)、工业4.0、

DT时代等相关内容。 认知无线电技术已经向“网络与系统”的框架转变,为增强认知能力、降低认知成本,协作手段成为必然。物理层链路技术面临进一步提升性能的“瓶颈”,通过不同网络元素间的多维度协作提高系统整体性能是下一阶段移动通信系统增强的主要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对环境背景信息和用户业务特征的广泛感知是智能化协作与联合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认知无线电与多维度协作通信的结合将成为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三讲智能可穿戴设备概念、基于纺织纤维的可穿戴式产品 文老师主要向我们介绍了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概念以及文老师所创建公司研发的基于纺织纤维的可穿戴产品。 智能可穿戴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最早的可穿戴设备用于军事、户外运动、人体检测等。苹果手表、微软手环和谷歌眼镜是当前最热门的智能穿戴设备,国内也涌现出大量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厂商,像小米手环等。 在不久的将来,智能可穿戴设备将成为人体的一部分,就像皮肤、手臂一样。在更远的未来,手机可能只需向人体植入芯片,而Siri将能直接通过对话帮你打电话,帮你订餐馆,了解你的一切隐私,跟你的亲密程度甚至超过你的家人——可能谷歌眼镜和苹果手表都不再是植入人体的芯片了,他们已经成为人体基因的一部分,可以参与人类的繁衍和进化。 第四讲嵌入式系统的开发

学科前沿系列讲座报告

学科前沿系列讲座报告制导控制技术最新进展 专业:信息对抗技术 姓名: 学号: 时间:2016年9月

目录 一、引言 ................................................................................................ - 2 - 二、概述 ................................................................................................ - 3 - 1. 介绍 ................................................................................................ - 3 - 2. 分类 ................................................................................................ - 3 - 3. 制导方式......................................................................................... - 3 - 1) 寻的制导................................................................................... - 3 - 2) 遥控制导................................................................................... - 4 - 3) 惯性制导................................................................................... - 4 - 4) 全球定位系统(GPS)制导...................................................... - 4 - 5) 地形匹配与景象匹配制导.......................................................... - 4 - 6) 复合制导(组合制导) ............................................................. - 4 - 三、控制制导技术的发展历程................................................................ - 5 -

船舶辅机培训考试题(答案)

船舶辅机培训考试题 姓名:日期:成绩:一、填空题 1.离心泵不可不设进排截止阀。 2.回转式容积泵启动前要灌液主要是为了防止干摩擦。 3.能采用闭式启动且启动功率最小的泵是离心泵。 4.钻井平台主空压机的排量随空气瓶压力的升高而减少。 5.离心泵采用旁通调节时,管路流量减少 ,而实际流量增加。 6.空气瓶底部放出来的水是被压缩空气中原有的水。 7.按结构特征分类:截门型、闸门型、旋塞型、旋起型、蝶型、滑阀型8.公称通经是指阀门与管道连接处通道的名义直径,用DN表示。9.净油机停机操作的第一步是切断进油。 10.安装不良可导致净油机振动。 11.容积式泵在定速运转时,其压头主要取决于负载。 二、选择题 1.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如果发现往复泵的排出压力波动较大,则应:(B)A)向吸入空气室补气 B)向排出空气室补气 C)采用回流调节 D)适当放掉空气室的部分空气 2.泵铭牌上的流量是它的( B )流量。 A)最大 B)额定 C)实际 D)输出 3.常用的测试钻井平台主空压机吸入阀密封状况的方法是( A ). A)煤油渗透法 B)泵压试验 C)水压试验 D)透光法 4.在油水分离器停用前应做的主要工作是( C )。 A) 打开加热器预热B) 减少供液量 C) 向油水分离器内泵入清水D) 手动放出内部的残液 5.油水分离器运行时,装置内( A )。 A) 总是充满着油和水B) 总是充满着水 C) 有一个波动的液位D) 保持一个不充满但稳定的液位 6.分油机分油过程中,排渣口跑油的原因不可能是(C) A)高位水箱无水 B)滑动圈上方塑料堵头密封失效 C)比重环直径选择过大 D)控制阀通道脏堵

学科前沿讲座感想

软件学院学科前沿知识讲座感想 听了几位老师所讲的学科先沿讲座,我的感想颇多. 尤其是对林林老师的《智慧时代中的挑战与机遇》颇有感触。下面我谈谈自己通过听讲,查资料,经过思考后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当今的信息新技术主要包括这么几类,即新息安全新技术:主要包括密码技术、入侵检测系统、信息隐藏技术、身份认证技术、数据库安全技术、网络容灾和灾难恢复、网络安全设计等。信息化新技术:信息化新技术主要涉及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城市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服务业信息化等。软件新技术:软件新技术主要关注嵌入式计算与嵌入式软件、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中间件技术、数据中心的建设、可信网络计算平台、软件架构设计、SOA与RIA技术、软件产品线技术等。网络新技术:网络新技术包括宽带无线与移动通信、光通信与智能光网络、家庭网络与智能终端、宽带多媒体网络、IPv6与下一代网络、分布式系统等。计算机新技术:计算机新技术主要关注网格计算、人机接口、高性能计算和高性能服务器、智能计算、磁存储技术、光存储技术、中文信息处理与智能人机交互、数字媒体与内容管理、音视频编/解码技术等。 大胆的预测一下计算机技术往下怎么发展,因为形势明白了,历史规律搞清楚了,需求也明白了,该怎么做呢?我大胆做这么一个发言,中国计算机界必须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看一下处理器方面该怎么做,上个世纪我们关心的是每秒种可以完成多少指令,处理的速度。后来发现不对,应该做高性能的处理器,每花掉一块钱可以处理多少能力,重要的是功耗要低,然后是无线,是互联,我们更关心消耗每瓦功率处理能力是多少,大家关心的点开始转移,从每秒处理能力,关心到每块买到多少处理能力,到最后消耗每瓦功耗有多少能力。在处理结构上面有什么变化,从上世纪70年代左右,人围着计算机转,每个单位只要很好就有一个漂亮的机房,大家围着机房转,算题是通过一个小窗口把题递进去,过一段时间里面算好,把题递出来。那时候一切围绕CPU转,所以那时候CPU当之无愧,我的处理器是中心所以叫CPU。再往下可以看到计算机围着人转,我们口袋里的手表等一切一切,人走到哪里,计算装备围着我来转,在机器内部不是围着CPU转,而是围着存储期,I/O,通道转,因此不能光搞CPU,比如出现PIM等新的名称,所以我们应该与时俱进。从CPU,C要改成无处不在的处理单元。 网络将怎么发展,我们在上个世纪70年代所关心的就是互联互通互操作,在这儿不是讲互联互通互操作不重要,它是一个基础绝对重要,关心这个是数据和控制信号的传递,数据和控制信号可以传过去。做了一些日子以后发现,需求不仅仅是这个,我们要提高网络的带宽,我们关心是信息沟通和处理能力的增强,光把信号传过去是不是可以处理好呢?再往下又是怎样的?我们应该关心网上有这些信息,有这么多人用,是动态的变化,所以我们要关心信息融合、信息确认等。要把消息传给该给的人,该给的时间,该给的地方,该给的人,传正确的东西,这个变化不承认不行的,以往包括我个人在内,我和我同事们宣扬,看我家里环境,办公室环境,我计算机有多少能力联网,这已经过去了。下面关心的是这个网络具有多少计算个算计的能力,算计要做推理更难,再往下要面对什么问题?我的网络环境怎么样有非常强的资源按需聚合,人机协同工作的协调能力,体系结构将怎么发展,70年代的时候,大家做体系结构设计,费劲脑筋是在计算机内挖掘可能的潜力,处理可能的矛盾,搞体系结构的人,什么是好的所长,厂长,它的学问是处理轻重缓急,这件事应该放得下,哪件事应该要处理,所以好的应该处理删、增、减、抑、扬,在这种情况下发现,我们设计在机群中挖掘和平衡,我们要在网络环境下怎么做挖掘和平衡,因为系统给人用的,机器的环境,是给销售人员,管理者用的,所以把协同工作做好,就要验证,所以从HPCS变成HPCE,我们需要的不是高性能,需要的是生产力可用性,中国科学家预感比较早,因此1997年再一次会上,就决定当前做ClieitServer,之后做Cluster,之后做Networking,之后是VSE,

船舶辅机考试题及答案

44期船舶辅机_844 1、以下泵中属于回转式容积泵的是__ A、离心泵 B、水环泵 C、旋涡泵 D、轴流泵 2、泵的配套功率是指__________ A、原动机的额定输出功率 B、泵传给液体的功率 C、泵轴所接受的功率 D、泵实际排出的液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增加的能量 3、单缸双作用往复泵漏装一个泵阀,如不计活塞杆体积,理论上流量将 A、减少1/2 B、减少1/4 C、减少1/8 D、为零 4、往复泵吸入阀弹簧张力减弱会导致___ A、允许吸上真空高度降低 B、泵水力效率降低 C、阀敲击可能性减小 D、泵容积效率降低 5、以下方法中不能提高往复泵自吸能力的是________ A、往泵缸和阀箱中灌所送液体 B、较大幅度提高转速 C、改善泵的密封性能 D、减小泵的余隙容积 6往复泵排出空气室必要时应_______ A、补气 B、放气 C、补水 D、补油 7、电动往复泵吸入真空度很低,吸不上水,不可能是因为_______ A、泵阀漏泄严重 B、吸入管漏气 C、活塞环失去弹性 D、吸入滤器堵 8、齿轮泵最主要的内漏泄发生在______ A、齿轮端面间隙 B、齿顶间隙 C、啮合齿之间 D、轴封 9、齿轮泵的齿轮端面间隙常用_____测出 A、塞尺 B、直尺 C、压铅丝 D、游标卡尺 10、关于开一个卸荷槽的齿轮泵的以下说法中错的是________ A、卸荷槽开在偏吸入口的一侧 B、不允许反转使用 C、可降低液压冲击和噪声 D、不会使容积效率降低 11、关于齿轮泵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可以自吸 B、额定排压与尺寸无关 C、可与电动机直联,无须减速 D、流量连续均匀,无脉动 12、齿轮泵不宜在太低转速使用主要是__ A、磨损严重 B、噪声太大 C、会发生"气穴现象" D、容积效率太低13、齿 轮泵工作中噪声过大的常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A、工作压力高 B、齿轮端面间隙过大 C、吸入管漏入空气 D、油的清洁度差14、往复式舱底水泵吸入滤器堵塞不会发生________ A、过载 B、缸内液压 C、流量明显减少 D、吸入真空度过大 15、单螺杆泵的螺杆和泵缸是__ A、橡胶制成 B、金属制成 C、前者橡胶制成,后者金属制成 D、前者金属制成,后者橡胶制成 16、__________会使齿轮油泵排出压力升高 A、发生困油现象 B、油温升高 C、油温降低 D、关小吸入阀 17、螺杆泵工作寿命比齿轮泵长主要是因为__ A、所用材质好 B、径向力平衡 C、输送清洁油 D、主,从动螺杆不靠机械啮合传动 18、曲径密封环多用于单级__________的离心泵 A、扬程较高 B、流量较大 C、双吸式 D、效率较高 19、离心泵关小排出阀时,其轴向推力____ A、增大 B、减小 C、不受影响 D、因泵而异 20、离心泵若采用前弯叶片不会使泵的____提高 A、扬程 B、功率 C、效率 D、流量 21大流量离心泵常采用_________ A、多级离心泵 B、开式叶轮 C、低比转数叶轮 D、双吸式叶轮 22、单螺杆泵在船上常采作__________ A、润滑泵 B、驳油泵 C、锅炉给水泵 D、污水泵 23、离心泵的理论扬程与________无关 A、泵的向何尺寸 B、叶轮的转速 C、叶片的形状 D、液体的种类 24、离心泵排出阀开大后,泵的______

电子及通信工程前沿技术系列讲座结课论文

电子与通信工程前沿技术系列讲座结课论文 姓名:XXX 学号:XXXXXX 院系:XXXXXX 指导老师:XXXXXX

电子与通信工程前沿技术系列讲座结课论文 第一讲先进信号处理理论及在无线通信、多媒体等领域中的应用 这次报告主要讲了四面的容:分数阶傅里叶变换、压缩感知理论框架、无线通信系统信号处理领域和多媒体信号与信息处理领域。老师结合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理论及压缩感知理论,介绍了这些先进信号处理理论的发展研究状况,并通过实例给出了相关理论在无线通信和多媒体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接着,他讲述了自己主持的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大学与北京理工大学等院校联合在研的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研究进展。 第二讲未来通信技术——认知无线电与协作通信 穆晓敏讲课的主要容有:当前频谱利用现状、静态频谱分配的瓶颈及解决案以及当前遇到的问题,同时还向我们介绍了互联网+、智慧城市、人工智能(AI)、工业4.0、DT时代等相关容。 认知无线电技术已经向“网络与系统”的框架转变,为增强认知能力、降低认知成本,协作手段成为必然。物理层链路技术面临进一步提升性能的“瓶颈”,通过不同网络元素间的多维度协作提高系统整体性能是下一阶段移动通信系统增强的主要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对环境背景信息和用户业务特征的广泛感知是智能化协作与联合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认知无线电与多维度协作通信的结合将成为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三讲智能可穿戴设备概念、基于纺织纤维的可穿戴式产品 文老师主要向我们介绍了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概念以及文老师所创建公司研发的基于纺织纤维的可穿戴产品。 智能可穿戴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最早的可穿戴设备用于军事、户外运动、人体检测等。苹果手表、微软手环和谷歌眼镜是当前最热门的智能穿戴设备,国也涌现出大量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厂商,像小米手环等。 在不久的将来,智能可穿戴设备将成为人体的一部分,就像皮肤、手臂一样。在更远的未来,手机可能只需向人体植入芯片,而Siri将能直接通过对话帮你打,帮你订餐馆,了解你的一切隐私,跟你的亲密程度甚至超过你的家人——可能谷歌眼镜和苹果手表都不再是植入人体的芯片了,他们已经成为人体基因的一部分,可以参与人类的繁衍和进化。

前沿讲座总结报告

前沿讲座总结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我的研究生的生涯已经度过了一半的时间。虽然仅仅是一年的时间,但已经足以使我对其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使自己逐渐融入其中,享受其中。同时,时间的流逝,更让我对接下来的日子感到珍惜。以下就结合研一这段时间曾参加的前沿讲座和学术沙龙活动,并谈谈自己的些许感悟以及总结。 前沿讲座作为了解学科的学术研究领域、方法和方向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学习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我积极参加了学院和学校组织的前沿讲座。研一期间,我参加了心理健康、原是校园行、数据库培训、名师讲坛以及学术沙龙等诸多讲座。这些由诸多国内外学科最前沿的学者专家所做的精彩的讲座,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国内外最新、最先进学术知识和科研进展以及学科研究方向的机会。同时,这些讲座使我的专业素养和个人心理素质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并对我的学术认识、观点以及今后的研究生学习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2015年11月9日,是我第一次参加院士校园行系列的讲座。由David院士不远万里,从大洋对岸来到我们交大,给我们带来一场精彩的讲座。 2011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由北京交通大学承办,其中我参加了由机电学院承办的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分论坛,听取了李强教授、任尊松教授做的专家点评。通过此次高水平的论坛学习了在载运工具结构设计与动力学分析、结构疲劳及可靠性、故障诊断技术及试验技术、安全与检测控制技术、先进动力技术、节能技术及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知识。 还参加了几期学术沙龙,几位本学院的博士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收获很大,他们结合自己的课题,讲的生动详细。主要参加了这些方面的讲座,听取了丁万和聂蒙博士分别就机器人的创新和钢轨打磨的研究做的报告,对并联机器人的基本概念,研究现状以及国际研究前沿有了大概的了解,并第一次接触了钢轨打磨的知识,深刻体会到当前我国钢轨打磨方面研究的落后,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听取了金涛涛博士关于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方向,着重学习了一种双模式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同时了解了美国的学习、科研生活,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听取了姚燕安老师关于机构与机器人学方面的研究,在并联机器人的滚动步态设计、可变形车轮缩放比计算、两足步行机构设计及魔方内部结构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在上述讲座中,都与主讲博士进行了较好的互动,及时把自己的疑惑与博士进行了交流。 在论文写作方面听取了曹文平博士就“如何在一流IEEE杂志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的报告。曹博士结合自己多年来在电工机械、电力传动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在一流IEEE杂志上发表高质量论文的经历,以自己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为例,从论文的整体结构、标题引文、正文写作、结果分析、标点符号等方面,深刻剖析了每个环节的写作要点和注意事项。通过这个讲座我对英语科技论文写作的语言使用以及投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都有了了解。Vittal Prabhu博士介绍了制造业中的分布式控制应用现状,对分布式在企业中的应用有了很好的了解。 此外机电学院研究生辅导员潘显钟与我们分享近年来机电学院研究生就业去向,帮助我

材料学科前沿讲座论文

中国矿业大学 材料学科前沿讲座论文 班级:材料10-7 姓名:XXX 学号:XXX

学科前沿讲座——纳米材料在来矿大之前对材料没有多少认识,只知道他与物理化学联系较为紧密,是新世纪的主导学科!所以就选择了材料!在听教授们上完那个学科前沿讲座之后,我对自己的专业才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尤其对纳米材料感触极深! 21世纪是高新技术的世纪,信息、生物和新材料代表了高新技术发展的方向。在信息产业如火如荼的今天,新材料领域有一项技术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科技界的高度关注,这就是纳米科技。 处于新材料科技前沿的纳米科技,它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现在已经造出只有米粒大小且能开动的汽车、只有蜜蜂大小的直升机。应用于生物医学,可以制出只有几毫米的人造手,帮助医生实施虚拟的现实手术。 有人预言,处于2l世纪高新技术前沿和核心地位的纳米科技所引起的世界性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对社会经济、政治、国防等所产生的冲击,将比以往的技术革命时代带来的影响更为巨大。纳米科技将会掀起新一轮的技术浪潮,领导下一场工业革命。人类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纳米科技时代。 1.纳米科技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1959年,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费曼曾预言:“毫无疑问,当我们得以对细微尺度的事物加以操纵的话。将大大扩充我们可能获得物性的范围。”在这里,通常界定为1—100nm的范围内纳米体系是细微尺度的事物的主角。 纳米科学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刚刚诞生并正在崛起的新科技,他的基本涵义是在纳米尺寸(10-9—10-7m)范围内认识和改造自然,通过直接操作和安排原子、分子创制新的物质。 早在1959年,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费曼就设想:“如果有朝一日人们能把百科全书存储在一个针尖大小的空间内并能移动原子,那么这将给科学带来什么!”这正是对纳米科技的预言,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小尺寸大世界.纳米科技是研究由尺寸在1—100nm之间的物质组成的体系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以及可能的实际应用中的技术问题的科学技术.纳米科技主要包括: (1)纳米体系物理学;(2)纳米化学; (3)纳米材料学;(4)纳米生物学; (5)纳米电子学;(6)纳米加工学; (7)纳米力学。 这7个部分是相对独立的。隧道显微镜在纳米科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贯穿到7个分支领域中,以扫描隧道显微镜为分析和加工手段所做工作占有一半以上。 纳米科学所研究的领域是人类过去从未涉及的非宏观、非微观的中间领域,从而开辟人类认识世界的新层次,也使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直接延伸到分子、原子水平,这标志着人类的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即纳米科技时代。以纳米新科技为中心的新科技革命必待成为21世纪的主导。 纳米新科技诞生才几十年,就在几个重要的方面有了如下的重要进展: (1)美国商用机器公司两名科学家利用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直接操作原子,成功地在Ni(镍)基板上,按自己的意志安排原子组合成“IBM”字样,日本科学家已成功地将硅原子堆成一个“金字塔”,首次实现了原子三维空间立体搬迁.1991年IBM的科学家还制造了超快的氙原子开关.专家们预计,这一突破性的纳米新科技研究工作将可能使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全部藏书存储在一个直径仅为0.3cm的硅片上.据英国《科学与共同政策》杂志报道,科学家们最近制造出一种尺寸只有4nm的复杂分子,具有“开”和“关”的特性,可由激

前沿讲座报告

新技术知识讲座报告 (理工类) 专业班级: 1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统招班) 学生学号: 1005103051 学生姓名:韦程 所属院部:信息技术学院 2012——2013学年第 2 学期 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

一、现今计算机主要应用 随着计算机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应用进一步向各行各业渗透,上至高、新的尖端技术,下至家庭生活与各种电器,计算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一)科学计算 科学计算也称数值计算,指用于完成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提出的数学问题的计算,计算工作量很大。它是计算机最早的应用领域,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研制就是为科学计算而设计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领域的计算模型日趋复杂,人工计算已无法解决的这些复杂问题都需要依靠计算机来进行复杂的运算。 在天气预报中,大量的卫星气象云图、气象资料,如果用人工进行计算,预报一天需要计算几个星期,就失去了时效,现在用计算机,取得10天的预报只需要计算数分钟,这就使中、长期预报成为可能。 在航空与航天领域,复杂的微分方程及大量数据测算工作,需要高速瞬间完成计算任务,也都是计算机应用的重要阵地。 (二)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也称为非数值计算,指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例如分析、合并、分类、统计等,形成有用的信息。与科学计算不同,数据处理涉及的数据量大,但计算方法简单。 在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中,数据处理占有极大的比重。在经济发达的国家里,约占80%至90%的份额。目前,数据处理广泛应用于办公自动化、企业管理、事务管理、情报检索等,数据处理已成为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又称实时控制,指计算机及时采集数据,将数据处理后,按最佳值迅速地对控制对象进行控制。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在冶金、机械、电力、石油化工等产业中用计算机进行实时控制。现代工业,由于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工艺日趋复杂,从而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要求也日益增高,利用计算机进行过程控制,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控制的自动化水平,而且可以提高控制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从而改善劳动条件、提高质量、节约能源、降低成本。现代化工厂中,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是计算机应用的又一重要领域。 (四)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一般是指模拟人脑进行演绎推理和采取决策的思维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