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模型》习题2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

高中物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

高中物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1.加在阴极射线管内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压为4×103 V,如果电子离开阴极表面时的速度为0,试求电子到达阳极时的速度。

解析:电子在两个电极间加速电场中进行加速,由动能定理eU=12mv2-0得v=√2eum=3.75×107m/s。

2.一个半径为1.6×10-4 cm的带负电的油滴,在电场强度为1.92 V/m、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如果油滴受到的库仑力恰好与重力平衡,问:这个油滴带有几个电子的电荷?已知油的密度为0.851×103 kg/m3。

解析:3.一种测定电子比荷的实验装置如图4.3-5所示。

真空玻璃管内阴极K发出的电子经阳极A与阴极K之间的高压加速后,形成一细束电子流,以平行于平板电容器极板的速度进入两极板C、D间的区域,若两极板C、D间无电压,电子将打在荧光屏上的O点,若在两极板间施加电压U ,则离开极板区域的电子将打在荧光屏上的P 点;若再在极板间施加一个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则电子在荧光屏上产生的光点又回到O 点。

已知极板的长度为5.00 cm ,C 、D 间的距离为1.50 cm ,极板区的中点M 到荧光屏中点O 的距离为12.50 cm ,电压U 为200 V ,磁感应强度B 为6.3×10-4 T ,P 点到O 点的距离y 为3.00 cm 。

试求电子的比荷。

4.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的模型是怎样的?他提出这种模型的AK C D M OP图 4.3-5依据是什么?解析: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是:在原子的中间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于原子核,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核旋转.原子核式结构的依据是α粒子散射实验.α粒子穿过原子时,电子对它的运动影响很小,影响α粒子运动的主体是原子核.α粒子进入原子区域后,由于原子核很小,大部分α粒子离核较远,受到的库仑力很小,运动方向几乎不变.极少数α粒子距核较近,因此受到很强的库仑力,发生大角度散射.5.按照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比例,假如原子核有绿豆那么大,那么整个原子有多大?解析:原子大小的数量级是10-10m,原子核大小的数量级是10-15m,两者相差10万倍。

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练习题

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练习题

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练习题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1、对于氯离子和氯原子,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氯离子比氯原子多一个质子B、氯离子比氯原子少一个电子C、氯离子和氯原子的化学性质相同D、氯离子和氯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2、核外电子数相同,核内质子数不同的两种粒子,它们可能是( AD )A、一种元素的原子和另一种元素的粒子B、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C、两种不同元素的离子D、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3.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C )A.核外电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C.质子数不同D.原子数不同4.有两种原子,所含的质子数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它们属于同种元素B.它们属于不同种元素C.它们属于同种原子D.以上都不对5.科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表示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之和,如用613C表示核内有7中子和6个质子的碳原子,则1736C 和1737C 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原子中含有相同数目的中子B.属于同种元素C.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不同D.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6.下列粒子中,呈电中性的是( A )A 原子B 离子C 质子D 电子7.一个铁原子与一个铁离子中,数量肯定不同的是( D )A 质子数B 中子数C 原子核数D 电子数8.R3+离子核外有10个电子,则其核内的质子数为( 13 )个9.已知R2-离子与M+离子含有相同的数目的电子,若M+原子含19个质子,则R2-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6 )个10.一种微粒的原子核内有n个质子,核外共有n+1个电子,则该粒子一定属于( C )A 原子B 分子C 阴离子D 阳离子11.由某科技节目报道,夏威夷联合中心的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氢元素的一种新粒子,它的组成可以用H3+表示。

一个H3+粒子中含有( 3 )质子,( 2 )个电子12、某不显电性的粒子A,在化学变化中变成了B、C两种粒子;B、C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高考物理总复习第十二单元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与原子核课时2原子结构原子核教师用书(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物理总复习第十二单元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与原子核课时2原子结构原子核教师用书(含解析)新人教版

1.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电子的发现: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

(2)α粒子散射实验: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助手进行了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实验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几乎被“撞”了回来。

(3)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原子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2.氢原子的能级结构(1)玻尔理论①定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能量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

②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 m-E n。

(h是普朗克常量,h=6.626×10-34J·s)③轨道: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在不同的圆周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

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也是不连续的。

(2)基态和激发态:原子能量最低的状态叫基态,其他能量较高的状态叫激发态。

3.原子核的组成(1)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它们统称为核子。

(2)原子核的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核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3)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

同位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相同。

4.天然放射现象(1)天然放射现象:元素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首先由贝可勒尔发现。

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说明原子核还具有复杂的结构。

(2)三种射线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的射线共有三种,分别是α射线、β射线、γ射线。

其中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核,β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γ射线是光子。

(3)半衰期①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

②影响因素: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如温度、压强)及化学状态(如单质、化合物)无关。

(4)α衰变和β衰变的实质α衰变:核内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作为一个整体从较大的原子核内抛射出来。

八下2.3原子结构的模型-答案

八下2.3原子结构的模型-答案

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知识点1: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1.汤姆生的枣糕模型(又叫西瓜模型)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电子带负电),而原子是呈电中性的,即原子内还有带正电的物质。

因此,他提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那样镶嵌在其中。

有人形象地把该模型称为“枣糕模型”或“西瓜模型”。

2.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又叫行星模型)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甚至有极个别的α粒子被弹回(如图所示)。

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即行星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运动,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那样。

3.玻尔的分层模型1913年,丹麦科学家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如图所示)。

4.原子的构成原子核相对于原子来说,体积很小,但质量却很大,它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由于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带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例1】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经过了几代科学家的艰辛努力,直到现在仍在探索中。

其中,行星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原子结构的现代模型的问世,如图是锂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图中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4个中子。

不能根据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得出的结论是( A )A.原子始终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B.原子核的体积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很小部分C.构成原子核的粒子之间存在一种互相吸引的力 D.原子呈电中性【例2】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情景提供】 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8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进行实验】 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课时练《3.2 原子的结构》 练习题试卷含答案解析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课时练《3.2 原子的结构》 练习题试卷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 原子的结构》课时作业一、单选题1.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氢气B.氯化钾C.金刚石D.二氧化碳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构成的B.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分子大,原子小C.不同种原子之间的本质区别是核电荷数不同D.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3.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同种分子排列方式不同,化学性质不同B.在干冰中,分子因相互作用而静止不动C.同种原子按不同方式结合,可以构成不同的物质D.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后,原子核发生了变化4.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汞B.氧气C.氯化钠D.二氧化碳5.如下图是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①属于金属元素B.①的微粒符号是Al3+C.①①①属于阳离子D.①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6.如图为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粒子属于非金属元素B.该粒子核外电子数为17C.该粒子具有3个电子层D.在化学反应中,该元素原子易得电子形成Cl-7.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B.分子大原子小C.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8.某微粒M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关于该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A.M的原子易失电子B.x只能为7C.M为金属元素D.x为8时,M为阴离子9.“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化学变化中,原子核不发生改变①向气球吹气的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①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①表示的微粒都是离子A.①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①①10.如图是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上述五种微粒只涉及四种元素B.①①①表示的微粒性质较稳定C.①①①属于原子,①①属于阴离子D.①①对应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F二、课内填空1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2册课后习题 第1章 第1节 原子结构模型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2册课后习题 第1章 第1节 原子结构模型

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课后篇素养形成必备知识基础练1.自从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论以来,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不断深入、不断发展,通过实验事实不断地丰富、完善原子结构理论。

请判断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原子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基本构成微粒B.每一类原子中的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基本构成微粒的个数都是相等的C.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作用的实质是原子核中的质子对核外电子的吸引D.原子中的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基本构成微粒不可能再进一步分成更小的微粒,大多数原子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基本构成微粒,故A错误;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但中子数与质子数或电子数不一定相等,故B错误;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则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作用的实质是原子核中的质子对核外电子的吸引,故C正确;随着科学的发展,可认识到质子等微粒还可以再分成更小的微粒,故D错误。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s轨道电子云呈球形,表示电子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B.电子云图中的小黑点密度越大,说明该原子核外空间电子数目越多C.ns能级的原子轨道图可表示为D.3d表示d能级有3个轨道轨道电子云呈球形,表示电子在以原子核为中心的一定区域的圆球范围内运动,而不是做圆周运动,A项错误;电子云中的小黑点仅表示在此区域出现的概率,B项错误;s能级原子轨道为球形,C项正确;3d表示第三电子层上的d能级。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s轨道的电子云形状为圆形的面B.2s的电子云半径比1s电子云半径大,说明2s能级的电子比1s的多C.4f能级中有7个原子轨道D.电子在1s轨道上运动像地球围绕太阳旋转轨道为球形,所以1s轨道的电子云形状为球形,故A错误;2s的电子云比1s的电子云大,s电子云的大小与电子层有关,与电子数无关,故B 错误;每个f能级都有7个原子轨道,故C正确;电子在原子核外做无规则的运动,不会像地球围绕太阳有规则的旋转,故D错误。

高中物理《原子结构》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物理《原子结构》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物理《原子结构》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科学家是()A.汤姆孙B.法拉第C.卢瑟福D.奥斯特2.卢瑟福预言原子核内除质子外还有中子的事实依据是()A.电子数与质子数相等B.绝大多数原子核的质量与电荷量之比都大于质子的质量与电荷量之比C.原子核的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D.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等3.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诞生于1960年,我国于1961年研制出第一台激光器,40多年来,激光技术与应用发展迅猛,已与多个学科相结合形成多个应用技术领域。

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产生光子,将频率相同的光子汇聚可形成激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频率相同的光子能量相同B.原子跃迁发射的光子频率连续C.原子跃迁只产生单一频率的光子D.激光照射金属板不可能发生光电效应n=的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时,产生的光子种类可能是()4.一个氢原子从5A.4种B.10种C.6种D.8种5.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分布图,已知可见光光子的能量在1.61 3.10eV范围内,由图可知()n=能级A.基态氢原子吸收能量为10.3eV的光子能从n=1能级跃迁到2B.基态氢原子的电离能为13.6eVn=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辐射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C.一群处于5D .氢原子从4n =能级跃迁到3n =能级,辐射的是可见光光子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汤姆孙依据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散射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B .目前已建成的核电站的能量来自于重核裂变C .β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D .质子不可能衰变为一个中子和一个正电子7.如图所示为玻尔原子理论的氢原子能级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大量处于5n =能级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最多可以发出20种不同频率的光B .处于2n =能级的氢原子其电势能比处于3n =能级的氢原子的电势能小C .若氢原子由4n =能级分别直接跃迁至3n =和2n =能级时所发出光的波长为λ1和λ2,则λ1<λ2D .用光子能量为12.5eV 的光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此过程中氢原子最多可以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8.处于不同能级的氢原子,电子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能量越大的氢原子,电子的向心加速度越大B .能量越大的氢原子,电子的动能越大,电势能越小C .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子的运动周期最大D .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子运动的角速度最大二、多选题9.对于原子光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光谱是不连续的B .因为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所以各种原子的光谱是相同的C .各种原子的原子结构不同,所以各种原子的光谱也是不同的D .分析物质的光谱,可鉴别物质含哪种元素10.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电荷就是电子B .元电荷所带电荷量等于电子或质子所带的电荷量C .某物体所带电荷量可以是196.610C -⨯D .美国物理学家密立要用实验最早测定了元电荷的数量值11.下列四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B .图乙: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C .图丙: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成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D .图丁: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故光谱分析可用来鉴别物质12.图甲为氢原子的能级图,大量处于n =2激发态的氢原子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后跃迁到较高的能级,之后再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10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习题2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习题2

《原子的结构》一、选择题1.原子和分子的区别是:()A.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分成原子,但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B.分子一定比原子大C.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变成另一种分子和原子,区别在于它们发生的是不同的变化2.已知一个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碳原子的质量是千克,则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A.16克B.16C.千克D.千克3.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A.中子数B.核外电子总数C.相对原子质量D.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4.下列原子各1克,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A.氧原子B.铁原子C.氢原子D.氯原子5.一滴水能分成许许多多个水分子,分子又可分成原子,原子又由中子、质子、电子等构成,这些微粒中,一定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是()A.水分子B.构成水分子的原子C.中子和质子D.电子6.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A.是否能直接构成物质B.是否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C.是否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种类的变化D.是否能构成单质7.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B.原子是最小的微粒C.原子核带正电荷,但原子不显电性D.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8.原子中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是()A.质子数和中子数B.质子数和电子数C.中子数和电子数D.核电荷数和电子数9.下列各种原子各1克,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A.氧原子B.铁原子C.氢原子D.氯原子10.下列各式中,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A.2H B.C.D.11.碳的原子量是()A.12克B.12 C.千克D.1/12克12.在原子中()A.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B.质子数一定等于电子数C.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三者都相等D.原子核所带电量跟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13.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B.原子是由质子和电子构成的C.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二、填空题1.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为32,质子数是16,则中子数是______,电子数是______,核电荷数是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结构模型》习题
一、选择题
1.首先提出原子结构模型并开始涉及原子内部结构的科学家是( )
A •卢瑟福B.玻尔
C.汤姆逊 D •道尔顿
解析:A项,卢瑟福根据a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B项,玻尔建立了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结构模型;C项,汤姆逊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葡萄干布丁”模型,开始涉及原子的内部结构;D项,道尔顿建立了原子学说,故选C。

答案:C
2 •原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是线状的而不是连续的,根本上取决于( )
A•原子中电子能量的高低
B •外界条件的能量
C.原子轨道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D .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
解析:原子光谱源自核外电子在能量不同的轨道之间的跃迁,而电子所处的轨道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答案:C
3.下列有关电子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电子云形象地表示了电子在核外某处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
B •电子云直观地表示了核外电子的数目
C. 1s电子云界面图是一个球面,表示在这个球面以外,电子出现的概率为零
D .电子云是电子绕核运动形成了一团带负电荷的云雾
解析:为了形象地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分布状况,人们常用单位体积内小黑点的疏密程度来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单位体积内出现概率的大小、点密集的地方,表示电子在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大,点稀疏的地方,表示电子在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小,这就是电子云。

1s电子云界面以外,电子出现的概率不为零,只是出现的概率很小。

答案:A
4•角量子数I = 2的某一电子,其磁量子数m( )
A .只能为+ 2
B. 只能为一1、0、+ 1三者中的某一个数值
C. 可以为一2、一1、0、+ 1、+ 2中的任意一个数值
D .可以为任何一个数值
解析:本题考查n、I、m的取值,当角量子数为2时,磁量子数可取0, ± , ±2.
答案:C
5. [双选题]量子力学原子结构模型中的原子轨道是描述核外电子空间运动状态的。


列关于原子轨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原子轨道就是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轨道,这与宏观物体运动轨道的含义相同
B .第n电子层上共有n2个原子轨道
C.任意电子层上的p能级都有3个伸展方向相互垂直的原子轨道
D .处于同一原子轨道上的电子,运动状态完全相同
解析:原子轨道与宏观物体的运动轨道完全不同,它是指电子出现的主要区域,而不是
电子运动的实际轨迹,A项错误。

p能级的1= 1所以m值可以取0、±,有3种伸展方向的原子轨道,C项正确。

当处于同一轨道上的电子自旋方向不同时,其运动状态也不同,
D项错误。

答案:BC
6. 以下对核外电子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电子的运动与行星相似,围绕原子核在固定的轨道上调整旋转
B. 能量低的电子只能在嗽道上运动,能量高的电子总是在f轨道上运动
C. 电子层序数越大,s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
D .各电子层的能级都是从s能级开始至f能级结束
解析:人们不能同时准确地测定电子的位置和速度,无法描述电子的运动轨迹,宏观物
体如行星的运动规律与电子的运动规律不同,A项错误;在多电子原子中,主量子数n 和角量子数I一起决定电子能量高低,B项错误;电子层序数n越大,原子轨道的半径越
大,s电子的能量依次增高,电子在离核更远的区域出现的概率逐渐增大,电子云越来越向更大的空间扩展,C项正确;在同一能级上运动的电子,其运动状态肯定不同,电子层的能级数目及种类与主量子数n有关,D项错误。

答案:C
7. 关于下列对四个量子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1
A .电子的自旋磁量子数是±2,在某一个轨道中有两个电子,所以总自旋磁量子数是1或是0
B .磁量子数m=0的轨道都是球形的轨道
C.角量子数啲可能取值是从0到n —1的整数
D .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能量取决于主量子数n
解析:轨道的形状由角量子数I决定,磁量子数决定轨道在空间的分布特点,实际上m =0的轨
道可以是球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

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能量不仅与n有关,
还与I有关。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8.写出具有下列指定量子数的能级符号。

(1) n = 2, l = 0 ____________ 。

(2) n = 3, l = 1 ___________ 。

(3) n = 5,l = 2 __________ 。

(4) n = 4, l = 3 __________ 。

解析:n与电子层数相对应,当n的取值分别为2、3、4、5时,电子层数分别为2、3、4、
5,而I的取值决定了轨道的形状,当I取值分别为0、1、2、3时,对应的轨道分别为s、p、d、f 。

答案:(1)2s (2)3p (3)5d (4)4f
9.(1)日光等白光经棱镜折射后产生的是___________ 光谱。

原子光谱则与之不同,它是由
不连续特征谱线组成的, 称为____________ 光谱。

根据原子光谱谱线分析结果, 可以得到的
认识是原子轨道能量变化是不连续的,这种情况又称为原子的能量是 _______ 的。

(2)比较下列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的能量高低(填“ <”“ >或”“= ”。

)
① 2s ______ 3s ② 2s _______ 3d
③ 2 px _____ 2 p y ④ 4f ________ 6f
解析:(1)阳光形成的光谱为连续光谱,原子光谱是由不连续特征谱线组成的,都是线状光谱。

根据原子光谱谱线分析结果, 可以得到的认识是原子轨道能量变化是不连续的, 这种情况又称为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2)相同电子层上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ns<np<nd<nf ;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
1s<2s<3s<4s ••;•同一电子层中同一能级上的原子轨道具有相同的能量:np x= np y= np z 等。

答案:(1)连续线状量子化
⑵① < ② < ③二④<
10. K层有 ____________ 个能级,用符号分别表示为__________ ; L层有________ 个能级,用符号分别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 ;M层有__________ 个能级,用符号分别表示为
由此可推知n电子层最多可能有_________ 个能级,能量最低的两个能级其符号分别表示
为_______ ,它们的原子轨道电子云形状各为____________ 、______ 。

解析:此题对电子层和能级的关系作了总结, 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以下几个基本内容:
(1)第n个电子层有n个能级;(2)核外电子的能量取决于该电子所处的电子层和能级;(3)s 能级和p能级电子云的形状。

答案: 1 1s 2 2s、2p 3 3s、3p、3d n ns、np 球形哑铃形
11 •下面是S能级、p能级的原子轨道图,试回答问题:
(1) 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_______ 形,每个s能级有 _________ 个原子轨道;p电子的原子轨
道呈 ________ 形,每个P能级有________ 个原子轨道。

(2) s电子原子轨道、p电子原子轨道的半径与什么因素有关?是什么关系?
解析:s轨道在三维空间分布的图形为球形,p轨道空间分布的图形分别相对于x、y、z
轴对称,原子轨道的半径随主量子数n的增大而增大。

答案:⑴球1哑铃3
(2)随主量子数n(或电子层数)增大而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