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论述缺铁性贫血对儿童健康影响

合集下载

《儿童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防治专家共识2024》解读PPT课件

《儿童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防治专家共识2024》解读PPT课件

婴幼儿辅食添加指导原则
强调辅食多样化
鼓励家长为婴幼儿提供多样化的辅食 ,包括各种食材的泥、碎末等,以增 加铁的摄入来源。
注重辅食营养搭配
逐步引入各种食材
根据婴幼儿的消化能力和过敏情况, 逐步引入各种食材,避免过早添加易 过敏食物。
指导家长合理搭配各种食材,确保婴 幼儿摄入足够的铁和其他营养素。
学龄前儿童膳食结构调整建议
来源。
改善家庭烹饪环境
推广使用铁锅烹饪,增加食物中 的铁含量;同时避免过度烹饪导
致食物中的铁流失。
加强家庭卫生管理
指导家长注意家庭卫生,避免婴 幼儿因感染等疾病导致的铁流失
和贫血。
05
治疗策略选择依据剖析
轻度贫血患者治疗方案推荐
饮食调整
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摄入,如红肉、动物肝脏 等。
口服铁剂
根据医生建议,选用合适的口服铁剂进行补充。
儿童是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高 发人群,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和
认知能力。
我国儿童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 患病率较高,地区差异明显。
儿童健康影响分析
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可导致儿童免疫力下降,易 患感染性疾病。
长期铁缺乏可影响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导致智力 发育迟缓、学习能力下降等。
缺铁性贫血还可导致儿童行为异常、注意力不集 中、情绪不稳定等心理问题。
依从性指标
评估患儿及家长对治疗方案的执行程度和满意度。
持续改进路径规划
问题反馈机制建立
通过定期收集和分析随访数据,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和不足。
改进措施制定与实施
针对问题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并落实到具体的责任 人和时间节点上。
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
对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不 断调整和优化随访管理方案。

【健康育儿】小儿缺铁性贫血

【健康育儿】小儿缺铁性贫血

【健康育儿】小儿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小细胞性贫血,主要是缺铁所致,其次是缺乏蛋白,这些物质的缺少都障碍血红蛋白的形成。

(改善性爱质量必备的八大准则)这种贫血可发生于小儿任何年龄,但以生长发育较快的婴小孩多见,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

据1981年对我国11省市7岁以下小儿统计,1/3儿童有程度不同的贫血。

此病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病因有以下几方面:先天因素:出生时铁储存与贫血有关。

胎儿从母亲那里获得的铁在妊娠的最后3个月是最多的,主要储存在肝脏中。

此外,出生后破坏红细胞释放的铁可以满足出生后3~4个月造血的需要。

未成熟婴儿、多胞胎、多胞胎或患有严重缺铁性贫血的母亲,婴儿很早就会出现贫血症状。

饮食因素:饮食中的铁供给不足也是导致贫血的主要原因。

母乳中含铁量都较低,牛奶比人乳还少,如果单用奶类喂养而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以及能促进铁吸收的辅助食品,也易造成缺铁性贫血。

个别儿童长期挑食或偏食,或长期腹泻,肠吸收不良,消化道畸形等都可造成缺铁性贫血。

生长因子:儿童生长时,血容量也会增加。

它们生长得越快,需要的铁就越多。

先天性铁储备在出生4~6个月时已耗尽。

一岁时,婴儿体重增加到出生时的三倍,早产儿体重增加5~6倍。

因此,婴儿,尤其是早产儿,最容易患缺铁性贫血。

新生儿的全身铁含量约为0.5克,成年人为5.0克。

因此,在整个儿童期,一般的膳食铁供应每天需要6~16mg。

铁的丢失较多:特别是长期少量失血,如反复鼻衄、咯血、便血(包括隐匿便血)等,常见出血性疾病、钩虫病,消化道畸形等都可引起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相对缓慢。

开始时,皮肤和粘膜逐渐变白或变黄。

最明显的部位是嘴唇、口腔粘膜和甲床。

容易疲劳。

大一点的孩子经常抱怨头晕、耳鸣、眼前发黑等。

如果血红蛋白降至6克以下,可能会出现精神烦躁、易哭、情绪低落、缺乏活动、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肝脾淋巴结轻度肿胀、呼吸脉搏加快、,重症患者的心前区杂音,甚至贫血性心脏病。

手和脚的指甲呈勺子状向中心凹陷。

儿童铁的作用及功能主治

儿童铁的作用及功能主治

儿童铁的作用及功能主治1. 儿童铁的作用•提供血红蛋白和氧气运输:儿童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元素,它能与氧气结合并在体内运输。

缺乏铁会导致儿童血红蛋白水平下降,从而影响氧气运输和供应。

•促进儿童智力和认知发展:适量的铁能促进儿童大脑功能的正常发育和运作,维持正常的认知、学习和记忆功能。

铁质缺乏会导致儿童智力和学习能力下降。

•支持免疫系统:适量的铁能加强儿童的免疫系统,提高身体对抗感染和疾病的能力。

铁缺乏会导致儿童易感染疾病和免疫功能下降。

2. 儿童铁的功能主治儿童铁的功能主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缺乏足够的铁质,导致红细胞无法正常合成血红蛋白的一种疾病。

儿童缺铁性贫血常见于生长发育期,症状包括疲劳、虚弱、智力下降等。

儿童铁的补充可以纠正缺铁性贫血,提高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含量,改善症状。

2.2 促进骨骼健康铁是骨髓中造血细胞的重要成分之一,它参与骨髓中红细胞的生成过程。

儿童缺铁会导致造血细胞数量减少,进而影响骨髓中红细胞的生成能力,对骨骼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适量的儿童铁的摄入可以促进骨髓中红细胞的生成,维持骨骼健康。

2.3 改善免疫功能适量的铁有助于儿童免疫功能的提高,可以增强身体对抗感染和疾病的能力。

铁是机体内一些免疫细胞的重要成分,可以促进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功能。

儿童铁的补充能够提高免疫功能,预防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2.4 支持儿童智力发展适量的儿童铁摄入对儿童智力和认知发展至关重要。

铁参与神经元的正常发育和运作,对大脑功能有积极的影响。

儿童铁缺乏会导致智力下降、学习和记忆能力减退。

补充适量的铁可以支持儿童智力发展,促进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提高。

2.5 增加食欲和促进营养吸收适量的铁能够刺激儿童的食欲、促进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增加食物的摄入量。

铁还能够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儿童铁的摄入可以增加食欲,促进营养吸收,维持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结论儿童铁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功能主治,包括提供血红蛋白和氧气运输、促进儿童智力发展、支持免疫系统、改善骨骼健康、增加食欲和促进营养吸收等。

幼儿缺铁性贫血有哪些影响

幼儿缺铁性贫血有哪些影响

幼儿缺铁性贫血有哪些影响一、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幼儿期是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缺铁性贫血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育,具体影响如下:1. 免疫力下降: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缺铁会导致血红蛋白水平下降,从而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使幼儿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

2. 营养摄取不良:缺铁会导致食欲减退、口腔溃疡等问题,进而影响幼儿的摄食量,导致营养不良。

3. 生长发育受阻:铁是身体内合成蛋白质所必需的营养素之一,缺铁会导致蛋白质合成减少,影响生长发育。

同时,缺铁会导致雄激素分泌降低,从而影响细胞分裂和组织修复。

4. 智力发育受阻:铁是神经元的重要成分之一,缺铁会影响大脑的神经信号传递,从而影响智力发展。

二、幼儿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方法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避免缺铁性贫血对幼儿身体健康和智力发育造成影响的重要手段,治疗方法如下:1. 营养补充: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供给,如肝脏、瘦肉、蛋黄、豆类、绿叶菜等。

同时,增加富含维生素C、B族维生素的食物,这有助于提高铁的吸收率。

2. 口服铁剂:口服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手段。

不过,口服铁剂有时会引起副作用,如腹泻、恶心、呕吐等,因此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 静脉注射铁剂:对于口服铁剂不能治疗的重度缺铁性贫血病人,还可以通过静脉注射铁剂的方式进行治疗。

但是,由于静脉注射铁剂具有风险,因此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4. 治疗原发病:缺铁性贫血有时是原发病的表现,如慢性出血、消化不良等,必须同时治疗原发病。

三、注意事项下面是幼儿缺铁性贫血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1. 坚持口服治疗:口服铁剂必须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不能间断或随意停药。

2. 规范饮食:保证幼儿的膳食营养均衡,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摄入量,同时注意避免影响铁吸收的食物(如咖啡、茶等)。

3. 忌食生冷食品:幼儿在治疗期间应忌食生冷食品,避免影响消化吸收。

4. 加强体育锻炼:适当的中轻度体育锻炼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小儿缺铁性贫血案例分析、病因、临床表现、预防及护理和健康宣教

小儿缺铁性贫血案例分析、病因、临床表现、预防及护理和健康宣教

小儿缺铁性贫血案例分析、病因、临床表现、预防及护理和健康宣教缺铁性贫血 (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一类具有小细胞低色素性、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铁剂治疗效果显著的贫血症。

该病可导致婴幼儿生长发育迟缓、反复呼吸道感染、胃肠功能紊乱,学龄前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降低,反应慢,行为异常等。

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研究显示,我国7岁以下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达7. 8%,而婴儿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高达20.5%,研究显示,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病率是呈明显增高趋势。

由此可见,我国儿童缺铁性贫血现状急需引起重视。

案例分析患儿:女,11月。

主诉:因脸色渐苍白,不活泼,无发热及出血现象,未予以特殊处理。

患儿系G1P1, 35周早产,纯母乳喂养至今。

体格检查:T36. 6℃,P120次/分,R32次/分,体重7. 0g.身长66cm。

脸色苍白,皮肤巩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双肺呼吸音清。

辅助检查:血常规提示WBC4. 0x10/L,LYM 39. 5%,MID 3. 7%,GRAN 56. 8%, RBC 2. 18x10/L, Hb 47g/L, HCT 15. 3%, MCV 7040,MCH 124pg, MCHC 17. 6g/L, PLT 194x10/L.诊断: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临床表现不明显,患病早期不易被识别。

对儿童进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护理就尤为重要。

我们应该如何指导患儿家长预防及其护理呢?下面我们了解一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如何预防和护理。

病因1.母亲围产期因素婴幼儿IDA的发生与先天铁储备关系密切,母亲的孕前、孕期铁的营养状况对儿童影响很大,孕妇如果摄入铁元素不足,新生儿出生后体内铁元素就会缺乏。

而且新生儿早产也容易导致其出生是铁元素缺乏,进而引发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有研究[5]显示贫血母亲所产小儿发生先天性铁储备不足概率明显高于无孕期贫血者2.铁摄入、吸收不足(1)婴幼儿辅食添加不合理和促铁吸收饮食不合理,年长儿偏食、挑食等饮食习惯可导致铁摄入量不足。

缺铁性贫血对孩子的危害

缺铁性贫血对孩子的危害

儿童保健宣传信息第三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科主办 ******年**月**日缺铁性贫血对孩子健康的危害**年**月**日,我社区妇幼保健科为辖区0-6岁儿童家长举办了缺铁性贫血对孩子健康危害的培训班,讲解并解答了有关孩子缺铁性贫血对健康危害一些问题。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反而孩子患缺铁性贫血的多了。

造成此种情况大多是家长太“关爱”孩子了,在吃饭问题上太过精细,导致孩子摄取的营养不全面,造成矿物质的缺乏。

如果孩子近期出现皮肤苍黄,口唇、眼睑苍白,疲乏无力,食欲下降,呕吐,腹泻;或者烦躁不安,注意力下降等。

有的较大儿童还出现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皮肤干燥,头发干枯易脱发。

给这样的孩子检查,一般没有特殊体征,在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可发现小儿呼吸、心跳增快,心脏可听到杂音,肝脏、脾脏肿大。

孩子家长就要注意你家宝宝是不是患上了缺铁性贫血。

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及时治疗。

孩子患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是由于体内贮存的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造成的。

造成孩子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有:(1)先天储铁不足,如早产、双胎、母亲贫血,都会使新生儿储铁减少;生长发育快,婴儿从出生到1岁,生长发育最快,血容量增加迅速,铁的需要量多,因而生长发育过快的孩子容易缺铁。

越是胖孩子越容易出现贫血;(2)饮食中铁缺乏,婴儿出生6个月后,从母体得来的造血物质基本用完,而人奶、牛奶含铁很少,所以,不及时添加辅食,单纯喂奶很易缺铁;患病如慢性腹泻等,铁不能很好地吸收,而造成缺铁。

另外,有的孩子常常鼻出血,也会导致贫血。

缺铁性贫血对儿童健康的危害是比较大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缺铁可引起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宝宝抵抗力差,容易患病;使胃酸分泌减少、脂肪吸收不好,使宝宝消化能力减弱。

贫血可降低血液的摄氧能力,使机体各器官、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宝宝稍一运动就会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速和贫血性心力衰竭。

缺铁性贫血预防是关键预防儿童缺铁性贫血主要是给宝宝从膳食中补充铁。

贫血儿童管理总结范文

贫血儿童管理总结范文

一、前言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尤其在儿童中更为常见。

贫血会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抵抗力下降,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

为了提高贫血儿童的生活质量,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都高度重视贫血儿童的管理工作。

以下是对贫血儿童管理工作的总结。

二、管理措施1. 定期体检定期对儿童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贫血症状。

对于轻度贫血的儿童,应加强观察,定期复查;对于中度贫血的儿童,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

2. 饮食调整针对贫血儿童,合理安排饮食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1)增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鱼类、豆制品等。

动物肝脏是含铁量最高的食物,可提高血红蛋白水平。

(2)增加维生素C摄入: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如新鲜蔬菜、水果、果汁等。

(3)避免与抑制铁吸收的食物同食:如茶叶、咖啡、牛奶等。

3. 补充铁剂在医生指导下,为贫血儿童适量补充铁剂。

铁剂可分为口服和注射两种方式,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剂量。

4. 观察病情变化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病情变化,如面色、精神状态、食欲等。

若出现病情恶化,应及时就医。

5. 心理关爱贫血儿童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心理压力,家长和医务人员要给予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管理效果通过以上措施,贫血儿童的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下为部分数据:1. 贫血儿童血红蛋白水平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2. 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3. 家长对治疗和护理满意度较高。

四、总结贫血儿童的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对贫血的认识;加强医疗机构与社区的协作,为贫血儿童提供全方位的关爱;关注贫血儿童的身心健康,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贫血儿童的管理工作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

儿童缺铁性贫血

儿童缺铁性贫血

儿童缺铁性贫血
黄桂尧
【期刊名称】《新医学》
【年(卷),期】2006(37)10
【摘要】@@ 进修医生教授,首先请您谈谈关于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特点好吗?rn教授缺铁性贫血是指由于机体对铁的需要增加、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等造成体内贮存铁的缺乏,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儿童最常见的一种贫血,多见于6个月~3岁的婴幼儿,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
【总页数】2页(P680-681)
【作者】黄桂尧
【作者单位】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儿科,51026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
【相关文献】
1.缺铁性贫血儿童与正常儿童膳食调查比较分析 [J], 沈晓华;彭景
2.兰州市6~24个月儿童缺铁性贫血现状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J], 高向莹;陈虹;李天;万单华
3.儿童缺铁性贫血影响因素和铁剂治疗安全性的系统评价探讨 [J], 滕春
4.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综合干预措施治疗效果研究 [J], 冯俊英
5.联用维生素A和铁剂治疗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效果分析 [J], 刘玲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论述缺铁性贫血对儿童健康的影响【摘要】缺铁性贫血(ida)是一种由于铁缺乏使得红细胞数量减少,继而引发机体出现贫血的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

该病是儿童最为常见的营养性贫血,尤其对儿童神经系统的健康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

患有缺铁性贫血的儿童,常表现出智力低下、精神涣散、精神沉郁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

缺铁性贫血是近几十年来被广泛研究的一种常见疾病,已经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本文主要通过对目前缺铁性贫血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简要回顾,以期为缺铁性贫血的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儿童;铁元素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10-01
缺铁性贫血(ida)是由铁缺乏而引起的一种疾病,患有该病的患者会因为铁元素的缺乏而导致体内红细胞的数量减少,从而使得机体发生贫血现象[1]。

缺铁性贫血属于营养性贫血的一种,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贫血。

此类疾病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都会带来很大的伤害,患有该病的患者常会出现四肢无力、疲惫嗜睡、极易感染其他疾病等情况,尤其对儿童的伤害更是较为严重。

患有缺铁性贫血的患者中,儿童的比重是最大的,并且常会导致儿童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和智力低下等症状。

目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呈现连年上升的趋势。

因此,对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生机理的了解、对缺铁性
贫血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其治疗与预防进行探索都是非常重要的。

1 铁元素的作用与来源
铁是地球上较为丰富的元素之一,也是人体的基本微量元素之一。

然而,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是铁元素主要缺乏的国家之一,铁元素的缺乏致使我国的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也是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国民的身体健康。

1.1 铁元素的作用在研究发现,如果把一个正常人中的铁元素全部取出,差不多会形成一颗小螺丝钉。

铁元素在人体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毋容置疑的,铁元素是人体中首要的微量元素。

对于人体来说,铁元素发挥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铁元素可以通过骨髓造血组织进入到幼红细胞中,并聚集在线粒体中,在线粒体的能量供给下参与到血红素的合成过程,最终形成血红蛋白。

其次,铁元素与人体的呼吸作用是息息相关的。

机体从外界获得的氧气,要通过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才能通过血液循环传入到各个脏器组织,而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之一就是铁元素。

可以这么说,被机体吸收的氧气,是通过含有铁元素的血红蛋白的运输才能被机体所利用的。

再次,铁元素还参与了肌红蛋白中某些酶类的合成,对肌红蛋白的合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2 铁元素的来源铁是人体中必要的微量元素,铁元素在机体的新陈代谢、生理反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体中铁元素来源
渠道多种多样,但是从外界食物中摄取是机体内铁元素的主要来源。

铁元素在食物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以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的形式存在的。

其中,血红素铁是机体最易吸收的铁元素存在形式,机体对其的吸收利用率是最高的,而非血红素铁的吸收效率很低。

食物中的铁元素在胃酸的作用下,首先会形成二价铁离子,之后再被肠壁吸收。

与此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对铁元素的回收再利用来获得铁元素。

被破坏的血红蛋白在分解后会释放出铁元素,并且机体内衰老的红细胞在凋亡过程中也会释放出铁元素,这些铁元素除了极少量被排除体外外,其余的均被机体循环使用。

2 缺铁性贫血的发病原因
造成儿童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先天因素胎儿时期对铁元素的需要量是最大的,如果在胎儿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后,即在出现早产、双胞胎以及母体自身缺乏足量铁元素的时候,极易出现缺铁性贫血。

2.2 膳食因素机体中的铁元素主要来自于食物,儿童由于膳食不当,极易造成铁缺乏继而引发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一般来说,肉类食品是促进铁元素吸收的主要食物,并且纤维素在促进铁元素的吸收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通过研究发现,膳食中植物类食物过多会阻碍铁元素的吸收。

这主要是因为植物中含有的草酸可以与铁元素结合,形成极难吸收消化的复合物,影响了机体对铁元素的
吸收、利用。

这也证明了膳食组成主要以植物类食物为主的儿童,其发生缺铁性贫血的概率更高。

同时,也有报道指出,水果也是促进铁元素吸收的重要食物。

尤其是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非常利于铁元素的吸收、转化和利用。

所以,不爱吃水果的儿童,其对铁元素的吸收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2.3 生长因素铁元素的需求与儿童生长发育的速度是呈正向关系的。

生长发育越快,对血红蛋白的需求量就会大增,从而使机体利用更多的铁元素。

一般来说,早产儿由于出生时体重小,机体中的铁元素含量少。

而到了出生后的生长发育时期,其对铁元素的需求量就会大大增加。

如果这一时期不对其增加铁元素的补给,就会造成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2.4 吸收和代谢因素儿童在患有胃肠道疾病,尤其在出现长期的腹泻、呕吐和肠炎等疾病时,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受到影响,对铁元素的吸收效率明显下降。

并且,儿童在患有寄生虫、含铁酶缺乏、肠息肉等疾病时,由于胃肠黏膜受损会造成出血现象。

而如果不对出血进行有效控制,则会造成因缺血而导致的缺铁,最终发生缺铁性贫血。

3 缺铁性贫血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贫血,也是对人们影响最为明显的一种贫血。

在患有缺铁性贫血人群中,儿童发生缺铁性贫血的比重最大。

缺铁性贫血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儿童神经系统的影
响上,这也是目前大多数学者广泛研究焦点问题之一。

一旦婴儿发生了缺铁性贫血,那么其智力的发育和运动能力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根据相关实验已经证实,在哺乳动物大脑中,铁的含量是相当丰富的。

铁在大脑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其参与了大脑中多项基本生化动能,大脑组织中的氧化代谢和能量代谢中,都能看到铁的身影。

铁元素的缺乏会使儿童发生许多精神症状,主要有:烦躁、精神迟滞、不爱运动,疲惫嗜睡等。

患有缺铁性贫血的婴幼儿则主要表现为发育不良,生长迟缓;患有缺铁性贫血的学龄儿童则主要表现为精神涣散、精神不能集中、智力底下、认知和运动能力不强、协调能力障碍,病情严重者可出现视网膜出血及渗出。

朱渝等人通过给患有缺铁性贫血患儿进行补充铁剂的治疗措施后发现,在患儿服用铁剂后可以有效患者因缺铁性贫血而造成的运功功能发育迟缓。

储晓彬等人通过对缺铁性贫血儿童的长期临床观察后发现,患有缺铁性贫血的患儿其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症的几率明显大
于正常同龄人[2]。

lozoff等人通过对大量缺铁性贫血患儿的长期生活观察后发现,患儿经常会出现忧郁、多疑、易怒、孤僻等心理疾病,并多伴有恋母情节。

陈文等人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患有低铁血症的患儿经常会伴有多发性抽动症患儿有相当一部分存在,低铁血症多发性抽动症的发生。

对其发病机制进行研究后发现,低铁血症会引起机体内单胺氧化酶活力下降,从而导致单胺类神经递质异常[3]。

angulo-kinzler
等则通过临床治疗研究发现,患有缺铁性贫血的儿童其在清醒情况下,比起健康儿童表现出不愿意运动,疲惫嗜睡等现象[4]。

而通过对缺铁性贫血进行治疗后,这种情况还是不能得到明显改善。

并且随着时间的增长这种情况在低铁血症儿童和健康儿童之间的差
距会被逐渐拉大,致使患有低铁血症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相比健康儿童会表现出学习能力差,不善于与人交流等现象。

[5]
4 结语
缺铁性贫血对儿童健康会产生不良影响,尤其对儿童神经系统的影响更是常见的。

患有缺铁性贫血的儿童经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不善与人交流、孤僻、易怒、少言寡语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目前为止,已经有国内外大量学者对缺铁性贫血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并取得不错的研究进展。

但是,在欣喜的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对于缺铁性贫血的相关研究还有很长一
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 邹尧,竺晓凡.缺乏铁性贫血[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25(2):159.
[2] 李炳照,湛建祥,赵家彬,等.实用临床儿科[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31.
[3] 孙艳萍,俞秧秧,孙杰聪.婴儿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现状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8,19(01):11.
[4] 黄才千.儿童缺铁性贫血预防策略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8,12(4):391-394.
[5] 王秀丽.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特点及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