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10课《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基本情况;2.了解夺取战争胜利的重要性和胜利的原因;3.培养学生争取胜利的勇气和决心。

二、教学内容1. 抗日战争(1)起因日本侵略中国,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战争过程抗日战争经历了长达8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军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难民潮、八路军游击战争、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红军长征等战斗和行动成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

(3)胜利原因我国政府的英明决策,全国人民的共同抗战,各抗日武装的英勇表现,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领导,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2. 人民解放战争(1)起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长期受到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的侵犯和压迫,导致了人民不满,开展了一系列反帝反封建斗争。

(2)战争过程人民解放战争经历了十三年的坚持不懈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统一战线,军民合作,动员全民族的力量,在长征、抗日战争、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战斗和战役中,消灭了国民党军队,夺取全国胜利。

(3)胜利原因领导人民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是党的正确路线和政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军队的英勇和坚定,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参与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三、教学方法通过讲解、配合PPT图片、短片显示,带领学生感受战争中的艰辛,体会胜利来之不易的历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首先,教师通过简短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今天的学习主题,“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2. 讲解(25分钟)接着,教师对二战时期中国的抗战和解放战争进行详细解释,讲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战争过程、胜利的原因等。

3. 显示PPT图片和短片(20分钟)教师通过PPT和短片向学生们展示史实和历史价值,带领学生感受事实的残酷和历史上的深刻教训,引导学生认识到胜利的重要性和付出的代价。

4. 总结(5分钟)最后,教师进行简单概括,总结本次学习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们未来肩负着祖国繁荣富强的历史责任。

最新统编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优质教案

最新统编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优质教案

10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结合现实,冷静的剖析历史、正视历史描述里零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

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培养学生依据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能用恰当的形式缅怀与致敬抗日英烈,用行动传承抗战精神。

过程与方法:将本课的学习内容与之前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了解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奋勇抗争日本侵略者的英勇事迹,感悟抗战精神。

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在教学中充分融合“希沃白板”、“班级优化大师”、“Camtasia 9”、“byod教学模式”等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视频、课堂互动等一系列活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激发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展示专业的道德与法治教师素养和精湛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全民抗战的含义,学习中华民族奋勇抗战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回忆著名战役,感受英雄气概1、问题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到“铜墙铁壁”这个浮雕是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汇聚而成的气势磅礴的力量,面对民族存亡的危机时刻,举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板书课题),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

我们还一起走进了一场场载入史册的战役,这些著名战役在抗战历史上有什么意义呢?让我们通过小活动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板书:军队)学生通过希沃白板进行答题。

2、教师小结师:你们掌握得非常好。

千百万爱国将士在战场上浴血奋战,顽强抵抗,显示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其实在14年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创造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

(板书英烈)二、走进英雄事迹,体会民族气节1、分享故事师:课前,同学们收集了许多抗日英烈的故事,现在请小组内成员互相分享,然后再派代表分享给大家。

(计时器提醒)生:学生分享故事,讲述自己通过很么途径了解其故事。

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基本情况;2.了解中国革命的斗争历程;3.了解和认识抗战和解放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4.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正确的评估和对未来的展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基本情况及其历史意义;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正确的评估和对未来的展望。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1. 课前导学提问:“你知道中国的两场大战是什么?”“你想了解这些历史事件的内容和意义吗?”让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

2. 全部听录音让学生认真听录音,听懂人名、时间、事件等信息。

3. 听读课文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4. 感受课文气氛让学生听《义勇军进行曲》、《沁园春·雪》等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歌曲,感受那个时代的气氛。

5. 讲解内容5.1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而开始的,到1945年日本战败为止。

这场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长达八年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最艰苦、最危险、最壮烈的斗争。

全国各个地方人民在八年的战争期间,坚定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成为民族的脊梁。

部分主要战役的介绍。

5.2 人民解放战争1946年8月12 日,解放军总部宣布全面进攻国民党军队,开展人民解放战争。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结束。

人民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战争,历时三年九个月。

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反帝反封建的人民革命。

6. 引导讨论6.1 学习到了什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千千万万英雄儿女的敬佩之情,让学生知道没有英雄的历史,也没有小英雄。

6.2 评价历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判断历史事件的是非,了解历史,学会批判,说出对历史的正确定位和观点,不重复同样的错误。

7. 总结归纳让学生对学过的内容进行归纳,掌握某些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资源准备1.电子档案2.课堂录音机3.物质文化遗产的图片、小型人物的剪影,以及历史教科书。

第10课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1课时(教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统编版.docx

第10课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1课时(教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统编版.docx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教案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第10课夺取抗H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九一八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的屈辱历史,知道口本帝国主义发动的历时十四年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懂得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通过了解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事例,认识中华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事例,认识中华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争的精神【教学难点】•了解抗日战争的一些资料,懂得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同学们,从1931年9月到1945年8月,这14年是一段令人难忘的历史,是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都不能忘记的历史,因为这段历史是抗日战争的历史。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走进这段历史,了解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历史。

下面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

【新课教学】(-)九一八事变›【看一看】观看视频,辽宁省沈阳市有一座雕塑叫“残历碑”,它矗立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前。

观察残历碑,阅读下面的碑文,说一说九一八事变是怎么发生的。

•碑文• 夜十时许,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攻占北大营,我东北军将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困难降临,人民奋起抗争。

>【阅读角】了解历时十四年的抗口战争。

• 1931年,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侵华战争。

中国人民称勇反抗, 这是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开端,它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937 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开始了全面抗战。

>【观看视频】松花江上,了解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对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

>【知识窗】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的M年间,口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中国大地。

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

(二)南京大屠杀›【读一读】观看图片,阅读教材,了解南京大屠杀事件。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向中国发动全面进攻。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陷,为了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达到迅速灭亡中国的目的,日本侵略者制造了长达六周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

新统编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优质教学设计

新统编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优质教学设计

《10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胜利的意义,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的领导地位和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战争胜败的原因,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认识历史和现实的关系,增强学生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过程。

2.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的领导地位和重要作用。

三、教学难点1.分析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2.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的领导艺术和智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今天繁荣昌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的努力奋斗。

那么,在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人民取得胜利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课《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起探寻这段光辉的历史。

2.讲授新课活动一: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1)教师布置任务: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胜利的意义。

(2)小组讨论: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有何重要意义?(3)教师小结: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团结奋斗的胜利。

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和维护了国共合作,形成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人民不分党派、阶级、民族、地域,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换来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确道路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活动二: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学生阅读教材情境,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相关史实。

(2)小组讨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

五年级道法下册《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

五年级道法下册《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
因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①敌我力量对比变化,365万:280 万,且国民党用于一线作战的机动兵力仅170多万;②敌军士气低落,战斗力不强,我军士气高涨,战斗力提高;③敌军兵力收缩至大城市和中央交通线;④国统区统治危机进一步加深,解放区土地改革完成,后方更加巩固,广大农民积极支援解放战争。
(4)教师展示思考题,让学生探究,完成下表:
活动二:战略决战时机的选择
(1)三大战役胜利有何意义?教师展示思考题,让学生探究。
①使北平这座世界闻名的文化古城免遭破坏;②保障了北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③为解放战争其他战场的作战提供了一个和平解放的良好范例。
(2)到1948年8月止,人民解放战争已进行了哪两个阶段的作战?
(3)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主力决战,这一决定是否正确?为什么?
活动三:讨论
教师展示思考题,让学生探究:渡江战役前夕,蒋介石玩弄了一个什么阴谋?蒋介石的这次“求和”与1945年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在目的上有什么共同点?中国共产党有没有同意和谈?为什么?和谈结果怎样? 渡江战役的战线是怎样的?解放军占领南京有何重大意义?总结人民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讨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分析主要原因即战争的正义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得出结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教学重难点】了解解放战争的历史,搜集有关资料。明白解放战争的意义。
【教学过程】
活动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料材: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结合材料和教材知识回答:
(1)“挖蒋根”是指什么?解放区为什么要实行土地改革? “挖蒋根”是指解放区土地改革。原因:为了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一课时)教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一课时)教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一课时)教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时间、背景、参战国家及其表现。

2.认识和分析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的重要原因和历史地位。

3.了解一些抗日英雄和人民解放英雄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点1.了解夺取抗战和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地位。

2.认识抗日英雄和人民解放英雄的事迹。

三、教学难点1.能正确理解和解释夺取抗战和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和其历史地位。

2.以合适的方式介绍抗日英雄和人民解放英雄的事迹。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幻灯片、教案及讲解稿。

2.学生准备:课前复习课文内容。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教师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中国革命历程,并带领学生回忆一下中国历史上的两次主要战争是哪两次。

第二步: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背景及表现教师介绍中国抗日战争的时间、背景、参战国家及其表现,并要求学生概括战争期间中国军民的表现特点。

第三步:解读夺取抗战胜利的原因教师给学生出示夺取抗战胜利的“四个法宝”,解释胜利的原因,并要求学生归纳总结。

第四步:了解抗日英雄教师给学生介绍一些在抗日战争中表现突出的英雄,如赵一曼、叶挺、邓颖超等,让学生了解他们的故事,体会他们的英雄事迹。

第五步:概括人民解放战争的背景及表现教师介绍人民解放战争的背景、起始时间、与国民党的斗争等情况,并要求学生概括战争期间中国军民的表现特点。

第六步:解读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教师给学生出示夺取解放战争胜利的“三个阶段”,解释胜利的原因,并要求学生归纳总结。

第七步:了解人民解放英雄教师给学生介绍一些在人民解放战争中表现突出的英雄,如朱德、毛泽东、周恩来等,让学生了解他们的故事,体会他们的英雄事迹。

第八步:反思和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梳理教学要点,总结学习成果。

六、教学方式1.知识讲授与解释。

2.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0课《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及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0课《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及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0课《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0课《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教材通过介绍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进行的伟大斗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但对于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具体内容和意义可能了解不多。

学生对于战争的概念和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可能有一定的兴趣,但需要引导他们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理解这两场战争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知道这两场战争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珍惜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

2.难点: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理解这两场战争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学习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这两场战争的意义和影响。

3.案例教学:通过讲解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2.资料: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3.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吗?它们对中国历史和现实有什么重要意义?”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资料呈现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守军和日军在卢沟桥激战,日本派大批援军,向天津北 京大举进攻。
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先后战死。7月,天 津沦陷。7月8日早晨,日军包围了宛平县城,并向卢沟桥中国 驻军发起进攻。中国驻军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官兵奋力反 击。团长申仲明亲赴前线,指挥作战,最后战死。驻守在卢沟 桥北面的一个连仅剩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1937年7月 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相关链接
1931年9月18日晚上十时许,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 路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攻占北大营,我东北军将士在 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就在这一夜,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 事变,开始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奋勇反抗,这是十四年抗日 战争的开端,它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7年 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 民开始了全面抗战。
请问!
为什么日本老兵要在 美丽的卢沟桥下跪呢?
2003年,在齐齐哈尔打工的李贵 珍,收购了5个在工地施工时挖出的 铁桶。他把桶上的螺母锯掉,倒出了 桶内两千克油状物后,随后出现了头 晕、恶心、呕吐、全身皮肤溃烂等症 状,住进了医院。后来相继有40多人 出现了相同的症状。专家鉴定:这5 个桶是侵华日军遗弃的毒气罐。毒气 罐是李贵珍等人致病的元凶。
材料
到1941年底,日军侵占了中国大 片领土,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 不作。中国人民饱受欺凌,生活在水 深火热之中。
活动三:南京大屠杀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向中国发动 全面进攻。1937年12月13日, 南京失陷, 为了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达到迅速灭亡 中国的目的,日本侵略者制造了长达6周的惨 绝人囊的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 “南 京大屠杀” 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三单元 《百年最梦 复兴中华 》
松花江上
第一课时
勿忘国耻
在北京西南郊外永定河上,横跨着一座 气势如虹的石桥,它就是卢沟桥。2005年5 月19日上午10点45分,卢沟桥上一位来自 日本的老人,缓步走上因久经风霜而凹凸不 平的桥面。在桥的中间,他突然双膝跪下, 面向西南,默然垂首。
说一说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 采取了什么态度?
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说一说
蒋介石的不抵抗导致了什 么结果?
东三省沦陷
材料
日军在东北犯下的滔天罪行
屠 杀 中 国 军 民
奴化教育
……
掠夺物质
活动二: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 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 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 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 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 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至此,中国 人民开始了全面抗战。
——《东史郎日记》
材料
一个17岁的男孩讲了这样一件事。(上月)14日大约 有1万名年龄在15-30岁的中国人被带出南京城到靠近 轮渡码头的长江边,在那里日本人用野战炮、手榴弹 和机关枪向他们开火,大部分尸体被抛进了江里,有 一些被堆起来焚烧,而有三个人侥幸地逃脱了。
——《罗伯特.威尔逊目记》(1938年1 月3日)
日本军队为了占领中国,先侵占我国东北地带后,继续向南前进, 企图占领华北。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军事演习。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 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称有一名日军士兵 于演习时失踪(实际上那名士兵是去上厕所了并在随后不久归队),要 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要求。日军向卢 沟桥一带开火,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 予以还击。这便掀开了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日军自1931年占领 中国东北后,为进一步发起全面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 军及伪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
想一想
日本的毒气弹为什么会遗 留在中国的土地上呢?除此之 外,日军还在中国犯下了哪些 滔天罪行?
活动一:日军侵华战争暴发
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的14年间 ,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中国大好 河山。人民生灵涂炭,国土惨遭蹂躏, 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 而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就是从东北的 “九一八”事变开始的。
材料
……不知从哪儿拉来一个支那人……西本提出了一个 残忍的提议,就是把这个支那人装入袋中,浇上那辆汽 车中的汽油,然后点火……西本像玩足球一样把袋子踢 来踢去,像给蔬菜施肥一样向袋子撒尿……在袋子上系 了两颗手榴弹,随后将袋子扔进了池塘。火渐渐地灭掉 了,袋子向下沉着,水的波纹也慢慢地平静下来。突 然,“澎!、 南京大屠杀都是最屈辱的记忆,它是民 族的苦难、国家的灾难。我们要铭记历 史,勿忘国耻,永保和平。
想一想
了解了日军的暴行,你有 何感受?
材料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 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 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结合“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 馆”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里的文字和图 片,想一想,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公祭日?
交流
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公祭日?
公祭日是为了让我们铭记那段屈辱的历史 ,找回那段沉痛的回忆,学习中国人民奋勇抗 争的精神。下面,让我们通过对南京大屠杀的 相关书籍、纪录片、战犯日记等,了解关于南 京大屠杀的的资料,铭记那段历史。
第二课时
众志成城
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具有 爱国精神的全体中华儿女汇聚成气势 磅礴的力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掀起了全 民族抗战的高潮。
卢沟桥上的抵抗
在位于北京卢沟桥旁的中国人 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大厅里,有一座 名为“铜墙铁壁”的雕塑,你能解 读出它表达的内容吗?
“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千 百万爱国将士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 ,顽强抵抗,显示了中华民族“不畏 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血战台儿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