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与画家》读后感
《黑客与画客》读后感

《黑客与画客》读后感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黑客与画客》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有人说,这是一本适用于从事计算机专业和互联网工作的人,整本书中处处都充斥着Java、Perl、Python和Lisp语言;有人说,通过这本书,终于清楚了真正的黑客精神:自由、独立和源源不断的创造力;也有人说,这是一本能让看过的人都去创业的神奇之作。
在我眼里,它就是一本杂书,一本人都能看得杂书,人们都能从里面各取所需。
黑客与画家,初看这个书名,还以为是要向读者们讲述一个或几个精彩的故事,结果是一个计算机业界大牛写的计算机编程语言的书,就像Robert Morris所说,“这本书迫使你重新思考计算机编程的本质。
”但黑客与画家却不是了无生机的在介绍着互联网世界,而是通过这些看似复杂乏味的编程语言,向读者们传递着黑客精神与创业之道。
那为什么会叫黑客与画家呢,是因为Paul相信,黑客与画家具有极大的相似性,都是在创造,创造财富,创造人们需要的东西。
黑客与画家,大致是从计算机编程知识、黑客精神与创业之道和普通人也能深有体会的简单道理三方面着手,让读者呈现了一个顶级黑客和创业之父的精神世界。
里面的许多想法,使人不由自主地想自主地想一拍脑门说,这不就是我所想的嘛。
“在一个工业化国家,一个人至少在二十多岁之前,总是属于这样或那样的某个组织。
经过这么多年,你早已习惯了自己属于这样一群人,早上全部起床,都来到同样的几幢建筑物,开始做自己正常情况下没兴趣的事情”。
“运营创业公司,每天都像在战斗;而为大公司工作,就像在窒息中挣扎”。
“创业公式:搭建原型,上线运营,收集反馈,调整产品,成长壮大,很自然的,和做产品的思路是一致的”。
在大公司工作,员工众多,实际的效率和回报率都是没办法精确计算的,也不可能体现到某一个人身上,关注的只是那一个月固定的工资和上下班的'时间。
黑客与画家读后感

黑客与画家读后感在读完《黑客与画家》这本书后,我深感作者Paul Graham在书中对黑客与画家这两个群体进行了深度的思考和剖析。
本书从多个角度解读了黑客与画家的共同点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不仅引发了我对计算机科学和艺术的思考,还让我对未来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预测。
首先,作者从黑客和画家的角度入手,解释了他们相同的特质和价值观。
黑客是指那些对计算机技术充满热情并且在编程领域具有非凡天赋的人,他们追求技术的极致和创新的突破。
而画家则代表了艺术家的形象,他们追求创造力和表现力,在艺术领域有着独特的眼光和才能。
两者虽然在领域和技能上存在差异,但却有着相似的思维模式和创造力。
他们都能够看到问题的本质,追求高效和优雅的解决方案。
这种追求卓越和创新的共同特质,成为黑客和画家连接在一起的纽带。
其次,作者详细地分析了黑客和画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对他们的影响。
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使得黑客们拥有了更加强大的工具和平台来实现自己的创意和观念。
互联网的普及让黑客们能够与全世界分享自己的成果,形成了一个开放和自由的技术社区。
而在艺术领域,新的媒体和技术的出现也为画家们带来了更多的创作可能性。
数字化的艺术作品、虚拟现实等新领域为画家们开辟了全新的创作空间。
作者指出,黑客和画家之所以能够在当今社会获得如此高的地位,正是因为他们不断地适应和利用新的技术和平台。
进一步,作者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预测。
他认为互联网将继续深入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计算机科学和艺术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创造力和创新的重要性将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作者还提到了创业的重要性,认为创业者就是黑客和画家的结合体,他们能够将技术和商业相结合,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预测教育模式的改变也是作者关注的一个方面,他认为传统教育过于强调对知识的记忆,而忽视了对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因此,作者呼吁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阅读《黑客与画家》,我对黑客和画家这两个群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黑客与画家》读后感3000字

《黑客与画家》读后感3000字《黑客与画家》读后感3000字:大家,好,今天是假期最后一天,五四青年节。
我历来的习惯是小长假结束前一天随便拿起一本书来读,读完更好,随便翻翻也行的,这样第二天工作便无生杂念,当然能写下一篇读后感就更好了,调整一下准备明天的工作吧!正文开始:这本书是一个散文集,一共15篇,每篇文章之间没有关联,大家可以跳跃着来读。
黑客与画家是其中一篇,书名也取了这篇文章的名字,大家现在看的这篇文字也是重点在理解黑客与画家这篇文章的基础之上的读后感。
黑客与画家有什么联系呢,我在《架构修炼之道》一书的最后一章也写过类似的文章,题目叫做程序与健身,只要思考,联想,两种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实际上按照哲学的思维万物之间皆有联系,当然我思考的水平还远远没有达到《黑客与画家》这本书乃至这篇文章的高度,更不敢妄异曲同工。
黑客的定义:当提到黑客,在一些大众的眼里面,黑客就是入侵计算机的人,和计算机犯罪联系在了一起。
那么黑客一词最早的时候是定义为那些专门解决计算机中出现疑难问题的人,是一流能力的象征,自由软件基金会的创始人理查德.斯托尔曼说:出于兴趣而解决某个难题,不管它有没有用,这就是黑客。
可见,从精神层面看,黑客追求着一种愉悦或者是享受,是有精神追求的人。
黑客在这本书中也倾向于代表着优秀的程序员或者软件设计师,但是对软件工程师这个称谓,作者是不太赞成的。
作者认为优秀的软件设计师如其说是工程师,还不如说是建筑师,建筑师表现在做什么,而工程师表现在怎么做,有意思的一点是,在英语中建筑师和架构师是同一个词architect,那么优秀的程序员不仅负责建造,还负责架构。
当然作者也提到,做什么和怎么做不应该分得太开,比如一名软件架构师或者设计师,决定做一件事,知道做什么,却不知道怎么做,那是一件自找麻烦的事情。
黑客与画家都是创作者:根据以上叙述,可以看出黑客是跟计算机有关系的了,那么书中先对计算机科学描述了一番,书中的观点将计算机科学分成了三段,两端和中间。
《黑客与画家》读后感

《黑客与画家》读后感
在深入探索编程世界和数字技术的奥秘之后,我深受《黑客与画家》这本书的启发。
这本书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黑客们如何用创新思维和独特的技术手段改变世界,同时也展现了他们作为画家的创作热情和审美追求。
黑客们与画家们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的创造力和对美的追求。
他们都是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的人,他们以独特的方式探索并塑造世界,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事物。
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解决问题,更是创造新的可能性,为世界带来新的色彩和声音。
黑客们通过编程语言和算法,将混乱的数据转化为有意义的图像和信息,他们的工作如同画家在画布上挥洒色彩,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作品。
同样地,画家们通过他们的艺术作品,将无形的情感和思想转化为有形的艺术品,引发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此外,《黑客与画家》也提醒我们,黑客们的思维方式并非单一的“黑与白”,而是包含着无数的灰色地带。
他们善于从复杂的数据中寻找规律,他们以独特的视角看待世界,不断
尝试打破常规,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而画家们的艺术创作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反复修改和完善,不断追求完美。
总的来说,《黑客与画家》让我深刻理解到创新思维和技术手段的重要性。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数字时代,我们需要像黑客一样勇于探索未知,像画家一样追求完美和创新。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世界中立足。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反思自己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方向。
作为一名未来的程序员或设计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我将以创新思维和技术手段为武器,不断探索和创造,为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黑客与画家读后感800字

黑客与画家读后感800字《黑客与画家读后感800字》篇一读完《黑客与画家》这本书,我就像在信息的丛林里闯荡了一番,既兴奋又有点晕头转向。
这本书就像一个装满奇思妙想的魔法盒子。
黑客在我以前的印象里,就是那种躲在黑暗角落里,戴着黑帽子,在键盘上噼里啪啦敲代码搞破坏的神秘人。
但这本书告诉我,黑客其实更像是一群富有创造力的画家。
这比喻可太绝了,就像突然把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拉到了一起。
黑客写代码就像画家在画布上挥洒颜料一样,都是在创造新的东西。
我想起我自己第一次接触编程的时候,那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看着那一行行代码,就像看天书一样,脑袋里全是浆糊。
我就想啊,那些黑客是怎么把这些乱码一样的东西变成一个个厉害的程序的呢?这就跟画家能把一堆颜料变成一幅让人惊叹的画作一样神奇。
也许,我缺的就是那种像画家对待画布一样对待代码的热情和创造力吧。
书里还提到了很多关于技术和社会的观点,有些我觉得特别靠谱,有些我又觉得有点太激进了。
比如说,关于技术创新和传统观念的冲突。
作者觉得传统观念有时候就像一堵厚厚的墙,挡住了技术创新的道路。
这就像我们想要在一条老旧的胡同里开一辆超级跑车,胡同里的那些老规矩和旧思想就是那些坑坑洼洼的路面和狭窄的墙壁,限制了跑车的速度和方向。
但是呢,我又觉得传统观念也不完全是坏事啊,就像胡同里的老房子,虽然有点破旧,但也有它的韵味和历史价值呢。
作者对于创业的见解也让我眼前一亮。
他说创业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不知道前面是悬崖还是宝藏。
这可太真实了,我有个朋友,脑袋一热就去创业了。
刚开始的时候,那叫一个意气风发,就像即将征服世界的英雄一样。
可是没过多久,就被各种问题搞得焦头烂额,资金、人员、市场,就像一群饿狼一样围着他。
我当时就想,这创业可真不是闹着玩的,就跟书里说的一样,充满了不确定性。
总之,《黑客与画家》这本书让我对黑客这个神秘群体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对技术、社会和创新有了更多的思考。
虽然有些地方我还似懂非懂,但这就像品尝一道新奇的菜肴,即使味道有点怪,但也给了味蕾一种新的刺激。
黑客与画家读后感

黑客与画家读后感《黑客与画家》是一本由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所著的畅销书,书中探讨了黑客文化、创意思维以及成功的秘诀。
读完这本书,我对于黑客和画家这两个领域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以下是我个人的读后感。
首先,书中对于黑客文化的介绍让我对黑客这个群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黑客并不是电影中所表现的那种破坏力极强的人物,相反,他们更像是一群探索者和创造者。
他们对于编程和计算机系统有着深厚的兴趣,能够对软件、硬件进行自由探索和改进。
他们具备高超的技术能力,能够通过编程实现各种创意和破解,他们追求的是技术上的乐趣和成就感。
这让我重新认识到黑客群体的价值和贡献。
其次,书中对于创意思维的探讨给了我很多启发。
作者将黑客与画家进行对比,认为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是类似的。
黑客通过技术和代码实现创意,而画家则是通过画笔和色彩来表达自己的创造力。
无论是黑客还是画家,他们都具备了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
他们能够看到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创意思维成为了一种无比珍贵的能力。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更加明白了创意思维的重要性,并且意识到自己也应该锻炼和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再者,作者在书中对于成功的秘诀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他认为,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不仅仅需要具备技术能力和创意思维,还需要具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持续学习的精神。
成功并非是一夜之间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的。
这一点对于我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
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其他方面,只有坚持不懈,不断追求进步,才能够收获成功。
在读完《黑客与画家》之后,我对于黑客文化、创意思维和成功的秘诀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这本书也给我提供了很多启示和鼓舞。
作为一个普通人,也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技术能力和创意思维,追求个人的梦想和目标。
只有不断学习、持之以恒,才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通过阅读《黑客与画家》,我懂得了黑客与画家的价值,了解到了创意思维的力量,也明白了成功背后的付出。
黑客与画家读后感精选_经典精选

黑客与画家读后感精选_经典精选《黑客与画家》是一本由[美]PaulGraham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黑客与画家》精选点评:●单单“书呆子”那篇文章就值得你买下这本书。
●卧槽,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国内的结网之类的弱爆了,硅谷出来的就是比华强北的土鳖强啊,这尼玛超越doom启示录和苹果传奇啊,这才是黑客的出路啊,我们不要做数学家啊。
●不管怎么说,我还是觉得写得挺絮叨的...●作者的观点真是犀利又雄辩。
对于不是编程专业&用matlab做算法的人来说,matlab真具有作者说的优秀的编程语言所具有的优点。
●作者试图回答的问题:如何好奇地探索这个世界,做喜欢的事情,并阳光地获取财富?作者回答得怎么样:非常棒评价:创业的书,或讲究细节,比如如何撰写商务计划书;或摆资历,比如我的成功如何复制;或讲大道理,用一个术语串起整本书,你不服还不行,比如长尾比如蓝海比如紫牛;或写小说,比如如何从小秘到跨国公司CEO;或吹牛,比如全中国最穷小伙子如何发财。
有没有一本,心平气和,不讲细节不摆资历不讲大道理不写小说不吹牛的创业书呢?有,这就是PaulGraham的文集——《黑客与画家》。
●好几次我一拍大腿,妈的我也是这么想的啊!●就……人还是要谈自己擅长的事情,作者谈历史和政治的时候就显得有点票友了--●把专业内的事情做好;把专业的内容,讲得让外行也明白是怎么回事;通过对自己专业的理解,来看待这个世界,并且传递自己的价值观,这是三种不同水平的要求。
至于价值观是否认同,这并不重要。
●好书!!●非编程部分的论述极大的拉低了本书的水准,其中观点不乏浅见、偏见、精英主义的自负。
而在IT领域的预见性、编程方法论上还是保持了相当水准的专业性,至于程序语言鄙视链,笑而不语。
(书本纠结半天黑客的所指,高级低级语言,没有丝毫解释,很难说没有误导之嫌,高低级只是表示程序语言处于机器语言与自然语言之间的位置,并无褒贬之意)《黑客与画家》读后感(一):好书,黑客与画家读这本书,最在的收获是打开质疑之门,在一元文化主裁的当今社会,有不同的声音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多么的重要。
26《黑客与画家》读后感

《黑客与画家》:技术与创造力的融合《黑客与画家》这本书的标题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黑客,通常被视为技术的巅峰,他们精通编程语言,善于解决复杂问题;而画家,则是艺术的化身,用画笔和色彩创造美丽的作品。
当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我们不禁要好奇,他们是如何互补、碰撞,甚至融合的。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被作者Paul Graham的观点所吸引。
他认为黑客与画家之间存在某种相似性,即他们都是创造者,只是工具和媒介不同而已。
黑客用编程语言创造软件,而画家用画笔和颜料创造画作。
这种相似性让我重新审视了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在书中,作者详细描述了黑客的成长过程以及他们如何看待世界。
黑客们通常对未知充满好奇,他们喜欢挑战,乐于探索。
他们不仅仅是技术的使用者,更是技术的创新者。
这让我意识到,黑客并不仅仅是那些穿着黑色T恤、戴着眼镜、整天坐在电脑前的人,他们其实是一群有着创造力和探索精神的艺术家。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一些有趣的观点,比如“不能说的话”和“异端邪说”。
作者认为,有些想法可能在社会中不受欢迎或被认为是错误的,但这些想法往往蕴含着创新的火花。
黑客们敢于挑战传统,敢于尝试不同的方法,这正是他们与画家相似的地方。
他们都敢于突破常规,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作品。
总的来说,《黑客与画家》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它让我意识到,无论是黑客还是画家,他们都是创造者,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创造着美丽和奇迹。
这本书不仅提高了我的技术认知,还激发了我对艺术和创造力的热情。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珍惜这种跨界的思维,努力创造出更多令人惊叹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客与画家》读后感
在知乎上看到如何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人推荐了这本书,说是让提问者好好看看作者Paul Graham文章的脉络与构思。
于是我带着试一试的心态,下载了PDF电子版的来阅读。
如果还不错的话我就买实体书来收藏。
算上今天花了两天时间,就当做是“读完”了这本书吧。
我给这本书4颗星。
作者就是一个“黑客”,有创新力,不接受规则,对一切秘密好奇的哪一类黑客,而且他还是硅谷创业之父。
从标题看,叫做黑客与画家。
很明显,作者就是认为黑客与画家是存在相似性的——都是创造性的工作。
书的前面一部分介绍了黑客的成长与黑客是怎么样看待世界的。
很有意思的是,作者从“书呆子”这个词引入的。
所谓书呆子,其实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更高的地方,对那些真正有用,真心喜欢的东西上。
所以,他们完全没有时间与精力去维持自己的社交圈,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不能。
如果去维持,他们会陷入一种自我的矛盾之中,而且也不可能去维持,往前走了就很难回头。
之前,在看美国电影或者美剧的时候就很好奇,为什么学校里那些具有社交魅力的人和那些所谓的“书呆子”分界会那么明显,而且为什么前者老是要欺负后者。
作者把学校比作封闭的监狱,把孩子关在里面,正常的生活不出大事儿就ok。
可是孩子们需要找娱乐活动啊!“书呆子”有自己的重心放在探索其他事物上,可是那些维持自己社交魅力的人要怎么做呢?于是他们找到了一个共同的敌人——“书呆子”,打击他们不仅可以当做自己的娱乐,也可以展示自己的魅力,更可以和别人一起站队。
接着一部分说了那些“不能说的话”。
如果你的想法是社会无法容忍的,你怎么办?是学布鲁诺还是学伽利略?作者告诉我们,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在恰当的地方说。
()第二,看那些“异端邪说”是不是“不能说的话”要看社会给它们贴的标签。
至于为什么要找出那些“不能说的话”,因为这是很好的脑力训练。
接着,Graham解释了黑客怎么样做出自己的成果,这些成果又是怎样对全世界产生了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是第六章:如何创造财富——致富最好的方法就是为社会创造财富。
创造财富最好的方法就是创业。
然后寻找被收购的计划,然后继续创业,又收购。
本章,作者提出最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财富不是钱”钱只是交易的一种中介。
结合《穷爸爸,富爸爸》书中提到的,大家工作千万不要为了钱而工作,要为了财富而工作。
因为财富包含的东西比钱广泛多了。
“20%的人掌握了世界上80%的财富”这句话是错的吗?作者认为是错误的,因为财富整体是一个不断增长的东西。
可是就算共赢,财富分配的比率也不会有太多变化。
我觉得这句话是对的。
不过,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那20%的一份子。
后面几章介绍了黑客的一些工具——编程语言和黑客的工作方法。
这几章我晃了一眼当做读完了。
因为对于我来说,这本书到第六章就已经接受了。
后面的东西于我现在是没有什么用的。
就算如此,这本书依然很不错,啊对了,还真没学到怎么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Paul看待世界的观点值得注意。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