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目录(截至2015.12.31)

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目录(截至2015.12.31)
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目录(截至2015.12.31)

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目录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批准日期实施日期备注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1GBZ 95-2014职业性放射性白内障的诊断GBZ 95-2002

GB 8283-1987

2014-07-23 2014-12-15

2GBZ 96-2011 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GBZ 96-2002 2011-11-23 2012-05-01

3GBZ 97-2009 放射性肿瘤诊断标准GB 16386-2002 2002-04-08 2002-06-01

4GBZ 98-2002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GB 16387-1996 2002-04-08 2002-06-01

5GBZ 99-2002 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GB 16388-1996 2002-04-08 2002-06-01 2015年复审结果为继续有效6GBZ 100-2010 外照射放射性骨损伤诊断标准GBZ 100-2002 2010-09-19 2011-03-01

7GBZ 101-2011 放射性甲状腺疾病诊断标准GBZ 101-2002 2011-11-23 2012-05-01

8GBZ 102-2007 放冲复合伤诊断标准GBZ 102-2002 2007-04-27 2007-12-01 2015年复审结果为继续有效9GBZ 103-2007 放烧复合伤诊断标准GBZ 103-2002 2007-04-27 2007-12-01 2015年复审结果为继续有效10GBZ 104-2002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GB 8280-2000 2002-04-08 2002-06-01

11GBZ 105-2002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标准GB 8281-2000 2002-04-08 2002-06-01

12GBZ 106-2002 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GB 8282-2000 2002-04-08 2002-06-01

13GBZ 107-2015 职业性放射性性腺疾病诊断WS/T 176-1999

GBZ 107-2002

2015-12-11 2016-06-01

14GBZ 108-2002 急性铀中毒诊断标准WS/T 197-2001 2002-04-08 2002-06-01

15GBZ 109-2002 放射性膀胱疾病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16GBZ 110-2002 急性放射性肺炎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2010年复审结果为继续有效17GBZ 111-2002 放射性直肠炎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18GBZ 112-2002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2002-04-08 2002-06-01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批准日期实施日期备注19GBZ/T 156-2013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报告格式与内容GBZ/T 156-2002 2013-05-17 2013-10-01

20GBZ 162-2004 放射性口腔炎诊断标准2004-5-21 2004-12-1

21GBZ/T 163-2004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远期效应医学随访规

2004-05-21 2004-12-01

2010年复审结果为继续有效

22GBZ/T 164-2004 核电厂操纵员的健康标准和医学监督规定2004-05-21 2004-12-01 2015年复审结果为继续有效23GBZ 169-2006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程序和要求2006-11-15 2007-04-01

24GBZ/T 170-2006 核事故场外医学应急计划与准备2006-03-13 2006-10-01 2015年复审结果为废止

25GBZ/T 171-2006 核事故场内医学应急计划与准备2006-03-13 2006-10-01 2015年复审结果为继续有效26GBZ/T 172-2006 牙釉质电子顺磁共振剂量重建方法2006-03-13 2006-10-01 2015年复审结果为继续有效27GBZ 190-2007放射性食管疾病诊断标准2007-04-27 2007-12-01

28GBZ/T 191-2007放射性疾病诊断名词术语2007-04-27 2007-12-01 2015年复审结果为废止

29GBZ 214-2009 放射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2009-03-06 2009-12-01

30GBZ 215-2009 过量照射人员医学检查与处理原则2009-03-06 2009-12-01 2015年复审结果为继续有效31GBZ/T 216-2009 人体体表放射性核素污染处理规范2009-03-06 2009-12-01 2015年复审结果为继续有效32GBZ/T 217-2009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护理规范2009-03-06 2009-12-01 2015年复审结果为继续有效33GBZ 219-2009 放射性皮肤癌诊断标准2009-07-13 2010-02-01 2015年复审结果为继续有效34GBZ/T 234-2010核事故场内医学应急响应程序2010-09-142011-03-01

35GBZ 235-2011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2011-01-21 2011-08-01

36GBZ 241-2012 放射性心脏损伤诊断2012-03-15 2012-08-01

37GBZ 242-2013 放射性肝病诊断2013-03-14 2013-07-01

38GBZ/T 243-2013 单细胞凝胶电泳用于受照人员剂量估算技

术规范

2013-03-14 2013-07-01

39GBZ/T 244-2013 β射线所致皮肤剂量估算规范2013-03-14 2013-07-01 40GBZ/T 248-2014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外周血淋巴细2014-05-14 2014-10-01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批准日期实施日期备注胞染色体畸变检测与评价

41GBZ/T 249-2014 荧光原位杂交分析染色体易位估算辐射生

物剂量技术方法

2014-05-14 2014-10-01

42GBZ/T 255-2014 核和辐射事故伤员分类方法和标识2014-10-13 2015-03-01 43GBZ/T 262-2014 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心理救助导则2014-10-13 2015-03-01

国家标准

44GB/T 16148-2009放射性核素摄入量及内照射剂量估算规范GB/T 16148-19952009-10-152009-12-01 45GB/T 16149-2012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计量估算规范GB/T 16149-19952012-06-292012-08-01 46GB/T 18197-2000 放射性核素内污染人员的医学处理规范2000-09-30 2001-03-01 47GB/T 18198-2000 矿工氡子体个人累计暴露量估算规范2000-09-30 2001-03-01

48GB/T 18199-2000 外照射事故受照人员的医学处理规范和治

疗方案

2000-09-30 2001-03-01

49GB/T 18201-2000 放射性疾病名单2000-09-30 2001-03-01 50GB/T 28236-2011染色体畸变估算生物剂量方法GB/T 12715-1991 2011-12-30 2012-05-01 行业标准

51WS/T 117-1999 X、γ、β射线和电子束所致眼晶体剂量估算

规范

1999-01-21 1999-07-01

52WS/T 187-1999 淋巴细胞微核估算受照剂量的方法1999-12-09 2000-05-01 2015年复审结果为继续有效

53WS/T 188-1999 X、 射线和中子所致皮肤损伤的剂量估算

规范

1999-12-09 2000-05-01

54WS/T 204-2001 用稳定性染色体畸形估算职业受照者剂量

方法

2001-07-20 2002-01-01 2015年复审结果为废止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批准日期实施日期备注

55WS/T 378-2013 造血刺激因子在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治疗中

的应用指南

2013-03-14 2013-07-01

56WS/T 475-2015 放射性皮肤疾病护理规范2015-03-06 2015-09-01

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

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 GBZ235-2011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卫生部发布《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卫通〔2011〕2号)GBZT 234-2010核事故场内医学应急响应程序 GBZ100-2010外照射放射性骨损伤诊断 GBT 16148-2009 放射性核素摄入量及内照射剂量估算规范 GBZT217-2009:急性放射病护理规范 GBZT216-2009:人体体表放射性核素污染处理规范 GBZ219-2009:放射性皮肤癌诊断标准 GBZ215-2009:过量照射人员医学检查与处理原则 GBZ97-2009:放射性肿瘤病因判断标准 GBZT191-2007:放射性疾病诊断名词术语 GBZ190-2007:放射性食管疾病诊断标准 GBZ103-2007:放烧复合伤诊断标准 GBZ102-2007:放冲复合伤诊断标准 GBZT172-2006:牙釉质电子顺磁共振剂量重建方法 GBZT171-2006:核事故场内医学应急计划与准备 GBZT170-2006:核事故场外医学应急计划与准备 GBZ169-2006: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程序和要求 GBZT164-2004:核电厂操纵员的健康标准和医学监督规定 GBZT163-2004: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远期效应医学随访规范 辐射损伤医学处理规范 GBZT156-200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报告格式及内容 GBZ112-200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 GBZ111-2002:放射性直肠炎诊断标准 GBZ110-2002:急性放射性肺炎诊断标准 GBZ109-2002:放射性膀胱疾病诊断标准 GBZ108-2002:急性铀中毒诊断标准

放射性疾病

放射性疾病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放射性疾病放射性疾病是由于放射线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损害。在较短时间受照射剂量的增大,可引起急性外照射放射病;由于长期连续或断续受照射剂量累积,可引起慢性外照射病;当放射性核素摄入过量,在体内作为放射源对人体照射,可引起内照射放射病。 一、急性外照射放射病 急性外照射放射病是体内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分次受到大剂量体外电离辐射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这引起辐射有X射线、(射线或中子等。引起急性外照射疾病有从事原子反应堆,粒子加速器工作后的泄漏事故;医疗工作中X、(射线应用于肿瘤,器官移植的起剂量照射。临床以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损为主,表现为继发感染、出血和全血细胞下降三大特征;有些人表现为呕吐、腹泻、脱发、拒食、衰竭以至死亡。轻型病人预后一般较好,脱离接触射线两个月左右可自行恢复,重症病例可留有永久性伤残甚至死亡。 【临床诊断要点】 (一)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分次接受大于1GY的均匀或比较均匀的全身照射。

(二)受照射后引起的主要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是判断病情的主要依据,其严重程度与剂量大小,受照部位和范围以及个体情况有关。 (三)临床分型: 1.骨髓型 (1)轻度 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淋巴细胞绝对值降至1.2×109/L; (2)中度 除轻度症状外,还有头昏、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淋巴细胞绝对值降至0.9×109/L,轻度出血、脱发; (3)重度 在中度程度上明显加重,淋巴细胞绝对值降至0.6×109/L,与中度之间有明显分期。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初期、假愈期、极期和恢复期。在

2019-2020年中图版生物选修2 生物科学与社会第三单元 生物科学与人类健康第一章 疾病的现代诊断与治疗技术

2019-2020年中图版生物选修2 生物科学与社会第三单元生物科学与人类健康第一章疾病的现代诊断与治疗技术习题精选七十二 第1题【单选题】 2000年,一背上长着“人耳”的裸鼠与众人见面,这只裸鼠其实是一只切去脾脏的裸鼠,它背上的“人耳”以一种高分子化学材料聚羟基乙酸作为模型支架。培植“人耳鼠”的生物工程技术是( ) A、细胞与组织培养 B、细胞融合 C、动物胚胎移植 D、细胞核移植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人类 B 型血友病属于伴X 隐性遗传病,因为血液中缺少凝血因子Ⅸ导致凝血异常。下列关于对患者进行基因治疗的设计,正确的是( ) A、逆转录病毒的核酸可直接用作载体 B、需将凝血因子Ⅸ和载体连接起来 C、必须把目的基因插入到X 染色体 D、需选择患者自身细胞作为受体细胞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基因治疗是指( ) A、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B、对有缺陷的细胞进行修复,从而使其恢复正常,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C、运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有基因缺陷的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回复正常 D、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把有缺陷的基因切除,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基因治疗是指( ) A、用专一性强的单克隆抗体消灭有基因缺陷的细胞 B、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到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 C、运用人工诱变,使缺陷基因突变为正常基因 D、将限制酶注入细胞,把细胞中有缺陷的基因切除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在医疗实践中,器官移植是拯救某些患者的重要方法。但是无血缘关系的供体器官移植后往往很难成活,具有血缘关系的供体器官移植后成活的概率较大。从分子生物学水平看,其原因是( ) A、无血缘关系的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数量完全不同 B、有血缘关系的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种类、排序完全相同 C、无血缘关系的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大小、空间结构完全不同 D、有血缘关系的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相差很小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医生给一位肾功能衰竭病人移植了一个健康的肾脏。尽管医生的手术做得很成功,但几周后,这个移植的肾仍然坏死了,这是人体免疫反应造成的。这个免疫反应中,移植的肾属于( ) A、病原体 B、吞噬体 C、抗体 D、抗原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人体器官的移植不易成活,根据现代免疫学分析,移植器官的组织细胞相当于( ) A、淋巴细胞

GBZ106-2020职业性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

ICS13.100 C 60 GB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 106—2020 职业性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 Diagnosis for occupational radiation dieases of skin 2020-04-03发布2020-10-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诊断原则 (2) 5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诊断与处理 (2) 6 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诊断与处理 (3) 7 放射性皮肤癌的诊断与处理 (4) 附录A(资料性附录)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5) 附录B(资料性附录)红外线热成像技术 (6) 附录C(资料性附录)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疗 (7) 附录D(资料性附录)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护理 (8) 附录E(资料性附录)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疗 (10) 附录F(资料性附录)皮肤癌的TNM分期和临床分期(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八版). 11附录G(资料性附录)放射性皮肤癌的治疗 (12)

前言 本标准5.1、6.1、7.1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了GBZ 106—2016《职业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诊断》、GBZ 219—2009《放射性皮肤癌诊断标准》和WS/T 475—2015《放射性皮肤疾病护理规范》。与上述标准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GBZ/T 244一项规范性引用文件,修改GBZ 104名称(见第2章,GBZ 106—2016的第2章)。 ——增加“体表放射性核素沾染”定义,修改了2个定义,删除“远期效应”定义(见第3章,GBZ 106—2016的3.1、3.2,WS/T 475—2015的3.6)。 ——诊断原则中“受照剂量”修改为“吸收剂量”,“病理学检查”修改为“组织病理学”(见第4章,GBZ 106—2016、GBZ 219—2009的第4章)。 ——临床表现中“β射线、低能X射线”修改为“弱贯穿辐射”。(见 5.1.3,GBZ 106—2016的5.1.3)。 ——增加了弱贯穿辐射对皮肤损伤的剂量阈值(见5.1.3)。 ——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分度诊断标准中“累积照射”修改为“慢性累积”(见6.1.3的表2,GBZ 106—2016的6.1.3的表2)。 ——增加了放射性皮肤癌潜伏期的时间范围(见7.1.2)。 ——增加了放射性皮肤癌的组织病理学诊断(见7.1.3)。 ——修改了急性、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疗,并将其作为资料性附录(见附录C、附录E,GBZ 106—2016的附录C、附录D)。 ——修改了放射性皮肤癌的分期(见附录F,GBZ 219—2009的附录A)。 ——增加了放射性皮肤癌的治疗(见附录G)。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三〇七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河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文峰、刘文骏、金增强、傅宝华、姜恩海、刘丽波、张照辉、江波、逯秀玲、李晓娜、甄彬彬、闫艺、郭林森。 GBZ 106—2016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8282—1987、GB 8282—2000; ——GBZ 106—2002。

生物技术与安全

从基因到药 在21世纪的第一年,科学家们完成了人类基因的测序。这一成就对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影响将是难以估量的。在探索人类基因的奥秘过程,发现一些新的药物,成为生物技术关注的热点。 2001年5月,FDA批准诺华公司开发的Gleevec上市,这是一种治疗慢性白血病的良药。这是依据癌细胞活动机理而设计开发的第一种抗癌新药。传统抗癌药在治疗过程中,同时会影响到正常细胞,对病人产生很大的副作用,而Gleevec仅杀灭基因变异的癌细胞。最新研究表明,Gleevec对血液癌症和肿瘤都有效,它可能成为一种广谱的抗癌新药。 治疗癌症的另外一类生物技术药是单克隆抗体。这类抗体的目标是与癌细胞有关一些特定分子。自1980年以来,单克隆抗体魔术般的效果引起众多医药公司的关注。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单克隆抗体作为抗癌新药初步得以实现。目前,很多药厂正在开发单克隆抗体,其应用从抗癌扩展到其它疾病治疗方面,到2000年,FDA批准了9个单克隆抗体,另外60多个产品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在抗癌方面,单克隆抗体的作用如同人体自身免疫系统,但大多数情况下,人体自身免疫系统不会将癌细胞作为有害细胞而进行阻止,使癌细胞在体内繁殖,危害人体生命。 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是瞄准癌细胞,将癌细胞消灭或启动体内免疫系统对癌细胞进行攻击。单克隆抗体也可成为一种“聪明炸弹”,携带放射性或化学介质,选择癌细胞进行攻击。 1997年FDA批准第一个单克隆抗体Rituxin,用于治疗非何杰金氏淋巴癌,199 8年另一种单克隆抗体Herceptin上市,用于治疗乳腺癌。 Herceptin由美国基因技术公司研制,该公司成立于1976年,是最早成立的生物制药公司。美国基因技术公司是全球十大生物技术公司之一,有十个基于蛋白质的生物医药产品上市,正在开发的产品有20多个,主要是癌症、心血管和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药。该公司有从业人员5000多人。人类基因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生物技术产业领域首家开发人类基因的公司。该公司首先研究探索人类基因与疾病的关系,目标是发现与疾病有关的基因,开发相关的治疗药物。该公司现有8个产品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其它的生物医药产品有基因治疗法、干细胞和疫苗等。随着人们对人体生物学认识的进一步深入,药物发现变得更加复杂。生物技术和制药业不得不依靠更先进、复杂的工具来开发新药。历史上,Agilent一直是医药测试设备的主要生产厂,该公司与世界十大制药公司有着十分密切的商业往来。今天,Agilent也能提供新的科学仪器,用于疾病诊断和新药研究。 工业与环境生物技术

放射性物质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示范文本

放射性物质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放射性物质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示范文 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当人体受到超过一定剂量的放射线照射或大量放射性 物质侵入肌体内部后,可引起一系列的病变,造成一种特 殊的疾病,在医学上称为放射病。这种疾病能使人遭受暂 时的或永久性的损害,严重的可能造成死亡。一般来说, 只有发生了意外事故,才有可能遭受大剂量的放射物照 射;或者经常在超过一定剂量的放射线环境里工作,才有 可能发生放射性疾病。 为防止放射病的产生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1)严格防护措施。在做放射性工作的时候要及时落实 好安全防护措施,工作人员要穿上合适的防护服,同时挂 上警示标识防止其他人员误入。例如在现场进行射线探伤

的时候要拉好禁区,挂好警示标识,禁止任何人进入工作区域。 2)严格控制辐射剂量。在放射性工作场所和接触、操作放射源的过程中,应随时检测辐射剂量,建立个人接受辐射剂量卡,保证工作人员在允许的辐射剂量下工作。 5)加强宣贯教育。对从事放射性作业的工作人员,要进行有关的电离辐射危害的卫生知识和预防措施的宣传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疾病诊断证明书范文

疾病诊断证明书范文 篇一:门诊疾病诊断证明书 门诊号:0051755871 姓名:李杨性别:女年龄:38岁 单位:职别:不详诊断:诊断: 腰外伤 建议:建议复查cT片,建议平卧休息半个月休假:15天治疗经过:对症治疗 医生:杜长权20XX年1月15日 篇二:疾病证明书模板 疾病诊断证明书 姓名 医保证号主要病史及治疗经过诊断部门意见县医保专委会意见性别年龄 人员类别单位名称医师签字:年月日医师签字:年月日(章)年月日县医保中心审批意见审核签字:年月日负责人签字:年月日注:⒈此表由基本医疗保险特殊疾病诊断机构相应专科副主任以上的医师填写。⒉“主 要病史及治疗经过”应简要记录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和治疗经过。

⒊“诊断部门意见”一栏要明确疾病的名称、分期、分型及并发症诊断书。篇二:诊断 证明书模板住院诊断证明书东营 合德医院篇三:病情证明书及存根模板病情证明书存根姓名经我院性别科诊断:年龄职业病情证明书姓名经我院性 别科诊断:年龄职业第诊治情况及建议:诊治情况及建议:号经治医师:****卫生院年 月日经治医师:****卫生院年月日 篇四:xx医院疾病诊断证明书模板xx医院疾病诊断证明书存根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号:地址或单位:电话:病情摘要:诊断: 医嘱及建议: 医师签名:年月日注:1、未盖本医院医疗章无效。2、医院章盖在医生签名处及骑缝章方有效3、涂改无 效。4、只作当时疾病证明。5、医师签名处应有执业医师审核签名xx医院疾病诊断证明书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号:地址或单位:电话:病情摘要:诊断: 医师签名:年月日注:1、未盖本医院医疗章无效。2、医院章盖在医生签名处及盖骑缝章方有效3、涂改 无效。4、只作当时疾病证明。篇五:疾病证明书20XXxx镇卫生院xx镇卫生院疾病诊断证明书存根疾病诊断证明书 2、涂改无效;2 3、 只作疾病证明,不得作其它证明使用;34、疾病诊断

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李嘉谊 药科学院药物制剂(天然药物制剂)111 1103514120 摘要:医药卫生领域是现代生物技术最先登上的舞台,也是目前用得最广泛、成效最显著、发展最迅速、潜力也是最大的一个领域。据统计,目前人类60%以上的生物技术成果集中应用于医药卫生方面。这是因为生物技术可以在许多方面改进医药的生产、开发新的药品资源、改善医疗手段,从而提高整个医疗水平。所以,生物技术是提高生命质量、延长人类寿命的主要技术手段。目前,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于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另外,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生物技术药物与生物技术药物制剂等新技术的发展也保护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生物技术,医药卫生,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生物技术药物,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1 生物技术与疾病诊断 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应用,为医疗卫生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诊断检测技术。人们对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诊断中,很重要的一点事尽早检测出感染性因子的种类,然后再针对此问题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法。但传统的传染病诊断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或者是对病原体进行分离培养检测才能够作出判断。因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快速、灵敏、操作简便的新的诊断技术,在疾病防治上具有积极的意义。 单克隆抗体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1.1.1 鉴定微生物病原体 传染病病原体的检测是免疫血清学检测中最重要的领域,目前重要的常见人类和动物的传染病病原体的单克隆抗体大多数已开发成为商品,如:肝炎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沙眼衣原体、登革热病毒、肠道病毒、T细胞病毒、流感病毒、白血病病毒、肺炎支原体、沙门氏菌、链球菌等的单克隆抗体。 上述针对病原体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主要用于检出和鉴定特异性病原体。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美联免疫吸附法、免疫斑点法、免疫金标记法、直接凝集法等,其中酶联免疫吸附法应用最多,在临床诊断中,酶联免疫吸附法常用的是测定抗体的简介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测定抗原的双 2.1.2.3 降钙素 降钙素(CT)主要功能是调节钙磷代谢,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目前,基因工程降钙素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已研究的表达体系有大肠杆菌、酵母菌、链霉菌等。 基因重组溶血栓药物 溶栓药中除了部分的溶栓药链激酶(SK)和尿激酶(UK)产品仍靠链球菌生产和从人尿提取或从培养的人肾细胞提取外,乙酰化纤溶酶原链激酶复合物(APSAC)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等都已采用基因工程构建的高表达工程菌或工程细胞进行大规模生产了。 基因工程血液代用品 血液代替品是指具有携带氧和扩容功能的溶液,即除了可用于失血的补充和出血性休克的复苏外,在临床上还可用于围手术期血液稀释等。目前正在研制的血液代用品主要包括氟碳化合物、脂质体包封血红蛋白、微囊化血红蛋白和无细胞基质血红蛋白溶液。用基因重组和突变的方法将人的血红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表达的产物具有良好的输氧能力,无明显的毒

疾病诊断证明书范文

疾病诊断证明书范文 开具疾病诊断证明书规定 ? 疾病诊断证明书是临床医生出具给 病人,用以证明其所患疾病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书,常常作为病休、病退、伤残鉴定、保险索赔等的重要依据 临床医生开具疾病诊断证明书规定 疾病诊断证明书是临床医生出具给病人,用以证明其所患疾病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书,常常作为病休、病退、伤残鉴定、保险索赔等的重要依据。因此,开具疾病诊断证明书是一件政策性很强的医疗工作,每一位临床医生均应本着实事求是和对国家、单位及个人负责的精神,认真、严肃、科学地做好此项工作。为进一步加强我院疾病诊断书的管理工作,特作如下规定: 一、每位医生都要以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亲自诊察病人,认真开具疾病诊断证明书,每项诊断都应具备科学、客观的诊断依据。 二、一般诊断证明书须由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签字,由院收费处盖章后方能生效;特殊疾病证明书须由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专科医师签字,由医务科盖章后方能生效。开具诊断书的医生应对所作出的诊断负法律责任。

三、病休证明的时限:原则上急诊一般不超过三天,门诊不超过一周,慢性病不超过一个月,特殊情况不超过三个月。 四、诊断证明书的内容应有病历记载,并与门诊病历或出院小结相符。医生不得开具与自己执业范围无关或者与执业类别不相符的诊断证明书。 五、诊断证明书(病休证明)日期应填写就诊当日,且三日内盖章有效 麻阳苗族自治县中医院 疾病诊断证明书 城步苗族自治县中医医院医学诊断证明书管理暂行规定 医学疾病诊断证明是具有一定法律效用的医疗文件,司法鉴定、因病休息、保险索赔等要以诊断证明书作为依据之一。为了加强医院管理,严格规范出具医学疾病诊断证明书,根据我院实际,特对出具医学疾病诊断证明作如下规定:一、医学诊断证明包括疾病诊断、治疗、出生、死亡等证明文件,是重要的法律依据。所有医生都应本着实事求是,认真严肃科学地做好此项工作。出具诊断证明书的医师

泌尿外科常见的30个疾病

一、诊断:肾结石 临床表现:肾绞痛,肉眼(镜下)血尿,腰腹、会阴部痛、恶心、呕吐,严重者肾衰。 手术名称:MPCNL(微创经皮肾镜穿刺碎石取石术) 术后管道名称:尿管、肾造瘘管。 二、诊断:输尿管结石 临床表现:肾绞痛,肉眼(镜下)血尿,肾积水,排尿困难,急性尿潴留,发热,膀胱刺激症,腹部、会阴、大腿内侧放射痛,呕吐。 手术名称:URL(输尿管镜下输尿管结石碎石取石术) 管道:尿管 三、诊断:膀胱结石 临床表现:排尿障碍,尿痛,肉眼血尿。 手术名称:经尿道膀胱结石碎石取石术 管道:尿管 四、诊断:尿道结石 临床表现:会阴、阴囊部疼痛,排尿困难,尿流中断,尿潴留,血尿。 手术名称:经尿道镜取石 五、诊断:肾癌 临床表现:间歇性、无痛性血尿,腰腹部肿块,腰部疼痛,发热,消瘦,高血压。 手术名称:开放性(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性切除术 管道:腹膜后引流管,尿管 六、诊断:肾错构瘤(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临床表现:一般无症状,大的瘤体可引起消化道的不适症状、腰腹疼痛,血尿,腹部包块,休克。 手术名称:大于4cm腹腔镜下肾错构瘤摘除术,氩氦刀冷冻治疗,破裂出血行介入栓塞 管道:尿管、腹膜后引流管 七、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 临床表现:高血压、低血钾,全身无力,肌肉酸痛,下肢麻痹,夜尿多,口渴,多饮,严重者心律失常,室颤。 手术名称:腹腔镜下单侧肾上腺腺瘤或肾上腺切除术 管道:尿管,腹膜后引流管 八、诊断:嗜铬细胞瘤 临床表现:高血压,多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高血糖 手术名称: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 管道:腹膜后引流管,尿管

九、诊断:库欣综合征(皮质醇增多症、柯兴综合征) 临床表现:满月脸、多血质外貌、向心性肥胖、痤疮、紫纹、高血压、继发性糖尿病和骨质疏松 手术名称: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肾上腺皮质腺瘤切除术 管道:腹膜后引流管,尿管 十、诊断:肾盂癌 临床表现:间歇性无痛性血尿,消瘦,虚弱,腰部不适、隐痛及胀痛,肾绞痛手术名称:腹腔镜下(开放性)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输尿管开口部位膀胱壁袖套状切除术 管道:术腔引流管,尿管,深静脉置管 十一、诊断:前列腺增生 临床表现:夜尿频,进行性排尿困难,射程短,尿线细而无力,排尿呈滴沥状,急迫性尿失禁,尿潴留,肾积水,肾功能损害,感染,结石 手术名称:TURP(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汽化电切术) 管道:尿管 十二、诊断:膀胱占位 临床表现:无痛性肉眼全程血尿,膀胱刺激症,排尿困难,尿潴留,腰骶部不适,疼痛,下肢水肿,恶病质 手术名称:TURBT(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灼术,膀胱部分切除术,根治性膀胱肿瘤切除术+去袋乙状结肠原位膀胱术 管道:尿管,左、右输尿管支架管,膀胱造瘘管,盆腔引流管,胃管,深静脉置管,肛门排气管 十三、诊断:压力性尿失禁 临床表现:腹压高时尿不自主流出,会阴部湿疹、皮炎,子宫脱垂,膀胱尿道膨出手术名称:TVT-O(经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 管道:尿管 十四、诊断:急性肾功能衰竭(梗阻引起) 临床表现:少尿或无尿,尿量突然减少,水中毒症状(水肿,高血压,恶心,呕吐,头晕),高钾血症(全身无力,口唇、肢体麻木,神志恍惚),代谢性酸中毒(呼吸加快,面部潮红,胸闷,气促) 手术名称:解除梗阻(输尿管扩张术,输尿管取石术,肾造瘘术) 管道:尿管,腹膜后引流管,术腔引流管,肾造瘘管 十五、诊断:精索静脉曲张 临床表现:不育,行走及劳动时阴囊胀大、沉重及坠胀感,下腹部、腹股沟或腰部放射性坠胀感 手术名称: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 管道:尿管

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

前言 本标准中的3.1.1、3.1.2、3.2.1、3.2.2、3.3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特制定本标准。原标准GB8282-2000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GB8282-2000《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自发布以来,在实践过程中,临床上积累了新的经验,科研又有新的进展,有必要加以修订。此次修订中除将急性皮肤损伤的临床分度由三度改为四度外,对急性皮肤损伤的参考剂量和慢性皮肤损伤的年剂量以及β射线所致的皮肤损伤特点,也有较多的修改和补充。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医科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翁志根、刘雁玲、杨志祥、张鸿寿。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radiation skin diseases GBZ106-200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离辐射所致急、慢性皮肤损伤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因电离辐射所致皮肤损伤的放射性工作人员。非职业性受照人员也可参照本标准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acute radiation injuries of skin 身体局部受到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多次大剂量(X、γ及β射线等)外照射所引起的急性放射性皮炎及放射性皮肤溃疡。 2.2 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chronic radiation injuries of skin 由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迁延而来或由小剂量射线长期照射(职业性或医源性)后引起的慢性放射性皮炎及慢性放射性皮肤溃疡。 2.3 放射性皮肤癌 skin cancer induced by radiation

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

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 前言 本标准的第3、4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特制定本标准。原标准GB8283-1987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本标准可与WS/T117-1999《X、β、γ射线和电子所致眼晶体剂量估算规范》配套使用。 本标准可与GBZ106-2002《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配套使用。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秀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radiation cataract GBZ95-200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放射性白内障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电离辐射所致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性白内障。非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性白内障也可参照本标准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放射性白内障(Radiation cataract) 是指由X射线、γ射线、中子及高能β射线等电离辐射所致的晶状体混浊。 3 诊断原则 晶状体有明确的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受到大剂量的外照射,或长期超过眼晶状体年剂量限值的外照射历史(有剂量档案),个人剂量监测档案记录显示累积

剂量在2Gy以上(含2Gy),经过一定时间的潜伏期,晶状体开始混浊;具有放射性白内障的形态特点;排除其它非放射性因素所致的白内障;并结合健康档案进行综合分析,方可诊断为放射性白内障。 4 诊断与分期标准 4.1 I期 晶状体后极部后囊下皮质内有细点状混浊,并排列成环行,可伴有空泡。(图1) 图 1 4.2 Ⅱ期 晶状体后极部后囊下皮质内呈现盘状混浊且伴有空泡。严重者,在盘状混浊的周围出现不规则的条纹状混浊向赤道部延伸。盘状混浊也可向皮质深层扩展,可呈宝塔状外观。与此同时,前极部前囊下皮质内也可出现细点状混浊及空泡,视力可能减退。(图2) 图 2 4.3 Ⅲ期 晶状体后极部后囊下皮质内呈蜂窝状混浊,后极部较致密,向赤道部逐渐稀薄,伴有空泡,可有彩虹点,前囊下皮质内混浊加重,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图

疾病诊断证明书模板

疾病诊断证明书模板 精品文档 疾病诊断证明书模板 小编语:疾病诊断证明书是临床医生出具给病人用以证明其所患疾病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书,开具诊断书的医师应对所作出的诊断负法律责任。以下是疾病诊断证明书模板,仅供参考。 疾病诊断证明书模板(一) 姓名_________ 性别_____ 年龄_____ 人员类别_____ 医保证号__________ 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病史及治疗经过:__________________ 医师签字:_________ 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诊断部门意见:__________________ 医师签字:_________ 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县医保专委会意见:__________________ (章) 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县医保中心审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签字:_________ 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负责人签字:_________ 1 / 4

精品文档 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注:1.此表由基本医疗保险特殊疾病诊断机构相应专科副主任以上的医师填写。 .“主要病史及治疗经过”应简要记录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和治疗经过。 .“诊断部门意见”一栏要明确疾病的名称、分期、分型及并发症诊断书。 疾病诊断证明书模板(二)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门诊号或住院号: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情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诊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医生及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医师:__________ 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注:1、未盖本医院医疗章无效。 、涂改无效。 、只作疾病证明,不得作其它证明使用。 疾病诊断证明书模板(三) 姓名:_____性别:___年龄:___岁身份证号码: 2 / 4 精品文档 ________工作单位/家庭住址:________

精选2019-2020年生物选修2 生物科学与社会第三单元 生物科学与人类健康第一章 疾病的现代诊断与治疗技术中

精选2019-2020年生物选修2 生物科学与社会第三单元生物科学与人类健康第一章疾病的现代诊断与治疗技术中图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三十八篇 第1题【单选题】 人类 B 型血友病属于伴X 隐性遗传病,因为血液中缺少凝血因子Ⅸ导致凝血异常。下列关于对患者进行基因治疗的设计,正确的是( ) A、逆转录病毒的核酸可直接用作载体 B、需将凝血因子Ⅸ和载体连接起来 C、必须把目的基因插入到X 染色体 D、需选择患者自身细胞作为受体细胞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医生给一位肾功能衰竭病人移植了一个健康的肾脏。尽管医生的手术做得很成功,但几周后,这个移植的肾仍然坏死了,这是人体免疫反应造成的。这个免疫反应中,移植的肾属于( ) A、病原体 B、吞噬体 C、抗体 D、抗原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有一种“生物活性绷带”的原理是先采集一些细胞标本,再让其在特殊膜片上增殖,5~7天后,将膜片敷到患者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处,并促进新生皮肤层生长,达到愈合伤口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若采用异体皮肤移植会导致排异反应,主要是因为抗体对移植皮肤细胞有杀伤作用 B、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择来自本人的干细胞 C、膜片“释放”的细胞能与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两者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D、人的皮肤烧伤后易引起感染,主要是由于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受损所致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医学上常用器官移植来治疗人类的某些疾病,而利用人类胚胎干细胞可以解决器官移植中的很多问题。分析以下材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重组细胞中具有46个DNA分子②图中③阶段的细胞源于②中的①③图中各器官之间的细胞所含的信使RNA不相同④若出现图中的研究结果则证明了动物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近年来,作为一种新的保险方式,“脐带血储存”引起了国人的关注。用该业务的广告语来说,这是孩子的“生命银行”。以脐带血作为“生命银行”,是利用脐带血中的( ) A、生长因子 B、营养物质 C、遗传基因 D、干细胞

放射性损伤及诊断标准试题

放射损伤及诊断标准题库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职业病诊断机构诊断职业性放射病需多少医师参加(E)。 A 有一名高级医师即可诊断 B 有两名以上医师组成诊断组 C 组织三名以上医师集体诊断 D 组织三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医师资格的职业医师集体诊断 E 组织三名(含)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医师资格的职业医师集体诊断 2、诊断机构作出职业病诊断后,应当向当事人提供(E)。 A 《职业病诊断证明书》 B 《放射疾病诊断证明书》 C 《诊断证明书》 D 《职业性疾病诊断书》 E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证明书》 3、关于外照射慢性放射病下面叙述正确的是(E)。 A 慢性放射病的临床表现是特异的 B 外周血液的变化主要是血小板降低 C 血小板和红细胞变化出现较白细胞早 D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观察对象是职业病 E 外照射慢性放射反应不是职业病 4、: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受照剂量是答(C)。 A、01-0.5Gy B、0.5-1Gy C、1-10Gy D、10-50Gy E、50Gy以上 5、:辐射引起DNA损伤修复的途径是(A)。 A、切除修复

B、碱基损伤修复 C、靶分子的损伤修复 D、游离电子修复 E、细胞凋亡 6、射线对造血系统的损伤主要发生在(C)。 A、成熟红细胞 B、成熟白细胞 C、造血干细胞 D、外周白细胞 E、网织红细胞 F、白细胞 7、电离辐射确定性效应的疾病是(A)。 A、急性放射病 B、放射反应 C、白血病 D、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观察对象 E、放射性肿瘤 8、GBZ97-2009放射性肿瘤诊断标准规定的肿瘤类型不包括(F)。 A、白血病 B、甲状腺癌 C、胰腺癌 D、乳腺癌 E、肺癌 F、卵巢癌 9、诊断外照射慢性放射病依据哪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D)。 A、GBZ104-2002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 B、GBZ96-2002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 C、GBZ99-200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 D、GBZ105-2002外照射慢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 E、GBZ98-2002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

疾病诊断证明书模板范文.doc

【个人简历范文】 一、患者门诊、住院病人疾病诊断证明书开具后应3日内在门诊服务台盖章(包括门诊休息一个月以上的假条)。 二、门诊病人就医完成后需要出具疾病诊断证明的,医师应当核实病人身份,方能书写疾病诊断证明。一个月以上的假条需有科主任签字并盖章确认。门诊服务台应核对疾病诊断证明书和门诊病历及有效身份证明(驾照、医保卡等)后,在门诊就诊病历和疾病诊断证明书上盖骑缝章。门诊医师应当主动提醒患者及时复诊,开具疾病诊断证明并盖章。 三、原则上不同意补疾病诊断证明,尤其是假条,特殊情况下,确需补病假条时应注意 患者就诊补假时,诊治医师必须在门诊病历上写清楚病情、休假等情况 补病假条时,病假条上日期为此次来院就诊日期,建议休假时间应注明(补x年x月x 日-x年x月x日假)。如患者201X年3月4日来院就诊,病情需要继续休息,需补201X年2月1日至2月28日的假,病假条上日期应为201X年3月4日,建议“休壹月(补201X年2月1日—201X年2月28日休假)”。 如患者因自身原因或医师未告知造成当时出具的病假条超过3天未及时盖章,按补假处理,原病假条作废,医师需重新出具补假假条。 四、住院病人出院前需要提供疾病诊断证明的,医师应当核实病人身份并将病人有效身份证明复印件留在病历档案中。住院病人家属或代理人,保险公司,工作单位等需要疾病诊断证明书的,医师应当同时核实病人、代办人身份并将病人,代办人有效身份证明复印件留在病历档案中。住院病人疾病诊断证明需要副主任医师签字并加盖工作章确认后才能在门诊服务台盖“疾病诊断证明章”。 五、本规定发布之日起执行,请各科务必通知医务人员熟悉上述规定,规范开具疾病诊断书,并告知患者盖章的注意事项,避免误解,产生医患矛盾。

GBZ_235-2011_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ICS13.100 C6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 235—2011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 for radiation workers 2011 – 01 – 21发布2011 – 08–01实施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GBZ 235—2011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2) 5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机构 (2) 6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 (3) 7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 (5) 附录A(规范性附录)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项目 (7) 参考文献 (8) I

GBZ 235—2011 II 前言 本标准编制所依据的起草规则为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第1章、第4章、第5章、第6章、第7章为强制性内容,其余为推荐性内容。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吉林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长安、陈尔东、钱叶侃、张照辉、姜恩海、贾廷珍、王可心、赵欣然。

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2012年 5 月 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摘要:参阅大量文献资料对近年来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研究,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中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医学治疗方法与相关仪器的进步,生物芯片技术、分子生物纳米技术在制药中的重要性正在突出显现,近10多年来,一些发达国家投放大量的人、财、物力研究和开发医药领域的生物技术,已取得新的进展,其中生物技术制药、基因治疗、疾病预防、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开发应用最为广泛。 关键词:生物技术医学 正文:21世纪,生物技术是高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似乎是不争的事实。分子生物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推动分子医学发展的重要工具。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中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医学治疗方法与相关仪器的进步,生物芯片技术、分子生物纳米技术在制药中的重要性正在突出显现,生物技术在医药方面的应用,必将愈来愈广泛。 以下是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一、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指不同生物体的脱氧核糖核酸在体外经过酶切和连接,构成重组脱氧核糖核酸分子,然后转入受体细胞,使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人类按照这个原理,根据需要,人为地转移和重组遗传基因。基因重组是由一个脱氧核糖核酸片段掺入到另一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中,这种外源基因与生物染色体的整合,使此时的外源基因伴随细胞的分裂而增殖,并在体内表达出来。 1 基因工程制药 基因工程制药开创了制药工业的新纪元,解决了过去不能生产或者不能经济生产的药物问题。现在,人类已经可以按照需要,通过基因工程生产出大量廉价优质的新药物和诊断试剂,诸如人生长激素、人的胰岛素、尿激酶、红细胞生成素、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等。令人振奋的是,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针对性的基因工程蛋白质多肽药物的问世,不仅改变了制药工业的产品结构,而且为治疗各种疾病如糖尿病、肾衰竭、肿瘤、侏儒症等提供了有效的药物。众所周知,医治侏儒症的良药是人生长激素,倘若从人的尸体中获

放射性污染及防治

放射性污染及防治 放射性污染及防治 2011-02-26 17:49 地球上存在着各种天然射线的辐射,有的来自宇宙射线,有的 存在于土壤中、岩石中、水中和大气中的放射性物质。这些称为本地辐射,人类就是在这种环境中进化发展的,它们对人 类不构成危害。近几十年以来,由于核技术的发展,随着放射 性物质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放射性污染事故频频发生。1.放射性污染的来源 核工业产生的废弃物;核试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2.放射性污染的危害 放射性物质释放的辐射能被牺牲体吸收以后,会导致生物细 胞的损伤。这种损伤既有瞬间发生的,也有长期的损伤。人体对放射性辐射最敏感的组织是骨髓、淋巴系统以及肠道内壁。大剂量辐射造成的伤害可使人发生急性伤害。核爆炸或核反应堆发生意外事故,其产生的辐射可使人在几小时或几天内 引起死亡。 放射性核物质排入环境后,由于大气扩散和水流输送不断在 自然界迁移,可造成对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动物、植物

受到污染后,放射性物质在生物体中富集,其体内的浓度可达到周围环境的10万倍。放射性物质可以通过空气、食品、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使人受到伤害。这种伤害直接作用于人体细胞内部,而且持续的时间长。一般放射性物质在人体的持续作用的时间按6个半衰期时间计算长达50年左右。此外,放射性污染看不见,摸不到,早期很难察觉。人一旦受到污染,无法隔离。即使受到小计量的辐射污染,也会造成不良后果。放射性污染的长期后果是可诱发肿瘤、白血病和遗传障碍等疾病。 3.放射性污染的防治 主要应着重于预防,控制污染源。一旦发生,要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核工业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可靠的设备,将安全运行放在首位,杜绝核物质泄漏事故。核工业产生的各种废弃物要经过净化处理,达到无害标准后排放。对放射性强的废物要放置在封闭的专门场所,并禁止人进入。 生活中的放射性污染也不容忽视。居室中的一种放射性污染主要来源于氡气。高剂量的氡可导致肺癌、白血病和呼吸道疾病,氡已经成为仅次于吸烟的第二大致辞肺癌的因素。氡很多藏在花岗岩等岩石中,地层深处的氡也可以通过地裂缝和地下水钻到地面上来。室内的氡96%来自地基,4%来自放射性建筑材料。为了防治氡气污染,居室应保证良好的通风,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