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控机床丝杠传动间隙调整教学
滚珠丝杠副轴向间隙调整和预紧的基本原理

滚珠丝杠副轴向间隙调整和预紧的基本原理以滚珠丝杠副轴向间隙调整和预紧的基本原理为标题滚珠丝杠副是一种常见的传动装置,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滚珠丝杠副的轴向间隙调整和预紧是确保其传动性能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滚珠丝杠副的基本结构开始,介绍轴向间隙的调整和预紧的原理和方法。
一、滚珠丝杠副的基本结构滚珠丝杠副由螺杆、螺母和滚珠组成。
螺杆是主动件,螺母是从动件,滚珠则位于螺杆和螺母之间,起到传递力和减小摩擦的作用。
滚珠丝杠副的轴向间隙调整和预紧对其传动精度和运行平稳性具有重要影响。
二、轴向间隙调整的原理轴向间隙是指螺杆和螺母之间的间隙,它会直接影响滚珠丝杠副的传动精度和刚度。
滚珠丝杠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产生一定的磨损和松动,导致轴向间隙的变化。
为了保证传动性能,需要及时调整轴向间隙。
轴向间隙调整的原理是通过改变滚珠丝杠副的结构尺寸或使用补偿零件来实现。
一种常见的调整方式是通过调整螺杆和螺母的螺纹尺寸来改变轴向间隙。
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加工或更换螺杆和螺母来实现轴向间隙的调整。
三、轴向间隙的预紧为了保证滚珠丝杠副的传动精度和刚度,需要对轴向间隙进行预紧。
预紧是通过施加一定的轴向力来减小螺杆和螺母之间的间隙,提高传动刚度和精度。
轴向间隙的预紧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外力预紧和内力预紧。
外力预紧是指通过外部装置施加一定的轴向力来实现,常见的方式有弹簧预紧和液压预紧。
内力预紧是指通过滚珠丝杠副自身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来实现,常见的方式有端部预紧和滚珠预紧。
四、轴向间隙调整和预紧的方法轴向间隙的调整和预紧是滚珠丝杠副维护和保养的重要内容。
为了保证滚珠丝杠副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需要定期检查和调整轴向间隙。
常见的轴向间隙调整和预紧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 加工或更换螺杆和螺母:通过更换或重新加工螺杆和螺母的螺纹尺寸来调整轴向间隙。
2. 使用补偿零件:通过在螺杆和螺母之间加入补偿零件,来调整轴向间隙。
3. 外力预紧:通过外部装置施加一定的轴向力,如弹簧预紧和液压预紧。
fanuc丝杠间隙参数

fanuc丝杠间隙参数Fanuc丝杠间隙参数是指Fanuc数控系统中用于调整丝杠间隙的参数。
丝杠间隙是指丝杠与螺母之间的间隙,它会影响到机床的精度和稳定性。
因此,正确设置丝杠间隙参数对于保证机床的正常运行和加工质量至关重要。
Fanuc丝杠间隙参数的设置需要根据具体的机床型号和加工要求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Fanuc数控系统提供了两个丝杠间隙参数:前进间隙和回程间隙。
前进间隙是指当丝杠向前运动时,螺母与丝杠之间的间隙;回程间隙是指当丝杠向后运动时,螺母与丝杠之间的间隙。
通过调整这两个参数,可以使丝杠与螺母之间的间隙达到最佳状态,从而提高机床的加工精度和稳定性。
在进行丝杠间隙参数的设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根据机床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丝杠间隙参数范围。
不同的机床型号和加工要求对丝杠间隙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其次,要进行适当的试切试验。
通过试切试验可以判断丝杠间隙参数是否合适,如果加工质量不理想,可以适当调整参数值。
最后,要定期检查和调整丝杠间隙参数。
由于机床的使用时间和工作环境的变化,丝杠间隙参数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调整,以保证机床的正常运行和加工质量。
Fanuc丝杠间隙参数的设置对于机床的加工精度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正确设置丝杠间隙参数可以使丝杠与螺母之间的间隙达到最佳状态,从而提高机床的加工精度和稳定性。
因此,在使用Fanuc数控系统的机床中,合理设置丝杠间隙参数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不断的试验和调整,才能找到最适合机床的丝杠间隙参数,从而保证机床的正常运行和加工质量。
FANUC丝杆反向间隙调整步骤

FANUC丝杆反向间隙调整步骤数控机床机械间隙误差是指从机床运动链的首端至执行件全程由于机械间隙而引起的综合误差。
比如机床的进给链,其误差来源于电机轴与齿轴由于键联引起的间隙、齿轮副间隙、齿轮与丝杠间由键联接引起的间隙、联轴器中键联接引起的间隙、丝杠螺母间隙等,这些误差在朝在一个方向运动时是不存在的。
机床反向间隙误差是指由于机床传动链中机械间隙的存在,机床执行件在运动过程中,从正向运动变为反向运动时,执行件的运动量与理论值(编程值)存在误差,最后反映为叠加至工件上的加工精度的误差。
当数控机床工作台在其运动方向上换向时,由于反向间隙的存在会导致伺服电机空转而工作台无实际移动,此称之为失动。
如在g01切削运动时,反向偏差会影响插补运动的精度,若偏差过大就会造成“圆不够圆,方不够方” 的情形;而在goo快速定位运动中,反向偏差影响机床的定位精度,使得钻孔、镗孔等孔加工时各孔间的位置精度降低。
这样的反向间隙若数值较小,对加工精度影响不大则不需要采取任何措施;若数值较大,则系统的稳定性明显下降,加工精度明显降低, 尤其是曲线加工,会影响到尺寸公差和曲线的一致性,此时必须进行反向间隙的测定和补偿。
特别是采用半闭环控制的数控机床,反向间隙会影响到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在使用数控机床时,重视和研究反向间隙的产生因素、影响以及补偿功能等,在学习和实践中认真总结发现反向间隙自动补偿过程中一些规律性的误差,采取恰当加工措施,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
反向间隙:因为丝杠和丝母之间肯定存在一定的间隙,所以在正转后变换成反转的时候,在一定的角度内,尽管丝杠转动,但是丝母还要等间隙消除以后才能带动工作台运动,这个间隙就是反向间隙,但是要反映在丝杠的旋转角度上。
FANUC丝杆反向间隙调整步骤相关参数:1切削进给(G01)反间隙补偿1回参考点2用切削进给使机床移动到测量点如:G01 X100.0 F5000 ;3安装百分表将刻度对04用切削进给,使机床沿相同方向移动如:X200.05用切削进给返回测量点如:X100.06读取百分表刻度7按检测单位换算切削进给方式的间隙补偿量(A),并设定在以下参数内。
丝杆调整方法

丝杆调整方法一、丝杆间隙问题的成因:丝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因多种原因导致间隙过大,从而影响工作的精度和稳定性。
这些原因主要包括:1. 安装过程中未能妥善调整,缺少必要的精度校准;2. 长期使用后的自然磨损;3. 缺乏定期维护或零部件更换,导致丝杆性能下降。
二、丝杆调整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丝杆调整前,必须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确保电源已经切断,以保障操作安全;2. 清理工作台和丝杆表面,确保调整工具的清洁度;3. 准备好所需的调整工具,以便进行后续的丝杆调整。
三、丝杆调整步骤及注意事项:以下是丝杆调整的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1. 将步进电机或电动机移至方便调整丝杆间距的位置;2. 如果丝杠存在弯曲现象,需要在调整前进行处理,严重弯曲的丝杠需要更换;3. 松开丝杠的固定螺母;4. 调整丝杠的间隙,使丝杠轴和螺母之间的间隙调整为2-3mm 左右;5. 拧紧固定螺母,确保丝杠的平稳性;6. 按照相关规定,对丝杠进行定期维护保养,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四、丝杆调整后的测试方法:在完成丝杆调整后,应进行以下测试以确保其性能达标:1. 测试丝杠间距是否适当,确保其符合工作要求;2. 测试丝杠输出的线性位移是否稳定,以保障工作的精度;3. 进行多次测试,对比前后的数据变化,确认丝杆是否调整到合适的位置。
一、检查丝杆的完整性为了确保机器运行的流畅性,首先需要检查丝杆的完整性。
检查方法包括两种:一是通过肉眼观察丝杆表面是否存在划痕、裂纹等损伤,如果发现此类问题,需要及时更换丝杆。
二是使用精密仪器如测微计来测量丝杆的直径和圆度是否符合标准,如果不符合,也需要更换丝杆。
二、调整丝杆的松紧度丝杆的松紧度是影响机器精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过松的丝杆会导致机器失去精度,而过紧的丝杆则会导致机器运行不流畅。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丝杆的松紧度,以确保机器的运行流畅。
具体调整方法如下:1. 停止机器的运行,使用工具松开紧固螺母;2. 调整丝杆的松紧度,通常通过旋转紧固螺母来实现,使丝杆保持一定的松紧状态;3. 紧固好螺母,确保调整后的松紧度达到标准。
数控技术专业《2.1.3滚珠丝杠螺母副间隙的调整方法》

滚珠丝杠螺母副间隙的调整方法
4螺纹调整间隙法
螺纹调整间隙法:常用的双螺母消除间隙的方法之一,如下图,右螺母2外圆上有普 通螺纹,并用两螺母4、5固定。当调整圆螺母4时,即可调整轴向间隙,然后用锁紧 螺母5锁紧。这种方法结构紧凑,工作可靠,滚道磨损可随时调整,但预紧力不准确 。
滚珠丝杠螺母副间隙的调整方法
滚珠丝杠螺母副间隙的调整方法
2垫片调整间隙法
垫片调整间隙法:常用的双螺母消除间隙的方法之一,如下图,调整垫片4的厚度, 使左右两螺母1、2产生轴向位移,从而消除滚珠丝杠螺母副的间隙和产生预紧力。这 种方法简单、可靠,但调整费时,适用于一般精度的传动。
滚珠丝杠螺母副间隙的调整方法
3齿差调整间隙法
齿差调整间隙法:常用的双螺母消除间隙的方法之一,如下图,两个螺母1、2的凸缘 为圆柱外齿轮,齿数差为1,两个内齿轮3、4用螺钉、定位销紧固在螺母座上。调整 时先将内齿轮卸下,根据间隙大小使两个螺母分别向相同方向转过1个齿或几个齿, 然后再插入内齿轮,使螺母在轴向相互移动了相应的距离,从而消除两个螺母的轴向 间隙。
思考一下
何种零件轮廓受反向间隙影响比较大?
今天,你离成功更近一步!
内容概要本ຫໍສະໝຸດ 课程主要介绍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滚珠丝杠螺母副间隙的影响
垫片调整间隙法 齿差调整间隙法
螺纹调整间隙法
重点:滚珠丝杠螺母副间隙的调整方法 难点:反向间隙如何影响机械加工精度
滚珠丝杠螺母副间隙的调整方法
1滚珠丝杠螺母副间隙的影响
滚珠丝杠螺母副的滚珠与滚道间隙,会导致机床在该方向上反向传动时信号丧失,影 响反向传动精度和轴向刚度,所以必须消除轴向间隙。
丝杠螺母间隙调整的方法

丝杠螺母间隙调整的方法
丝杠螺母是机械传动中常用的一种传动方式,其主要作用是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
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长时间的磨损或者使用不当,丝杠螺母的间隙可能会变得不合适,从而影响传动的效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对丝杠螺母进行间隙调整。
下面介绍一种常用的方法。
步骤一:拆卸
首先需要拆卸丝杠螺母,一般需要使用专用的工具。
在拆卸之前,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工具,例如扳手、钳子等等。
当拆卸时,需要特别注意不要损坏丝杠螺杆。
步骤二:清洁
拆卸完成后,需要对丝杠螺母进行清洁。
由于丝杠螺母长期使用会积累一些灰尘和杂质,因此需要用清洁剂将其清洗干净。
在清洁时,需要特别注意不要将螺杆表面弄伤。
步骤三:调整
清洁完成后,需要对丝杠螺母进行间隙调整。
这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丝杠螺母的间隙。
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螺母的位置来实现,具体方法是将螺母适当向内或向外调整。
在调整时,需要特别注意不要调整过度,否则会影响丝杠螺母的正常使用。
步骤四:组装
间隙调整完成后,需要将丝杠螺母组装起来。
组装时需要特别注意各部件的位置和方向,确保安装正确。
在组装过程中,需要使用适
当的工具,例如扳手、钳子等等。
总之,丝杠螺母间隙调整虽然比较简单,但是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只有通过正确的方法来进行调整,才能保证丝杠螺母的正常使用,从而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
丝杠反向间隙的调整

丝杠反向间隙的调整
丝杠反向间隙是指丝杠在反向转动时产生的间隙或游隙。
这种间隙会
导致丝杠与螺母之间的相对运动不连续或不稳定,影响机械设备的精
度和性能。
调整丝杠反向间隙的方法如下:
1. 首先,确定丝杠的反向间隙大小。
可以通过实验或测量来获得准确
的数值。
2. 对于一些较小的反向间隙,可以通过 tightening the nut(紧固
螺母)的方法来进行调整。
即通过适当地调整螺母的紧固程度来减小
或消除间隙。
但需要注意,过度紧固可能会导致其他问题,如摩擦增
加或螺杆弯曲等。
3. 对于较大的反向间隙,可以采用添加垫片或嵌套组件的方法来进行
调整。
通过增加垫片或安装合适的嵌套组件,可以减小螺栓和螺母之
间的间隙,从而提高反向间隙的精度。
4. 可以通过更换更精密的丝杠或螺母来解决丝杠反向间隙过大的问题。
使用高精度的丝杠和螺母,可以减小反向间隙的大小,提高机械设备
的精度和稳定性。
总之,调整丝杠反向间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适当的解决方法。
通过紧固螺母、添加垫片、更换更精密的丝杠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减
小或消除丝杠反向间隙,提高机械设备的性能和精度。
丝杆反向间隙调整方法

丝杆反向间隙调整方法
丝杆反向间隙调整方法有:用百分表测量的方法、间隙补偿的方法。
用百分表测量的方法如下:
1.找到机械间隙补偿的参数,将参数值清零。
2.假设是检查X向机械间隙,将百分表座吸在大拖板上,测量头接触中拖板,压表0.5~1圈。
3.在手轮状态,将中拖板向负方向移动,百分表有变化的时候停止移动,将百分表对零。
4.将中拖板向正方向移动,用手轮最慢的档位,慢慢旋转手轮,默记手轮转过的刻度,当百分表指针发生变化的时候,立刻停止手轮。
5.按照此时手轮转过的刻度,计算机械间隙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控机床丝杠传动间隙调整教学
浅谈数控机床丝杠传动间隙调整教学
摘要:职业学校教育的开展目标是培养理论联系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人才。
因此,必须重视对学生知识拓展应用能力的培养。
本文从设备设施和教学场景的准备、课题理论分析思考两方面入手,探讨了如何更有效地开展数控机床丝杠传动间隙调整教学。
关键词:加工精度影响因素调整检验
在数控加工专业课教学中,经常出现因机床传动误差而造成的零件尺寸不合格的现象,这时就要对机床进行必要的调整。
在数控机床加工过程中,其运行精度决定着零件加工后的尺寸精度,因此在学生实习零件加工前,首先要保证机床的运行精度和可靠性。
数控机床的轴向间隙是容易产生尺寸误差的主要因素,轴向间隙主要是指进给传动滚珠丝杠螺母副间隙和固定或支撑轴承间隙,所以机床传动间隙的调整和补偿工作尤为重要和必要。
一、设备设施和教学场景的准备
在教学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选用有代表性的经济性数车为教具,有意识地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比方在加工前测量,根据需要在程序中插入刀补,执行完一次进给后出现尺寸误差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对编辑的加工程序进行分析,除了加工程序编写不合理、刀具、切削热因素以外,还有什么原因导致加工误差。
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与答调动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知识、思维去思考问题;在互动中使学生有兴趣学习新知识,在互动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这涉及专业课教学中的各个层次,如怎样提出问题――首先由老师提问,并引导学生进行解答,把课题内容引入机床本体的刚性和间隙调整方面。
二、课题理论分析与思考
在实践课的实践教学环节中,通过老师讲、示范操作,学生听、看、练的不同方式,增进学生对实践课的理解和掌握。
在实践课教学中,老师应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方案与内容,有意识地提出适宜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比方,滚珠丝杠传动副是机床进给系统的主要部件,传动副间的间隙大小决定着加工过程刀具是否在合理轨迹内运行,如出现误差就需要制订一套解决的方案,丝杠间隙的调整就是其中一种解决策略。
为了保证进给传动机构的精度和轴向刚度,必须消除轴向间隙。
教师用简单的语言使学生适应这种学习方式,指出问题的思路,引导学生思考。
课题1 双螺母垫片式调整
双螺母垫片式消除方法是调整垫片的厚度,使左、右两个螺母产生相对轴向位移,即可消除间隙,并产生预紧力。
用这种方法预紧时,预紧力应为最大轴向负载的1/3。
此种形式结构简单可靠,刚度较好,使用时装卸方便。
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通过查找资料的方法,自己解答,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通过反复练习,从被动学习提升到主动学习的层次,既能够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又能够到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直至最终会操作的目的。
课题2 双螺母螺纹式调整
利用一个螺母上的外螺纹,通过圆螺母调整两个螺母的相对轴向位置实现预紧,调整好后
用另一个圆螺母缩紧。
这种结构调整方便,且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随时调整,但预紧力大小不能准确控制。
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以传授知识为根底,侧重理论与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讲调整过程的同时,教师还要力争让学生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看〞“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老师用简练、直接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课堂实践,参与到各个实践环节中,从而加深学生对实践课根本原理的理解和记忆,锻炼学生分析与动手实践的能力。
课题3 调整后的检验
进给间隙补偿量的测定,利用千分表校准轴的轴向间隙,把千分表固定到机床的导轨面上,千分表的表头轴向对准滑动导轨轴向面,并把指针调零,用进给切削速度沿相同方向移动100mm,再用相同的速度从当前位置返回到测量点。
通过三次反复测量,读取千分表的刻度值,三次的平均值为补偿值。
在实践教学中,老师应注意创造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反复练习,通过尝试、讨论、合作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分析问题。
让学生展开多角度的思维活动,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操作的准确率。
通过检测和诊断手段,找出具体的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方法消除系统误差。
三、小结
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和课前的准备,充分发挥教师的特点,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线,通过示范与自主练习结合的方式,进行一体化授课,学生通过反复看图、拆装,增进操作过程的熟练性,帮助学生拓展知识,以促进操作技能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爱玲.数控机床结构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数控机床操作工:高级[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