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衰竭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疗效与分析

新生儿呼吸衰竭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疗效与分析
新生儿呼吸衰竭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疗效与分析

新生儿呼吸衰竭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疗效与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衰竭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吸入氧浓度、氧合指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a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 h两组患儿上述各指标均所有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采用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实施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可显著改善患儿肺通气氧合功能,并可减少并发症发生,临床价值显著,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衰竭;高频振荡通气

新生儿呼吸衰竭为儿科较为严重的一种疾病,对患儿健康的威胁性极大,临床上通常将机械通气作为该病的有效治疗方式[1]。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高频振荡通气也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应用。本研究为探讨新生儿呼吸衰竭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采用不同方法对患儿进行处理,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9月~2014年9月接收的6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3例,女27例,平均日龄(35.9±9.3)h,平均胎龄(35.4±5.3)周;平均体重(2588.5±34.9)g。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60例患儿均接受充足的热卡供应,维持内环境稳定,且加强对预防感染的重视。观察组同时采用高频振荡呼吸机进行通气治疗,高频振荡呼吸机采用英国SLE5000型号的呼吸机,参数设置:平均气道压应控制在10~15 cm H2O (1 cm H2O=0.098 kPa),振幅处于零位,并适当增加振幅,通常应控制在25~40 cm H2O,频率应控制在10~15 Hz,吸入氧浓度应控制在30%~80%。PaO2应控制在50~80 mm Hg(1 mm Hg= 0.133 kPa),PaCO2应控制在40~60 mm Hg,血氧饱和度(SpO2)应控制85%~95%。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

1. 3 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8 h吸入氧浓度、氧合指数、PaCO2、PaO2/PaCO2等指标情况;并对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仅供参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服务能力基本要求

附件1 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服务能力基本要求 一、基本要求 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应当具备下列能力:呼吸、心率、血压、凝血、生化、血气、胆红素等重要指标监测,X光和B超床边检查,常频机械通气治疗。 二、县(市、区)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符合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基本要求,并具备下列服务能力: (一)新生儿复苏; (二)健康新生儿评估及出生后护理; (三)生命体征平稳的轻度外观畸形或有高危因素的足月新生儿的护理和医学观察; (四)生命体征稳定的出生体重≥1500克的低出生体重儿或胎龄≥32周的早产儿的医疗和护理; (五)生命体征异常但预计不会发展到脏器功能衰竭的病理新生儿的医疗和护理; (六)不短于72小时的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CPAP)或不短于24小时的常频机械通气; (七)需要转运的病理新生儿离院前稳定病情。 三、市(地、州)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除有县(市、区)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的服务能力以外,还应具备下列服务能力:

(一)出生体重≥1000克的低出生体重新生儿或胎龄≥28周的早产儿的医疗护理; (二)严重脓毒症和各种脏器功能衰竭内科医疗护理; (三)细菌、真菌、TORCH等病原学诊断; (四)持续提供常频机械通气; (五)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 (六)实施脐动、静脉置管以及外周静脉置管和换血治疗等诊疗护理技术。 四、省(区、市)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除有市(地、州)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的服务能力之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服务能力: (一)出生体重<1000克的低出生体重新生儿或胎龄<28周的早产儿的全面医疗护理; (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和新生儿遗传代谢病质谱学筛查; (三)儿科各亚专业的诊断治疗,包括:脑功能监护、支气管镜、胃镜、有创循环监测、连续血液净化、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治疗、高频通气、一氧化氮吸入治疗、亚低温治疗等; (四)实施中、大型外科手术。 (五)鼓励具备实施体外循环支持的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和遗传代谢病诊断和处置的能力。

高频振荡通气操作指南.(DOC)

高频振荡通气操作指南 呼吸机型号:3100B 适应症: *存在ALI 或者ARDS的病人,体重在35kg以上,常规通气方式失败且又需要肺保护通气策略的,高频振荡通气将是他们的最佳选择。以下的指标常被认定是是否使用高频振荡通气的标准。 FiO2≥60%, PEEP≥10同时P/F ratio < 200 平台压> 30 cmH2 O 弥漫性肺泡病变伴有肺顺应性下降,低氧血症且OI>13,OI=(FIO2×mPaw)/PaO2×100 肺气压伤伴有肺漏气(有影像学证据表明有纵膈气肿、气胸、心包积气、气腹或者间质性肺气肿) 其他原因造成的难治性缺氧 禁忌症: * 重度气道阻塞或狭窄。(严重COPD或哮喘) 上机之前的准备事宜 1,血流动力学状态:患者血流动力学应维持稳定,平均动脉压应该至少要达到75mmHg。 2,PH:应大于 7.2 3,病人的镇静状态:使用适当的镇静和肌松药物。 4,确保病人有最近的肺部影像学检查结果。 5,考虑患者床垫的类型,如果可能,需要适当加固患者的床垫。

6,确认患者是否需要像CT、MRI之类的非常规检查项目。如果需要的话,那么应该在给患者进行高频通气之前完成这些检查。 7,如果使用封闭式吸痰装置,应确保与管路连接正确,在给患者上机之前应做好气道清理。 8,在给患者上机之前与家属做好良好的沟通和解释工作,比如在上机过程中会出现的噪音以及胸部振动的情况。 9,实施肺开房策略可以借助振荡器或者使用肺复张手法。 使用前检查事项 1,连接系统气源 2,连接电源 3,检查患者的管路与呼吸机的连接 4,连接患者管路和湿化装置 5,连接振荡器和压力传感器 6,打开电源 7,检查气源 8,检查振荡器关闭 9,确保报警功能开启 10,患者管路校准 11,呼吸机性能校准 12,报警检查

高频通气呼吸机及其在新生儿科的临床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42215654.html, 高频通气呼吸机及其在新生儿科的临床应用作者:代丽芳张欧芳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08期 新生儿在出生后由于各种原因经常会伴随着一些呼吸系统疾病,这些疾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就会大大降低新生儿的存活率,甚至引发其他的一些并发症,高频通气呼吸机的出现对于新生儿呼吸疾病的治疗具有重大的意义。高频通气是指在高于人类正常呼吸频率的情况下,将机体气体变换成为适宜的通气方式,可以有效的帮助医生治疗患有呼吸疾病的新生儿患者。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主要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该段时间内在我院接受诊断治疗的60例呼 吸疾病新生儿患者为案例。我院在取得家属允许下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是治疗组和常规组,其中在治疗组中,男有20例,女有10例;患者年龄区间为1个月到12个月,对于治疗组采用高频通气呼吸机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中男有18例,女有12例;患者年龄区间为2个月到14个月,对于常规组的患者采取其他常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在治疗一段时间后对两组进行患者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各方面对比上差异不大,对比起来较为科学,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我院主要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常规组主要就是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而治疗组则是通过高频通气呼吸机的方法进行治疗,下面主要介绍治疗组的治疗方法。 高频通气呼吸机应用于新生儿科的方面主要包括三种,分别为呼吸窘迫综合征、先天性膈疝、胎粪吸入综合征。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而言,该病主要是由于新生儿的肺部表面有一些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直接导致了新生儿形成肺不张,即呼吸窘迫综合征。可以采用高频振荡的方法,在高频振荡的作用下帮助新生儿患者肺部复张,也就是使其肺泡复张。在高频通气呼吸机的作用下有效阻止患者肺泡萎缩,改善病情,防止引发并发症。先天性膈疝也是新生儿科患者常见的病症,如果患者得不到尽快治疗就会发生肺动脉压增高的现象,这一现象导致静脉中的血液分流,最终患者全身性低氧血。而高频通气呼吸机在该疾病中的应用大多是延缓修补,控制病情的恶化,减少并发症。胎粪吸入综合征是由于在生产时胎粪混入导致羊水受

密闭式吸痰管在新生儿高频通气中的应用

密闭式吸痰管在新生儿高频通气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7-11-01T11:16:23.51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30期作者:林春波梁英福(通讯作者)莫民英 [导读] 高频通气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应用广泛的通气方式,其特点频率高,潮气量小。 (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广西南宁 530001) 【摘要】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管在新生儿高频通气中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高频通气并应用密闭式吸痰危重症新生儿60例,对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危重症患儿在进行高频通气中采用密闭式吸痰管,对照组危重症患儿采取传统一次性吸痰管开放性吸痰,对各项指标进行观察与记录。结果:应用密闭式吸痰管,实验组患儿经皮血氧饱和度、撤机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危重症新生儿高频通气应用密闭式吸痰,效果显著,可推荐应用。 【关键词】密闭式吸痰管;新生儿;高频通气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0-0121-02 高频通气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应用广泛的通气方式,其特点频率高,潮气量小,可及时将气流送到患儿肺道,实现气体交换[1]。密闭式吸痰管与传统吸痰方式相比较,在操作过程中不需人机分离,不中断机械通气,不仅会提高患儿的氧合,且能够避免肺泡萎缩的发生。本组研究选择60例危重症新生儿,在高频通气过程中给予密闭式吸痰管,对其效果观察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选择2015年4月-2016年11月入住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室(NICU)的危重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为:患儿体重均超过2000g、胎龄在37~42周、出生时间在24h内、出现呼吸窘迫症;排除标准:患儿颅内出血、先天性心脏、肝肾功能不全[2]。将60例危重症新生儿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且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无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均衡性(P> 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行传统一次性吸痰管开放性吸痰,实验组患儿行密闭式吸痰管吸痰。其中实验组患者吸痰方法为:(1)选择适合患儿大小的密闭式吸痰管,且保证吸痰管的直径比气管插管内径小,避免出现肺不张现象,在本次研究中采取的标准为3.0mm气管插管选择6F密闭式吸痰管,3.5mm的气管插管选择8F的密闭式吸痰管[3]。(2)在取出密闭式吸痰管的时候需保证具有无菌性,将一端连接患儿的气管插管,另外一端连接呼吸机,将负压连接口保护盖连接连接管。(3)根据患者生命体征调节负压吸收,其范围设定在60~70mmHg,将T型连接管加以固定,并及时将吸痰管插入到气管内管,按压负压控制按钮,将吸痰管轻轻的抽出。此外,为尽可能减少对患儿气管粘膜造成影响,每一次吸痰时间低于15s,且不可连续吸痰3次。(4)在吸痰中如果患儿出现分泌物粘稠的时候,需要从加药口添加气道湿化液再次吸痰。(5)吸痰完成之后,注入生理盐水清洗。 对照组患儿行开放式吸痰法,即在吸痰之前需吸入2min纯氧,将呼吸机与气管插管的连接断开,保证其无菌性,利用一次性吸痰管进行吸痰,如患儿病情严重需多次吸痰,则需等到患儿血氧饱和度回归正常再次行吸痰,吸痰工作完毕之后及时连接呼吸机采取机械通气,吸入纯氧。 1.3 监测指标 对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儿的血氧饱和度、住院平均时间、撤机时间进行观察与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并行t检验,加入P<0.05说明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儿吸痰前经皮血氧饱和度为(81.2±11.3)%,吸痰后为(93±12.5)%;对照组患儿吸痰前经皮血氧饱和度为 (82.2±10.3)%,吸痰后为(88.2±11.8)%;实验组患儿住院平均时间为(10.2±2.5)d,对照组为(15.2±2.1)d;实验组患儿撤机时间为(4.3±2.2)d,对照组患儿为(5.9±2.8)d。实验组患经皮血氧饱和度、撤机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者给予吸痰处理可改善氧合,但是如采取传统吸痰方式,需要人机分离,导致肺容量减少,产生肺泡萎缩现象。密闭式吸痰管是近几年应用较为广泛的方式之一,可以构建密闭的系统,不需要人机分离,有效降低患儿的肺容量,且能够实现患儿氧合的有效维持,避免出现心率加快以及血压升高现象,对降低肺萎缩发生率以及低氧血症症状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密闭式吸痰管的应用打破了传统吸痰方式的缺陷,吸痰效果较佳。 高频通气是危重症新生儿治疗的一种主要手段[4],在国外各大医院中,新生儿监护病房中均应用高频通气,其潮气量较低,可有效改善氧合,提高通气效率,并且高频通气还可以实现气体的交换,与传统方式相比较,能够提高通气量,治疗效果明显。除此之外,采取高频震荡通气能够降低气道压,因频率快,潮气小,对患儿的肺脏有所影响,可减少气压伤现象的发生。在本组研究中,实验组患儿采取密闭式吸痰管,其经皮血氧饱和度、撤机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发展模式下,在高频通气中采取密闭式吸痰管的方式,可以减少肺泡萎缩,改善出现塌陷的肺泡,缓解吸痰所引发的的低血氧症,且操作简单,具有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新生儿高频呼吸机技术参数

新生儿高频呼吸机技术参数 1.总体要求: 1.1 适用于早产儿、新生儿使用 1.2 具备无创通气、常频通气和有创高频通气以及无创高频通气。 1.3 显示屏≥12英寸彩色触摸屏,具有中文界面及报警事项中文记录。 1.4 备用电池 3小时以上 2.通气模式 2.1 常频通气 IPPV/IMV、SIMV/SIPPV、SIMV+PSV、SIPPV+PSV、CPAP 2.2 无创通气nCPAP、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nIPPV、高流量氧疗 HiFlow 、nHFO 2.3 高频通气 HFO、HFO + VTG、HFO+肺复张 3.常频通气 3.1 呼吸频率2-200bpm 3.2 吸气压4-60mbar 3.3 PEEP 0-30mbar 容量限制(VL) 2-200ml 3.4 目标容量(VG) 0.1-200ml 3.5 管路泄露补偿0-100% 3.6 流量触发范围0.1-1L/min 3.7 容量触发范围5-30% 3.8 I:E 9:1-1:99可以调节(nIPPV) 4.高频模式 4.1 HFO原理音圈式双膜式震荡 4.2 频率范围5-20Hz 4.3 振幅5-100mbar 4.4 负压-50mbar 4.5 平均圧力0-40mbar 4.6 容量保证Off,0.1-200ml,最小潮气量0.1ml 4.7 I:E 25:75、33:66、40:60、50:50 5.无创通气 5.1 吸气压力PIP 5-30mbar 5.2 PEEP 0-15mbar 5.3 吸气流量2-32L/min 5.4 呼气流量0-20L/min 5.5 呼吸频率2-200bpm 5.6 nHFO震荡频率5-20Hz 5.7 nHFO震荡振幅2-50mbar 5.8 NIPPV 可接单支管路通气 5.9 HiFlow流量2-30L/min 5.10 HiFlow压力限制Pmax 10-22mbar 6.配件 6.1 湿化器可单独调节温度和湿度,也可自行调节温度和湿度,保证最佳的湿化 6.2 传感器热丝式流量传感器,长效,灵敏度高

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技术项目要求

附件2 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技术项目要求 序号需求 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服务能力层级 县(市、区)级市(地、州)级省(区、市)级 1新生儿复苏必须必须必须 2普通氧疗必须必须必须 3气管插管必须必须必须 4蓝光治疗必须必须必须 5静脉留置针必须必须必须 6出院后管理必须必须必须 7听力筛查必须必须必须 8无创生理功能监护必须必须必须 9全天候新生儿转运必须必须必须 10患儿危重程度评分必须必须必须 11床边超声诊断必须必须必须 12床边X光摄影必须必须必须 13全胃肠道外营养必须必须必须 14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72h必须必须 15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必须必须必须 16胸腔闭式引流必须必须必须 17机械通气≥24h必须必须 18溶血病检测院内必须院内必须院内必须19生化检验院内必须院内必须院内必须20输血科院内必须院内必须院内必须21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期望必须必须 22换血治疗期望必须必须 23脐动、静脉置管期望必须必须 24外周静脉置管期望必须必须 25主要病原学诊断期望必须必须

26免疫学检验期望院内必须院内必须27细胞学检验期望院内必须院内必须28病理科期望院内必须院内必须29康复诊疗期望床边床边 30染色体检验期望院内必须院内必须31CT期望院内必须院内必须32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期望期望必须 33高频通气期望期望必须 34遗传代谢病质谱方法筛 查 期望期望必须 35脑功能监护期望期望必须 36亚低温治疗期望期望必须 37腹膜透析期望期望必须 38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治疗期望期望必须 39支气管镜期望期望必须 40胃镜诊疗期望期望必须 41连续血液净化期望期望必须 42有创循环监测期望期望必须 43MRI期望期望院内必须44分子检验期望期望院内必须45幽门肥厚矫治手术期望期望院内必须46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期望期望院内必须47消化道闭锁矫治手术期望期望院内必须48胃肠道穿孔矫治手术期望期望院内必须49先天性膈疝矫治手术期望期望院内必须50食道气管瘘矫治手术期望期望院内必须51脊膜膨出矫治手术期望期望院内必须52颅内血肿清除术期望期望院内必须53泌尿道畸形矫治手术期望期望院内必须54需要体外循环的手术期望期望期望 55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期望期望期望 56遗传代谢病诊断和处置期望期望期望

高频振荡通气

高频振荡通气

高频振荡通气 高频通气(high frequency ventilation,HFV)是指通气频率超过150次/分(2.5 Hz, 1 Hz=60次/分)的通气方式。高频通气是1959年由Emerson首次发展起来的新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衍生出多种高频通气方式。一般按照其气体运动方式将高频通气分为五类: 1.高频正压通气(high frequency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HFPPV) 2.高频喷射通气(High frequency jet ventilation,HFJV) 3.高频振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 4.高频阻断通气(High frequency flow interruption ventilation,HFFI) 5.高频叩击通气(High-frequency flow interruption ventilation,HFFI) 、不易引起气高频振荡通气以其可清除CO 2 压伤、小潮气量、操作简便、副作用少的优点,在近年来逐渐成为高频通气的首选。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高频振荡通气在儿科已经成为儿科重

症治疗的首选通气方案之一,在ARDS、支气管 胸膜瘘等疾病的治疗中,也逐渐扮演着越来越重 要的角色。而其余四种通气方式由于各自的不 足,在临床使用中越来越少见。 一、高频振荡通气(HFOV)概述 1972年Lukeuheimer等人在心功能研究试 验中发现,经器官的压力振动可以使狗在完全肌 松的情况下维持时间氧合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 压正常;与此同时,加拿大多伦多儿童医院Bryan 及Bohn等发现应用活塞驱动振荡器对健康狗进 行研究时发现,在高频率、低潮气量及远端气道 分压及极低压力的时候,动物可维持正常的CO 2 O 分压,由此开始了人们对高频振荡通气机制的2 探究。 早期的高频振荡通气仅仅直接在气道上加 用振荡器,后来发现这种方法短时间内虽然可以 保证氧合和通气,但是长时间使用会造成严重的 二氧化碳潴留。于是科学家改动了高频振荡装 置,在振荡器和病人之间加用了持续偏流(Bias Flow)系统,该持续气流可以由高压气源提供, 使用空氧混合器(Blender)控制偏流的氧浓度, 而且偏流很容易在振荡之前就得到足够的温湿

高频振荡通气

高频振荡通气 高频通气(high frequency ventilation,HFV)是指通气频率超过150次/分(2.5 Hz, 1 Hz=60次/分)的通气方式。高频通气是1959年由Emerson首次发展起来的新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衍生出多种高频通气方式。一般按照其气体运动方式将高频通气分为五类: 1.高频正压通气(high frequency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HFPPV) 2.高频喷射通气(High frequency jet ventilation,HFJV) 3.高频振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 4.高频阻断通气(High frequency flow interruption ventilation,HFFI) 5.高频叩击通气(High-frequency flow interruption ventilation,HFFI) 高频振荡通气以其可清除CO2、不易引起气压伤、小潮气量、操作简便、副作用少的优点,在近年来逐渐成为高频通气的首选。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高频振荡通气在儿科已经成为儿科重症治疗的首选通气方案之一,在ARDS、支气管胸膜瘘等疾病的治疗中,也逐渐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其余四种通气方式由于各自的不足,在临床使用中越来越少见。 一、高频振荡通气(HFOV)概述 1972年Lukeuheimer等人在心功能研究试验中发现,经器官的压力振动可以使狗在完全肌松的情况下维持时间氧合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正常;与此同时,加拿大多伦多儿童医院Bryan及Bohn等发现应用活塞驱动振荡器对健康狗进行研究时发现,在高频率、低潮气量及远端气道极低压力的时候,动物可维持正常的CO2分压及O2分压,由此开始了人们对高频振荡通气机制的探究。 早期的高频振荡通气仅仅直接在气道上加用振荡器,后来发现这种方法短时间内虽然可以保证氧合和通气,但是长时间使用会造成严重的二氧化碳潴留。于是科学家改动了高频振荡装置,在振荡器和病人之间加用了持续偏流(Bias Flow)系统,该持续气流可以由高压气源提供,使用空氧混合器(Blender)控制偏流的氧浓度,而且偏流很容易在振荡之前就得到足够的温湿化。这样,不但可以控制吸入氧浓度从而更好地改善氧合,也可以帮助将由病人肺排入管路的呼出气排出管路,这样就能更好地排除二氧化碳。这就是高频振荡呼吸机的雏形。 高频振荡通气可以直接调节气道平均压,而气道平均压的高低影响氧合,并可以借此维持肺泡及气道的开放和稳定。通过没有大流量气体输送的通气方式,稳定且波动幅度较小的气道压,可以降低气流阻力和肺循环阻力,改善通气/血流比值。(图1)

高频振荡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疗效分析

高频振荡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振荡机械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26例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模式治疗失败的呼吸衰竭患儿改为HFOV治疗,比较HFOV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OI)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6、24 h患儿PaCO2较治疗前逐步降低,PaO2逐步升高,FiO2逐步降低,OI逐步升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OV 对常频治疗失败的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患儿疗效显著。 关键词高频振荡机械通气;常频机械通气;新生儿;呼吸衰竭 HFOV是应用小于或等于解剖死腔的潮气量,高的通气频率,在较低的气道压力下进行通气的一种特殊的通气方法。HFOV作为一种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能够在不增加气压伤的前提下有效提高OI,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1]。本文总结了本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应用HFOV治疗的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患儿26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于本院NICU的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患儿26例,均经常频机械通气失败后采用HFOV治疗。其中足月儿10例,早产儿16例,男17例,女9例,胎龄28~41周,出生体重900~3680 g。开始予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PSV)模式,FiO2>60%,平均气道压(MAP)>12 cm H2O (1 cm H2O= 0.098 kPa),吸气峰压(PIP)> 22 cm H2O,PaO260 cm H2O,持续2 h仍不能缓解症状,后采用HFVO模式。 1. 2 方法选用SLE5000呼吸机,高频振荡参数范围:频率3~20 Hz,MAP 0~35 cm H2O,振幅4~180 cm H2O,吸气时间百分比50%。初始参数设置:频率(F)10~15 Hz,振荡压力幅度(△P)以看到或触到患儿胸廓振动为度,或X线胸片示膈面位置位于第8~9肋为宜,以后根据PaCO2监测调节,PaCO2的目标值为35~45 cm H2O,MAP比常频时高2~3 cm H2O,FiO260%~100%。如需提高PaO2,上调FiO25%~10%,MAP 1~2 cm H2O,每次上调1~2个参数。如需下降PaCO2,上调△P 5~10 cm H2O,上调MAP 1~2 cm H2O。记录机械通气开始时,及2、6、24 h时患儿所需FiO2,PH、PaO2、PaCO2,并计算OI,OI=FiO2×MAP×100÷PaO2。病情稳定后逐步下调FiO2、MAP及振幅,频率不变,改HFVO模式为SIMV模式,直至最后撤机。 1. 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新生儿呼吸衰竭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疗效与分析

新生儿呼吸衰竭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疗效与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衰竭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吸入氧浓度、氧合指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a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 h两组患儿上述各指标均所有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采用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实施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可显著改善患儿肺通气氧合功能,并可减少并发症发生,临床价值显著,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衰竭;高频振荡通气 新生儿呼吸衰竭为儿科较为严重的一种疾病,对患儿健康的威胁性极大,临床上通常将机械通气作为该病的有效治疗方式[1]。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高频振荡通气也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应用。本研究为探讨新生儿呼吸衰竭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采用不同方法对患儿进行处理,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9月~2014年9月接收的6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3例,女27例,平均日龄(35.9±9.3)h,平均胎龄(35.4±5.3)周;平均体重(2588.5±34.9)g。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60例患儿均接受充足的热卡供应,维持内环境稳定,且加强对预防感染的重视。观察组同时采用高频振荡呼吸机进行通气治疗,高频振荡呼吸机采用英国SLE5000型号的呼吸机,参数设置:平均气道压应控制在10~15 cm H2O (1 cm H2O=0.098 kPa),振幅处于零位,并适当增加振幅,通常应控制在25~40 cm H2O,频率应控制在10~15 Hz,吸入氧浓度应控制在30%~80%。PaO2应控制在50~80 mm Hg(1 mm Hg= 0.133 kPa),PaCO2应控制在40~60 mm Hg,血氧饱和度(SpO2)应控制85%~95%。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 1. 3 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8 h吸入氧浓度、氧合指数、PaCO2、PaO2/PaCO2等指标情况;并对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新生儿及NICU管理指南

新生儿及NICU管理指南 新生儿和NICU目前没有分科。新生儿收治普通病号,而NICU是收治危重新生儿的病房, NICU临床工作性质与特点决定了 NICU应具有较高的医护技术力量、较多的护理人员和现代化的仪器设备,独特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法,是医院重点管理科室之一。 根据我国卫生部NICU建设分级管理指南的标准(三级 6等分法),将我科定为新生重症监护病房(NICU)。一、目前新生儿及NICU床位设置与人员编制: 总床位40张,NICU 8张床位,新生儿病房 32张床位。人员编制:医生11人,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3人。新生儿专业护士 28人,护士长1人。 新生儿病房及NICU管理规范 一、新生儿室 (一)布局 新生儿室应有独立的区域,设置床位不少于6张。 需设置接待室、配奶间、沐浴区、隔离间、有条件者可 设置早产儿间。可根据条件选择有陪或无陪管理两种模式。无陪病区每床使用面积不低于3 m2,床间距不小于1米;有陪病区实施母婴同室者,每床使用面积不低于6 m2。 (二)设施设备

1、基本设施每个房间至少设1套非手触式的洗手设施及干手设施,及连续24小时不间断的空气消毒设备。 2、诊疗设备暧箱、辐射式抢救台、蓝光治疗仪、经皮胆红素测定仪、输液泵、静脉推注泵、微量血糖仪、新生儿专用监护仪、氧浓度监测仪、新生儿专用复苏囊与面罩、喉镜和气管导管、低负压吸引器等。(三)技术指标 1、病人收治范围①胎龄≥34周、或出生体重在2000g以上的新生儿;②不需呼吸机辅助呼吸的各类新生儿呼吸系统疾患;不需静脉营养的低出生体重儿;③不需换血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2、转诊指标①胎龄小于34周,出生体重在2000克以下的低出生体重儿;③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及合并器官功能损害的重症疾患;④先天畸形等需外科诊治者;⑤其他需要转诊的患者。 3、诊疗技术要求应具备新生儿复苏术及气管插管术、新生儿氧疗(FiO2可调)、nCPAP技术、静脉途径建立(含静脉留置)、无创监测技术、蓝光治疗、新生儿听力筛查、疾病危重程度评分、出院病人管理等。二、三级医院新生儿病区 (一)布局 为独立设置的医疗护理单元病区,设置床位在20张以上。需设置早产儿室、隔离室和抢救室,设置接待间、配奶间、沐浴区、治疗间、处置间、仪器间等辅助用房。 (二)设施设备

高频振荡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疗效观察

高频振荡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4-07-29T14:46:59.6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8期供稿作者:王丹李晓艳宫红梅 [导读] 肺泡通气不均匀和气体滞留,引起肺泡过度充气或肺泡与间质间产生压力阶差增大. 王丹李晓艳宫红梅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目的评价高频振荡通气(HFOV)并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的疗效观察。方法 33例新生儿出现气胸采用高频振荡通气并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对其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及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HFOV治疗12h后通气氧合情况明显好转,P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下降,MAP明显下降,FiO2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FOV对治疗新生儿气胸并呼吸衰竭十分有效,且安全性好,已更加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新生儿高频振荡通气气胸 【中图分类号】R72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8-0007-01 气胸是新生儿危急重症之一,其发病急、病情进展快,若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高频振荡通气(HFOV)是20世纪80年代国外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机械通气方式。HFOV 具有高频率、小潮气量、低气道压、机械死腔小的通气特点,能够在不增加气压伤的情况下,改善氧合情况,治疗新生儿气胸有其独特的优点。本院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33例新生儿气胸,应用HFOV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新生儿气胸的临床资料:其中足月儿28例,早产儿5例,男19例,女14例,出生体重<1500克1例,1500-2499克4例,≥2500克28例。右侧气胸16例,左侧气胸9例,双侧气胸8例。所选病例肺压缩30%-80%26例,>80%7例。其中胎粪吸入综合征5例,医源性气胸6例,自发性气胸22例。 1.2 新生儿气胸临床表现及诊断 33例患儿均出现呼吸急促、呻吟、青紫或烦躁不安等;或在机械通气和监护过程中患儿突然病情恶化,出现持续青紫、苍白、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查体一侧或双侧胸廓隆起,呼吸音减弱或双侧不对称,心音遥远或移位。胸部X线检查提示为气胸。所有患儿入院即行胸部X线检查,住院期间若出现气胸表现,即复查胸部X线。 2.方法 (1)所有患儿针对原发肺部疾病给予保暖、抗感染、镇静、保持酸碱水电解质平衡、能量合剂、血管活性药物等治疗,(2)闭式胸腔引流治疗:发现气胸后即请心胸外科医师予插管接水封瓶行胸腔闭式引流。(3)呼吸机机型包括SLE5000高频振荡/常频婴儿呼吸机、Stephanied,JL呼吸机。HFOV治疗方法:HFOV参数调节:①启动HFOV,原则是用尽可能低的平均气道压(MAP)来改善患儿的氧合和通气状况。允许氧分压(PaO2)偏低,二氧化碳分压(PaCO2)偏高。初始参数:MAP8-12cmH2O、振荡频率(f)7-15Hz、振荡压力振幅(△P)2.94-3.92KPa,以看到或触到患儿胸廓有明显振动为度,吸人氧浓度(FiO2)0.6-0.95。依据患儿体重、胎龄、血气分析选择初始参数。②参数调整:所有患儿都予多功能监护仪监护,以维持正常的心率、血压、体温及经皮血氧饱和度>90%。定时复查血气分析,并根据结果调整参数。调整原则为使通气压力尽可能地低,在降低FiO2前先降MAP。如高氧血症先降低MAP<10cmH2O再调低FiO2<0.6,低氧血症先提高FiO2再考虑提高MAP。如高碳酸血症可提高振荡幅度或降低振荡频率,低碳酸血症则调低振荡幅度或增高振荡频率,亦可降低MAP,每次调整1-2个参数。(4)撤机患儿病情稳定后,血气分析正常,x线胸片示气胸吸收,逐渐下调参数至: FiO2<0.4,MAP<6-8cmH2O,振荡频率<7Hz,改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直至撤机。(5)监测指标,全程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监测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经皮血氧饱和度(TcSaO2)及MAP、吸入FiO2、△P等呼吸机参数,上机前、上机后2、12、24、48h均采动脉血作血气分析,测定PaO2、PaCO2,上机后2h摄胸片,以后每日摄胸片1次,病情变化时随时摄胸片,直至撤机。 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 表示,采用t检验。p<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治疗后相关参数变化:气胸新生儿经HFOV治疗2、12、24、48h后通气氧合情况明显好转,PaO2明显升高至60-90mmHg,PaCO2明显下降至40-60mmHg,两者较治疗开始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HFOV治疗后FiO2明显下降,两者各时间段与HFOV治疗开始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HFOV治疗后2hMAP无显著变化,12、24、48 h与HFOV治疗开始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见表l。 表1 HFOV治疗前后通气、氧合和呼吸机参数变化情况 三.讨论 肺泡通气不均匀和气体滞留,引起肺泡过度充气或肺泡与间质间产生压力阶差增大,最终导致肺泡破裂而产生气胸。新生儿气胸的发生率为0.05%-2%,且多见于足月儿[1]。可能是由于足月儿生后最初几次呼吸时吸气活动过强,肺泡内压骤增[2],易导致肺泡破裂,产生气胸。自发性气胸多见于选择性剖宫产的足月儿,目前研究认为剖宫产儿娩出简单迅速,胸廓缺乏有效的挤压,胎儿气道内的液体不能在娩出过程中被有效地挤出,在娩出时由于气道阻力的增加和胸腔压力的急剧变化,导致肺泡过度膨胀破裂而发生气胸[3]。医源性气胸则多发生在窒息复苏及机械通气过程中。新生儿在患 NRDS、湿肺、肺炎呼吸道疾病时,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缺乏或痰液、粪块阻塞引起肺

新生儿机械通气常规

新生儿机械通气常规 本文原载于中华儿科杂志2015年05期 "新生儿常频机械通气常规"自2004年发表以来,为我国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救治起到了很好的规范和引领作用[1]。该常规实施已有10年,由于产前糖皮质激素及生后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 PS)普遍应用,以及新生儿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管理手段日臻完善,新生儿呼吸系统的疾病谱和严重程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机械通气的方式也随之而改变。在NICU无创机械通气的使用频率明显增加,对某些重症呼吸系统疾病的新生儿,高频通气作为常频机械通气补救措施或首选治疗也取得较好的疗效。因此,本常规将对2004年版"新生儿常频机械通气常规"进行修订和补充,以供新生儿急救医生参考。 一、持续气道正压(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CPAP) CPAP也称持续呼吸道正压的自主呼吸,为新生儿最常用的无创通气方式。是指有自主呼吸的患儿在整个呼吸周期中接受高于大气压的气体。由于呼气末增加了气体存留,功能残气量增加,防止了呼气末肺泡萎陷,从而提高肺氧合及减少肺内分流。CPAP可通过鼻塞、鼻罩、鼻咽管、面罩等方式进行辅助呼吸。 1.应用指征[2,3,4]: (1)有自主呼吸的极早产儿(出生胎龄25~28周),产房早期预防性应用;(2)可能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的高危早产儿(如胎龄<30周不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者);(3)当鼻导管、面罩或头罩吸氧时需吸入氧气分数(fraction of inspired oxygen, FiO2)>0.3时,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oxygen tension, PaO2)<50 mmHg(1 mmHg=0.133 kPa)或经皮血氧饱和度(transcutaneous oxygen saturation, TcSO2)<90%;(4)早产儿呼吸暂停;(5)RDS患儿使用PS后病情稳定,拨出气管导管后;(6)常频或高频机械通气撤机后,出现明显的三凹征和(或)呼吸窘迫。 2.禁忌证[5,6,7]: (1)呼吸窘迫进行性加重,不能维持氧合,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PaCO2)>60 mmHg,pH<7.25;(2)先天畸形:包括先天性膈疝、气管–食管漏、后鼻道闭锁、腭裂等;(3)心血管系统不稳定:如低血压、心功能不全等;(4)无自主呼吸者。此外,肺气肿、气胸、严重腹胀、局部损伤(包括鼻黏膜、口腔、面部)也不主张使用。 3.参数设定及调节: CPAP压力调定应根据患儿基础疾病以及疾病的不同阶段而进行设置。通常为3~8 cmH2O(1 cmH2O=0.098 kPa),呼吸暂停(无肺部疾病)为3~4 cmH2O,RDS至少保证6 cmH2O,但一般不超过8~10 cmH2O。气体流量最低为患儿3~5倍的每分通气量或5 L/min,FiO2则根据TcSO2进行设置和调整。 4.CPAP撤离[6,7]: 尚无统一标准,但在FiO2>0.4或临床情况尚未稳定时,很难成功撤离CPAP。患儿病情稳定,可逐渐降低压力,当压力<4~5 cmH2O时,无呼吸暂停及心动过缓,无TcSO2下降,呼吸做功未增加时可考虑撤离。 5.注意事项: (1)经气管插管CPAP不推荐使用,特别是早产儿,因产生较高气道阻力而增加呼吸功;(2)产房内极早产儿,若心率<100次/min,或自主呼吸功能不足,或有明显的呼吸困难,不宜CPAP;(3)CPAP联合PS是RDS更优化管理方案;(4)CPAP可吞入较多空气,导致胃扩张,但不能因此而停止喂养,可留置胃管,定时抽出残留气体,必要时可保持胃管持续开放;(5)经鼻塞CPAP通气的患儿,若病情允许,应每4~6小时休息15~20 min,以避免局部组织受压或变形。 二、常频机械通气(convention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 CMV) 近年来,NICU中早产儿使用CMV的频率虽有所降低,但压力限制–时间转换–持续气流作为CMV的主导模式,仍是抢救危重新生儿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CMV的吸气峰压(peak inspiratory pressure, PIP)、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 PEEP)、吸气时间、呼吸频率、潮气量等参数值可根据病情需要设置和调节。 1.应用指征[1,4]: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危重新生儿65例的临床护理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危重新生儿65例的临床护理 目的总结高频振荡通气在危重患儿应用中的效果及护理经验。方法对65例使用高频振荡通气的危重患儿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本组65例患儿,49例血氧饱和度上升,氧合指数上升,转为常规机械通气后撤机;11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5例死亡。结论注重气道管理,气道冲洗及吸痰;密切观察氧饱和度及循环系统监护数值变化;注意患儿呼吸情况及自主活动的观察是确保高频振荡通气效果的主要措施。 标签:高频振荡通气;新生儿;护理;呼吸机 高频振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自引入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作为危重患儿保护性通气模式以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HFOV具有潮气量低、低呼吸压力变化以及超生理通气频率的振荡产生双相压力变化等特点[1]。HFOV能较常频机械通气(CMV)更好地改善氧合和通气功能,迅速纠正早产儿重症呼吸衰竭,减少上机时间及氧疗时间,提高存活率,疗效较CMV好[2]。同时HFOV在有效提高氧合时不增加气压伤、肺部剪切伤,从而作为一种肺保护策略被广泛应用在临床[3],近年来得到了重症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已应用HFOV多年,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2008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NICU利用HFO治疗65例危重新生儿的病例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应用HFOV治疗患儿65例,男35例,女30例,日龄(1.12±1.84)d;胎龄(35.95±4.81)周;体重(2.88±1.15)kg。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7例,围生期窒息25例,颅内出血19例,胎粪吸入性肺炎18例,气漏7例,膈疝1例。 1.2?方法 应用HFOV治疗患儿均采用英国产SLE5000高频振荡呼吸机。HOFV呼吸治疗参数设定如下:模式HOFV;HFOV频率8~12 Hz,振幅调至患儿有明显的胸廓震动为宜;FiO2、PIP、RR等呼吸治疗参数根据患儿呼吸、血气分析结果以及经皮氧饱和度等参数进行调节。 2?结果 本组49例患儿氧合指数上升,转为常规机械通气后撤机,治愈出院;11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5例死亡。 3?护理措施 3.1?HFOV专业护理知识培训 高频振荡通气对护理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从而对特护人员的相关知识培训尤为重要。培训目的掌握HFOV的并发症和护理注意事项,从而做到积极防治、发现病情变化以及并发症的出现。 3.2?保持患儿的正确合理体位 合适的体位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脱管或插管过深。同时,对患儿四肢的固定也可以避免患儿拔除管道。妥善正确的体位固定不仅可以避免患儿头部位置变化及插管的不当移动,同时方便进行各项操作。护理时应观察患儿全身及压迫部位水肿情况,必要时按摩四肢或者接触床面的部位,也可应用加软垫的方法,从而以免长时间压迫,血液循环不良引发褥疮以及皮肤坏死。如发现情况及时汇报医

新生儿有创呼吸机

新生儿有创呼吸机技术参数 一、基本要求 1、专门为早产儿、新生儿、儿童提供的病人进行机械通气。 2、高频通气。 二、主要技术要求 1、控制原理:压力限制,时间切换,恒流式呼吸机 2、触发方法:流量触发、压力触发两种; 3、呼吸模式:Test, IMV, SIMV、A/C、CPAP Apnoe Contr,CPAP Monitor Off 等常频通气; 4、窒息后备救命通气模式: CPAP+BACK-UP; 5、近端压差式流量传感器,可配传感器的最小死腔量 6、标配经鼻CPAP及附件,可做Ncpap和Nippv 三、参数调节范围 1、吸气流速:0-20L/min 吸入氧浓度:21-100% 2、FiO 2 3、吸气时间长度: 4、呼气时间长度: 5、呼吸频率:1-300/min 6、触发:压力触发: 流速触发:min 7、吸入气体温度:关闭,或30-40℃可调 8、吸入气体湿度:湿化程度可调 9、负压喷射:0- -6cmH O可调 2 O或 10、PEEP呼气末正压:0-10cmH 2 0-25cmH O 2 O 11、Plateau吸气峰压:15-60cmH 2 显示参数: 1、一体化英寸彩色操作屏幕,非外挂屏幕。 2、压力显示:PEEP(呼气末气道正压),Pmax(气道峰压),Pmean(平均气道压)。 3、容量显示:MV(分钟通气量),VTe(呼出潮气量),VTi(吸入潮气量),Vleak (漏气量)。 4、呼吸频率,吸气时间百分比,吸入氧浓度,吸入气体温度,气道阻力,肺顺应性。 5、波形显示:P(t):压力时间波形

V'(t):流速时间波形 V(t):容量时间波形 6、呼吸环:V(P):容量压力环 V'(V):流速容量环 V'(P):流速压力环 7、趋势:最长24小时波形趋势记录 波形/趋势显示标尺可调 波形/呼吸环可测量 五、报警: 1、报警方式:光闪烁,报警音和文字信息显示,特殊菜单项选中后即可打开高频报警界限 2、其他报警参数:吸入氧浓度报警,吸入气体温度报警,窒息报警 六、病人单元要求 1、吸入阀前加温、湿化的一体化病人单元,即加温、湿化、吸入呼出阀完全整合在一起; 2、一体化全程外加热硅胶双回路,即加热丝内置密封在硅胶管路螺纹壁内,非裸露导丝; 3、加温湿化器为原厂生产提供,即与呼吸机为同一品牌器,非第三方生产。七.高频 1、震荡频率:8-50Hz(480-3000/min) 2、振幅:0cmH2O-约40cmH2O可调 3、显示:数码管显示震荡频率 4、连接:附带有细菌过滤器的硅胶管路连接Y形接口 八、配空气压缩机一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