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变检查的临床意义及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血流变检测报告

血流变检测报告

血流变检测报告1. 简介血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所表现出的流体力学特性的一门学科。

血流变学检测可以通过血流变仪器对血液的黏滞力、流变指数、剪切应力等进行定量测量,从而评估血液的流动性能。

血流变学检测在临床医学中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心脑血管疾病、炎症性疾病以及某些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2. 检测方法血流变学检测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包括全自动血流变仪、半自动血流变仪以及手动方法。

其中,全自动血流变仪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检测设备,它能够实现更快速、准确的检测,并能同时获得多个参数的测量结果。

而半自动血流变仪则需要操作人员进行一些手动操作,适用于检测规模较小的实验室或诊所。

手动方法则需要操作人员手动进行血液样本的处理和测量,可以用于一些简单的初筛或临床现场使用。

3. 检测参数血流变学检测可以获得多个参数,以下是常见的几个血流变参数的介绍:3.1 黏度黏度是血液在流动中所表现出的黏性特征,通常用黏度系数来表示。

黏度的变化会影响血流的畅通性,太高的黏度会增加血流阻力,而太低的黏度则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

血流变检测可以衡量血液的黏度,帮助判断黏度异常是否与疾病有关。

3.2 剪切应力剪切应力是指血液流动时,流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剪切力。

剪切应力的大小与血液的流动性能密切相关,血液的剪切应力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导致血流阻力增加,进而影响血液循环。

3.3 流变指数流变指数是衡量血液流动特性的一个指标,它可以反映血液对剪切应力的响应程度。

血液的流变指数可以用来评估血液的流动性能,以及判断血液中是否存在异常成分或疾病。

4. 临床应用血流变学检测在临床医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和临床价值:4.1 心脑血管疾病血流变学检测可以帮助评估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液流动性能,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预测预后。

通过测量血液的黏度、剪切应力等指标,可以辅助判断血管阻力、血栓形成等问题,指导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

血流变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血流变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血流变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血流变学是研究血液流动特性的学科,它可以通过测量血液的黏度、流变指数、红细胞聚集度等参数,来评估血液的流动性能。

血流变学检查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多种疾病。

血流变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而血液的流动性能是影响心血管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血流变学检查,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血液黏度、红细胞聚集度等指标,从而评估其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如果发现患者的血液流动性能较差,医生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调整饮食、增加运动等,来降低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血流变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血液病。

血液病是一类由于血液成分异常而引起的疾病,如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等。

血流变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液流动性能,从而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血液病。

如果发现患者存在血液病,医生可以根据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输血、药物治疗等。

血流变学检查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

在治疗某些疾病时,如肿瘤、糖尿病等,血液流动性能的改变可以反映出治疗效果。

通过血流变学检查,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血液流动性能是否有改善,从而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血流变学检查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诊断和治疗血液病、评估疾病治疗效果等。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血流变学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检查,以保障自己的健康。

血流变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血流变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血流变学检查的临床意义血流变学检查是一种通过测量血液流动性能力来评估血液流动性的方法。

它可以检测出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对于血液黏度和流动性的影响,从而提供有关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信息。

以下是血流变学检查在临床上的意义。

1. 评估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而高黏度和低流动性的血液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检测血液黏度、红细胞聚集程度、红细胞变形能力等指标,可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2. 指导肿瘤治疗肿瘤患者常常需要接受化学治疗或放射治疗,这些治疗会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其中包括影响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通过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以评估患者的耐受性和治疗效果,并针对不同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治疗方案。

3. 诊断炎症和感染炎症和感染会导致血液黏度增加,红细胞聚集程度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等现象。

因此,通过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以快速、准确地诊断出患者是否存在炎症或感染,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 评估肝脏功能肝脏是人体内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在肝功能异常时会影响人体内各种物质的代谢和转运,从而影响血液流动性。

通过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以评估患者的肝功能状态,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疗。

5. 指导营养干预营养不良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

营养不良会导致人体内各种物质代谢异常,从而影响血液流动性。

通过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以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并针对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营养干预和治疗。

总之,血流变学检查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为医生提供关于患者身体状态和疾病诊断的重要信息,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优化。

血流变的临床意义2

血流变的临床意义2

增强。若血沉快,K值大,血沉一定是快;血沉
快,K值正常,是由于红细胞比积低而引起血沉 增快。
红细胞压积
正常情况:男:0.40-0.50女:0.37-0.47
红细胞压积是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比值。是影响血液粘
度的重要因素,血液粘度随红细胞压积的增加,而迅速增高,反之则
降低。
增高:各种原因所致血液浓缩如大量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后
红细胞聚集指数
男4.12-14.04,女3.99-12.87 红细胞聚集性增高,多见于红细胞膜的性
质结构异常性疾病,可导致低切变率下血 液粘度增高。血液病、免疫球蛋白的异常、 急性心肌梗塞、恶性黑色素瘤等都可引起 聚集性增高。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 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红细胞聚集性也会升 高。
做血液流变性检测,及时及早发现在血液流变性异常的可 逆阶段,及时采取改善血液流变性的措施,可以逆转此过 程,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老年前期是血液粘滞性和凝固 性由正常转变为异常的重要时期,也是发生冠心病的重要 时期,延缓和防止心血管、血液系统的衰老是流变性检测,对预防或早期发现和早期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等。
红细胞电泳时间(S)
正常情况:男13.76-20.06s,女13.16-18.08s
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
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
高血压等。
减少: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见于血小
血流变的临床意义2
临床意义
很多研究表明,在多种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出现明显的临床 症状体征之前,往往已有一种或数种血液流变指标的异常(血液粘滞 因素升高),它标志着无症状的疾病病程已经开始,已经由健康人发 展为亚健康人。检测血液流变性的重要意义之一就在于它可以为某些 疾病提供一定的预报性资料。甚至在尚无症状之时,就可以在血液流 变参数方面反映出来,如闭塞性血管疾病,预定血液流变性就可以在 一定程度上说明血液流动异常、停滞与血栓形成等。在一定范围内, 血液流变学参数可作为诊断,甚至是早期诊断、疾病转归和疗效判断 的主要指标。

血流变检查有什么意义?

血流变检查有什么意义?

血流变检查有什么意义?实事追踪有些老年高血压病人,当血液流变学指标由正常转化为多项和极度异常时,不久即发生脑血管病或心肌梗塞。

可见血流变学异常是脑血管病的发病先兆之一,是健康体检中心不可缺少的项目,尤其中老年人群更有诊断意义。

什么是血流变检查?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流动状态,检查项目包括: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血液的凝固性质、血液粘滞度及血液中有形成分流等多项指标,它包含的具体实验内容和参考值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为什么要做血流变检查?01应用于疾病的诊断:血液流变学检查是目前诊断脑中风、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病、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不可缺少的项目。

糖尿病、慢性肾炎、病毒性肝炎、白血病、晚期肿瘤、出凝血性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等,以及中医所指的血淤症,在整个病程的某一阶段,均可有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这些异常改变有不容忽视的临床意义。

02应用于鉴别诊断:用于缺血性脑中风和出血性脑中风,也可作为心肌绞疼和心肌梗塞疾病的鉴别诊断。

03应用于疗效观察及指导用药:临床上,无论是缺血性脑中风还是冠心病,以及血粘度异常的其他疾病,在其治疗过程中都要反复做血液流变学检查,以观察血液粘度及各项指标是否正常。

哪些人应该定期检查血流变呢?糖尿病——如果糖尿病患者血液粘度明显增高,则有并发冠心病的可能,或已并发糖尿病冠心病。

肺气肿——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的病人如果粘度增高,标志肺心病的到来或已发展到肺心病的阶段。

恶病质——如果肿瘤患者血液粘度明显增高,可估计癌细胞有转移的可能。

心血管疾病——可做缺血性脑中风、出血性脑中风的发病预报,也可用于做冠心病、心肌梗塞的早期预报。

不过,单凭血流变的检验结果无法确定所患疾病,但可以为疾病的确诊提供依据,还要结合其他方面的检查才能确诊。

做血流变学检测的注意事项1、抽血前最好洗个澡或将双手臂洗干净,这样抽血时消毒会更好,避免伤口感染。

2、抽血前几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检验血糖时,早上不需要服降糖药,空腹抽血。

血流变检测意义及应用范围

血流变检测意义及应用范围

血流变检测意义及应用范围血流变指的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特性。

正常的血液应该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变形性,但是一些疾病和健康状态的改变会影响血流的流动性和变形性,这就是血流变的变化。

血流变检测可以通过各种测试方式来检测血液的流动性和变形性的情况,进而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对于人体健康来说,血流变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

因为血液是我们身体里的液体循环系统,通过血管系统把氧气、养分和荷尔蒙输送到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细胞,帮助我们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如果血流变性出现了异常,那么就会影响血液输送的效率和质量,会导致各种疾病和健康问题的出现。

因此,血流变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身体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疾病和问题,从而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血流变检测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例子:1.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血流变异常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血流变性的改变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心肌梗死、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通过血流变检测可以及早发现疾病,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

2.肝病:肝病也会影响血流变性的情况。

肝硬化和肝炎等疾病会使得血小板增多,血液浓稠度增加,导致血流变性的改变,甚至出现血栓等问题。

通过血流变检测可以发现肝病的早期病变,并且在治疗过程中监测病情。

3.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身体里的血糖浓度比较高,血液中含有高水平的葡萄糖。

这种情况会导致血流变性的改变,从而增加了发生微血管病变的风险。

通过血流变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防止糖尿病患者发生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4.血液系统疾病:血管系统和血液系统紧密相连,不正常的血液系统疾病也会影响血流变性的情况。

比如,白血病、淋巴肿瘤等血液系统疾病会导致血液浓稠度增加、血小板增多和变形性下降等问题,不正常的血流变性则进一步影响身体的循环系统和机能。

通过血流变检测,医生可以及早发现这些疾病的异常情况,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总之,血流变检测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方式,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身体的循环系统和疾病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预防和治疗。

《血流变的临床意义》课件

《血流变的临床意义》课件

普及推广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血 流变检测将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和 应用,成为常规体检项目之一。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CHAPTER 05
结论
血流变在临床中的重要性
01 02
疾病诊断
血流变检测可以辅助医生对多种疾病进行诊断,如血栓性疾病、动脉粥 样硬化、高血压等。通过血流变检测,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血液流变特 性,从而对疾病进行初步判断。
治疗效果评估
在治疗过程中,血流变检测可以用来评估治疗效果。例如,在高血压治 疗中,通过血流变检测可以观察治疗效果,指导治疗方案调整。
低黏血症
总结词
低黏血症是指血液黏度降低,血流加速,易发生出血性疾病的状态。
详细描述
低黏血症常见于贫血、肝硬化、尿毒症等疾病,可导致出血性脑卒中、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后果。低黏 血症的发生与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减少、变形能力减弱、血浆蛋白减少等因素有关。
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
总结词
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是指红细胞通过微循环的能力减弱,易导致组织缺血和缺氧的状态 。
03
预防保健
对于一些具有高血液粘稠度或高凝状态的人群,定期进行血流变检测有
助于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对未来的展望
技术进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血流变检 测技术将更加精准、快速,为临
床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个性化治疗
基于个体化的血流变检测结果, 医生可以为患者制定更加个性化
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血流变检测可以评估血液状态,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 依据。
血流变检测方法
01
02
03
常规检测方法

临床(血流变)

临床(血流变)
2、血液高粘滞综合症:在高粘度血症的基础上,出现许 多的临床症状,如头晕、胸闷、气短、乏力、烦躁等 等,称为血液高粘滞综合症。
高粘度血症与血液高粘滞综合症两者关系密切,两者 共同点是血液粘度异常增高;
3、亚健康:血液粘度的增高使血液循环速度减缓,新陈 代谢功能降低,导致人体处于 “即无疾病又无精力” 的状态,即:亚健康状态。 “轻预防重治疗” 是对 健康认识的误区,通过改善血流变,可促使亚健康状 态转向健康状态。因此 ,血液流变学对人体亚健康状 态也起着重要的揭示和指导作用。
4、目前,尚没有能替代物理检测血液粘度的更好方法
2、测试速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根据国际血流变学标准化委员会建议: 测量含有大颗粒分子物流体(全血)的粘度时,须快速完成测
.量,以避免大颗粒分子物(红细胞)的聚集沉降现象所导致液 体分层造成的测量失准。 因此,全血粘度测试速度的快慢绝非只是影响了工作效率,它 会直接影响到仪器测试精度及重复性的优劣。
1、层流: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时,并不是一种整 体的运动,而是分为许多层次进行运 动,各层之间的速度是不同的 。
2、粘性:由于层流之间存在相对运动,任意两 接触面上就会产生磨擦力,流体具有 内摩擦力的这种性质称为粘性。
3、粘度(η ) :粘度是量度流体粘性大小的物理量,流 体粘度越大,流动性越小。(mPa.s)
血液流变学检测和临床应用
杨军京 北京众驰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前言
血液流变学检测在临床日益广泛的应用及其越 来越重要的地位 体内血液粘度异常改变是一种基本的生理病理 反映,也是了解健康状态的重要信息 在预防医学、老年医学、亚健康等领域越来越 显示出重要的意义
血液流变学研究意义
1、生理意义:血液粘度增高与降低,直接关系着人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红细胞变形指数(TK)
正常红细胞由于形状、细胞膜及细胞内容物结构 上的特点,决定了红细胞很容易变 形。红细胞的 可变形性决定了血液的流动性,对红细胞寿命以 及微循环有效灌注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 测量公式是: TK=(ηγ0.4-1)/ηγ0.4H / 公式中: ηγ为相对粘度 相对粘度;H为红细胞压积 相对粘度 TK值可用来估计红细胞硬度,TK值大,红细胞硬 化程度高,红细胞变形性差
4 校准
• 4.1 来源 国家标准物质 GBW136标准粘度液 • 4.2 定期进行温度、加样、检测校准:半年一次, 或有错误报警时进行,由厂家工程师执行 • 测试结果标定:单击“标定”菜单项,出现标定 界面——用移液器向切血池中加入0.8ml标准粘度 液单击“增加标样”——输入标准粘度液的粘度 值——单击“确定”——结束后单击“保存”
12, 红细胞内粘度 , 13,卡森粘度 , 14,卡森屈服应力 ,
15,红细胞聚集指数
• 聚集指数是由低切粘度比高切粘度计算而 来,聚集指数的代表符号是RE。 • RE=低切粘度/高切粘度 低切粘度/ 低切粘度 • 它是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及程度的一个客观 指标,增高表示聚集性增强。
血液高粘滞综合症
血流变检查的临床意义及应用 SA-5600全自动血流变 及赛科希德 SA-5600全自动血流变
测试仪使用 樊鹏威
血流变学的定义
• 血液流变学介于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与临 血液流变学介于基础医学、 床医学之间, 床医学之间,血液流变学是主要研究血液 在血管中流动的规律, 在血管中流动的规律,血液中有形成分 细胞)的变形性和无形成分(血浆) (细胞)的变形性和无形成分(血浆)的 流动性对血液流动的影响, 流动性对血液流动的影响,以及血管和心 脏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脏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血浆粘度
• 血浆粘度的特点是不随着切变率的变化而 变化,是一个常数,是 影响全血粘度的重 要因素之一,血浆粘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血浆蛋 白,尤其是纤维蛋白浓度
还原粘度
• 在血流变学中,还原粘度是一个标准化指 标,指全血粘度与血细胞容积浓度之比含 意是当细胞容积浓度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 这样使 血液粘度都校正到相同血细胞容积 浓度的基础上,以利于比较。
6, 红细胞电泳时间
• 是反映红细胞聚集性的又一参数,红细胞 表面带负电荷,电泳时在电场作用下总是 向正极移动,移动速度与其表面所带的负 电荷密度成正比.当表面负电荷减少时, 红细胞间静电排斥力减少, 红细胞电泳时 间增长,红细胞聚集性增强,反之则降低。
7,血沉 (ESR)
• 即红细胞在单位时间内下沉的速度。红细 胞沉降率与血浆粘度、 红细胞聚集、红细 胞比积有关

• 在低切变率时,血液形成红细胞聚集体, 红细胞聚集体越多,红细胞聚集越强,血 液粘度越高,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值, 可以反映红细胞的聚集程度
• 高切变率下可反映红细胞的变形程度,高 切粘度高,红细胞变形性差; 高切粘度低, 红细胞变形性好。
• 中切粘度值为低切到高切粘 度变化的 过渡 点,其临床意义不十分明显。
3. 配套消耗品及技术指标
• • • • • • • • • • • • • • 3.1 系统冲洗液: 3.1.1 厂家配套SAW冲洗原液:10ML冲洗原液加到1L蒸馏水中充分混匀,用 于检测过程中样品针、切血池的冲洗; 3.1.2 0.9%生理盐水:用于检测过程中系统管路的冲洗,用于检测过程中样 品针、切血池的冲洗; 3.2 血沉管:厂家配套的一次性标准温氏血沉官 3.3 检测环境要求 3.3.1 设施类别(过压类别)Ⅱ类 3.3.2 污染等级 2级 3.3.3 工作环境 温度:10-30℃ 湿度:《70% 大气压力 86.0kpa-106.0kpa 测试系统附近无强的电磁干扰、无剧烈震动、无腐蚀性气体 测试系统应避免直射阳光、远离热源 3.3.4 电源:交流电220±20V,50±1Hz;功率:400VA
6 操作步骤
• • • 6.1 打开电源开关(位于流变仪背面)。打开计算机电源,进入SA-5600自动血流变测试仪操作软件,仪器开始进行 初始化操作,转盘和加样针恢复到零位,仪器处于准备测试状态。 6.2 根据“登录”界面的要求,选择注册的“用户名”并输入“密码”后,单击“确定”按钮,进入测试软件,仪 器预温30分钟至37˙C,然后打开打印机电源。 6.3 检查仪器后边的废液情况,以及生理盐水和清洗液的情况。接“进水2”的清洗内加满生理盐水,接“进水1” 的清洗桶内加满蒸馏水及清洗液原液,按照100:1的比例混合,混合后充分搅拌混匀。同时点击系统中的“维护” 进行加样针及液池维护。
• • • • •
·全自动及手动双重测试模式 ·对血凝块具有报警提示功能 ·清洗液不足报警功能 ·样品测试与报告输入可同时进行 ·配备R232接口,实现数据通讯
• 锥/板式粘度计 • 原理:由一个圆板和一个同轴圆锥组成, 待测量的液体放在圆锥和圆板间隙内,一 般固定圆板,圆锥旋转,通过测量液体加 在圆锥上的扭力距换算成液体的粘度。 • 优点: • ① 即适合测量牛顿流体,更适合测量非 牛顿流体。如:全血、血浆;② 测量精 度及重复性较高; ③检测效率高。
5 质控
• 5.1 质控液种类 • 厂家配套的nNF非牛顿流体质控物
• 5.2 质控液的准备 • 从4℃冰箱中取出恒温备用
• 5.3 质控物使用时机
• 5.3.1每天做标本之前 • 5.3.2做完仪器校正之后 • 5.3.3重要的维修之后 • 5.3.5怀疑病患的报告有异常时
• 5.4 质控物注意事项
全血流阻
• 流阻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阻力。流阻取 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粘度因素,即流经圆 管中液体 自身的粘度,粘度增大流阻增大, 流阻与粘度成正比。二是几何因素,由于 血管半径可变,血管的 流阻就随着血管两 端压强差的增减而变化,压强差增大时, 流阻减小,流量增大
5, 红细胞压积(HCT)
• 红细胞压积增高则血液粘度增加。
• 5.4.1当作一般标本操作。 • 5.4.2接受范围(阈值):按nNF非牛顿流体质控物 说明书标注。
• 5.5 超阈值之补救措施
• 5.5.1检查质控物是否过期、失效 • 5.5.2检查所使用的清洁、冲洗液等是否足量、失 效 • 5.5.3若解决上述因素仍无法改善质控结果,必须 考虑进行仪器校准及调校,联系厂家工程师进行
)、代谢性疾病 (二 )、代谢性疾病
1 糖尿病, 2 高脂蛋白血症, 3 高纤维蛋白血症, 4 高球蛋白血症。
• • •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 、血液病
1 2 3 4 原发性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 症, 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白血病, 多发性骨髓瘤。
• (四)其他 • 1 休克,脏器衰竭,器官移植,慢性肝 炎,肺心病,抑郁性精神病。 • 2 中医范围中的血瘀症等。

τ=ηγ
• γ——切变率:s¯ • η——液体的粘度系数:Pa·s • τ——切应力:Pa
• 由于间隙高度与半径成正比,速度也与半径成正比,而切 变率为速度与高度之比,从而使切变率与半径无关,处处 相等,使得对应于确定的转速就得到确定的切变率。该仪 器能在确定的切变率下测量各种液体粘度,故适用于牛顿 流体,更适用于非牛顿流体的测量。 • 锥/板式旋转粘度仪,有较宽的剪切率范围,符合国际 ICSH 要求,能提供不同的剪切率。在被测液所充满的间 隙中,各部分的剪切率基本一致,血液标本处于接近于恒 定剪切率或恒定剪切应力作用下的单纯定长流动,各流层 上的剪切率是相等的,均匀的,可以自由的选择剪切率, 测出在不同剪切率下相应的表观粘度值,这样就可以作出 血样的粘度随剪切率变化的曲线,故锥/板式粘度仪,是 测定非牛顿流体比较理想的设备。
2 标本采集及制备
• 2.1 使用肝素抗凝,剂量为10-20IU/ML,固相或高浓度液相抗凝剂 • 2.2 清晨空腹准确采静脉血5ML; • 2.3 标本采取后室温下静置20分钟后进行测定。若立即测定,结果往 往偏低。但存放时间不宜过长,在密闭容器室温(15℃-25℃)下保 存,最长不超过4小时为好。不宜在0℃以下保存标本,以免影响血液 的生理状态和流变特性,特殊情况下血样必须延长存放时间时,应将 血样放在4℃冰箱中,保存时间一般不超过12小时。存放血样在测试 前要充分摇匀,在结果报告中应注明保存条件。 • 2.4血浆的制备:血浆的制备采用临床常规方法,离心力2300*g左右 离心30分钟 ,提取上层血浆,用以进行血浆粘度测量
3.分型诊断
• (1)高浓稠型:Hct增高。 • (2)高粘滞型:全血粘度增高、血浆粘度 增高,全血还原粘度增高、纤维蛋原含 量增高、Hct增高。 • (3)红细胞聚集型:红细胞沉降率变快, 血沉方程K值增高,红细胞电泳变慢。 • (4)红细胞刚性升高型:红细胞刚性指数 增高、TK值增高、变形。 • (5)高凝固型: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血 小板粘附率增高、血小板聚集增高,体 外血栓形成
血液流变学测定的方法
• 血液流变学测定的方法是一种物理学方法, 其中一些参数可能会与用其他方法测定的 参数有出入,检查流变学时以流变学的测 定结果为准。在测定流变学时最好加做血 脂(主要是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因这两 项对流变学影响很大。
血液流变学检查的相关疾病
• • • • • ( 一)、 血管性疾病 1 高血压 2 脑卒中 3 冠心病 4 周围血管病
8,血沉方程K值
• 计算血沉方程K值的目的是排除红细胞压积 干扰的影响,客观地反映红细胞的聚集性。 K值的 • 计算公式如下: K=ESR/-[1-H+InA]
血沉与方程K值的关系:
• 1)ESR增快,且K值大,说明红细胞聚集性高,
ESR肯定快。 2)ESR正常,但K值大,说明 HCT增高,且红细胞聚集性不高,说明ESR还是 快。 3)ESR快,但K值正常,说明HCT减低, 但红细胞聚集性并不高,实际ESR并不快。 4)ESR正常,K值也正常,血沉一定正常,说明 红细胞聚集性不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