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小学生发展性评价研究研究报告

新课程小学生发展性评价研究研究报告
新课程小学生发展性评价研究研究报告

新课程小学生发展性评价研究研究报告篇一:小学生发展性评价研究报告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研究报告万州区沙河小学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教育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学生评价又是教育评价的核心内容。学校教育实践,特别是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急迫地需要研究现行学生评价,改革学生评价中的不合理内容,探索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公正、公平、全面、准确的评价,这将是推进和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现行学生评价显得与之愈来愈不适应,突出反映在重甄别选拔,轻激励改进;重结论,轻过程;重学习成绩,轻全面发展;重纸笔测试,轻综合实践;重教师“评判”,轻学生参与。评价的核心内容仍然是以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评定为主,“以分数论英雄”,缺少对学生全方位的评价,这对学校的教育方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极易产生误导。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稳步实施基础教

育课程改革,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小学生评价体系,构建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二、研究的目的

1、探索和研究解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生评价的理念、方法与途径;

2、构建新课程条件下小学生评价功能的再认识、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

3、建立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小学生评价量表与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4、以研促培、以研促教,转变教师的评价观念,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自觉性。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小学生发展性评价中的政策依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指出了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原则,概括起来讲有:全面性原则、发展性原则、过程性原则、主体性

原则、多元化原则和实用性原则。

2、小学生发展性评价中的发展心理学支持

(1)发展心理学认为,每一个个体和组织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循序渐进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是量变与质变相结合的过程;内因是发展的根本,外因是发展的条件,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观点告诉我们,在认识与实施发展性评价的过程中,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评价对象,尊

重评价对象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强调评价对象的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和自我监控,注重评价对象发展变化的过程,使评价成为促进评价对象不断发展的教育活动。

(2)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有发展的潜能,而且有发挥潜能的内在倾向,即自我实现的倾向。自我潜能的正常发挥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无条件的尊重和自尊,而无条件的尊重是自尊产生的基础,因为一般来说,当别人对自己有好感(尊重)时,自己才会对自己有好感(自尊);人本主义学习论重视学习者高层次学习动机的激发,强调充分发展学习者的潜能和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价值观和态度的体系,从而使学习者成为人格充分发挥作用的人。这些观点告诉我们,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为学生创造一种环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学生,

对学生有信心,相信学生具有发展的潜能,相信学生有能力发展自我;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3、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德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力有多种类型,如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智能等,每个人在各种智能上的发展有各自的特点。因此,注重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以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发挥评价的功能,培养出具有分析、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学生,让学生发挥其所长。

总之,教育学、心理学等为新课程条件下小学生发展性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托,国家法律为新课程条件下小学生发展性评价提供了法律依据,国家的有关教育政策为新课程条件下小学生发展性评价提供了政策保障,国家教育行政机关为新课程条件下小学生发展性评价提供了实践依据。

四、研究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XX年10月—XX年12月)

收集有关文献资料,制定课题实验研究方案,培训教师,学习与课题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明确了实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二)实验阶段(XX年12月—XX年12月)

1、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改革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的探究;

2、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优化教师评价,落实学生评价”的探索。

(三)总结阶段(XX年3月—XX年5月)

收集、整理各种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汇编论文集。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改革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1、思想品德评价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关注学生,教师和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了解更多

的信息,促进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发展。”因此,我们要改变学生的思想品德的评价,克服过去“教师一人定乾坤”这样一种评价主体单一的弊端,遵循价值导向原则、民主互动原则、激励发展原则和评价反馈原则,鼓励学生本人、同学之间进行评价,将评价变为师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活动,形成评价活动的多元化。通过评价活动,培养学生社

会主义荣辱观,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激发学生所蕴藏的潜能,使学生找到积极的参照标准,改进自己的品德行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意识,改变知识学习与行为表现相脱离的现象,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道德要求,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对此,我们拟订了《沙河小学学生思想品德评价表》,表格结构如下:

2、课堂学习评价

开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堂学习评价,就是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状态,观察了解学生并随机作出及时的评价,使学生学会学习,具备良好的学习品质,建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保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势头。

(1)注意状态的评价

俄国伟大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因而,课堂上我们通过观察学生的目光是否追随教师或发言者的一举一动;学生的回答是否针对所问;倾听是否全神贯注等进行评价,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参与到学习中。

(2)参与状态的评价

我们对学生课堂参与状态的评价,可以看学生是否全程参与学习;互动是否积极投入思考或踊跃发言;是否兴致勃勃地阅读讨论;还可以看有没有一些学生参与教(比如:在小组学习讨论时给予别人指点帮助或大胆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也可以看是否自觉地进行练习(语文:听、说、读、写;数学:操作、演示推理、计算等)。

(3)交往状态的评价

学生交往状态的评价,可以看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友好的合作;也可以观察整个课堂教学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愉悦、主动;还可以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交流是否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

(4)思维状态的评价

观察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看学生的语言是否流畅,是否有条理,是否善于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说明所学知识;在观察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时,看学生是否善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激烈的争论,呈现出“唇枪舌剑”的场面;观察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创造性时,看学生的回答或见解是否标新立异,是否具有自己的思想或创意等,从而评价学生的课堂思维状态。

(5)情绪状态的评价

在课堂上感受到他们张扬的活泼生气,可以通过捕捉学生细微的表情变化去分析评判。在学生个别回答问题时,还可以观察其他学生的反应来调控,如摇头否定,则表明他有异议;如情绪激昂、跃跃欲试,则表明他还有独到见解。我们也可以看学生能否自我控制调节学习情绪。比如,学生能从激烈的争论一下子转入到专注的聆听,能从会心的“轰堂大笑”一下子转入到悄然无声的静心思考,这就表明学生进入了一种自发并能自控的良好情绪状态之中。

(6)生成状态的评价

课堂上学生生成状态,可以看学生在全身心投入学习时,是否在自主、合作、

探索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识;是否伴有满足、成功、喜悦等情感体验,并对后续学习更有信心;还可以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无独特的表现,是否提出深层次的问题或得出不同寻常的答案,学生的个性是否得以凸现。教师为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有良好的生成状态,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主学习、讨论问题、发表看法、解决问题等方面进行分层次训练,根据训练的难易程度提问不同的学生,教师用肯定、激励、赞赏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促进其有效生成新知识。如:对优生可说“你说得太好了,我怎么就没想到呢?”“你提的问题太好了,你真行。”对差生可说“相信自己,你一

定能做得好。”“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试一试。”等。

基于以上观点,我们制订了《沙河小学学生课堂学习状态评价表》和《沙河小学学生课堂学习评价统计表》来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在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表格结构如下:

沙河小学学生课堂学习状态评价量表

篇二:新课程下小学生学习发展性评价的研究

《新课程下小学生学习发展性评价的研究》

结题报告

华容县实验小学课题组

韩迪武袁西平张利军张亚会刘建军易祥臧迎春谢杨郝丽萍王翠莲邓伟卢丽艳所谓学习发展性评价,指从注重学习结果评价到注重学习过程评价,从单向的教师评价为主到师生和学生相互间的合作评价,以动态发展的观点以记录真实成长过程为目的的评价。评价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状态。

我们实验小学是湖南省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学校、岳阳市素质教育示范校、华容县窗口学校,自XX年上学期开始,

便把评价的目光聚焦在学生学习发展上,我们按照预定方案,通过两年多的实验研究,尝试了一些做法,积累了一些经验,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素质的提高。

一、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轰轰烈烈全面开展,其意义重大深远,在中国教育史上的作用,有人把它等同于“五四运动”。课程改革不是单纯地换教材,而是一个全面性的基础性的系统工程,包括了大纲和教材,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环境和手段,教学思想和理念,教学测

试和评估等,全方位的划时代的革新和创造。考试制度、评价制度的革新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评价既是教学过程的终结环节,又是起始环节,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导向作用。传统的学习评价的内容和形式,早已不能适应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的需要。主要表现在:(1)评价目的强调“甄别与选拔”。(2)评价主体“单一化”。(3)评价内容“唯智育论”。(4)评价时空唯“课程教学”。(5)评价标准唯“相对标准”。(6)评价性质定性与定量相分离。(7)评价操作“机械单一”或“主观臆断”。(8)评价种类,唯“终极性评价”。(9)评价研究“相对滞后”。

这样的评价成就了“少数”,打击了“一大片”;这样的评价,让大多数学生品尝到的是痛苦,没有欢乐;这样的评价,留给学生的是种种遗憾和疲惫的身心。总之,现在的学习评价与新课标倡导的理念,与当今的教育实际相背离,制约新课程的实施和教学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华容县实验小学是湖南省基础教育窗口学校,教学设施现代化,师资水平一流,办学水平高,科研成果丰硕,特别是目前正在实施的新课程实验,已对考试和学习评价制度,作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县、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根据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和我校教育科研实际,提出了“新课程下小学生学习评价研究”的课题实验。

(二)实验目的

1、改变评价过分强调甑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评价不只是发挥鉴别和选拔的功能,更应实现其教育和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发

展和提高的过程,使每一个受教育的人获得更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的发展。

2、树立发展性评价理念,不仅关注结果,更要注重学生的成长过程,要有机地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

来,使学生成长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通过评价获得有关学生的学力、以往的经历、性格、智力水平等多方面的信息,达到“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的目的。

3、探索学生学习发展性评价的策略,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三)理论基础及实践依据

1、现代认知心理学。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教学、测量与评价这两方面是统一的,是一种循环促进的作用。其基本观点是适用认知分析的方法描述学习者获得不同类型知识的机制,据此设计各种形式的评价手段来评价学生头脑中知识变化或知识建构过程。这样教学与测量、评价就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使人们看到它们之间的循环促进作用,这方面研究的开创者是美国认知心理学家梅耶(R.E.Mayer)。

2、多元智力理论。这是由美国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只是这多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世界上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这样的学生观

一旦

形成,就使得教师乐于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学生、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力,重视学生知识的建构过程。

3、课程改革的相关依据。主要是人本主义理论,该理论强调学习者自我实现,研究人的本性、价值和潜能,注重创设一种培养学生自我发展,有助于自我实现的环境。

4、新课程改革关于评价的基本精神:a、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b、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进行整体的综合的全面的评价。c、对学生学习和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评价,正面引导学生活泼健康成长。

5、马斯洛的“人的需要理论”:人的物质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会特别关注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学生的劳动如果得到恰如其分的认可,学生的人格得到应该的尊重,他们的学习动机就会得到进一步强化。所以,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当关注他们的情感需要,采取激励性评价。

6、布鲁姆的“形成性评价理论”:某一个结果总有与之相对应的过程与原因。评价的目的,不是问题的终结,而是为后续发展提供依据和指导。

7、麦格雷戈理论:人不是天生好逸恶劳的,人的行为受动机支配,只要创造条件激发人的动机,人们就会努力学习工作。为此,我们的评价不应当是为了选拔与甄别,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实验的基本方法及所做的主要工作

本实验属探索性应用研究,所采用的基本实验方法为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所做的具体工作是:(一)开展校本培训转变评价观念

实施课题研究,首先就要实现观念上的转变。为此,我们开展以校为本的评价改革的培训与研究,聘请了省内外专家教授来校讲学;从各级各类教育报刊杂志、互联网上广泛收集资料,编印了《课改在线》等教研信息资料,为实验教师洗脑。同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讨论准确了解教师评价观念的现状,以消除教师“懒”“畏”“等”错误思想,我们编写了《新课程的深化与实践》,对教师进行评价改革进行了专题的培训,使教师走出了四个误区,明确了此次评价改革的原则与方法。

1、走出四个误区

误区一,误认为考试评价改革可以放后进行。不少老师认为课改实验启动后,当务之急是搞好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可以慢一步开展,评价不一定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我们认为,评价的目标、内容同教学目标、内容本来就是一致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学生进行即时评价,平时的教学环节都离不开过程性的评价,应当不断地收集和保存对学生日常评价的重要资料,显而易见,评价改革必须与教学实施同步进行。

误区二,认为评价改革太难,不敢触动。评价改革的难度确实很大,它不仅有观念更新的问题,更有操作层面上的问题,但遇难退缩也不行。因为评价对教与学发挥着导向的功能,我们无法设想在陈旧的评价观念和评价方法的指挥棒下可以将课改的新理念真正地落实

篇三:《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评价的研究》研究报告《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评价的研究》研究报告

北京市石景山区金顶街第二小学课题组

总课题:小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改革实验

一、问题的提出

总课题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小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改革研究》,总课题含有七个子课题:《小学生学业情感评价研究》、《小学生学业成就评语评价研究》、《小学生知识、技能评价改革研究》、《小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现状研究》、《课堂教学中激励小学生学业成就发展的评价策略研究》《小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理论研究》、《小学生一般能力评价研究》。其中《小学生一般能力评价研究》重点研究交际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信息能力的评价,我校参与研究的就是《小学生一般能力评价研究》之中的《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评价的研究》。

新世

纪的到来对人的素质提出新的挑战,世界各国为了迎接这种挑战都制定了相应的新的课程标准。而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成为这些课程标准中的突出内容。XX年我国国务院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该体现时代要求”。XX年12月,教育部又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其中包括“学习能力”的评价标准,即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特别提到了学生要有质疑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出新观点,在各种新情景终于用知识解决各种疑难问题的能力。现阶段我国小学生问题解决

能力的现状与社会要求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学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及问题解决能力还很匮乏。

我国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提出了具体的培养目标,但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形成具体、可行的评价方案和评价工具。我们进行的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研究,是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的,体现了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体现了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通过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评价方案的研究、评价工具的研制,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科学、准确、发展的评价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提供了具体、可行的评价方案和评价工具。研究的全部意义和最终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

二、研究内容

1、制定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方案。

2、研制与开发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工具。

3、对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进行相关的概念界定。

4、进行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育实验,为继续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

三、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四、研究的结果

(一)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概念界定

采用文献研究分析、整理问题解决能力及其评价的概念,结合他人研究,总结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相关概念界定。

1.对“问题”的界定。

我们查找到的有早期行为主义心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不同的表述。综合上述资料,我们对问题的界定:所谓问题,就是个体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此而感到疑难的情境。

2.对“问题解决”的界定。

对于“问题解决”通常存在有多种不同的理解:把“问题解决”看成是一种教学手段、一种技能、一种艺术、就是让学生独立地去解决问题。综合上述理解和现代认知心理学,我们对问题解决的界定: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面临新情景、新课题,发现它与主客观需要的矛盾,而自己却没有现成对策时,所引起的寻求处理问题办法的一种心理活动。

3.对“问题解决能力”的界定。

通过文献的检索,我们发现理论上关于问题解决能力的界定基本上趋于一致,如: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中,将解决问题的能力归属于学生的认知领域。在参考了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界定:是小学生一般能力之一,即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问题的认识、发现、构想的途径和方法、程度;对已有知识技能的选择、综合、应用的过程和方法;对资料、工具、信息的筛选、捕捉、解释的状态等综合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强的学生,面对问题能够提取问题的关键特征、问题所包含的关系和联系,灵活运用已有知识、恰当的技能以及正确的解决策略,使问题得以解决和表述,并进行必要的反思与调整。

4.对“问题解决能力评价”的界定

综观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我们对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评价的概念界定是:“以学

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为价值取向,以促进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全面、均衡和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为对象,通过搜集、处理评价信息对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发展水平进行价值判断,为提高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决策提供信息依据的动态过程。具体地说,小学生问题解

决能力评价就是指通过对其问题发现能力、问题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来达到引导、促进其发展的目的。

(二)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指标体系的研究

在对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的分解。

首先,我们通过对文献进行分析发现,问题解决的能力是由问题发现的能力、问题分析的能力、问题解决的能力等能力构成的,它们的有机结合构成问题解决能力。同时,这也体现出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对于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也应从问题解决能力的这些构成因素来全面进行。因此,我们将问题发现、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作为评价问题解决能力的一级指标。

问题发现。问题发现是指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产生新问题,也包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新的问题。

问题分析。问题分析是指在理解问题各部分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确认问题解决的方向,并对策略进行分析和筛选,对结果进行猜想。

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指运用逻辑推理、操作实验等方法,达到问题解决的目标,并对结果进行表述和反思。

中心小学学生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

滨湖中心小学学生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新课程评价观的转变作为重要枢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的提出了改革的方向即“改革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提出了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强调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又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既要了解学生当前的实际需求,又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的发展方向;既要依靠单纯的书面测验考试考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也要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尤其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变化与进步,为此,我校建立了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 一、评价的指导思想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 二、评价目的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既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三、评价的原则 1、评价内容多维化。对学生的学业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2、评价主体多元化。既要有教师的评价,还要有学生的评价、家长的评价和社会人士的评价,但要以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为主。 3、评价方式多样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书面考试和实践应用相结合。 四、评价的具体措施: 按照《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将学生发展目标分为学科学习目标和基础性发展目标(亦称“基础素养”)。学科学习目标是指各学科课程标准列出的本学科学习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基础性发展目标是指学生在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纬度的表现。 (一)学科学习目标评价 分为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两大部份。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评价,并通过评价来影响学习过程。它是建立在事实判断基础上的评价,因而它具有评价的差异性、针对性和即时性。它能及时地给学生提出改进的建议和发展方向。形成性评价主要采用以下形式:1、单元学习效果测试评价2、表现性评价3、课堂观察中的即时性评价4、完成作业情况评价5、档案袋记录。 1、单元学习效果测试评价:单元测试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紧扣本单元学习内容,主要考察对本单元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测试形成要多种多样富有趣味性。可以用书面方式检测也可以用实践活动检测。测试形式可开卷也可闭卷。 2、表现性评价:

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总结

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总结 本学期我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制定的由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经过一学期的实施初步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语文课堂学习评价表。该表用于评价学生每堂语文课的学习行为,评价内容含课堂常规、课堂自学、课堂发言、课堂作业、合作交流五大项。这五项,每项3分,满分15分。运用该表评价的过程显示出,课堂发言、课堂作业本班有90%的学生完成的不错,课堂自学仅有10%的学生有成效,其余学生消耗了时间,课堂常规以及课堂发言比评价前有所提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语文课外学习评价表。该表用于评价学生每天的语文课外学习活动,同时方便家长辅导和督促孩子开展有意义的语文学习和活动。其内容包括:温习?预习课、收看电视(收听广播)、课外阅读、诗文背诵、实践创造,共五项。这五项。运用该表评价的过程主要在家庭完成。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主要采取星级奖励。学生在每次的语文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中,每积5分教师奖励一颗红星,积3颗红星,可到老师手中领取“金星”一颗。此活动受到家长的好评,学生的参与面广,效果令人满意。全班有23个学生领取了“金星”。 3.语文素质综合测试表。由于本学期的特殊情况没有实施。 总之,经过1、2 表的评价内容将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重视了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过程和方法等方面的点滴进步,并采取了恰当的激励方式,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有利于我今后的教学。 二、“三个一”的小结

1.一致赏识的赞语。 本学期多方面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真诚、热情地用肯定、欣赏、赞美的语言去帮助他们树立自尊和自信。 在我的赏识中,梁晓辉、梁晓东改掉了作业拖拉的坏习惯,学习兴趣逐步提高。在课堂上,我看到了梁晓辉兴奋和自信的目光。 我对学生赞赏性的评价,不仅留于口头,也留于书面,如学生的作业本上、日记中,写上寄语赠给学生。 2.一本成长的记录。 总结学习收获,将单元学习总结写在一个“成长记录”本上。学期结束时,要求学生写下最后的学期学习总结。学习总结的内容一般包括:课文篇目、新增知识、新学技能、课外阅读、学习态度、近期目标。要让学生认真总结本阶段语文学习收获,客观分析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一个成长记录本,一篇篇自我总结,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付出的汗水和取得的进步。 3.一袋丰收的“果实”。 打开学生的档案袋,我们能看到一袋丰收的果实,证明学生成长的资料。 总之,促进学生自尊自信、综合发展的新型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它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清晰、兴趣更浓厚,家长的辅导目标更明确,教师的教学实施更有效;它使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落实到了学习的过程中。它将帮助学生在素质发展的道路上平稳地快速前进。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发展性评价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发展性评价 火炬学校佘静 一、开展音乐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的意义 第一,从教育与人的发展角度,重新认识音乐课程的价值。 第二,为实现音乐教育培养人的价值,不同国家或地区,都摒弃了以往把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作为音乐课程首要目标的理念,强调以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和丰富的感受音乐的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第三,重视学生对音乐实践活动的参与和投入,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第四,打破音乐教育学科自我封闭的壁垒,密切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及与文学、历史、哲学、科学的沟通和联系,自觉地将音乐教育纳入人文艺术教育者以更加宽广的领域,为音乐艺术在学校教育中争取到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第五,注重民族传统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并存与包容。 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建立新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有其重要的意义: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是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音乐新课程标准实施的重要措施。 二、浅谈对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及音乐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的认识 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是音乐教学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音乐教学过程中师生通过音乐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发展变化及构成变化的诸种因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音乐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不是一时一次的评价,而是一个多次综合动态并预见学生发展趋势的评价。它主张面向未来,面向学生的发展,强调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它是形成性教学评价的深化和发展,是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把人看成生命体来进行教育,并把教育的目的、过程和结果同学生的生命发展联系,向生命回归的一种体现时代精神的教学评价,它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集中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学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完善。学生的发展需要目标,需要导向、需要激励。

小学数学发展性评价方案

小学数学发展性评价方案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对小学 数学教学以及小学生数学学习,具有直接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评什么,怎么评,事关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效果,影响到学生的未来甚至终身发展。目前数学课程的评价经历了几次评价方法的 改革,但仍然存在着许多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问题。比如,过分强调 数学课程甄别与选拔,忽视改进与激励;过分关注对数学学习结果的 评价,忽视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过于注重学生成绩,忽视数学学 习评价过程本身的意义;学习评价方式、工具单一,忽视数学综合素 质和学生发展的评价;过于注重量化评价,缺少体现新的评价思想和 观念的新方法,评价主体单一,忽视了评价主体多元多向的价值等等。 目前所采用的依然是一般标准评价,教师评价,终结性评价等传统评 价方法,评价工具也仅是纸笔考试。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对于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发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即发展性评价,这些都体现了当前课程评 价最新发展的趋势与最先进的评价思想。小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 是在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目标,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提高教师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对学生数学学习进行

全面的发展性评价。构建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主 体互动化的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的运作范式,推动小学数学教材教法研究的不断深化,同时也以此催促我校数学教师走向成熟,全面推进小学素质化教育进程。小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是指学生参与数学学 习过程中,着眼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统一的课程功能,有利于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利于改进数学教学实践,真正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小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中的发展性评价是指尊 重个体和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因人施评,强调小学生数学学习 过程的过程性评价,旨在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 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发挥评价的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呢?必须建立有利于促进小学生 数学学习全面发展的评价方式。 1、评价目标明确化。《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篇强调:"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因此,学习评价目标要从单一体现选拔、筛选、功利等,转变为了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需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调动学习的学习动机,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发 现与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学习评价所反馈的信息,为 教师适时调控与改善教学过程,反思与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提供了 科学的依据。

浅谈小学生艺术素质评价

浅谈小学生艺术素质评价 学生艺术素质评价是艺术课程的核心环节,是艺术课程有机的组成部分。对学生艺术素质评价的全面认识是正确理解艺术课程基本理念、实施好艺术课程的思想基础。艺术课程的学习,首先是着眼于学生艺术能力的整体发展,同时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与发展,提倡运用质性评价方式以鼓励、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 学生艺术素质的评价,是建立在有利于学生整体艺术能力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它是在课程发展总目标下,以学生艺术素质评价作为一种有助于教育工作者进行反思、调整的参照,进而达到改进课程发展的推动力。学生艺术素质的评价分为以下三种基本方式: 一、重视学生艺术能力全面发展的“整体性评价” 艺术课程在学习领域的设计上,首次使四种基本艺术能力——听觉艺术能力、视觉艺术能力、形体艺术能力、言语艺术能力——在艺术学习中建立了一种整体的、综合的、有机的联系。这四种基本艺术能力与人类文化行为密切相关,属于同一个心理系统。包括感知和体验能力、表现和创造能力、反思和评价能力在内的实践性艺术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人的心理系统内部的多种沟通和关联。因此,从来就没有单独存在的艺术能力。艺术能力在每一个人身上的发展,原本就是整体相关的,而不是隔离阻断的。在被称为“单科”的各种艺术门类中,也绝非是一个艺术门类中只包含一种艺

术能力。

学生艺术能力的发展本身就是整体性的,在艺术素质的评价当中,应当始终关注这种整体性。从四种基本艺术能力的发展来讲,任何一项艺术能力如果失去了与其他艺术能力的联系,是不可能得到有效发展的。《艺术课程标准》将建立在人的四种基本艺术能力基础上的艺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艺术能力作为完整的艺术能力来对待,同时还要求教育者在教学中要关注到学生通过艺术学习、或者在学习过程中,其情感、态度、价值观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因此,学生艺术素质的评价,也应当从以上这些构成学生艺术能力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价。这样的素质评价,由于是从整体性的角度对待并重视学生艺术能力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可以称之为“整体性评价”。 学生艺术素质的整体性评价,是以艺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评价依据,对构成和反映学生艺术能力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价。其独特的意义在于,评价的方面不是只针对某一个具体的技能指标、某一项具体的艺术能力,而是在关注到这些具体的艺术技能和各项艺术能力发展的同时,更需要从整体相关的角度来认识、评价,进而促进学生整体艺术能力的发展。 二、重视学生能力发展的“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是通过设计、组织一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活动,对学生在教学中的真实表现直接进行考察,以质性评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

狼埠小学学生评价方案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观念、评价方法、评价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既要了解学生当前的实际需求,又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的发展方向;既要依靠单纯的书面测验,考试考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也要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尤其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变化与进步等。基于此,学校依据实际情况制定本评价方案。 一、评价的指导思想: 学生发展性评价,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 二、评价目的: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既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三、评价的依据: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的依据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课程标准》。 四、评价的原则: 1、评价内容多维化。对学生的学业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2、评价主体多元化。既要有教师的评价,还要有学生的评价,家长的评价,但要以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为主。 3、评价方式多样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书面考试和实践操作相结合。 五、评价的具体措施: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水平性评价两大部分。 (一)形成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是对学习过程及的评价,并通过评价来影响学习过程。过程性评价主要采用几种形式:①单元学习效果测试评价;②表现性评价;③即时性评价;④档案袋记录。 1、单元学习效果测试评价 单元测试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紧扣本单元学习内容,主要考察对本单元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测试形成要多种多样,可以用书面方式检测也可以用实践活动检测。 2、表现性评价(展示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包括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对艺术、科技作品的设计及活动展示的评价。这一评价形式可比较好地反映出学生的活动设计能力、活动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语文可以有口语交际、朗读、开故事会、演讲比赛、办手抄报等。 数学可以有计算、动手操作、、测量、设计制作等。 英语可以有唱英语歌、简单的英语会话、编演英语小品等。

最新小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2009-09-17 08:32:04)转载▼ 标签:教育 学生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的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为了使各科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以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也为了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以改进缺点,发扬优点,使自己在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特拟定本方案。 一、评价的指导思想: 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 二、评价目的: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既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三、评价的依据: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的依据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各学科课程标准。 四、评价的原则: 1、评价内容多维化。对学生的学业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2、评价主体多元化。既要有教师的评价,还要有学生的评价,家长的评价和社会人士的评价,但要以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为主。 3、评价方式多样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书面考试和实践应用相结合。 五、评价的具体措施: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两大部份。 (一)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评价,并通过评价来影响学习过程。它是建立在事实判断基础上的评价,因而它具有评价的差异性、针对性和即时性,它能及时地给学生提出改进的建议和发展方向。形成性评价主要采用几种形式:①单元学习效果测试评价;②表现性评价;③即时性评价;④档案袋记录。 1、单元学习效果测试评价

学生评价体系实施方案

学生评价体系实施方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学生评价体系实施方案 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学生评价改革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建立新型教育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任务和基本要求。《新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样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我们对学生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应强调评价的诊断功能和促进功能,注重学生发展的进程。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意考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大胆尝试并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与同学进行交流与合作;是否具有学习的兴趣与克服困难的精神,认真听讲、完成作业。基于以上认识,现制定学生评价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不断改革和完善学生评价机制,着力构建符合素质教育思想,有利于促进学生充分、全面、终身发展和有差异地发展的学生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激励等促进发展的功能,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促使全体学生在其已有发展水平上有所发展,在其可能发展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二、学生发展性综合评价的原则: 1、基础性:能切实反映和评价学生在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社会实践、身体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基础水平。 2、发展性:能切实反映和评价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水平。 3、全面性:能全面反映和评价每位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水平。

xx小学教师发展性评价表

xx小学教师发展性评价表(试行) 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 姓名:任教年段、学科:职务: 项目评价要素分 值 评价标准 自评概 述 他 评 一 师 德 师 风15 依法执教 爱岗敬业 5 1、家长、学生反映(或问卷调查)师表形 象、乱收费、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情节轻 微的经核实减10分,造成不良影响的不得 分 2、挑拨离间不讲团结诬陷他人减5分 团结奉献 为人师表 5 热爱学生 尊重家长 5 二 教学常规30 计划总结 备课作业 7 1、按规定上交的材料,每少一份减1分, 备课作业批改检查得一次良减0.5分。 2、违反上课有关规定、缺课、挪课、自行 调课的每次减1分。 3、语数质量跟踪年段二等与一等期末进步 率每少5个百分点,减0.5分,三等减1 分。其他学科每低于质量评价优秀线1%减 1分。 4、歧视、挖苦、排斥后进生每次减1分, 按规定家访次数每少一次减1分。 课堂教学 教改实验 8 关注全体 教学效果 8 转化后进 家校联系 7

三 岗位工作20*班风队貌 班生获奖 4 校级以上(含校)先进集体加1分。班生 发生一起严重违纪(或安全)事件不得分, 校产保护差减2分。 *两操纪律 卫生路队 4 根据记录每次不达标(或无故未带路队) 减0.5分 (*项为班主任辅导员) 德育活动 文化建设 4 根据记录每次不达标减0.5分,学期每次 年段第一加1分。 部门业绩 服务意识 4 1、部门人员根据教师评价满意率低于90% 每少1%减0.5分。2、科任教师学生、家 长反映(或问卷)有不良现象,经核实每 次减0.5分。 (非班主任辅导员项) 履行职责 带头作用 4 四 专业成长25 校本教研 实验课题 5 无故缺席一次减0.5分,课题组获市以上 表彰加1分。 叙事后记 课件制作 5 根据抽查记录每得一次“中”减0.5分。 获市以上奖加1分。 听课评课 公开教学 5 1、每少听一节减0.5分 2、未交评课发言稿减1分。 3、未上公开课减2分(男55岁、女50岁 以上有开公开课加1分) 4、承担校以上公开课每节加1分。 经验论文 竞赛获奖 5 1、论文省级2.5分,市级2分,校级1.5 分,论文省级以上另加1分。 2、竞赛校级一等2.5分,二等2分,三等 以下1.5分,获市级以上奖加1分。 继续教育 学历提高 5 未参加继续教育不得分,本期内取得大专 毕业证加0.5分,本科毕业证加1分。

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

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新课程评价观的转变作为重要枢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的提出了改革的方向:即“改革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提出了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的“发展性评价”。强调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又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既要了解学生当前的实际需求,又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的发展方向;既要依靠单纯的书面测验,考试考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也要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尤其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变化与进步等。学校在评价改革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在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特拟定本试行方案,作为开展小学生发展性评价的研究与指导性意见。同时,希望全体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注意情况的分析和整理,并对本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使本方案逐步完善。 学生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的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为了使各科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以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也为了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以改进缺点,发扬优点,使自己在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特拟定本方案。

一、评价的指导思想: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 二、评价目的: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既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三、评价的依据: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的依据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山东省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几项规定》和各学科课程标准。 四、评价的原则: 1、评价内容多维化。对学生的学业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2、评价主体多元化。既要有教师的评价,还要有学生的评价,家长的评价和社会人士的评价,但要以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为主。 3、评价方式多样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书面考试和实践应用相结合。 五、评价的具体措施: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两大部份。 (一)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评价,并通过评价来影响学

学生发展多元化评价体系

学生发展多元化评价体系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创新教育理论对学生的评价,着重考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创新品格等方面的综合发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评价。不仅应关注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更应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以促其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二、多元化评价思路 1、确立评价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魂。 2、围绕评价的发展性、形成性功能。 3、新课程理念与校本实际相结合。 4、从评价目的、内容、主体、标准、方法、过程、结果等方面进行设计。 三、多元化评价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采取自评、互评相结合。 2、全面性原则: 评价内容应具有三纬度特征,必须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3、民主性原则: 把学生当作平等合作的伙伴来对待,可以评自己、评他人、评教师、评教材。 4、个性化原则: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多用一把尺子多一批学生。

15、发展性原则: 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功能。 四、多元化评价的实施 1、多元化评价实施xx (1)评价目的激励、导向、改进化 多元智力论告诉我们: 每个学生都有多种智力,只是这些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组合存在,各俱特色。因此尽量用激励性的评语促进学生的发展,帮助他们确立目标,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被评价者一起分析、发现存在的优点和缺点,进出合理性建议,发挥评价的改进功能。 (2)评价内容多元化 ①学业内容的评价。学业内容基本上以各学科所应掌握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为主,基本实现了分项考与综合考相结合、学科抽测与定期验收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小组评与家长评、教师评相结合。测评内容以新课标为指导,以细化的评价目标和标准为依据,在命题上力求体现趣味性、灵活性、交际性、实践性。 ②非学业内容的评价。也就是常说的非智力因素评价。非智力因素对于一个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在非学业内容的评价过程中,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愿望、兴趣、主动性、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学习心理等。通过学生自评、教师点评、谈话、家长参评,小组互评等多种形式。 让学生更多地反思自己,改进学习行为。 (3)评价主体多元化 传统的评价方式,通常是以教师为评价主体。这样的评价往往带有较强的2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计划方案

大冀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案 学生素质发展状况评价,在小学教育评价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思想及目标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为指南,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考试改革的通知》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针针,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教育导向功能,通过评价来达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励和发展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二、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也是整体性原则,是指小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估,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要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关注学生德、智、体、美等多面的发展潜能,不但关注终结性评价,而且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法的评价,关注学习态度,情感体验以及心理素质等各面的发展。 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小学生素质发展评估在不同阶段呈现出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在同一阶段层面,不同个体的发展水平也有差别,评估要注意这些发展变化评估目标在保持基础性、稳定性的同时,要体现素质的阶段性、梯度行、独特性,为不同的学生提供相对的激励性评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3、多元性原则 多元性原则是指小学生评价主体与评价法应该是多元的,既有形成性评价,又有终结性评价;既有定量评价,更注重定性评价;既有课评价,又有课外评价。由教师、家长、学生多个评价主体共同参与评价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得反馈信息的机会,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合力。 4、过程性原则 过程性原则是指评价不仅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在评价过程过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反馈、自我教育,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便顺利达到预期目标。在操作过程中,坚持日评、月评、学期总评的连续评价法,形成一个动态的评价过程。 三、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组织机构 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委员会,负责监督对各小学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工作,学校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组成,不少于5人。学校学生评价领导小组根据学区综合素质评价委员会制定的学生综

学生评价体系实施方案.doc

学生评价体系实施方案 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学生评价改革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建立新型教育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任务和基本要求。《新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样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我们对学生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应强调评价的诊断功能和促进功能,注重学生发展的进程。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意考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大胆尝试并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与同学进行交流与合作;是否具有学习的兴趣与克服困难的精神,认真听讲、完成作业。基于以上认识,现制定学生评价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不断改革和完善学生评价机制,着力构建符合素质教育思想,有利于促进学生充分、全面、终身发展和有差异地发展的学生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激励等促进发展的功能,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促使全体学生在其已有发展水平上有所发展,在其可能发展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二、学生发展性综合评价的原则: 1、基础性:能切实反映和评价学生在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社会实践、身体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基础水平。 2、发展性:能切实反映和评价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水平。 3、全面性:能全面反映和评价每位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水平。 多元性:基础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百分制评价和学分制评价并存,以提高评价的相对合理性。 三、学生发展性综合学分评价的构成:

小学学生评价方案1

小学学生评价方案 一、评价的指导思想: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出发点,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 二、评价目的: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既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三、评价的原则: 1、评价内容多维化。对学生的学业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2、评价主体多元化。既要有教师的评价,还要有学生的评价,家长的评价和社会人士的评价,但要以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为主。 3、评价方式多样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书面考试和实践应用相结合。 四、评价的具体措施: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两大部分。 (一)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评价,并通过评价来影响学习过程。它是建立在事实判断基础上的评价,因而

它具有评价的差异性、针对性和即时性,它能及时地给学生提出改进的建议和发展方向。具体分为: 1、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包括对课题或实践活动方案设计和组织实施的评价;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对艺术、科技作品的设计及活动展示的评价。这一评价形式可比较好地反映出学生的活动设计能力,活动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2、课堂观察中的即时评价 通过课堂观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积极反馈,给学生以鼓励、指导和调整。教师可根据需要,关注学生突出的一、二个方面作出相应的评价记录。这种评价可根据需要一天一次,一周一次或一月一次。评价次数因人而异,不是整齐划一的。 课堂评价的内容主要有:学习兴趣,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学习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方法的独特性,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想象的丰富性;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课堂评价的要素不是固定不变的,这里列举的“要素”只对教师和学生起一个导向、参考作用。 5、其它形式的评价 (1)完成作业情况评价。在作业过程中,可实施由学生“自定目标、自我评价”的“双自”评价方法,也可实施小组互评、教师建议,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评价以评星和鼓励性语言结合起来)。这种评价对学生有一种自我约束和对作业正确与否的自我判断,这也可以让教师比

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第十二章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发展——个体获得社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内化社会价值规范,从生物个体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儿童融入群体与环境中的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小学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 第一节小学生的自我意识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对自己的意识,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个体的自我意识从内容上看,包括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三部分。 ?个体的自我意识从形式上看,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种成分。 ?从整体上来讲,自我意识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 ?1. 自我认识 ?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 ?自我评价:是在分析和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对自己做出的某种判断。 ?在正确合理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的基础上产生自信。 ?2.自我体验 ?对自己认识与评价的基础上产生的情绪体验. ?个体对自己有价值感和重要感的自我体验表现为自尊——自卑 ?3.自我控制 ?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自我调节过程——发动作用和制止作用。 三、自我意识的发展时期 1、自我中心期(8个月—3岁)生理自我为主 ?1岁前,分不清主体与客体,将自己与外部事物混同 ?1岁后,自己的身体名字,区分自我与非我 ?18个月时的镜中自我的确认;

?2岁后,“我、你、他”指称代词的使用。 ?初生婴儿的意识是混沌的,没有明确的主体和客体的区分,基本没有自我意识,只有生理需求提示着我的存在。 ?当婴儿发现咬手指与咬布娃娃的感觉不一样时,就有了最初的自我意识--自我感觉。 ?如果婴儿能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对象区分开来,这时自我意识就开始发展了。例如,知道自己推皮球,皮球就滚开了。 ?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就是知道自己的名字,开始使用第一人称称呼自己,“我是……” “我要……”“我有……”等。这表明儿童已能完成从自己的表象到抽象的飞跃,也表明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 ?2、客观化时期(3岁——青春期),社会自我时期,显著受社会交往和社会文化影响,是角色学习的重要时期,发展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责任、作用的认识。 ?自我同一性问题 ?3、主观自我时期(青春期——成人期),心理自我时期,自我意识趋于成熟,个性逐渐形成,发展个体独立性、自我理想和价值观等。 ?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与年龄呈现正相关,但发展速度各年级是不等速的。 ?一年级到三年级是自我意识发展尤为迅速的时期; ?三年级到五年级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平稳时期 ?五年级到六年级时又会出现一个加速发展时期。 五、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一)小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特点 1.自我描述从具体、外部特征向抽象、内部特征转变 “我是谁”身高体重外貌喜好——品质爱好交往 2.自我概念具有情境性(不稳定) ?8-11岁,自己是善良的,因为我把东西借给同学用。自己是无能的,因为考试不及格。 3.自我概念内容的社会性不断增加 ?如爱国、守法,守纪律、孝顺、正直、诚实,善于合作等 (二)小学生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 ?自我评价制约个体活动的积极性,发展良好的自我评价对儿童极其重要。 1.由顺从别人的评价向独立的自我评价发展 2.从具体、外部行为评价向抽象、内在品质的评价发展(全面、深刻性增强) 3.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增加 4.自我评价的能力低于对他人评价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基本特点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基本要求 新课程评价提出了发展性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这一理念具体到学生评价上,便集中体现为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理念和方法。顾名思义,所谓发展性学生评价就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学生评价理念和评价体系。这一评价理念和评价体系有以下要求:1.发展性学生评价应基于一定的培养目标,并在实施中制订明确、具体的阶段性发展目标 实施学生评价首先需要有一个评价目标,只有有了评价目标,才能确定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学生的发展也需要目标,这个目标是学生发展的方向和依据。在传统教育评价中,这两个目标常常出现背离的情况。而发展性学生评价强调这两个目标的一致性,强调评价目标应基于一定的培养目标。 2.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达到目标,而不是检查和评比 发展性学生评价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并与他人比较、排队,而是要通过对学生过去和现在状态的了解,分析学生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逐步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3.发展性学生评价是注重过程的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要经历一个过程。发展性学生评价强调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对学生发展全过程的不断关注,而不只是在学生发展过程终了时对学生发展的结果进行评价。它既重视学生的现在,也要考虑学生的过去,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因此,发展性学生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的作用,强调通过在学生发展的各个环节具体关注学生的发展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发展性学生评价还强调收集并保存学生发展过程中能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所有关键资料,因为正是对这些资料的呈现和分析,能够帮助我们形成对学生发展变化的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给予学生激励或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4.发展性学生评价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个方面都是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内容,并且受到同等的重视。比如,在地理课程标准中规定,在评价学生参与地理探索性活动的程度和水平时,评价的重点不在于检查学生记忆的准确性和使用技能的熟练程度,而在于学生实地考察与观测、调查、实验、讨论、解决问题等活动的质量,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好奇心、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意志、毅力和探索精神,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形成的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行为、关心和爱护人类的意识和行为、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以及学生对地理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应用价值的深刻体会。 5.发展性学生评价倡导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要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这意味着,评价学生将不再只有一把“尺子”而是多把“尺子”,教育评价“一卷走高低”的局面将被打破。实践证明,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只有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优秀者,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6.发展性学生评价关注个体差异 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学生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学业成绩的差异上,还表现在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动机兴趣、爱好特长等各个方面。这使得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目标以及发展速度和

小学数学发展性评价方法初探

小学数学发展性评价方法初探 发表时间:2013-12-23T14:42:48.810Z 来源:《素质教育》2013年9月总第132期供稿作者:衣永刚 [导读]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要注意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表现。 衣永刚山东省栖霞市观里中心小学265314 小学数学学习的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对小学数学教学以及小学生数学学习具有直接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评什么,怎么评,事关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效果,影响到学生的未来甚至终身发展。目前数学课程的评价经历了几次评价方法的改革,但仍然存在着许多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问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恰当呈现并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基于以上观点,我们在教学中尝试了以下评价方法: 一、课堂观察法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要注意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表现。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自评自己上课的表现情况,也可以让小组成员对他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在课堂评价的内容上,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学生的课堂进行评价:1.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2.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况;3.学生听讲和做练习时的认真程度;4.学生在课堂上的其他表现,如发言、提问题、参与讨论与交流等情况。 二、成长档案记录法 在发展性评价体系中倡导多元化的评价内容,以及灵活使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尤其重视质性评价方法,如成长档案记录袋等,而且强调评价的日常化,所以可以清晰、全面地记录下个体成长中的点点滴滴,甚至相对较小的评价活动。这对于以发展的眼光来客观评价个体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也是发展性课程评价中注重过程为核心特点的具体体现。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可以采取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的方式,以反映学生学习数学的进步历程,增加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有些学生在正规的测验中由于焦虑而不能正常发挥他们的数学能力;有些学生的思维方式是趋向于深思型的那一种,对问题的思考往往比冲动型的学生慢,但对问题的解答可能更全面,而正规测验规定的时间限制使他们不能很好地发挥;还有些学生在动手实践能力上更擅长,正规测验中的纸笔形式并不能全面正确地评估他们的能力。成长档案记录的形式,不光有助于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而且还为学生的成长过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形成性评价。 成长档案记录的主要内容有:1.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即学生课堂内的表现情况分析。2.学生学习行为记录。主要记录参加教学活动的情况,如回答问题的次数、读题的技巧、比赛的表现、板演的效果等。可用数字、星星等符号表示参与次数和成功状况。3.优秀作业展示。作业是日常教学质量的体现,要力求做到字体工整、格式恰当、无错误。可通过优秀作业展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4.了解重点内容的教学效果。 三、实践检验法 纸笔考试只是评价学生成绩的一种方法,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就是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方法结合起来,选择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查,而实践活动是发展他们特长的广阔空间。如对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的评价,我就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直观材料,在学生的动手实践中,教师观察并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水平。如在学习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知识后,我拿出一把晃晃悠悠的椅子让同学们进行维修,看学生能否运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钉出三角形支架,使椅子坚固结实而又美观大方,根据学生的表现确定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记数学日记法 数学日记不仅可用于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用于评价学生的思维方式。通过日记的方式,学生可以对他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可以像和自己谈心一样写出他们自己的情感态度、困难之处或感兴趣之处。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而写数学日记无疑提供了一个让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或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机会。而且,数学日记还可以发展成为一个自我报告,评价自己的能力或反思自己问题解决的策略。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学日记有助于数学教师培养和评价学生的反省能力。 数学日记的内容可以关注以下几点:1.今天的数学课我掌握了哪些内容?2.我今天认真听课了吗?3.我是否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了? 4.我不明白的地方是什么?哪些知识可以做进一步的加深了解? 5.今天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怎样应用? 五、多元评价法 1.学生自评:学生自评主要是对自己学习的努力程度和学习效果等进行评价。学生可以从课堂活动、学习过程、学习态度、思考方法、学习方法等方面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 2.小组评价:小组成员之间的评价可以起到相互学习、相互督促的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风气。 3.家长评价:家长可根据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完成作业情况等给予评价或写出评语。 4.教师评价:教师参考学生的自评、小组互评和家长评价,根据学生平时所参与的课堂活动,从学习态度、学习策略以及学习效果等方面评价学生。 当然,在数学发展性评价中,我们还可以采用书面测验、口头测验、活动报告、开放式问题、课后访谈、课内外作业等方法,有条件的甚至可以采用网上交流的形式进行评价。新课程提倡发展性评价,试图建立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其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多多探索,勇于尝试,敢于创新,就一定能找出适合数学学习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快乐地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