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安全性(RAMS)定义解释

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安全性(RAMS)定义解释
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安全性(RAMS)定义解释

(整理)安全性可靠性性能评价

3.3 安全性、可靠性和性能评价 3.3.1主要知识点 了解计算机数据安全和保密、计算机故障诊断与容错技术、系统性能评价方面的知识,掌握数据加密的有关算法、系统可靠性指标和可靠性模型以及相关的计算方示。 3.3.1.1数据的安全与保密 (1)数据的安全与保密 数据加密是对明文(未经加密的数据)按照某种加密算法(数据的变换算法)进行处理,而形成难以理解的密文(经加密后的数据)。即使是密文被截获,截获方也无法或难以解码,从而阴谋诡计止泄露信息。数据加密和数据解密是一对可逆的过程。数据加密技术的关键在于密角的管理和加密/解密算法。加密和解密算法的设计通常需要满足3个条件:可逆性、密钥安全和数据安全。 (2)密钥体制 按照加密密钥K1和解密密钥K2的异同,有两种密钥体制。 ①秘密密钥加密体制(K1=K2) 加密和解密采用相同的密钥,因而又称为密码体制。因为其加密速度快,通常用来加密大批量的数据。典型的方法有日本的快速数据加密标准(FEAL)、瑞士的国际数据加密算法(IDEA)和美国的数据加密标准(DES)。 ②公开密钥加密体制(K1≠K2) 又称不对称密码体制,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的密钥,其中一个密钥是公开的,另一个密钥是保密的。由于加密速度较慢,所以往往用在少量数据的通信中,典型的公开密钥加密方法有RSA和ESIGN。 一般DES算法的密钥长度为56位,RSA算法的密钥长度为512位。 (3)数据完整性 数据完整性保护是在数据中加入一定的冗余信息,从而能发现对数据的修改、增加或删除。数字签名利用密码技术进行,其安全性取决于密码体制的安全程度。现在已经出现很多使用RSA和ESIGN算法实现的数字签名系统。数字签名的目的是保证在真实的发送方与真实的接收方之间传送真实的信息。 (4)密钥管理 数据加密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密钥的安全性。密钥的管理包括密钥体制的选择、密钥的分发、现场密钥保护以及密钥的销毁。 (5)磁介质上的数据加密

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质量控制程序概要

Q/KF KF X X X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KF·10L·CX701-2011 代替Q/KF·10L703-2003 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质量控制程序 编制:校核:审定: 标准化检查:复审:批准: 2011-07-15发布2011-08-01实施 XXX集团有限公司发布

更改记录

Q/KF·10L·CX701-2011 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 和环境适应性质量控制程序 1 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产品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以下简称“六性”)的设计要求和实施方法。 本程序适用于产品“六性”的设计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JB/Z 23-1991 可靠性和维修性工程报告编写一般要求 GJB/Z 57-1994 维修性分配与预计手册 GJB/Z 91-1997 维修性设计技术手册 GJB/Z 768A-1998 故障树分析指南 GJB 150A-2009 环境适应性 GJB 190-1986 特性分类 GJB 368B-2009 装备维修性通用规范 GJB 450A-2004 装备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 GJB 451A-2005 可靠性维修性术语 GJB 813-1990 可靠性模型的建立和可靠性预计 GJB 841-1990 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 GJB 899A-2009 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 GJB 900-1991 系统安全性通用大纲 GJB 1032-1990 电子产品环境应力筛选方法 GJB 1371-1992 装备保障性分析 GJB 1391-1992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程序 GJB 1407-1992 可靠性增长试验 GJB 2072-1994 维修性试验与评定 GJB 2547-1995 装备测试性大纲 1

执法仪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安全性、兼容性及环境适应性

执法记录仪综合性能 1.可靠性 执法记录仪可靠性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视音频记录功能,可分为固有可靠性和使用可靠性。固有可靠性是在设计、制造中赋予的,也是我们可以控制的;而使用可靠性则是执法记录仪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性能的保持能力的特性,它除了考虑固有可靠性因素外,还要考虑操作者使用习惯、使用环境和维修保障等因素的影响。下面分别从这两个方面阐述执法记录仪设备的可靠性。 1.1固有可靠性 执法记录仪具有很好的防护等级,有较强的防水防尘能力,能够应对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设备外壳防护等级符合优于GB4208-2008中IP68的要求。并具有抗跌落特性,裸机从3米处自由跌落到水泥地面上,任意6个面跌落5次,跌落后都能够正常工作,存储的数据不会丢失。 1.2使用可靠性 执法记录仪是高频率使用设备,设备主要部件要求较高的耐久性,经测试,主要部件使用频率可达到以下要求:电源开关5000次以上,快门50000次以上,液晶显示及开关5000次以上,可动部件5000次以上,模式选择开关5000次以上。 为保证执法记录仪所摄录的视频文件能够清晰准确的记录执法过程,视频信息在显示及回放时,视频图像不会有明显缺陷,物体移动时边缘不会产生锯齿状、拉毛、断裂和马赛克等现象。 执法记录仪对存储的数据加以保护,存储数据不会被本机和未经授权的上位机删除和覆盖,编码视频流有防篡改、防非法复制等认证机制,以保证原始数据的完整性。在出现异常问题时重启,且重启后保存的数据不会丢失或损坏。执法记录仪在电量耗尽或者关机前,可自动保存摄录文件; 在使用过程中,执法记录仪具有电池欠压、存储溢出、视频丢失报警功能,且电池欠压报警后电池剩余容量能保证执法记录仪正常摄录5min,并在取景画面给出报警提示,有足够的缓冲时间留给使用人员做应急处理。为确保摄录视频时间的准确性,执法记录仪本机不能修改时间,防止人为恶意修改时间,在每次连接上位机时通过管理软件由管理员手动校正时间或设备自动与时间服务器同步时间。

可靠性安全性发展

可靠性安全性发展 可靠性历史概述 尽管产品的可靠性是客观存在的,但可靠性工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却只有几十年的历史。现代科学发展到一定水平,产品的可靠性才凸现出来,不仅影响产品的性能,而且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和安全的重大问题,成为众所瞩目需致力研究的对象。在社会需求的强大力量推动下,可靠性工程从概率统计、系统工程、质量管理、生产管理等学科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门新兴的工程学科。 可靠性工程历史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 1 可靠性工程的准备和萌芽阶段(20世纪30—40年代) 可靠性工程有关的数学理论早就发展起来了。 最主要的理论基础:概率论,早在17世纪初由伽利略、帕斯卡、费米、惠更斯、伯努利、德*摩根、高斯、拉普拉斯、泊松等人逐步确立。 第一本概率论教程——布尼廖夫斯基(19世纪);他的学生切比

雪夫发展了定律(大数定律);他的另一个学生马尔科夫创立随机过程论,这是可修复系统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可靠性工程另一门理论基础:数理统计学,20世纪30年代飞速发展。代表性:1939年瑞典人威布尔为了描述疲劳强度提出了威布尔分布,该分布后来成为可靠性工程中最常用的分布之一。 最早的可靠性概念来自航空。1939年,美国航空委员会《适航性统计学注释》,首次提出飞机故障率≤0.00001次/ h,相当于一小时内飞机的可靠度Rs=0.99999,这是最早的飞机安全性和可靠性定量指标。我们现在所用的“可靠性”定义(三规定)是在1953年英国的一次学术会议上提出来的。 纳粹德国对V1火箭的研制中,提出了由N个部件组成的系统,其可靠度等于N个部件可靠度的乘积,这就是现在常用的串联系统可靠性模型。二战末期,德火箭专家R?卢瑟(Lussen)把Ⅴ1火箭诱导装置作为串联系统,求得其可靠度为75%,这是首次定量计算复杂系统的可靠度问题。因此,V-1火箭成为第一个运用系统可靠性理论的飞行器。 最早作为一个专用学术名词明确提出“可靠性”的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放射性实验室。他们在1942年11月4日向海军与军舰船员提

可靠性术语中英文对照

[绝对可靠]?可靠性维修性标准术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3178-94[可靠性维修性术语] 产品item 修理的产品repaireditem 不修理的产品non-repaireditem 服务service 规定功能requiredfunction 时刻instantoftime 时间区间timeinterval 量度 工作 修改( 效能 耐久性 可靠性 维修性 可用性 可信性 失效 关联失效relevantfailure 非关联失效non-relevantfailure 独立失效primaryfailure 从属失效secondaryfailure 失效原因failurecause 失效机理failuremechanism 系统性失效;重复性失效systematicfailure;reproduciblefailure;repeatfailure 完全失效completefailure 退化失效degradationfailure 部分失效partialfailure 故障fault

致命故障criticalfault 非致命故障non-criticalfault 重要故障majorfault 次要故障minorfault 误用故障misusefault 误操作故障mishandlingfault 弱质故障weaknessfault 设计故障designfault 制造故障manufacturingfault 老化故障;耗损故障ageingfault;wear-outfault 程序敏感故障programme-sensitivefault 差错 失误 维修 维修方针maintenancepolicy 维修作业线maintenanceechelon;lineofmaintenance 维修约定级indenturelevel(formaintenance) 维修等级levelofmaintenance 预防性维修preventivemaintenance 修复性维修correctivemaintenance 受控维修controlledmaintenance 计划性维修scheduledmaintenance 非计划性维修unscheduledmaintenance 现场维修on-sitemaintenance;insitsmaintenance;fieldmaintenance 非现场维修off-sitemaintenance

产品设计五性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测试性和保障性

3 “五性”的定义、联系及区别 3.1 可靠性 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性的概率度量称为可靠度(GJB451-90)。 可靠性工程:为达到产品的可靠性要求而进行的一套设计、研制、生产和试验工作。 (GJB451-90) 显然,这个定义适用于各种装备、设备、系统直至零部件的各个产品层次。可靠性是产品的一种能力,持续地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因此,它强调“在规定时间内”;同时,产品能否可靠地完成规定功能与使用条件有关,所以,必须强调“在规定的条件下”。 为了使产品达到规定的可靠性要求,需要在产品研制、使用开展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活动,这些工程活动就是可靠性工程。即:可靠性工程是为了达到产品的可靠性要求而进行的一套设计、研制、生产和试验工作。(GJB451-90)。实际上,可靠性工程还应当包含产品使用、储存、维修过程中的各种保持和提高可靠性的活动。 3.1.1可靠性要求

3.1.1.1 定性要求 对产品的可靠性要求可以用定性方式来表达,满足这些要求使用中故障少、即使发生故障影响小即可靠。例如,耐环境特别是耐热设计,防潮、防盐雾、防腐蚀设计,抗冲击、振动和噪声设计,抗辐射、电磁兼容性,冗余设计、降额设计等。其中冗余设计可以在部件(单元)可靠性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使系统(设备)达到比较高的可靠性水平。比如,采用并联系统、冷储备系统等。除硬件外,还要考虑软件的可靠性。 3.1.1.2 定量要求 可靠性定量要求就是产品的可靠性指标。产品的可靠性水平用可靠性参数来表达,而可靠性参数的要求值就是可靠性指标。常用的产品可靠性参数有故障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以及可靠度。 故障率是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产品的故障总数与时间(寿命单位总数)之比。即平均使用或储存一个小时(发射一次或行驶100km)发生的故障次数。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是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产品寿命单位(时间)总数与故障总次数之比。即平均多少时间发生一次故障。通常可以用故障率的倒数表示。 可靠度R(t)是可靠性的概率表示。即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产品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即:

H-可靠性与安全性-7-相关失效系统可靠性

第7章相关失效系统可靠性模型 根据零件的可靠度计算系统可靠度是一种通行的做法。在传统的零件/系统可靠性分析中,典型的方法是借助载荷-强度干涉模型计算零件的可靠度,或通过可靠性实验来确定零件的可靠度。然后,在“系统中各零件失效相互独立”的假设条件下,根据系统的逻辑结构(串联、并联、表决等)建立系统可靠性模型。然而,由于在零件可靠度计算或可靠度试验过程中没有或不能区分载荷分散性与强度分散性的不同作用,虽然能得到零件可靠度这个数量指标,却混合了载荷分散性与强度分散性的独特贡献,掩盖了载荷分散性对系统失效相关性的特殊作用,丢失了有关系统失效的信息。因而,无法从零件可靠度直接构建一般系统(即除独立失效系统之外的其它系统,以下称相关失效系统)的可靠度模型。 众所周知,最具代表性传统的系统可靠度计算方法是,对于由零件A、 B、和 C构成的串联系统,其可靠度R s为零件可靠度R i的乘积: R s=R A R B R C 事实上,隐含了各零件独立失效假设。若组成串联系统的n个零件的可靠度分别为R1,R2,……,R n,则系统可靠度为 R s=?R i 若各零件的可靠相等,即R i=R,(i=1,2,……,n),则有 Rs=R n 显然,这样的公式只有当各零件的失效是相互独立时才成立。 早在1962年,就有研究者指出,由n个零件构成的串联系统的可靠度R n的值在其零件可靠度R(假设各零件的可靠度相等)与各零件可靠度的乘积R n之间。系统可靠度取其上限R 的条件是零件强度的标准差趋于0;而系统可靠度取其下限R n的条件是载荷的标准差趋于0。 关于系统失效概率P(n)与零件失效概率P i(n)之间的关系还有如下阐述。对于串联系统 maxP i(n)

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

国外直升机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发展综述 1. 引言 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RMS)是响影军用直升机作战效能、作战适用性和寿命周期费用的关键特性。特别是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RMS成为武装直升机战斗力的关键因素。美国武装直升机AH-64“阿柏支”由于在研制中重视RMS工作,具有较高的RMS水平,保证AH-64具有较的战备完好性和任务成功概率。在1990年12月至1991年4月的海湾战争中,美国陆军101师攻击直升机营的8架AH-64直升机,突袭伊拉克,摧毁了通往巴格达沿途的雷达站,为盟国空军执行空战任务开辟了空中通道,仅在2月28日,第一武装分队的AH-64摧毁了36辆坦克,俘获了850名伊军官兵。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出动了288架AH-64,累计飞行18700小时,仅有一架AH-64被地面炮火击落,在“沙漠盾牌”和“沙漠风暴”行动中,AH-64的能执行任务率分别达到80%和90%,超过了设计要求。AH-64的战例充分表明,RMS是现代武装直升机形成战斗力的基础,是发挥其作战效能的保证,也是现代军用直升机设计中必须考虑的、与性能同等重要的设计特性。 2. 国外直升机RMS技术的发展 随着直升机在现代战争中和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及地位的日益提高,直升机RMS越发引起各工业发达国家的重视,特别是对直升机可靠性和安全性问题早就得到重视;随着武装直升机的应用与发展、机载雷达及火控系统的可靠性及维修性也相继引起各国军方的重视;近十多年来,尤其是海湾战争之后,为了满足现代高技术战争的需要,要求直升机具有快速出动能力和高的战备完好性,降低武装直升机的寿命周期费用,要求直升机具有低的维修工时、少量维修人力、少量备件和良好的测试性和保障性。总的说来,近50年来,国外直升机RMS技术的发展大至可划分为如下3个阶段。 2.1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期 50年代中期或末期开始研制或60年代初期开始研制、在60年代投入服役的直升机,如美国的CH-47A、CH-53A、AH-1A、AH-56A、OH-58A、UH-1A等。这些直升机主要是采用工程设计和试验的方法来保证直升机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没有专门制订RMS 大纲,既没有提出专门的RMS指标,也没有开展专门的RMS分析设计和专门的RMS试验工作。因此,这一批直升机普遍存在着故障多、可靠性低、维修工时较高,因此使用和保障费用较高。美国陆军和直升机公司都建立了直升机的RMS信息系统,收集大量的RMS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后,找出了影响可靠性及维修性的主要原因和部件,并随后进行改进改型。例如,CH-47D制订了专门的可靠性改进计划,投资237 万美元,使整个直升机的MTBF 提高一倍,维修工时降低28%。 2.2 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 经过越南战争后,军用直升机的作用更加引起世界各军事大国的重视,在执行战斗保障和后勤支援任务中,直升机充分显示了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快速反应能力和不受地形限制的特点。此外,装备武器的武装直升机用于对地火力支援和护航任务中,出色地完成任务。在战争实践中证实了武装直升机对现代战争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现代战争不可缺少的

如何保证企业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如何保证企业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据身份盗窃资源中心称,已知去年发生的数据泄露事故数量为656宗,总共泄露了3570万条记录。数量为656宗,总共泄露了3570万条记录。涉及的行业包括商业、金融、医疗设施、教育机构和政府部门。发生数据泄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据ITRC 称,只有2.4%的机构泄露的数据经过了加密或者带有严密的保护措施,只有8.5%的数据带有口令保护。 为什么其他机构不使用口令保护和加密措施呢?有些机构是因为骄傲自大,有些机构则是因为它们误以为它们的数据保密措施已经足够了。还有一些机构担心对数据进行加密可能需要花费太多的钱和时间。 然而,各行各业的机构们因为数据泄露而招致的财务成本和公共关系成本已经越来越高,它们必须制定精确的数据保护政策和标准。这些政策和标准倒不一定复杂,也不一定附带着高昂的成本。 虽然许多数据存储厂商如Sun、EMC、惠普和IBM等正在讨论建立加密密钥管理的标准问题,但是你可以按下列步骤采取正确的措施来保护你的数据。 首先制定一套良好的数据保护政策 身份盗窃911主席兼联合创始人、安全专家Adam Levin表示,一套良好的数据保护政策必须包含下列五个因素: 1、包含与收集、使用和储存敏感信息有关的良好的安全和保密政策。 2、把信息储存在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上时对它们进行加密。 3、限制敏感信息的访问权限。 4、安全地清除旧的或过期的敏感信息。 5、制定一套突发事件反应计划,以备发生数据泄露事故之需。 除了上诉内容之外,Levin还建议企业组织配置和使用最新的防火墙、反间谍软件和杀毒保护软件;不要使用无线连网技术;将数据截断,这样就可以保证在不需要的地方那些敏感信息就无法使用。 他强调,最重要的是确保使用安全加密的技术来获取和储存敏感信息,使用加密协议,将所有的数据加密。

浅谈武器装备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论证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通用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浅谈武器装备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论证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浅谈武器装备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论证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通用版) 近年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加速发展,给武器装备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的观念、方式、手段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变化,使之展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本文就武器装备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的必要性入手,对其武器装备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要求论证过程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现代战争是一场高科技、高可靠性的战争,要求武器装备具有使用性强、快速机动的作战特性,因此,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以下简称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在武器装备的研制和使用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新研和改进改型武器装备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要求的论证是装备总要求论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武器装备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的必要性

武器装备的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等,主要是在研制和生产阶段确定的,它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装备使用阶段的维修工作,如果“先天”不足,将会给“后天”的维修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在武器装备的论证研制阶段,使用维修管理部门应与研制部门一道科学地确定“三性”等技术指标,督促设计和生产部门制订装备预防性维修大纲,使装备在使用阶段具有良好的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 1.1.可靠性的必要性 作战部队是各种武器装备使用可靠性的检验者和控制者。武器装备的可靠性如何,归根结底要通过使用来检验。使用部门直接掌握大量的可靠性资料、数据,不仅可以通过可靠性分析来确定维修措施,同时也可以从根本上为改革和提高装备质量提供实践的依据,这对提高装备的可靠性无疑是重要且必要的。 1.2.维修性的必要性 武器装备先天的维修性,对于武器装备战斗性能的保持和恢复至关重要。为适应未来高技术条件下战争的需要,研究装备的维修

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RAMS

1目的 为确保产品在使用寿命周期内的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以下简称RAMS),建立执行可靠性分析的典型方法,更好地满足顾客要求,保证顾客满意,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集团产品的设计、开发、试验、使用全过程RAMS的策划和控制。 3定义 RAMS: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 R——Reliability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性的概率度量亦称可靠度。 A——Availability有效性:是指产品在特定条件下能够令人满意地发挥功能的概率。 M——Maintainability可维护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的能力。维修性的概率度量亦称维修度。 S——Safety安全性:是指保证产品能够可靠地完成其规定功能,同时保证操作和维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FME(C)A:FailureModeandEffect(Criticality)Analysis故障模式和影响(危险)分析。 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指可修复产品(部件)的连续发生故障的平均时间。 MTTR平均修复时间:指检修员修理和测试机组,使之恢复到正常服务中的平均故障维修时间。 数据库:为解决特定的任务,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关的数据的集合。 4职责 4.1销售公司负责获取顾客RAMS要求并传递至相关部门;组织对顾客进行产品正确使用和维护的培训;负责产品交付后RAMS数据的收集和反馈。 4.2技术研究院各技术职能部门负责确定RAMS目标,确定对所用元器件、材料、工艺的可靠性要求,进行可靠性分配和预测,负责建立RAMS数据库。 4.3工程技术部负责确定能保证实现设计可靠性的工艺方法。 4.4采购部负责将相关资料和外包(外协)配件的RAMS要求传递给供方,并督促供方实现这些要求。 4.5制造部负责严格按产品图样、工艺文件组织生产。 4.6动能保障部负责制定工装设备、计量测试设备的维修计划并实施,保证其处于完好状态。

第17讲 人机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第十七讲人机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能够: 1.描述人机系统的可靠性、可靠度; 2.掌握人、人机系统的可靠度计算方法; 3.说明人机系统可靠性设计的要求; 4.运用故障树对人机系统得安全性进行描述和分析。 一、基本概念 1.可靠性 定义:可靠性是指研究对象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功能的能力。 研究对象:指系统、机器、部件或人员。本学科只研究人的操作可靠性,即以引起系统故障或失效的人为因素为研究对象。 可靠性高低与研究对象所处的规定条件和规定时间有密切关系。研究对象所处的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振动、冲击、负荷、压力等,还包括维护方法、自动操作还是人工操作、作业人员的技术水平等广义的环境条件。规定的时间一般指通常的时间概念,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也使用周期、距离、次数等相当于时间指标的量。 研究对象的功能:是指对象的某些特定的技术指标。 2.可靠度 定义:可靠度R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不可靠度或失效概率F:研究对象在规定的条件下、规定时间内丧失规定的功能的概率。 R十F=1或R=l—F 可靠度的获得:研究对象的不可靠度可以通过大量的统计实验得出。 3.人的操作可靠度 定义:作业者在规定条件下、规定时间内正确完成操作的概率,用R H表示。 人的操作不可靠度(人体差错率)F H,R H+F H=1。 人的操作可靠度计算: 人的行动过程包括:信息接受过程、信息判断加工过程、信息处理过程。人的可靠性也包活人的信息接受的可靠性、信息判断的可靠性、信息处理的可靠性。这三个过程的可靠性就表达了人的操作可靠性。 (1)间歇性操作的操作可靠度计算。

可靠性概念1

第一部分产品可靠性基本概念 编讲杨志飞 1 质量定义 为了某个目的而进行的单项具体工作叫“活动”。活动需要“资源”,资源包括人员、设施、设备、技术、资金和时间。 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关联的资源和活动称“过程”。 产品:ISO 9000定义为“活动或过程的结果”。产品可包括:硬件、流程性材料、软件、服务或它们的组合;产品可以是有形的(如组件或流程性材料),也可以是无形的(如知识或概念)或是它们的组合;产品可以是预期的(如提供给客户的)或非预期的(如污染物或不愿有的后果)。(国内曾经把产品定义为:是指任何元器件、零部件、组件、设备、分系统或系统,可以指硬件、软件或者两者的结合。) 硬件,是有形的、不连续的、具有特定形状的产品,通常由制造的、建造的和装配的零件、部件或(和)组件组成。 流程性材料,是由固体、气体、液体或由它们的组合所组成,经转换形成的产品(最终产品或中间产品),通常由管道、桶、袋、罐或以卷的形式交付。 软件,是通过支持媒体表达的信息所构成的一种智力创作。 服务,是为满足顾客的需要,供方和顾客之间接触的活动以及供方内部活动产生的结果。 整机:是指产品的部分内涵,即产品中设备以上的部分。 系统:能够完成某项工作任务的设备、人员及技术的组合。一个完整的系统应包括在规定的工作环境下,使系统的工作和保障可以达到自给所需的一切设备、有关的设施、器材、软件、服务和人员。 分系统:在系统中执行一种使用功能的组成部分。如数据处理分系统、制导分系统等。 请注意:组件多数可以看作整机,有时也当作元器件,在高度集成的器件中,往往包含了整机的模块,现代的部件往往也做成组件。因此很难划清它们的界线。 实体,是可以单独描述和考虑的事物,可以是某项活动和过程、某个产品、某个组织、体系或人或他们的任何组合。 特性,是帮助识别和区分各类实体的一种属性。属性包括物理、化学、外观功能或其它可识别的性质。其描述的量叫“特性参数”。 反映实体满足规定和潜在需要能力的特性之和叫“质量”。潜在需要是用户未在合同或定单中明确提出但实质上有的需要。质量是实体的一项最重要的特性,包括:性能、适用性、可信性、安全性、环境、经济性、美学。 可信性,是描述可用性和它的影响因素包括可靠性、维修性、维修保障性的集合性术语。 2故障定义 产品终止最终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的事件称“失效”。产品不能执行规定功能的状态叫“故障”。丧失功能的准则叫故障判据。 相对于给定的规定功能,有故障的产品的一种状态叫“故障模式”。形成故障的物理、化学(可能还有生物)变化等内在原因称为“故障机理”。 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使用,由于其本身固有的弱点而引起的失效,称为“本质故障”,不按规定条件使用产品而引起的失效称为“误用故障”。产品设计应包括减少误用故障的设计过程。 产品由于制造上的缺陷等原因而发生的故障称为“早期故障”;而由于偶然因素发生的故障称为“偶然故障”,一般在事前不能测试或监控,属于“突然故障”。产品由于老化、磨损、损耗或疲劳等原因引起的故障称为“耗损故障”。通过事前的测试或监控可以预测到的故障称为“渐变故障”。使产品不能完成规定任务或可能导致人或物重大损失的

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RAMS)

1 目的 为确保产品在使用寿命周期内的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以下简称RAMS),建立执行可靠性分析的典型方法,更好地满足顾客要求,保证顾客满意,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集团产品的设计、开发、试验、使用全过程RAMS的策划和控制。 3 定义 RAMS: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 R——Reliability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性的概率度量亦称可靠度。 A——Availability有效性:是指产品在特定条件下能够令人满意地发挥功能的概率。 M——Maintainability可维护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的能力。维修性的概率度量亦称维修度。 S——Safety安全性:是指保证产品能够可靠地完成其规定功能,同时保证操作和维护人员 的人身安全。 FME(C)A:Failure Mode and Effect(Criticality)Analysis 故障模式和影响(危险)分析。 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指可修复产品(部件)的连续发生故障的平均时间。 MTTR平均修复时间:指检修员修理和测试机组,使之恢复到正常服务中的平均故障维修时间。 数据库:为解决特定的任务,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关的数据的集合。 4 职责 4.1 销售公司负责获取顾客RAMS要求并传递至相关部门;组织对顾客进行产品正确使用和维护的培训;负责产品交付后RAMS数据的收集和反馈。 4.2 技术研究院各技术职能部门负责确定RAMS目标,确定对所用元器件、材料、工艺的可靠性要求,进行可靠性分配和预测,负责建立RAMS数据库。 4.3 工程技术部负责确定能保证实现设计可靠性的工艺方法。 4.4 采购部负责将相关资料和外包(外协)配件的RAMS要求传递给供方,并督促供方实现这些要求。 4.5制造部负责严格按产品图样、工艺文件组织生产。 4.6动能保障部负责制定工装设备、计量测试设备的维修计划并实施,保证其处于完好状态。

浅谈供用电技术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浅谈供用电技术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发表时间:2016-11-29T14:26:53.593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18期作者:黄锦泉 [导读] 本文分析了供用电技术的必要性,阐述现在电力系统中影响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因素。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台山供电局)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企业和社会大众对电力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电力是保证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需求,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供用电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所以供用电技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应该受到充分的重视。本文分析了供用电技术的必要性,阐述现在电力系统中影响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因素。本文供参考。 关键词:供用电技术;安全性;可靠性;影响因素; 一、提供安全可靠的供用电技术的必要性 供用电的安全性一般是指在供电和用电中设备和人身财产的安全情况。供用电的可靠性指的是供电系统能够持续供电的能力。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电力。如果电力不能正常供给,很多工作都会被中止,给生活造成很多麻烦。电力为生活带来了光明,对我们生活有重要作用。对大型生产工厂而言,没有电力供应,生产会被中止,会遭受到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供用电技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就尤为重要了。电力行业处于良性发展,可以保证社会和企业正常运行,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供用电技术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前,电力行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电力技术也在不断改进,电力部门提高了对供用电技术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视程度。由于影响供电技术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因素很多,使得电力企业为民众提供更好的电力服务的难度加大。在整个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供电线路是故障的高发区,所以必须做好线路的检查维修工作。 2、1供电线路问题多 供电技术的影响因素很多,并且部分因素不受人为掌控。电线是供电设备系统中的主要输送载体。电力企业需要电线将电力传送给用户,那么电线是否完好,线路通畅与否都会影响到电力的传送,影响服务质量。线路是供电系统的一个难点,检查维修的难度都很大。只要电力系统在运行,供电的每一个设备都处于作业状态,其间出现一点小问题,也会影响到该条线路,甚至会整个电力系统崩溃。自然因素也会影响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如雷雨天、大风暴雨天等造成电路短路,电力中断是很正常的现象。 2、2设备检修维护工作不到位 我们不能控制自然因素对线路的不利影响,也不能阻止线路老化等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做好后期检修维护工作。线路发生故障时不可避免的,但问题出现后的解决速度和方法是可以控制的。当线路或者供电设备出现故障,工作人员必须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维修,将供电设备对市民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由于电力供电系统是一个非常庞大繁杂的工程,因为它涉及到多个设备、多条环节和多个区域的问题,人才配备数量和要求很高,需要专业人士才可以进行操作。电力工作人员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去做检修维护工作,有可能在工作人员人为因素影响系统的运行,如在维修时也可能因为操作不当造成线路堵塞;在电力出现问题时候,没有第一时间去排查检修也会影响供电设备的正常运作。 2、3自动化运用程度较低 不少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主动引进先进设备,减少人工操作,生产系统达到自动化水平。目前为止,电气行业中的自动化水平很低。目前的电力状况使自动化功能受到局限。当供电系统出现故障,电力监控和报警系统也不能保证警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质疑了供用电技术的安全性,为电力供电系统留下了安全隐患。 2、4供电系统处于超负荷运作 由于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对电力的需求量很高。电力系统必须保证每时每刻都要运作,设备一直处于超负荷运作状态,加快了供电设备的老化速度,所以电力系统的供电设施不能非长期可靠安全的为市民提供电力服务。长期处于负荷状态的电力系统肯定会出现故障,严重的会产生电力事故,既影响供电的安全可靠性,又危及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提高供用电技术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简析了电力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供用电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针对上述的问题,提出几点解决要点。 3、1加强检修维护工作 由于电力系统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牵一发而动全身。任意一个环节出现故障都会影响电力供应。所以,电力工作人员必须做好日常检修工作,加大系统的排查力度。发现系统的潜在隐患应该及时反映处理。检修中发现的老化设备或者问题线路应该及时更换,避免造成更大的麻烦。此外,工作人员应该第一时间维修故障部位,降低供电中断带来的经济损失。 3、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电力行业中,检修队伍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团队。检修人员必须具有丰富工作经验、专业的电力知识、良好的职业素养。企业需要定期对检修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定期测试,测试合格后才能正式上岗,保证工作团队的专业性和稳定性。让工作人员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提高团队的职业素养,同时每个工作人员保持较高的安全警惕,时刻注意安全问题。在工作中,需要端正好心态,提高安全意识,严格按照相关技术准则处理问题。 3、3逐渐提高自动化水平 电力系统中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对供用电技术安全性与可靠性有重要作用。让电力系统顺利运行和稳定发展,需要加大对系统的投入,增加自动化设备。及时更换陈旧及低效率的设施,在革新监控和警报系统的同时融入现代电力技术,使得系统的监控和警报更加准确及时,保证将故障的扼杀在摇篮内。其次,电力企业需要重视对电力设施的保护和改进,运用网络技术充分监控区域内电力设施,使出现故障的部位不会扩展延伸,该区域的电源自动被切断或者隔离,系统自动诊断故障问题,提高供电的安全性。 3、4确定合理的供电范围 供电设备超负荷运转,增加电力损耗的同时也提高的电力应用的风险性,电力隐含了潜在隐患。供电设备的运转时间不能缩短,但可

可靠性国家标准

中国可靠性国家标准 中国可靠性国家标准 GB/T 15174-1994 可靠性增长大纲 GB/T 7289-1987 可靠性、维修性与有效性预计报告编写指南 GB/T 3187-1994 可靠性、维修性术语 GB/T 7826-1987 系统可靠性分析技术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程序 GB/T 7827-1987 可靠性预计程序 GB/T 7828-1987 可靠性设计评审 GB/T 7829-1987 故障树分析程序 GB/T 4888-1985 故障树名词术语和符号 GB/T 5329-1985 试验筛与筛分试验术语 GB 4793.1-1995 测量、控制和试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 通用要求 GB/T 2689.1-1981 恒定应力寿命试验和加速寿命试验方法总则 GB/T 2689.2-1981 寿命试验和加速寿命试验的图估计法 (用于威布尔分布) GB/T 2689.3-1981 寿命试验和加速寿命试验的简单线性无偏估计法 (用于威布尔分布) GB/T 2689.4-1981 寿命试验和加速寿命试验的最好线性无偏估计法 (用于威布尔分布) GB/T 4677.14-1988 印制板蒸汽-氧气加速老化试验方法 GB/T 9586-1988 荧光数码显示管加速寿命试验方法 GB/T 5170.1-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总则 GB/T 5170.2-199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温度试验设备 GB/T 5170.5-199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湿热试验设备 GB/T 5170.8-199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盐雾试验设备 GB/T 5170.9-199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太阳辐射试验设备 GB/T 5170.10-199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高低温低气压试验设备 GB/T 5170.11-199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腐蚀气体试验设备 GB 5170.13-198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振动 (正弦) 试验用机械振动台 GB 5170.14-198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振动 (正弦) 试验用电动振动台 GB 5170.15-198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振动 (正弦) 试验用液压振动台 GB 5170.16-198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恒加速度试验用离心式试验机 GB 5170.17-198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低温/低气压/湿热综合顺序试验设备GB 5170.18-198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温度/ 湿度组合循环试验设备 GB 5170.19-198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温度/ 振动 (正弦) 综合试验设备GB 5170.20-1990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水试验设备 GB 2423.1-1989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 A: 低温试验方法 GB 2423.16-1990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J:长霉试验方法 GB 2423.18-1985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b: 交变盐雾试验方法 (氯化钠溶液)

可靠性维修性标准术语

可靠性维修性标准术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3178-94 [可靠性维修性术语] 产品 item 修理的产品 repaired item 不修理的产品 non-repaired item 服务 service 规定功能 required function 时刻 instant of time 时间区间 time interval 持续时间 time duration 累积时间 accumulated time 量度 measure 工作 operation 修改(对产品而言) modification (of an item) 效能 effectiveness 固有能力 capability 耐久性 durability 可靠性 reliability 维修性 maintainability 维修保障性 maintenance support performance 可用性 availability 可信性 dependability 失效 failure

致命失效 critical failure 非致命失效 non-critical failure 误用失效 misuse failure 误操作失效 mishandling failure 弱质失效 weakness failure 设计失效 design failure 制造失效 manufacture failure 老化失效;耗损失效 ageing failure; wear-out failure 突然失效 sudden failure 渐变失效;漂移失效 gradual failure; drift failure 灾变失效 cataleptic failure 关联失效 relevant failure 非关联失效 non-relevant failure 独立失效 primary failure 从属失效 secondary failure 失效原因 failure cause 失效机理 failure mechanism 系统性失效;重复性失效 systematic failure; reproducible failure 完全失效 complete failure 退化失效 degradation failure 部分失效 partial failure 故障 fault 致命故障 critical fault 非致命故障 non-critical faul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