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地理走进生活-模板

合集下载

让地理走进生活教学设计模板

让地理走进生活教学设计模板
讨论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课本上提出的部分问题。
多媒体展示图片
看到以上图片,你分别想到了什么?请大家畅所欲言。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你觉得世界上的人民是按照一个标准生存好呢还是各自选择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好呢?
你觉得我们现在的世界还存在哪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
你有好的建议吗?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教育)
1、议一议 同学们畅所欲言,大胆说出你的理解。
议论结束后教师总结。
2、议一议
大家都掌握不少地理知识。你能提出几个地理问题吗?
一年里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的变化?
为什么地球上有的地方沙海茫茫,有的地方却碧波荡漾?
昔日的海洋为什么变成了高耸的山峰?
酷寒的南极大陆为什么沉睡着万顷煤田?
动动脑请大家谈谈你在平时的生活中发现了哪些问题百思不得其解?今天提出来大家一起考虑考虑如何?
三、总结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知道了地理与我们的生产生活、风土人情、以及世界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对于我们正确的认识世界非常重要。同学们有愿望有信心学好地理吗?
教育目标:通过学习讨论能很好的认识到学习一门课程既要有方法又要有良好项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大胆的提出问题。
2.难点:能比较合理的提出问题。
三、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进入初中校园,从小学的语文、数学两门功课,一下多了好几门功课,地理课是一门集读图、分析、讲解于一体的教学,学生还小,分析与读图能力不大,从第一节让我们走进地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他们爱上地理,为以后的地理能够更好的开展打下基础。
附件二(2):教学设计模板
让我们走进地理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让我们走进地理
课时
1
学段学科

七年级上绪言让地理走进生活课件共39张ppt

七年级上绪言让地理走进生活课件共39张ppt
地理
火焰山新区——郑州
郑州看海

是什么
What?
地理
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环境 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 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 互关系的学科。
“仰天以观天文,俯地 以察于地理”
《周易·系辞》
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 地有山川陵谷谓之理。
王充(东汉思想家)
古人往往用: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形容一个人知识渊博。
有趣的地图

什么用
So What?
出 门 不 迷 路
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利用北极星判断方向
吃到地道的美食
穿 合 适 的 衣 服
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
买到心仪的房子

怎么学
How to learn?
1、善于观察
博物馆 社会调查
2、会读图表
• 养成读图习惯 • 掌握读图技巧 • 学会读图表达
3、联系实际
上 网 浏 览
关 注 媒 体
会 学 阅 读
4、放开手脚
积极思索,大胆提出问题
积极参与小组 探究活动
快乐的人帮助别人,积极人的肯定自己。——王修强 生命是无尽的享受,永远的快乐,强烈的陶醉。 遇到困难时不要抱怨,既然改变不了过去,那么就努力改变未来。 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生命是无尽的享受,永远的快乐,强烈的陶醉。 失去金钱的人损失甚少,失去健康的人损失极多,失去勇气的人损失一切。 名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名人,是因为他们在同伴嬉乐或休息时不停地攀登;凡人之所以成为凡人,是因为别人忙于攀登时他却安然入睡。 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危机二字的正解是危险和机会,但大多数人只看到危险,鲜有人看到机会,所以成功赚到大钱的人并不多。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让地理走进生活(三年级地理教案设计)

让地理走进生活(三年级地理教案设计)

让地理走进生活——三年级地理教案设计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作为一门综合学科,它不仅具有学术性、理论性,同时也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和生活性。

而且,作为小学学生,他们面临着日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对地理科学知识的学习具有积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从这个角度来看,地理学的课程体系是必不可少的,而让地理知识走进学生的生活则是地理教育的核心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应该采取多种策略,包括鼓励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引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打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等等。

作为一名三年级地理教师,我将下面的几篇教案分享给大家,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让地理走进学生的生活。

一、教学目标1. 掌握学习地图的基本方法;2. 了解地球上主要大陆和水域的分布;3. 了解自己居住城市周边的地域环境,掌握简单的地理术语。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地图的基本方法(1)地球仪和地图的区别;(2)学习地图上的地理符号;(3)学习距离的表示方法。

2. 地球上主要大陆和水域的分布(1)学习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等大陆的位置;(2)了解各洲的特点和经典景观,如长城、埃及金字塔、南极冰川、亚马逊河等;(3)了解各海洋的位置,如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

3. 了解自己居住城市周边的地域环境(1)学习房山区的地理图案和简单的地理术语,如山脉、平原、盆地、岛屿等;(2)了解房山区风光,如燕山、百花山、周口店等。

三、教学方法1. 演讲法利用视频、图片等资料展示世界各大洲、海洋、地形等知识点,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地理环境。

2.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游戏,探索和发现身边的地理环境,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3. 视听教育法选用生动形象的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使学生身临其境,实现地理知识的清晰呈现和记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播出视频或呈现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态以及世界各大洲、海洋的分布。

初中地理论文:让地理走入生活

初中地理论文:让地理走入生活

地理:让地理走入生活年前,收到几位已毕业的学生寄来的贺卡,卡片上这样写道:亲爱的老师,祝您的心情永远是“晴”,受周围和谐气氛的影响,您的身边将一直充满欢声笑“雨”。

预计在未来的52周内将一直的刮顺风,在即将到来的一年中,幸福的雨会下不停。

还有的贺卡这样写道:老师,愿您在地球自转的每一个周期都快乐,在地球公转的每一个周期都幸福。

……读这些贺卡,我深受感动。

使我感动的不仅仅是学生那真诚的祝福,更是因为作为一名地理教师,看到自己的学生能够这样熟练地使用地理语言,在生活中感悟地理的魅力而自豪。

新课程提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等新理念,让地理走入学生的生活,使他们能够在生活中发现、探究、解决地理问题,体验地理知识,培养地理观念,感悟地理之美,这是我们地理教师的目标与追求。

那么,我们地理教师怎样才能贯彻新课程理念,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感悟地理的魅力,进而更加热爱生活呢?经过我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与总结,谈一谈我自己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晓之以理地理在初中阶段,一直是人们所谓的“副课”,不受学生、家长甚至一些老师的重视,因而地理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会受到更多的限制。

但我认为,不管别人重视与否,地理教师自己首先要重视,要清楚明了地告诉学生及家长,生活中处处有地理,我们学习地理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例如在讲授《与同学们谈地理》一课中,我用古巴比伦王国的毁灭、美国西部的黑风暴以及我们西北地区的土地沙漠化与沙尘暴等实例,使学生了解由于缺乏地理知识,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必然会使人类自己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道理,进而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

二、寓教于乐现在,在每个班级中,你都可以找到若干个厌学的学生,但你却找不出几个不爱玩的孩子。

针对这一现象和初中学生大多具有好动、好奇心强、好自我表现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应当加大学生活动的力度,尽可能地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状况设计一些动手、动脑的游戏和小组竞赛活动,做到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提高地理能力。

粤教版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上册《让地理走进生活》说课稿

粤教版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上册《让地理走进生活》说课稿

粤教版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上册《让地理走进生活》说课稿一、教材概述《让地理走进生活》是粤教版初中地理初一上册的教材。

本册教材主要介绍了地理的基本概念、地球与地图、地理位置与区域特征等内容,通过生动丰富的实例与案例,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事物,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地球与地图的关系,能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思维方式。

3.情感目标:通过生动的教学案例,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于环境保护和地球文明发展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地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了解地理概念的具体应用。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地球与地图的关系,解决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枯燥和抽象印象。

四、教学内容及安排本节课主要内容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引入:利用一个简单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地理学是什么以及它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

•概念解释: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并帮助学生理解地理学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 地球与地图•理解地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现象,思考地球的形状、大小、运动等基本特征,并画出简单的示意图。

•理解地图:给学生展示地球仪和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和地图的关系,并通过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地图的基本元素。

3. 地理位置与区域特征•地理位置的意义: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帮助学生理解地理位置对于生产、生活和交通等方面的重要性。

•区域特征的认识:利用生动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地域的特点,并了解其原因,加深学生对区域特征的理解和认识。

五、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案例教学法:利用生活实例和案例,将地理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上册《让地理走进生活》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上册《让地理走进生活》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本章节教学将采用问题导向法,引导学生围绕实际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如:“为什么我们这里的气候适合种植水稻?”“水资源对我们家乡的发展有哪些影响?”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问题探究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提示,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分析家乡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生活实例导入、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课堂效果。
3.结合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地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讨论主题:围绕家乡的地理环境、资源状况、人文特色等,设置具有针对性的讨论主题。
3.讨论过程:小组成员通过查阅资料、交流心得,共同探讨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成果展示: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认真聆听,进行互评。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总结本章节的主要知识点,强调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上册《让地理走进生活》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地理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让地理走进生活》这一教学案例旨在引导初一学生从生活的角度理解和感悟地理学科的魅力,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具象化,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思考能力。本案例以初一地理上册的教学内容为基础,围绕乡土地理、气候特点、资源分布等主题,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地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初中地理知识点贴近生活(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地理知识点贴近生活(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地理知识点贴近生活第一篇范文:初中地理知识点贴近生活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科学,其知识点贴近生活,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应把握教材内容,深入挖掘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地理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本文将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活动等方面探讨如何将初中地理知识点贴近生活。

教材内容贴近生活1. 自然地理自然地理部分涉及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知识,这些都是构成我们生活环境的基础。

例如,地形影响着我们居住的房屋建筑、交通出行等;气候影响着我们的穿着打扮、农业生产等;水文和生物影响着我们的饮用水源、食物来源等。

教学中,教师可举例说明这些自然地理因素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人文地理人文地理部分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商业等知识,这些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例如,人口的增长和分布影响着我们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城市的布局和规划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品质、交通便利等;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影响着我们的食品安全、就业问题等。

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这些人文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3. 区域地理区域地理部分主要介绍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经济发展等。

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拓宽我们的视野。

教学中,教师可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让学生了解该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并分析其经济发展原因,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了解世界、规划旅行等方面的作用。

教学方法贴近生活1. 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具体的生活案例,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地理知识。

例如,在讲解气候知识时,教师可以以我国南方和北方的气候差异为例,让学生分析两地气候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 情景模拟法情景模拟法是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运用地理知识。

例如,在讲解交通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交通规划,让学生了解交通布局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前言 让地理走进生活

前言 让地理走进生活

夏季
浙江和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 通风散热、防潮湿、防虫蛇
黄土高原地区 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

福建、广东、江西的农村地区 冬暖夏凉、防御性强
西北草原地区 便于搬迁、冬暖夏凉
上图中的几种民居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说说它们各自的特点。
书P3.活动
右图中,在A、B、 C、D四个小区各有一套 设计风格和质量相差不 大的商品房。如果你爸 妈征求你的意见,你会 建议他们选哪个小区购 房?说出你的理由。
自然 地理
人文 地理
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理

穿衣与天气
服装的原料
说一说你穿的衣服主要由哪种原料制 成的,你能说出这种原料的产地吗?

我国北方人的传统主食 我国南方人的传统主食
面食
大米∕米饭
书P2.活动
水果种类
在我国的 主要产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北方
广东 台湾、海南、 海南 广东、广西
南方
成熟季节 秋季 夏季 秋季
提示:选择小区要考虑绿化环境;学校、医 院的位置;距离商业区、工业区的远近;风向等 多种因素。

说一说:在你一天的生活中, 哪些活动要用到地理知识?
生活处处有地理
地理与我们的生 活密切相关,学好地 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 生活。
三、怎样学好地理
勤于实践
出门旅行 野外考察
参观博物馆 天文观测
社会调查
提出希望
(1)课堂纪律: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2)课堂笔记:勾画重点内容 (3)课堂上要说普通话 (4)作业:认真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前言
让地理走进生活
一、地理课学什么?
辨别方向
天气与气候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地理走进生活
自古而今,教育者总在不断探索,如何“授人以渔”,为人师者仍在苦苦寻找,能让莘莘学子真正爱学、乐学的法宝。

而今,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基本理念之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就是说,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

朱熹曾说过:“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

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习何等重要。

对于自我约束力不太强的中学生来说普遍存在兴趣问题,我们要想使学生成为地理课的乐之者,就要千方百计的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好上下功夫。

课堂乃小生活,生活乃大课堂。

让地理走进生活才能让学生接受地理。

一、源于生活
生活处处有地理,七年级的学生对生活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他们对地理问题的兴趣,逐层深入的引导其去提炼、学习,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例如,在进行天气预报的教学时,考虑到它与日常生活非常密切,首先笔者开门见山地用英语提问:“How ‘s the weather today?(今天天气怎么样?)”,学生听到地理老师居然用英语提问,感觉很新鲜,而且英语课上也刚刚学过,纷纷积极举手回答:It ‘s sunny(晴朗的) It ‘s cloudy (阴天的) It ‘s windy(多风的)It ‘s cold(冷的)……,然后请收听或收看了当地天气预报的学生播报给大家,师生共同归纳天气包含的主要内容。

又如,由于学生对沙尘暴现象有切身体会,给学生放了一段“沙尘暴”的录像,当学生目睹天昏地暗,风沙肆虐的景象时,如临其境,感染力极强,使学生情感产生共鸣,心中油然而生一种忧患意识,这时教师引用《还珠格格》里的一句歌词:“你是风儿,我是沙,风儿吹吹,沙儿飞飞。

”学生都露出会心的微笑,此时教师抓住时机提出问题:“沙儿为什么飞,这种灾害是怎么形成的?”,随着悬念的产生,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调动起来了,他们怀着浓厚的兴趣,高昂的热情投入到地理学习中去。

正所谓“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学生只有怀着无比高昂的兴趣才能让知识的获得变得顺理成章。

二、服务生活
地理处处有生活。

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生活中处处能体现学生的思维力和判断力,在他们感兴趣的活
动中更是如此,这样学生就会在自己的实践中学以致用。

例如,进行“天气符号”的教学时,教师提示学生要想看懂天气预报图,必须认识天气符号,然后,教师出示天气符号,让学生根据生活体验说出已知道哪些,其余的应如何识别才能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记住它们,再出示各种符号的图片,让学生任意组合天气情况,这样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在学生基本掌握这部分内容之后再放录像(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节目),去掉声音,让学生模仿播音员播报天气,这种形式同学们很有兴趣,争先恐后要当播音员,最后师生共同评选出当天的气象先生和气象小姐,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然后要生回家和家人一起收看中央台的天气预报,并试着与播音员同时播报,或与家人比赛,这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此过程中,通过激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个体学生的活动产生整体学习的效果,让所有学生的身心都有机会参与学习活动,使教学始终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他们的能力,使学生的认识结构得以逐步形成和发展,其创造活动被充分调动起来。

又如进行到“地图”一节,学生对图例、比例尺、指向标等要素的理解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活动:根据学到的知识,画出本校平面图。

首先把学生分组,让学生互相讨论、设计,然后每组派代表到前面讲解说明,教师进行鼓励,师生共同评选出最佳小组。

这样一来对所学知识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了,这强于老师枯燥无味的讲解,此方法就是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自己学有所用,以激发他们学习知识、探索知识的意识,并培养他们的地理学习能力。

总之,生活处处有地理,地理处处有生活。

我们的教学过程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要探索一条新的教学之路。

在我们的课堂中,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空间,让他们的智慧之光随时在课堂中闪现。

让学生体会到知识可以让生活更美,生活可以让课堂更有魅力。

只有达到课堂与生活的结合,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会学习。

让地理走进生活吧!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