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及鼻旁窦疾病的病理诊断

鼻腔及鼻旁窦疾病的病理诊断
鼻腔及鼻旁窦疾病的病理诊断

鼻腔及鼻旁窦疾病的病理诊断

发表时间:2012-11-12T11:49:24.6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4期供稿作者:赵丙玲[导读] 鉴别诊断浆细胞肉芽肿(富含浆细胞的炎性假瘤)。

赵丙玲(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病理科154101)【中图分类号】R7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4-0252-02 1 良性上皮性肿瘤及瘤样病变 1.1 复层扁平上皮乳头状瘤 1.1.1 临床要点男性多见,单侧鼻塞是常见症状,术后常复发。

1.1.2 病理变化

肉眼呈乳头状,质地软或中等,表面呈颗粒状或较细的裂缝。

镜下①表面被覆复层扁平上皮,可有角化或不全角化。②其轴心为血管纤维结缔组织,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

1.1.3 鉴别诊断①炎性息肉。②嗜酸细胞性乳头状瘤。③疣状鳞状细胞癌。④鼻孢子虫病。

1.2 移行上皮乳头状瘤(柱状上皮乳头状瘤) 1.

2.1 临床要点系由鼻腔、上颌窦等黏膜的呼吸上皮发生。

1.2.2 病理变化镜下:①有许多乳头状分枝突起,被覆的复层上皮的表层为柱状及立方上皮,上皮中有腔隙,为细胞胞质内腔。②胞质丰富,可见嗜酸性颗粒,核圆形或杆形。细胞无异型性,无核分裂象。

1.3 呼吸性上皮乳头状瘤

1.3.1 临床要点目前认为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有关。

1.3.2 病理变化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式,可将其分为以下几型:

内翻性乳头状瘤间质为水肿状的纤维组织,血管少,有不等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基底部的发生上皮增生,层次增多,形成无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或移行上皮组织,并向间质内生长,形成大小不等的境界清楚的上皮团。

外生性乳头状瘤上皮主要向表面呈绒毛状、乳头状增生,乳头被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向质细、少,其内可见纤毛上皮组成的腺体。

混合型乳头状瘤以上两种情况同时存在。细胞可有不同程度的异型性增生。肿瘤性增生与正常组织之问有移行区。早期内翻性乳头状瘤仅有局部增生,开始向间质生长或开始形成内翻性上皮团,间质有水肿。

1.4 炎性假瘤

1.4.1 临床特点起病多隐匿,可有发热、体重减轻等症状。

1.4.2 病理变化

肉眼局限性或多灶性的实性肿块、息肉状肿物,常无明显的被膜。

镜下主要为梭形细胞、数量不等的胶原以及由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成的炎性成分。可分为三型:

(1)黏液样/血管型:在梭形细胞和泡状核星形细胞中有丰富的嗜酸性胞质。

(2)丰富梭形细胞型:①具有囊状或席纹状区域,细胞密度不同。②梭形细胞具有细长核,含一个或多个小核仁以及淡染的嗜酸性胞质。③梭形细胞问散在类似于神经节细胞样的大细胞,具有泡状核及明显的核仁。

(3)细胞纤维型:胶原密集,在嗜酸性胶原区域可见到浆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细胞。少部分可有点状或大片状的钙化和化生骨。 IMT的恶性变不常见。梭形细胞可以被多角形细胞或大梭形细胞部分或全部取代,这些细胞具有卵圆形的泡状核、明显的核仁,可见核分裂象。但不能误认为是恶性组织细胞瘤。

1.4.3 特殊检查免疫组化:SMA,MSA阳性。

1.4.4 鉴别诊断①炎性肉芽组织,瘢痕。②结节性筋膜炎。③胚胎性横纹肌肉瘤。④平滑肌瘤。⑤硬化性纤维瘤。

2 恶性上皮性肿瘤

2.1 鳞状细胞癌

2.1.1 临床要点好发于上颌窦。放射治疗不敏感。

2.1.2 病理变化根据组织分化程度,该病可分为角化型鳞癌、非角化型鳞癌,未分化鳞癌以及基底细胞样鳞癌(参阅肺鳞癌部分)。

2.2 淋巴上皮瘤样癌(鼻咽型未分化癌) 2.2.1 临床要点此癌和EB病毒感染有关。属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

2.2.2 病理变化镜下:①癌细胞较大,圆形或多角形,细胞界限不清,互相密集呈合体状。②核星空泡状,含有一到几个嗜酸性核仁,分裂象多见。③癌巢及间质内可见淋巴细胞浸润。

3 恶性间叶组织肿瘤

鼻腔及鼻旁窦的恶性间叶组织肿瘤发生几率较低,但各种问叶组织来源的肉瘤均可见于此处。其中以淋巴瘤、横纹肌肉瘤、纤维肉瘤、软骨肉瘤等较为常见。

3.1 鼻及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3.1.1 临床要点主要见于成人,最常累及的部位为鼻或鼻区。局部坏死、溃疡,肿胀。发病与EB病毒感染有关。

3.1.2 病理变化

肉眼溃疡、坏死明显,多无明显肿块。

镜下病变组织常表现为:①灶性、大片状坏死,在炎性肉芽组织的背景上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其中有数量不等的小、中、大异型细胞浸润。②细胞多形、核扭曲状,胞质可透亮,可见核仁。③瘤细胞多呈血管中心性分布,围绕血管,并阻塞血管腔或浸润破坏血管壁。

病史采集万能公式

病史采集万能公式 一、现病史 1.根据主诉及相关鉴别询问: (1)病因和诱因有无受凉、饮食不洁、服用药物、外伤、受刺激、劳累等。 (2)主症的特点程度、性状、次数、颜色、缓急、量、性质、部位、时间等。 若有附症,亦应加以特点描述。 (3)伴随症状 (4)全身症状病后的一般状态,即饮食、睡眠、二便、体重、精神状态。 2.诊疗经过: (1)是否到医院就诊?做过何种检查? (2)是否做过治疗?服用何种药物?疗效如何? 二、既往史 1、药物过敏史、手术史、传染病接触史。 2、相关病史本系统相关疾病和并发症 (说明:黑体部分是直接摘录部分,适当增减。蓝体部分为发挥部分,病史采集的主体部分。)病例分析指导模板: 本例初步诊断:(要写全) 1. xxx 2. xxx 诊断依据: 1、病史 2、体检 3、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 1、xxx 2、xxx 3、xxx 进一步检查 1、进一步确诊该病所应完善的检查 2、排除该病所做的检查 3、该病病情发展变化所做检查(实在不会就写血常规、肝肾功等)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2、病因治疗 3、对症治疗 4、外科治疗或放化疗、中医中药治疗、免疫治疗。 附: 呼吸系统诊断公式: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咽痛+咳嗽+发热 2、肺炎 (1)大叶性肺炎=成人+受凉+高热+铁锈色痰 (2)克雷伯杆菌肺炎=砖红色痰+x线空洞 (3)支原体肺炎=儿童+刺激性干咳+关节疼+抗生素无效 (4)支气管肺炎=婴幼儿+发热+呼吸困难(鼻翼扇动、三凹症) (5)金黄色葡萄球菌=高热+胸痛+脓血痰+x线片状影 3、结核病 (1)肺结核=青壮年+咳血+午后低热+夜间盗汗+抗生素治疗无明显疗效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一.常见的颅脑损伤 (一)头皮损伤 1.头皮血肿 【临床表现】 分为三种类型: ⑴皮下血肿:出血局限在皮下,不易扩散,肿块较硬;有时肿块较大,中心较软,造成颅骨凹陷骨折的假象。 ⑵帽状腱膜下血肿:出血弥散在帽状腱膜下的疏松结缔组织,血肿可迅速扩散,有的甚至使整个头部变形,谓“牛头征”,出血量大时可表现为贫血或休克症状。 ⑶骨膜下血肿:多伴有颅骨骨折,血肿局限在颅骨外膜和各颅骨缝线连接的区域之间,一般不跨越骨缝线,触之可有波动感。 【治疗】 皮下血肿早期应冷敷或加压包扎限制其发展,以后可做热敷促进其吸收消散,一般不做穿刺抽血,较小的血肿可在数日内吸收。帽状腱膜下血肿出血量大时一定要注意全身情况,特别是发生在幼儿时,应及时输血;因其出血量大,一

皮甚至连同额肌、颞肌或骨膜一并撕脱。根据撕脱的程度,又分为完全性撕脱伤和部分撕脱伤。后者斯托的皮瓣尚有部分蒂部与正常组织相连。 【治疗】 头皮撕脱伤的处理原则与头皮裂伤相同。 (二)颅骨骨折根据骨折的部位可分为颅盖骨折和颅底骨折;根据骨折形态可分为线性骨折、凹陷性骨折和粉碎性骨折。按骨折与外界是否相通,可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 1.线性骨折 ⑴颅盖的线性骨折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⑵颅底的线性骨折,根据部位可分为下列三种 类型。 ①颅前窝骨折:骨折线累及额骨的眶板和筛骨,出血可经前鼻孔流出,或流入眶内,后者在眼睑中或球结膜下形成瘀斑,出血多时则在眶周广泛淤血,形成“熊猫眼”征。脑膜破裂时,脑脊液可经额窦或筛窦经前鼻孔流出,称为脑脊液鼻漏。筛板、视神经孔骨折或当骨折累及眶上裂

八大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诊断公式 共同症状: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包块 1、急、慢性胃炎=饮食不洁或刺激物+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 2、胃食管反流病=反酸+胸骨后烧灼感+胃镜检查食管下段红色条样糜烂带(烧心、反酸、返食) 3、消化性溃疡病 胃溃疡=慢性规律性上腹痛(饱餐后痛)+呕血黑便 十二指肠溃疡=饥饿时痛(餐后4小时以上)或夜间痛+呕血黑便 消化性溃疡穿孔=突发剧烈腹痛(腹膜炎体征)+X线膈下有游离气体 4、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大出血+既往肝病史 5、细菌性痢疾=不洁饮食+腹痛+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 6、溃疡性结肠炎=左下腹痛+粘液脓血便+(便意、便后缓解)+抗生素无效 治疗:柳氮磺吡啶(SASP) 7、急性胰腺炎(水肿型)=暴饮暴食/慢性胆道病史+持续上腹疼痛+弯腰疼痛减轻+淀粉酶检测 急性胰腺炎(出血坏死型)=水肿型症状+腰腹部或脐周紫斑+腹穿洗肉水样液体+血糖高+血钙低

出血坏死型:血尿淀粉酶值不一定高,有时反而会下降。确诊时选CT 一周内测血淀粉酶,超过一周测脂肪酶 8、幽门梗阻=呕吐宿食+振水音 9、肝硬化=肝炎病史+门脉高压(脾大+腹水+蜘蛛痣)+超声(肝脏缩小) 10、胆囊炎=阵发性右上腹绞痛+莫非征阳性+恶心呕吐 11、胆石症=阵发性右上腹绞痛+莫非征阳性+B超强回声光团、声影 12、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下柯三联征(腹痛+寒颤高热+黄疸)+休克表现+精神症状(如神情淡漠、昏迷)五联征 13、急腹症 (1)阑尾炎=转移性右下腹痛+麦氏点压痛(胀痛、闷痛)+WBC升高 (2)肠梗阻:腹痛+吐+胀+闭+X线(香蕉/液平) 病因:机械性和动力性 血运:单纯性和绞窄性 程度:完全性和不完全性 部位:高位和低位 (3)消化道穿孔=溃疡病史+突发上腹部剧痛+腹膜刺激征+膈下游离气体 (4)异位妊娠=阴道出血+停经史+下腹剧痛(宫颈举痛)

医疗专家系统方法

医生一般是 ①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手段搜集临床资料;②整理、分析、评价资料;③提出诊断;④给出治疗处理。 医学专家系统的推理方法: 1.基于规则推理 基于规则的推理是从领域专家那获取问题求解的知识,概括、转化为易于被计算机表示和推理的形式,然后以知识库中已有知识构成的规则为基础,将初始证据与知识库中的规则进行匹配的推理技术。而当知识库中的规则太多时会导致系统推理前后产生矛盾,另外,自学习能力很弱。 2.基于案例推理 基于案例的推理是通过查找知识库中过去同类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获得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推理模式,这一过程与医生看病采取的方法很相似。然而这种系统也有局限性:怎样有效地表示病例以及如何在大型病例库中快速有效地检索相似病例等问题。 3.模糊数学推理 模糊推理是运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建立模型,对不明确的信息进行分类,解决用一般数学模型难以描述的高度复杂和非线性的问题。 4.基于规则的神经网络推理 在许多疾病的诊断中,由于获得的临床信息可能不完整又含有假象,经常遇到不确定性信息,决策规则可能相互矛盾,有时表现无明显的规律可循,这给传统推理方法的专家系统应用造成极大困难。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能突破这些障碍。但也存在缺点:①仅适用于解决一些规模较小的问题;②系统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受训练数据集的限制,难以解决异类数据源的融合和共享;③知识提取过程繁杂而低效。④得出结论的“黑箱”特征也限制了系统对诊断结果的解释功能。

医学专家系统的发展趋势 医学专家系统可借鉴数据库关于信息存贮、共享、并发控制和故障恢复技术,对知识库的管理、设计以及大型知识库、共享知识库和分布式知识库提供帮助,改善专家系统的特性,扩大规模。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医学专家系统,可集多种知识表达形式为一体(文字、图形、图像、影像及声音);能够充分发挥其高速处理综合问题的特点,提高系统识别速度,有效地模拟医生在临床诊断中用的直觉和模拟诊断功能;并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系统将能以类似人类专家的方式来传播信息,与用户深入沟通,用户可向系统寻求解释、咨询、谈话;利用多媒体专家系统的知识获取模块,采用图像扫描器,可直接将医学图像及精确的解剖位置转化为系统内部知识表示,也可由人类专家用话筒直接向系统传授知识,从而使知识获取更方便。 将网络技术用于医学专家系统,一是可采用分布式知识库结构,将知识按其专业和特点分为若干个相关的知识库,提高数据的安全性,方便用户访问数据;二是可采用分布式推理机制,改善应用环境的系统运行能力,提高专家系统推理的速度和灵活性;三是可采用分布式结构,在一个网络运行多个专家系统,为疑难杂症诊断提供多种途径;四是远程医疗的蓬勃发展和网上医疗站的出现。 ⑴医学专家系统应以解决一些特殊的问题为目的。这些特殊的问题在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方面没有被研究过。人类对可视图案的认识不同于常规的推理, 并且代表明确的领域知识常常在视觉认识过程中下意识地忽略了被用到的那些因素。 ⑵医学专家系统的模型可能会是以多种智能技术为基础, 以并行处理方式、自学能力、记忆功能、预测事件发展能力为目的。目前发展起来的遗传算法、模糊算法、粗糙集理论等非线性数学方法, 有可能会跟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综合起来构造成新的医学专 家系统模型。

病理诊断

试题1男性,25岁,反复上腹痛2年,黑便2天。(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 试题2男性,54岁,乏力、腹胀5年佘,呕血,黑便3天,神志不清1天。(肝硬化肝性脑病) 试题3女性,69岁,昏迷4小时,高血压病史15年(急性脑出血) 试题4女性,65岁,咳粉红色泡沫样痰4小时。既往高血压病史30年。(急性左心衰) 试题5男性60岁,突发胸骨后压榨性疼痛2小时,血压下降1小时。(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 试题6女性68岁,发热腹泻5天,伴意识障碍4小时,既往有糖尿病史多年,未系统治疗。(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试题7女性,40岁,上腹痛伴消瘦半年,呕血半天。(胃癌)

试题8女性,62岁,突发上腹痛72小时,伴寒战、高热、巩膜黄染24小时。(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胆总管结石) 试题9男性,18岁,左上腹部外伤10天,突发心慌、出虚汗,4小时。(腹部闭合性损伤,脾破裂,失血性休克) 试题10男性,23岁,上腹疼痛伴呕吐2天。(急性胃炎) 试题11女性,70岁,间断性双膝关节疼痛15年,加重伴双膝关节内翻畸形5年。(双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 试题12男性,28岁,抗生素静滴治疗急性扁桃体炎过程中突发寒战。(输液反应) 试题13男性,30岁,恶心、呕吐、腹痛,停止排气、排便3天。(肠梗阻) 试题14男性,26岁,发作性心悸3年,再发1小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试题15男性,64岁,咳嗽,咳痰加重2天,神志不清1天,既往患慢性支气管炎20年。(肺性脑病) 试题16男性,36岁,突发性左侧胸痛伴呼吸困难6小时。(左侧气胸) 试题17女性,54岁,间断性便血、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不畅感2月。(直肠癌) 试题18男性,62岁,发作性胸痛3月。(冠心病,心绞痛) 试题19女性,25岁,转移性右下腹疼痛3小时。(急性阑尾炎) 试题20男性,40岁,腹部外伤后神情淡漠、皮肤苍白9小时。(失血性休克,腹部外伤) 试题21女性40岁,间断性上腹痛10年,阵发性腹痛伴呕吐2天。(幽门管溃疡伴幽门梗阻) 试题22农民,41岁,昏迷口唇樱桃红色1少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20种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常见病临床诊疗规范 目录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6-10 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11-13 三、慢性支气管炎┅┅┅┅┅┅┅┅┅┅┅┅┅┅14-16 四、社区获得性肺炎┅┅┅┅┅┅┅┅┅┅┅┅┅17-22 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3-28 六、急性胃炎┅┅┅┅┅┅┅┅┅┅┅┅┅┅┅┅29-30 七、慢性胃炎┅┅┅┅┅┅┅┅┅┅┅┅┅┅┅┅31-34 八、糖尿病┅┅┅┅┅┅┅┅┅┅┅┅┅┅┅┅┅35-38 九、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39-40 十、阴道炎┅┅┅┅┅┅┅┅┅┅┅┅┅┅┅┅┅41-47 十一、盆腔炎┅┅┅┅┅┅┅┅┅┅┅┅┅┅┅┅48-52 十二、下尿路感染┅┅┅┅┅┅┅┅┅┅┅┅┅┅53-55 十三、急性扁桃体炎┅┅┅┅┅┅┅┅┅┅┅┅┅56 十四、结膜炎┅┅┅┅┅┅┅┅┅┅┅┅┅┅┅┅57-66 十五、风湿热┅┅┅┅┅┅┅┅┅┅┅┅┅┅┅┅67-72 十六、软组织损伤康复┅┅┅┅┅┅┅┅┅┅┅┅73-74 十七、原发性高血压┅┅┅┅┅┅┅┅┅┅┅┅┅75-78 十八、肾结石┅┅┅┅┅┅┅┅┅┅┅┅┅┅┅┅79-81 十九、颈椎病┅┅┅┅┅┅┅┅┅┅┅┅┅┅┅┅82-84 二十、腰椎间盘突出症┅┅┅┅┅┅┅┅┅┅┅┅85-87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概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患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节多发,可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用具传播,多数为散发性,但常在气候突变时流行。由于病毒的类型较多,人体对各种病病毒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较弱且短暂,并且无交叉免疫,同时在健康人群中有病毒携带者,故一个人一年可有多次发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70%~80%由病毒引起。主要有流感病毒(甲型、乙型、丙型)、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等。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其感染的主要表现为鼻炎、咽喉炎或扁桃体炎。 当有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本病,尤其是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窦炎、扁桃体炎、慢性阻阻塞性肺疾病者,更易罹患。 本病不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且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应积极防治。 【临床表现】 根据病因不同,临床表现可有不同的类型。 1.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成人多为鼻病毒引起,次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可伴咽痛,有时由于耳咽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检查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一般5~7天后痊愈。

各系统诊断公式

消化系统诊断公式 共同症状: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包块 1.急、慢性胃炎=饮食不洁或刺激物+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 2.胃食管反流病=反酸+胸骨后烧灼感+胃镜检查食管下段红色条样糜烂带(烧心、反酸、返食) 3.消化性溃疡病 胃溃疡=慢性规律性上腹痛(饱餐后痛)+呕血黑便 十二指肠溃疡=饥饿时痛(餐后4小时以上)或夜间痛+呕血黑便 消化性溃疡穿孔=突发剧烈腹痛(腹膜炎体征)+X线膈下有游离气体 4.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大出血+既往肝病史 5.细菌性痢疾=不洁饮食+腹痛+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 6.溃疡性结肠炎=左下腹痛+粘液脓血便+(便意、便后缓解)+抗生素无效 治疗:柳氮磺吡啶(SASP) 7.急性胰腺炎(水肿型)=暴饮暴食/慢性胆道病史+持续上腹疼痛+弯腰疼痛减轻+淀粉酶检测 急性胰腺炎(出血坏死型)=水肿型症状+腰腹部或脐周紫斑+腹穿洗肉水样液体+血糖高+血钙低 出血坏死型:血尿淀粉酶值不一定高,有时反而会下降。确诊时选CT 一周内测血淀粉酶,超过一周测脂肪酶 8.幽门梗阻=呕吐宿食+振水音 9.肝硬化=肝炎病史+门脉高压(脾大+腹水+蜘蛛痣)+超声(肝脏缩小) 10.胆囊炎=阵发性右上腹绞痛+莫非征阳性+恶心呕吐 11.胆石症=阵发性右上腹绞痛+莫非征阳性+B超强回声光团、声影 12.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下柯三联征(腹痛+寒颤高热+黄疸)+休克表现+精神症状(如神情淡漠、昏迷)五联征 13.急腹症 (1)阑尾炎=转移性右下腹痛+麦氏点压痛(胀痛、闷痛)+WBC升高 (2)肠梗阻:腹痛+吐+胀+闭+X线(香蕉/液平)

病因:机械性和动力性 血运:单纯性和绞窄性 程度:完全性和不完全性 部位:高位和低位 (3)消化道穿孔=溃疡病史+突发上腹部剧痛+腹膜刺激征+膈下游离气体 (4)异位妊娠=阴道出血+停经史+下腹剧痛(宫颈举痛)+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5)卵巢囊肿蒂扭转=体位变化+突发腹痛+囊性肿物 (6)急性盆腔炎=刮宫手术史+白带异常+下腹痛+下腹剧痛(宫颈举痛)+脓性分泌物 14.消化系统肿瘤 (1)胃癌=老年人+黑便+龛影+慢性溃疡疼痛规律改变+上腹痛+腹部包块+消瘦+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2)食管癌=进行性吞咽困难(中晚期)+胸骨后烧灼样疼痛(早期)+进食哽咽感(早期) (3)肝癌:肝炎病史+肝区疼痛+AFP升高+肝大质硬+腹水黄疸+B超占位 (4)直肠癌=直肠刺激症状+指诊带血+脓血便+消瘦+大便变形 (5)胰腺癌(胰头癌、壶腹周围癌)=老年人+无痛进行性加重黄疸+陶土色大便+皮肤瘙痒 (6)结肠癌:老年人+消瘦+排便习惯改变+CEA+腹部肿块 15.肛门、直肠良性病变 (1)内痔=无痛性血便+便带鲜血+静脉样团块 (2)外痔=肛门疼痛+便鲜血+肛门口触痛肿物 (3)肛裂=便时便后肛门剧痛+肛门裂口 16.腹部闭合性损伤 肾损伤=腰部损伤+血尿 肝破裂=右腹部外伤+腹膜刺激征+移动性浊音 脾破裂=左腹部外伤+全腹痛+腹腔内出血 肠破裂=腹中部外伤+腹膜刺激征+穿刺淡黄色液体 17.腹外疝(斜疝)=老年男性+腹压增加+右下腹肿物+进入阴囊

病猪尸体解剖技术与常见疾病诊断

病猪尸体解剖技术与常见疾病的病理学诊断 徐海军 (六安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实验室) 1外部检查 在进行尸体解剖之前,应先了解病死猪的流行病学情况、临床症状和治疗效果,观察其天然孔、皮肤、可视黏膜等变化,对病情有个初步诊断,以避免解剖不可解剖的尸体。猪体表病理变化和可能涉及的疾病见表1。 表1 体表器官病变及可能涉及的疾病 器官病变可能涉及的疾病 眼眼角有泪痕或眼屎流感、猪瘟 眼结膜充血、苍白、黄染慢性传染病、贫血、黄疸(附红 细胞体) 眼睑水肿、眼结膜炎猪蓝耳病、猪水肿病 口鼻鼻孔有液性渗出物流出流感、气喘病、萎缩性鼻炎鼻歪斜、颜面部变形萎缩性鼻炎 上唇吻突及鼻孔有水泡、糜烂口蹄疫、水泡病 齿龈、口角有点状出血猪瘟 唇、齿龈、颊部粘膜溃疡猪瘟 齿龈水肿猪水肿病 皮肤胸腹、四肢内侧有大小不一的出 血斑点 猪瘟、湿疹 方形、菱形或圆形红色疹块亚急性猪丹毒 耳尖、鼻端、四蹄呈紫色副伤寒(沙门氏菌病) 下腹、四肢内侧有痘疹猪痘 后肢、背部、腹部皮肤有圆形或 不规则形红斑,中央黑色 圆环病毒引起的皮炎肾病 蹄部皮肤出现水泡、糜烂、溃疡口蹄疫、水泡病 皮肤粗糙、有皮屑、背毛脱落、 皮肤潮红、甚至出血有痂皮 猪疥螨病 咽喉明显肿大咽型炭疽、链球菌病、猪肺疫 肛门肛门及尾部有粪污染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 2内部检查 2.1 皮下检查 皮下检查在剥皮过程中进行。从颈、胸及腹中线切开皮肤,在剥皮的同时检查皮下有无充血、炎症、出血、淤血、水肿以及体表淋巴结的大小、颜色和病理变化。 2.2 固定、剖开腹腔将腹腔器官摘出 尸体取背卧位。一般先切断肩胛骨内侧和髋关节周围的肌肉(仅以部分皮肤与躯体相连),将四肢向外侧摊开以保持尸体仰卧位置。从剑状软骨后方沿腹壁正中线由前向后至耻骨联合切开腹壁,再从剑状软骨沿左右两侧肋骨后缘切开至腰椎横突。这样腹壁被切成大小相等的两楔形。将其向两侧分开,腹腔脏器即可全部露出。 剖开腹腔时应结合进行皮下检查。看皮下有无出血点、黄染等。在切开皮肤时需要检查腹股沟浅淋巴结,看有无肿大、出血等异常现象。腹腔切开后,须先检查腹腔脏器的位置和有无异物、腹腔器官浆膜是否光滑,肠壁有无粘连。 依次摘出肝、脾、胃网膜、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直肠和肾脏。分离肠系膜时,要注意观察

2019-2020年中图版生物选修2 生物科学与社会第三单元 生物科学与人类健康第一章 疾病的现代诊断与治疗技术

2019-2020年中图版生物选修2 生物科学与社会第三单元生物科学与人类健康第一章疾病的现代诊断与治疗技术习题精选七十二 第1题【单选题】 2000年,一背上长着“人耳”的裸鼠与众人见面,这只裸鼠其实是一只切去脾脏的裸鼠,它背上的“人耳”以一种高分子化学材料聚羟基乙酸作为模型支架。培植“人耳鼠”的生物工程技术是( ) A、细胞与组织培养 B、细胞融合 C、动物胚胎移植 D、细胞核移植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人类 B 型血友病属于伴X 隐性遗传病,因为血液中缺少凝血因子Ⅸ导致凝血异常。下列关于对患者进行基因治疗的设计,正确的是( ) A、逆转录病毒的核酸可直接用作载体 B、需将凝血因子Ⅸ和载体连接起来 C、必须把目的基因插入到X 染色体 D、需选择患者自身细胞作为受体细胞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基因治疗是指( ) A、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B、对有缺陷的细胞进行修复,从而使其恢复正常,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C、运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有基因缺陷的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回复正常 D、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把有缺陷的基因切除,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基因治疗是指( ) A、用专一性强的单克隆抗体消灭有基因缺陷的细胞 B、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到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 C、运用人工诱变,使缺陷基因突变为正常基因 D、将限制酶注入细胞,把细胞中有缺陷的基因切除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在医疗实践中,器官移植是拯救某些患者的重要方法。但是无血缘关系的供体器官移植后往往很难成活,具有血缘关系的供体器官移植后成活的概率较大。从分子生物学水平看,其原因是( ) A、无血缘关系的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数量完全不同 B、有血缘关系的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种类、排序完全相同 C、无血缘关系的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大小、空间结构完全不同 D、有血缘关系的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相差很小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医生给一位肾功能衰竭病人移植了一个健康的肾脏。尽管医生的手术做得很成功,但几周后,这个移植的肾仍然坏死了,这是人体免疫反应造成的。这个免疫反应中,移植的肾属于( ) A、病原体 B、吞噬体 C、抗体 D、抗原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人体器官的移植不易成活,根据现代免疫学分析,移植器官的组织细胞相当于( ) A、淋巴细胞

ICD-10病理诊断

DIAGNOSIS_CODE DIAGNOSIS_NAME 1003M80000/0良性肿瘤 1004M80000/1动态未定肿瘤 480M80000/3恶性肿瘤 1005M80000/6转移性肿瘤 1006M80001/1肿瘤 1007M80001/3溃疡恶变 1008M80002/3息肉恶变 1009M80010/0良性瘤细胞 1010M80010/1良性或恶性未肯定瘤细胞1011M80010/3恶性瘤细胞 1012M80020/3小细胞型恶性肿瘤 564M80030/1良性或恶性未肯定巨细胞瘤1013M80030/3巨细胞型恶性肿瘤 1014M80040/3梭形细胞型恶性肿瘤 1015M80100/0良性上皮肿瘤 1016M80100/2原位癌 1017M80100/3癌 1018M80100/6转移性癌 1019M80101/2上皮内癌 1020M80110/0良性上皮瘤 1021M80110/3恶性上皮瘤 1022M80120/3大细胞癌 481M80120/6转移性大细胞癌 1023M80130/3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1024M80140/3具有杆状显型大细胞癌1025M80150/3玻璃状细胞癌 1026M80200/3未分化型癌 6M80200/6转移性未分化癌 1027M80210/3癌,间变 1028M80220/3多形性癌 1029M80220/6转移性多形性癌 1030M80300/3巨细胞梭型细胞细胞癌1031M80310/3巨细胞癌 1032M80310/6转移性巨细胞癌 527M80320/3棱形细胞癌 1033M80320/6转移性棱形细胞癌 1034M80330/3假肉瘤性癌 1035M80330/6转移性假肉瘤性癌 1036M80331/3肉瘤样癌 1037M80331/6转移性肉瘤样癌 1038M80340/3多角细胞癌 1039M80340/6转移性多角细胞癌 1040M80350/3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癌1041M80400/0良性微小瘤 1042M80400/1微小瘤 1043M80410/3小细胞癌

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96+-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 断治疗指南》精粹之二: 2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各论) 时间:2014-02-12 单纯尿路感染 定义 单纯性尿路感染是指发生于泌尿系统解剖结构功能正常而又无糖尿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等合并症的患者的尿路感染,短期抗菌药物治疗即可治愈,通常不会对肾脏功能造成影响。 临床表现 1.急性单纯性膀胱炎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耻骨上膀胱区或会阴部不适、尿道烧灼’感。常见终末血尿,体温正常或仅有低热。 2.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患者同时具有尿路刺激征、患侧或双侧腰部胀痛等泌尿系统症状和全身症状。 诊断 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获得诊断562006*8545 吧。 治疗 1.绝经前非妊娠妇女急性单纯性膀胱炎的治疗 (l)短程疗法:可选择采用磷霉素氨丁三醇、匹美西林、呋喃妥因、喹诺酮类、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绝大多数急性单纯性膀胱炎患者经单剂疗法或3日疗法治疗后,尿菌可转阴。 (2)对症治疗。 2.绝经后女性急性单纯性膀胱炎的治疗治疗方案同绝经期前非妊娠妇女的急性单纯性膀胱炎。可在妇科医师的指导下应用雌激素替代疗法。 3.非妊娠妇女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的治疗对仅有轻度发热和(或)肋脊角叩痛的肾盂肾炎,或3日疗法治疗失败的下尿路感染患者,应口服有效抗菌药物14日。如果用药后48-72小时仍未见效,则应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有效药物治疗。 治疗后应追踪复查,如用药14日后仍有菌尿,则应根据药敏试验改药,再治疗6周。 对发热超过38.5℃、肋脊角压痛、血白细胞升高等或出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怀疑有菌血症者,首先应予以胃肠外给药(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在退热72小时后,再改用口服抗菌药物(喹诺酮类、第二代或第j三代头孢菌素类等)完成2周疗程。 药物选择:①第3代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等;②半合成广谱青考霉素,如哌拉西林、磺苄西林等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③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他啶、头孢哌酮等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好的疗效;④对社区高氟喹诺酮i时药和ESBs阳性的大肠杆菌的地区,初次用药必须使用8一内酰胺酶复合制剂、氨基糖苷类或碳青霹烯类药物治疗;⑤氨基糖苷类抗菡药物,但应严格注意其副作用。 4.无症状菌尿(ASB)的治疗推荐筛查和治疗孕妇或准备接受可能导致尿道黏膜出血的侵入性操作的ASB患者。不推荐对绝经前非妊娠妇女、老年人、留置导尿管、肾造瘘管或输尿管导管、脊髓损伤等患者的ASB进行治疗。 5.复发性单纯性尿路感染的治疗①再感染:可考虑用低剂量长疗程抑 32474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物时应适当增加液体摄入量)或左氧氟沙星100mg等,此外,亦可采用每7-10天口服一次磷霉素氨丁三醇方法。

各系统诊断公式、鉴别诊断、检查治疗

各系统诊断公式、鉴别诊断、检查治疗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老年人(吸烟史)+咳痰喘+桶状胸+肺功能检查,一秒率FEV1/FVC%小于70% 诊断依据:老年男性,慢性病程。间断咳嗽咳痰数年,后出现呼吸困难,急性加重期出现脓性痰。双肺可闻及干湿罗音,血常规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鉴别诊断: 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进一步检查: 胸部X线,痰涂片,ECG,UCG,病情缓解后性肺功能检查 治疗:休息,持续低流量吸氧。联合应用抗生素,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必要时考虑机械通气。 2支气管哮喘=阵发性或周期性喘息+听诊哮鸣音+过敏史 诊断依据: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以咳嗽喘息为主,对刺激性气体或冷空气过敏,体检双肺可闻及哮鸣音,有过敏史 鉴别诊断:急性支气管炎,COPD,心力衰竭,过敏性肺炎 进一步检查:肺功能,血气分析,ECG,IgE,过敏原皮试 治疗原则:支气管舒张剂,吸入糖皮质激素+口服糖皮质激素,抗感染、祛痰、止咳,病情监测和健康教育 3支气管扩张=童年有麻疹百日咳或支气管肺炎迁延不愈病史+咳嗽+脓

痰+咯血 诊断依据:青年男性,慢性病程。反复发作咳嗽,咳大量脓性痰伴咯血,肺部固定湿罗音,幼年时期可有麻疹肺炎病史,有杵状指 鉴别诊断: 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 进一步检查: 痰涂片革兰染色,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高分辨胸CT 治疗原则: 休息及对症治疗 抗感染治疗 4肺炎 大叶性肺炎=成人+受凉+高热+咳铁锈色痰 诊断依据 1.发病急,寒战、高热、咳嗽、白粘痰 2.左上肺叩浊,语颤增强,可闻及湿性罗音 3.化验血WBC数增高,伴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鉴别诊断 1. 其他类型肺炎:干酪性肺炎,革兰阴性杆菌肺炎,葡萄球菌肺炎等 2.急性肺脓肿 3.肺癌 进一步检查

生物技术与安全

从基因到药 在21世纪的第一年,科学家们完成了人类基因的测序。这一成就对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影响将是难以估量的。在探索人类基因的奥秘过程,发现一些新的药物,成为生物技术关注的热点。 2001年5月,FDA批准诺华公司开发的Gleevec上市,这是一种治疗慢性白血病的良药。这是依据癌细胞活动机理而设计开发的第一种抗癌新药。传统抗癌药在治疗过程中,同时会影响到正常细胞,对病人产生很大的副作用,而Gleevec仅杀灭基因变异的癌细胞。最新研究表明,Gleevec对血液癌症和肿瘤都有效,它可能成为一种广谱的抗癌新药。 治疗癌症的另外一类生物技术药是单克隆抗体。这类抗体的目标是与癌细胞有关一些特定分子。自1980年以来,单克隆抗体魔术般的效果引起众多医药公司的关注。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单克隆抗体作为抗癌新药初步得以实现。目前,很多药厂正在开发单克隆抗体,其应用从抗癌扩展到其它疾病治疗方面,到2000年,FDA批准了9个单克隆抗体,另外60多个产品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在抗癌方面,单克隆抗体的作用如同人体自身免疫系统,但大多数情况下,人体自身免疫系统不会将癌细胞作为有害细胞而进行阻止,使癌细胞在体内繁殖,危害人体生命。 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是瞄准癌细胞,将癌细胞消灭或启动体内免疫系统对癌细胞进行攻击。单克隆抗体也可成为一种“聪明炸弹”,携带放射性或化学介质,选择癌细胞进行攻击。 1997年FDA批准第一个单克隆抗体Rituxin,用于治疗非何杰金氏淋巴癌,199 8年另一种单克隆抗体Herceptin上市,用于治疗乳腺癌。 Herceptin由美国基因技术公司研制,该公司成立于1976年,是最早成立的生物制药公司。美国基因技术公司是全球十大生物技术公司之一,有十个基于蛋白质的生物医药产品上市,正在开发的产品有20多个,主要是癌症、心血管和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药。该公司有从业人员5000多人。人类基因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生物技术产业领域首家开发人类基因的公司。该公司首先研究探索人类基因与疾病的关系,目标是发现与疾病有关的基因,开发相关的治疗药物。该公司现有8个产品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其它的生物医药产品有基因治疗法、干细胞和疫苗等。随着人们对人体生物学认识的进一步深入,药物发现变得更加复杂。生物技术和制药业不得不依靠更先进、复杂的工具来开发新药。历史上,Agilent一直是医药测试设备的主要生产厂,该公司与世界十大制药公司有着十分密切的商业往来。今天,Agilent也能提供新的科学仪器,用于疾病诊断和新药研究。 工业与环境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李嘉谊 药科学院药物制剂(天然药物制剂)111 1103514120 摘要:医药卫生领域是现代生物技术最先登上的舞台,也是目前用得最广泛、成效最显著、发展最迅速、潜力也是最大的一个领域。据统计,目前人类60%以上的生物技术成果集中应用于医药卫生方面。这是因为生物技术可以在许多方面改进医药的生产、开发新的药品资源、改善医疗手段,从而提高整个医疗水平。所以,生物技术是提高生命质量、延长人类寿命的主要技术手段。目前,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于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另外,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生物技术药物与生物技术药物制剂等新技术的发展也保护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生物技术,医药卫生,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生物技术药物,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1 生物技术与疾病诊断 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应用,为医疗卫生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诊断检测技术。人们对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诊断中,很重要的一点事尽早检测出感染性因子的种类,然后再针对此问题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法。但传统的传染病诊断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或者是对病原体进行分离培养检测才能够作出判断。因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快速、灵敏、操作简便的新的诊断技术,在疾病防治上具有积极的意义。 单克隆抗体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1.1.1 鉴定微生物病原体 传染病病原体的检测是免疫血清学检测中最重要的领域,目前重要的常见人类和动物的传染病病原体的单克隆抗体大多数已开发成为商品,如:肝炎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沙眼衣原体、登革热病毒、肠道病毒、T细胞病毒、流感病毒、白血病病毒、肺炎支原体、沙门氏菌、链球菌等的单克隆抗体。 上述针对病原体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主要用于检出和鉴定特异性病原体。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美联免疫吸附法、免疫斑点法、免疫金标记法、直接凝集法等,其中酶联免疫吸附法应用最多,在临床诊断中,酶联免疫吸附法常用的是测定抗体的简介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测定抗原的双 2.1.2.3 降钙素 降钙素(CT)主要功能是调节钙磷代谢,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目前,基因工程降钙素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已研究的表达体系有大肠杆菌、酵母菌、链霉菌等。 基因重组溶血栓药物 溶栓药中除了部分的溶栓药链激酶(SK)和尿激酶(UK)产品仍靠链球菌生产和从人尿提取或从培养的人肾细胞提取外,乙酰化纤溶酶原链激酶复合物(APSAC)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等都已采用基因工程构建的高表达工程菌或工程细胞进行大规模生产了。 基因工程血液代用品 血液代替品是指具有携带氧和扩容功能的溶液,即除了可用于失血的补充和出血性休克的复苏外,在临床上还可用于围手术期血液稀释等。目前正在研制的血液代用品主要包括氟碳化合物、脂质体包封血红蛋白、微囊化血红蛋白和无细胞基质血红蛋白溶液。用基因重组和突变的方法将人的血红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表达的产物具有良好的输氧能力,无明显的毒

医疗诊断专家系统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1-08-24 作者简介:邵 虹,博士研究生,讲师.目前主要从事医学图像检索、图像处理和专家系统等研究.E-mail:shaoh @neusoft .com 崔文成,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网络等.张继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医学多媒体信息处理及通信技术等.赵 宏,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分布式多媒体信息系统及多媒体网络技术. 医疗诊断专家系统研究进展 邵 虹1,2 崔文成2 张继武3 赵 宏1 1( 东北大学软件中心,辽宁沈阳110179) 2( 沈阳工业大学,辽宁沈阳110023) 3(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8) 摘 要: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分支,医疗诊断专家系统可以作为医生诊断的一种辅助工具.本文从医疗诊断专家系统中的知识表示、推理机制等理论知识和实践研究两方面,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关键词:专家系统;医疗诊断 中图分类号:T P 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220(2003)03-0509-04 Research Advances on Medical Diagnosis Expert System SHAO Hong 1,2,CU I Wen-cheng 2,ZHA NG Ji-w u 3,ZHA O Ho ng 1 1( S ef tw are Center ,N or theaster n Univer sity ,S heny ang 110179,China ) 2( She nyang Unive rsity of T echnology ,S henyang 110023,China ) 3 (X i an Institute of Op tics &P recision M echanics ,S inic Ac ad emy of S cience ,X i an 710068,China ) Abstract :Expert sy stem is an impor tant embra nchment of ar tifical intellig ent ,medical diag no sis exper t system may be assistant to ol for docto r s dia gnosis .T his paper r ev iew s resear ch adva nces on m edical diag no sis practice and theo ries including know ledg e repr esentat ion,inference,etc.Key words :exper t system ;medical diag no sis 1 引 言 专家系统是当前人工智能研究中最活跃的分支之一,它实现了人工智能从理论研究走向实际应用,从一般思维方法探讨转入专门知识运用的重大突破.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着手进行“医疗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工作,美国斯坦福大学最先于1974年开发出了性能较高、功能较全的M Y CIN 系统,用于帮助内科医生诊治感染性疾病.在这之后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内,国内外都投入了巨大的力量进行研究与开发,有了一定的进展,但真正能为医生所接受并投入实际临床使用的为数极少. 能够诊断疾病的专家系统可以帮助医生解决复杂的医学问题,可以作为医生诊断的辅助工具,可以继承和发扬医学专家的宝贵理论以及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那些年轻无经验的医生,能够帮助他们提高诊断技能,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断方案.医疗诊断领域是信息处理技术的一个前景十分广阔的应用领域.但是,要想在该领域内取得真正有意义的发展,必须认真研究过去的医疗专家系统.下面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医疗诊断专家系统进行回顾. 2 医疗诊断专家系统的理论研究 知识表示和推理机制是人工智能的重要研究课题,是专家系统的核心.2.1 医学知识的表示 所谓知识表示是指将问题领域的知识和专家的经验知识用适当的结构表示出来,且便于在计算机中存储、检索和修改,知识表示是知识处理中最基本的问题,因为各种领域的知识必须表示成某种形式才能被记录下来,没有知识表示就谈不上知识使用.目前,已经提出了许多较为成熟而又针对特定领域的知识表示方法,常用的有:谓词逻辑表示法,产生式系统,框架理论,语义网络等.下面介绍在医疗诊断专家系统中所用到的几种知识表示方法. 产生式规则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知识表示方法.规则描述的是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规则的产生式表示形式常称为产生式规则,简称为产生式,或规则.产生式表示法易于理解,能充分表示与问题有关的推理规则和行为,较好地体现了动态知识即专家的经验知识.其基本形式是“IF a T HEN b ”,IF 部分称为前提,T HEN 部分称为操作.它说明在产生式系统的执行过程中,如果某条规则的条件部分被满足,那么这条规则就可以被应用,即可以给出结论或触发另一条规则.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由于疾病的种类繁多,症状各异,因而需要的规则很多.  第24卷第3期 2003年3月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M IN I -M ICR O SY ST EM S V ol .24N o .3 M ar .2003

周围血管疾病诊疗指南

周围血管疾病诊疗指南 髂股动脉急性栓塞 【病史采集】 1.心血管疾病史,如:心房纤颤、心肌梗塞、动脉硬化、高血压或动脉瘤病史。 2.患肢疼痛。 3.患肢麻木、感觉异常。 4.足趾活动困难。 【体格检查】 1.全身检查,着重心血管系统检查。 2.专科检查: (1)皮色及皮温改变。 (2)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3)感觉和(或)运动障碍。 (4)肢体坏疽表现。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肝功能、血生

化、尿常规、尿糖及某些酶学检查。 2.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心脏彩超。 3.特殊检查: (1)皮肤测温试验。 (2)多普勒超声波。 (3)动脉造影。 【诊断】 1.根据心血管疾病史(如心房纤颤)及典型的5“P”特征:疼痛(pain)、感觉异常 (paresthesia)、麻痹(paralysis)、无脉(pulselessness)、苍白(pallor)可明确诊断并可 估计栓塞的部位。 2.多普勒超声波及动脉造影检查可准确诊断栓塞位置,其中动脉造影检查是最准确的诊断方 法,并能了解远侧动脉是否通畅、侧支循环情况、有无继发性血栓及静脉回流情况。

3.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血生化及酶学检查可协助进一步追查病因。 【鉴别诊断】 1.急性动脉血栓形成; 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3.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4.动脉瘤; 5.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 【治疗原则】 1.非手术疗法:凡是动脉栓塞的病人,都要经过非手术疗法。即使要施行取栓术的病人,手 术前后经过适当非手术疗法的准备和处理,亦能提高手术疗效。 (1)绝对卧床,取半卧位或斜坡卧位; (2)抗凝和祛聚疗法以防止栓塞繁衍;肝素及低分子右旋糖酐; (3)镇痛、解痉、扩张血管以增进血液供应:鸦片类药物、普鲁卡因、罂粟硷或苯苄胺;

脊髓疾病诊断技术

脊髓疾病诊断技术 发表时间:2018-10-16T16:39:51.05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1期作者:王子含1 王国辉2 [导读] 可根据患者临床资料、初步诊断和当地设备条件,力求经济实用、快速准确,避免盲目检查。 1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 2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 摘要:脊髓疾病主要是包括脊髓炎、脊髓空洞症状、脊髓压迫症、脊髓血管疾病以及运动神经元疾病,脊髓疾病的患病率逐渐增高,脊髓疾病诊断变得愈发的重要。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影像学技术的提高使我们对脊髓疾病的认识上了一个新台阶,对本病的诊断更为精确,治疗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可供临床医生选择用以诊断脊柱和脊髓疾病的辅助检查种类有脊柱平片、椎管造影、脊髓血管造影、同位素扫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等。在疾病的治疗最佳时机提供有利证据,医生也要考虑患者在经过多次检查费用和患者治疗时机,尽量减轻患者和家属负担。可根据患者临床资料、初步诊断和当地设备条件,力求经济实用、快速准确,避免盲目检查。 关键词:脊髓疾病;诊断;ct Abstract:spinal diseases mainly include myelitis,spinal cord cavity symptoms,spinal cord compression,spinal vascular disease and motor neuron disease.In recent years,the incidence of spinal cord disease is increasing,and the diagnosis of spinal cord diseas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In recent year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in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imaging technology,we have made a new step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spinal cord disease.The diagnosis of this disease is more accurate and the level of treatment is increasing.The types of auxiliary examinations available for clinicians to diagnose spinal and spinal diseases include spinal plain film,spinal angiography,spinal angiography,isotope scanning,computed tomography,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To provide favorable evidence for the best time for the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the doctor should also consider the patient and the family members to reduce the burden of the patient and the family as well as the time of the examination and the time for the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clinical data,initial diagnosis and local equipment conditions,we should strive to be economical,practical,fast and accurate,and avoid blind inspection. Key words:spinal cord disease;diagnosis;CT 随着脊髓疾病发生率的增加,脊髓疾病的诊断愈发的受到重视。 1.脊髓CT扫描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CTM更精确、更准确地反映了椎管及内容物的相互关系,尽管在显示髓内改变、椎间盘和韧带方面有欠缺,但在无MRI检查条件下无疑是可靠的方法。特别是第三代以后的CT机对脊髓和脊柱病变的显示十分清晰可靠,从而大大提高了诊断水平。脊髓和脊柱疾病的CT检查一般做横断面扫描,在疑有脊椎疾病时可做静脉造影剂增强。当疑有脊髓或椎管内病变时,需做椎管造影后CT,常用水溶性非离子型造影剂如安米呱克、衣索显等。CT脊髓造影的优点在于能够在轴位片上同时观察到椎管和脊髓的形状,而且也可描述骨髓等的情况,这点连MRI也无法比拟。脊髓CT扫描对脊髓病变的诊断有以下优点:无创伤性,定位准确;检查迅速;分辨率高。在许多情况下可极好地区分脊髓组织与病变,可有效区分脊脚软组织和骨结构,提高了对脊髓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并可用于评估脊髓疾病治疗后改替情况。对于脊翻造影和X线平片难以清晰显示的上颈椎病变,脊髓CT可清楚显现椎间关节之间的联系,有助于确定病变所在。在显示黄韧带有无肥厚、钙化,有无脊髓压迫均可作出准确的诊断,而对于脊髓本身及椎管内硬膜内、外的病变,则须作脊髓CT增强扫描检查。CT 可显示脊柱椎体、椎管、椎间盘等结构,诊断脊柱先天畸形、椎管狭窄、脊柱裂、脊椎骨髓炎、椎间盘病变、脊柱肿瘤、外伤和慢性炎症病变等。造影后,可清晰地显示脊髓、神经根鞘和蛛网膜下腔,诊断椎管内病变,如脊髓内肿瘤、脊髓空洞症、蛛网膜炎性粘连、髓外硬膜内外肿瘤等。亦可做椎管测量早期诊断椎管狭窄症,显示黄韧带钙化、肥大和有无脊髓压迫等。 2.脊柱平片 位于椎管内的脊髓、脊膜以及从脊髓发出的脊神经和往来于脊髓与脊膜的血管等与脊椎骨有密切邻接关系,因此,脊椎骨的各种病变可直接压迫椎管内的神经组织或损及血管引起脊髓或神经根症状,而椎管内组织发生病变时亦可累及脊柱骨。脊柱平片检查简单易行,无论对脊椎骨或椎管内病变诊断均有帮助,特别对脊柱病变。脊椎平片是对脊柱进行X线照片检查。用于诊断脊柱上的病变。进入X线检查室,拍片观察脊柱的生理弯曲,椎体有无发育异常、骨质破坏、骨折、脱位、变形或骨质增生、椎弓根的形态及弓根间距有无变化,椎间孔有无扩大、椎间隙有无狭窄、椎板及棘突有无破裂或脊柱裂、脊椎横突有无破坏、椎旁有无软组织阴影。正位片表现为椎弓根距离增大;侧位片显示椎管前后径增宽。其增大的范围和肿瘤的大小密切相关;椎体和附件的骨质改变。椎体的变形或破坏最易出现于它的后缘。呈弧形向前凹陷;附件的改变最常见于椎弓根和椎板,亦可延及其它结构,表现为椎弓根变形、变薄甚至消失,椎板的吸收腐蚀等;椎间孔的改变。表现为椎间孔的扩大或破坏,是神经根肿瘤常见征象。 3.MRI技术 磁共振检查〔Magnetic Resonance,MR〕是医学检查的一种方法,也是医学影像学的一场革命,生物体组织能被电磁波谱中的短波成分如X线等穿透,但能阻挡中波成分如紫外线、红外线及长波。自80年代初MRI应用于临床以来,对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缺血性脑脊髓血管病、后颅凹病变,尤其是脊髓疾病的诊断方面,比CT更胜一筹.成为临床首选方法之一。常规脊髓的影像学检查各有优异,X线片可以充分显示脊柱骨性改变和钙化灶,CT可更细致观察脊椎的骨性改变以及相关的软组织变化,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脊髓造影借造影剂的衬托可间接识别脊髓的改变,但这些检查均对脊髓本身的改变的显现不够理想,MRI则可弥补这些检查的不足,是其最大的优点。 结论 综上所述,脊髓疾病诊断技术应根据患者临床表现选择合适影像检查,为患者临床治疗选取合理、对症、有效检查,今早确诊疾病,并进行周期性和预防性治疗。 参考文献: [1]金新蒙,刘杰,吕枫,等.脊髓型颈椎病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和治疗策略[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6,9(2):114-1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