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地理教学论【VIP专享】
地理教学论

地理教学论## 地理教学论### 引言地理教学作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球及其环境的认识、理解和应用能力。
地理教学论探讨了地理教学的理论基础、教学方法和实践策略,旨在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全面掌握和深刻理解,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从地理教学的理论基础、教学方法和实践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 地理教学的理论基础地理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地理学科理论、教育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
地理学科理论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学科内在的逻辑结构和内容体系,包括地球系统、地球表层形态、人地关系等基本概念和理论。
教育学理论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和评价方法等教学策略的理论支持,例如建构主义、认知学习理论等。
心理学理论则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关于学生认知发展、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等方面的理论指导,例如信息加工理论、动机理论等。
### 地理教学的教学方法地理教学的教学方法多样化,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常见的地理教学方法包括:1. **探究式学习**:通过提出问题、进行实地考察和收集资料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2. **案例教学**:通过真实案例或情境模拟,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促进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多媒体教学**:运用地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受,提高学习效果。
5. **游戏化教学**:将地理知识融入到游戏中,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
### 地理教学的实践策略地理教学的实践策略包括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开发和评价机制建立等方面。
其中,教学设计是地理教学的核心,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设计符合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和任务。
新编地理教学论知识点

新编地理教学论知识点一、协议关键信息1、协议目的:明确新编地理教学论的相关知识点及教学要求。
2、适用范围:地理教学相关人员。
3、知识点涵盖内容:地理课程标准、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学生学习特点等。
4、教学评价方式: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具体标准和方法。
5、知识更新机制:规定定期对知识点进行更新和完善的流程。
6、培训与支持:提供教师培训和教学支持的方式和频率。
二、协议具体内容11 地理课程标准111 详细阐述最新的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建议等。
112 分析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不同地区地理教学的具体指导意义。
12 教学方法121 介绍多种地理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探究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122 分析每种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优势和局限性。
123 提供教学方法选择和组合的原则和策略。
13 教学资源131 列举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资源,如教材、地图、地理模型、多媒体资料等。
132 说明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教学资源来提高教学效果。
133 强调开发和整合教学资源的重要性及方法。
14 学生学习特点141 研究不同年龄段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
142 分析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常见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14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探讨如何因材施教。
15 教学评价方式151 形成性评价1511 明确形成性评价的目的和作用。
1512 介绍形成性评价的常用方法,如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小测验等。
1513 阐述如何根据形成性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152 总结性评价1521 说明总结性评价的实施时间和方式。
1522 解释总结性评价的评分标准和权重设置。
1523 分析总结性评价结果对教学改进的指导意义。
16 知识更新机制161 确定定期审查和更新地理教学知识点的时间间隔。
162 明确知识更新的依据,如教育政策变化、学科研究进展等。
163 描述知识更新的流程,包括收集信息、专家论证、修改完善等环节。
新编地理教学论知识点

新编地理教学论知识点地理教学论是研究地理教学现象和问题,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一门学科。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地理教学论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以下是一些新编地理教学论的知识点,希望能为地理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念,让他们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他们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综合思维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从多个维度分析地理问题,整合地理要素,形成全面、系统的认识。
例如,在分析气候变化的原因时,要考虑大气环流、洋流、地形、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区域认知则是让学生掌握不同区域的特征、差异和联系,能够从区域的角度看待地理现象和问题。
通过比较不同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地理实践力的提升需要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如野外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让他们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情境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思考的教学方法。
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实地场景、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
比如,在讲解地震的相关知识时,可以播放地震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地震的危害和影响;或者设置一个地震应急演练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学会应对地震的方法。
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和生动。
三、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融合地理信息技术(GIS、RS、GPS 等)的发展为地理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
教师可以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获取丰富的地理数据和图像,展示地理现象的动态变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过程。
例如,通过 GIS 软件展示城市的发展变化、土地利用的变迁等;利用卫星遥感图像让学生观察地表的植被覆盖、水体分布等。
关于《地理教学论》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的思考

关于《地理教学论》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的思考作者:李晴来源:《地理教育》2013年第12期《地理教学论》课程一直是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2000—2004年该课程作为我校重点课程进行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敬业精神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研能力强化)、课程教学改革(课程结构创新,专业针对性加强,教材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创新,实践功能强化,有效性能提升,考核评价落实)、教学条件完善(教学制度创新,教学资源丰富,教学设备更新)各方面取得创新突破。
2005-2008年,《地理教学论》课程发展成为课程群(包括主干课程《地理教学论》以及《地理教材分析研究》、《地理课堂教学技能》、《地理课件设计制作》、《地理教师礼仪》等课程)作为重庆市第三届精品课程进行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形成结构合理、整体素质高的教学团队)、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形成理论、应用、实践三层面完整的课程结构,理论性、实用性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教学方法与手段改进(启发讲解、师生互动、案例分析与自学探究等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与部分网络教学结合)各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2009-2012年,《地理教学论》课程群作为西南地区高等学校教师教育共建共享优质课程资源项目进行建设,在教师信息(教学、科研及获奖等)、课程信息(课程沿革、教学策略、考核评价等)等课程基本资源建设,教学内容(课程目标、重难点提示、多媒体课件等)、测试评价(课内外作业、在线测试)等课程基本内容与形式建设,教学平台(课堂在线、课外链接)、教改平台(改革热线、课改问答)、教研平台(信息荟萃、行动研究)、互动平台(师生博客、对话交流)等课程学习资源建设等方面形成一定特色。
2012年8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提出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建设、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以及确保教师队伍建设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等六大内容。
《地理教学论》课件

校内地理教学资源包括图书馆、实验室、校园环境等,这些资源可以用于辅助地理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校外地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校外地理教学资源包括博物馆、展览馆、科研机构等,这些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丰富的学习内容。
GIS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GIS技术可以用于地图制作、空间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等方面,有助于提高地理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环境、尊重文化的情感态度,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和全球意识。
包括地球科学、地质地貌、气象气候等,重点介绍自然环境的形成、变化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涉及人口、城市、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内容,强调人文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以国家和地区为单位,介绍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发展状况和区域差异,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
总结词:地理教学论经历了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发展历程,未来将更加注重创新和多元化。
地理教学目标与内容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包括地球科学、地质地貌、气象气候、生态与环境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地图使用、地理信息获取和分析、地理实验操作等。
合作学习法
问题解决法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思考和探索,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共同完成任务,通过合作交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网络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技术可以用于地理信息的获取、传递和交流等方面,有助于提高地理教学的互动性和开放性。
《地理教学论》PPT课件

地
第 三 章
理 教 学 目
的
论
第一节 教育目的系统概述 第二节 地理教学目的
第三节 地理教学目标
第一节 教育目的系统概述
一、教育目的
二、教育目的系统层次关系
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
国家政策决定
教学目的(课程目标)
专家制定
教学目标
教师设计
第二节 地理教学目的(课程目标)
一、地理教学目的概述 (一)国外地理课程目标举例(了解) (二)我国的地理教学目的(地理课程目标)
第二节地理教学目的第三节地理教学目标第一节教育目的系统概述一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系统概述教育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的课程目标培养目标国家政策决定专家制定教师设计二教育目的系统层次关系一地理教学目的概述一国外地理课程目标举例了解二我国的地理教学目的地理课程目标第二节地理教学目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基础目标过程与方法关键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终极目标地理课程目标的3个领域二地理教学目的的演变一地理教学目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演变由抽象具体地理新课标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新导向二地理教学目的德育目标的演变由笼统空泛务实地理新课标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一地理教学目标概述第三节地理教学目标重点二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和要求三地理教学目标设计举例地理教学目标的功能地理教学目标的内容一地理教学目标概述1动机功能
地理课程目标的3个领域
知识与技能(基础目标) 过程与方法(关键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终极目标)
二、地理教学目的的演变
(一)地理教学目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演变
由抽象→具体
(地理新课标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新导向)
(二)地理教学目的德育目标的演变
由笼统、空泛→务实
地理教学论 全部课件

二、系统最优化方法 先准确定位出整体和部分的最佳目标,在系统 动态中协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使部分功能和目标 服从整体最佳目标,以达到系统最优化的方法。 基本步骤:
1、建立系统的结构模型 2、确定要素的最优目标 3、确定系统最优化标准 4、根据最优化目标,协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形成整合结构 5、以反馈机制调整教学结构、教学因子目标,以达到最优化 目标
第一章 现代地理教 学论导论
学习目的要求:
学习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方 法及其应用 明确地理教学论的对象与任务、学科 性质
第一节 现代地理教学论的思想基础
一、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 1、系统 :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
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系统的构成
任何一个系统都要有输入、输出和处理三个 基本要素所组成,同时需要有反馈机制,就成为 一个完备的系统。
第二节 现代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与内容、学科性质
一、地理教学论研究的对象
(一)研究对象的历史发展
1、以研究地理教学方法与技巧为主要对象(新中国成立前)
2、以研究地理教学过程为主要对象(新中国成立后 ) 3、开始以中学地理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地理教育改革的不
断深入 )
4、以中学地理教育系统为研究对象(现代中学地理教学 )
5.系统方法:
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始终着重从整体与部分之 间;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 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最 优处理问题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特点:整体性、综合性和最优化。
二、地理教学常用的几种系统科学方法
(一)图解模型化方法
用图形表示要素,用箭头表示关系的抽象、模 1)相似性原则 2)简化原则 仿系统特征和规律的模型图。 3)可控性原则 基本步骤:1、建立系统模型 2、根据模型,认识系统
《地理教学论》课件

《地理教学论》PPT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地理教学论》PPT课件。本课程将介绍地理教学的意义、发 展、特点和要求。让我们一起探索地理教学的奥秘吧!
第一章:导论
地理教学的意义和目的
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世 界和自然,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全球意识。
地理教学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2 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灵活运用各种合适的方法。我们将 讨论如何选择和运用地理教学方法。
3 根据不同的学生认知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认知特点会有所不同,地理教学方法也需要因材施教。我们将研究不同认知特点 下的教学方法选择。
第五章:地理教学评价
地理教学评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教学的改进和提高。我们 将探讨地理教学评价的意义和价值。
结语
对地理教学的思考和展望
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重 要途径,我们应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让地 理教学更加有效和有趣。
地理教学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地理教学将面临 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将展望地理教学的未来, 探讨其发展趋势和前景。
地理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的关系
地理教学内容应与社会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我们 将研究地理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的关系。
第四章:地理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辅导法、论法、实验法等
地理教学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包括传统的讲授法、辅导法、论法和实验法等。我们将介 绍这些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情况。
地理教学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实践,引导学生通过地理的视角来理解世界和 社会。我们将讨论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一、学科名称的演变(一)早期的地理教学论1、研究内容主
要是地理教授法或地理教学法,课程研究几乎没有涉及
2、研究对象仅是小学阶段的地理教授法
3、地理教学思想由重教向重教和学方向跨出了关键步伐
二、发展时期的地理教学论
1、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50年代末,地理教学法的名称被沿
用,中小学地理教学思想深受苏联影响
2、20世纪60年代,地理教学法被片面理解我仅仅是研究地
理教学方法的学科,并认为地理教材的分析和研究也要体现在名称中,地理教材教法
3、文革期间,地理教学论发展研究停滞不前
4、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地理教育事业进入一个新的
发展时期,地理教学法的研究日趋繁荣
总之,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在学科上仍然称为地理教学法,但是内容是不仅拓展了地理教学法的研究视野,而且有关地理课程方面探索不断增加。
三、当代地理教学论
1、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褚亚平等的倡导下开展了关于《地理教育学》课程的讨论。
回来认为地理教育学和地理教学法都有各自的功能与价值。
2、1992年,国家教委师范司组织召开了学科教学论课程研讨会,1999年陈澄主编的《地理教学论》出版
3、2001年,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正式启动。
2003年处办理夏志芳主编的《地理课程和教学论》
二、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就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
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活动,解释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地理教学论研究对象的基本内涵
1、学生,是地理学习活动的主体
2、地理教学目的,是地理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是
地理教学活动开始前的设计和要求。
3、地理课程,是指地理课业及其进程。
4、地理教师,教师决定教学认识的方向、内涵、途径等等,
并对他的结果和质量负责。
5、地理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共
同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
6、地理教学评价,有教学就有评价教学评价是对教学的价值
判断。
7、地理教学管理,遵循地理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运用现代
科学管理方法,建立稳定的地理教学秩序和科学的地理教
学管理制度。
8、地理教学环境,地理教学活动必须在一定的空间条件下或
氛围中进行。
9、要素与作用;学生是核心与根本教师是主导地理课程是
实质性地理教学目的是基本教学管理是保障教学方法是较活跃教学评价是不可或缺教学环境是重要的却易被忽略
四、地理教学论的研究任务
总任务是构筑地理教学理论、指导地理教学实践
具体任务:1、研究地理教学目的2、研究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研究地理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管理4、研究学生与地理教师 5.研究教学评价 6、研究教学环境
第二节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
一、地理教学论隶属的学科门类隶属教育科学,是基础学科
教育学的次一级分支学科学科教学论的一支
二、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既有理论特点,又有实践性很强
的特点。
它是一门蓬勃发展理论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
第三节地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
一、地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
1、最直接、密切的地理学基础,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
2、其他哲学、心血、系统学、管理学、社会学、美学等等
二、地理教学论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中解决问题
的手段。
地理教学论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调查法、实验法、
观察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
三、本章思考题
1、我国地理教学论经历了是个发展时期,试从社会发展、教
育发展和地理科学发展谈对其影响。
2、选择高中地理教材的一个内容,说明教育学和学习理论的
指导意义。
3、选择地理教学活动的一个或两个要素,说明研究该要素对
促进地理教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4、走访附近中学地理教师,了解当前地理教学研究中需要研
究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5、学科教学论与教学论的关系是什么
6、从地理教学论与地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关系分析入手,
说明你对地理教学论学科属性是怎样认识的。
7、件数地理教学论研究的对象、任务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地理课程论
学习目标
1、掌握地理课程的含义、课程类型及我国地理课程的类型,
理解影响地理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
2、理解中外地理课程的设置情况
3、了解我国地理课程标准的发展历程和地理课程教材的发展
与改革。
4、了解教材分析方法,掌握教材分析技术。
第一节地理课程概论
地理课程就是地理课业及其进程。
通常来说,他具体表现为地
理课程标准和地理教材等。
三、影响地理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地理科学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取材于地理科学的地理课程无疑受到地理科学发展的最直接的
影响
(二)社会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对地理基础教育具有传统意义上的需求和时代性的要求,如社
会高度重视环境演变问题和全球性问题,就要求地理课程处理
好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部门地理和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并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方面加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资源意识
和环境意识的培养。
(三)学生的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1、学生心理年龄特征对地理课程的影响地理课程应该适应
并有利于学生心里的发展。
初高中学生因为年龄而在记忆、思维、想象与创造等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心理特征,因此
初高中地理课程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年龄的差
异。
2、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对地理课程的影响学生学习地理的
动机受社会舆论与评价导向影响很大,并与学习课程策略、
地理教材、教学方式与过程关系密切。
地理课程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动机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