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题8古诗词鉴赏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通用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八古诗词鉴赏课件新人教版

诗人期盼团圆,共叙旧情的美好心愿。
20 A(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
的拳拳之心)
21 运用了对照的写作手法,“僵卧孤村”的衰老之状与
卫国戍边的壮志不减,形成鲜明的对照,表明了诗人 的爱国热情是终其一生的。
(一)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七)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5.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 ”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排”,在这里是“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 天,好像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 豁达乐观的情怀。
天涯游子的惆怅之情。
10 “入”和“流”两个动词连用,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
的美景,同时点出秋夜行船之事。
11 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特殊体验,又抒发了诗人对故乡
及友人的思念之情。
12 “平常”“几度”既写出了诗人与李龟年交往之密、
友谊之深,又从侧面表现了开元盛世的繁华。
13 自然景象“暮春花落时节”;国家的衰败;作者自己
D.全诗奔放雄浑而又略带苍凉,爱国之情感人肺腑。
2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运用了什么写法?请 简要分析其作用。
运用了对照的写作手法,“僵卧孤村”的衰老之状与卫国戍边 的壮志不减,形成鲜明的对照,表明了诗人的爱国热情是终其 一生的。
16.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
(2024年版)新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专题07:诗词鉴赏(含答案)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6.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2.甲诗中“”一词与题目中“思”前后呼应。
13.甲诗和乙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20-21七年级上·四川成都·期中)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2.下列对诗歌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从动静结合的角度,写大海及周边景物的壮观。
B.“秋风萧瑟”点明了诗人观海的时令,也暗示了他对未来前程忧心忡忡。
C.“日月”和“星汉”两句充满想象,运用夸张手法表现诗人的博大胸怀。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诗歌合乐时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无直接关系。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8.这是一首(体裁),该诗的作者是(人名)。
9.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开篇点题。首先写“客路”,然后写“行舟”,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
B.颔联写在江岸所见景色:江水浩渺,两岸开阔,风帆高悬,舟船平顺,令人心情昂扬。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鉴赏练习题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练习题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作者登临碣石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答:那苍茫浩瀚的大海上,无边无际,海某某岛突兀耸立。
山岛之上树木丰茂,生机盎然。
随着阵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2、自选角度赏析诗句。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答:实写海水和山岛,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动态的“荡漾的海水”、“洪波”和静态的“耸立的山岛”、“草木”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宏伟辽阔和惊人的力量。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感受。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某某边。
1、用形象优美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景象。
答: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了,视野也因之开阔,静静的水面上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的江天上。
2、说说“阔”和“悬”的妙处。
答:“阔”字表现出“潮平”,“悬”字写高高直直挂着的样子。
风顺风和,风儿高悬。
“阔”和“悬”传神的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
3、分析“乡书何处达?归雁某某边”的感情。
答: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故乡的强烈思念之情。
4、任选角度,简要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3)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专题八 古诗词鉴赏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08 古诗词鉴赏(23-24七年级上·福建三明·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寻常”和“几度”体现了李、杜正当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怀念。
B.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时节的重“逢”,两字之间联结了几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C.诗的前两句写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后两句写两人相逢之美、重逢之乐。
D.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全诗语言平淡,内蕴丰富,情韵深厚,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2.请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23-24七年级上·湖南永州·期中)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3.这两首诗的题目中都有一个“闻”字,表明两首诗都是诗人有感而发的结果。
诗人在抒发感情前都善于摄取生活中的景物作铺垫。
李白的诗选取的是“杨花落尽”“子规啼叫”,李益的诗则是、。
4.“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一句中,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里读出来的?(23-24七年级上·江西南昌·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汪藻①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茅茨②烟暝③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注释】①汪藻,宇彦章,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南宋文学家。
②茅茨:茅草屋顶。
③烟暝:烟雨迷蒙。
5.下列对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开门见山,表现春日多雨,次句具体描绘,补足上句之意。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内古诗词鉴赏(七年级)》课件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岐王府邸里时常相见,崔九堂前您的音乐多次听闻。如今正是江南的大好风景, 在落花时节又重逢李君。
【主题】前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着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之情; 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2.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 望。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译文】回乐烽前的沙地洁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深秋白霜。不知何处吹起凄 凉的芦管,惹得出征的将士一夜都在思念家乡。
初中古诗词复习 ——七年级
七年级上册
观沧海 [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主题】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借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 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两句诗在写法 上有何突出的特色?试分析。
这两句写的是虚景,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更加宏伟的境界。 寥寥十六字将天连水,水连天,浩浩荡荡、无边无际的沧海之景描绘得蔚为壮观。 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合理的夸张,展现了一个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不仅表现了大 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与远大的政治抱负。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中考语文复习--七年级上册古诗词曲梳理课件:次北固山下

第2节 课标古诗词曲40首梳理
海日生残夜②,江春入旧年。(颈联)
教材注释:②残夜:夜将尽未尽之时。 翻译: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炼句:从修辞、炼字、内容等任一方面赏析“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
年。” 答:(1)【内容角度】这两句诗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 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 春来的变化 。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 生思乡之情。
答:对偶。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青山外”对“绿 水前”,对仗工整,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人在旅途,神驰 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第2节 课标古诗词曲40首梳理
教材精读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颔联)
翻译: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水上的风顺江 吹来,一叶白帆高高悬挂。
描绘画面:这是诗人在何地见到的景象?请你想象一下。
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第2节 课标古诗词曲40首梳理
内容:说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表达效果。 答: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点明主 旨。“乡书”“归雁”紧扣首联中“客路”一词,使全诗首尾呼 应,浑然一体。
用典:请从用典的角度,赏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答:借“雁足传书”的典故,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示例】这两句既是描写美景,也是揭示哲理。“生”“入”采用拟 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海日”“江春”的生机与活力,表现了 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情怀。短短几个字就蕴含了一个深刻的哲理: 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第2节 课标古诗词曲40首梳理
四、对比阅读题 6.本诗中的“归雁洛阳边”与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归雁入胡天”
答:北固山下的船上所见的景色。是一幅“潮水涨满、平野 开阔,大江直流、风帆高挂、顺风直下”的行船图景。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共21张PPT)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栏目索引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栏目索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下列对这首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 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出“开元盛世”的繁华。 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暗寓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 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显 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 非”的感慨。
2.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劈头一个“强”字, 则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凉境况。 B.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 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 C.第三句中的“故园菊”负载着两层意义,一是惜花,二是思乡。 D.结句用的是叙述语言,朴实无华,但是寓巧于朴,寓意深长,耐人咀嚼,使 全诗的思想和艺术境界出现了一个飞跃。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2.“寻常”“几度”分别有什么含义?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
栏目索引
3.诗中的“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答:
4.这首诗后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栏目索引
二、 1.答案 C 后两句不是直抒胸臆。 2.答案 寻常:经常。几度:多次。这两个词体现了诗人与李龟年当年 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 念。 解析 先解释词语,然后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体会离乱之人对往昔美 好岁月的怀念之情。 3.答案 ①点明故人重逢的时令是暮春;②暗寓诗人衰病漂泊、人生落 魄之悲;③隐喻国运衰微、盛时不再、社会动荡、民生凋敝的现实。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试题(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试题(附答案)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此诗是作者被贬朗州时的作品。
全诗鉴赏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晴空一鹤排云上”“排”,推,这里是冲的意思。
这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
“便引诗情到碧霄”这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
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呼之欲出。
阅读答案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的什么手法表现的?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
2、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什么深意?答:借白鹤一飞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不低头,乐观豪迈、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
3、请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
答案: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遨游,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
4、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答:“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白鹤一飞冲天,搏击长空的气势,表现了作者虽遭贬谪愈挫愈奋、锐意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