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橡胶的发展历史
天然橡胶行业的起源

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之后,天然橡胶产业得以迅速发展。
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天然橡胶的进口需求量逐年增加。
天然橡胶最早被发现于南美亚马逊雨林,19世纪后期从南美大陆移植于刚果、利比里亚、尼日利亚、斯里兰卡等地,而后由斯里兰卡移植到马来、印尼等热带地区。
目前,天然橡胶种植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5°之间的低海拔、低纬度的热带地区,我国是世界上第1个在北纬18~24°范围内大面积植胶成功的国家。
印尼位于赤道附近,气温、降雨相对稳定,产量也相对稳定。
我国科研人员选育出“热研72059”优良品种,可实行全周期间作,提高土地利用率50%以上,目前已在海南儋州、昌江等地示范推广。
我国天然橡胶亩产长期在80公斤左右徘徊,但在海南、云南等植胶区发现单株产量超过100公斤甚至200公斤的橡胶树,如能利用超高产单株培育出超高产品种,将大幅度提高产量和效益。
此外,我国科研人员正研究新型橡胶生产模式,从幼龄橡胶树的茎叶直接萃取天然橡胶,初步试验数据显示,每亩可收获茎叶等干物质1吨,提取出60公斤天然橡胶。
以上就是天然橡胶行业的起源,中国的橡胶行业正在蓬勃地发展当中,现在很多专业做橡胶定制的厂家能根据买家的需求定制各种不一样的模具,有的公司还有十几二十几年以上的橡胶定制经验,选择这样的公司来进行定制是比较不错的。
深圳佳诺佳精密科技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模具和中高端橡塑制品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拥有成套的橡塑模具及生产设备和检测试验设备。
团队有多名从事模具设计、橡塑配方、及超过20年以上相关经验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
公司从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橡塑产品材料开发,半成品、成品、印刷、包装的完整生产线。
从胶料引进到多样化产品的出厂,每一个生产过程都得到严密的控制,成熟的生产设备,现代的生产管理是品质产品的保障。
引进橡塑模具和橡塑产品的专业生产设备和检测试验设备,不断改进生产工艺,为业内提供更好的塑胶配件,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也是我们砥砺前行的伟大使命!。
浅谈云南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

浅谈云南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云南是中国最主要的天然橡胶产区之一,其天然橡胶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云南天然橡胶产业经历了从初期规模小、技术落后、产业链薄弱的阶段,到现在规模逐渐扩大、生产技术不断创新、产业链完整的阶段。
以下为浅谈云南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
一、从初期到现在的发展历程云南天然橡胶产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种植面积不到5万亩,产量不到1000吨。
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云南国土面积和天然橡胶种植面积的扩大,云南成为中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之一。
1999年,云南天然橡胶种植面积达到了26万亩,产量则达到了11.4万吨。
而到了2018年,云南天然橡胶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37.8万亩,产量更是突破了30万吨。
二、云南天然橡胶的优质品种云南天然橡胶树种优良,品质高、产量大。
其中,普洱、西南146等是云南天然橡胶的代表品种。
普洱橡胶主要分布在普洱市、宁洱县、勐海县等地,该品种的胶乳主要用于TBR轮胎、工业胶制品等方面。
西南146主要分布在宜良县、嵩明县等地,具有年生胶力高、质量稳定等特点,是云南天然橡胶的优质品种之一。
三、云南天然橡胶的产品及应用云南天然橡胶的产品主要包括生胶、干胶、胶乳及其深加工产品等。
其中,生胶是云南天然橡胶的主要产品,主要用于轮胎、胶鞋、印刷胶辊、电缆、绝缘胶带等各类胶制品。
干胶是经过加工后的产品,主要用于工业胶制品、橡胶管、橡胶板等方面。
胶乳则是天然橡胶加工的中间产品,通常用于橡胶混炼与制品生产。
四、云南天然橡胶产业的未来展望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云南天然橡胶产业已经开始朝着深加工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未来,云南天然橡胶产业还将加大品种研发,拓宽市场渠道,推动橡胶产业链深度融合,并鼓励技术创新和市场转化,提高天然橡胶的附加值和国际市场份额。
天然橡胶的发展历史

天然橡胶的发展历史1493年,伟大的西班牙探险家哥伦布率队初次踏上南美大陆。
在这里,西班牙人看到印第安人小孩和青年在玩一种游戏,唱着歌互相抛掷一种小球,这种小球落地后能反弹得很高,如捏在手里则会感到有粘性,并有一股烟熏味。
西班牙人还看到,印第安人把一些白色浓稠的液体涂在衣服上,雨天穿这种衣服不透雨;还把这种白色浓稠的液体涂抹在脚上,雨天水也不会弄湿脚。
由此,西班牙人初步了解到了橡胶的弹性和防水性,但并没有真正了解到橡胶的来源。
1693年,法国科学家拉康达到南美又看到土著人玩这种小球,科学家和军人思维和眼光是不同的,追根寻底调查这种小球,才得知这种小球是砍一种印地安人称为"橡胶"的树而流出的浓稠液体缺制造的。
1736年,法国科学家康达敏从秘鲁带回有关橡胶树的详细资料,出版了《南美洲内地旅行记略》,书中详述了橡胶树的产地、采集乳胶的方法和橡胶的利用情况,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1763年,法国人麦加发明了能够软化橡胶的溶剂。
1770年,英国化学家普立斯特勒发现橡胶能擦去铅笔字迹。
1823年,英人马金托什,像印第安人一样把白色浓稠的橡胶液体涂抹在布上,制成防雨布,并缝制了"马金托什"防水斗蓬,这也可能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雨衣吧。
1852年,美国化学家古特义在做试验时,无意之中把盛橡胶和硫磺的罐子丢在炉火上,橡胶和硫磺受热后流淌在一起,形成了块状胶皮,从而发明了橡胶硫化法。
古特义的这一偶然行为,是橡胶制造业的一项重大发明,扫除了橡胶应用上的一大障碍,使橡胶从此成为了一种正式的工业原料,从而也使与橡胶相关的许多行业蓬勃发展成为了可能。
随后,古特义又用硫化橡胶制成了世界上的第一双橡胶防水鞋。
1876年,英国人魏克汉九死一生,从亚马逊河热带丛林中采集7万粒橡胶种子,送到英国伦敦皇家邱植物园培育,然后将橡胶苗运往新加坡、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印度西亚等地种植并获得成功。
至2004年,世界人工种植天然橡胶成功已有128年历史。
橡胶行业介绍范文

橡胶行业介绍范文橡胶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轮胎、鞋类、工业输送带、电线电缆、橡胶管道、建筑密封材料等许多领域。
橡胶行业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其发展与全球汽车工业和轮胎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橡胶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英国。
当时,橡胶的主要用途是制作水管、胶鞋和雨衣等消费品。
20世纪初,橡胶行业逐渐发展壮大,并开始应用于汽车工业。
随着汽车的普及,橡胶产品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各国纷纷投入到橡胶生产中。
橡胶的生产主要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两大类。
天然橡胶是从橡胶树中提取的乳液制成的,是一种高分子有机物,具有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合成橡胶是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根据原料的不同,可分为丁苯橡胶、丁基橡胶、丁腈橡胶、丁烯橡胶等多种类型。
全球橡胶行业具有很高的集中度,主要生产国包括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中国等。
其中,泰国是全球最大的橡胶生产国,占据了全球橡胶产量的1/3左右,其次是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橡胶消费国和进口国,目前中国的橡胶需求量约占全球总需求量的40%左右。
橡胶行业的主要产品是轮胎,轮胎是橡胶消费的最大领域。
随着全球汽车工业的发展,轮胎需求量不断增加,尤其是中国市场的迅速扩大,推动了全球轮胎产业的快速发展。
除了轮胎以外,橡胶还用于制作汽车零部件、工业输送带、橡胶管道、电线电缆等等。
橡胶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橡胶的价格波动较大,因为全球橡胶产量和供需关系容易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天然橡胶。
其次,橡胶行业的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此外,橡胶行业面临的竞争也较为激烈,全球许多国家都加大了对橡胶行业的投资力度,导致市场竞争加剧。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橡胶行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品质和质量控制水平。
同时,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促进橡胶行业健康发展。
橡胶历史故事

∙橡胶历史故事∙来源:橡胶人才网添加时间:2010-08-03浏览次数:59次进入论坛交流∙橡胶历史故事1736年,法国科学家康达敏从秘鲁带回有关橡胶树的详细资料,出版了《南美洲内地旅行记略》,书中详述了橡胶树的产地、采集乳胶的方法和橡胶的利用情况,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1763年,法国人麦加发明了能够软化橡胶的溶剂。
1888年,英国人邓禄变发明汽胎,1895年开始生产汽车,汽车工业的兴起,更激起了对橡胶的巨大需求,胶价随之猛涨。
1897年,新加坡植物园主任黄德勒发明橡胶树连续割胶法,使橡胶产量大幅度提高。
由此,野生的橡胶树变成了一种大面积栽培的重要的经济作物。
1493年,伟大的西班牙探险家哥伦布率队初次踏上南美大陆。
在这里,西班牙人看到印第安人小孩和青年在玩一种游戏,唱着歌互相抛掷一种小球,这种小球落地后能反弹得很高,如捏在手里则会感到有粘性,并有一股烟熏味。
西班牙人还看到,印第安人把一些白色浓稠的液体涂在衣服上,雨天穿这种衣服不透雨;还把这种白色浓稠的液体涂抹在脚上,雨天水也不会弄湿脚。
由此,西班牙人初步了解到了橡胶的弹性和防水性,但并没有真正了解到橡胶的来源。
1693年,法国科学家拉康达到南美又看到土着人玩这种小球,科学家和军人思维和眼光是不同的,追根寻底调查这种小球,才得知这种小球是砍一种印地安人称为"橡胶"的树而流出的浓稠液体缺制造的。
1736年,法国科学家康达敏从秘鲁带回有关橡胶树的详细资料,出版了《南美洲内地旅行记略》,书中详述了橡胶树的产地、采集乳胶的方法和橡胶的利用情况,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1763年,法国人麦加发明了能够软化橡胶的溶剂。
1770年,英国化学家普立斯特勒发现橡胶能擦去铅笔字迹。
1823年,英人马金托什,像印第安人一样把白色浓稠的橡胶液体涂抹在布上,制成防雨布,并缝制了"马金托什"防水斗蓬,这也可能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雨衣吧。
1852年,美国化学家古特义在做试验时,无意之中把盛橡胶和硫磺的罐子丢在炉火上,橡胶和硫磺受热后流淌在一起,形成了块状胶皮,从而发明了橡胶硫化法。
橡胶的发展史

四、橡胶的特征和性能
1.结构特征
橡胶是有机高分子弹性体,使用温度范围是 玻璃化温度和粘流温度之间,因此作为好的橡胶 材料应在较宽的温度范围(-50—150℃)内具有 优异的弹性。
(1)大分子链有足够的柔性,玻璃化温度应该比 室温低得多
这就要求大分子链内旋转位垒比较小,分子 间作用力比较弱,其内聚能密度小。
② 硫化促进剂: 缩短硫化时间,降低硫化温度, 改善橡胶性能。
常用促进剂有二硫化氨基甲酸盐、黄原酸盐类、 噻唑类、硫脲类和部分醛类及醛胺类等有机物。
③ 活化剂:用来提高促进剂的作用。 常用活化剂有氧化锌、氧化镁、硬酯酸等。
④ 填充剂: 用来提高橡胶的强度、改善工艺性 能和降低成本。
用于提高性能的填充剂称为补强剂,如炭黑、 二氧化硅、氧化锌、氧化镁等;另外还有用于降 低成本的填充剂,如滑石粉、硫酸钡等。
(2)耐热性和耐老化性 橡胶的耐热性主要和分子主链上的化学键的
键能有关,含有C-C键、 C-O键、 Si-O键、 C-F 键的橡胶具有良好的耐热性。
橡胶中弱键的存在会引起老化,特别是降解 反应,这降低了耐热性以及其它性能。选择键能 较大、饱和性橡胶就具有较好的耐热、耐氧化老 化性能。
(3)耐寒性
第五章 橡胶
5.1 概述
主
要
5.2 通用橡胶
内
5.3 特种橡胶
容
5.4 其它橡胶
5.1 概 述
cau-uchu
rubber
橡胶
一、橡胶的定义
橡胶是以高分子化合物为基础的、具有良好高 弹性的材料,以生胶为原料加入适量配合剂而形成 的高分子弹性体。
二、橡胶的发展史
1. 天然橡胶的发展和利用时期(1900年以前)
中国成功引种天然橡胶一百年 世界橡胶发展史

中国成功引种天然橡胶一百年世界橡胶发展史( 2004-09-07 08:58:22)稿件来源:新华网云南频道新华网云南频道9月7日电(记者周重要、刘娟)天然橡胶与煤炭、钢铁、石油并列为4大工业原料,是其中唯一可再生的原材料。
6日下午,来自北京、海南、云南等地的橡胶工作者和泰国、马来西亚等橡胶生产国的代表汇聚昆明,总结回顾橡胶发展历史,纪念中国天然橡胶事业100年。
1904年,被孙中山先生誉为"边塞伟南"的民主革命志士、云南省干崖(今盈江县)傣族土司刀安仁先生,从新加坡成功引种橡胶树,并于当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种植在该县凤凰山上,由此翻开了中国天然橡胶种植的第一页,云南也因此成为中国天然橡胶的"发源地"。
至1949年,中国种植天然橡胶2800公顷,年产干胶199吨。
新中国的成立给天然橡胶的发展带来了新生。
世界天然橡胶从1876年人工种植成功至今已有128年历史。
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橡胶树,属于热带雨林乔木树种,北纬15°以北和南纬10°以南被称为"非传统植胶区"。
然而经过中国几代植胶人艰苦努力和科学创新,成功地在北纬18°-24°的海南、云南、广东等地大面积成功种植,并培育出适合中国热区环境、具有自己特色的橡胶栽培技术体系,为世界天然橡胶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50多年来,我国累计生产天然橡胶800多万吨。
至2003年,中国橡胶种植面积已达到66.1万公顷,干胶年产量达到56.5万吨,产量和面积均居世界第五位,我国已从解放初期的橡胶"贫国"成为世界橡胶生产大国。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橡胶消费国和进口国,由于橡胶业的发展,目前自给率已达32%。
海南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在自然环境不及其他产胶国的条件下,垦区发展天然橡胶370.7万亩,年产干胶23万吨,面积和产量分别占40%和50%,平均亩产干胶77.1公斤,超过世界平均亩产水平的17%。
医用硅橡胶知识

1. 橡胶基本知识
压延完成的作业:胶料的压片、压型、贴合、纺织物的贴 胶、擦胶
设备:压延机,最普遍为三辊或四辊
1. 橡胶基本知识
1. 橡胶基本知识
压片:把混炼胶制成具有规定厚度、宽度和光滑表面的 胶片。
压型:将胶料制成表面有花纹并具有一定断面形状的带 状胶片,主要制造胶鞋大底、轮胎胎面。
贴合:通过压延使两层薄胶片合成一层胶片。 纺织物的贴胶:使胶料和织物挂胶织物的作业。 纺织物的擦胶:利用压延机辊筒转速不同,把胶料擦入 织物线缝中。
➢St和Bd的嵌段共聚型热塑性弹性体; ➢随着St含量增加,SBS的弹性减小,硬度增加,拉伸强
度增加,最终形成一种类似冲击改性聚苯乙烯材料;
➢具备自增强性,不需添加增强剂和硫化剂; ➢目前用量最大的一类热塑性弹性体,主要用于使用温度
低于70℃、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或非耐油场合,主要用作替 代PVC和硫化橡胶制作鞋底,还应用于塑料改性、橡胶改 性、密封剂、胶粘剂(热熔胶)等
(2)合成橡胶的发现和应用
❖ 1900,确定了天然橡胶的结构——合成橡胶成为可能; ❖ 1932,前苏联使丁钠橡胶工业化,之后相继出现了氯丁
、丁腈、丁苯橡胶;
❖ 19世纪50年代,Zeigler-Natta催化剂的发现,导致合成
橡胶的新飞跃,出现了顺丁、乙丙、异戊橡胶;
❖1965-1973,出现了热塑性弹性体,即第三代橡胶; ❖ 茂金属催化剂给橡胶工业带来新的革命,现在已合成了
设备:开炼机、密炼机
1. 橡胶基本知识
1. 橡胶基本知识
橡胶的配合与加工工艺
b. 混炼: 将各种配合剂混入生胶中制成均匀的混炼胶
设备:开炼机、密炼机
塑炼胶
促进剂、 活性剂、 防老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然橡胶的发展历史
1493年,伟大的西班牙探险家哥伦布率队初次踏上南美大陆。
在这里,西班牙人看到印第安人小孩和青年在玩一种游戏,唱着歌互相抛掷一种小球,这种小球落地后能反弹得很高,如捏在手里则会感到有粘性,并有一股烟熏味。
西班牙人还看到,印第安人把一些白色浓稠的液体涂在衣服上,雨天穿这种衣服不透雨;还把这种白色浓稠的液体涂抹在脚上,雨天水也不会弄湿脚。
由此,西班牙人初步了解到了橡胶的弹性和防水性,但并没有真正了解到橡胶的来源。
1693年,法国科学家拉康达到南美又看到土著人玩这种小球,科学家和军人思维和眼光是不同的,追根寻底调查这种小球,才得知这种小球是砍一种印地安人称为"橡胶"的树而流出的浓稠液体缺制造的。
1736年,法国科学家康达敏从秘鲁带回有关橡胶树的详细资料,出版了《南美洲内地旅行记略》,书中详述了橡胶树的产地、采集乳胶的方法和橡胶的利用情况,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1763年,法国人麦加发明了能够软化橡胶的溶剂。
1770年,英国化学家普立斯特勒发现橡胶能擦去铅笔字迹。
1823年,英人马金托什,像印第安人一样把白色浓稠的橡胶液体涂抹在布上,制成防雨布,并缝制了"马金托什"防水斗蓬,这也可能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雨衣吧。
1852年,美国化学家古特义在做试验时,无意之中把盛橡胶和硫磺的罐子丢在炉火上,橡胶和硫磺受热后流淌在一起,形成了块状胶皮,从而发明了橡胶硫化法。
古特义的这一偶然行为,是橡胶制造业的一项重大发明,扫除了橡胶应用上的一大障碍,使橡胶从此成为了一种正式的工业原料,从而也使与橡胶相关的许多行业蓬勃发展成为了可能。
随后,古特义又用硫化橡胶制成了世界上的第一双橡胶防水鞋。
1876年,英国人魏克汉九死一生,从亚马逊河热带丛林中采集7万粒橡胶种子,送到英国伦敦皇家邱植物园培育,然后将橡胶苗运往新加坡、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印度西亚等地种植并获得成功。
至2004年,世界人工种植天然橡胶成功已有128年历史。
1888年,英国人邓禄变发明汽胎,1895年开始生产汽车,汽车工业的兴起,更激起了对橡胶的巨大需求,胶价随之猛涨。
1897年,新加坡植物园主任黄德勒发明橡胶树连续割胶法,使橡胶产量大幅度提高。
由此,野生的橡胶树变成了一种大面积栽培的重要的经济作物。
1904年,中国云南干崖(今盈江县)傣族土司刀安仁从新加坡购买8000株橡胶苗,带回国种植于北纬24°的云南省盈江县新城凤凰山,现仅存一株。
1906年,海南琼海爱国华侨何书麟从马来西亚引进4000粒橡胶种子,种植于会县(现为琼海市)和儋县。
1915年,荷兰人赫尔屯在印度尼西亚瓜哇茂物植物园发明橡胶芽接法,使优良橡胶树无性系可以大量繁殖推广。
1939年秋,他带领钱长琛、陈团隆押运50万枚种子来到橄榄坝,但由于交通不便,耽误太久,种子霉烂,不能发芽,第一次育苗告败。
1947年钱仿周派出叶国齐、杨森海带一千橡胶苗用他研究的办法,将椰子壳捶成绒,与肥土搅和,把每株橡胶苗的根须一一包裹起来,集装在木箱里运到橄榄坝种植。
1948年4月,钱仿周来到橄榄坝考察试种结果,看到橡胶苗长势很好,就返泰组建“暹华树胶垦殖股份有限公司”,拉开了西双版纳种植橡胶的序幕。
1953年3月,暹华树胶垦殖股份有限公司无力继续经营,钱仿周恳请云南垦殖局普洱特林工作站接管暹华胶园。
就在这时,胶园遭遇火灾,300亩胶林仅存91棵。
50年代国际社会对中国进行封锁,橡胶作为重要战略物资成为了国家最紧缺的资源。
当时集中了大批人力物力在海南发展橡胶种植的同时,也对云南的红河、德宏、西双版纳等地进行实地勘查。
按照当时西方的标准,橡胶种植不能突破北纬17度。
1955年春天,就在暹华树胶园的胶苗种下的第7个年头,李宗周试割了12棵橡胶树,胶树每次产胶乳30毫升左右,把胶乳加工成胶片送到广东、上海等地科研机构检验,结论是质量合格。
橡胶在西双版纳的种植成功对被国际封锁的中国是天大的好消息,因为中国在北纬20度以下的国土只有海南。
这兴奋注入了随之到来的大跃进的狂热之中。
1956年7月31日,轰轰烈烈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全中国兴起,橡胶基地的建设在这个运动中被大大地推动了。
一批军队转业干部和技术人员从华南垦区调到云南热区。
1957年1月28日国营橄榄坝垦殖场正式成立。
创业者们在大片的原始森林里披荆斩棘,开辟出新的橡胶园。
科学家加紧研究,培植出了适应较高纬度的橡胶树种。
1956年7月31日,轰轰烈烈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全中国兴起,橡胶基地的建设在这个运动中被大大地推动了。
一批军队转业干部和技术人员从华南垦区调到云南热区。
1957年1月28日国营橄榄坝垦殖场正式成立。
创业者们在大片的原始森林里披荆斩棘,开辟出新的橡胶园。
科学家加紧研究,培植出了适应较高纬度的橡胶树种
建场之初,植胶场由军队转业复员官兵和各地招收的工人所组成。
接下来的60年代大批湖南支边青年来到了西双版纳,他们被传说中的原始森林,被森林里的大象和猴子所吸引来到这里。
植胶农场真正得到大规模发展是在60年代末。
1969年北京、上海、四川、云南昆明数万名知识青年先后来到西双版纳,他们同样被诗里描写的头顶香蕉脚踩菠萝的西双版纳所诱惑,但到了这里才发现,他们建设边疆的工作是拿《天工开物》就有记载的原始工具去对付最原始的雨林。
砍倒森林,放火烧了做肥料,然后把坡地挖成台地种上橡胶。
砍森林叫做砍坝,烧树木叫做烧坝,农场沿用当地的山地民族刀耕火种的方式种橡胶。
1938年冬,在泰国经营橡胶园多年的钱仿周,只身前往西双版纳车里县(今景洪),在对橄榄坝地区详细考察后得出结论,澜沧江畔是块理想的种橡胶之地。
2003年,全世界天然橡胶产量为753.57万吨。
位居世界橡胶生产大国前五位的分别是泰国、印度尼西亚、印度、马来西亚、中国,五国橡胶总产量为629.25万吨,占全球橡胶总产量的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