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教学案人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4第八课《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4第八课《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八课《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发展的实质,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理解:发展的普
遍性,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
运用: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运用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去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提高判断是非、正误的能力。

培养学生初步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和处理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起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增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信心,使学生认同并自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2重点难点
1、重点:发展的普遍性
2、难点:发展的实质
3教学方法
引导讨论、启发思考、自主探究、课堂练习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导入新课。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1.识记发展的实质。

2.理解发展的普遍性。

3.说明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荆人袭宋楚国人想袭击宋国,派人先在澭水作标记。

澭水突然涨水,楚国人不知道,顺着标记在夜晚徒步过河,淹死的人有一千多,军中惊骇的声音如同大房子倒塌一样。

以前他们先在澭水作标记的时候,(标记)可以引导楚国人涉水,现在水已变化并涨了很多,楚国人还顺着标记涉水,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

【自主探究】(1)荆人夜袭,本是个好主意,为何失败了呢?(2)荆人袭宋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1)因为夜间澭水暴涨,荆人仍按照白天的结果行动,所以失败。

(2)荆人袭宋这个故事启示我们:由于客观事物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坚持发展的观点。

做事情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注意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发生变化后,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发生变化。

一、发展的普遍性1.自然界是发展的(1)(2)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的。

【想一想】世界永恒发展是不是意味着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处于发展之中?世界永恒发展是指事物运动变化所包含的趋势,而并非指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处于发展之中。

4的事物是没有的。

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想一想】事物的发展是杂乱无章的吗?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普遍的和永恒的,但不是杂乱无章的、毫无秩序的,而是有规律的。

二、发展的实质1事物的灭亡。

2进和【想一想】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吗?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运动变化有前进的、上升的,也有倒退的、下降的,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

探究点一发展的普遍性不用纸巾用手帕、不坐电梯爬楼梯、开汽车不如骑单车……如今,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活影响的加剧,过低碳生活,减少碳排放的“低碳”生活理念已经悄然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问题:这一现象蕴含了什么哲理?提示: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不断发展的,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导学案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3.7.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2、理解联系的多样性。

3、运用联系观,结合实例,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说明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二)能力目标培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正确分析和把握自身发展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二、学习重点难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课前预习案】(20分钟)一、阅读与思考: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4—P57,在教材找出并勾画以下知识,初步识记自主探究结合自己对课本的理解,自主完成所列问题一、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含义:2、联系的普遍性:二、联系的客观性:1、含义:2、方法论要求:3、联系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三、联系的多样性:1、联系多样性的表现:1、思考判断:联系的普遍性是说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2、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吗?3、思考:“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是一种什么样的联系?二、归纳与总结:根据你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概括本框知识体系:【课堂探究案】(25分钟)【背景材料】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

探究点一:人类的生态环境为什么恶化?探究点二:地球生态系统与人类活动有着怎样的关系?探究点三:人们如何处理好追求经济利益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拓展探究】材料一丝绸之路自古以来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9月5日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时提出,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学案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学案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目题(一) 联系的普遍性1.什么是联系?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有哪些表现?其方法论是什么?(1)表现:①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方法论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山东高考)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

(×)辨析:联系是普遍的,旨在强调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系又是有条件的,并非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2.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是事物的存在方式。

(×)辨析:事物的存在方式是运动。

正确理解联系的普遍性(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这一点上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但每一事物与其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不能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着的,因为这种看法混淆了联系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忽视了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极易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世界的普遍联系:前者回答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后者说明的是世界的状态“怎么样”的问题;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出发,必然要承认客观世界的普遍联系。

[典例应用]据《神经心理学》杂志介绍,德国萨尔不吕肯大学医学院神经心理学科的科克霍夫教授领导的科研小组发现,大脑特定区域对视觉障碍起到关键作用,并找到了有效治疗视觉障碍的新方法。

这表明(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世界是普遍联系的③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④思维能够决定存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 德国科研小组发现大脑特定区域对视觉障碍起到关键作用,并找到了有效治疗视觉障碍的新方法,表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故①正确;大脑特定区域对视觉障碍起到关键作用,体现了联系具有普遍性,故②正确;③与题意不符,故排除;④说法错误,因为存在决定思维,故排除。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第八课第一框题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案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第八课第一框题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案人教版必修4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根据课程标准,第八课是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其内容设计为两个框。

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理解发展的实质和发展的普遍性。

本框分为两个目。

第一目,发展的普遍性。

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再到人的认识都是永恒发展的,都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漫长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第二目,发展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是从事物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来理解发展──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最后得出结论:没有发展就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和人类社会。

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就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好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课将进一步分析这一课的另一个重点: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第二框“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第一目,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这一目的逻辑结构是: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懂得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因此要对事物发展的前途充满信心;另一方面事物发展的道路又是曲折的,要勇敢迎接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与挫折。

第二目,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这一目的逻辑结构是: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状态──量变的概念──质变的概念──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做好量变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

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着眼于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的积累,踏踏实实,埋头苦干,还要抓住机遇,果断促成事物的质变,推进事物的发展。

在本课中,第一框分析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世界是发展的,发展是普遍的。

第二框讲解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共26张PPT)

联系 的客 观性
联系 的多 样性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
(1)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 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
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 是客观的,但人在联系面前并不
志为转移。
是无能为力的, (2)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
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
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 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
原理+方法论+材料
25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 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 立片面的看问题。人口问题与消费、就业养老密切相关。
②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 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党 和国家根据国家发展状况,及时调整人口政策,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总特征 (基本观点)
联系观(第七课) 发展观(第八课)
第三单元 唯物辩证法
实质与核心 矛盾观(对立统一规律)
(根本观点)
(第九课)
根本要求
创新——辩证否定观 (第十课)
联系观的主要知识点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5、系统优化方法原理(或系统和要素关系原理)
方法论
①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 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从实践上)
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 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 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高中政治:哲学专题三唯物辩证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哲学专题三唯物辩证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2)联系的多样性:
直接与间接、内部与外部、必然与偶然、本质与现象等。
这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对牛弹琴”的哲学寓意是 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③要进行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 ④必须正确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A、①②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①④
2、联系的含义: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不能说相互决定)
3、联系的普遍性: 自然界内部各要素之间
相互之间 人类社会内部各要素之间
相互之间 思维内部各要素之间
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 相互作用
结论: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4、联系的客观性: (1)内涵: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联系与实践的关系看: 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它们都是客观的 (3)反对否认联系、主观臆造联系和机械论(宿命论) 诡辩论的表现: A、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B、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 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
①二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②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③外因引起量变,内因引起质变
D
④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下列名句符合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是() A、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D桀之 C、牵牛要牵牛鼻子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三、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考点1、了解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考点2、理解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 考点3、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考点4、理解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坚持两 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考点5、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7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1课时)课件(人教版必修四)

3.7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1课时)课件(人教版必修四)

例2
A.①②④ C.①②③
B.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①本身不 对,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②③④正确且 符合题意,应选D项。
【答案】 D
小试牛刀2 有资料显示,有86%的公众认 为环境污染对现代人的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 39%的公众认为环境污染给自己和家人的健 康造成了很大影响或较大影响。上述材料反 映了( )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必然的 C.一事物与周围的其他事物之间存在着联 系 D.联系具有客观性、不变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普遍联系 (1)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出发,就必然要 承认世界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因为世 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表明,世界上事物之 间是相互联系的。没有物质的统一,就没 联系 有联系;没有联系,也就无法统一 (2)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联系的普遍性 与特殊性是一致的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和世界的普遍联 系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
【温馨提示】 联系的观点认为每个事物都 与它周围的事物处于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之 中,这些对它发生影响和制约的事物就是它 存在和变化的条件。条件不同,事物的性质、 状态和功能就会不同。只有坚持“一切以时 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才能做到一切从 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避免唯心主义和 形而上学的错误。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目标定位 一、课标要求 1.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 遍联系的。 2.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重点知识 1.联系的含义。 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3.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第 一 框 世 界 是 普 遍 联 系 的
自主预习学案 合作探究学习
解析:选C。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意味 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A项错 误;B项说法太绝对;联系的条件变了,事 物之间的联系也会变化,D项错误。一事物 与周围的其他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时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资源】2004年印度洋的大海啸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据专家分析,这次海啸的危害之所以如此之大,除了地震的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地为了发展旅游业,大量砍伐海边的红杉林,珊瑚礁被毁坏,海边失去了一些天然屏障,加大了海啸的破坏程度。

海啸过后,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思考:1、人与自然的这种关系在哲学上叫什么?2、“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遭到破坏使人类受到惩罚”说明上述关系有什么特点?我们能否无视这种特点?3、上述材料在哲学上给我们什么启发?【问题导引】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1、联系的含义:就是指事物_____ 以及事物______________ 的_________ 、 __________和_________。

①一切事物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2、联系普遍性原理的内容②每一事物_____ 的各个________、________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_________,孤立的事物是____________的。

【思考】:能否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如:美国大西洋彼岸的一块石头和××同学有没有联系?【师】联系是普遍的,并不是指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而是说任何事物都和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联系是有条件的。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为什么说“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思考】“联系是客观的”是否意味着联系不可改变?人们可以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变____________,调整____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

4. 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是什么?①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要求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切忌____________。

5.①为什么说联系具有多样性?②方法论要求是什么?要求我们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之,一切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转移。

【平行练习】1.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是因为-----------------------------------------------------()①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互相联系的②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③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④事物的联系千差万别、多种多样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2.“有时看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它们之间也不是没有任何联系的.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可能要经过很多中间环节才能发生联系.”这说明------------------------------------------------()A.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不变的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有条件的C.整个世界是一个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D.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直接联系是不存在的3.十几年来,远程医疗在世界各地兴起,患者可以不去医院,而在家里通过计算机网络和医生交流。

这个事实说明-----------------------------------------------------------------------()①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联系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③事物的联系是纷繁复杂、不可捉摸的④人们可以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4、西方某些国家,企图排斥、孤立中国是很不明智的,也是不可能的。

从哲学上说这是因为()A.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离开了对历史联系的分析,就不能正确认识事物C.联系是客观的,人根本不能认识或者改变事物的具体联系D.联系是普遍的,认识到这一点,想问题、办事情就能成功5、联系的客观性是指-------------------------------------------------------------()A. 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联系B.人对联系无能为力C.联系是永恒的、不变的D.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6、下列选项符合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点的有--------------------------------------------()①山雨欲来风满楼②瑞雪兆丰年③乌鸦叫丧,喜鹊叫喜④城门失火,殃及池鱼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①③④课时2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教学资源】材料一: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要求建设国内统一市场。

但我国国内市场的分割状态是人所共知地,省际间、地区间的贸易、投资壁垒比比皆是,“诸侯经济”至今未能铲除,并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

思考:从哲学上看,“诸侯经济”违背了哪些哲学道理?(注:诸侯经济指的是只顾自己、不服从大局,不同其他地区来往)材料二:在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指出:进入新世纪,巩固加强农业基础工作仍要常抓不懈,一刻也不能放弃。

“三农”工作事关国家工作的全局,要切实把工作做好。

思考:从哲学上看:为什么要重视农业问题?【问题导引】1、整体与部分的含义(了解即可)2、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区别:①二者的含义不同。

②二者的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______地位,整体统帅着_____,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处于_________的地位,部分__________________于整体。

联系:二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整体是由_________构成,离开了_________,整体就复存在。

部分的_________会影响整体,甚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整体起着作用。

②部分是______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称其为部分。

整体的_________也会影响到部分。

3、方法论要求:我们应当要树立__________观念,立足、统筹、实现,从而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理想效果。

同时,必须重视_________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二)系统和要素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问题导引】(一)、系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和的关系1、系统是由和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2、系统的基本特征是、和。

(二)、掌握系统优化方法1、怎样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必须做到三个方面①要着眼于事物的性;②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性;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

2、方法论要求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方式来认识事物。

既要着眼于事物的,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的正确的认识。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吗?】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这里讲“一定意义上”主要是指两对关系都强调整体性原则。

而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更强调有序性和层次性原则。

【平行性练习】1.俗话说:“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

”这句话说明的哲学寓意是-------()A.物质具有不依赖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性B.局部的性质和意义的体现离不开整体C.既要统观全局,又要照顾局部D.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200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从我国的未来发展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

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这是因为--------------------------------------------------------------()A.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直接的联系B.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C.整体的性能状态完全取决于部分的性能状态D.部分制约着整体,影响着整体的存在和发展3.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下列说法符合这一古训精神的是-------------------------------------------------------------------------------()A.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B.一着不慎,满盘皆输C.志当存高远D.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4.京杭运河苏北段经过国家大规模整治建设已成为我国北煤南运的“黄金水道”,但是有一段时间,由于沿线乱设检查站、乱收费、乱罚款,致使这条黄金通道难以充分发挥经济效益。

这一事例说明----()①局部联系处理不好,会影响到整体功能的发挥②整体功能影响了局部功能的发挥③局部联系有时会影响整体联系的成败④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着眼整体、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5.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①树立全局观念、整体观念②从整体出发,实现最优目标③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④从整体出发,重视局部的作用,搞好局部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坚持部分与整体的统一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高二哲学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核心教学资源】1994年25名中国孩子在日本大出风头,这些孩子是广州中华英豪学校的学生.据悉,他们那次到日本旅行,每人花费2.3万元人民币,被日本新闻界成为贵族学校的小富翁.在高档商店,在迪斯尼乐园,孩子们很随便地从裤兜里或书包里掏出一万日日元的票子,花起来毫不在意.这种阔少作风是普通日本人震惊.一位日本记者说:”我每月工资也有七、八十万日元,担当我拿出一万日元时,都要仔细斟酌一下,这钱是不是非花不可.这些中国孩子真台不得了了.”运用量变和质变关系道理,说明对这些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的必要性.【问题导引】世界是永恒发展的1.发展的普遍性:______________是发展的;______________是发展的;______________是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