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追求智慧的学问-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四 导学案
1.1追求智慧的学问优秀教学案例高中思想政治《哲学与文化》设计(统编版必修4)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学生对哲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通过问题链的形式,使学生逐步深入地掌握哲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此外,我还将继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精神。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结合实例和图表,系统地讲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功能及其与生活的关系。在此过程中,我会关注学生的反应,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哲学的基本知识。同时,我会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运用哲学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哲学的定义、功能及其与生活的关系。
2.了解哲学的历史发展,把握不同哲学流派的基本观点和代表人物。
3.学会运用哲学思维方式分析问题,提高运用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讲解、举例、讨论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哲学的定义、功能及其与生活的关系。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哲学的历史发展,把握不同哲学流派的基本观点和代表人物。此外,我还将继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使他们能够运用哲学思维方式分析问题,提高运用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本节课的情景创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情境:通过引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对哲学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哲学思维方式分析问题。
1.1追求智慧的学问(学案)-高中政治人教统编版必修四

版本: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1追求智慧的学问【核心素养目标】1.科学精神:通过对哲学产生与发展的认知,科学分析哲学与实践、世界观、具体科学的关系。
2.公共参与:能够运用哲学的思想认识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哲学思维。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学习难点: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新知导学】一、哲学的起源1.哲学的本义:哲学是一门、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2.哲学的起源(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
(2)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
(3)哲学对人们的影响: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密切相关,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哲学和世界观(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
(2)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①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
②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的世界观。
2.世界观和方法论(1)方法论:用世界观作指导去,就成了方法论。
(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①世界观方法论,方法论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②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具体知识的分类:自然科学知识、、思维科学知识。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联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的指导。
【课堂小练】1.(2023秋·福建龙岩·高二统考期末)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重视哲学思维、善用哲学方法,领导干部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书写改革开放历史新篇章。
1.1追求智慧的学问优秀教学案例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4.创设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哲学的起源、发展历程及主要流派,把握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2.掌握哲学的功能和任务,能够运用哲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3.理解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5.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对不同哲学观点进行辩证分析。
5.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哲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追求智慧和真理。
2.培养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敢于挑战权威,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通过对哲学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5.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道德品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
2.通过设置悬念、提出问题等方法,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哲学的功能和任务:讲解哲学的功能和任务,如思考人生意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等。
1.1追求智慧的学问优秀教学案例2024高二政治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必修4)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法,结合时政热点,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分析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3.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4.结合时政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分析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展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哲学的实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图片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等,能够运用这些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增强理论素养,提高对社会现象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3.培养学生关注时政热点,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分析时政问题,提高他们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讨论题目,如“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分析当前的社会现象?”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1.1 追求智慧的学问(学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1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第1框追求智慧的学问(一)哲学的起源1.哲学的本义:在古希腊语中,哲学的本义是或。
2.哲学的产生(最终来源):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活动。
3.哲学的起源(最初起点):哲学起源于人们在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4.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哲学是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的反映,哲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
之所以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就是因为它从和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5.哲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的和就是世界观。
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不同于“具体观点”)2.如何理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世界观VS自发世界观)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
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它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我们既反对把哲学,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也反对把哲学,认为哲学与普通人无关。
3.方法论的含义: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
(方法论: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不同于“具体方法”。
)4.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一般说来,世界观方法论,方法论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
哲学是和的统一。
(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具体科学的分类:知识、知识、知识。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和。
(研究对象不同)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具体科学的进步哲学的发展。
追求智慧的学问 学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1.1追求智慧的学问【学习目标】1理解哲学的产生与生活、实践的关系。
2.理解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3.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哲学的来源;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自主学习】1、哲学的本义:2、哲学的来源3、哲学的作用4、世界观的含义:5、方法论的含义:6世界观和方法论联系:7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区别:8、具体科学和哲学的联系:达标检测1.量子力学作为第二次科学革命的核心理论,提供了认知微观世界的基本理论与概念框架,开辟了思想的新领域,彰显了科学与哲学在科学前沿和思想深处的融合与互动,拓展了科学哲学研究的新视野,孕育和促进了“量子科学哲学”的真正兴起。
这表明()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②具体科学与哲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③哲学为具体科学知识的丰富发展提供指导④哲学是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发生6.4级地震,5月22日青海玛多发生7.4级地震。
对此,人们不可回避地思考一系列带有哲学性质的问题:人们能否准确预报地震?如何把地震的损失降至最低?……这表明()①源于世界的思考都是科学的哲学智慧②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的追问与思考③哲学产生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④对世界的追问与思考是强大的物质力量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某中学对高二学生进行了“人生规划”调查:有的学生认为命由天定,因而等、靠、要思想严重,指望父母或者上天的恩赐;有的学生认为我命由我不由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进取。
上述不同学生反映一个共同的哲理是()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B.学习哲学能够让人充满智慧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D.世界观是对哲学和方法论的统一4.2021年7月17日至 18日,第五届中学生哲学大会在北京市某中学举办。
1.1追求智慧的学问教学设计高中思想政治《哲学与文化》设计(统编版必修4)

本章节旨在通过对哲学与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思维能力、文化素养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哲学与文化基础,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哲学与文化的热爱,激发他们追求智慧、探索真理的精神。
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认识到哲学与文化在国家和民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倡导尊重文化多样性,培养学生具有全球视野,增进对世界各国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针对这一学情,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对哲学与文化进行深入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和分析能力。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入典型的哲学与文化案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提高课堂趣味性。
-例如,通过介绍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方法。
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讨论哲学与文化的相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师可以设置具有挑战性的讨论话题,如“如何正确看待文化冲突与融合”,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
3.创设情境教学,将哲学与文化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理论知识。
1.1追求智慧的学问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必修4)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图片等,展示与哲学相关的情境,如哲学家的生活照片、哲学思想的实际应用场景等,激发学生对哲学的兴趣和探求欲望。
2.讲述一个与本节课主题相关的哲学故事或引用一位哲学家的名言,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哲学问题,为新课的讲授做好铺垫。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图片等,创设与哲学问题相关的现实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对哲学问题的兴趣和探求欲望。
2.通过讲述哲学故事、引用哲学家的名言等,创设有趣的哲学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哲学问题。
3.设计一些哲学实验或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哲学的概念和理论,增强学生对哲学的理解和记忆。
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哲学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2.运用小组讨论、分享哲学故事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视频、图片等,直观地呈现哲学概念和理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4.设计互动环节,如提问、回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课堂氛围。
3.小组合作:在教学过程中,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任务,如共同探讨哲学问题、共同完成哲学实验等,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小组合作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经验。
4.反思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思考自己在哲学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改进能力。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自评,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反思能力。这种反思与评价的过程,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理解所学内容,提高了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必修四学案1 1.1追求智慧的学问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哲学的起源
1.哲学是一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的关系。
2.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是“”,是“”。
3.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_____________。
4.哲学智慧不是从人们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___________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5.一句话,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____________。
6.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________、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知识点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人们对_________的总的看法和,就是世界观。
2.哲学就是关于__________的学问。
3.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____________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4.世界观所涉及的问题,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普遍、的问题。
5.哲学是世界观,也是。
6.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
7.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世界观。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
_______。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知识点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的概括和总结
2.人类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体知识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类:一类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知识,即知识;一类是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知识,即知识;还有一类是关于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知识,即知识。
3.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的规律。
4.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和方法论的指导。
【必背要点】
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区别:
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人人都有,是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论证的;而哲学则把零散的朴素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
联系: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世界观和哲学都把整个世界当作研究对象
③两者都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联系: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②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哲学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统一的。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二者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区别:
①研究对象不同。
哲学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具体科学以某一具体领域为研究对象。
②揭示的规律不同。
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具体科学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
联系:
①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②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易混易错点辨析】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思维活动。
2.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所以,不学习哲学的人就没有智慧。
3.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4.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方法论不属于哲学范畴。
5.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6.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7.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是科学之科学。
8.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当堂检测】
1.“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追问()
A.是毫无意义的 B.不会有任何结果
C.只能由自然科学来回答 D.已经开始进入哲学思考
2.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
”这句话表明()
A.哲学来源于生活 B.哲学对人们认识世界办好事情有指导作用
C.哲学是推动世界进步的基础 D.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3.哲学的任务是()
A.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B.直接帮助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
C.帮助人们在辩论中获胜 D-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下列关于世界观与哲学之间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哲学与世界观密切联系
B.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理论
C.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D.哲学与世界观既相区别又相联系
5.哲学上所讲的方法论是( )
A.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B.人们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共同原则和共同方法
C.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D.人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主要方法
6.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 )
A.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
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D.世界观和方法论彼此独立,互不影响
7.之所以要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因为()
A.哲学社会科学能解决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一切问题
B.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哲学社会科学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D.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
8.“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
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
这说明()
A.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
B.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
C.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D.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9.哲学和一般人的世界观的区别是
A.前者是科学的,后者不一定科学
B.前者是自觉建立的系统化、理论化思想体系,后者是自发形成的零散、不系统的观点
C.前者能指导实践,后者对实践不起作用
D.前者是人人都有,后者要经过学习才能掌握
10.下列关于哲学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哲学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哲学家们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和总结才形成哲学
⑤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科学
⑥哲学是对社会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⑥
C.①②
D.①④
11.当人们以一定的世界观观察问题、处理问题时,世界观也就有了方法论的意义。
这句话表明()
A.世界观与方法论毫无区别
B.世界观是认识世界,方法论是改造世界
C.世界观是根本的,方法论是从属的
D.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辩证统一的
12.“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与真理为友”,也正因为此,哈佛大学除了培养了无数杰出的哲学家,在哲学点亮的这盏精神火炬的引导下,这片盛产影响美国乃至世界发展重要人物的园地,还培养出大量杰出的科学家和作家。
由此可见( )
A.哲学必然推动科学向前发展
B.科学是推动哲学发展的基础
C.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D.科学家取得的成就都是学习哲学的结果
参考答案
1——5:DBDBC;6——10:CCCBD;11——12: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