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艺术设计总结

明清艺术设计总结
明清艺术设计总结

清代设计艺术

建筑131 屠成 201304110120

在清朝三百年的统治期间,古代设计各个方面都有较大发展。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代设计的繁荣时期,不论是陶瓷、织绣、漆器还是家具,其设计都具有自己的鲜明特点。

清代的瓷器,仍以景德镇为烧制中心,在生产技艺上继承明代传统,并且不断创新。种类增多,更加丰富多彩:古彩、粉彩、珐琅彩都到达了较高的水平。古彩又称五彩—康熙;粉彩—雍正,有软彩之称;珐琅彩—乾隆。

从清代瓷器总的情况看,在造型设计上,有模仿也有创新,但总的来说,模仿多于创新。表现:一、模仿历代瓷器的造型,特别是明代已有的工艺和品种。二、模仿古代铜器的造型。三、模仿古代不同材料、不同工艺器物的造型。

清代的南京、苏州、杭州已形成全国织造中心,史称江南三织造。主要生产宫廷服饰以及皇家用作赏赐的各种服饰用品,其在色彩纹样都遵循一定的等级制度,与明朝非常相似,清代丝织的著名品种有南京的云锦、苏州的宋式锦、四川的蜀锦。

清代刺绣的水平已经很高了并形成了不同的地方体系,有苏绣、湘绣、粤绣、蜀绣、京绣。

清以来,人们通过谐音,寓意等表现手法,把一些素材结合起来,赋予其一定的祥瑞主题,即“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图案界称他们为吉祥图案。通过刺绣来表达寓意。寓意:借物以托意,用一种事物

表示其相关的意义。如石榴表示多子;谐音:借字的同音或近音以表示一定的意义。如喜上梅梢,以喜鹊之喜同音,以眉与梅近音,作喜上眉梢;比拟:运用拟人化或拟物化的手法,以表现一定的事物。如梅花枝干孤高清秀,不畏寒冷,故比拟文人清高;表号:用简略的标识或符号,以表现一定的意义。如兔表示月;文字:直接用文字表示意义。如喜、寿、福。

清代官服繁杂程度超出以往历代,以服饰“分尊卑、别贵贱、严内外、辨亲疏”的作用更加突出。

“顶戴花翎”是清代官服的特色之一,也是区分人物等级地位的重要标志。

清代家具与明代家具的设计风格大不一样,明代简洁,清代繁琐:明代注重造型,清代注重装饰:清代的景泰蓝在康、雍时期虽制作不多但是基本保持了明代的水平。到了乾隆时期,有了极大的发展。

清代的玉器中有不少大型的观赏性的玉山,玉山以山水画为蓝本,就原材料的外形量才而用。

清代牙雕作为高级欣赏品,主要的创作力量集中于官办作坊,作品有灯、扇、插屏、册页、笔筒、笔洗、香筒、花篮和层层镂空的象牙球。

在西山园林中,最著名的是“三山五园”。三山:香山、玉泉山、万寿山。这三座山上分别有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再加上畅春园、圆明园,就是五园。

到清代形成了一些世代沿袭的建筑设计家族,其中“样式雷”和

“山子张”为突出代表。

清代设计主要以繁华为主,其一,时因为经济发展,中国在那个时间段是世界的主要经济体,人民生活富裕,有足够的经济和能力来进行艺术的创造,其二,上行下效,康熙、雍正、乾隆、皆是对艺术有一定品味和需求的皇帝。明代,即便是皇帝有这个想法也是实行不了的,毕竟藏富于民,民间十分富裕,但是政府十分平穷。皇帝并没有做够的经济能力来支撑自己的爱好。但是这种情况在清代是不同的,所有明代的艺术形式与清代的方向是有所不同的。

设计,让生活方式更美好

设计,让生活方式更美好 设计是被人所消费的,所以尤其应当关注设计与人的关系。在强调设计以人为本的过程中,我们应当认识到仅仅是满足消费者使用要求的设计是不够的,我们应当探索让设计来引导人的生活,让设计来完善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于通过设计来发掘人们潜意识里对生活的要求。在设计发展的历史上,无数的经典设计都是如此。 当代的设计已经在更深入地强调设计以人为本。但是,究竟应当怎么样以人为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我认为,好的设计,不应当是纯粹地去迎合人们的生活,或者说,不应当以此作为最终的归宿、最高的追求;而应当在更高的层面上来引导人们的生活,来协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甚至于挖掘人们潜意识里所向往但又不懂怎么表达出来的 生活方式。这样的设计才应当是我们最需要的设计。 必要性:设计应当协助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 消费者对于设计的认识,往往是通过设计过的作品的潜移默化的教育,现在更多成为他们的本能感觉;而对设计的认识,单靠本能是不够的,因此设计有逐步庸俗化的倾向。 例如大家买房子之后自己动手装修,也就是消费者自己主导设计。由于审美水平、设计水平的局限,往往导致整个

住宅设计的水平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滑向极端庸俗化的地步。不以人为本、不照顾消费者的要求一定行不通,但完全讨好和迎合消费者来进行设计,最终对消费者本身来说也没有什么好处,反而妨碍了良好的生活方式的形成。 消费者对于设计的要求,其本质就是对于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的追求。但是消费者不是设计师,他们对于生活方式的认识也就停留在了“追求”这一层面上了。也就是说,虽然潜意识里存在着对于更好的生活方式的向往,但消费者不知道如何去表达这种向往和追求,更不要说通过什么样的设计才能满足这些追求了。 因此,我们的设计应当能够更加深入进去,也就是深入挖掘消费者潜意识里所向往的生活方式,进而帮助他们表达,帮助他们实现。诚然,这需要对消费者进行长期的、深入的研究,需要深入到消费者的生活中去,但是这应当是设计最终的诉求。 格罗披乌斯在迪斯尼乐园竣工后,要求工人把四周的空地上都种上草,任人去踩。在迪斯尼乐园提前开放的半年里,草坪上被踩出了许多小径,有宽有窄,优雅自然。第二年,格罗皮乌斯就让工人沿着人们踩出的路,铺就了通向迪斯尼乐园的道路。1971年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这个经典的设计完全可以帮助我们来理解以人为本:设

中国艺术设计史试题

中国艺术设计史试题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填空(每空格1分)? 1.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类型主要有(硬山)、(悬山)、(庑殿)、(歇山)、(攒尖)、(卷棚)、(单坡)、(平顶)、(囤顶)、(毡包式)、(穹隆顶)等。? 2.古代陶瓷的专着有《陶说》、《陶雅》、《陶录》、《古窑瓷考》、《说瓷》、《瓷史》,?建筑专着有《鲁班经》、《营造法式》,?刺绣专着有《蚕桑萃编》、《存绣堂丝绣录》、《绣谱》。?有关漆器的专着有《髹饰录》,?竹刻工艺专着有《竹人录》,?园林专着有《园冶》,? 刺绣专着有《存素堂丝绣录》、《绣谱》,?工艺专着有《天工开物》《闲情偶寄》《装潢志》。?3.古代丝织品的纹样组织主要有(二方连续式)、(连续式)、(散点式)、(团花式)、(折枝花式)、(穿枝花式)、(几何纹)等。? 3.中国建筑彩画的制作程序分为(衬地)、(衬色)、(细色)、(贴金)4个步骤。? 4.马家窑文化主要有(黑陶文化)、(庙沟底文化)、(龙山文化)三种彩陶文化类型。?中国古代书籍装帧形式(简册)、(卷轴装)、(旋风装)、(梵夹装)、(经折装)、(线装)、(蝴蝶装)、(包背装)艺术设计史试题库 一、选择题部 1.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石器时代又可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2、古代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3、古希腊建筑最高成就是雅典卫城

4、希腊陶器工艺先后流行三种艺术风格即:“东方风格”、“黑绘风格”和“红绘风格”。 5、古希腊建筑的三大柱式是多立克式、爱奥尼克式、科林斯式。 5.彩绘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中最成功的装饰手法。 6. 中国青铜很早就加入锡,以降低熔点。 7、我国古代植物染料中最常见的是靛蓝 8、明代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的典型代表。 9、宋代,青瓷已完全成熟,中国进入瓷器时代。 10. 我国陶器艺术发展的高峰是唐代 11. 英国艺术与工艺运动中影响最深远的评论家是约翰·拉斯金 12、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是由“工业设计之父” 威廉·莫里斯倡导的。 13、1851年英国皇家园艺总监约瑟夫·帕克斯顿设计了着名的“水晶宫” 14、德国工业同盟主要人物有穆特休斯、凡?德?威尔德、彼得?贝伦斯 15、穆特修斯是德国工业联盟的奠基人和整个活动的开创者。 15. 魏玛国立包豪斯设计学校成立于1919 年,它被称为“现代设计的摇篮”。 16. 作为“新艺术”发源地的法国,在开始之初就形成了两个中心:一是首都巴黎;另一个是南斯市。 17、维也纳分离派的口号是:“为时代的艺术-艺术应得自由。” 18、《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着,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着 19、明末宋应星所着《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艺术设计史试题库111 附答案

艺术设计史试题库 一、选择题部 1.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石器时代又可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2、古代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3、古希腊建筑最高成就是雅典卫城 4、希腊陶器工艺先后流行三种艺术风格即:“东方风格”、“黑绘风格”和“红绘风格”。 5、古希腊建筑的三大柱式是多立克式、爱奥尼克式、科林斯式。 5.彩绘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中最成功的装饰手法。 6. 中国青铜很早就加入锡,以降低熔点。 7、我国古代植物染料中最常见的是靛蓝 8、明代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的典型代表。 9、宋代,青瓷已完全成熟,中国进入瓷器时代。 10. 我国陶器艺术发展的高峰是唐代 11. 英国艺术与工艺运动中影响最深远的评论家是约翰·拉斯金 12、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是由“工业设计之父”威廉·莫里斯倡导的。 13、1851年英国皇家园艺总监约瑟夫·帕克斯顿设计了著名的“水晶宫” 14、德国工业同盟主要人物有穆特休斯、凡?德?威尔德、彼得?贝伦斯 15、穆特修斯是德国工业联盟的奠基人和整个活动的开创者。 15. 魏玛国立包豪斯设计学校成立于1919 年,它被称为“现代设计的摇篮”。 16. 作为“新艺术”发源地的法国,在开始之初就形成了两个中心:一是首都巴黎;另一个是南斯市。 17、维也纳分离派的口号是:“为时代的艺术-艺术应得自由。” 18、《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 19、明末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0、明式家具的设计特色:一是注重结构美,二是注重材质美,三是注重造型美,四是注重装饰美。 21 哥特式的艺术设计,主要流行于12—15世纪的西欧、中欧。 22、在西方被称为“现代艺术设计之父’的是莫里斯 23 罗马式艺术设计是封建王权与宗教神权相结合的产物。 24 在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中,表现最突出的是德国,其次是俄国和荷兰。 25 风格派是以荷兰为中心的一场国际艺术运动。 26、20世纪初,就在德国现代主义设计迅速发展时,荷兰也出现了具有相同设计风格特征的运动--- “风格派”运动。 27、第一次把“工业设计师”这个职业正式提出来的是_罗维 28、装饰艺术的历史渊源:对对埃及古代装饰风格的借鉴、从传统艺术的创新中获得创作灵感、舞台艺术的影响、汽车设计样式的影响。 29 体现美国“装饰艺术运动”风格的是好莱坞风格 30、美国新艺术以芝加哥学派的建筑和蒂夫尼的玻璃制品为代表。 31 美国于20世纪30年代创造性地形成了一种风行美国乃至世界的新设计风格—“流线型风格”。 32 后现代主义,又称为历史主义,源于20世纪60年代,70-80年代在建筑界和设计界掀起了轩然大波。 33、罗伯特·文丘里被称为“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的真正奠基人,也是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师的代表之一。 34、最集中反映“波普”风格的艺术设计是英国,并在这个运动中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 35、英国“波普”设计比较集中反映在时装设计、家具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等方面。

外国艺术设计史考试重点1

1.古埃及家具上常用的装饰手法有镶嵌,彩绘,沥粉以及包金。 2.古埃及家具最突出的特点:其设计往往并不从人体的最佳功能需要出发,有时甚至与人体的功能性要求背道而驰。作为权势与地位的象征。 3.日本漆木工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4.进入平安时代后,奈良时代那种“唐风劲吹”的现象大为收敛,开始进入体现本名族特色的“和风化”的探索阶段。 5.珐琅彩陶器。这是伊斯兰陶瓷艺术设计中最华丽,装饰最丰富的类型,又称“七彩器”。其技法是先在白色底釉上描绘篮彩纹样,施无色釉烧成后,再绘以赤,黑,金,褐等各色纹样,并经低温烧制。 6.查文文化分布于秘鲁北部与中部,盛行期约在公元前900——前200年。查文陶器最具特色的类型是造型别致的马镫壶。此类陶壶形似马镫,有利于把握的环状壶颈设计充分体现了功能性追求。常见的胎色有红,黑,棕色等,打磨精细,色泽光亮。 查文陶器中流行的蹬形造型与兽面纹饰,对整个安第斯地区的陶器设计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7.古希腊的制陶历史课追溯至今爱琴文明的初期。 8. 海景样式与植物样式,是继卡马雷斯陶器之后的又一种新的陶器风格,其流行时期约在公元前1700—1450年之间。前者因常描绘海鱼,海藻,海螺以及其它海洋生物而得名。该风格最典型的作品是出土于古尔尼亚地方的章鱼纹双耳壶。 9.在字体装饰设计的繁复,华丽,奇特方面,没有人超过爱尔兰的凯尔特人和英国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林迪斯法恩福音书》是“爱尔兰-撒克逊式”这种风格的代表作,素有“世界上最美丽之书”的美誉。 10.法国的巴洛克家具又称“路易十四式家具”或“豪华风格家具”。他兴起于“太阳王”路易十四的宫廷中。 一般认为意大利是巴洛克艺术风格的策源地,但巴洛克式的家具首先发端于佛兰德斯。法国巴洛克家具的设计与制作却代表了欧洲最高水准。法国最著名的巴洛克家具设计师是布勒,由他才摆脱意大利、荷兰的影响而自开生面。预示洛可可风格的到来。 11.1804年,随着拿破仑称帝,法国家具设计进入了“帝政风格”阶段。 12.最早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的欧洲著名瓷场是法国的塞夫勒瓷厂。 13..法国新艺术运动1898年成立以吉马德为首的“六人集团”。 14.德国新艺术运动的形式称为“青春风格”,源于希尔特1896年在慕尼黑创办的《青春》杂志。德国的新艺术风格是整个新艺术设计运动转向功能主义的一个重要步骤。 15.沙利文是19世纪70年代兴起的第一代芝加哥学派的中坚人物和理论家。他早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建筑并旅居欧洲。他最先提出的“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成为现代设计运动最有影响力的信条之一。 16.贝伦斯是联盟最著名的设计师,被誉为“第一位现代艺术艺术设计师”。贝伦斯AEG工厂建筑1909年,他设计了AGE的透平机制造车间与机械车间,其造型简洁,摒弃了任何附加的装饰,被称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 17.1926年,柯布西耶提出了“新建筑的5个特点”:1.低层架空2.屋顶花园3.自由平面4.横向长窗5.自由立面,都是出于采用框架结构使墙体不再承重后产生的建筑特点。了解萨伏伊别墅。 18.罗维是美国最重要与最具代表性的设计师,被称为是美国工业设计的重要奠基者。 19.后工业社会的艺术设计1.绿色设计,既注重环保与生态问题的设计主题2.运用搞新科技手段的设计3.人性化设计4.未来设计,是对未来环境,产品,生活形态以及整个物质文化的设计。

中国古代艺术设计史

一.结合《考工记》中“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谈谈古代设计观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在中国第一部有关设计的理论著作《考工记》中明确提出了一种注重内在统一、顺应大局、与自然相融合的设计思想,其中讲:“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天有时”指天有季节、气候、时令的变化;“地有气”是指地理条件有不同,自然规律有差异;“材有美”是指材料有其自身材质的美;“工有巧”指人有创造能力和工艺技巧。意思就是说顺应天时、适应地气、巧用材料、适宜工艺,四者有机的结合,可以产生好的设计物品。它指出了天时、地气、材美、工巧是设计优秀物品的四个要素,它是一种“大”的设计思想、“和”的设计观念,一种“尚法天地,天人合一”的设计观。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这里要分析古代艺术的方方面面我觉得也不是几个字能说得清楚的,下面就针对我喜欢的陶瓷方面来浅谈中国古代艺术观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中国的陶瓷业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距今7000—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在最初是因为谷物的贮藏和饮用水的搬运。再往后发展人们渐渐发现了陶瓷很多优良的性能,比如耐火性,可以烹饪做饭等等。当发展到隋唐时,陶瓷业发展的就比较成熟了,瓷器逐渐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具有非常深远的历史意义。下面就我所了解的有关陶瓷方面的知识浅析中国古代陶瓷在材料,纹饰,色彩,在雕塑与灯具方面的应用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一)陶瓷材料 古代陶瓷材料在家具的设计中应用的比较多,很多家具设计师将陶瓷元素融入到了家具的设计中,这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设计,既满足了东方人的审美需求,同时又引起了西方人极大的兴趣,大多数都是将陶瓷材料用于家具设计中,进行艺术性表面装饰的设计,这些实际对现代设计起到了一定的启发作用,如以镶嵌的形式进行表面局部装饰,局部应用于桌、椅、柜的面层;以拉手、面叶、脚轮等配件形式进行家具构件装饰,此外还广泛应用于应用于灯具、花瓶、餐具等家居小摆设品上,为现代的家居生活创造了一种和谐美。 (二)陶瓷纹饰 纹饰是指绘制在陶瓷表面的东西,从新石器时代发明了陶瓷开始便有了纹饰的说法,是对陶瓷的一种装饰作用,随着不断的发展,后来用釉代替了最初的烧制方法,从而也对现如今的陶瓷上釉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东汉的莲花,唐代的牡丹,宋代的梅花等都非常具有代表性,是当时的时代特征。纹饰的许多图案现在还广泛的应用,例如各种人物,鱼,鹤,鸡,在现代生活中以及制作工艺美术品时还是会广泛的应用。谈到了纹饰对现代设计的影响,我想说一下龙起源: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那时原始先民已不单纯地、被动地依靠上天赏赐,而是逐渐定居下来,从事生产活动。生产活动使自然界作为人之外的不可思议的力量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撞击也越来越大。龙,作为一种崇拜现象,一种对不可思议的自然力的一种“理解”,也就从这个时候起,开始了它的“模糊集合”:辽宁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遗址

美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及美国的生活方式

美国现代设计的发展与美国的生活方式 ※社会时期的背景 二战后世界各国的经济都遭到极大破坏,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西方各国才开始渡过了最为艰难的战后重建时期,逐步进入了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所描述的丰裕社会。美国设计最辉煌的时期是在两次大战期间,他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是:1、出现了独立的设计事务所。2、美国大众文化对于设计风格的影响。二战后出生的“战后婴儿”从家庭消费力、对传统价值的淡漠感、对新事物的喜爱等方面都不同于父辈们,为了适应这代人的消费需求和文化需求,就需要新的设计和文化形式的出现。另外丰裕社会于50年代末期开始成熟,妇女的经济独立成为一不可忽视的潜在消费力量。这些新因素的出现决定了单一垄断风格将不复存在,针对不同目标市场的不同风格,设计开始出现在风格上的折衷主义方式,也越来越重视短期消费需求。60年代消费主义发展到一个新高度,成为西方消费的主要方式与行为。 第一次世界大战刺激了美国生产能力的巨大发展,这种发展在1918年之后转变成为一种消费高潮。从一开始,美国的设计运动就充满了实用主义的气息,在美国竞争激烈的商业市场上,设计遵循的实则是“形式追随市场”。虽然缺乏了欧洲现代主义设计的学究味,也缺乏理想、充满试验的设计运动和设计集团。但市场机制本身具有惊人的供求关系调节功能,为了符合市场需求,企业不得不提供不同的产品、包装,利用各种广告来促进销售,这种背景使美国的设计比欧洲更加具体、范围也更加宽泛。 并且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美国开始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现代设计风格,流线型和随后出现的有机造型成为这种风格的主要特征。 美国职业设计师的出现背景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工业设计作为一种正式的职业出现并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尽管第一代职业设计师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和社会阅历,但他们都是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跻身于设计界的,他们的工作使工业设计真正与大工业生产结合起来。 如果说德国人对于设计的最大贡献是建立了现代设计的理论和教育体系,进行了大量试验,把社会利益当成是设计教育和设计本身目的。那么,美国对于世界设计的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发展了工业设计,并且把工业设计职业化。 沃尔特·提革(Walter D.Teague,1883—1960)。是美国最早的工业设计师之一。

外国艺术设计史复习重点

填空題和选择題重点 1.古代两河流域设计艺术的装饰纹样和动物形象密切联系,这种以动物形象为主要表 现题材的创作方法是古代东方工艺美术的创作特征之一。 2.单耳凤头形净手壶是伊斯兰陶器的典型造型之一。 3.玻璃最早出现在古埃及,发展于古希腊,叫砂芯法;吹制法,起源于叙利亚,发展 于罗马。 4.将装饰性字体与各种抽象图案巧妙结合是伊斯兰的手抄本装帧设计的一大特色。 5.陶器是古代希腊人的生活必须品和外销商品,独具实用和审美意义。 6.希腊陶器工艺繁盛期先后流行三种艺术风格即:“黑绘风格”“红绘风格”和“彩 绘风格”。 7.新巴比伦王朝的建筑大多采用流光溢彩的琉璃砖做装饰,俗称马赛克,这种设计后 来演变成独具特色的伊斯兰风格。 8.英格兰圆形巨石栏“斯通亨治”是新石器时代美术的代表。 9.圣索菲亚大教堂综合了古西亚的砖石拱劵丶古希腊的柱式和古罗马的巴西里卡式 建筑,是最具代表的拜占庭建筑。 10.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世纪到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 风格。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圈和飞扶壁组成,总体的风格特点是空灵纤瘦、高耸、尖峭。 11.法国的拉斯科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是世界最着名的两处史前时期的洞窟壁画。 12.在古埃及椅子一直被视作宫廷权威的象征。 13.文艺复兴时期玻璃艺术设计与制作的中心是意大利的威尼斯。 14.中世纪艺术设计的成就体现在三种风格:拜占庭风格丶罗马式风格和哥特式风格。 15.十六世纪法国陶工柏利西创造田园风格陶瓷,以浮雕手法代替了马略卡式陶瓷的装 饰性描绘画,椭圆形陶盘式此类陶器的代表。 16.法国的巴洛克家具又称为“路易十四式家具”或“豪华风格家具”,他兴起于“太 阳王”路易十四的宫廷之中。 17.罗维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第一代职业设计师,曾为可口可乐公司设计商标,被称为 美国工业设计之父。 18.古希腊三柱式是西方古典建筑的重要造型手段:多立克式丶爱奥尼克式丶科林斯 式。 19.希腊的设计是再发达的美学思想指导下发展起来的,优美、和谐、典雅,是古希腊 哲学家们所推崇的审美标准,当时的设计匠师们将这一标准具体体现在作品的造型比例,装饰构成等要素中。 20.英国洛可可时期主要流行的是齐宾戴尔式家具,在英国本土前期家具的基础上吸收 了法国罗可可和中国风格。

艺术设计史试题附答案

艺术概论课后题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1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关系如何?P23 答: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P23 2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P30、31、32 P33、34 P34 答:政治对于艺术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也不是平行的关系。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它们一方面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影响不可避免。 3.艺术同宗教、哲学等特殊意识形态的关系?P36、37 P38 答:艺术与它们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首先,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说是对艺术的否定,宗教与艺术的关系是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他们都反映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互动发生影响,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而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如同与政治、道德、宗教的关系一样,是上层建筑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关系,相互影响关系。 4.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生活?艺术以什么样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 答: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为什么]P38 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中,各种领域、各种事物的全面的反映。[反映什么样的]P40 艺术以艺术家的来源于社会生活的创作实践来反映社会生活。[以什么方式] P41 5.如何理解“艺术生产”这一命题? 答:艺术不仅是社会意识形态,而且又是一种生产形态。P44 艺术作为一种生产形态,也有着生产的一般性质;艺术创作活动作为一种生产劳动活动,也有着一般生产劳动所具有的实践性、目的性、知觉性、工艺过程的可控性、材料媒介的可选择性、整个生产劳动过程的可表述性,等等;P46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态。P46 产品即艺术作品,也与一般物质产品相似,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商品的二重性。但艺术生产的本质是精神生产,是一种精神生产形态。艺术反映社会生活和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审美情感、审美理想。 艺术作为"艺术生产"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审美创造,审美是它的本质特征。P51 6.谈艺术的形象性、真实性、典型性及其关系。 答:(1)艺术的形象性①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即艺术形象有三大特征:具体性、概括性、感染性; ②艺术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③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P64、67 (2)艺术形象的真实性 P69、70、71 ①此为一切优秀艺术作品的基本要求。 ②艺术的真实性包括两个相互联系、融合、统一的方面:艺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再现的真实; 艺术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性――表现的真实。 (3)艺术典型就是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P73 (4)关系:形象性是高于生活的形象,真实性是生活中存在的形象,典型性是从这二者中提炼的形象,它们都是为作品服务的。

中国艺术设计史大纲内容

中国艺术设计史大纲内容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 本章重点、难点: 1、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 2、原始居住设计形式极其意义 思考题: 1)从原始的石器制作中对于我们理解艺术的起源有哪些启示。 2)原始居住设计揭示出中国建筑设计有哪些雏形。 第二章:夏商周时期的艺术设计 本章重点、难点: 1、青铜器 2、古代城建布局与建筑设计 思考题: 1)青铜器。 2)晚商都城的建筑格局。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艺术设计 本章重点、难点: 1、冶铁的发明与铁器的制作设计极其影响 2、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的源泉 思考题: 1)结合时代背景简要春秋战国时期艺术设计有哪些发展。 2)例举两篇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文献并简述古代设计思想。 第四章:秦汉时期的艺术设计 本章重点、难点: 1、秦汉时期的漆器业的兴盛极其启示 2、汉代的思想家、美学家极其理论研究 思考题: 1)秦汉时期的陶瓷设计的艺术特色。 2)秦汉时期的设计理论要点。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设计 本章重点、难点: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纺织印染服装业的恢复和发展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 思考题: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印染服装业设计特色。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雕刻工艺设计。 第六章:隋唐五代时期的艺术设计 本章重点、难点:

1、隋唐五代时期的陶瓷工艺特色 2、隋唐五代时期的思想理论研究 思考题: 1)隋唐五代时期的陶瓷工艺特色。 2)隋唐五代时期的思想理论研究。 第七章:宋辽金西夏时期的艺术设计 本章重点、难点: 1、宋代丝织工艺极其品种设计 2、宋代建筑、髹器工艺及其家具设计 思考题: 1)宋代染织工艺的发展与艺术特色。 2)宋代的设计思想与理论。 第八章:元代的艺术设计 本章重点、难点: 1、元代的棉纺织工艺 2、元代的印刷 第九章:明清时期的艺术设计 本章重点、难点: 1、明清时期的建筑设计及其艺术成就 2、明清时期的家具工艺设计及其成就 思考题: 1)明清时期的建筑设计的艺术特色。 2)明清时期的家具成就。 3)列举李渔的美学思想,结合艺术设计的实例分析说明。 第十章:近代史上的艺术设计 本章重点、难点: 1、近代史上的新兴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状况 2、近代史上的建筑艺术装饰 思考题: 1)近代陶瓷设计的特色。 2)近代史上的建筑艺术的风格类型。

中外艺术设计史重点讲义资料

中外艺术设计史第一章: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设计 一、上古时期的建筑活动巢居和穴居是上古时期普遍的居住形式。 1、巢居一一长江流域 (1)地势低洼潮湿而多虫蛇地区采用的一种原始居住方式。 (2)巢居的发展大约经历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独木橧[z e ng]巢(在一棵大树上构巢)多木橧巢(在相邻的四棵树上架屋)n干阑式建筑(居住面架设在桩柱上的房屋) 干栏式遗址分布在浙江、江苏一带,诸如河姆渡遗址,草鞋山遗址等。 早期:沼泽地为桩式晚期:柱脚多垫有木板,以防沉陷 2、穴居一一黄河流域 黄土高原的土层深厚,土壤结构均匀,直立性好,适于凿挖。挖掘窑洞之后,仍能 保护土体自身的稳定,即黄土具有结构优势。古人利用黄土层本身的保暖性能,安然度过寒冷的冬天,也使窑洞成了黄土高原上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即黄土具有抗寒优势。 二、奴隶社会的建筑 1、最早的宫城遗址:河南偃师的二里头(夏代)。 二里头遗址的布局开中国古代都城营建制度的先河 2、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遗址陕西岐山凤雏西周建筑遗址 3、东周瓦当周朝屋面已大量使用青瓦覆盖,瓦的使用是中国古建筑的一个重要进步,到春秋时期逐渐普遍,出现了全、半瓦当,表面有各种纹饰。一一脱离“茅茨土阶”阶段。 4、周代建筑的色彩在周天子的宫殿中,柱、墙、台基和某些用具都要涂成红色 (黄 色居上);周代规定青、赤、黄、白、黑五色为正色。 5、营造制度 三、秦汉建筑 1、秦汉木结构方式:梁柱式(叠梁式、梁柱式)、穿斗式、井干式。 2、秦汉屋顶样式:庑殿、歇山、悬山和攒尖(斗尖). 中式建筑屋顶的分类: 三角烦企

砒LU 三角烦企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 五、隋唐时期建筑 隋唐时期是中国建筑的成熟期。如工匠李春设计修建赵州桥;宇文恺营建新都大兴城;唐代宫殿建筑设计气势雄伟,富丽堂皇。长安大明宫的遗址范围相当于北京故宫面积的 三倍多,由30多所宫殿组成。 六、宋辽金时期的建筑 1、宋朝建筑群增加了轴线的深度和空间层次,强化了秩序。屋顶组合也更为灵活。 2、园林兴盛。风景区、园林布局更为自由活泼。增强了造景、观景功能。文人的 参与,出现了写意山水园。沧浪亭是苏州宋代园林的代表。 3、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砖石建筑主要是佛塔,其次是桥梁。这些砖石建筑反映了当时砖石加工与施工技术所达到的水平。 5、唐宋建筑比较唐代建筑的风格气魄宏伟,严整开朗,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这正是唐风的完美体现。宋代尺度变小;注重建筑细部的刻画;建筑物的屋脊、屋角有起翘之势,给人以轻灵、柔美、秀逸的感觉。 七、元代建筑元代幅员辽阔,民族交往活跃,进而形成宗教信仰的多重性。 在多重宗教思想影响下的建筑风格出现了多样化,这就是元代建筑特点。在这些特点中,尤 其是藏传佛教对寺庙建筑的影响至深。 八、明清建筑 (1)明清是古代中国建筑设计史上的顶峰,是中国传统建筑设计艺术的充实与总结阶段。 (2)明清时期的单体建筑形式精炼化,设计符号性增强,呈现出稳重严谨的设计风格。 (3)明清时期,建筑的地方特色和多种民族风格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1?明清北京城规划严整2?装饰性增强,丰富精致的装饰小品一一华表、石狮、嘉量,御道雕刻3?天坛4?明清园林,另U有洞天;采取虚实相生、分景、隔景、借景等手法, 组织空间,扩大空间,丰富美的感受 第二节中国古代服饰设计 一、秦汉以前服饰 在原始社会,人们用动物的羽毛和兽皮来遮掩和御寒。 进入新石器时代后,有了纺织和编织的衣料。黄帝、尧、舜时代以有成型的衣服。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制度的建立,以“男耕女织”为标志的自然经济基本形成。 城市中纺、织、染、缝作坊随之兴起。织锦当作一种通用货币,与黄金比价交换。 二、秦汉服饰 秦汉时期,纺织印染业在战国的基础上又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官营和私营。汉代丝织工艺品种增多:锦、绫、绮、罗、纱、绢、缣、缟、纨等。 秦汉服饰的设计特点:秦汉帝王的服饰是沿袭战国时期的冕服,它成为中国历史上传统帝王的典型帝服,直到明代。百姓束发髻或戴小帽、巾子,也有戴斗笠,穿交领,衣长至膝,衣袖窄小,腰间系巾带,脚穿靴鞋或赤足。 三、魏晋服饰的设计 魏晋服装服饰虽然保留了汉代的基本形式,但受民族融合的影响,简易轻便的胡服与汉族服饰融合演变,样式复杂。受佛玄两家的影响,魏晋名士们很注重人的内在精神,讲求脱俗的风貌,追求内外完美的统一。 四、隋唐五代服饰 唐绫开始追求大花纹的艺术形式,出现了整幅的大花纹。 唐锦风格富丽绚烂,清新流畅。 隋唐服饰设计:隋唐男服受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

中国艺术设计史

第一章 1造物文化 中国传统造物文化在思想智慧、造物原则等方面为中国的现代设计打开了一座可供借鉴的宝库,我们应该多从中国传统造物文化中吸取智慧与营养,使中国的现代设计体系在我国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找到契合点,从而可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在这一造型领域获得继承和发展,并继续发扬光大,实现了“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目标。 一、中国传统造物文化中的可持续发展观 中国道家学主张“天人合一”,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四十二章》)的见解。这里“天”即是自然,自然是天地的本性,人应顺天而行。人和自然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亲密无间,互融互通的。 庄子是老子的主要继承者,他的天人观念与老子的天道本体纠缠交织、相辅相佐。庄子的基本观念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主张不要人为地违背自然规律,并极力赞美天地万物的自然有序:“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庄子·天道》)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同构的信仰,正是基于这种信仰,古人在审视建筑营造、手工制作等生产实践与自然环境的效应关系的同时,对于开凿山石采取金玉,砍伐树木修筑楼台所造成的自然资源大量消耗,万物不能繁衍的生存危机表示了深深的忧虑。 这种观点无疑在当今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面前对现代设计是具有指导意义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设计在为人们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并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有数据表明,地球上60%以上的人在近40年里仍然希望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这就意味着将消耗更多的资源,产生更多的废弃物。为此,节省能源、保护环境将成为人类活动的主导思想。现在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设计对环保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已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 我们反观中国传统造物文化,其中“天人相参”的设计主张给现代设计提供了“共生”的设计守则。 (一)提倡生态设计。生态设计也就是利用生态学的思想,在产品生命周期内优先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除了考虑产品的性能、质量:和成本外,还要考虑产品的更新换代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二)实行可持续性原则。可持续性的设计是一个比前者一范围更广的设计方法。其涉及更多的方面,诸如在怎样保证产品功能的同时,减轻整个星球的负担,如何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如何回收和使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等等。 举例说明中国新石器时代陶器纹饰特征 早期的陶器均为手工制作,火候比较低,器物表层大多为素面,陶器的纹饰仅占器型的三分之一,纹样大多都是比较简单的绳纹和刻划纹。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制陶技术已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具有器型优美装饰精致辞纹样的彩陶也相继出现;原始人们为了在装饰上运用形式感所形成的装饰效果,以达到审美要求满足;在装饰布局上已从不同的视角,来体现装饰效果;以丰富多彩的几何纹为主体,来达到图案的样式化、抽象化;这些装饰图案的创造体现了我们先祖对现实生活的有效反映。 陶器装饰中纹样繁多,最为著名是有人面鱼纹、乌纹、太阳纹、天象星辰纹,还有花草叶纹、兽面纹和人形纹;这种文明初始时器物的装饰纹样是人类审美需求的一种表现。不是从纯粹的审美动机出发的而是为了达到标识和象征、满足实际应用的目的;审美只是次

欧洲古代各时期建筑特点范文

欧洲古代各时期建筑特点 城规122 洪强 一、古希腊建筑 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崇高。而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古希腊的“柱式”,这种规范和风格的特点是,追求建筑的檐部(包括额枋、檐壁、檐口)及柱子(柱础、柱身、柱头)的严格和谐的比例和以人为尺度的造型格式。古希腊建筑风格,约公元前800年至公元300年,是欧洲建筑艺术的源泉与宝库。古希腊讲究精致,爱奥尼,多利克等,古罗马由于帝国强盛,大规模的建造,以规模、气势、数量取胜。 第一特点是平面构 成为1:1.618或1: 2的矩形,中央是厅 堂,大殿,周围是柱 子,可统称为环柱式 建筑。这样的造型结 构,使得古希腊建筑 更具艺术感。因为在阳光的照耀下,各建筑产生出丰富的光影效果和虚实变化,与其它封闭的建筑相比,阳光的照耀消除了封闭墙面的沉闷之感,加强了希腊建筑的雕刻艺术的特色。 第二特点是:柱式的定型。共有四种柱式:1. 陶立克柱式,2. 爱奥尼克柱式,3. 科林斯式柱式,4. 女郎雕像柱式。

这四种柱式是在人们的摸索中慢慢形成的,后面的柱式总与前面柱式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而贯穿四种柱式的则是永远不变的人体美与数的和谐。柱式的发展对古希腊建筑的结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并且对后来的古罗马,欧洲的建筑风格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三特点是:建筑的双面披坡屋顶形成了建筑前后的山花墙装饰的特定的手法。古希腊建筑中有圆雕,高浮雕,浅浮雕等装饰手法,创造了独特的装饰艺术。 第四特点是:由平民进步的艺术趣味而产生的崇尚人体美与数的和谐。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大建筑师维特鲁威转述古希腊人的理论:“建筑物……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所以,古希腊建筑的比例与规范,其柱式的外在形体的风格完全一致,都以人为尺度,以人体美为其风格的根本依据,它们的造型可以说是人的风度、形态、容颜、举止美的艺术显现,而它们的比例与规范,则可以说是人体比例、结构规律的形象体现。所以,这些柱式都具有一种生气盎然的崇高美,因为它们表现了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豪与高贵。 第五特点是:建筑与装饰均雕刻化。希腊的建筑与希腊雕刻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可以说,希腊建筑就是用石材雕刻出来的艺术品。从爱奥尼克柱式柱头上的旋涡,科林斯式柱式柱头上的由忍冬草叶片组成的花篮,到女郎雕像柱式上神态自如的少女,各神庙山墙檐口上的浮雕,都是精美的雕刻艺术。由此可见,雕刻是古希腊建筑的一个重要

《艺术设计史》题目和答案

《设计史》复习提纲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马家窑)文化中曲线构成的旋涡纹饰是结构最复杂、完美而又有典型意义的几何纹饰 之一。(《旋涡纹瓶》)作为器物纹样的几何装饰手法,这件作品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中高超的构图技巧。 2、原始社会时期,原始先民所居住的环境形成了鲜明南北地域特色的建筑风格。北方气 候干燥,雨水少,主要是穴居、半穴居和简单的(地面)建筑;而南方由于雨水较多,空气湿润,则设计了一种下层架空、上层住人的(干栏)式建筑。 3、(《考工记》)是(春秋)末年齐国人记录手工业技术的官书,也是一部手工业技术 规范的总汇。它部分的反映了当时中国所达到的科技及工艺水平。 4、秦代的(陶俑)的制作却显得繁荣而独具特色。(秦始皇陵兵马俑)被世人称 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代表其陶俑制作的巅峰。 5、瓦当俗称瓦头,是一种泥制陶器,为古建筑瓦的构件,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 王莽时流行一种“四神瓦当”,即在瓦当上面绘烧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 6、(宋代)是我国陶瓷的鼎盛时期。(定窑)、(汝窑)、(官窑)、(哥窑)、 (钧窑)为五大名窑,形制优美,高雅凝重,不但超越前人的成就,即使後人仿制也少能匹敌。 7、在埃及已发现的金字塔中,最大最有名的是位于开罗西南面的(吉萨)高地上的祖 孙三代金字塔。它们是(胡夫)金字塔、(海夫拉)金字塔和(门卡乌拉)金字塔,与其周围众多的小金字塔形成金字塔群,为埃及金字塔建筑艺术的顶峰。 8、古希腊建筑的主要成就是纪念性建筑和建筑群的艺术形式的完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 品是(雅典卫城)及其中心建筑(帕提农)神庙。 9、欧洲中世纪的设计总体来看具有以下四种设计风格:(拜占庭)风格、早期中世纪风 格、(罗马式)风格和(哥特式)式风格。 10、工艺美术运动--起源于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以追求(自然)纹样和(哥 特)式风格为特征,旨在提高产品质量,复兴手工艺品的设计传统,发起者是(威廉?莫里斯)。 11、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这种石器利用石块打击而成的石核或打下的石片,加工成 一定形状的石器,种类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 12、彩陶的杰出代表有黄河中上游的(仰韶)文化彩陶、( 马家窑 )文化彩陶。 13、山东( 龙山 )文化黑陶是继仰韶文化彩陶之后的优秀品种,是距今4千多年前我国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其中有一种胎质很薄,称(蛋壳)陶,代表看这一类型陶器的杰出成就。 < 14、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铅等)的合金。 15、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按其主要用途分成农具、兵器、饮食器、( 酒)器、杂器和( 乐 ) 器等六种类型。 16、《考工记》是春秋末年齐国人记录( 手工业 )技术的官书,也是一部技术规范的总汇。 17、中国封建社会建筑以( 木材 )、( 砖瓦 )为主要建筑材料,以( 木架 )结构为 主要的结构方式。

设计史复习重点

《中国艺术设计史》复习范围 一、填空: 1、人面鱼纹陶盆出土于西安半坡遗址,是彩陶仰韶文化的重要陶器。(P8~9) 2、青铜器的浇注方法主要有冷炼法和熔铸法。(P19) 4、宋代丝织品纹样主要有连续式和二方连续式等。 (P130) 5、南北朝时最具佛教文化特征的青瓷刻花纹样是仙佛、莲花(P77)。 6、最能体现五代柴窑“雨过天晴云过处”的瓷器釉色 是。 7、宋代龙泉窑青瓷表面呈现出独特的冰裂纹,又被称为 “”。 8、“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的景德镇(P154右下)从元代起成为我国的瓷都。 9、明清时期宫殿建筑的杰出代表是。 10、宋代瓷器烧造主要的民窑有磁州窑、哥窑和定窑。 (P121~123) 11、明清时期苏州最著名的私家园林是。 12、瓦当俗称瓦头,是一种泥制陶器,为古建筑瓦的构建,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房屋的作用。汉代流行一种“四神”瓦当,即瓦当上绘烧有青 龙、白虎、玄武和朱雀。 13、是一种内圆外方、又长又短、上下贯通的筒形玉器。 14、明清家具的典型器物是明式座椅。

15、人物纹中的三星图是 指、和。 16、史前的主要以大汶口文化为代表。 17、植物纹中的三友图是指、和。 18、陶器经800~1000℃(P8)度炉温烧成,坯体不透明, 吸水,叩击声音浑浊;瓷器经度高温焙烧,坯体坚硬致密,器表又玻璃质釉面,叩击有金石声。 19、是釉下彩和釉上彩相结合的彩瓷。因上下彩在釉面 形成争奇斗艳的悦目效果之故。 20、襄阳的是目前我国尚存的最早的私家园林。 二、选择题:(从下列各题3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后括号内。选错者不 得分) 21、尖底陶瓶是C(P8)时期的陶器设计作品。 A旧石器 B中石器 C 新石器 22、鼎在商周时期的主要用途是B(P24)。 A酒器 B食器 C 水器 23、春秋战国时期的家具设计特色从C(猜的)可见一斑。 A莲鹤方壶 B吴王夫差剑C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24、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手工业设计制作专著是A(P42)。 A《考工记》B《墨子》 C《韩非子》25、西汉时期最具时代特色的铜灯是B(P67)。

浅谈艺术设计与生活的关系

设计与生活碰撞,艺术与趣味交融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吴莎极2010312040 艺术是人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和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对于艺术来说,生活如同大河的流水,对于生活来说,艺术就是水流翻滚的波浪,艺术的源头是生活,生活就是艺术的母体。生活给了艺术生命与力量,所以,艺术也是生活的反映。 在当今世界,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发展和蔓延,信息传播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以更大的传输量,高速的传输方式,更广泛的受众面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活。现代设计概念中丰富的信息,在全球化浪潮的作用下充斥着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全球化进程是不可逆转的,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过程,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了积极巨大的意义,同时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现代设计必须共同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危机,共同面对人类文明宝库中地域文化的丧失,面对多元人类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现代设计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二十一世纪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现代设计在推动现代人类文明的过程中担负重任,更要举起人类文明的旗帜,站在全球化的高度认识和发展现代设计。 于现代社会的发展,整个人类的精神世界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科学技术的产生与运用,种种现代观念的迅猛增长,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剧变。艺术感受性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这样就无可避免的为现代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许多可能性。艺术的诞生与存在,是不能不依赖于它所生长,指涉与服务的社会的。艺术作品要进入的外部世界,是艺术家及其作品寓示的社会话语力量的种种特点铸造的。当后现代主义音乐家约翰.凯奇静寂无声的“演奏”钢琴曲《四分三十秒》时,当法国达达派艺术家杜尚将一个溺器放在展厅而称其为一个艺术品的时候,当几近全裸的男女演员在纽约的中央公园演出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时,当先锋派美术家在美术馆里贩卖对虾或旁若无人地洗起脚时。他们相对于传统艺术来讲,很难将其视作种种“世界观”的表现,尽管它们毫无共同的特质,当人们难以把握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创作中对传统艺术

外国艺术设计史考试重点2

古埃及的手工艺设计的特点:1.与当时不发达的生产力水平,不完善,成熟的科学技术形成对比的是,古埃及的艺术设计涉及相当广泛的工艺门类与生活领域。在家具设计,金属工艺与首饰设计,玻璃与陶器设计等诸多领域,取得成就。2.古埃及的艺术设计体现了奴隶主专制统治下手工艺发展的典型特色。体力和脑力劳动区分开来,行业分工日趋细化,出现许多专门从事某种手工艺的工匠,锻冶,木作,石雕,制陶,皮革,纺织等均已成为独立的行业。3.手工艺设计被打上了鲜明的宗教印迹。工匠的创作深受神道与王权的支配欲束缚。作品被笼罩在宗教神秘主义及庄重,肃穆,壮丽,凝重的氛围之中。 中世纪设计的特点:(主要艺术设计风格有4种:拜占庭风格、早期中世纪风格、罗马式风格、哥特式风格)1.首先,中世纪欧洲的手工艺设计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基督教的传播、发展与强盛,促进了一些与宗教联系密切的手工艺设计门类的发展。同时,中世纪盛行的神学思想、宗教观念,也对手工艺设计的装饰题材、艺术风格等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与限制。宗教观的盛行,也促使更多的人们关注精神生活,使得艺术设计在调节人们的心理、感化人们的精神、培养人们的情操方面也产生了一定的作用。 2.其次,中世纪的手工艺也受到了封建宫廷文化的强烈影响。拜占庭艺术设计是政教合一的产物,直接体现了东方君主的价值观与审美观;罗马式艺术设计是封建王权与宗教神权相结合的产物;哥特式艺术设计则深受宫廷骑士文化的影响。封建贵族文化中对等级、礼仪、程序、秩序等因素的重视,对此时期的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拜占庭艺术设计)3.再次,封建行会制度的确立也对手工艺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行会作为一种协调、规范一个地区手工业生产秩序的机构,它对手工艺设计发展的影响是相当直接的。一方面,它加强了行业内部的团结,排除外来竞争,排除外来竞争有可能带来的干扰,维护职业道德和防止粗制滥造,对维护手工匠人的利益和促进工艺设计和生产技术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另一方面,它对本地区手艺从业者的严格管束和对外来人员的坚决抵制,又不利于技艺的提高、经验的传播、个性的发挥以及竞争激励机制的形成。4.最后,中世纪初期完成的民族大迁移有助于不同设计风格的交流,融合。虽然从表面上看,中世纪的文化艺术因为皈依基督教而维持了高度统一的风格与面貌。但具体分析则可看出,这种表面的一致之下,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手工艺设计风格有着明确的差异。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古西亚、古希伯莱、古代欧洲北部林林总总的蛮族的文化全都在基督教思想的统率下,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如何认识莫里斯艺术设计的理论?举例说明。要点:1)莫里斯19世纪下半叶英国杰出的设计师、艺术家。2)莫里斯的主张(1)主张造型艺术与产品设计紧密结合,力图借助艺术家的力量来征信传统的手工艺。(2)他重视传统手工艺的整理、发扬和光大。(3)从发展手工艺设计的立场出发,莫里斯反对机器生产的滥用和工业社会对人性的扼杀,认为工业革命在储金物质文明飞跃的同时带来了一系列严重问题,如环境恶化、道德败坏,摧毁了传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3)(1)莫里斯的观点从出发点上看具有进步的意义,而且包含着真知灼见。(2)但他片面的将一切罪责归咎于及其大生产方式,对工业社会的不满导致了他对中世纪的迷恋;对机器与工业社会的排斥导致了他对中世纪行汇制度的不适当的推崇,成了莫里斯有关设计理论的两大弱点。 莫里斯学说:莫里斯被后人尊称为“现代艺术设计之先驱”。在设计理论方面,莫里斯综合、继承、光大、发展了几位先驱的主张。首先,他主张造型艺术与产品设计紧密结合,通过艺术家与工艺匠人的合作以及艺术与手工艺的结合来达到改良日用品的设计目的。其次,他重视传统手工艺的挖掘整理和发扬光大。对机器与工业社会的排斥以及对中世纪行会制度的不适当的推崇,成为了莫里斯有关艺术设计理论的两大弱点。 德意志制造联盟成立于1907年,它在批评装饰和否定“青春风格”、分离派观点的背景中,为了讨论技术产品形式的审美本质和标准化对艺术发展的影响。制造联盟的成立宣言表明了这个组织的目标“通过艺术、工业与手工艺的合作,用教育、宣传及对有关问题采取联合行动的方式来提高工业劳动的地位。”宣言还指出,他们关心的不只是美学标准,“美学标准的合理性与我们时代的整个文化精神密切相关,与我们追求和谐、社会公正以及工作与生活的同意领导密切相关。” “包豪斯”的设计理论及影响是什么?1)包豪斯的三个基本观点:(1)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2)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3)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2)这些观点对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即用理性的、科学的思想来代替艺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主义。由此形成了现代设计的国际风格:即强调工业时代的表现形式,强调几何构成。这些设计理论消除了设计的地域性,对后来工业时代的设计产生了巨大影响。 包豪斯:德国包豪斯学院成立于1919年,关闭于1933年。包豪斯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它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基础,同时它集中了20世纪初欧洲各国对艺术设计的新探索与试验成功(特别是荷兰“风格派”运动、俄国构成主义运动的成果),并加以发展和完善,成为欧洲现代主义设计的中心。包豪斯在设计教育与设计艺术两方面都产生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巨大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