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床休 息 , 高患肢 3 。生理盐 水 5 r 加尿激酶 3 万 u患 肢静 滴 , 抬 O, Ol a 0 禁止在患肢输入其他液体 , 并给 予低分子盯素皮下注射 , 司 林 阿
服, 患者一 周痊愈 。护士应在患肢制动期间 , 患肢按摩 , 行 以促进 血 液循环 , 防血栓 发生 , 预 同时除常规观察患肢颜色 、 温度 、 脉搏外 . 还 应观察有无肿胀 , 对比双下肢粗细, 以及早发现病情 。
心 理 护 理 , 解 紧 张情 况 , 后 为 患 者 创 造 适 宜 的环 境 , 少 排 尿 困 缓 术 减
难发生。
通 过 右 股 动 脉 穿 刺 ,捕 入冠 状 动脉 导 管 ,行 选 择 性 冠 状 动 脉 造
影, 经球囊扩 张及支架植 入 . 使狭 窄的冠状 动脉扩 张 , 血流通 畅 , 改
压迫针眼, 防止 出血 : 血 肿 自行 吸 收 , 果 较 大 的 . 血 停 止 2 h后 小 如 出 4
术 中发生急性 冠状动脉闭塞 2例 , 造影剂不 良反虚 2例 , 排尿闲
难 1 , 除压 迫 后 局部 皮 下 血 肿 2例 , 动期 间 发 生 下 肢 深 静 脉 O例 解 制 血栓 l 。 例
收 效 明 显 , 总结 如下 : 现
1临床 资 料
患者可出现头痛 、 头晕 、 恶心 、 呕吐 、 麻疹 等反应 , 荨 中毒反 应者 町出 现心律失常 、 克、 休 虚脱 、 发绀 、 喉粘膜水肿 、 呼吸 难 , 术后应 患者 多饮水 , 并按医嘱给患者补液 , 以利于造影 剂从尿 中排 出: 43 I排尿 罔难 多南精 神紧张 , 不习惯卧 眯排 尿引起 , 本组 患者 发生
人 忌 局 部 热 敷 , 免 加 重局 部 出血 。 以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需卧床多久

了P C T A术后移开保护套的时间从 6 h降至 4h的安 全性 。5 例 P C 病人 在术后 带保 1 T A
护套 卧床 4 1 ~ 8h,并 在腹 股沟 穿 刺部 位 包 扎 弹性 绷带 ; 移开 保护套 后再 卧床 4h 卧位 。 为仰 卧 , 头抬高 1 度 , 伸直 。 床 5 腿 结果 显示 : 9 的病 人 在移 开保 护套 4h后下 床活 动腹 8 股沟处 无 出血 仅一例 做过 心脏 手术 的病人 在保护 套移 开 后有少量 血液渗 出 。研究 者对 此 解 释 为 此病 人 曾做 过 2次 复 杂 的 心 脏 手
术, 且术 后活 化凝血 时 间 ( T) 于 2 0s AC 大 0 。
0 9 经皮 腔 内冠 状 动脉 成 形 术 后需 卧床 多 6 久 [ 英]/ agtK/Dm rC r r.一 L u l / i C i ae Nus
2 0 ,2 ( ) . 4 ~ 5 01 0 4 一 6 O
对 照组 8h后下 床行走 通过人 口统计 学量 表 、McGi 疼 痛 简易量 表 、血肿评估 表 、出 l l 血愤 向评估 表 ,在 移开保 护套 后收集病 人 的 资料 。研究 者通 过分析 结果来 确 定对照 组额
外 的卧 床 2h ,是否 会 增加 疼痛 感 受 及减 少
经皮 腔 内冠状 动 脉成 形术 (T P CA) 与冠 状 动脉搭 桥术 ( AB 相 比具 有创 伤 小、住 c G) 院时 间短 、费 甩少 等 优 点 ,但它 的最 大不 利 之处 在于术 后需 仰卧 1  ̄2 , 要求 腿伸 2 4h 并 直 制动 ,这 让大 多数 病人感 到难 以忍受 。为 了增进 P C 术后病 人 的舒适 , T A 作者对 病人 的术 后 卧床时 间进 行 了文献 研究 。
冠心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患者术后出现再狭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冠心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患者术后出现再狭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成形术患者术后出现再狭窄的原因并提供护理对策。
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冠状动脉成形术患者90例,分别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再狭窄出现原因并提供护理对策。
结果:导致患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出现再狭窄的原因主要为吸烟(χ2=22.334,P<0.001),脂蛋白水平(χ2=22.252,P<0.001)和停用阿司匹林(χ2=32.138,P<0.001)。
结论:通过对冠状动脉成形术患者术后再狭窄原因进行分析及提出相应护理对策,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冠状动脉成形术;再狭窄原因分析;护理对策冠状动脉疾病是一种常见心脏疾病,也称为冠心病。
向心脏供血的主要血管很难向心肌输送足够的血液、氧气和营养。
心脏动脉中的胆固醇沉积和炎症通常是冠状动脉疾病的病因,当心脏未获得足够的富氧血液时,会出现冠状动脉疾病的体征和症状。
冠状动脉疾病的发展往往要经过几十年的时间,在严重阻塞导致问题或心脏病发作之前症状可能察觉不到,遵循有益于心脏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冠状动脉疾病。
随着冠状动脉进一步狭窄,进入心脏的血液越来越少,症状会变得更加严重或频繁。
冠状动脉疾病的体征和症状可能包括:胸部疼痛,气短,疲劳,心脏病发作,冠状动脉完全堵塞可导致心脏病发作,心脏病发作的典型体征和症状包括压迫性胸部疼痛或胸闷、肩部或手臂疼痛、气短和出汗。
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实施该手术能够疏通阻塞的心脏动脉,也可称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脏病医生将一根细软管引导至心脏动脉的狭窄部分,对一个小球囊充气,扩张阻塞的动脉并改善血流。
在冠状动脉成形术期间,可能在动脉中放置一个小导丝网管。
冠状动脉成形术最常见的风险包括:动脉再次变窄,当冠状动脉成形术与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结合时,治疗后的动脉会有轻微的再次堵塞风险。
在使用裸金属支架的情况下,动脉再次发生狭窄的风险会更高。
PCI术前、术中和术后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引起斑块破裂和内膜撕裂.引 起血小板聚积和不同程度的血栓形成。
因血液的高凝状态、血栓和〔或〕斑块脱落及血 小板在微循环异常激活与黏附等原因,可能导致 已开通血管的相应心肌微循环障碍,甚至血管闭 塞,进而影响临床预后。
血小板血栓不仅参与手术期,而且参与和术后血 管再闭塞的发生。参与PCI后再狭窄过程。
ADP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
首负荷300mg,以后每日75mg维持 临床评价: 抗血小板作用等于或略大于阿司匹林; 由于血小板功能被不可逆抑制,其抗血
小板作用强而持久, 通常停药后再持续 7-10天。 价格高〔氯吡格雷20元/天,600元/月〕
氯吡格雷抵抗:
正如阿司匹林抵抗一样,对于氯吡格雷抵抗还 没有一个明确的、公认的定义。文献中出现的 为氯吡格雷在体内抑制血小板功能失败,包括 没有到达它的药理学效果的患者〔用血小板功 能试验界定〕和“治疗失败〞〔接受氯吡格雷 治疗的患者有“再发事件〞〕。估计氯吡格雷 抵抗的发生率为4%~30%。
Hoffmann R et al. Circulation. 1996;94:1247-1
PCI血栓形成主要机制
组织因子
凝血酶生成
血小板激活
黏附分子
血管壁炎症反响
血小板在动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血小板聚集:为血栓形成的前提和核心,
凝血系统激活的前提和核心。 没有血小板激活,就没有血栓形成 抗血小板治疗:是ACS的首要治疗措施之一。
一些小规模研究结果说明根据测定血小板功能 界定的“氯吡格雷抵抗〞者,可能有更高的血 栓事件风险。
氯吡格雷的药效学〔75mg〕
参数
起效时间
2小时
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
40~60%
最大抑制率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 的创史人
德国医生Andreas Grüntzig, 于1977 年9月15日在瑞士苏 黎士,经股动脉穿刺, 采用自制的球囊导管 成功扩张了一例冠状 动脉狭窄病变。由此,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球 囊成形术得到发展, 现代介入心脏病学由 此开始!
PTCA
器械:使用球囊进行机械扩张,使血管腔扩 大,从而减少狭窄; 缺点:血管急性闭塞、再狭窄发生率较高;
前臂肌肉组织张力增高、有压痛 伸拇指、食指无力,被动运动时疼痛明显 有时存在麻木感觉 5“P”症:疼痛/pain 苍白/pallor 感觉异常/paresthesia 无脉/pulselessness 肌肉瘫痪/paralysis
TRI特有出血并发症——纵隔血肿
非常少见 临床表现:胸骨后隐痛、气短、声音嘶哑、 颈部发胀、肿胀感 确诊:CT、血管造影、UCG 原因:导丝穿孔、高血压、大血管撕裂、内 乳动脉损伤、肝素化 处理:密切观察、中和肝素、拴堵、外科手 术
穿刺部位出血、血肿
经桡动脉路径:穿刺部位出血、血肿易发现; 经股动脉路径:穿刺部位皮下血肿易发现;腹 膜后血肿不易发现,表现为血压进行性下降、 血红蛋白进行性降低,一般需要带膜支架封堵 或外科手术治疗;
冠脉穿孔致心包填塞
心包填塞在冠脉造影术中少见,但在心脏和冠 脉介入治疗中不少见,约占0.5-1%。主要是由 于僵硬的导管、钢丝对心房、室壁和冠脉损 伤、穿孔所致。表现为进行性低血压(<90/ 60mmHg),心动过速且对扩容和升压药(多巴 胺)起始有反应,后来反应差。床旁超声多普勒 检查发现大量心包积液征有确诊价值。 治疗: 一旦发现应立即行心包穿刺引流,或请 外科行心包切开引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术后的护理

3 预 防拔除股动脉鞘管时可能发生 的低血压休克及冠脉痉 挛
严格抗凝治疗后 , 股动 脉伤 口止 m难度很大。拔管后须立 即 压迫止 血, 但若用力过 度或右冠 脉病变 , 可致迷走 神经反射 性心
伤 口力度 , 患者『乐 、 I 心率可恢 复正常 。 i L 4 支架内血栓 的预防 4 1 支架植入术后最严 重的并发症是急性和亚急性 m栓形 成 .
2 一 2
【 收稿 日期 】 21 0 — 5 00— 1 0
一
[ ]oeM, i e,A J e e H,t 1Fn ne l aprt nc— 3 Js Vg rJ .i nz e a. ie— ede si i y u m ao
tlg fmea tt a o h r n e lc r i o . i g y o ah l o o o tsai n s p a y g a ac n ma D a n C t p t o , y c
( :6 3) 1 8—12 7.
[ ] aiz D B y , m n It nt nl rnsi poti 6 Z r e G, ol P S asM.ne aoa t d n r a c d e r i e s t
cne.ne acrt9 ,3 2 :2 20 acrIt C ne ,94 3 ( )2 3— 3 . r
意牙 龈 及 皮 肤 黏膜 有 无 出m 倾 向 。 4 2 术 后 急 性 或 亚 急 性 支 架 血 栓 形 成 一 般 发 生 在 植 入 支 .
PC T A+支架值人术 ,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PCT术护理

4.病变部分有大量未经治疗的 血栓存在者。
并发症:
1.急性及亚急性血栓形成 2.出血并发症 3.支架脱载、支架扩张不完全 4.冠脉穿孔
术前准备:
1.做好心理护理。 2.术前行皮肤准备。
3.通知家属准备盐袋、毛巾、 喝水吸管。
5.手术后应尽快练习床上卧 床排便。 6. 通常手术前日洗澡更换清 洁内衣。
5.AMI 6.冠脉栓塞 7.冠脉破裂或穿孔 8.室颤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 (PCI)
适应症:
用于治疗因球囊扩张造成的血 管急性闭塞或严重的血管夹层, 以及预防PTCA后再狭窄。
禁忌症:
1.出血性疾病和出血倾向。
2.血管直径≤2.5mm者。
3.冠脉开口和近段有明显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
7.手术当日晨禁食水,左前臂 留置静脉套管针。 8.肾功能不全者,行静脉输液 水化治疗。 9. 排尿后携带盐袋进入手术室。
术后护理:
1、 患者卧床24小时,术肢制 动。
2、术后恢复正常饮食,多饮 水。
3、PCI术后须服用相关药物。 4、PCI术后不行核磁检查。
1.最理想适应症:心功能良好的稳 定性劳力型心绞痛病人。
2.多支或单支多发病变
3.短期内完全闭塞的血管 4.不稳定型心绞痛 5.AMI 6.CABG后症状复发
禁忌症:
பைடு நூலகம்
1.冠脉病变狭窄<50%。 2.严重弥漫性病变。
3.不适合心外科搭桥的病人。
并发症:
1.内膜撕裂和夹层 2.冠脉痉挛 3.急性冠脉闭塞 4.持久心绞痛
4. 需随访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移 植血管通常程度者。
5. 疑有冠状动脉畸形或其他冠 状动脉病变者。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
心血管内科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技术新进展

心血管内科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技术新进展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经皮穿刺周围动脉将带球囊的导管送入冠状动脉,到达狭窄阶段,扩张球囊使狭窄管腔扩大,其主要作用机制是球囊扩张时斑块被压回管壁;斑块局部表面破裂;偏心性斑块处的无病变血管壁伸展。
在此过程中内皮细胞剥脱,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并向内膜游移,使撕裂的斑块表面内膜得到修复,从而增加血管内径,改善心肌供血,达到缓解症状和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的目的。
目前,PTCA是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技术之一,在临床广泛应用。
PTCA最初由于器械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只用于治疗近端、中心型、非钙化、孤立性以及较短的冠状动脉狭窄,其成功率较低,约为70%。
随着技术的提高,设备的不断改进,以及操作者经验的积累,其手术的适应证已扩大,成功率上升至90%以上。
1.适应证(1)各种类型的心绞痛(包括稳定性心绞痛和不稳定性心绞痛)。
(2)心肌梗死(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旁路术后的再狭窄。
(3)PTCA或支架术后再狭窄。
(4)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再狭窄。
(5)血管闭塞发生在3~6个月内,经核医学证实有存活心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远端血管侧枝循环充盈者。
2.禁忌证(1)绝对禁忌证:冠状动脉狭窄<50%,无心肌缺血症状者。
(2)相对禁忌证:①多支血管严重钙化、弥漫性粥样硬化。
②陈旧性完全阻塞性病变。
③严重心功能不全、存在尚未控制的感染、凝血机制障碍者。
④无冠状动脉外科手术条件的医院慎用。
3.优势PTCA治疗效果比药物可靠、理想,又比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安全、创伤小、可重复性好、成功率高,国际上PTCA的成功率已达90%~95%,中国为80%~85%,远期疗效亦在80%以上。
4.局限性PTCA再狭窄率较高,达30%~35%,多发生在术后6个月内,如稳定1年以上,则极少有再狭窄。
对于再狭窄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可再次选择PTCA,成功率仍达90%以上,且再狭窄率降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护理常规
一、评估与观察要点
1.了解脏器功能,评估生命体征,心电图以及胸痛的性质、持续时间、部位、诱因等。
2.评估患者术前检查及准备是否完善,是否了解手术过程及心理状况。
3.评估患者肾功能情况。
4.评估急救物品等是否完备。
二、护理措施
1.术前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手术的方法和意义、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以解除思想顾虑和精神紧张,取得配合。
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咳嗽、屏气训练、以便于术中顺利配合手术,经股动脉穿刺者,训练患者术前进行床上排尿。
2.术前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急诊行PCI手术患者或术前6小时内给药者,遵医嘱服用负荷剂量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对于已经服用华法林的患者,术前应停用3 天,并使INR<1.5。
3.拟行桡动脉穿刺者
(1)术前行 Allen试验:即同时按压桡、尺动脉,嘱患者连续伸屈五指至掌面苍白时松开尺侧,如 10 秒内掌面颜色恢复正常,提示尺动脉功能好,可行桡动脉介人治疗。
(2)非术侧上肢留置静脉套管针,标记双侧足背动脉以备穿刺
股动脉时监测。
4.术后妥善安置患者至病床,查看静脉输液、伤口、末梢循环状况等,查看交接记录单,了解患者术中情况。
5.做 12 导联心电图,持续心电监护心率、心律、血压。
严密观察有无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急性期并发症。
复查血清钾,维持血钾4.0mmol/L以上。
注意穿刺部位及局部情况。
6.观察有无尿潴留、腹胀、腰酸、出血、低血压、急性冠状动脉闭塞、造影剂不良反应等并发症,询问患者主诉,如有胸痛发作,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7.术后带入留置鞘管拔管护理∶拔管前备好除颤仪、抢救药品如多巴胺、阿托品等,密切观察心率、心律、呼吸、血压变化,测量血压,触摸足背动脉搏动,拔鞘之前常规监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停用肝素 4-6小时后拔除鞘管。
经股动脉穿刺拔除鞘管后压迫穿刺点 15~20分钟,无出血、渗血后,进行下肢制动,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1kg沙袋压迫 6~8 小时,穿刺侧肢体应限制屈曲活动,24 小时后解除弹力绷带;经桡动脉穿刺拔除鞘管后,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4~6小时后解除弹力绷带。
8. 鼓励患者多饮水,4~6 小时内尿量达 1000~2000ml 以利造影剂排出。
9.植入支架的患者遵医嘱口服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如氯毗格雷和阿司匹林;依据病情需要给予抗凝治疗,如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替罗非班静脉泵入。
定期监测血小板、出凝血时间的变化。
严密观察
有无出血倾向。
10.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少食多餐,避免过饱,保持大便通畅。
三、健康教育
1.注意患肢的制动及肢端血运情况。
2.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肿胀、肢端血运,准确记录尿量。
3.避免诱发因素,如饱餐、情绪激动、过度劳累、寒冷刺激等,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四、出院回访
1.指导患者休息、活动、饮食及心理护理。
2.遵医嘱服药,注意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出血倾向。
3.如有胸痛、胸闷等不适随诊,定期门诊随访及监测出凝血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