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混凝土的配制
浅谈商品高强混凝土的配制输送及处理措施

建 筑 工 程
南 - 种 技 2 1年第1 工 00 期
浅 谈 商 品 高 强 混 凝 土 的 配 制输 送 及 处 理 措 施
田 千 兵
( 川科特建设 管理有限 公司 ) 四
摘 要 配 制 高 强 混 凝 土 方 法 ,我 们 采 取 “ 双掺 法 ”技 术 ,通 过 掺 入 高性 能 外 加 剂 和 一 定 量 的掺 合 料 改 善 和 易性 、流 动 性 、 密
8 8 9 2 f
表5 粉煤 灰实验参数
具有初浅 认识 。 谓配制高强混凝土 ,结合我实际的 工作经验 ,在 高 所 强混凝土采取掺入高性能外加剂和掺合料的 “ 双掺法 ”技术 ,这技 术 的 目的能使混凝土在 良好保 征下 ,使水灰 比降低 ,增 加和 易性 、流动 性 、减少水泥与石之间的界面空隙 。降低水泥的用量 、节约成本 ,降 低水化热的减度 ,增强了水泥的稳定性和密实性 ,因而提 高高强 混凝
方 弗 甩 量g广 ]— i 孔 水 一 厂i 一 2 8j d
娥 眉 江 油 拉 基 法 j Ih m } M e I5 S i 3 Ci . ¨ 29 ) l 格 2O n  ̄n 2 , 6 2 合 2I ih m 3 5i I5 7 3 iI h m . 9 21 2 f 椿 25n 3 n 3 . 7 5l 台 2 j 2 I eh n l h m 6 3 u 3 i . 8 28 I 8 夸 l 2O n 3 2 n}5 o I . 7 4 8 9} 幡
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例题

高强(C6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1]基本特点:1)每立方米混凝土胶凝材料质量480±20kg;2)水泥用量不低于42.5级,每立方米水泥质量不超过400kg;3)砂率0.38~0.40,砂率尽量选小些,以降低粘度;4)使用掺合料取代部分水泥,宜矿渣(10%~20%)与粉煤灰(10%~15%)复掺;5)优先选用聚羧酸减水剂,并复配有相容性良好缓凝剂与消泡剂;6)粗骨料粒径不应大于31.5mm,如果强度等级大于C60,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25mm;7)粗骨料的针片状含量不宜大于5.0%;8)粗骨料的含泥量不应大于0.5%,泥块含量不宜大于0.2%;9)细骨料的细度模数宜大于2.6;10)细骨料含泥量不应大于2.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
3 基本规定3.0.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混凝土配制强度、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设计要求。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试验方法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和《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的规定。
3.0.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并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要求;配合比设计应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细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5%,粗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2%。
3.0.3 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3.0.4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表3.0.4的规定,配制C15及其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可不受表3.0.4的限制。
表3.0.4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3.0.5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3.0.5-1的规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3.0.5-2的规定。
表3.0.5-1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注:①采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之外的通用硅酸盐水泥时,混凝土中水泥混合材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应不大于按普通硅酸盐水泥用量20%计算混合材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②对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和复合掺合料的最大掺量可增加5%;③复合掺合料中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任一组分单掺时的最大掺量。
高强混凝土的配制方法

高强混凝土的配制方法高强混凝土是一种优质的建筑材料,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抗渗透性好等特点。
下面将详细介绍高强混凝土的配制方法。
一、原材料选择1.水泥选择标号为P.O42.5或P.O52.5的水泥,因为这种水泥强度高、硬化速度快、抗渗透性和耐久性好。
2.骨料骨料应选用强度高、形状良好、无泥土和其他杂质的鹅卵石或砾石。
推荐选用直径为5-20mm的中等粒度骨料。
3.细集料细集料应选用优质的河砂或人工制造的石粉,粒径为0.15-5mm。
细集料的质量对混凝土的强度、密实性、抗渗性和耐久性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4.水水的质量对混凝土的强度、流动性和耐久性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应选用清洁、无杂质的自来水或地下水。
二、配合比设计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配制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流动性和耐久性等。
配合比的设计应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原材料的特性进行。
1.确定水灰比水灰比是指混凝土中水与水泥质量的比值,它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流动性和耐久性等。
水灰比的确定应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原材料的特性进行。
一般来说,水灰比应该控制在0.4-0.5之间。
2.确定骨料用量骨料用量的确定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流动性和耐久性等要求进行。
一般来说,骨料用量应占混凝土总质量的60-70%。
3.确定细集料用量细集料用量的确定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流动性和耐久性等要求进行。
一般来说,细集料用量应占混凝土总质量的30-40%。
三、混凝土配制混凝土的配制应按照配合比进行,每批混凝土的配制量应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施工进度进行控制。
下面介绍具体的混凝土配制方法。
1.称量原材料将水泥、骨料、细集料和水按照配合比进行称量,确保每批混凝土的配合比稳定。
2.搅拌混凝土将原材料放入混凝土搅拌机中,进行充分的搅拌,直到混凝土达到均匀的状态。
3.浇注混凝土将混凝土从混凝土搅拌机中倒出,进行浇注。
浇注时应注意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均匀性,避免出现空鼓、夹杂等问题。
四、混凝土养护混凝土在刚浇注后需要进行养护,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高强混凝土技术要求

高强混凝土技术要求1、混凝土原材料1.1、混凝土拌合物的原材料(如水泥、砂、石、水、外加剂、掺合料)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现行规范、规程、标准,并按有关规定具有产品出厂合格证和进场复验报告。
1.2、配制高强混凝土宜选用标号不低于525号的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
对立窑生产的水泥宜根据其质量稳定性,慎重选用。
1.3、细骨料宜选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河砂或人工砂,其细度模数不宜小于2.6,含泥量不应大于1.5%,且不容许有泥块存在,必要时应冲洗后使用。
1.4、粗骨料应选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石灰岩、花岗岩、辉绿岩等碎石或碎卵石。
骨料母体岩石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应比所配制的混凝土强度高20%以上。
仅当有可靠的依据时,方可采用卵石配制。
粗骨料颗粒中,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不得混入风化颗粒,含泥量不应大于1%。
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5mm。
强度等级较高时粒径适当减小。
粗骨料宜采用二级级配。
1.5、用作高强混凝土掺合料的粉煤灰一般应选用Ⅰ级灰。
对强度等级较低的高强混凝土,通过试验也可选用Ⅱ级灰,应尽可能选用需水量比小且烧失量低的粉煤灰。
其他掺合料的要求均需符合《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相关要求。
1.6、配制高强混凝土的外加剂,应根据现场需求添加,其质量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T8076-2008及《混凝土泵送剂》JC473-92的规定。
外加剂应经质量检测并试配后选定。
确保正确添加使用。
1.7、拌制混凝土所用的水,应采用饮用水,严禁使用碱、氯含量超标的海水或工业废水等其他水。
2、混凝土配合比2.1、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施工工艺要求的拌合物工作性和结构设计要求的强度,充分考虑施工运输和环境温度等条件进行设计,通过试配并经现场试验确认满足要求后方可正式使用。
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有利于减少温度收缩、干燥收缩、自生收缩引起的体积变形,避免早期开裂。
对于有侵蚀性作用介质环境的结构物,所用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应考虑耐久性的要求。
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一高强混凝土的概念一般认为,强度等级不低于C60的混凝土即为高墙混凝土。
由于这类混凝土有别于C60以下的普通混凝土,其原材料选择和施工质量控制更为严格,而且受压破坏表现出更大脆性,因而在结构计算和构造方法上与普通混凝土也有所差别。
通常还将强度大于C60的混凝土称为超高强混凝土。
二原材料1.水泥因选用质量稳定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骨料细骨料的细度模数宜大于2.6,含泥量不应大于2.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其他质量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规定。
对强度等级为C60级的混凝土,其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31.5 mm,对强度等级高于C60级的混凝土,其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25 mm;针片状含量不宜大于5.0%,含泥量不应大于0.5%,泥块含量不宜大于0.2%,其它质量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规定。
3.高效减水剂高效减水剂减水效果显著,可降低水灰比,并大为改善工作性。
但是在选用减水剂时必须注意与水泥的适应性问题。
4.活性掺合料活性掺合料主要有粒化高炉矿渣粉煤灰硅灰等。
这些活性掺合料的掺入与水泥的水化产物发生二次水化反应生成具有水硬性的胶凝物质,填充在水泥石以及过渡区的空隙内,起到强化过渡区改善水泥石结构提高密实度的作用。
三.配合比设计高强度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和步骤见本指南《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外,还需符合下列规定:1. 基准配合比中的水灰比,可根据现有实验资料选取。
2. 配制高强度混凝土所选用砂率及采用的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的品种掺量,应通过实验确定。
3. 高强度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应大于550kg/m3,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量不应大于600kg/m3。
4. 高强度混凝土配合比施配于确定时,当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进行混凝土强度实验时,其中一个应为基准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灰比,应在基准配合比的基础上增加和减少0.02-0.03。
高强砼施工方案

高强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1 .简介本工程大量采用C50、C60高强混凝土,用于结构墙柱、予应力混凝土大梁等部位。
其中予应力混凝土大梁采用1200×3500mm、2000×3500mm、3000×3500mm等大截面尺寸,混凝土强度等级C60,结构跨度达30m,属大体积混凝土。
针对本工程高强混凝土特点,需要配制高强、低热、低收缩、高体积稳定性、高耐久性、可施工性优秀的混凝土,以满足工程质量要求及大跨度予应力混凝土施工需要。
2.技术目标2.1强度。
高强混凝土强度满足GBJ 10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验收要求。
试验配制目标C50:60~65MPa;C60:74~80MPa。
2.2弹性模量。
材料弹性模量大于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设计值,满足结构刚度及予应力混凝土需要。
2.3收缩与体积稳定性。
材料收缩小于普通混凝土,以高弹性模量和较低的收缩、冷缩、无内部膨胀反应获得高体积稳定性,减少予应力损失值。
2.4水化热。
尽量低的水化热满足结构抗裂、温度变形的需要。
2.5耐久性。
材料具有足够的密实度、良好的水化反应形态获得高抗渗透性能,材料内部不发生有害膨胀,以保证材料本身的耐久性能和对钢筋的长期保护。
2.6可施工性。
以优良的流动性、和易性、稳定性保证泵送施工和振捣密实的需要。
3.技术路线为达到材料的配制目标,结合我局长期的研究、施工经验,拟采用优质水泥和集料、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超细复合矿物掺和料,经过系统的试验研究和先进的检验手段来保证目标的实现。
3.1选材3.1.1集料砂选用本地洁净中粗天然河砂,细度模数 2.7~3.0;含泥量小于 1.0%;坚固性、有害物含量合格;无碱活性。
石选用本地洁净机碎石,级配合格;含泥量少于0.5%;坚固性、有害物含量合格;岩石强度大于100MPa;无碱活性。
3.1.2水泥优选本地42.5级中热硅酸盐水泥,活性大于52MPa;适宜的细度和矿物组成;与外加剂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C70高性能混凝土的配比设计1

C70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课程:混凝土材料技术系部:材料工程系班级:环保1001设计:陈威指导老师:冯正良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12 月20 日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装饰材料与检测技术专业《建筑材料》课程专业周任务书一、专业班级:环保1001二、训练时间:2011-12年12月19 日—2011年12月23 日三、指导教师:冯正良四、训练内容:混凝土配比与生产质量控制方案设计1、选做一种混凝土的配比设计抗冻混凝土、抗渗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加气混凝土、大孔混凝土、硅酸盐混凝土、纤维培强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自应力混凝土、耐酸混凝土、耐热(耐火)混凝土、流态化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泵送混凝土、道路混凝土等混凝土的配比设计要求和施工要求摘要及说明。
2、对配比设计的混凝土提出生产质量控制方案五、训练要求:(1)选题:每个同学选做一种混凝土,由指导老师确定。
(2)自己选定各种需要的技术参数,但要说明依据(3)有资料搜集说明和记录六、纪律要求:1.每个学生必须端正实训态度,认真完成实训任务。
2.严格请假制度材料工程系指导老师:冯正良日期: 2011年12月19日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装饰材料与检测专业《建筑材料》课程实训指导书一、实训资料组成(提交纸质和电子稿各一份):(1)概述(2)所用原材料及选用要求(3)配合比设计计算(4)生产控制方案(5)施工要求(6)搜集的资料目录和摘要二、实训资料封面试样(附件1)三、实训资料目录试样(附件2)四、资料整理试样(附件3)五、实训分组(实训周开始日布置)指导老师:冯正良日期:2011年12月 20日不同混凝土简介1、大孔混凝土15、铝酸盐耐热混凝土2、泡沫混凝土16、磷酸盐耐热混凝土3、轻骨料多孔混凝土17、流态化混凝土4、灰砂硅酸盐混凝土18、高性能混凝土5、灰渣硅酸盐混凝土19、道路混凝土6、钢纤维混凝土20、防射线混凝土7、玻璃纤维混凝土21、耐碱混凝土8、聚丙烯纤维混凝土22、耐油混凝土9、聚合物水泥混凝土23、喷射混凝土10、聚合物浸渍混凝土24、膨胀混凝土11、聚合物胶结混凝土25、碾压混凝土12、自应力混凝土26、大体积混凝土13、水玻璃耐酸混凝土27、抗冻混凝土14、硅酸盐水泥耐热混凝土28、抗渗混凝土要求:控制在600字以内,内容包括:(1)定义(2)主要性能(3)主要配比设计要求(4)主要使用、施工要求。
c60高强混凝土的配制及工程应用

c60高强混凝土的配制及工程应用C60高强混凝土是一种具有很高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的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领域,包括高层建筑、桥梁、大坝、地铁隧道等。
其配制和工程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配制:C60高强混凝土的配制需要选用高性能水泥、细骨料、粗骨料和掺合料。
水泥的强度等级一般选用P.O42.5级以上的水泥,细骨料选择细度模数适中的天然砂,粗骨料选用抗压强度符合要求的机制砂或碎石。
掺合料可以选择矿渣粉、粉煤灰等。
配制时需要控制水胶比以及掺合料的掺量,保证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流动性。
2. 浇筑施工:C60高强混凝土的工程施工要求较高,需要合理设定浇筑工艺和施工步骤。
在浇筑过程中要注意混凝土的均匀性、密实性和表面光洁度,避免混凝土出现内部缺陷和空洞等问题。
对于大体积的混凝土构件,可以采取分层浇筑或采用超声波振动器进行振捣,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
3. 养护:C60高强混凝土的养护是保证其性能和耐久性的重要环节。
养护期间,需要采取保湿和温湿度控制措施,避免混凝土过早失水和过早干燥。
常见的养护方法包括喷水养护、遮阳养护和覆盖湿布等。
4. 应用:C60高强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高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的工程中。
在高层建筑中,常用于承担大跨度的梁、柱和楼板;在桥梁工程中,常用于桥梁翼墙、桥台和桥面;在大坝工程中,常用于溢流坝和导流坝;在地铁隧道工程中,常用于隧道衬砌和防水层等。
总之,C60高强混凝土的配制和工程应用需要注意控制配合比,施工工艺和养护措施,以确保其性能和耐久性。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C60高强混凝土在工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顺波 盖占芳 胡志远
在某些地区, 由于矿物掺合料的获取代价较高, 从经济实用的角度出发,探讨不外加矿物掺合料、 通过优选砂石料外加高效减水剂配制高强混凝土的 方法
原材料及其性能
• 水泥:河南渑池水泥厂525#普通硅酸盐水泥
525#普通硅酸盐水泥性能
细度 凝结时间/h 烧失量
水泥钢纤维浆配合比的确定 经过试拌,钢纤维与胶合料质量比约为1:1. 41 时工作性能最好。当采用3. 74%的钢纤维体积率,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钢纤维用量为78 00 × 0.0374= 292 kg ,对应的胶合料重为292 × 1. 41= 412 kg 。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混凝土强度,作了以下调整: ( 1) 水灰比降低为0. 28 ,减水剂增加到1. 5% ; ( 2) 在胶合料中掺入硅灰, 硅灰用量为水泥的20%。 这样得到的水泥钢纤维浆配合比见表3 中Ⅴ。
G2和G8 ,G9 砂率↑ 和易性↑
G2和G6,G7 减水剂↑ 和易性源自有产生明显影响混凝土的力学性质
按GBJ81- 85《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了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轴心抗压强度和静压弹性模量试验,按SD105- 82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了 混凝土抗拉强度、 静拉弹性模量和极限拉伸应 变试验,试验成果列入表4 和表5.
钢纤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林小松
以普通混土配合比为基准, 采用钢纤维替 代部分细骨料、用钢纤维替代部分骨料和二次 合成法3 种方法进行试验比较.
替代的原则是等体积替代。 水泥为:湖南湘乡水泥厂生产的5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湖南湘潭电厂生产的Ⅱ级粉煤灰; 碎石:湖南长沙市丁字湾的花岗岩碎石, 压碎指 标为17.8%, 最大粒径为20 mm; 砂:普通洁净河砂, 中砂。
钢纤维混凝土中基准混凝土的材料用量 由于基准混凝土中用了硅灰,表观密度很小,宜用 密度法设计配合比,即 mc = m1 - mf 。其中, mc,mf ——分别为每立方米合成的钢纤维混凝土中 基准混凝土与水泥钢纤维浆的质量; m1 ——每立方米钢纤维混凝土的质量,kg 。 这时每立方米合成的钢纤维混凝土中基准混凝土材 料用量的折减系数为k = ( m1 - mf ) / m0, 其中,m0——每立方米基准混凝土的质量,kg。
用钢纤维替代普通高强混凝土中的 部分细骨料
• 钢纤维体积率为4% ,与砂作等体积代换
普通高强混凝土配合比与立方体抗压强度见 表1 中Ⅱ。其它材料均不变, 这样钢纤维替代砂后
的配合比与立方体抗压强度见表1 中Ⅳ。
替代后砂的用量为661- 0. 04 ×2 650= 555 kg . 其中, 砂的密度为2650kg/ m3。 钢纤维的密度为7800kg/ m3。 加入钢纤维的质量为7800×0.04=312kg。 7 d 强度相对提高23. 3%;28 d 强度相对提高10. 4% .
• 高效减水剂:复合型萘磺酸系高效减水剂
混凝土的配置和拌合性能
在前期试配的基础上,本次系统试验研究 考虑的变化参数有水灰比、 砂率、 减水剂掺 量、 水泥用量,共分9 组,配合比和原材料用量 见表4.
G2和G3 水泥用量↓ 坍落度↓ G2和G4 水灰比 ↓ 坍落度↓
不适合混凝土的浇筑
配置C70以 上的高强混 凝土,最小 水泥用量为 530kg/m3, 最小水灰比 为0.28
/%
/%
初凝 终凝
含碱 量/%
抗折强度 fv/N·mm-2
3d 7d 28d
抗压强度 fv/N·mm-2
3d 7d 28d
3.10 2.20 3.16 0.87 0.56 6.01 8.00 9.11 31.2 36.20 57.0
• 砂:河南鲁山河沙,中砂
• 碎石:采用石灰岩质碎石,由10~20mm粒 级和5~10mm粒级按优化比例组合(优化比 例没有详细说明)
二次合成法
• 基本思路是: 把钢纤维混凝土看成是由水泥 钢纤维浆与基准混凝土两部分组成的,分别 确定水泥钢纤维浆与基准混凝土中各种材料 的用量,最后合成钢纤维混凝土的配合比。
钢纤维体积率为3.8%。 预定配制的钢纤维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为90 MPa, 则基准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为90/1. 4 =64 MPa 。 在初步试验中, 获得一种抗压强度为 62.6KPa的普 通高强混凝土 ,其配合比与强度见表3中Ⅰ。
① G1~G3,增大水泥用量并没有增大混凝土强度, 由于试验量较少,这种反常现象需进一步研究确定.
② G2和G4G5, G5 水灰比较大,混凝土强度有所 降低,并使得混凝土的抗压弹性模量和极限拉伸应变 有所减小,但对混凝土的抗拉弹性模量影响不明显.
③ G2和G6~G9, 减水剂掺量和砂率对混凝土的 强度和弹性模量的没有明显影响。
用钢纤维替代普通高强混凝土中的 部分骨料
• 采用等体积代换法,钢纤维体积率为3. 37%. 硅灰:青海铁合金厂产品,灰白色,经增密处理
后,松散密度为640kg/ m3。 配合比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对比见表 2。其中 1
号为普通高强混凝土,2 号为替代后的钢纤维混凝 土。
砂石比保持不变, S 0/G 0= 580/1030=0. 5631。 △G 0/ 2 800+ 0. 5631×△G 0/ 2 650 =0. 0337 。 解得 △G 0 = 59 kg ; △S0 = 0. 5631×59 = 33 kg 。 故在2 号钢纤维混凝土中, S 0 = 547 kg,G 0 = 971 kg 。 钢纤维7800×0.0337=263kg。 7 d 强度相对提高21. 4%;28 d 强度相对提高40. 7%。
试验结果, 高强混凝土的 3d 强度达到了28d 的 69%~76% ,可以用于高效预应力高强混凝土 结构构件的预制, 能够满足混凝土浇筑3 d后放张 预应力筋的设计要求.
结论:水泥用量530kg/m3, 水灰比0.28, 减水剂1.0% ~1.5%, 砂率23% ~27%,
可以配置出性能稳定的C70高强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