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获取和传输手段,在军事、环境监测、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深入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我们进行了本次实验。
二、实验目的1. 熟悉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 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协议和拓扑结构;3. 熟悉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编程与调试方法;4. 通过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实验内容1.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无线传感器网络由传感器节点、汇聚节点和终端节点组成。
传感器节点负责感知环境信息,汇聚节点负责收集和转发数据,终端节点负责处理和显示数据。
传感器节点通常由微控制器、传感器、无线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组成。
2. 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协议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协议主要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物理层负责无线信号的传输,数据链路层负责数据的可靠传输,网络层负责数据路由和传输。
3. 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结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星形、树形、网状和混合形等。
星形拓扑结构简单,但易受中心节点故障影响;树形拓扑结构具有较高的路由效率,但节点间距离较长;网状拓扑结构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路由效率,但节点间距离较远。
4. 无线传感器网络编程与调试本实验采用ZigBee模块作为无线通信模块,利用IAR Embedded WorkBench开发环境进行编程。
实验内容如下:(1)编写传感器节点程序,实现数据的采集和发送;(2)编写汇聚节点程序,实现数据的收集、处理和转发;(3)编写终端节点程序,实现数据的接收和显示。
5. 实验步骤(1)搭建实验平台,包括传感器节点、汇聚节点和终端节点;(2)编写传感器节点程序,实现数据的采集和发送;(3)编写汇聚节点程序,实现数据的收集、处理和转发;(4)编写终端节点程序,实现数据的接收和显示;(5)调试程序,确保各节点间通信正常;(6)观察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虚拟骨干网构造算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虚拟骨干网构造算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移动设备、物联网等技术的兴起,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已经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
无线传感器网络一般由大量的小型传感器节点组成,这些节点可以感知环境中的不同物理量,并通过无线通信将数据传输到其他节点或基站。
由于传感器节点数量众多,而且节点一般质量较低、能量有限,因此如何优化网络性能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虚拟骨干网(Virtual Backbone)是一种重要的网络构造方式。
通过建立虚拟骨干网,可以将传感器节点组织成一个更加紧凑、高效的网络结构,提高网络的可靠性、能耗等性能指标。
虚拟骨干网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多种应用场景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适应性采样、路由控制、数据聚集、区域覆盖、移动定位等。
二、研究内容目前,虚拟骨干网的构造算法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中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1. 研究现有的虚拟骨干网构造算法,并进行分析比较。
对于不同的场景、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性质等,选择适当的算法进行比较分析。
2. 新建立无线传感器网络虚拟骨干网的构造问题,研究如何通过局部算法和全局算法构建虚拟骨干网。
提出一种能够减少虚拟骨干网节点数量的构造算法,合理地管理无线传感器网络。
3. 在现有虚拟骨干网构造算法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提高虚拟骨干网的质量和性能。
主要研究虚拟骨干网的构建和维护、路由、数据收集、数据处理等问题,为提高虚拟骨干网的应用贡献。
4. 建立无线传感器网络模型和性能指标,评估虚拟骨干网算法的性能和效率。
通过模拟实验和数学建模,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提高虚拟骨干网的性能和效率,进一步完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技术体系,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提供重要支持。
具体意义如下:1. 研究虚拟骨干网的构造算法,可以降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能量消耗,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研究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研究一、引言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智慧场景和智能设备不断涌现。
而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Wireless Sensor Networks,简称WSN)的应用和发展,为物联网的构建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本文将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二、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概述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由大量分布式的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系统,这些节点具有感知环境信息、通信和可计算的能力。
传感器节点可以通过无线通信协议进行联系和传输数据,形成一个具有自组织和自修复能力的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包括:自组织性、自适应性、实时性和易扩展性等。
三、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领域1.环境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领域。
通过将传感器节点部署在需要监测的环境中,可以实时感知并监测环境信息,如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
通过数据采集和处理,可以对环境进行实时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智能交通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通过将传感器节点部署在交通要冲和关键节点,可以实时监测交通流量、道路状况等信息,提供交通状况实时查询和分析,为交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3.工业生产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要。
通过部署在生产线上的传感器节点,可以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调整,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4.智能农业传统农业生产中缺乏实时的环境监测和精确的农业管理手段,而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在农田中部署传感器节点,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参数,优化农业生产过程,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5.健康医疗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也可以在健康医疗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将传感器节点嵌入到医疗设备或个人佩戴设备中,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运动状态等信息,提供健康数据采集和监测服务,为医疗过程提供更加精确的数据支持。
无线传感器网络发展现状研究

无线传感器网络发展现状研究引言近年来,由于微电子技术、计算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得大量低功耗、多功能、低成本的无线传感器问世,由多个传感器共同构成的网络系统吸引了大量学者的兴趣。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就是在监测区域内布置大量具有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及无线通信能力的节点,整体形成一个多跳自组织网络系统,共同完成某些功能,在环境监测、交通运输、医疗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传感器节点通常配备一个或多个不同类型的传感器,用于完成不同物理数据的采集。
同时节点上还配置有微处理器、存储器、电源、射频收发器和执行器等。
与传统的传感器网络不同,WSN体积小,价格便宜,因而节点的能量(如存储空间、计算能力、通信带宽、通信范围等)相对较弱。
此外,WSN节点常常由电池供电,并且常常工作于恶劣的环境甚至是敌方区域,不能提供电池补给或更换,因而电源也是约束传感器节点的一个重要因素。
节点通常由无线通信设备通过多跳的方式将数据发送到基站,再由基站传送到指挥中心。
WSN领域的研究目标是满足上述约束条件的同时完成指定任务。
引入新的设计理念,开发或改进现有的协议,开创新的应用领域,开发新的算法,都成为WSN研究热点。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WSN关键支持技术新的协议、算法以及应用。
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由许多不同类型的节点(如地震、低采样率电磁传感器、温度、视觉、红外声音和雷达等)构成。
WSN的应用,可以分为监测和追踪两类。
监测应用包括室外室内环境监测、健康状况监测、库存监测、工厂生产过程自动化、自然环境监测等方面。
跟踪的应用有目标跟踪、动物跟踪、汽车跟踪、人的跟踪等。
1.1 公共卫生WSN可用于残疾人监测、病人监测、诊断、医院药品管理系统。
C.R.Badker 等人指出,在公共卫生医疗监测中应用WSN能提高现有卫生和病人监测状况。
文中提出了4种应用原型:婴儿监测、提醒聋人、血压监测与追踪、消防员身体特征信号监测。
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现状与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现状与应用一、本文概述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是一种由许多在空间上分布的自动装置组成的网络,这些装置能够使用传感器协作地监控不同环境或对象的物理或化学现象,并通过无线方式进行信息传输。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受到关注,成为信息技术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现状和应用领域。
我们将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关键技术进行介绍,包括传感器节点的设计与优化、网络通信协议、能量管理策略等。
接着,我们将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环境监测、智能交通、农业物联网、医疗健康、军事防御等领域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在不同场景下的优势和挑战。
我们还将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工程师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现状和应用概览,同时推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推广。
二、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现状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s)是近年来物联网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随着微型化、低功耗、高性能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无线传感器网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深入的研究。
网络拓扑与协议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结构的研究主要关注如何有效地组织传感器节点,以提高网络的覆盖范围和连通性。
针对传感器节点的能量限制,研究人员还设计了多种节能的通信协议,如跳频扩频、时分复用等,以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
数据融合与处理技术: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由于传感器节点数量众多,产生的数据量巨大。
因此,数据融合与处理技术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数据融合旨在将多个传感器节点的数据融合成一条或多条有用信息,减少数据传输量并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隐私保护
数据加密技术
为了保护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数据隐私, 研究人员正在研究新的数据加密技术。这 些技术包括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 法、同态加密等。这些加密技术能够有效 地保护数据隐私,防止数据泄露和攻击。
VS
安全路由协议
安全路由协议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防止恶意攻击和数 据篡改。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安全路由 协议,如基于密钥的安全路由协议、基于 身份的安全路由协议等。这些协议能够有 效地保护数据隐私和网络安全。
特点
低功耗、微型化、分布式、自组织、抗干扰能力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和应 用场景。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场景
环境监测
用于气象、水文、环境保护等领域,实现 对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医疗护理
用于远程医疗和健康监测,实现对患者生 命体征的实时监测和数据传输。
智能家居
用于家庭智能化管理,实现家居设备的互 联互通和智能化控制。
据传输。
网状结构
所有节点都通过多跳路由的方 式相互连接,构成一个自组织
的网络拓扑结构。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协议
01
02
03
MAC协议
负责协调和安排网络中的 节点进行数据传输,避免 碰撞和冲突。
路由协议
负责将数据从源节点通过 网络转发到目的节点,同 时优化能量消耗。
同步协议
负责协调网络中各个节点 的时钟,以确保数据传输 的同步性。
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总结词
智能家居中,无线传感器网络被用于实现家庭环境的实 时监测和控制,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和节能效果。
详细描述
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智能家居成为了 新的趋势。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可以实 现家庭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控制。例如,通过部署在室内 的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人体感应器等,可以实 时监测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和人员活动情况,并利 用无线通信技术将数据传输到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进 行分析和控制。此外,智能家居还可以实现家电的远程 控制和能源管理等功能,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和节能效果 。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网技术研究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网技术研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我们所处的环境变得越来越智能化。
而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智能化环境中一种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各种领域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通信距离短、节点能源有限等特点,因此,如何进行合理的组网技术研究也成为了当前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网概述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的分布式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节点间能相互通信,并收集周围环境信息进行处理与传输。
而无线传感器节点的组网方式因其应用场景而异,可分为单跳以及多跳网络。
单跳网络:单跳网络适用于节点间通信距离较近,或者节点之间的传输消息不需要经过多个节点传输。
此时,节点之间只需建立起一对一的连接即可实现信息的传输和通信。
多跳网络:多跳网络适用于节点之间通信距离远,或者消息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需要经过多个节点的传输。
多跳网络中节点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采用多跳中继方式。
只有数据经过中继节点的转发后,信号才能传至目的节点。
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网技术1. 节点分组式组网技术节点分组式组网技术将无线传感器节点按照某种规则划分不同的组别,不同组之间通过有限数量的集中型传输节点进行数据的传输。
节点分组式组网技术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节点分组,如自适应分组算法、基于密度和等级的分组算法等等。
除此之外,采用节点分组的方法对网络的能耗也有所降低,可以有效地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
2. 分布式自组织网络分布式自组织网络是指无线传感器节点在没有任何预先配置的情况下自动组成的网络。
在分布式自组织网络中,每个节点都处于相同的地位,没有中心节点的约束。
此时,每个节点都可以和其它节点通信,并根据自身的信息与其它节点交换控制信息,以实现自组织。
分布式自组织网络中,采用了开放式节点接入机制,节点可以根据需要端口组内或端口组外,这样既保证了节点之间的通信,又降低了组网中节点之间的通信延时。
3. 向心式组网技术向心式组网技术是指将无线传感器节点按照固定的点分别分布在不同的区域中,每个区域有一个函数中心点,将在不同区域中的节点向对应的区域中心汇集,并以中心点为核心进行传输。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备受关注。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指由大量的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这些节点通过无线通信进行数据交互和协调。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传感器节点具有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维护和自我适应等能力。
本文将探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历程、关键技术和应用。
一、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历程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微型化、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2001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发起了“智能结构无线传感器网络”项目,这标志着无线传感器网络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
随后,研究者们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
2002年,美国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DARPA)组织了“传感器网格散发和协调试验”(SensorNet)项目,这是无线传感器网络领域的第一个大规模实验,成功展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潜力。
2003年,全球无线传感器网络会议(Global Sensor Network Conference)首次在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召开,这也是无线传感器网络领域的第一个国际性学术会议。
二、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关键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技术领域,其中涉及到传感器节点的设计、数据传输和处理、网络拓扑配置、协议设计等多方面的技术。
1. 传感器节点设计传感器节点设计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传感器节点要能够采集、处理并传输数据。
因此,传感器节点需要具备较好的数据处理能力、存储能力以及通信能力。
传感器的电池寿命也很重要,因为传感器节点通常需要在野外环境长期运行。
2. 数据传输和处理数据传输和处理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数据传输需要通过无线通信进行,因此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信道选择、信号调制和编码等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数据的处理和存储也非常重要,传感器节点通常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将结果传输到目标节点或中心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近年来, 随着微机电子系统(MEMS) 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及数字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 出现了低成本、低功耗、多功能、体积微小的传感器节点。
这种微传感节点由传感单元、数据处理单元、通信单元和便携式电源组成, 能完成数据采集、信号监测和传送信息的任务。
随着传感器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提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因为其应用的广泛性而得到高度重视。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一组传感器节点通过无线介质连接构成的无线网络, 它采用Ad hoc方式部署大量微型的智能传感节点, 通过节点的协同工作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的目标信息。
微传感和无线的概念使得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传感器节点能运用于更多的领域, 包括军事、医疗保健、家居以及其他的商业领域, 并且有可能会应用于太空探索、化学处理和灾难救助。
可以说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信息感知和采集的一场革命, 是21世纪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1.1 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其应用现状本节对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的体系结构、特点、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应用等进行简单介绍。
1.1.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通常包括传感器节点(sensor node)、汇聚节点(sink node)和管理节点。
大量传感器节点部署在监测区域内,通过自组织方式构成网络。
传感器网络的节点可以随机或者特定地布置在目标环境中,它们之间通过特定的协议自组织起来,能够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并且相互协同工作完成特定任务。
这一技术已经应用到国防军事、动物的习性观测、材料结构健康监测、交通管理、医疗卫生、灾害监测等领域[6]。
传感器节点通常是一个微型的嵌入式系统,它是由传感器模块、处理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能量供应模块四部分组成,如图1-2所示。
传感器模块负责监测区域内信息的采集和数据转换;处理器模块负责控制整个传感器节点的操作,存储和处理本身采集的数据以及其它节点发来的数据;无线通信模块负责与其他传感器节点进行无线通信,交换控制消息和收发采集数据;能量供应模块为传感器节点提供运行所需的能量,通常采用电池[7]。
图1-1 传感器节点结构图1.1.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无线传感器网络是集成了监测、控制以及无线通信的网络系统,节点数目更为庞大(上千甚至上万),节点分布更为密集;由于环境影响和能量耗尽,节点更容易出现故障;环境干扰和节点故障易造成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传感器节点是固定不动的。
另外,传感器节点具有的能量、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和通信能力等都十分有限。
传统无线网络的首要设计目标是提供高服务质量和高效带宽利用,其次才考虑节约能源;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首要设计是能源的高效使用,这也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和传统网络最重要的区别之一。
与传统的数据采集技术相比,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的优势主要体现[8]在:(1)感知范围大。
单个大型传感设备虽然能力较强,但感知范围有限。
而无线传感器网络通过将大量能力较弱的传感器散布于整个区域可以获得较大的感知空间;(2)自组织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建立和节点间通信不依赖于固定的通信基础设施,传感器节点通过分布式网络拓扑协议实现组网,网络能够自动调整以适应节点的移动、加入和退出、剩余电量和无线传输范围的变化等。
(3)容错性能高。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密集分布,单位区域内的多个传感器在功能上是冗余的。
这使无线传感器网络比单个大型传感设备具有更强的容错能力。
网络中部分节点的损坏不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大量的冗余节点可以接替这些损坏节点的工作,为用户提供可靠的数据;(4)应用相关的网络,不同的应用背景对传感器网络的要求不同,其硬件平台、软件系统和网络协议必然会有很大差别;(5)成本低。
虽然用大量的传感器替代了一个大型传感设备,但由于大型传感设备在体积、可靠性、测量精度方面有严格的限制。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设备成本仍然远远低于传统的大型传感设备。
此外,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很高的智能性,部署方便,可以长期在无人干预的环境中自主工作,大大降低了使用和维护的成本。
1.1.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现状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多个节点组成的面向任务的无线网络,它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现代网络及无线通信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等多种领域技术,通过各类微型传感器对目标信息进行实时监测,由嵌入式计算资源对信息进行处理,并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将信息传送至远程用户。
这一技术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军事国防、工农业控制、城市管理、生物医疗、环境监测、抢险救灾、防恐反恐、危险区域远程控制等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实用价值。
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1.环境的监测和保护随着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需要采集的环境数据也越来越多,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出现为随机性的研究数据获取提供了便利,并且还可以避免传统数据收集方式给环境带来的侵入式破坏。
比如,英特尔研究实验室研究人员曾经将32个小型传感器连进互联网,以读出缅因州大鸭岛上的气候,用来评价一种海燕巢的条件。
无线传感器网络还可以跟踪候鸟和昆虫的迁移,研究环境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监测海洋、大气和土壤的成分等。
此外,它也可以应用在精细农业中,来监测农作物中的害虫、土壤的酸碱度和施肥状况等。
2.医疗护理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医疗研究、护理领域也可以大展身手。
罗彻斯特大学的科学家使用无线传感器创建了一个智能医疗房间,使用微尘来测量居住者的重要征兆(血压、脉搏和呼吸)、睡觉姿势以及每天24小时的活动状况。
英特尔公司也推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家庭护理技术。
该技术是做为探讨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技术项目center for aging services technologies(cast)的一个环节开发的。
该系统通过在鞋、家具以家用电器等家中道具和设备中嵌入半导体传感器,帮助老龄人士、阿尔茨海默氏病患者以及残障人士的家庭生活。
利用无线通信将各传感器联网可高效传递必要的信息从而方便接受护理。
而且还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负担。
英特尔主管预防性健康保险研究的董事eric dishman称,在开发家庭用护理技术方面,无线传感器网络是非常有前途的领域。
3.军事领域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密集型、随机分布的特点,使其非常适合应用于恶劣的战场环境中,使其非常适合应用于恶劣的战场环境中,包括侦察敌情、监控兵力、装备和物资,判断生物化学攻击等多方面用途。
美国国防部远景计划研究局已投资几千万美元,帮助大学进行智能尘埃传感器技术的研发。
哈伯研究公司总裁阿尔门丁格预测:智能尘埃式传感器及有关的技术销售将从2004年的1000万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几十亿美元。
4.其他用途无线传感器网络还被应用于其他一些领域。
比如一些危险的工业环境如井矿、核电厂等,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它来实施安全监测。
以下是其在状态安全监测方面的具体应用现状:1996年,Kenneth Maser等将无线传感应用于大型桥梁的监测,1997年Kenneth Maser等又发展了无线传感在桥梁监测中的应用,使其系统化理论化。
1998年,马里兰大学的Darryll.J.Pines和Philip.A.Lovell提出了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健康监的远程无线健康监测的构想和理论框架,同年斯坦福大学的Straser博士正式出了WiMMS的概念,即Wireless Modular Monitoring System。
2000 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MCEER高科技防震减灾会议上Jerome.P. Lynch等详细阐述了无线传感在土木工程健康监测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发展前景。
无线传感器网络也可以用在交通领域作为车辆监控的有力工具。
此外还可以在工业自动化生产线等诸多领域应用。
英特尔正在对工厂中的一个无线网络进行测试,该网络由40台机器上的210个传感器组成,这样组成的监控系统将可以大大改善工厂的运作条件。
它可以大幅降低检查设备的成本,同时由于可以提前发现问题,因此将能够缩短停机时间,提高效率,并延长设备的使用时间。
尽管无线传感器技术目前仍处于初步应用阶段,但已经展示出了非凡的应用价值,相信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和推进,一定会得到更大的应用。
国内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研究是应用驱动的,这一点与国外发展模式不同。
应用驱动更能够发现实际部署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法对现实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有利于更快地将传感器网络技术推向产业化。
目前,国内许多关于传感器网络方面的研究成果总体上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国家和研究机构投入的科研力度很大,在推动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方面,很多研究所和大学都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方面,考虑到软件的兼容性及硬件平台的可比性,国内研究机构也和国外研究机构一样,绝大多数的设计方案都是研习国外著名的节点硬件平台,如MICA和TELOS 系列节点。
故相对而言主要专注于无线通信协议、同步和定位中间件、数据融合、低功耗与高可靠高安全性设计、网络管理、质量保证技术以及特定行业的应用研究,这也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知识产权的关键所在。
从整体来看,国内关于无线传感单元和无线传感网络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和应用水平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缺少对整个系统的创新性研究,具有关键性自主知识产权较少。
1.2 热点问题及研究趋势无线传感器网络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致力于小型化、低功耗、低成本的传感器节点的开发和研制, 出现了众多的传感器节点。
第二阶段则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通信网络的特性进行研究, 特别是通信协议的设计和实现。
在这个阶段, 提出了许多通信协议, 特别是数据链路层的MAC 协议和网络层的路由协议。
第三阶段侧重于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群体智能行为的研究。
目前的研究处于第二、三阶段。
1.2.1 目前研究热点在通信协议方面,主要的研究热点包括物理层协议研究,传感器网络所采用的传输媒体研究、频段选择及调制方式研究,数据链路层协议研究,网络层协议(主要指路由协议,平面路由协议等)研究。
在传感器网络管理方面,主要的热点是能量管理,对休眠、唤醒,以及采用发送功率低的RF等的研究。
控制节点对能量的使用,在各层上都可使用,如操作系统、物理层、链路层、路由协议等。
另外,还有安全管理的内容,包括传统的无线电电磁干扰方式和应对路由机制攻击等方面的研究。
侵入节点发送误警数据,致使网络的某些节点和某些网段互发大量的无用数据,使能量很快耗尽,传感器网络分立,形成监测黑洞,无法完成正常监测工作。
在研究中,可以探索采用扩频通信、传感器节点接入认证、鉴权、数据水印和数据加密等技术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数据查询管理,COUGAR系统能测试感知数据查询技术性能,提出了在传感器网络上计算聚集函数的容错和可扩展算法,并探索把传感器网络表示为数据库的思想,探讨如何把分布式查询处理技术应用于感知数据查询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