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总论-8版

合集下载

消化系统疾病总论课件

消化系统疾病总论课件
与进食时间密切相关 胆囊结石常有右上腹绞痛并向右肩及背部放射
的特点 胰腺癌所致腹痛往往在仰卧位时加重而在侧卧
位时减轻
病史采集
居住地区、生活环境、工作性质:阿米 巴性肝脓肿患者过去常与牧羊犬接近的 经历;乙型及丙型肝炎患者往往有接受 携带病毒者的血液、血浆或血浆蛋白输 注史;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有长期酗酒的 病史;
蛋白质的代射 ●一些激素的合成和分解,各种维生素的吸收、
贮存和利用,铜、铁等微量元素的代射 ●进入体内的毒素和有害物质的分解和排泄 ●参与免疫机制
肝解剖和生理功能的特点
由于肝解剖和生理功能的特点,造成肝疾病的 发病原因、病理变化、临床表现诸多特殊之处
肝通过门静脉接受来自腹内脏器的静脉血,从 肠道进入体内的细菌、毒素、病毒、寄生虫可 随门静脉血流入肝、引起肝内感染或病变;
钡餐可显示十二指肠环扩大,并有充盈缺损 十二指肠横段,后有腰椎,前有肠系膜上动脉,
可因两者的挤压形成十二指肠郁积综合征 十二指肠在Treitz韧带连接空肠 小肠直径平均4cm,回肠最窄,异物常嵌顿于回
肠下段,形成肠梗阻 功能:消化和吸收
大肠
m,与回肠相接处有粘膜皱襞形成的回盲瓣, 使回肠中的食物残渣间断进入结肠,并防止饱 含细菌的结肠内容物逆流入小肠
主要功能: ●食物的摄入、消化、吸收,维持身体营养 ●保证内环境稳定,排泄食物残渣、代谢终产
物和有害物质 ●免疫活性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激素产生细胞调节胃肠本身的分泌和运动功

食管
咽部到胃的贲门,长25~30cm,上端、下端及 中段各有一个狭窄区--异物嵌顿,癌的好发区
可以调控胃肠的分泌、运动功能 G细胞分泌胃泌素,可增加胃酸的分泌;D细胞,
分泌生长抑素,可减少胃酸的分泌;十二指肠 和空肠的M细胞分泌胃动素,可促进胃的运动 G细胞增生可引起以胃酸过高和顽固性消化性 溃疡特征的卓-艾氏综合征〔Z-E syndrome〕 D1细胞增生,血管活性肠肽分泌过多,可引起 以水泻、低血钾、无胃酸或低胃酸为特征的 WDHA综合征。

消化系统疾病总论(人卫8版)(内容详细)

消化系统疾病总论(人卫8版)(内容详细)
粘液细胞:粘液 胃底腺 壁细胞:盐酸、内因子
主细胞:胃蛋白酶原
内分泌腺: G细胞—促胃液素 D细胞—生长抑素
医学精制
15
常见疾病相关的消化生理、生化功能
胃酸的分泌与调节
食物
G细胞
--
--
生长抑素
--
壁细胞 组胺
盐酸
促胃液素
D细胞
肠嗜络样细胞
血管
医学精制
16
常见疾病相关的消化生理、生化功能
胃黏膜屏障
医学精制
26
肝脏的代谢与解毒作用
4种形式的生化反应
{氧化 还原 水解 结合——最重要方式,药物和毒物与肝细胞内的 葡萄糖醛酸、乙酰辅酶A、甘氨酸、3’磷酸腺苷-5’-磷酸硫酸、谷胱甘肽等结 合,便于从胆汁和尿中排出。
医学精制
27
胆道的协调运动
组成:
毛细胆管 胆小管 左右肝管 肝总管 胆囊、胆囊管 胆总管
伪膜性肠炎
结肠息肉
胃溃疡
胃癌
医学精制
39
内镜下食道支架植入术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医学精制
40
食道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治疗
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
医学精制
41
实验室检测
▲ HBV感染的诊断 乙肝五项 定量及定性 ▲ H.pylori的检测 ▲肝功能的评估
医学精制
21
小肠
作用:吸收营养物质,经门静脉送入 肝脏、进入血循环。
大肠
作用:1、吸收水分及少量维生素 2、储备及排泄功能
医学精制
22
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及肝脏的代谢作用
糖类
肝脏受损后,肝糖原的合成、分解及糖异生功能受 损,则正常血糖浓度难以维持,因此慢性肝病患者容易 合并糖尿病、低血糖。

消化系统疾病总论

消化系统疾病总论


脾脓肿

多囊肝
(4)放射性核素检查
99mTc—PMT静脉注射
肝肿瘤诊断。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胃排空、肠转运时间等
(5)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PET)
PET反映生理功能而非解剖结构 用于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断 示踪剂注入人体 不同组织摄入不同 理过程形象化和数量化
将生
4.活组织检查和脱落细胞检查
③γ-谷氨酰转移酶及同工酶测定: 正常值<50u/L 临床意义:胆道阻塞性疾病 急、慢性酒精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脂肪肝、胰腺炎、胰腺肿瘤、前列腺肿瘤 γ-GT2对原发性肝癌有诊断价值
6.肝纤维化实验室指标: 单胺氧化酶(MAO) 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P) 脯氨酰羟化酶(PH)
病毒标志物-确定肝炎类型 肿瘤标志物 甲胎蛋白-原发性肝细胞癌 癌胚抗原-结肠癌和胰腺癌 恶性贫血 自身抗体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自身免疫性肝炎 消化道激素-胃泌素测定

肝脏的基本功能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功能繁多,约1500多种,但 基本功能概括为一下三方面: (一)肝脏的代谢功能:
蛋白合成功能 90%以上的血清总蛋白 所有白蛋白
代谢功能
大部分凝血因子 糖原合成与分解 餐后血糖>8.25mmol/L,肝糖原合成 空腹血糖<3.9mmol/L,肝糖原分解 脂类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运输 维生素的代谢:ADEK 激素的灭活
肛门直肠指检:一指千金
直肠肿瘤 痔疮 消化道出血
(三)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Leabharlann 1.化验检查 血常规 有无脾功能亢进、 有无缺铁、恶性贫血等。 血沉 炎症性肠病 肠或腹膜结核
粪常规 肉眼观 隐血试验 显微镜下检查 大肠病原学检查

病理第8版课件-消化系统疾病

病理第8版课件-消化系统疾病
上皮的交界线(squamocolumnar junction,SCJ); 二、胃-食管交界线:为管状食管与囊状胃的交
界(gastroesophagealjunction, GEJ)。
内镜诊断
BE的内镜下齿状线水平不再与胃食管连接部一 致, 表现为一种特征性的橘红色柔软的柱状上 皮粘膜,以环状食管内壁的形式伸展(环周型),或 呈无规则的指状突起(舌型)和岛状分布(岛型)。 病变与全面光滑的淡粉色鳞状上皮有鲜明对比。
临床表现:
吞咽困难、反流、胸骨后疼痛和体重减轻
急性刺激性胃炎
急性出血性胃炎
急性胃炎 腐蚀性胃炎
分类
急性感染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肥厚性胃炎
其他类型
胃粘膜非特异性炎症,发病率较高 病因及发病机制: H.P.infection Chronic irritant Refluxxing 自身免疫性损伤
后期形成疤痕狭窄,狭窄一般呈向心性,边缘光整或有轻度不规则。狭窄 段以上食管轻度扩张。
贲门弛缓不能(achalasia)
概述:
吞咽后食管体部无蠕动、贲门括约肌弛 缓不良的一种疾病。病因迄今不明,一般认 为是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与食管肌层内 奥尔巴赫(Auerbach)神经节细胞变性、 减少或缺乏以及副交感神经分布缺陷有关; 在神经节细胞退变的同时,常伴有淋巴细胞 浸润的炎症表现,或许该病与感染、免疫等 因素相关。
1.掌握消化性溃疡病的病因、病理变化及并发症; 2.掌握慢性食管炎、慢性胃炎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3.熟悉几种炎症性肠病的好发部位、病理变化和临 床表现。 4.理解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病机制; 5.了解食管狭窄和扩张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
第一节 食管的炎症、狭窄和扩张

病理学(第八版)新编消化系统疾病精品PPT课件

病理学(第八版)新编消化系统疾病精品PPT课件

5.遗传因素
18
肉眼: 1.位置:多位于胃小弯,多见于幽门部,尤其 是胃窦 2.数目:常为一个,可多个 3.大小:直径多<2cm 4.外形:多呈圆形或椭圆形 5.损伤形态:边缘整齐,状似刀切,底部平坦、
洁净,常穿至黏膜下层,可深达肌层甚至浆膜层(贲 门侧更深,呈潜掘状;幽门侧较浅,呈阶梯状),周 边黏膜皱襞呈放射状
TEL:611212
1
掌握慢性胃炎的病理变化;
掌握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病理变化;
掌握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的病 理变化; 熟悉消化道及消化腺各类疾病的病因及发 病机制;
2
慢性胃炎、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及各类肿瘤的病理变化;
慢性胃炎的鉴别; 门脉高压的并发症和继发 性改变
3
4
单纯性卡他性炎
阑尾周围脓肿(穿孔) 肝脓肿(菌栓) 阑尾囊肿(近端阻塞) 阑尾积脓(近端阻塞) 黏液假瘤(pseudomyxoma)
27
一、局限性肠炎(regional enteritis)
又称Crohn disease 病变位置:主要累及回肠末端,其次为结肠、回
肠近端和空肠等 临床表现:腹痛、腹泻、腹部肿块、溃疡
16
淋巴细胞性胃炎 嗜酸细胞性胃炎 肉芽肿性胃炎 疣状胃炎
17
病变特征:多为胃和十二指肠黏膜溃疡,呈反复发作
慢性过程,多见于成年人(20-50岁)
发病率:胃约25%,十二指肠约70%,复合性约5%。
病因及发病机制;
1.H.P. 感染;
2.黏膜抗消化能力减弱;
3.胃液消化作用;
迷高:D
4.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 迷低:G
22
愈合 并发症:
1.出血(约10%-35%) 2.穿孔(约5%),多在为后壁 3.幽门狭窄(约3%) 4.癌变(<1%) 其中十二指肠溃疡一般不癌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篇
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章
总论
高唐县人民医院神经消化内科 左光熙
学习目的:
掌握消化系统常见病的基本临床表现、 诊断步骤、治疗原则
熟悉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基本病理改 变和预防
主要内容
消化系统组成 常见疾病相关的消化生理、生化功能 消化系统重要诊疗技术
消化系统组成
消化道 消化腺
消化系统
糖原 肌糖原—肌肉收缩 肝糖原—稳定血糖
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及肝脏的代谢作用
脂肪
氧化分解—热量供能 糖异生—葡萄糖和糖原
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及肝脏的代谢作用
蛋白质
肝脏合成 本身所需的蛋白质 白蛋白、部分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 及凝血因子等。
肝脏的代谢与解 分级
项目
1
肝性脑病(级)

腹水

胆 红 素 ( umol/L)
<34
白 蛋 白 ( g/L)
>35
凝 血 酶原时间( s)
<14


2
I~II
易消退
34~51
28~35
15~17
注:A:5-6 分、B:7-9 分、C:10-15 分
3 III~IV 难消退
>51
<28
>18
影像诊断
治疗后复查首选)
肝功能评估
{肝脏合成功能 肝细胞膜破裂及通透性增加 胆红素代谢
肝功能评估
1.合成功能:
血清白蛋白↓ 血浆凝血因子↓ 血胆固醇↓
肝功能评估
2. 肝细胞膜破裂及通透性增加
ALT AST
3. 胆红素代谢
肝功能的评估
应该结合 患者的症状、 体征、影像 学资料及病 理等综合判 断。
肝功能的评估
1.超声 (ultrasonography,US)
2.计算机断层扫描 (computed tomography, CT)
3.磁共振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4.X线 (腹平片、钡餐、钡灌肠、气钡小肠造影等)
影像诊断
肝 癌
肝 硬 化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氧化 还原 水解 结合——最重要方式,药物和毒物与肝细胞内的 葡萄糖醛酸、乙酰辅酶A、甘氨酸、3’磷酸腺苷-5’-磷酸硫酸、谷胱甘肽等结 合,便于从胆汁和尿中排出。
胆道的协调运动
胆道的协调运动
胰酶合成、活化及胰腺防止 自身消化的生理机制
胰十二指肠正面结构
胰十二指肠背面结构
胰酶合成、活化及胰腺防止 自身消化的生理机制
Crohn病
伪膜性肠炎
结肠息肉
胃溃疡
胃癌
内镜下食道支架植入术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食道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治疗 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
实验室检测
▲ HBV感染的诊断 ▲ H.pylori的检测 ▲肝功能的评估
H.pylori检测
侵入性:快速尿素酶试验、黏膜涂片组织染色
镜检、细菌培养
非侵入性: 13C、14C尿素呼气试验( 根除
{ 胃腺
幽门腺:胃窦和幽门部 胃底腺:胃底和胃体部
贲门腺:贲门附近
外分泌腺:
贲门腺—粘液 幽门腺—粘液、促胃液素
粘液细胞:粘液 胃底腺 壁细胞:盐酸、内因子
主细胞:胃蛋白酶原
内分泌腺: G细胞—促胃液素 D细胞—生长抑素
胃黏膜屏障
{ 上皮前 上皮细胞 上皮后
胃腔
黏液 碳酸氢盐 上皮细胞
血流
胃酸的分泌与调节
食物 G细胞
生长抑素
促胃液素
D细胞
壁细胞
盐酸
组胺 肠嗜络样细胞
血管
肠道屏障
▲机械屏障 ▲化学屏障 ▲ 免疫屏障 ▲ 生物屏障 ▲ 肠蠕动
小肠
作用:吸收营养物质,经门静脉送入 肝脏、进入血循环。
大肠
作用:1、吸收水分及少量维生素 2、储备及排泄功能
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及肝脏的代谢作用
糖类 机体供能
消化道 消化腺
上消化道: 口腔、咽、食管、 胃、十二指肠、
下消化道:
大消化腺: 小消化腺:
空肠、回肠、盲 肠、阑尾、结肠、 直肠、肛管
大唾液腺、 胰、肝
胃腺、肠腺
消化道的结构
第一节
常见疾病相关的消化生理、生化功能
生理性食管抗反流防御机制
▲ 抗反流屏障 ▲食管清除作用 ▲食管粘膜屏障
胃黏膜屏障
胰腺消化酶异常激活后 对本器官及其周围脏器产生消化作用
“自我消化”作用
第二节 消化系统重要诊疗技术
消化系统重要诊疗技术
内镜诊断 胃肠镜 胶囊内镜 推进式小肠镜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超声内镜(EUS)
胃镜、结肠镜
胶囊内镜
推进式小肠镜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超声内镜(EU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