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神经后支综合征

合集下载

局部注射配合小针刀治疗脊神经后支综合征

局部注射配合小针刀治疗脊神经后支综合征

( 部分人 群 T 2~L ) 侧 支 向下 形成 的臀上皮神经 I 4外 可达大腿 后至胭 窝 以上 的皮 肤 , 若此 支 受损 可 引 故
起最 远达 胭窝 的腿 痛 。非器 质性腰 腿疼 痛与腰脊神 经后 支关 系密 切 , 脊神 经 后 支 及其 分 支 的损 伤 和 腰
2 2 治疗措施 采用局部注射配合小针刀闭合松 . 解术 。患者俯 卧位 , 在进针 点标 记处 常规 消毒铺 巾 , 取5 l m 注射器, 7号穿刺针抽取 2 用 %利多卡因 2 l m
浙 江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2 1 第 2 0 0年 O卷第 4期
Z eagJ C hj n I WM( o.0N . 0 0 i T V 12 o42 1 )
2 27
局 部 注射 配合 小 针 刀 治疗 脊 神 经 后 支 综 合征
冷 涛 张云鹏 浙 江 中医药大学 2 0 0 7级 硕士研 究生 杭 州 3 0 5 10 3 姚新 苗( 导 ) 浙 江 中医药大学 第三 附属 医 院 指
关键词
脊神 经后 支综合征
局 部 注射
针 刀疗法 口线 与后 正 中线一 致 , 逐层 深入 , 当小 针刀刀 口接触 骨 面时 , 用横 行剥离 法 , 感觉 肌 肉和骨 尖之 间有 松动 感, 同时患者 大多 主 诉 局 部 有 明显 的酸 、 、 即可 沉 胀
出刀 ; 贴创 可 贴 并 压 迫 针 孑 约 3~5 i。一 般 1次 L a rn
1 1 一般 资料 本 组 18例 均 为 门诊 病 例 , 5 . l 男 0 例, 6 女 8例 , 龄 2 年 5~6 5岁 , 均 4 . 平 2 6岁 , 程 l 病 天 ~l 0年 , 均 5 平 4个 月 ; 痛 部 位 分 布 于 腰 骶 部 、 疼 臀部 、 尾 部 、 后 部 、 旁 等 , 痛 不 超 过 双 膝 关 骶 股 椎 疼 节, 无下 肢感觉 、 力 减退 、 反 射 疼痛 门诊 和骨科 门诊 的常 见疾病 。腰 脊神 经后 支是 腰 脊 神 经 的分 支 , 从椎 管 外 口处脊 神 经节外 侧发 出 , 为 内、 分 外侧 支 。后 内侧 支与伴行 血 管经过 横 突根后 上部 的骨 纤维 管下 行 2

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5种疾病原因分析

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5种疾病原因分析

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5种疾病原因分析[关键词]误诊;原因回顾我院近年来,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5种疾病病历资料,即:①多发骨髓瘤;②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③腰段椎管内肿瘤;④腰椎转移瘤;⑤脊神经后支综合征。

分析误诊原因,旨在为基层医院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正确率提供参考。

1临床资料1.1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女,56岁,主因行路时不慎摔倒后腰痛,即往有慢性腰痛史。

以腰痛收入我院内科,经查常规腰段腰椎间盘CT提示L4~5,L5-S1椎间盘膨出。

诊断为:中医诊断:腰痛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保守治疗无效,疼痛加重,遂转入我科。

经过查体患者疼痛部位位于脊柱及骨盆,无明显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实验阴性,症状及体征与诊断不符,查骨盆x线片及腰椎CT后提示多发性骨髓瘤,后经过行骨髓穿刺后明确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经过保守治疗缓解症状,15个月后去世。

1.2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女,63岁,平素有慢性腰痛史,于当地个体诊所行腰部按摩后疼痛加重,转侧不能,于疼痛科行针灸理疗治疗无好转,经查常规腰段腰椎间盘CT提示L4~5,椎间盘膨出,L5-S1椎间盘突出,并钙化左侧硬膜囊受压,故收入内科行保守治疗,无好转后转入我科,当时患者卧位疼痛减轻,转侧不能,动则痛甚,汗出,查体受限,经给予PCA自体镇痛术治疗后,查体疼痛点位于T12S1棘突水平,无放射痛,双下肢直腿抬高实验90°,加强实验阴性,左侧脐平面至髂嵴水平皮肤痛觉过敏,经查胸腰段MRI提示T12S1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绝对卧床6周,口服接骨药物后恢复良好。

1.3腰段椎管内肿瘤患者男,46岁,主因右下肢麻木疼痛4年余,右下肢肌肉萎缩2年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入院,患者入院前因经济困难拒绝住院系统检查,曾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于多家医院门诊行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外贴膏药,牵引,按摩等多方法保守治疗,均无效,且逐渐加重。

入院后询问病史患者发病早期有间歇期,咳嗽或用力大便时疼痛加重,且疼痛向下肢放射,呈刀割样,卧位加重,坐位可缓解,后期疼痛逐渐加重,且出现右下肢肌肉萎缩,查体右侧直腿抬高实验30°,加强实验阳性,腰椎CT加强扫描及MRI检查提示腰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占位性病变,考虑神经鞘瘤,后经手术切除肿瘤送病检,回报为神经鞘瘤。

腰痛的原因及治疗

腰痛的原因及治疗

腰痛的原因及治疗腰疼的原因:1 腰椎间盘病变按程度不同,腰椎间盘突出分为腰椎间盘膨出、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脱出。

不管是腰椎间盘膨出、腰椎间盘突出及腰椎间盘脱出,都会导致腰痛。

较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及腰椎间盘脱出还会导致下肢放射性疼痛,这类患者不在这篇文章讨论范围见下篇。

腰椎间盘膨出、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脱出等导致腰痛的原因包括:腰椎间盘内压力增高、纤维环破裂、炎症因子刺激窦椎神经等。

此类腰痛的特点为:多见于青壮年、弯腰负重时加重、休息时缓解,腰椎CT或磁共振可确诊。

对于此类腰痛患者,一般的治疗方法包括卧硬板床休息、口服镇痛药物、理疗、牵引等。

有些患者,经过上述治疗仍然无法缓解腰痛,可考虑行微创介入治疗,比如腰椎间盘等离子消融术,可以减轻腰椎间盘内的压力从而缓解疼痛。

2 腰肌劳损腰肌劳损也是导致腰痛的常见原因。

腰肌劳损常见于经常弯腰工作、伏案工作的人群,现在也见于经常熬夜上网的年轻人。

腰肌劳损导致的腰痛的特点为劳累、变天后加重,休息后缓解,体检发现腰部肌肉压痛。

较轻的腰肌劳损可以口服镇痛药物、肌肉松弛药物,配合休息卧硬板床治疗,长期的腰肌劳损可考虑痛点注射、射频治疗,效果更为满意。

3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引起腰痛的常见原因,常见于老年人。

骨质疏松特点是腰背部广泛疼痛,夜间明显,体检发现腰背部棘突、棘突间隙广泛压痛,腰椎X线可明确诊断。

其治疗方法包括休息、补钙,但起效慢。

肌注降钙素可抑制破骨细胞、促进骨质钙吸收,快速镇痛。

4 腰椎脊神经后支综合征腰椎脊神经后支从小关节和横突结合处绕行,支配腰背部肌肉、关节,此处容易受到卡压,引起腰痛。

这种类型腰痛的特点为:腰椎X线示腰椎退行性变;腰痛在活动腰部、弯腰、翻身起床时加重;腰椎棘突旁压痛;此型的腰痛在老年人常见。

这种类型腰痛不容易治愈,常规理疗、药物效果欠佳。

对于顽固性腰椎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患者,可考虑行腰椎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治疗,这种方法无创、安全,是目前唯一可彻底根治此类腰痛的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发表者:一、一般体征1 、步态:症状较明显者行走时姿态不自然,较重者行走时身前倾而臀部以向一侧倾斜的姿态下跛行。

2 、脊柱外形:突出物刺激神经根而引起疼,脊柱为了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在外观上腰椎生理性前突变浅或侧弯,侧弯可凸向健侧也可凸向患侧,此与突出物与压迫神经根的位置关系有关。

3 、压痛点:多位于有病间隙的棘突旁,此压痛点并向同侧,臀部及沿下肢坐骨神经区放射区,压痛点的多少和程度不一。

4 、腰部活动度: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在各方面的活动度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5 、下肢肌肉萎缩: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坐骨神经痛使病人行走或站立时就很自然地多用健肢来负重,出现废用性肌肉萎缩,二是神经根受压所致肌肉萎缩。

6 、肌力改变,由于神经支配的肌肉营养障碍出现肌力减低。

7 、感觉减退:可以是主观麻木,也可以是客观麻木,皮肤感觉下降。

如针刺皮肤病人亦不觉疼痛等。

8 、反射改变:患侧有膝反射及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膝反射的减弱是于腰 4 神经根受侵犯,多为腰 3 4 椎间盘突出所致,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是由于骶 1 神经损害所致。

二、各种特殊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坐骨神经痛的体征检查:压痛:腰部压痛,诱发下肢沿坐骨神经走向的放射痛。

Lasegue 征:患者仰卧,患肢屈髋屈膝各 90 度,逐渐伸膝,至任何角度发生疼痛为阳性。

直腿抬高试验:患者仰卧,膝伸直位屈髋关节至任何角度产生沿坐骨神经走向疼痛为阳性。

Bragard 征:即加强试验,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时,保持抬高角度,医生一手托患者小腿,另一手使其足背伸,疼痛加剧为阳性。

坐骨神经张力试验:又称弓弦试验,患者端坐检查台边缘,屈膝 90 度,小腿下垂,检查者一手提小腿使膝关节逐渐伸展,有疼痛时稍回屈少许,以另一手指腘窝中央,剧痛为阳性。

仰卧挺腹试验:对于一些关节韧带松驰者,直腿抬高到 90 度时,往往仍不受限且无疼痛,此时病人仰卧,作抬臀挺腹的动作,使臀部背部离开床面出现患肢放射痛即为阳性。

脊神经后支阻滞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

脊神经后支阻滞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
突部腰脊筋膜深层 或穿 出腰 脊筋 膜浅层 时 ,受 到病变部 位增 厚 、瘢痕 、挛缩 的筋膜 卡压 、牵拉 、刺激而产生 的末 稍分布 区放 射性疼痛 。亦 主要 是 由于该 神经 的特殊解 剖关 系所造成 】J, 其 主要表 现为腰 痛 、臀痛 或伴 腰 臀痛 症 状 ,疼痛 可 向股 部放 射。 自2003—2007年 ,我们采用脊神经后支 触激、阻滞的方法 治疗该病 6o例 ,取得了 良好疗效 ,现总结 报告 如下。 1 临床 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 60例 ,男 42例 ,女 18例 。年龄 20—72 岁 ,平均 52.7岁 。病史 2个月 ~6年 ,平均 8.6个月 。有腰 扭 伤史者 38例 。临床 均有 腰 臀 部及 大腿 疼 痛 ,以腰 臀 疼痛 为 主 ,腿 疼不超过膝关节 。其 中旋转 、前 屈、后 伸活动 障碍者 22 例 ,腰部僵硬不能弯 ,久 坐、和久立疼痛加重者 38例 。60例均 有痛 区上方 2~3脊椎横突根部及臀 中肌 处有 压痛 。 1.2 诊断标准【2J ①急慢性腰痛 可伴臀部和 大腿 部疼痛 ,但 疼痛不超过膝关节 ;②无 下肢感 觉 、反射 和肌力 异常 ;③脊 柱 x线 、CT、Ⅷu检查正常 ;④排 除内脏疾患所 致腰痛 ;⑤主诉 下 腰 区上方 2—3个脊柱横突根部有压痛点 。 2 治疗 方法
中医正骨 2008年 1O月第 2o卷第 lO期
(总 793)·69 ·
脊 神 经 后 支 பைடு நூலகம்滞 治 疗 腰 脊 神 经 后 支 综合 征
浙江省 台州市博 爱 医院(318o5O) 王相 奇 宋稼润 何 宾
主题 词 腰 脊 神 经后 支 综 合 征/治 疗 神 经 阻滞 术 临床 研 究 腰 脊 神 经 后 支 综 合 征 是 Ll—L。神 经 后 支 外 侧 支 穿 过 横

临床脊神经后支解剖特点及相关疾病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重点评价脊神经后支相关性疼痛微创治疗技术基本原

临床脊神经后支解剖特点及相关疾病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重点评价脊神经后支相关性疼痛微创治疗技术基本原

临床脊神经后支解剖特点及相关疾病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重点评价脊神经后支相关性疼痛微创治疗技术基本原理、适用范围及疗效总结概述脊神经后支相关性疼痛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与脊柱退变和/或椎旁肌肉韧带等急慢性损伤相关。

根据病变位置不同(颈、胸、腰、舐段脊柱),表现为头面部、颈肩背、腰能臀部的疼痛及围绕脊柱区的放射痛/牵涉痛。

发病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椎小关节病变引起相关疼痛的发病率:腰部10%〜15%,胸背部40%〜5096,颈部45%〜55%,但未查阅到整体脊神经后支相关性疼痛发病率的文献报道。

微创治疗技术已成为慢性疼痛常用的有效临床治疗手段。

脊神经后支解剖学特点脊神经后支共31对,属于混合性神经纤维。

脊神经后支自椎间孔处由脊神经分出后,绕上关节突外侧后行,至相邻横突间分为后内侧支和后外侧支(CKS4〜5及尾神经除外)。

通常后内侧支走行于小关节连线与后正中线之间,后外侧支走行于小关节连线外侧。

因脊神经后支多走行于脊柱后方的骨骼、肌肉、韧带和筋膜之间的骨纤维管中,这是其容易受到刺激、卡压/损伤,进而产生脊神经后支相关性疼痛的解剖学基础。

1.颈脊神经后支分布至颈项区、顶枕部皮肤和深层肌。

C2后内侧支为枕大神经,分布于上项线至颅顶部的皮肤。

如图1所示,枕大神经在其分出起始处、走行中及穿出上项线时,均易受到痉挛的肌肉或腱膜卡压,此为C2后支相关性疼痛的解剖学基础。

2.胸脊神经后支自椎间孔处由胸脊神经分出后,绕上关节突外侧后行,经上下两横突之间、肋横突前韧带及横突间肌之间,分后内侧支和后外侧支,支配椎旁肌群的运动和背部皮肤的感觉在胸段,脊神经后支分支及走行解剖变化较多,后内侧支不但支配该神经所在的小关节,还支配它下方的一个小关节。

但是后内侧支在胸椎椎板中点偏外侧处位置较为固定,可以作为治疗靶点。

3.腰脊神经后支分布至腰区、臀区的皮肤和深层肌,1.1~1.3后外侧支参与组成臀上皮神经,跨越潞靖后部达臀区上部;舐、尾脊神经后支分布至能骨背面和臀区的皮肤。

超声引导下行颈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治疗颈椎小关节综合征的临床价值研究

超声引导下行颈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治疗颈椎小关节综合征的临床价值研究

超声引导下行颈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治疗颈椎小关节综合征的临床价值研究1. 引言1.1 背景脊神经后内侧支注射治疗颈椎小关节综合征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但传统的注射方法存在局限性,如穿刺准确性和治疗效果的不稳定性。

超声引导下行颈脊神经后内侧支注射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超声引导技术能够实时监测穿刺过程,提高穿刺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同时能够明确的显示注射药物的分布情况,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对于颈椎小关节综合征的治疗而言,超声引导下行颈脊神经后内侧支注射技术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前对于该技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仍缺乏充分的临床研究支持,因此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进一步验证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2000字】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超声引导下行颈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治疗颈椎小关节综合征的临床价值。

具体目标包括:1. 观察超声引导下行颈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在治疗颈椎小关节综合征中的效果和安全性;2.比较超声引导下行颈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与传统方法治疗颈椎小关节综合征的差异;3. 探讨超声引导下行颈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和决策依据;4. 增进对颈椎小关节综合征治疗的理解,促进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通过本研究的目的,希望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准确的治疗信息,从而提高颈椎小关节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超声引导下行颈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治疗颈椎小关节综合征的临床价值,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准确、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颈椎小关节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颈部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颈部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给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困扰。

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超声引导下颈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的操作技术及临床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方案。

本研究还可以为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神经疾病的治疗中。

颈源性头痛

颈源性头痛
颈源性头痛的诊断 与鉴别诊断
深圳市南山医院疼痛科 肖礼祖
定义




颈源性头痛是指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 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 要表现的综合征,疼痛性质是一种牵涉痛 牵涉痛:当来源于躯体两个不同部位的初级传入 纤维与脊髓内的同一个二级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 时,其中一个部位病变产生的痛觉冲动就可能被 误认为是来源于另一部位的初级神经纤维的传入。 发展历史:1983年到1990年
CDRCS与颈椎病的关系
定义的范围不同:局部及整体(见备注) 与颈型有相似点也有区别点:后者颈部肌肉或 韧带僵硬、纤维化、钙化,有肌肉或韧带的 压痛,小针刀有效。 与神经根型的关系:相同点:横突处压痛;不 同点:前者为干性症状,后者为神经根性症 状(包括前根),有腱反射异常。
枕神经痛

英文表达:
符合以上疼痛特征者, 可诊断为本病。
颈源性头痛的治疗
NSAIDS药物及物理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进行治疗: 枕部神经受伤害时:行枕神经注射治疗 颈椎小关节受伤时:小关节阻滞术 颈椎间盘病变:射频或消融术或椎体融合术 颈部肌肉因素:局部注射或肉毒素注射 外周神经电刺激

诊断标准2
The 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 , IHS
II 咽后肌腱炎: 1、有菌或无菌性炎症:如高位椎间盘炎、高 位颈椎退变所致小关节韧带、肌筋膜炎症; 2、肿瘤:如后颅窝肿瘤、高位颈椎肿瘤; 3、外伤:如挥鞭伤、高位颈椎骨折脱位; 4、先天或后天畸形 5、其他:如神经卡压
诊断标准2
The 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 , IHS
I 颈椎: i颈部和枕部疼痛,可以放射至额、眶、颞、顶或耳; ii疼痛可被特定的颈部活动或颈部姿势所诱发或加重; iii至少符合以下一项:(1) 颈部被动活动抵抗或受限 (2)颈部肌肉的轮廓、硬度、紧张程度及在主动和 被动活动时的反应性有改变(3)颈部肌肉存在不正 常的压痛。 iv影像学检查颈椎至少符合以下一项:(1)前屈后伸 位异常:(2)曲度异常:(3)骨折、先天异常、骨肿 瘤、类风湿关节炎或其他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 体格检查
• 主诉痛区上方1-2节段横突根部上缘压痛,伴向主 诉痛区放散痛;
• 急性期腰痛僵硬前倾,腰肌痉挛,活动受限,可有 腰椎侧弯,一侧骶棘肌,闊筋膜张肌痉挛,站立时 髋膝关节弯屈,直腿抬高,被动弯屈髋膝关节均加 重腰痛,但无下肢放散痛及感觉、肌力、反射改变 等神经体征;
• 3.慢性体征少,疼痛部位压痛局限,主动、被动 弯腰可加重疼痛。
腰腿痛常见原因─脊神经后支综合征
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疼痛科 黄辉
一、概 念
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是由于脊神经后支受 到卡压等机械刺激所造成的以腰痛、臀部及 大腿后外侧痛伴活动障碍为主的症候群。
腰神经后支区域腰腿痛的原因
1. 直接原因 由于小关节增生肥大、骨纤维管狭窄、肌肉
韧带创伤、劳损等刺激或卡压出现的症状。 2. 间接原因
横突的后面斜向后下,经骨纤维管至椎弓
板后面转向下行,跨越1~3个椎体,重叠分
布于关节连线内侧的关节囊、韧带及背伸
肌。腰4~5的内侧支向下跨越2~3个椎体,
抵达骶骨背面,还分布于骶髂关节。后内
侧支在腰背肌肉内与上下平面
带受上一平面后内侧支支配。
腰脊神经后外侧支
六、鉴别诊断
1. 腰椎间盘突出(LDH)
(1)腰痛伴下肢放射痛,两者或同时发生,或先或后。 (2)准确的定位体征:如伸母肌力减退系L5神经根受损(L4、5间
隙突出),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S1神经根受累(L5-S1间隙), 膝反射减弱,说明股神经受损(L1-2、L2-3、L3-4间隙)。 (3)伴随症状与体征:如咳嗽、解大便,使腹内—颅内压增高的 动作,可引起腰痛及下肢放射病。行走时症状加重,休息好转。 检查有的病人有脊柱侧弯。直腿抬高<70°引起患肢放射痛, 这些都是腰神经后支受损没有的。 1. 骨质疏松症:多见于老年女性,脊柱广泛压痛,X线片见骨 密度减低。
2.针刀松解
• 俯卧位,穿刺点定位同前; • 操作步骤:先按前方法行阻滞,再按
原进路刺入3号小针刀,自横突上缘沿 上关节突外缘上、下方向切割剥离2-3 刀,手下有松动感时出针刀; • 腰神经后支及内、外侧支均有血管伴 行,行针刀松解时一定要使刀刃与上 关节外缘平行、紧贴,避免损伤血管。 因为腰神经后支有广泛的吻合,松解 时同时涉及邻近的2~3个腰神经后支效 果才能最好。
由于椎间盘退变、不稳等原因,刺激椎窦神 经,经过腰神经后支反射性地引起腰腿痛。
二、应用解剖
脊神经后支直径1mm左右, 于椎间孔外口处脊神经节的 外侧发出,在下位上关节突 与横突根部上缘交界处,至 横突间肌内缘分为内侧支和 外侧支,各脊神经后支间有 吻合。
腰脊神经后内侧支

位于下位腰椎上关节突根部的后侧,
骨纤维管
• 位于腰椎乳突与副突间 的骨沟处。前壁为乳突 副突间沟,后壁为上关 节突副突韧带,上壁为 乳突,下壁为副突。
四、临床特点
▶主诉疼痛部位在下腰部,病变部位在上腰部为主要特点;
▶▶腰痛、臀部痛、大腿后外侧痛,不超过膝关节;
▶可因搬放物体、姿势不正、强制体位作业而发病;
▶急性腰痛时疼痛剧烈,不能起床,翻身及上、下床困难,步态 缓慢,慢性者主要表现为腰痛,屈伸活动受限,不能持久弯腰, 或直不起来,行走不受影响。
• 俯卧位;用针头或大头针等标记物贴于压痛点处,拍片或C 臂X线机透视。以横突根部上缘为目标点;
• 操作步骤:常规消毒皮肤后,用7号8cm心内注射针先抽2%盐 酸利多卡因2ml,打皮丘后垂直刺入目标点,遇到骨质即为 横突基底部,稍退针,再稍头端倾斜进针到达原来深度遇不 到骨质或有自骨面滑下的感觉,则证明针尖恰好在横突上缘, 再稍退针,压低针尾斜向内侧进针,遇到骨质即为上关节突 外缘,稍提插穿刺针,并将针尖刺向上关节突与横突交点处, 病人有刺痛或电击感时,说明针已经到达腰神经后支出骨纤 维孔处,回抽无血后注入2%的利多卡因2ml+倍他米松0.5ml。 急性腰痛多一次治愈。
• 沿着横突背面向外下斜 行,经骶棘肌,穿胸腰 筋膜至皮下,支配椎间 关节连线以外的组织结 构。L1~3的外侧支较长, 形成臀上皮神经。
脊膜支
• 多为脊神经后支或腰神经总干的分支,经 椎间孔返回椎管内(返神经),分布于纤 维环、后纵韧带、硬膜结缔组织、血管和 脊髓被膜(脊膜支),其与交感神经纤维 汇合组成窦椎神经。窦椎神经在相邻节段 间有广泛吻合,因而刺激可能会跨节段跨 侧别传入中枢,引起腰腿痛。
2. 盘源性腰痛:压痛点位于棘突间,久坐站立症状加重。
七、治疗方法
• 脊神经后支阻滞: • 针刀松解:病史长的病人或
经2次阻滞效果不能巩固的 病人,需采用针刀松解: • 其他疗法:
冷冻、射频、化学消融 等方法,基本同封闭法,只 不过用不同的手段达到阻滞 脊神经后支的目的。
七、治疗方法
• 1.脊神经后支阻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