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地名文化_连雪

合集下载

中国的地名文化名词解释

中国的地名文化名词解释

中国的地名文化名词解释中华大地的地名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每个地名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背后的故事,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环境、历史事件、传说故事以及社会文化的认知和表达。

在本文中,将对中国的地名文化进行一些名词解释,带您领略中国地名的丰富多样。

城市名中国的城市名源远流长,其中不乏幽远而有意思的地名。

有些城市名字取自于当地的地理特征,比如北京的“北”和“京”分别指北方和京畿地区;上海的“上”则表示其地理位置在长江下游。

还有一些城市名取自于历史事件或文化传承,比如南京的“南”意味着它是中国南方的京城,西安的“西”代表其地理位置在中国西部,以及杭州的“杭”即江南杭门。

村庄名中国的村庄名也有着独特的特点和故事。

有些村庄名字中蕴含着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景观的描绘,比如“青山村”、“碧水村”等。

而更多的村庄名则与历史人物、民间故事和传说相关,比如“杨府村”、“英雄村”等。

这些村庄名字通过语言的表达,将历史和传统与现实生活相连接,让人们将自己的生活融入其中。

山水名中国是一个山水之国,拥有许多著名的山脉和美丽的风景线。

这些山水之美不仅给人们带来了视觉的享受,也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心灵中。

山水名字通常以其地貌或特定特征命名,如黄山、华山等。

同时,山水名也承载着人们对山水背后的历史和文化的理解和敬重。

河流名作为一个拥有众多河流的国家,中国的河流名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许多河流名字中蕴含着对河流起源、路径和特征的描述,比如黄河、长江、珠江等。

更有些河流名代表着历史事件和传说,如母亲河、神农水等。

这些河流名字经过岁月的沉淀,已经成为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

名胜古迹名中国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其名字也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名胜古迹名字通常以其地理特征、建筑风格或历史事件为基础,如故宫、长城、丽江古镇等。

这些名字不仅代表着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也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和智慧。

总结中国的地名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一面镜子。

地名、历史和文化解读

地名、历史和文化解读

地名、历史和文化作者:陈鹏葛剑雄复旦大学资深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部委员,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政府参事,全国政协常委。

故宫“地名”以外的地名地名不仅是一个名称所代表的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还存在地名本身以外很多方面的内容。

我们现在讲地名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它们的时间意义和概念,因为从空间范围讲一个地名,无论点还是面,是通过地理坐标,用具体界限划定的。

但是任何一个空间范围其实都与一定的时间范围相联系,这个时间范围有的长有的短,在这个时间范围里面又与很多地名以外的事物和因素相联系,所以地名除它们的本意之外,还有其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民族的等各方面的意义。

早期的地名实际上反映了族群分布,尽管我们对它们的具体内容还不了解。

如商朝人,几乎将所有做过都城的地方都称为“亳”,早期迁移到的地方也命名为“亳”。

又如,山东好几个地方地名都带“不”(音夫),其实这也是反映某一个族群的流动或者分布的特点。

再如“姑”字,江南有好几个地名有这个字,最著名的是苏州,被称为姑苏。

对“姑”字以前有几种望文生义的解释,但我的老师谭其骧先生认为“姑”没有具体意义,只是越人的发语字。

但这类地名的存在反映了某支越人的分布。

再如敦煌,从汉朝开始就有人根据汉语解释“敦煌”二字的含义,后来日本学者指出敦煌不是来源于汉语,而是来自土著民族的语文,汉字是采用音译,所以不能按字面解释。

不仅敦煌,我国西北地区还有很多地名,当汉朝人记录下来时已经无法考证它们的含义,但都反映了古代西域一些族群的分布,以及族群的影响,但在这些方面我们目前研究很不够,将来或许能通过这些地名破译民族成分的密码。

早期的地名后来成为国名,成为朝代的名称,其实开始往往是指具体的地方,例如秦、汉、魏、晋、宋等。

以“汉”为例,来源于汉水,因为有了汉水,才有了汉中等地名。

刘邦的封地在汉中,成为汉王,以后他建立的朝代就是汉朝。

因为汉朝在中国历史上有重大的影响,基本上奠定统一中国的疆域,所以这个民族主体被称为汉族。

地名对联连地名

地名对联连地名

地名对联连地名我国地名之多、之复杂,可以说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为之逊色。

而地名的名称之有趣、含义之双关,则给了文人学子发挥的空间,他们将各种地名与对联相结合,由此创造了一系列的地名对,既丰富了大众的文化生活,也为中国的对联文化带来了更宽广的内容。

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几联地名对,感受一下文人学子的奇思妙想与地名对联的盎然趣味吧。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东天竺,西天竺,东西天竺天东西。

据说有一年乾隆下江南,路过江苏的一个城镇通州,便想起了北京也有一个地方叫通州,于是出了上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叫大臣们来对。

上联仅用了4个字,重复排列,十分巧妙,将位于南北的两个同名地点串联起来。

纪晓岚以东西当铺为下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上联南北、下联东西,方位对方位,而东西又可表明物体之意,符合当铺的功能。

但是在这副对联里,地名仅仅出现在了上联,还不能说是地名对。

于是就有后人对下联为“东天竺,西天竺,东西天竺天东西”,这样一来则是上下联皆为地名,组成了一副地名对。

龙游丽水;仙居天台。

这副对联直接将浙江的四个地名连接,但并无生涩之处。

不过大多数地名对,常常是嵌入地名,使得衔接更为自然,有情境感。

如:密云不雨旱三河,虽玉田亦难丰润;怀柔有道皆遵化,知顺义便是良乡。

北京附近有密云、三河、玉田、丰润、怀柔、遵化、顺义、良乡等县。

于是就有人撰写了这样一副对联,将八个地方的名字嵌入其中,且对仗工整,因果关系自然,构思巧妙。

与此类似的还有:密云布雨,引三河,灌玉田,万年丰润;平谷移山,填静海,建乐亭,百世兴隆。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地名对,则是使用了大街小巷的名称,这些对联,往往更具趣味。

如:龙藏流水井;马站清风桥。

广州市内有四条街道,分别是“龙藏街”、“流水井”、“小马站”和“大马站”,还有一处“清风桥”。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副对联。

再如:石婆婆磨刀劈竹竿,万家箍桶;范公公拖板搭浮桥,千秋太平。

这副对联中出现的,是江苏省镇江市内一些很有趣的地名:石婆婆巷、磨刀巷、竹竿巷、箍桶巷,范公桥、拖板桥、石浮桥、千秋桥、太平桥。

创新发展地名文化 赓续中华历史文脉

创新发展地名文化 赓续中华历史文脉

创新发展地名文化赓续中华历史文脉
刘连安
【期刊名称】《中国民政》
【年(卷),期】2022()16
【摘要】地名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态,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沉积着生产生活的印记,记录着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风貌。

我国传统地名文化内涵丰富,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推进地名文化建设,地名文化保护工作取得长足发展。

【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刘连安
【作者单位】民政部地名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保护地名遗产传承历史文脉挖掘旅游价值--关于承德地名文化建设工作的思考
2.城市文脉赓续与文化品牌构建探析r——以广州十三行历史街区为例
3.文化自信与文脉赓续:民俗传统体育文化融入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探析
4.书道要传承文脉期赓续--谈谈高等书法教育的历史使命
5.中华文脉只此赓续青绿之舞摹绘山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名里的中国》读后感

《地名里的中国》读后感

《地名里的中国》读后感《地名里的中国》是一本让人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与地理的读物,它通过地名的角度,展现了中国各大城市的历史、文化、地理等多方面的特色。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对中国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地名的命名原则和演变历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首先,这本书的最大亮点在于它通过地名的角度,将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现得淋漓尽致。

书中不仅涉及了历史事件、名人传说、民族文化等多个方面,还深入探讨了地名的由来、演变和意义。

比如,书中提到了“燕京”这个地名的由来,讲述了燕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辉煌和衰落,让人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沧桑。

此外,作者还通过介绍“西安”这个地名,让读者了解了中国古代的王朝更替和地域文化,进一步展示了中国历史文化的丰富多彩。

其次,这本书在介绍地名的同时也涉及了中国地理知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了解到中国各地的地理特点和自然环境,以及这些特点对当地文化和地名的影响。

比如,书中提到了长江、黄河等重要河流的流经地区和流域范围,以及这些地区的气候、植被、人口分布等情况。

这些地理知识不仅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地名的由来和演变,也让我对中国地理环境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此外,我还从这本书中了解到了中国地名的命名原则和演变历程。

我发现,中国地名的命名往往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相关。

比如,“杭州”是因为该地区处于京杭大运河的南端,而“苏州”则是因为该地区有一座以“姑苏”命名的山峰。

同时,中国地名的演变也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

比如,“北京”这个地名经历了从“北平”到“北京”的演变过程,“上海”则是因为该地区处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如何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和分析问题。

以前,我对一些地名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字面上,而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学会了如何从历史、文化、地理等多个角度去深入挖掘一个地名的背后故事。

这种思维方式不仅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也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我更好地处理各种问题。

中国地名文化简介

中国地名文化简介

中国地名文化简介
山西、山东:因位于太行山之西东而得名。

河南、河北:因位于黄河之南北而得名。

湖南、湖北:因位于洞庭湖之南北而得名。

广东、广西:因其辖境宋时分别为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当时简称广东、广西,故名。

黑龙江、辽宁、浙江:因其境内河流黑龙江、辽河、浙江(钱塘江旧称)而得名。

安徽、江苏、甘肃、福建:旧时分别取其境内的安庆、徽州;江宁、苏州;甘州、肃州;福州、建瓯两地的首字命名。

江西:因其境唐属江南西道,简称江西,故此得名。

云南:旧时因位于云岭之南得名。

贵州:旧时以境内有贵山而得名。

四川:旧时因宋置川陕路,后分置为益、梓、利、夔四路,总称四川而得名。

青海:因其境内有青海湖而得名。

陕西:因位于陕原(今河南陕县)之西而得名。

吉林:因其境置省前清初为吉林将军辖区而得名。

吉林为满语,全名叫吉林乌拉,意思是沿江。

宁夏:因其境为西夏故地而得名。

海南:因其置省前为海南岛而得名。

台湾:因其置省前为福建省台湾府而得名。

西藏:因其境清朝划为卫(前藏)、藏(后藏)、喀木(康)、阿里四部,总称西藏,故名。

蒙古:蒙古”史称“萌古”、“艨骨”、“蒙古里”,内蒙古其境为蒙古一部分,因别于外蒙古而得名。

新疆:旧时称其地为西疆,清光绪十年置省,定名新疆。

中国地名的文化性及其翻译

中国地名的文化性及其翻译

中国地名的文化性及其翻译中国地名文化及其翻译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发展出了独特的地名文化。

中国的地名称谓以汉字为主,千百年来汉字文化深植于人们的心中,让中国的地名文化有着独特的魅力。

中国的地名称谓大多源于古代神话传说,有的古老又充满神秘感。

比如说“西安”,在古代,这个城市名源于古代神话故事《山海经》中的“燕集”,意思就是“燕居”。

“九寨沟”,其名源于古代神话故事《山海经》中的“九寨”,意思就是“九洞”。

“青岛”,其名源于古代神话故事《山海经》中的“青岛”,意思就是“青色的岛屿”。

以上就是中国的地名文化的特点介绍,以及其翻译。

中国的地名文化源于古老神话传说,蕴含着历史文化的精髓,充满着人文关怀。

由此可见,中国地名文化既有其神秘魅力,又有其历史沉淀,极具文化意义。

In Chinese culture, geographical names are mostly written in Chinese characters, which have been deeply rooted in people’s hearts for thousands of years and make Chinese geographical names unique and attractive.Most of the geographical names in China are derived from ancient myths and legends, which are ancient and mysterious. For example, Xi’an, the name of the city, originated from the ancientmyth “Shanhaijing”,which means “Yanyu”. The name of Jiuzhaigou is derived from “Jiu Zhai” in the ancient myth “Shanhaijing”, which means “nine caves”. The name of Qingdao is derived from “Qing Dao” in the ancient myth “Shanhaijing”, which means “green island”.In addition, Chinese geographical names are full of the essence of historical culture. For example, Xinjiang, the name of the region, originates from the ancient Western Region culture, meaning “new territory”, derived from the concept of “territory” in the ancient Western Region, to show the new territory delineat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ere. The name of Hanyang is derived from the Han Dynasty, meaning “the sunshine of the Han Dynasty”, which is derived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capital city by the government of the Han Dynasty here.In addition, Chinese geographical names are full of humanistic care. For example, Fujian, the name of the province, is derived from the ancient character “Fu”, meaning “good luck”, derived from the ancient government’s care for t he people. The name of Yunnan is derived from the ancient character “Yun”, meaning “cloud”, derived from the ancient government’s love for nature.Above i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geographical name culture and its translation. Chinese geographical name culture is derived from ancient myths and legends, containing the essence of historical culture and full of humanistic care. It can be seen that Chinese geographical nameculture has its mysterious charm and historical precipitation, which is of great cultural significance.。

地名中体现的军事文化

地名中体现的军事文化

地名中体现的军事文化地名是人们对地理环境的认知和理解的产物,它往往反映了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军事文化等内容。

在中国的地理名称中,很多地名都体现了当地的军事文化,这些地名既有可能是因为当地曾经发生了重大军事事件,也有可能是因为当地的地理环境与军事有关。

一、历史悠久的关隘地名在中国的地名中,关隘地名是比较常见的,这些地名往往体现了当地的防御性质。

比如河北省的“蓟门关”,是古代重要的关隘之一,它坐落在冀州和幽州之间,是连接京畿与北方地区的重要通道。

“蓟门关”这个地名反映了当地的军事地位和重要性。

还有岷江上游的“乌蒙关”,它是古代蜀道重要的一座关隘,是连接川滇和中原的必经之地。

在这些古代关隘地名中,人们不难联想起当地曾经的军事活动和重要历史事件。

二、山川地名中的军事文化中国地名中的山川地名也常常反映了军事文化。

比如河北省的“崇山峻岭”,云贵高原的“大山深谷”,以及西南地区的“林立山川”等地名,都体现了当地的山岭地势复杂,适合进行军事防御的特点。

这些地名往往反映了当地的军事用地特点,也对应着当地曾经发生的一些军事活动。

三、历史战役的地名在中国的地名中,还有一些地名与历史战役相关。

比如江苏省的“临淮”,古代是发生了著名的临淮战役的地方。

这个地名反映了古代的一场重要战役,也反映了当地的军事文化。

“千里长城”也是中国地名中的一个重要象征,它是中国古代边塞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军事防御的特点。

中国地名中还有一些地名与地理环境有关,反映了当地的军事文化。

比如新疆地区的“塔城”,它的名字源自于当地的民族建造的防御塔,反映了当地的军事防御文化。

“高原”、“峡谷”、“峰峦”等地名也反映了中国地理环境中的军事文化,这些地名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军事地理特点。

中国的地名中体现了丰富的军事文化。

这些地名不仅仅是对地理环境的描述,更是对当地历史、风土人情和军事文化的见证。

通过这些地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的军事发展,也可以更加真实地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以地貌特征命地名很普遍,例如河北邯郸,其名最 早出现于古本《竹书纪年》。邯郸地名之由来,现一般以《汉 书·地理志》中三国时魏国人张晏的注释为源:“邯郸山,在东 城下,单,尽也,城廓从邑,故加邑云。”意思是说,邯郸的地名 源于邯郸山,在邯郸的东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单,是山 脉的尽头,邯山至此而尽,因此得名邯单,因为城廓从邑,故 单旁加邑( 阝)而成为邯郸。
总之,如何讲好故事是一门艺术,它需要幼师生有丰富 的阅读积累,良好的语文素养,还要懂得与幼儿的沟通与交 流,只有这样才能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陈定儿.点亮童心— ——幼儿园文学整合教育研究成果集[M].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3 [2]刘翔平.不会阅读的孩子:如何帮助阅读障碍儿童[M].华东师
先秦时代,华北平原以“丘”、“陵”、“阜”命名的地名很 多,这反映了当时的地理环境—— —地貌起伏不平,人们择高 地而居以避洪水,“丘”的消逝则说明它们日后被黄河等河水 漫流所挟泥沙淤平;两汉时,以“乡”、“亭”、“聚”命名地方,表 现了当时的地方基层行政制度;六朝时;“坞”、“壁”、“垒”、 “戍”、“堡”等地名用字的出现,则与当时豪族土地所有制以 及社会动乱需要防御有关;唐中叶以后,内地出现的“镇”、 “集”、“市”反映了小商业城市的兴起,“场”、“务”表明了官营 手工业的发达。这些凝聚民族、语言史料的地名,对于了解古 代的社会变迁有很大帮助。
古代先人对地方的命名,依据方方面面。有以植物命名 的,如苹果园、枣林沟、香草坪、杳树坡等;有以动物命名的, 如马乡、羊泉、骆驼道、獐儿坪、绵羊坡等;有以神话命名的, 如山西神池县是因明代在境内建有神地堡,堡西门外有池 水,相传其水“出无源、去无迹,旱不涸,雨不盈,名曰神池”而 得名。陕西凤翔县相传为秦穆公之女弄玉善于吹笛,引来善 于吹簘的华山隐士簘史,知音相遇,终成眷属,后乘凤凰飞翔 而去得名。此外还有观音堂、玉女峰、望夫台等,这些地名的 起源都和古老的传说有关;有的地名源于历史故事或者历史 事件,即以历史人物或与其相关的历史活动为背景而生成的 地名和以一定的历史事件以及某一历史史实为背景形成的
一、语言和文化
19 世纪初,德国思想家洪堡特开始指出:“每一个人,不 管操什么语言,都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世界观的承担者。世 界观本身的形成要通过这一手段才能实现……每种语言中 都会有自己的世界观。”
人类生活在语言世界中,语言世界是人类活动的中枢。语 言,又给人类带来了文化。英国人类学家泰勒认为,文化或文 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 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 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美国社会学家戴维·波普诺认为,文 化是人类群体或社会的共享成果,这些共有产物不仅包括价 值观、语言、知识,而且包括物质对象。在不同学科对于文化的 定义方面,诸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哲学、语言文学等等, 都有许多有益的观点。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 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意 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 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通过对地名起源研究,可以了解这个地方的历史文化以 及民俗风情、历史面貌、文化特色等。四川安乐县有个“卧佛 沟”,人们沿着这个耐人寻味的地名,果真发现了一尊巨大的 石佛及盛唐时期释迦牟尼涅槃的岩刻画像,还发现古人埋藏 的四十多万字的佛经,为佛学研究和唐代文化的探索提供了 新的资料。夏、商、周是我国上古时期三个相继的朝代,然而 长期找不到夏朝的物证。1977 年,考古学家以河南登封县一 个叫“王城岗”的古地名为线索,在那里挖掘出城墙基槽,经 测定为夏朝遗址。地名蕴含着广博的语言文化信息,值得我 们好好研究。
宗教是一种重要的人类文化现象,有关宗教的各种地名 以及宗教建筑名很多。如嘉福寺巷因是温州四大寺院之一的 嘉福寺所在地而得名;白塔巷,因巷内有百尚信胜寺(俗称白 塔寮)而得名。方言与地名也具有极其密切的关系,方言是在 某一区域内,因地理、历史、民族等原因而形成的一种地方性 的共同语。方言地名有时候也与方言地域的历史人文景观有 深刻的联系。如“浃”,指河道支流中的小河汊,温州人称小河 汊为“河浃”,或儿化为“河浃儿”,如龙泉浃;“垟”,指大片的 田地,来自古越语,如垟儿、三垟、翁垟、垟头下。
此外,以族群姓氏和方位命名的也很多,如牛庄、张家、 秦店、北坡、东郭、南岭、西峪、中庄等。
许多地名与古代社会经济活动密切联系,通过它们,可 以透视各行各业。清末民初温州成了万商云集之地,从地名 就可看出当时温州商业经济成长以及海纳百川的开放性。如 打篷巷,因从前该巷居民大多以编制舴艋船箬篷为业,故名; 打银巷,据传此巷西端有一打银店铺,以手艺精巧而著称,故 以巷名。
文化与传播
浅析中国地名文化
○连 雪
(北方民族大学 文史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摘 要] 我国幅员辽阔,从古代一直流传下来的地名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中国;地名;文化
中图分类号:G 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1)08-0126-01
地名是人类用来识别不同地区的语言符号,它是人们进 行社会活动交往的工具,也是珍贵的文化宝藏。我国自古流 传至今的众多古地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山岭、溪渠、 湖塘、风景名胜、古代遗址、高庙寺宇以及街巷道路的命名是 我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生动写照。这些古老的地理符号, 是活生生的历史画卷,展示了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文 化的磅礴和沧桑。
【参考文献】 [1]朱建颂.方言与文化[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 [2]顾嘉祖,陆昇.语言与文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12). [3]陈保亚.语言文化论[M].云南大学出版社,1993(4).
2011.8
152
语 文 学 刊
地名五花八门,有文雅之名,也有粗俗之名。在人们的心
理中,总是喜欢地名取得好听、文雅些,地名反映求福禄、祈 寿祉、期昌盛、盼太平的社会心态,如安平坊,意在人生“平平 安安”;勉人巷,因巷中多粪坑,臭气熏人,乃取其反义,名曰 美人巷,后谐音改称勉人巷;兴文里、砚瓦槽又反映了对科 举、教育的重视。
三、小结
言和历史文化的关系,语言变化和文化变化的关系,以及语 言差异和文化差异的关系等。
二、中国的地名文化
人类自有了文字符号的那天开始,就被赋予了以语言、 文字命名事物的天性。地名正是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情 感、思想与道德、智慧与价值的统一体。地名是各个历史时代 人类活动的产物,它记录了人类进步的足迹,记录了战争、疾 病、浩劫与磨难,记录了民族的变迁与融合,记录了自然环境 的变化,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语言、经济、民族、社会等 文化内涵,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
范大学出版社,2008:100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2 [4](意)伊塔洛·卡尔维诺.意大利童话[M].译林出版社,2009:18 [5](美)肯·古德曼.全语言的全 全在哪里[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5:64
(上接第 126 页) 地名。如祁县因春秋时晋国大夫祁奚食邑于此而得名。灵石 因隋文帝开皇十年挖河道时发现的古代陨石而得名;还有的 地方引诗为名,如山西繁峙(县),因“城于山麓,群山环而拱 之”而得名。
(下转第 1者简介]连雪,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研究生。
语 文 学 刊
教材教法
色扮演,往往可以对维持他们的积极性大有助益,比如,引导 孩子观察绘本图片的细节,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和理解能 力;引导孩子给故事中的小主人公出主意想办法,可以培养 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翻到新的绘本页面,适当扮演 无知的弱者,跟孩子请教画面的意思,则不仅可以激发孩子 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让孩子体验被尊重的感觉 等等。
在中国地名中,最具特色的,当属北京胡同了。北京地名 以“胡同”命名的很多,且大多集中在城区,可以说胡同是北 京最具特色的地名,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景观和文化景 观。老北京就是由胡同组成的,胡同是北京的精髓。几百来, 有关胡同的著述数不胜数,这些著作从不同角度对胡同的起 源、形成、命名、变化及文化内涵进行深层次的考证和研究, 逐步形成了独具北京特色的“胡同文化”。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镜像折射,透过一 个民族的语言层面,窥见的乃是这个民族绚丽多姿的文化形 态。由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不同的民族的文化自然会 迥然不同。这种文化形态上的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呈现在语言 系统的不同层面上。语言现象中有文化,文化现象中有语言, 两者互为依存,文化语言学着眼于语言和文化的两者关系 上,探讨语言和文化在不同历史层面上的关系,包括现代语 言和现代文化的关系,古代语言和历史文化的关系,现代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