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支持下岷江上游水文特征空间分析

合集下载

GIS技术在水文水资源中的应用分析

GIS技术在水文水资源中的应用分析

GIS技术在水文水资源中的应用分析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将地理空间信息与数据库系统相结合的技术工具。

在水文水资源领域,GIS技术能够提供空间数据管理、分析和可视化等重要功能,对于管理和保护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1. 水文地理分析GIS技术可以利用地理空间数据进行水文地理分析,例如根据地形、土地利用和降雨等数据进行水流模拟,推测洪水的影响范围和淹没区域,帮助制定防洪和水库调度等措施。

还可以进行流域分析,通过分析河流的长度、坡度、面积、水源等信息,评估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2. 水质监测和污染防治GIS技术可以帮助建立水质监测网络,并将监测数据空间化,制作水质分布图和趋势图,实时监测水体的水质状况。

GIS还能与污染源模型相结合,模拟污染物在空间上的传输和扩散,预测潜在污染源的影响范围,为污染源的防控提供支持。

3. 水资源评价与规划GIS技术能够整合各种与水资源相关的数据,包括地质、地形、气象等数据,进行水资源评价和规划。

通过建立水资源数据库,分析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和可利用性,评估水资源的供需状况,并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4. 水灾风险评估利用GIS技术,可以进行水灾风险评估,据此制订相应的防灾预案。

通过结合洪水模拟、地形和土地利用等信息,评估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的风险,确定易受影响区域和重要设施,为灾害管理和应急响应提供参考。

5. 水资源管理和决策支持GIS技术可提供多种空间数据分析工具和模型,为水资源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

可以利用GIS技术建立水资源管理模型,模拟不同管理措施对水资源的影响,对不同的管理方案进行比较,为水资源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GIS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通过整合和分析空间数据,为水资源的管理、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水资源的管理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GIS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

基于流域汇水单元模拟的水系空间规划方法浅析

基于流域汇水单元模拟的水系空间规划方法浅析

基于流域汇水单元模拟的水系空间规划方法浅析于乐【摘要】自然孕育了水系,水系滋养了城市.自然本底资源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与底线,水系对城市的繁荣兴盛和绿色发展有着深远的、长久的影响.随着\"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思想落实到城乡建设各处,面对自然资源部与生态环境部成立的新机遇,如何实现水系良性保护与高效利用,将水系监管引导进行空间管控与落地实施,笔者试图通过GIS水文分析中流域汇水单元模拟功能,关联城市建设用地,从理水、活水、保水、治水、靓水、兴水等方面探索从宏观到微观多尺度下水系空间规划方法.【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9(000)008【总页数】2页(P174-175)【关键词】水文分析;汇水单元;建设用地;空间管制【作者】于乐【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正文语种】中文引言“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

历史文化传承发展的悠悠岁月中,河湖水系一直是城市兴衰发展的重大缘由之一。

作为重要的环境与资源载体,河流水系具有复合生态服务功能,包括淡水资源供给、绿色开敞空间补给、动植物栖息地保护、城乡游憩休闲、提供城市水运交通线路、历史文脉传承、自然科普教育等多项内容。

生态环境部成立之后,一直以流域水环境保护与水污染综合治理作为重点推进任务,自然资源部也不断强调应加强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从流域视角出发,借鉴GIS 模拟技术,自然水系与城乡建设用地在不同尺度下如何进行有效联动,如何实现水资源最大化保护与最高效的利用,彰显水系网络复合生态服务功能,是城乡生态规划持续追求与思考的方向之一。

1 国内外研究现状1.1 国外流域规划与水系规划进展西方国家由联邦政府层面制定统一的水管理法律与策略,强调将流域内水资源和依水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荷兰国家空间规划》中对于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做出重大部署。

国家、省、市三个层级水利水务机构都要编制相适应的水资源规划。

基于GIS的岷江上游植被特征研究

基于GIS的岷江上游植被特征研究
关 键 词 :GS E I;D M;岷 江 上 游 ;植 被 ; 空 间格 局 ;景 观 指 数
中 图 分 类 号 :Q 4 . 985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 0 X (08 1 00 —0 0 1 05 20 )0 — 0 1 4
Ree r aO h r  ̄ rs e fVe ea o p e a h so t e M i v rBa e 1 GI e sa d n C a a . i i so g t t n i U p r Re c e h n Rie sd 01 S T dmi u , iC u d , t i n f q  ̄/ h n i N
植被 是一 个 地 区植 物 群 落 的 总 体 ,是 对 生 态 环 境 因素的综 合 反 映 。 由于 环 境 因素 ( 如地 貌 、 诸
1 研 究概 况
1 1 研 究 区域 概 况 .
气候 、土壤等)分布的不规则性和复杂性 ,导致植
被分布 的空 间异 质性 。植被 格局 的变 化可 以引起 该 地 区 自然 条件 、生物种 类 的变化 ,进 而影 响到 人类 的生产 与生 活 ,与人类 的 生产活 动 紧密相 关 。格局 分析 的 目的就 是研 究那 些 人们无 法 直接判 定 的植 被 的分 布特征 , 自从 Ge--mt 出格 局 分析 的概 rg S i i- h提
YnXawi L oC un e ( ot at o syU i rt,H ri 104 ) i i e, u hawn N r es Fr t nv sy ab 50 0 o h er ei n
Ab ta t T er lt n hp b t e n v g tt n ds iu i d df rn ra a tr ,s c lv t n rde t n d a — sr c : h eai s i ew e e e i i r t n a i ee t e ri f c s u h a ee ai ,ga in ,a o ao tb o n t n o s o s p c t .i p e e c e f h n R v r a e n GI c nq e r s u s d t b i h h r cei c f e e t n ds i e tec n u p r a h s eMi ie b s do S t h iu sae d c se o t nt ec aa tr t s g t i i r— r ot ' e i o a s ov a o i t

GIS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的应用研究

GIS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的应用研究

GIS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的应用研究2.天津市于桥水库管理中心天津市301900摘要:近年来我国各地区水文水资源管理不断完善,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灾害带来的影响。

地表水作为地球水资源系统的重要组分之一,其不仅在水、汽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是连接植被、土壤和大气的关键指标。

目前,随着全球气温逐步升高,地表水、植被、土壤水分蒸散加剧,导致区域性干旱现象频发。

在此基础上,合理地监测区域范围地表水变化特征,对干旱防治和地表水迁移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对GIS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的应用进行研究,详情如下。

关键词:GIS技术;水文水资源;应用引言水文地质学是地质学衍生的分支,是以地下水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地表和地形地质特点综合勘查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特性,进而合理开发和保护地下水资源。

水文地质学主要研究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土壤植被及地质生态等,其工作内容主要为搜集获取信息数据,进而分析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和周边地质条件之间的关系,并以文字报表、图形图像或DEM(数字高程模型)等多种形式表现,为合理开发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及预防各类地质灾害提供理论依据。

1GIS技术GIS技术在水文地质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分析卫星遥感监测数据,实现对水文信息的搜集、汇总、分类与分析,全面掌握地下水资源现状,预测发展趋势,提高地下水资源规划的科学性。

GIS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水文监测管理存在的各种瓶颈问题,还可以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完善提供理论支持,对全面提升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综合保护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2GIS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的应用2.1建设水文水资源软件系统在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依托计算机技术开发水文水资源软件系统,可有效提升水文水资源信息数据收集和处理工作效率,为水环境质量监测以及地下水检测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案。

在对水文资料和数据进行存储的过程中,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分类,建设水文水资源数据库,可实现水文预警预报系统等先进的预测功能。

地形条件对次生山地灾害易发性分析

地形条件对次生山地灾害易发性分析
工程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 ENGINEERING SCIENCE EDITION)
Vol. 42 Supp. 1 Sept. 2010

Abstract: Taking the Minjiang River valley within Wenchuan county as a pilot site,the impact of geographic environment and topographic conditions on mountain hazards was discussed and the types,development and distribution of secondary mountain hazards in pilot site were explained. Based on the contribution of each topographic factor to mountain hazards development,the certainty factor of mountain hazards was introduced so as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susceptibility of secondary mountain hazards to three major topographic factors including altitude,slope and aspect. A case study with the technologies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nd remote sensing ( RS ) was given and the most favorable topographic factors to secondary mountain hazards were probe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secondary mountain hazards induced by Wenchuan Earthquake scatter widely in pilot site with various

Arcgis水文分析实验报告(重庆大学)11

Arcgis水文分析实验报告(重庆大学)11

《地理信息系统GIS》课程实验综合实验报告专业名称: 城乡规划课程名称: 地理信息系统GIS开课学院: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实验室: 建筑城规学院计算机实验室学生姓名: (签名)(每组≤2人)学号: 20135221 20135227指导教师: 孙忠伟老师实验时间: 2015.12.24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课程名称地理信息系统GIS 实验项目名称基于GIS的水文分析实验项目类型验证演示综合设计其他指导教师成绩√教师评语教师签名:年月日一、实验目的通过练习, 熟练掌握在ArcGIS中水文分析模块提供的洼地识别和填充, 水流方向计算, 累计流量计算, 河流分级, 积水范围确定, 河流矢量化等方法和操作。

通过本实验应达到以下目的:1.理解基于DEM数据进行水文分析的基本原理。

2.掌握利用ArcGIS提供的水文分析工具进行水文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二、实验内容利用DEM首先尝试计算水流方向, 判别洼地并进行填充, 计算水流方向, 然后计算累计流量, 通过多次实验并和现有资料对比, 确定累计流量阈值从而确定水系, 利用Strahler方法进行河流分级, 确定积水范围, 最后将河流导出为矢量。

图12.流向分析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进行, 在【ArcToolbox】中,执行命令[SpatialAnalyst工具]——>[水文分析]——>[流向] 输出数据如图。

图23.流水累积量计算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进行, 在【ArcToolbox】中,执行命令[SpatialAnalyst工具]——>[水文分析]——>[流量]在Input flow direction raster中, 选择由无洼地DEM生成的水流方向栅格数据,输出数据如图。

图34.设定累计流量阈值首先, 提取河流网络栅格。

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进行, 运行工具[Spatial Analyst 工具]——>Raster Calculator, 在[地图代数表达式]中输入公式: Con([FlowAcc Flow1]>50000,1)图45.河流分级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进行打开hydrology工具集中的stream order工具, 用Strahler分级对河网进行分级, 输出数据如图。

arcgis在水文方面的应用

arcgis在水文方面的应用

arcgis在水文方面的应用
ArcGIS在水文方面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水文数据管理:ArcGIS可用于管理各种水文数据,例如降雨量、
水位、流量和水质数据等,并可将这些数据与地图相关联。

2. 流域分析和建模:ArcGIS可用于对流域进行分析和建模,例如计
算流域的面积、坡度、方向、曲率等,以及预测水流路径和泛滥范围等。

3. 地下水资源管理:ArcGIS可用于管理地下水资源,如地下水水位、水质、井场等数据,并可用于建立地下水模型进行预测和管理。

4. 洪水预警和防灾减灾:ArcGIS可用于洪水预警和防灾减灾工作,
例如模拟洪水泛滥进程、制定灾害应急预案、评估河道改造效果等。

5. 水资源评价和规划:ArcGIS可用于水资源评价和规划工作,例如
评估流域水资源供需、制定水资源管理计划等。

总的来说,ArcGIS在水文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可用于支持水资源
管理的各个环节。

如何使用ArcGIS进行水文分析(完整版)

如何使用ArcGIS进行水文分析(完整版)

如何使用ArcGIS 进行水文分析对于做水利的朋友来说有时候需要进行水文的分析,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如何通过ArcGIS 进行水文分析,材料可以通过水经注万能地图下载器进行下载。

工具/ 原料水经注万能地图下载器ArcGIS方法/ 步骤1. 打开水经注万能地图下载器,框选上需要进行水文分析的地方并下载(图1)图12.下载完成后会自动导出成tif 格式的高程DEM数据,将其加载到ArcGIS 内(图2)。

【说明】:此处下载生成的tif 格式的图片即为大家常说的DEM数据,直接加载到ArcGIS 内即可使用。

图23. 点击“自定义”→“扩展模块”(图3),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将“空间分析”Spatial Analyst )工具勾选上(图4)。

图3图44. 在ArcToolbox 中点击“ Spatial Analyst 工具”→“水文分析”→“填洼” (图5),在弹出的“填洼”对话框中按图 6 进行设置。

其中Z限制——填充阈值,当设置一个值后,在洼地填充过程中,那些洼地深度大于阈值的地方将作为真实地形保留,不予填充;系统默认情况是不设阈值,也就是所有的洼地区域都将被填平。

【特别说明】:为了保证最终分析成功,在最终的结果之前,所有输出的数据都默认保存名称和路径,这就需要我们记清楚哪个名称是对应的哪个成果,后面会有用。

图5图65. 填洼完成后得到名称为“ Fill_tif3的填洼成果,在ArcToolbox 工具中点击Spatial Analyst 工具”→“水文分析”→“流向”图7 ),在弹出的“流向”对话框中进行如图8 所示的设置,将上一步得到的Fill_tif3 ”填洼数据作为表面栅格数据输入。

图7图86.完成后得到名称为“FlowDir_Fill2 的流向成果,在ArcToolbox 工具中点击Spatial Analyst 工具”→“水文分析”→“流量”(图9),在弹出的“流量”对话框中进行如图 10 的设置,将“FlowDir_Fill2 ”作为流向栅格数据进行输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其水文过程建模、 水土流失分析 提供重要参数 和依 据 , 从而更好地保障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灾害的有效 防治。 GIS 技术拥有较强的地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
。研究该流域的水文特征可为
收稿日期 : 2010 12 22 修回日期 : 2011 03 29 资助项目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2009ZX 07106- 004) ; 四川师范大学灾后重建专项课题 作者简介 : 曾超 ( 1986- ) , 男 , 重庆人 , 硕士生 , 主要从事环境与 G IS 方面的研究。 E m ail : zeng3chao@ 163. com 通信作者 : 赵景峰 ( 1965- ) , 男 , 研究员 , 研究领域 : 水资源与气候变化。 E mail: zhaojf @ ms. xjb . ac. cn
[ 4 6]
化边界为基础, 建立外围 2 km 范围的缓冲区 , 将缓 冲区以内的区域 作为研究范围。并对研究区 DEM 中存在的凹陷区域进行填充。 ( 2) 水流方向与水流累积矩阵计算。流向的确定 采用了 D8 算法。水流累计矩阵值表示流域 地形每 个点的水流累积量, 即直接或者间接流经某单元格的 所有的单元格总数 。 DEM 中每个单元格 的水流 累积量乘以它的面积 , 就得到了该单元格上的上游来 水总量。 ( 3) 子流域划分方法。以水流累计矩阵为基础 , 手工数字化集水面积为零的单元格 , 即得到整个流域 以及主要子流域的分水岭。并以此为依据, 结合控制 主要支流的水文站的地理位置 , 将岷江上游划分为镇 江关、 黑水河、 杂谷脑河、 鱼子溪、 寿溪 5 个子流域以 及两个干流流域 ( 图 1) 。
[ 12]
1
研究区概况
岷江在都江堰以上称为岷江上游, 其流域位于龙
门山、 岷山等一系列山脉与四川盆地之间组成青藏高 原东缘地形陡变带内
[ 10]
。岷江上游流域的区域位置
在北纬 30!45∀- 33 !09∀, 东经 102!35∀- 103!56∀; 地处 我国东部季风湿润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的过渡地带, 流域年平均降水 500~ 850 mm ; 多 年平均径流量为 144 亿 m , 丰水期 6- 11 月占全年径流的 75% , 而枯 水期 12 月一次年 5 月仅占全年的 25% ; 流域内部海 拔高程为 740~ 6 190 m , 平均海拔 3 440 m [ 2] 。流域 范围含盖了四川省的汶川、 理县、 黑水、 茂县、 松潘五 县。它是成都平原的水源地, 也是长江的重要支流。 2. 2. 2
6
水土保持研究
第 18 卷
据的处理和整合能力, 能够快速、 有效地实现水文参 数的提取和水系模型的构建。因此 , GIS 技术成为了 近年来学者从事该流域水文和灾害研究的重要手段。 舒栋才、 田兵伟等利用 DEM 数据生成了岷江上 游流域的数字水系[ 2 3] , 但对选取集水面积阈值尚无 明确的方法; 庞学勇、 薛建辉、 许申来等从生态景观的 角度探讨了岷 江上游植被的 水文特性 ; 邵骏、 林 勇、 彭立等研究者以紫坪 铺水文站的径流数 据为基 础, 利用分形理论、 小波、 灰色系统等方法分析了岷江 上游径流的丰枯及周期变化, 但未考虑影响径流的气 象因子[ 7 9] ; 另外, 针对岷江上游流域的河网密度、 水 系分维、 纵剖面以及径流系数的研究较为少见。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 首先选取河网密度随 集水面积阈值变化趋于稳定的点作为阈值, 提取出岷 江上游水系, 并计算河网密度、 水系分维数、 河流纵剖 面等水文特征; 其次结合降水量和径流量资料, 计算 径流系数。文中水文参数和水系网络的研究是水文 模型构建的重要基础 , 径流系数的分析能为水土保持 研究和水资源的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图1 基于 DEM 的岷江上游河网提取
3
水系网络生成
水系的提取结果取决于阈值
的确定方法。对于阈值的确定我们采用了孔凡哲、 杨 邦等提出的河网密度法: 即河网密度随着集水面积阈 值的增大而减小 , 起初减小较快 , 当出现一个突变后 趋于稳定, 此时的河网密度对应了最合理的集水面积 阈值 。以水流累计矩阵为基础 , 把大于该阈值的 网格归为河道, 小于它的做为汇流区。 水系生成后 , 本文采用斯特拉勒 ( St rahler ) 方法 对岷江上游水系分级 , 即从河源出发的河流为 1 级河 流 ; 同级两条河 流交汇形 成的河流 级比原来 增加 1 级 ; 不同级的两条河流交汇形成的河流级等于两者中 较高者 [ 15] 。 2. 2. 3 流域与水系的形态参数 在岷江上游子流域 划分与水系网络提取的基础上 , 计算全流域及各子流 域的面积、 河长和河网密度。基于水系分级结果 , 又
的基础依据。以岷江上游 90 m 分辨率的 D EM 数据为基础 , 利 用 G IS 手段提 取了分水岭、 流域 面积以 及河流 长度等 河网基本信息 , 并对流域内的干流和主要支流的 河网密度、 河道纵剖面 等特征进 行了定量分 析。又据 1982- 1987 年 间岷江上游地区的 21 个雨量站的降水资料和同时期 8 个水文站的 逐年径流量数据 , 对该流域及其主要子流域的径流 系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 : 岷江上游流域的平均径流系 数为 0. 77, 各子流 域的径流系 数从北面镇 江关流域 的 0. 55 递增至南面姜射坝水文站以 下 流域 的 0. 88 。流 域的 河网 密度 为 0. 172 km/ km 2 , 其 各子 流 域变 化范 围 为 0. 165~ 0. 177 km/ km 2 。 干流河道平均比降为 9. 7 道剖面形态受构造运动影响显著。 关键词 : GI S; 岷江上游 ; 水 文特征 ; 空间分析 中图分类号 : P333. 1; P 333.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5 3409( 2011) 03 0005 05 , 自北向南分布的 5 条支流 的纵剖面 凹曲度和比 降均呈增 加趋势 , 且主河
Spatial Analysis of Hyd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pper Reaches of Minjiang River Based on GIS Technology
ZENG Chao 1 , ZH A O Jing feng 1 , L I Xu jiao 2
[ 13 14]

2
2. 1
资料与方法
数据资料 SRT M 3 DEM 数据来源于 U SGS( U nit ed St at es
Geolo gical Survey) , 数据的水平分辨率为 90 m, 垂直 分辨率精度为 6 m [ 11] ; 水文资料采用了 1982- 1987 年间岷江上游紫坪铺、 姜射坝以及镇江关等 8 个水文 站的径流量数据 ; 气象资料为同时期该流域松潘、 黑 水、 杂谷脑、 渔子溪以及寿溪等 21 个雨量站的降水量 数据
( 1. Col lege of Geogr ap hy and Resour ces Science, Sichuan N or mal Univ er s ity , Chengd u 610101 , China; 2 . I nstitute of RS & GI S , Cheng du Univer sity of T echnology , Chengdu 610059 , China)
Abstract: H ydrolo gical charact er ist ics are not only t he basis f or w at er cycle and soil erosio n research, but also can prov ide beneficial suppo rt to av oid geolo gical and f lood hazards. T his research ex t ract ed river net w ork in f orm ation and w at ershed of upper M injiang River Basin by GIS to ols f rom digit al ev aluat ion m odel ( DEM ) w it h 90 m reso lut ion, and analyzed drainag e syst em densit y, longit udinal channel prof iles o f m ain channel and major t ribut aries quantit ativ ely . T hen w e calculat ed runo ff co ef f icient of t he drainage basin fro m precipi t at ion dat a of 21 rain g aug e st at ion and runof f data of 8 hydrolo gical stat ion of upper M injiang ar ea f rom 1982 to 1987. T he r esult s indicate t hat : the runof f coef ficient of Z henjiangg uan basin is t he least one am ong all sub basins, w hich is 0. 55, t he basin f rom Jiang sheba t o Zipingpu hy drol ogical st atio n is t he big gest o ne, w hich is 0. 88, and the w hole upper M injiang River Basin is 0. 77. T he drainag e densit y of upper reaches o f Minjiang River is 0. 172 km/ km 2 , all sub basin s drainag e densit ies are bet w een 0. 165 and 0. 177 km/ km 2 . T he channel slope of m ain st ream is 9. 7 , t he concave of lo ng itudinal channel prof iles and channel slope o f the f ive t ribut aries w hich scatt er f rom no rth t o sout h in upper M injiang Riv er Basin decr ease one aft er ano th er, and m ain st ream prof ile is af fect ed by t ect onic movement sig nif icant ly. Key words: GIS; upper reaches of M injiang River; hy drolo gical charact erist ic; spatial analysis 自 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 岷江上游流域的水资源 量呈明显减少趋势, 且流域内部水土流失严重, 泥石 流等地质灾害频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