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诊断
中国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22

中国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22 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缺血性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和心理困扰。
缺血性卒中分型PPT课件

RIND患者的症状通常在数小 时或数天内逐渐加重,但不会
超过一周。
RIND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是 可逆的,经过及时治疗,大多
数患者可以完全恢复。
RIND患者应尽早接受诊断和 治疗,以避免发展为进展性卒
中或完全性卒中。
进展性卒中(PSD)
进展性卒中(PSD)是指脑部血管阻塞导致神经功能缺 损症状在数小时或数天内逐渐加重。
险因素。
缺血性卒中的症状与表现
偏瘫
一侧肢体无力或完全瘫痪。
偏身感觉障碍
一侧肢体感觉消失或感觉异常。
偏盲
双眼视野的一侧缺失。
意识障碍
嗜睡、昏睡或昏迷。
眩晕、呕吐
脑干和小脑缺血引起的共济失调 和平衡障碍。
失语
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受损。
02 缺血性卒中分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由于 某种因素造成的脑动脉一过性或短暂 性缺血,引起的相应供血区神经功能 障碍。
控制体重
肥胖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保持健康的 体重有助于降低卒中风险。
康复训练
肢体功能训练
针对偏瘫的肢体进行康复训练,如物理疗法、 作业疗法等,有助于恢复肢体功能。
认知训练
针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患者,进行认知训练 有助于提高其认知能力。
语言训练
对于缺血性卒中后出现语言障碍的患者,进 行语言训练有助于恢复语言功能。
CS患者的症状通常比较严重,需要及时接受诊断和治疗,以挽救生命和减少后遗症。
CS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改善生活方式,加强康复训练,以提高生活质量。
03 缺血性卒中诊断与评估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 果,对缺血性卒中进行诊断。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PPT课件

和关爱。
长期随访建议及注意事项
随访时间
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进行定期随访。
随访内容
了解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等,评估治疗效果及预后。
长期随访建议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长期随访建议及注意事项
01
关注病情变化,如出现新的症状 或原有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02
加强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恢 复。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
CHAPTER
本次指南更新内容总结回顾
指南更新背景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急性缺血性脑卒 中的诊治策略不断更新。本次指南更新旨在更好地指导临 床实践,提高患者预后。
定义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 然阻塞导致脑部血流减少或中断,使 得脑部组织缺氧、坏死,从而引起神 经功能障碍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发病机制
主要包括血栓形成、栓塞、血流动力 学改变等。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急 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
流行病学及危害程度
流行病学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 、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 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有大量患者 因此病死亡或留下严重残疾。
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 血糖、血脂等,可了解患 者一般情况及病因。
心电图检查
可发现心脏病变,如心房 颤动等,为心源性栓塞提 供依据。
TCD检查
可监测颅内血流速度及方 向,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及 侧支循环情况。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急性起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且不能用非血 管性病因解释者应考虑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卒中诊疗进展PPT课件

脑脊液
多正常
压力增高,含血
压力增高,血性
பைடு நூலகம்CT检查
脑内低密度灶
脑内高密度灶
蛛网膜下腔高密度影
*
七、治疗 1、急性期治疗原则 (超早期治疗): (1)首先要提高全民的急救意识,认识到脑 卒中同样是一种急症,为获得最佳疗效力争超早期溶栓治疗; (2)针对脑梗死后的缺血瀑布及再灌注损伤 进行综合保护治疗; (3)要采取个体化治疗原则;
1、 概述 缺血性脑卒中(CIS),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其中脑血栓形成(即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占14%~40%,脑栓塞占20%~30%,腔隙性梗死占15%~30%,其他为血流动力学(分水岭)梗死及其他原因引起等。
*
缺血性卒中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 吸烟、高龄、代谢综合征
大动脉粥样硬化
心源性
小动脉闭塞
其他病因
病因不明
病因
动脉到动脉 栓塞
载体动脉 堵塞穿支
低灌注/ 栓子清除下降
混合型
发病机制
危险因素
缺血性卒中
、、、 、、
大动脉粥样硬化
心源性
小动脉闭塞
其他病因
病因不明
动脉到动脉 栓塞
载体动脉 堵塞穿支
低灌注/ 栓子清除下降
*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
*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
与梗死病灶相对应的颅内或颅外动脉闭塞或狭窄(≥50%或<50%但有易损斑块证据) 在狭窄或闭塞动脉外无急性梗死灶 有至少一个以上卒中危险因素或有至少1个以上的系统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
*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
大面积脑梗死或多发梗死,符合栓塞病灶特点 有高危或低危心源性栓塞的心脏病变 不存在与急性梗死灶相对应,并能解释病灶分布的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
缺血性卒中CISS分型解读及诊断思路

挑战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复杂多样,不同患者之间 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这给诊断带来了一定 的挑战。此外,一些新型影像学技术和生物 标志物在缺血性卒中诊断中的应用仍需进一 步研究和验证。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4 心源性栓塞型卒中诊断
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
心源性栓塞型卒中通常发病突然,病情较重,常表现为完全 性卒中。患者可能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症状。
危险因素
心房颤动是心源性栓塞型卒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其他还包 括心脏瓣膜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以及高龄 、高血压、糖尿病等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中的病变部位和范围,提高诊断准确率。
结合临床表现
02
医生在诊断时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如头痛、呕吐、偏瘫等
症状,以及病史、体征等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借鉴先进经验
03
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诊断经验和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诊断水平,
也是提高缺血性卒中诊断准确率的重要策略。
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发展趋势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缺血性卒中 的诊断将更加精准、快速和便捷。同时,基 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辅助诊断系统也将得到 广泛应用,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如血糖、血脂等,可作出大动脉粥样 硬化型卒中的诊断。
鉴别诊断
需与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型卒中、其他原因型卒中及非血管性疾病进行鉴别 。如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等检查可协助鉴别心源性栓塞;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 查有助于鉴别小动脉闭塞型卒中。
可排除脑出血,并初步判断缺血病灶 的部位和范围。
如CTA、MRA等,可评估颅内外血管 狭窄或闭塞情况,为病因诊断提供依 据。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及溶栓指征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及溶栓指征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1.急性起病;2.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等),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影像学出现责任病灶或症状/体征持续24h以上;4.排除非血管性病因;5.脑CT/MRI排除脑出血二、病因分型5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小动脉闭塞型、其他明确病因型和不明原因型。
三、溶栓指征改善脑循环: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抗血小板、抗凝、降纤等治疗静脉溶栓:是目前最主要恢复血流的措施。
静脉溶栓药物:rtPA(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主要溶栓药;尿激酶;替奈普酶:3小时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适应证、禁忌证及相对禁忌证适应证:1.有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2.症状出现<3小时3.年龄≥18岁4.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禁忌证:1.颅内出血(包括脑实质出血、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外血肿等)2.既往颅内出血史3.近3个月严重头颅外伤史或卒中史4.颅内肿瘤、巨大颅内动脉瘤5.近期(3个月)有颅内或椎管内手术6.近2周有大型外科手术7.近3周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8.活动性内脏出血9.主动脉弓夹层10.近1周内有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11.血压升高: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12.急性出血倾向,包括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或其他情况13.24小时内接受过低分子肝素治疗14.口服抗凝剂且INR>1.7或PT>15s15.48小时内使用凝血酶抑制剂或Xa因子抑制剂,或各种实验室检查异常(如ATPP,INR,血小板计数,ECT,TT或Xa因子活性测定等)16.血糖<2.8mmol/L,或>22.22mmol/L17.头CT或MRI提示大面积梗死(梗死面积>1/3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相对禁忌证1.轻微非致残性卒中2.症状迅速改善的卒中3.惊厥发作后出现的神经功能损害(与此次卒中发生相关)4.颅外段颈部动脉夹层5.近2周内严重外伤(未伤及头颅)6.近3月内有心肌梗死病史7.孕产妇8.痴呆9.既往疾病遗留较重神经功能残疾10.未破裂且未经治疗的动静脉畸形、颅内小动脉瘤(<10mm)11.少量脑内微出血(1-10个)12.是使用违禁药物13.类卒中3-4.5小时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适应症、禁忌证和相对禁忌证适应证:1.有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2.症状出现3-4.5小时3.年龄≥18岁4.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禁忌证:同上相对禁忌证(同上补充):1.使用抗凝药物INR≤1.7或PT≤15s2.严重卒中(NISS评分>25分)6小时内尿激酶静脉溶栓的适应证及禁忌证适应证:1.有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2.症状出现<6小时3.年龄18-80岁4.意识清楚或嗜睡5.脑CT无明显早期脑梗死低密度改变6.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禁忌证:同上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也称为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占据了脑卒中的70%-80%。
它是由于脑供血不足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导致的脑损伤。
脑梗死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缺血性脑卒中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等内容,旨在提高公众对于脑梗死的认识,促进早期预防和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供血不足引起的脑部缺血缺氧,导致脑细胞发生坏死和功能障碍的疾病。
其主要原因是脑动脉的狭窄和堵塞,导致脑血流不畅或完全中断。
常见的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高血压、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等。
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取决于受累脑血管的位置和程度。
一般而言,常见的症状包括突发性头痛、肢体无力、言语障碍、视力障碍、感觉异常和平衡障碍等。
诊断脑梗死需要综合运用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验等多种手段。
一般来说,临床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和评估神经功能,结合头颅CT、MRI、脑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以及血液检验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和凝血功能等,来确定诊断和评估病情。
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两个关键时间窗口,即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和机械取栓时间窗。
静脉溶栓治疗是通过将溶栓药物静脉注射,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的方法。
治疗的时间窗为发病后4.5小时内,且需满足一系列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机械取栓治疗则是通过在血管内插入器械,将血栓取出或破坏,实现血流再通。
治疗的时间窗为发病后6小时内,适应症和禁忌症也需要严格遵守。
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措施包括控制危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酗酒和肥胖等。
通过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如服用降压药、降脂药、降糖药、戒烟和减肥等,可以有效降低脑梗死的发生风险。
此外,改善生活方式也非常重要,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定期体检等。
对于一些高危人群,如心脏病患者和脑血管疾病家族史患者,可以考虑进行手术干预,如动脉扩张术或植入血管支架等。
新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规范操作流程
新版指南对急性缺血性脑 卒中的操作流程进行了规 范,有助于减少操作过程 中的风险和误差。
提供案例分析
新版指南还提供了丰富的 案例分析,帮助临床医生 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指南内 容。
对患者预后的积极影响
提高治愈率
减少并发症
新版指南提高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 治愈率,减少了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 率。
持续改进与更新
改进
根据实践反馈和最新研究成果,对新版指南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
更新
定期更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指南,以适应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05
新版指南的影响与意义
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水平
01
02
03
更新诊断标准
新版指南对急性缺血性脑 卒中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更 新,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机械取栓
新指南纳入了机械取栓的新技术,并 对其适应症和操作规范进行了详细说 明。
并发症处理
颅内高压
新指南对于颅内高压的处理提出了更具体的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减压。
感染和褥疮
针对常见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和褥疮,新指南提供了预防和治疗的建议。
康复与二级预防
康复方案
新指南推荐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和语言治疗 等。
二级预防
新指南强调了长期二级预防的重要性 ,包括控制危险因素、规律服药和生 活方式调整。
03
新版指南与旧版指南的比较
诊断标准的差异
诊断流程
新版指南在诊断流程上更加明确和简化,强调了快 速评估和确诊的重要性。
影像学检查
新版指南推荐使用更先进的影像学技术,如MRI和 CTA,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roke. 41(12):2822-2827, December 2010.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诊断
•Stroke. 41(12):2822-2827, December 2010.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诊断
穿支动脉疾病
ö 诊断标准
ö 与临床症状相吻合的发生在穿支动脉区的孤立梗死灶, 不考虑梗死灶大小
血系统疾病、肿瘤性栓塞等 ö 有心源性卒中证据(引用A-S-C-O心源性卒中的肯定病因) ö 如果排除了主动脉弓粥样硬化,为肯定的心源性,如果不
能排除,则考虑为可能的心源性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诊断
•心源性卒中
•二尖瓣狭窄、人工瓣膜置换术后、 •过去的四周内心梗、左心附壁血栓、 •左心室壁瘤、 •持续或阵发性房颤、病窦综合症、 •扩张性心肌病、射血分数<35%,、 •心内膜炎、心腔内肿物、 •伴有血栓形成的PFO、 •在脑梗前有DVT或PE的PFO
供血区域边缘带的梗 死 ö 机制:低灌注、栓塞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诊断
分型: ö 皮质分水岭
ö 皮质前型 ö 皮质后型 ö 混合型
ö 皮质下分水岭 (内分水岭)
常见原因: ö ICA严重狭窄或闭
塞 ö MCA严重狭窄或
闭塞
临床特点
ö 皮质分水岭以栓塞机制为主 ö 内分水岭梗死血流动力学机制为主 ö 短期复发危险高,一周内临床加重现象
CISS诊断标准 ö 急性多发梗死灶,特别是累及双侧前循环或前后循环共
存的在时间上很接近的包括皮层在内的梗死灶 ö 无相应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易损斑块或狭窄
≥50% ) ö 无心源性卒中证据 ö 不存在能引起急性多发梗死灶的其他原因,如血管炎、
凝血系统疾病、肿瘤性栓塞等 ö 有主动脉弓粥样硬化易损斑块证据(斑块≥4mm或表面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诊断
•症状、体征、结构影像 •缺血性卒中/TIA
•病因、发病机制、危险因素 •风险评估
•个体化治疗方案
缺血性卒中分型的发展
OCSP分型:根据临床表现分型 (1991)
ö 完全前循环 ö 部分前循环 ö 后循环 ö 腔隙性
TOAST分型(1993)
•大动脉粥样硬化 •心源性
•小动脉闭塞 •其他病因
ö 医生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有循证医学证据的 检查手段,对患者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及 病因诊断
ö 针对不同的病因,并根据危险因素的多寡 和严重程度,对不同复发风险的患者进行 分层,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方 案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指南写作组,2010中国缺血性卒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0;43(2):154- 160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诊断
病因和发病机制明确后
ö 短期会不会复发加重 ö 急性期治疗是否合理 ö 长期预后如何 ö 二级预防选择是否合理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诊断
个体化治疗
ö 抗血小板:短期双抗
ö ASA+波利维 7天
ö 强化他汀:阿托伐他汀40mg ö 改善灌注 ö CEA或CAS
•IA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70-99%推荐CEA(围手术期并发症<6%的医院)
ö 非穿支动脉孤立梗死灶,需排除心源性卒中
ö 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
ö 穿支动脉区 孤立梗死灶
ö HR-MRI:载 体动脉有粥 样硬化斑块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诊断
病例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诊断
病例
ö 53M,右侧肢体 无力3天
ö 既往DM、高血 脂
ö 右下肢肌力5ö 血脂血糖异常 ö TCD:LMCAS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诊断
有血栓形成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诊断
ö 74M, 突发头晕、视物不 清1天。既往HT
ö 急性多发梗死灶,前后循 环共存的在时间上很接近 的包括皮层在内的梗死灶
ö 相应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 化证据
ö 心源性卒中证据 ö 其他原因证据 ö 主动脉弓证据
TEE:主动脉弓斑块,厚度10.3mm, 伴溃疡,降主动脉mobile plaques
ö 随访5年未复发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诊断
总结
ö 一个临床常见病例 ö 缺血性卒中是一组不同病因所导致的临床综合
征,明确病因才能有效的治疗和预防复发 ö 病因分型 ö 病因诊断需要辅助检查:血管、血液、心脏 ö 根据病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诊断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其他病因
ö 诊断标准
ö 有特殊病变的证据,该病变累及与临床相 吻合的脑动脉,如血管相关的、感染性、 遗传性、血液系统、血管炎、其他等。没 有导致卒中的其他病因。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诊断
特殊类型的卒中
ö 血管相关:脑动脉夹层、烟雾病 ö 感染性: 巨细胞病毒、脑膜炎 ö 遗传性: Fabry病、遗传性易栓症 ö 血液系统:红细胞增多症、镰状细胞病 ö 血管炎: SLE、白塞病 ö 其他: 淋巴瘤等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诊断
பைடு நூலகம்
病例
ö 34M,健身后右侧剧烈头痛,眩晕 恶心、呕吐,右肢体无力,饮水呛 咳、呃逆。平日体健
ö BP161/96,构音障碍,自发旋转 眼震,右面无汗,右软腭上提差。 右上下肢Ⅳ,右共济运动差。左偏 身痛觉减退
ö 生化正常,EKG、TTE正常 ö TCD:RVA流速↓,频谱形态异常 ö DUS:RVA管径细,高阻频谱
•病因不明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诊断
病因分型的发展
ö 2001年英国南伦敦改良-TOAST ö 2005年美国的SSS-TOAST ö 2007年韩国改良-TOAST ö 2009年欧美国际卒中专家的A-S-C-O分型 ö 2011年中国缺血性卒中分型 CISS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诊断
中国缺血性卒中病因分型
•Gao et al. Frontiers in Stroke. 2011,2: 1-5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诊断
主动脉弓粥样硬化
ö 经典TOAST和韩版 TOAST未提到,SSSTOAST和A-S-C-O将 其归类到心源性
ö 因病理是动脉粥样 硬化,CISS将其归 类LAA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诊断
主动脉弓粥样硬化
ö 载体动脉无粥样硬化斑块(HR-MRI)或任何程度狭窄 的证据,或其近端相应颅内外大动脉无易损斑块或粥样 硬化性狭窄≥50%。载体动脉未行HR-MRI检查,即未能 排除狭窄<50%的粥样硬化斑块,也归到此类。
ö 排除了其他病因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诊断
病例
ö 男 57岁 ö 右侧肢体无力8天 ö 高血压20年,
ö 检查欠缺:常规血管影像或心脏检查都未能完成, 难以确定病因。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诊断
43M, 右上肢无力3d
ö 中青年卒中患者 ö 多种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HT、DM,
吸烟20y) ö 无外伤、感染、心脏病和其他特殊病史 ö 早发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性大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诊断
ö 有无新发梗死灶、 梗死灶特点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诊断
病因分型:其他病因 发病机制:
•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先 天变异,右椎动脉远端分出 双干前行,非优势干与基底 动脉多处交通。可见分支血 管显影
病因不明
诊断标准
ö 多病因:发现两种以上病因,但难以确定哪一种 与该次卒中有关
ö 无确定病因:未发现确定的病因,或有可疑病因 但证据不够强,除非再做更深入的检查。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诊断
个体化治疗
ö 优化抗栓 ö 强化他汀 ö 改善低灌注 ö CAS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诊断
二级预防和随访
ö 二级预防:
ö 抗栓:术前双抗,持续至少术后至少1月, 之后单独氯吡格雷12个月,长期抗栓治疗
ö 他汀:有A-A栓塞证据,无论LDL如何应立 即启动,强化他汀
ö 危险因素控制(戒烟、DM、HT)
DM10年 ö Bp150/90mmHg,
右侧肢体肌力4级, 右侧病理征
ö 血糖、血脂,Hcy 异常。EKG ST-T 改变
•未能排除狭窄<50%的粥样硬化斑块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诊断
中国缺血性卒中病因分型
•Gao et al. Frontiers in Stroke. 2011,2: 1-5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诊断
中国缺血性卒中病因分型
•Gao et al. Frontiers in Stroke. 2011,2: 1-5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诊断
颅内外LAA
ö 任何类型梗死灶,有相应颅内外LAA证据(易损斑块或狭窄≥50%)。
ö 穿支动脉区孤立梗死灶类型,以下两种归此:1)载体A粥样硬化斑块 (HR-MRI)或任何程度的粥样硬化性狭窄;2)近端相应大动脉有易 损斑块或狭窄≥50%。如未能做载体动脉HR-MRI或TCD、MRA、 CTA或DSA未能发现≥50%的狭窄,则分类到穿支动脉疾病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诊断
病例
57M 左侧肢体无力和失 用
心电监测阵发AF
ö 55 F 意识模糊、右 侧肢体无力。
ö 新发AF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诊断
中国缺血性卒中病因分型
•Gao et al. Frontiers in Stroke. 2011,2: 1-5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诊断
穿支动脉疾病
ö 既往分类把穿支动脉疾病归类到小动脉闭塞、小 动脉疾病或小血管病,考虑其病理生理机制是小 动脉玻璃样变
•LAA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诊断
中国缺血性卒中病因分型
•Gao et al. Frontiers in Stroke. 2011,2: 1-5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诊断
心源性卒中
ö 急性多发梗死灶,特别是累及双侧前循环或前后循环共存 的在时间上很接近的包括皮层在内的梗死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