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二战后设计——战后美国、战后日本、北欧

合集下载

二战后美国的设计

二战后美国的设计

现代主义
“计划废止制”
▪ 有计划的废止制度 ▪ 是由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裁斯隆和设计师厄
尔提出的汽车设计新模式。他们主张在设 计新的汽车式样的时候必须有计划地考虑 以后几年之间不断地更换部分设计,基本 造成一种制度,形成有计划的式样老化过 程,称为有计划的废止制度,这是一种通 过不断改变设计式样造成消费者心理老化 的过程,其目的是促使消费者为了追逐新 的式样潮流,而放弃旧式样、改换新式样
▪ 主要特征: ▪ ①功能性废止——使新产品具有更多、更新
的功能,从而替代老产品; ▪ ②款式性废止——不断推出新的流行风格式
样和款式,致使原来的产品过时而遭消费 者丢弃; ▪ ③质量性废止——在设计和生产中预先限定 使用寿命,使其在一定时间后无法再用。

家具、室内设计与新材料新工艺的应 用
▪ 代表人物: ▪ 查尔斯·依姆斯及其妻子雷·依姆斯夫妻 ▪ 乔治·尼尔森
流线型设计
▪ 流线型运动: ▪ 美国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也促使了流线型
这一新设计风格的形成。这种风格与当时 的时代气氛、技术发展水平是很适应的。 流线型主要出现在产品设计上,特别是汽 车、火车等交通工具,逐渐成为一种风格, 是30年代很典型的一种风格,与包豪斯的 现代主义大相径庭。三四十年代流线型风 格已蔚然成风,遍及美国工业产品的各个 方面,造成了消费者追逐潮流的购买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设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设计的发

▪ 美国工业设计的兴起
▪ 美国的设计运动沾满了实用主义的商业气息。在战后欧洲的设计观念和 美国的市场结合后,形成了国际主义设计运动。强烈的竞争是美国现代 设计的发轫点,美国最为突出的贡献就是发展了工业设计并使其职业化。 美国工业设计的奠基人有提格、罗维和德莱佛斯等。雷蒙?罗维,法国 人,美国早期重要的设计大师,工业设计的奠基人之一。他设计的转折 点是1929年为客户重新设计复印机。是个使工业设计成为受尊重职业的 主要人物。为西尔斯百货公司设计的冷点电冰箱奠定了现代电冰箱的基 本造型。30年代引入了流线型风格,从而发动了重要的设计运动流线型 运动。他的设计具有强烈的人情味,他是一个直觉敏锐的设计大师,而 没有多少理论的探索。他成为美国工业设计发展的标志性人物。代表作 有可口可乐玻璃瓶、灰狗汽车、克莱斯勒汽车等。德莱佛斯是影响现代 电话形式的最重要设计家。为贝尔公司设计的电话提出了话筒与听筒的 合一,而在40年代初开始转为塑料,奠定了现代电话机的造型基础。德 莱佛斯的强烈信念是设计必须符合人体的基本要求,为设计奠定了人体 工程学这门学科。

二战后日本的设计(精选PPT)

二战后日本的设计(精选PPT)
工业设计刊物都看出来日本工业设计专
辑,系统介绍日本设计的状况与成就, 日本工业设计开始真正走向世界。
• 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和1970年的万国博览 会均是由日本举办的大型国际性活动。两 次大会成为日本设计师展示才华的最佳场 所,也让崛起的日本设计真正在国际上亮 相。
• 20世纪70年代,日本设计师发起过针对 儿童进行的设计活动,使产品具有独特 的功能和儿童喜爱的外形,使儿童受到 教育并健康成长,他们称这种设计是 “进行教育的设计”,令消费者对设计 师油然61年日本工业设计协会参加了在意大利 威尼斯举行的世界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议, 日本设计开始走向国际。
• 1962年协会举行成立十周年工业设计专题 讨论会,并发行工业设计协会1962年年鉴。
• 1963年日本工业设计协会派人参加了在巴 黎举行了世界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大会, 并在国内举办日本工业设计出口产品展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设计
主要内容
• 一、恢复期的设计 • 二、转型期的设计 • 三、成熟期的设计 • 四、日本设计的代表性企业 • 五、总结
背景
• 1、日本现代设计起步比较晚 • 2、日本从1868年明治维新运动以后才开始
自己的现代化运动,并逐渐进入工业化时 代。 • 3、战后在美国的大力支持和援助下,随着 经济复苏,20世纪50年代,日本才进入现 代设计的起步阶段。 • 4、1945—1952年是日本战后最困难的阶段, 为经济复苏期。
• 战后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企业意识到设计对 于开拓市场、赢得竞争的重要性,纷纷成 立自己的设计部门,设计成为增强企业竞 争力的重要手段。
• 最先成立设计部门的是松下公司,随后本 田汽车公司、佳能照相机公司、东芝电器 公司、夏普公司等也相继成立了自己企业 的工业设计部门。

《现代设计史》7二战前后

《现代设计史》7二战前后

背景
二战的发动者和抗击者,把发展经济或作为战争支柱,或作为反战后盾。战后, 战胜国和战败国,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社会经济。
(一)德国工业设计(第1、2学时)(参见钱P80-82) 1)设计规范化、标准化运动 2)大众汽车 3)家用电器
1纳粹时期
30 年代,希特勒纳粹在全国政治、经济方面提出“强大民族论。
希特勒的要求:可以载两个成人和三个儿童、最高时速100公里/小时、售价不超过1000马克。同时还 推出储蓄计划以使普通群众也可以买到汽车。然而,随后到来的二战使参加了该计划的民众没能 得到购买的汽车,除一小部分纳粹高官。
1938年,希特勒和Ferdinand Porsche在狼堡創立VW車廠
军用甲壳虫
1 概 况
2 计 划 废 止 制
有计划地迫使商品在短期内失效,促使消费者不断购买新产 品。 一是功能性废止,即使新产品具有更多、更新的功能,替代 老产品;二是款式性废止,不断推出新流行风格,使原来产品 过时而遭丢弃;三是质量性废止,预先限定使用寿命,使其在 一定时间后无法使用。(参见钱P73) 导致用毕即弃的即时消费主义,造成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浪 费;产生只讲式样、不讲功能的形式主义恶习,偏离现代设计 功能主义的轨道。
1938年,大众推出了经过进一步改型的 “38”系列车型,它装载的空冷直列4缸 986毫升排量发动机能输出24马力的功 率,车重750公斤。这款坚实且具有与 众不同外型的车,是“甲壳虫”汽车的 鼻祖。但实际上,到1968年“甲壳虫” 名字才第一次出现在大众公司官方广告 里。
希特勒希望能够生产可以广泛使用的大 众化汽车,委任工程师费迪南德· 波 尔舍来完成
1简述德国乌尔姆学院。 2简述德国布劳恩公司。
(三)美国(第3、4学时)(参见钱P73、-82) 1二战期间 1 背 景 由于德国纳粹横行,30年代后期,欧洲设计师纷纷到美国, 试图建立类似德国包豪斯的设计学院,结合美国政治、经济和 文化进设计活动。 1941年美国卷入战争,国际地位上升,成为超级大国。凭借 其强大经济实力,试图通过设计鼓舞盟国,竭力将现代主义设 计发展成国际主义风格。 画家、插图画家和设计师集体,大量地接受美国战事新闻处 (U.S.Office of War Information)任务,为战争设计视觉传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设计PPT课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设计PPT课件

口实心不锈钢,可不是钢的电镀,能保持永不褪色,不起锈
斑无论,部是分乔圆治靠·垫尼可尔以森旋(转G,e平org添e 了Ne不ls少on乐)趣的,“非向常日舒葵适”的经
典沙沙发发、,艾推洛荐、放阿在尼卧奥室(,E走ero道A等ar。nio)的“球椅”还是
维那、潘顿(Verner Panton)的“锥形椅”系列,当
29
在任职米勒公司期间他成功地延请了许多第一流的家 具设计师加盟米勒公司,如查尔斯•伊莫斯、亚历山大 •吉拉德(Alexande Griard)等,使米勒公司成为世 界上最有影响的家具之作公司之一。不仅设计家具, 还设计灯具、钟表、塑料制品等工业产品。尼尔森家 具设计中最有创新的可能是他对模数制储藏家具系列 及模数制办公家具的研究,这两种系统都在世界范围 内产生了影响
2020年9月28日
28
(二) 设计影响
尼尔森的设计生涯和在20世纪现代设计中的 地位,有些类似于意大利的吉奥•波奥第。两 位大师都横跨现代设计的多领域多置业并有 效起到多种作用,对现代设计影响也极为深 远。尼尔森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建筑师,又是 一位多产的家具设计大师,推动现代设计运 动的发展。
2020年9月28日
1955 年 设 计 的 “ 椰 子 椅”,如名称所示,其 设计构思源自椰子壳的 一部分,这件椅子尽管 看起来很轻便,但由于 “椰子壳”为金属材料, 其份量并不轻。
35
总高 850 MM
座高 420 MM
总深 820 MM
总宽 950 MM
乔治.尼尔森(美国)代表作品-coconut椰子椅 国际世纪的经典设计。 主要由玻璃钢构成内装M8螺帽,在其表面粘上海绵(密度为30 kg/m3,厚度为30mm,规格分别为1020*1400(mm)的海绵,再以皮料围包而成。 特点:美国设计师的设计,大,舒服,整个人坐了进去! 意大利进口混合牛皮or意大利进口布绒,麂皮等,颜色多种等.

二战后日本的设计(精选PPT)

二战后日本的设计(精选PPT)

思考题
• 1、日本设计最鲜明的特点是什么? • 2、索尼公司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八大原则是
什么? • 3、日本工业设计促进会成立于哪一年? • 4、什么是“Gmark”奖?
• 这些都带动了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也刺 激了日本设计界的有识之士。
• 1951年日本最重要的工业设计院校—千叶 大学成立工业设计系,日本艺术大学随后 也成立了工业设计系,标志着工业设计正 式纳入日本大学的教育体系,设计人才的 培养也有了正式的途径。
• 1952年日本迈出了工业设计的重要一 步,即日本工业设计协会正式成立, 工业设计活动有了名正言顺的组织机 构,标志着日本现代设计从恢复期进 入了成长期。

1950年–——生产第一台磁带录音机
• 1955年–——推出第一台全晶体管收音

• 1958年公司正式更名为“SONY”,简洁 的名称和琅琅上口的读音以及来自Sonic(音 响)与Sonny(乖孩子)的谐音组合,使索 尼成为妇孺皆知的知名品牌
• 1959年——设计生产世界第一台晶体 管化的电视机半导体电视–TV-8-301
• 夏普公司的设计原则是“方便使用 第一”
• 由此,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贯 穿于日本的现代设计之中。
索尼公司
• 索尼公司以其重视设计而著称 • 日本索尼公司的成功是:日本政府扶
持、引导设计战略,企业重视工业设 计的成功典型,成为日本50年代工业 设计飞速发展的缩影。
• 索尼公司成立于1945年,原来 叫“东京通讯株式会社”
• 1960年在日本召开了世界设计大会;
• 1961年日本工业设计协会参加了在意大利 威尼斯举行的世界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议, 日本设计开始走向国际。
• 1962年协会举行成立十周年工业设计专题 讨论会,并发行工业设计协会1962年年鉴。

战后世界各国的设计PPT学习教案

战后世界各国的设计PPT学习教案
第30页/共43页
第31页/共43页
索特萨斯(Ettore Sottsass,1917-) 他是同时代设计师中最杰出的一位,1917年出身于奥地利一个建筑师之家,曾在都灵工艺学院
学习建筑,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与奥利维蒂公司长期合作,为该公司设计了大量的办公机器与 办公家具.索特萨斯的设计思想受到印度和东方哲学的影响。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他的设 计从严格的功能主义转变到了更为人性化和更加色彩斑斓的设计,并强调设计的环境效应。
艺术来看待,全民族共同推动艺术设计的发展,而且把设计师当作名星来追捧。
第24页/共43页
二、战前意大利的优秀设计——奥利维蒂公司
意大利工业设计的中心:米兰 著名设计师:尼佐里
第25页/共43页
“拉克西康80” 型打字机
“拉特拉22”型打字机
第26页/共43页
50年代的意大利设计 1951-1957年间,意大利设计风格已牢固地建立起来了。 1953年意大利《工业设计》杂志创刊, 1956年工业设计师协会成立。 一家全国性的大型联号商店于1953年举办了“产品的美学”大型展览,非常成功。该店在
第32页/共43页
索特萨斯设计作品
第33页/共43页
意大利的汽车车身设计在国平际尼上法享里有那很设高计的声公誉司
1930年创立于都灵,曾设计了阿尔法·罗密欧、菲亚特等诸多名车。 平尼法里那的汽车设计多年来被视为雕塑的同义语,既有其精致的形式感和艺术表现,同时又基于精确
的科学评价准则。平尼法里那代表着最现代化的技术与传统工艺与艺术的结合。
第15页/共43页
1.恢复期的日本工业设计1945-1952年
1947年日本举办了“美国生活文化展览”。 设计院校相继成立 1951罗维来日本讲授工业设计

世界现代设计史8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设计

世界现代设计史8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设计

设计变革:现代主义设计受到质疑。
A History of Modern Design Worldwide
世界现代设计史
设计观念的转变:多元化 背景:现代主义的危机在于它在很多方面与资本主义经济体 制鼓励消费、追求标新立异的特点相背离。现代主义 设计:以批量销售的市场为前提的,强调标准化,要 求将不同类型的行为和传统转换为固定的统一模式, 依赖于一个庞大而均匀的国际市场。指导思想是使产 品能适于任何人,大同压倒一切,但往往事与愿违, 反而不适于任何人。 六七十年代设计:社会以各种各样的市场同时并存,市场反 映不同的文化群体的要求,每个群体都有其特定的行 为、语言、时尚和传统,都有各自不同的消费需求。
A History of Modern Design Worldwide
世界现代设计史
名称:TUBE CHAIR 组合座位 设计师:乔· 科隆波 设计:1969 材料:覆盖膨胀材料的半硬性塑料、金属、 橡胶钩子 不同直径的同心圆柱,很容易地重新进行组合,获得不同的方案:高椅 子、长椅子、沙发、躺椅。形状干净、纯粹和好玩,但也相当合理和舒 适,通过简单的钩子就能根据各自的爱好来组合。 可组合的扶手椅看起来象一个游戏,椅子的传统类型被解构,座位和靠 背因采用同一种圆柱体而变得一模一样,可根据需要和情绪的变化而改 变它的形状。
七、古巴的招贴设计
A History of Modern Design Worldwide
世界现代设计史
第八章 现代主义设计的反叛与变异时期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设计
背景:战后十年的经济、民生恢复,各国经济繁荣发展。
战后的变化:工业产品相对剩余、产品更新换代迅速。
对设计的新要求:
(1)物质、财富膨胀,消费者的审美要求相应提高; (2)适应新材料、新技术,设计表现多样化。

平面设计史--战后日本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史--战后日本平面设计

总结
日本的现代设计是伴随日本工业化和战后不断向 西方学习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但它却不是西方设 计模式的复制,它有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日 本风格。同时日本的设计具有设计美感,具有人 性之美,精微之美和简素之美,它的设计过程经 过了引进来,吸收创新和走出去的发展阶段,这 是值得我们中国借鉴的。
•谢谢观赏
• 战前这40年日本的设计艺术处于传统和现代的矛盾之中 ,在追随西方现代设计艺术和目的传统工艺现代化两者 之间徘徊,主体处于传统手工业上,对现代设计处于模 仿阶段。
3、飞速发展时期(60年代之后)
经过四五十年代的恢复和发展,到60年代,日本经济 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逐步成为世界上最有经济影 响力的国家之一.1958年,日本的黑白电视机产量达 到一百万台,1963年突破500万台,电视机,电冰箱和 洗衣机成为日本生活中的三大件.1968年日本国民 生产总值已达世界一流水平,进入富裕社会时期.在 这种经济背景之下,日本设计从战后的以模仿为主, 成长为世界设计界中一支强有力的力量.
战后日本平面设计
背景:
• 19世纪末叶已经把国家的中心放在海外扩张 上,基本没有进入过真正的经济和平发展阶 段,全部现代化时间都耗费在军事扩张上所 以日本始终没有能够进入现代设计的运动阶 段。日本的真正设计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 战之后。特别是1953年的朝鲜战争结束后逐 渐发展起来。
发展:
•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逐渐摆脱了东方文化的范畴 ,把文化和经济大门向西方开放,从而使日本的 政治、经济、技术、文化和教育等经历了巨大的 变革。西方的技术和文明迅速传入日本,使日本 迅速成为一个工业强国。 • 西方对日本产生影响的同时,欧洲出现的一系列 设计探索也给日本传统工艺带来了冲击。在德国 工业联盟的影响下,1926年建立了“帝国工艺会 ”,以“日本工业产品现代化、设计与机械生产 相结合为宗旨”,在1927年创办《帝国工艺》杂 志。1928年成立了“国立工艺指导所”进行图案 、木工、金属工艺、漆器工艺的研究工作,寻找 日本工艺现代化的最佳途径。1933年德国著名的 现代主义设计师陶特来到日本对传统工艺现代化 现状提出批评,强调新材料和标准化在设计中的 重要性,并把包豪斯的一些思想介绍到日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工业设计 美国基本从来没有出现过政府积极 支持设计的情况,设计在美国完全是 一个私人化企业行为和单纯的市场经 济行为。美国现代设计的最辉煌时期 应该说是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期间,通常称为两次大战中间阶段。
第七讲二战后设计——战后美国、战后 日本、北欧
美国促进工业设计和其他设计活动发展的唯一动力是—— 经济的活力, 经济发展——市场需求增加——设计发展; 反过来, 经济衰退——市场萎缩——设计退步。
第七讲二战后设计——战后美国、战后 日本、北欧
二战后日本设计
后来居上的日本设计
背景:从1961年起日本工业进入了发展阶段,即日本的工业生产和经济出现了一 个全盛的时期,工业设计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由模仿逐渐走向创造自己的特色。
后来居上的原因: (1)寻求“日本风格”得到政府和业界的重视; (2)国际间设计交流频繁; (3)建立了完善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
2)现代设计: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日本现代设计——日本的现代设 计是完全基于从外国,特别是从美国和欧洲学习的经验发展而成的。
第七讲二战后设计——战后美国、战后 日本、北欧
日本设计风格和特点
紧凑性 轻便性和便携性 直线性形式 选择性 减少主义特征 模数体系和标准化特点 从内向外的设计模式 从细节到整体的设计模式
二战后日本设计
第七讲二战后设计——战后美国、战后 日本、北欧
二战后日本设计
日本文化中出现这种双重性,或者折衷性的原因比较复杂,大约可以归纳为几个因 素:
1)因为日本总体文化中的模式和类型众多,日本人珍惜他们辛辛苦苦学习和发展出 来的每一个文化体系、每一个文化模式、每一个文化类型,不希望、也努力做到不会 出现以某一个文化类型、体系压倒另外一个的情况,尽量做到兼收并蓄,尽量做到文 化的多元化,所以他们使每一个模式与类型都得到发挥。
美国工业设计
第七讲二战后设计——战后美国、战后 日本、北欧
二战后日本设计的发展
第七讲二战后设计——战后美国、战后 日前并没有什么重要的设计活动。日本从1868年的明治 维新运动以后才开始自己的现代化运动,逐渐进人工业化时代,19世纪末叶已经把国 家的中心放在海外扩张上,甲午战争以后占领台湾,日俄战争以后开始进入辽东半岛 ,1910年兼并朝鲜,直到1931年占领中国的东北地区,1941年发动太平洋战争,基 本没有进人过真正的和平经济发展阶段,全部现代化时间都耗费在军事扩张上,因而 ,虽然有过一些零碎的设计探索,但始终没有能够进人现代设计的运动阶段。日本的 真正的设计发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特别是1953年结束的朝鲜战争之后的事。
2)另外一个因素,是日本人的哲学观念影响。
第七讲二战后设计——战后美国、战后 日本、北欧
二战后日本设计 2.发展状况:
日本用了很短的时间,从1953年前后开始发展自己的现代设计,到80年代 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设计大国之一,不但日用品设计、包装设计、耐用消费 产品设计达到国际一流水准,连汽车设计、电子产品设计这类需要高度技术背景 和长期人材培养的复杂设计类别,也达到国际水平,使世界各国对日本设计另眼 看。
点,熟悉二战后现代设计发展的趋势,掌握二战后各国的设 计风格。
第七讲二战后设计——战后美国、战后 日本、北欧
(二战后)美国工业设计及设计教育的发展
第七讲二战后设计——战后美国、战后 日本、北欧
中国大学MOOC平台 ——人人爱设计——
第七讲二战后设计——战后美国、战后 日本、北欧
雷蒙德·罗维
美国工业设计 巨大的消费市场带来了各厂商间的竞争,制造商自觉重视产品的艺术形象 ,要求艺术家给商品一个漂亮的外貌以促进销售。因此,美国在20年代便走上 “艺术的商业化与商业的艺术化”的道路。
第七讲二战后设计——战后美国、战后 日本、北欧
不少日本产品在技术上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一些日本厂商将新技术作为市场 竞争的主要手段,但随着新技术的普及,仅靠技术上的新奇就无法生存。
例如:外壳上直露的螺钉,使人觉得细节上欠考虑。这就迫使日本的生产厂家重视设计 ,改善产品的形象。这大大促进了日本高技术产业中设计的发展。
第七讲 二战后的设计
第七讲二战后设计——战后美国、战后 日本、北欧
二战后的设计
主要内容:
国际主义风格
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
“波普”设计
二战后美国工业设计及设计教育的发展 二战后日本设计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
第七讲二战后设计——战后美国、战后 日本、北欧
重点 国际主义风格、“波普”设计和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 难点 二战后美国工业设计及教育的发展 教学目标:熟悉国际主义风格、高科技风格和波普设计的特
日本风格:良好的性能、多样的造型、低廉的价格、无微不至的细节。
第七讲二战后设计——战后美国、战后 日本、北欧
二战后日本设计
综观日本的设计总体,可以看到两种完全不同的特征:一种是比较民族化的、 传统的、温煦的、历史的;另外一种则是现代的、发展的、国际的。可以把这两种 设计特征大致归纳如下:
1)传统设计:这是基本基于日本传统的民族美学的、宗教的、讲究信仰的、与 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的。
第七讲二战后设计——战后美国、战后 日本、北欧
美国工业设计
德雷夫斯 人机工学(“人类尺度学”理论),赋予产品合理的造型。 雷蒙德·罗维 第一个登上《时代》杂志周刊的设计师 中国大学MOOC平台
第七讲二战后设计——战后美国、战后 日本、北欧
这些美国制作的产品把美国的通俗、大众文化 以非常具有侵略性的方式带到全世界,它们展 示了一种新的面貌― 美国生活方式,也就是消 费文化的方式,把美国这个世界最大的消费社 会以华丽的光彩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影响了 各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也影响了各国的设计。
第七讲二战后设计——战后美国、战后 日本、北欧
美国工业设计
——美国的设计概念不同于欧洲——
“我们没有贵族血统,因此我们不可避免 地形成这样一种性格:我们将自己塑造成 金钱贵族,我们的财富便是君主国家的纹 章。”相当准确地道出了美国设计商业化 道路的特征。
第七讲二战后设计——战后美国、战后 日本、北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