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基本现状

合集下载

黑龙江省主要农产品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黑龙江省主要农产品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黑龙江省主要农产品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毕洪文1 李金霞1 王 萍1 孙鸿雁1 黄峰华1 柴永山2 摘 要: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产品提档升级已成为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

文章分析了黑龙江省稻米、玉米、大豆、蔬菜、肉类五大类农产品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旨在为黑龙江省农产品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依据。

关键词:黑龙江;农产品;发展现状;对策建议黑龙江省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粮食贸易格局的变化,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产品供给水平提升已成为农业大省所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黑龙江如何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历史机遇,顺应农产品市场安全性、健康性、时尚性的发展趋势,找准当前制约农产品发展的瓶颈问题,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切实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是推动农产品向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的不时之需。

一、黑龙江主要农产品发展现状(一)粮食作物黑龙江省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起到“压舱石”的作用。

目前黑龙江省粮食生产以玉米、水稻、大豆,小麦、马铃薯为主,还有少部分的杂粮杂豆,其中,玉米、水稻和大豆三大作物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90%以上,其他作物不足10%。

1.面积和产量。

2017年黑龙江水稻播种面积为403.7万hm2,产量约为2300万t,自2015年以来基本呈现平稳上升趋势;玉米播种面积为544.6万hm2,产量为3387.9万t,近两年每年调减玉米面积在1000万亩以上;大豆播种面积约为393.3万hm2,产量约为800万t,近三年种植面积呈现较大幅度回升。

2018年黑龙江省针对大豆、玉米生产者补贴标准将继续实行差异化政策,大豆生产者补贴标准每667m2达200元以上,高于玉米生产者补贴标准100元以上,这将进一步调动农户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大豆种植面积有望继续回升。

优质玉米发展现状及种植栽培技术

优质玉米发展现状及种植栽培技术

优质玉米发展现状及种植栽培技术李荣江Z a i p e i j i s h u玉米是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在日常饮食以及生活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是目前所有谷类作物中种植范围最广,种植产量最高的作物。

黑龙江省玉米种植面积在国内排名第1位,玉米产量以及玉米商品化率也位于首位,为市场提供了大量的优质玉米,满足了人们对优质玉米的需求。

黑龙江省玉米发展对于国家粮食安全而言有着重要的影响,必须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优质玉米生产,这样才能够促进黑龙江省玉米种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优化玉米生产体系,提高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

基于此,本文对黑龙江省优质玉米发展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了优质玉米的种植栽培技术要点,以期可以为黑龙江省优质玉米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一、优质玉米发展现状1、黑龙江省优质玉米发展条件随着人们健康意识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食物质量的要求有所提高,玉米作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主要食物之一,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质量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

黑龙江省属于黑土带之一,土壤肥力水平高,耕地平坦,降雨量充足,白天和晚上存在较大温差,可以为玉米生长和种植提供良好的环境,有利于优质玉米生产。

黑龙江省内修耕期较长,并且冬季寒冷且持续时间较长,能够避免害虫繁殖,对于恢复土壤肥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2、黑龙江省优质玉米种植现状当前黑龙江省正在大力发展优质玉米,根据相关部门数据统计,2018年玉米种植面积已经达到631.7万hm 2,和2017年相比种植面积增加了45.4万hm 2,增长幅度为7.74%。

2018年优质玉米产量为3982万吨,和2017年玉米产量进行比较,增长幅度为7.53%,共增长了278.9万t 。

目前黑龙江省优质玉米产量以及种植面积正处于不断扩大的状态,为市场上玉米的供应提供了重要助力,并且随着玉米质量的不断提升,优质玉米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有所扩大,给黑龙江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二、优质玉米种植栽培技术要点1、选择优良品种优良品种可以直接提升玉米生产产量以及质量,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以及抗病能力,可以有效提升玉米种植水平。

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玉米生产变化情况及趋势分析

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玉米生产变化情况及趋势分析
地 区及 东 南 山 区…,包 括 虎 林 北 部 、鸡 西 北 部 、鹤
收 稿 日期 :2 1 - 2 4 o 2 o —2
就 陆续 审定 了数 十 个寒 带 玉 米 品种 ,但 由于 这 些 品
作 者 简 介 :王 东 阳 ( 94 ,男 ,安 徽 安 庆 人 ,研 究 员 , 主 要 从 事 农 业 宏 观 政 策 等 方 面研 究 。E m iw n d@m ica. t n 16 一) — a :agy alas e. ; l . n c 通 讯 作 者 程 广 燕 (9 7 ,女 ,山 东 邹 城 人 ,副 研 究 员 ,主 要 从 事 农 业 产 业 经 济 及 发 展 政 策 研 究 。 E ma :ce g 17 -) — i hn l
米 种 植 面 积 扩 张 尤 为 迅 速 ,对 当地 大 豆 生 产 冲击 较 大 。针 对 这 一新 情况 ,2 1 0 1年 1 0月 中旬 ,课题 组 专
门到 寒 带 玉 米 面积 增 加 最 多 的 区 域—— 黑 龙 江农 垦 进 行 调 研 ,与 种 子 公 司 、农 场 、农 业 科 研 机 构 及 其 农 业 部 门 的 领 导 、专 家 和 管 理技 术 人 员 进行 了座 谈
到 一定 产量 必 须要 有 较高 的 种植 密度 。与南 部 相 比 ,
北 部 地 区 玉 米 田 间密 度 至 少 要 高 出 4 0 50 0株/ m h , 加 之 当 地户 均 耕 地 面 积较 大 ( 般 在 3 4h ) 一 ~ m2 、农 村剩 余 劳动 力 多为 妇女 和 6 0岁 上 下 的老 人 ,若 不 具 备机 械 收获 条 件 ,人 工 成本 相 对 较 高 ,种 植 玉 米 得
黑 龙 江 省 北 部 地 区作 物生 长 期 短 ,玉 米 生 产 达

东北地区玉米生产及贸易概况

东北地区玉米生产及贸易概况

区域经济451东北地区玉米生产及贸易概况王 倩 沈阳工学院李淑静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摘要:我国是生产玉米的大国,其产量约占世界的20%。

东北地区是我国玉米的重要产区,是一条可与美国玉米带相媲美“黄金玉米带”。

本文对东北地区玉米产量、种植面积及及进出口情况做了分析,得出东北地区玉米产量虽逐年上升,但所占比重增幅不大;种植面积增加,但单产变化不大,进出口量呈逆差状态的结论。

关键词:东北地区;产量;种植面积;进出口量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451-01一、东北地区玉米产量逐年上升,但所占比重较为平稳东北地区玉米产量逐年上升,从2009年的4693.3万吨,上升到2013年的7555.3万吨,增加了62.12%(如表1)。

虽然产量逐年上升,但其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却较为平稳。

2009年东北地区玉米产量占全国产量的28.6%,2010年占30.9%,2013年东北地区玉米产量占全国产量的34.6%。

从东北地区玉米产量省内结构来看,黑龙江省产量最多。

2013年,黑龙江省玉米产量为3216.4万吨,吉林省玉米产量为2775.7万吨,辽宁省最少,产量为1563.2万吨。

三省玉米产量分别占全国玉米产量的14.7%%、12.7%和7.15%。

表1 东北三省及全国玉米产量 单位:万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全国2009年1920.21810963.116397.42010年2324.42004.0011150.517724.512011年2675.7823391360.319278.112012年2887.942578.781423.5201561.412013年3216.42775.71563.221848.9数据来源:中华粮网 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4二、种植面积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变化不大东北地区土壤肥沃,玉米种植面积大,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如表2)。

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和流通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分析

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和流通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分析

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和流通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分析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农业之于黑龙江省位置举足轻重。

因此,系统研究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和流通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抓好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稳定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显得尤为重要。

一、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和流通现状作为中国第一产粮大省的黑龙江,新中国成立初期时粮食年产量只有100亿斤。

改革开放后,黑龙江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978年、1994年、2010年,这个数字先后突破300亿斤、500亿斤、1000亿斤大关。

2019年,黑龙江省年粮食总产量达到7503万吨,约占全国九分之一,这意味着中国人9碗饭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

黑龙江农业生产耕、种、管、收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包括智能化育秧车间、自动精量播种、飞机航化“无人”作业、自带导航系统的大型农机。

此外,通过推广水稻旱育稀植等高产模式,黑龙江还拥有370个现代农业科技园,1458个“互联网”高标准生产基地,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贡献率已达67.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9个百分点,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和农产品优质化率已达100%。

据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的统计,目前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已达8046万亩,约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3,其中,绿色食品认证面积7396万亩,有机食品认证面积650万亩。

黑龙江正从“中华大粮仓”向全国“绿色大厨房”转变。

二、当前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和流通面临的突出问题(一)固化营销模式导致粮食收储企业与粮食加工企业对接空挡,国有粮库市场化经营起步困难粮食临储政策实施需有国家强大的收储资金和存储能力做后盾,粮食经纪人、贸易商和加工企业能够积极开展粮食购销活动,国有粮库无需主动营销和对接市场,已经习惯并适应政策市场粮食购销模式。

但是,因长期政策性经营,原有的营销关系网已停止多年,粮食收储企业与加工企业对接空挡,上下连接需要一定的时间,更主要的问题是多年的重管理轻营销模式,粮食收储企业原有的营销人员已多数流失,营销人员不足还要在相对稳定的购销格局中争取开拓市场,短期内转型进行市场化经营很困难,压力很大。

黑龙江省鲜食玉米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

黑龙江省鲜食玉米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

农业经济研究产,牲畜(禽)资产和林木资产没有按照会计制1.6成员往来不详实合作社成员往来账户没有任何记录,而按制度规定只要是成员的款项,一定要通过成员往来体现,非成员的计入应收应付款科目。

有些合作社在年底进行盈余分配时,因为交易量记录不实或缺失,代购代销没有记录,只能按估计值进行分配。

如合作社帮成员代购的生产资料,很少经过“受托代购商品”账户进行成员往来的核算。

1.7财政补助的账务处理不得当合作社零散收到的小额补助,一般都是直接计入收入与支出,没有通过专项应付款。

也有合作社全部计入专项基金,按要求只需要将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记入专项基金并量化到成员账户。

1.8出资额与注册资本不符现行的合作社注册资本没有验资的要求,自行填报,虚报注册资本的现象比较普遍。

合作社财务入账时成员出资额与注册资本往往不匹配。

2建议及对策2.1认真执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强化财会制度落实。

在完善制度建设、账簿设置、岗位职责设定基础上,进一步规范账务处理流程,提升财务人员专业素养和履职能力。

2.2加大财务人员培训力度建议增加对农民合作社财务人员培训的投入,加大这一群体的培训力度,尤其是对财务软件的推广与培训。

通过培训,从财务管理规范的角度来推动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从而提升农民合作社的凝聚力和公信度。

2.3强化农民合作社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情况的多方监督一是内部监督。

要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监事会职能,全程监督财政补助资金的到账及使用、量化情况,了解财政补助资金核算知识,监督财会人员正确核算。

同时,设置财政补助资金到账及使用、量化情况备查账簿,于成员大会召开期间,置备于办公地点,供成员查阅,发挥成员民主监督作用。

二是内部审计。

县、乡农经部门要按照规定,加强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情况审计,审计后形成书面报告,并将审计结果及时向合作社成员公布。

三是外部审计。

财政、审计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对取得财政资金的有关合作社财政补助资金接受、运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依法进行审计监督。

黑龙江垦区玉米种植概况

黑龙江垦区玉米种植概况

垦区所处地域属 中、 寒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区。 垦区降 雨量 充沛 , 年均降 雨量 5 4 0毫米 , 年平 均气温在 1 ℃ ~5 ℃之 间 。无 霜期 平均为 1 2 0天 。 全 年 日照 时 数 为 2 4 0 0 ~2 9 0 0小 时 , 有效
积温 1 9 0 0  ̄ ( 2 ~2 7 0 0 q C。
2垦 区 玉 米 种 植 面 积 玉 米 在 黑 龙 江 垦 区 各 管 理 局 均 有 种 植 ,分 布 于 一 、 二 、 三、 四、 五积 温带 , 其 中红兴 隆管理局 玉米种植面 积为 3 0 0万 亩 左 右 ,牡 丹 江 管 理 局 为 1 7 0万 亩 左 右 ,宝泉 岭 管 理 局 约 有 1 4 0万 亩 ,建 三 江管 理 局 有 9 2万 亩 左 右 ,北 安 管 理 局 3 0 0万 亩左右 , 九三管理 局 2 0 0万 亩 左 右 , 齐齐哈 尔管 理局 约有 7 4 万亩 , 绥 化 管理 局 5 0万 亩 左 右 , 哈 尔滨管理局约有 1 3万 亩 。 3黑 龙 江 垦 区 各 级 温 带 玉 米 品 种 第一 积 温 带 主 栽 玉 米 品 种 为 先 玉 3 3 5 和郑单 9 5 8 ; 第二积 温带 主 栽的代 表品种 有吉单 2 7 、 鑫鑫 2 、 先 正达 4 0 8 ; 第三积 温带 种植品种 有绥 玉 1 9 、 垦单 1 o 、 绥玉 1 o 、 鑫鑫 1 、 绿单 2 ; 适 宜 第四积温 带的种 植品种 有绥玉 7 、 哲单 3 7 、 德 美亚 3 、 垦 单 1 3 、 绿单 1 ; 第五季 温带 的主栽 品种有德 美亚 1 、 德 美亚 2 、 克 单 1 4 、 利合 1 6 。
黑龙江垦 区玉米种植概 况
张铁强 , 王翊, 王任杰 , 王 慧, 姜丽静

关于黑龙江省粮食作物种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黑龙江省粮食作物种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黑龙江省粮食作物种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种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标志性、先导性工程,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

发展现代种业关系到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关系到黑龙江省发挥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作用。

为贯彻落实黑龙江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精神,促进我省种业加快发展,7月中旬,黑龙江省人大农林委对我省粮食作物种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多年来,我省各级政府坚持把推进现代种业发展作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扎实推进品种创新和良种供应。

常规粳稻、大豆、玉米本省自育品种种植分别达到98%、97%、54%,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45%,为粮食生产“十七连丰”提供了重要支撑。

目前,全省种子企业489家,总资产111亿元,2020年销售收入51.6亿元,近五年销售收入年均增速6.3%。

一是开展种质资源普查和收集。

印发了《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实施意见》,全面启动了种质资源普查和收集工作。

二是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

依托省农科院建立的寒地作物种质资源库保存各类种质资源近5万份,垦丰种业种质资源库保存各类种质资源9万余份。

设立野生大豆原生境保护区8个,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入库保存786份,数量、类型均为全国最多。

我省种质资源库累计向中科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等20余家科研单位和高校提供种质材料上万份,培育农作物新品种200多个。

一是构建种业科技创新支撑体系。

建立种业创新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种业创新工作。

全省现有农业科研育种单位83家,建有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15个、国家杂粮工程中心、省寒地玉米种质资源中心等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个,初步形成覆盖种业科技创新的支撑体系。

二是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种业科技创新产业体系。

垦丰种业与中国农科院作科所、中国农大等科研院所合作,构建协同创新平台,联合开展育种技术和材料创新研究,“十三五”期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6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3项、农业部重大科研协作攻关1项、省“百千万”工程科技重大专项1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自然情况
黑龙江省地处中国玉米带最北部,玉米种植几乎遍布
全省,但玉米生产区集中在北纬45~47℃,有效积温
2200~2800℃,玉米播种面积为210万~230万hm2,是第二
大粮食作物。

其中,普通玉米占40%以上。

青贮玉米近
2年发展速度较快年播种面积在300万亩左右。

2玉米生产优势
2.1自然条件
耕地面积大,土壤肥沃,适宜玉米生长。

全省耕地
1.5亿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热水资源丰富且与玉米生长进程同步,玉米生产的资源
成本系数较低。

2.2需求量大
畜牧业发展迅速玉米需求量日益增大,目前正在实施
奶业振兴计划预计到2011年全省需要400万亩以上青贮
玉米,加上肉牛羊等饲用,青贮玉米种植需在500万亩以
上,发展潜力很大。

2.3发展外向生产业经济区位优势明显
与美国和国内其它地区相比,黑龙江省及东北地区
具有区位优势,表现在与其相邻的俄罗斯朝鲜日本和韩
国存在着相当大的玉米供求缺口,这给黑龙江省玉米参
与国际市场竞争发展外向型玉米产业,就近开拓邻国的
玉米市场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2.4耕作栽培水平
进入21世纪后,玉米栽培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要表现在,杂交种质量明显提高,种子发芽率有所保障,机械半
精量播种及机械化坐水种技术使播种质量大大提高,种子包
衣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地下害虫和苗期害虫得以控制,种
植密度不断增加,测土施肥与配方施肥大面积应用,肥料
的施用更趋合理,化学除草及综合配套技术的应用。

3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
3.1基础设施落后抗逆能力差
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区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玉米生产受
自然条件影响较大,近几年持续干旱,造成玉米单产水平
不高,单产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下降。

3.2生产规模小,成本高,整体效益差
黑龙江省占人均耕地较多,但由于分散经营,每户耕
地面积多者3~4hm2,少者只有1~2hm2,造成劳动力成本
高,生产手段落后,同时由于物质投入比重较大,生产间
接成本高。

整体效益较差。

3.3品质问题突出
造成玉米品质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千家万户分散经
营,种植品种比较杂,粮食收购企业混收混储,造成玉米
商品粮大小粮混杂,颜色混杂。

另外,黑龙江省无霜期
短,个别年份由于早霜,一部分玉米未正常成熟,玉米商
品粮品质下降。

3.4新技术普及率低
近年来,众多科研单位在玉米育种耕作栽培等方面
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构建了玉米高产,优质,高效技术
平台,但由于受到农民素质,社会经济条件和玉米价格等
因素的影响,导致许多新技术的普及率较低,没能发挥出
新技术应有的潜力。

3.5农业机械化水平低
多数用畜力牵引的单体播种机,春旱坐水种不能抢农
时,做不到适时播种,一次播种拿全苗。

传统的铧式犁翻
耕作仍占一定比重,常常造成跑水跑土,生产力下降,引
发土壤沙化等生态问题。

3.6施肥不科学,土壤肥力明显下降
在肥料的施用上配比不合理,部分地区存在施肥量不第一作者简介:孙爱华,女,1979年出生,农艺师,工作以来始终在农技推广第一线。

通信地址:162400黑龙江省泰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基本现状
孙爱华,周晓东
(黑龙江省泰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泰来162400)
摘要:简介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的自然优势(国内需求量大,国外玉米供求缺口)、栽培水平有所改善,但仍存在在各种问题。

如基础设施落后抗逆能力差;生产规模小,成本高,整体效益差;品质问题突出;新技术普及率低;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病虫害严重;施肥不科学,土壤肥力明显下降。

并展望了玉米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玉米;生产现状;问题
下转第24页
4总结
在目前的信息环境下,使用常规的拉网式获取信息的方法效率十分低下,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更是无所适从。

信息推送是一种新型的信息传递理念和传递模式,它实现了个性化的主动信息服务,将传统的网络环境下的农业信息主动、快捷地推送到农民手中,是农村信息服务的必然趋势和发展方向。

农村信息知识化和推送的过程,就是信息增值的过程,更是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成果应用于农业产业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戴起伟.基于知识管理和信息推送技术的农村信息服务系统[J].江苏
农业学报,2009,25(6):1413-1419.
[2]范迎秋.基于网格的信息推送服务模式[J].情报探索,2007,(3):58-60.
[3]张月天,邬伟.当前互联网几种信息推送技术及其评析[J].云南农业大
学学报,2009(4):116-120.
[4]母凌艳.基于RSS的个性化科技信息服务系统研究[D].大连:大连理
工大学,2008.
图5农村RSS信息服务系统模型
足或施肥量过大现象。

重视化学肥料,轻视农家肥料。

目前肥料市场混乱,玉米专用肥品种多,配方多,配方不科学,难以达到高产高效的目标。

由于多年连作玉米,致使土壤肥力和土壤的生产能力下降,土壤结构变差,犁底层越来越浅,种地不养地,掠夺式经营。

3.7病虫害严重
目前黑龙江省玉米主产区的病虫害主要是丝黑穗病和玉米螟。

虽然种子包衣技术和生防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每年由于玉米病虫的危害仍导致玉米产量减少近一成左右。

4玉米的发展前景
黑龙江省要想继续保持玉米生产优势并实现其产业化,促使粮食大省变成财政富省、农业强省,应以国家粮食安全大局为根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因地制宜发挥各地优势,在玉米生产优势区稳定玉米种植面积,保持生产能力的稳定增长,持续提高单产,迅速改进品质、降低产销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转化增值,加速玉米产业化进程,是保证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上接第18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