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治疗风湿病经验介绍(精)
名老医治疗风湿病经验介绍PPT共81页

❖ 祛风散寒除湿法
▪ 风寒湿痹阻证。 ▪ 代表方:五痹汤、蠲痹汤等。 ▪ 常用药物:羌活、独活、威灵仙、桂枝、防风、泽泻、茯苓
❖ 凉血散风法
▪ 邪热入营血所致的环形红斑 ▪ 代表方:银翘散去荆芥豆豉加生地丹皮大青叶玄参方。 ▪ 常用药物:丹皮、生地、大青叶、玄参、紫草等。
❖ 化痰散结法
▪ 结节、囊肿及瘰块 ▪ 代表方:二陈汤、导痰汤等。 ▪ 常用药物:半夏、茯苓、陈皮、制南星、白芥子、象贝、白
附子、生牡蛎、僵蚕、皂角刺等。
❖ 化痰祛瘀法
▪ 代表方:桃红饮加味。 ▪ 常用药物:制南星、白芥子、当归、桃仁、红花、僵蚕、地
龙等。
❖ 软坚散结法
▪ ▪ 常用药物:大黄,土鳖虫、乳香、没药、牡蛎、僵蚕、血竭、
八、治法
❖ 散风宣痹法
▪ 行痹 ▪ 代表方剂:防风汤、蠲痹汤等。 ▪ 常用药物:羌活、防风、独活、荆芥等。
❖ 散寒通痹法
▪ 痛痹 ▪ 代表方剂:乌头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附子汤等。 ▪ 常用药物:桂枝、附子、乌头、细辛、巴戟天、淫羊藿等。
❖ 除湿蠲痹法
▪ 着痹 ▪ 代表方剂:薏苡仁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等。 ▪ 常用药物:薏苡仁、防己、苍术、威灵仙、萆薢、蚕砂、木
❖ 行气活血法
▪ 气滞血瘀证 ▪ 代表方:七厘散、血府逐瘀汤等。
▪ 常用药物:醋香附、枳壳、红花、郁金、桃仁、元 胡、青木香等。
❖ 祛湿化痰法(亦称燥湿化痰法)
▪ 痰浊痹阻证 ▪ 代表方剂:导痰汤、小活络丹等。
▪ 常用药物:制南星、苍术、半夏、茯苓、白芥子、 僵蚕、天竺黄、丝瓜络、陈皮、五加皮、川芎、地 龙等。
❖ 外感六淫之邪 ❖ 营卫气血失调 ❖ 脏腑阴阳内伤 ❖ 痰浊瘀血内生 ❖ 六淫杂感是外在的致病因素,而营卫气血失调和
国医大师张梦侬的一张类风湿方子:化解燥热之气,缓解关节肿痛

国医大师张梦侬的一张类风湿方子:化解燥热之气,缓解关节肿痛类风湿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可以说患上此病之后是痛不欲生,无比折磨。
现代医学主要还是以保守的方法进行调理,那老一辈的中医学者是如何调理类风湿,和其做斗争的呢?那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个国医大师张梦侬在医学上是如何看待类风湿的。
医案记载有这样一个女子,年仅三十岁,但是自诉自己却患上类风湿多年,现在自己四肢的关节已经出现红肿现象,伴随热痛感,尤其是在晚间痛感更甚,平常天气暖和的时候还好一点,一到变天换季的时候感觉真的是百爪挠心的难受,自己也是四处看医生,但是治标不治本。
每次都是吃了药好一阵子,过一阵子再次复发,周而复始,自己的耐心已经被磨光了。
后来还是听自己亲戚说这个老中医对于这方面的治疗很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中医能够治标,于是就找到了这个老中医-张梦侬大师。
当时刻诊:但见患者的脉象微浮而且短涩,舌红少苔,四肢出现肿大变形的情况,于是略微沉思一番,写了这样一个方组:组成:玉竹、白芍、鲜石斛、薏苡仁、五加皮、海桐皮各15,白茅根、忍冬藤、夜交藤各30、川牛膝、超黄柏、知母各10、鲜桑枝60。
以上所有水煎服。
当时患者其实报的希望并不大,毕竟自己也已经求医多时,但是大师却笑了笑说,回去试试就知道了,你年纪轻,也许见效更快,患者两周之后复诊脸上可以说是挂满了笑容,说自己在这两周服药期间,基本没有感觉到痛感,而且现在干活也没有问题,也为家里分担不少事了。
后续查看患者舌苔和脉象之后告知可以再服用几天就可以停了,患者的病因主要是之前过度劳累以及体内湿热之气堆积所致,所以此方能够把体内的湿热之毒排出来,另外经络打通之后自然诸症悉平。
此方也并不是所有患者皆可以适用,主要还是体内有燥热之气导致的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大家切勿对号入座,有类似问题或者不舒服的地方可以留言,看到帮大家一一解答!。
沈丕安教授诊治类风湿关节炎经验

乌 祛风 除湿 、温 经止 痛 ,白附子燥 湿化痰 、祛风 止
痉 、解 毒散 结止 痛 ,姜黄 破血行 气 ,通 经止 痛 ,白
芥 子温 肺豁 痰利 气 、散 结 通络 止痛 。诸 药合 用 ,补 虚 泻实 , 标 本兼 顾 , 共 奏养 阴祛 邪 、 化瘀 解毒 之效 。 2 卫气 留滞 而致 痹 的观点 沈 丕 安 教授 认 为 ,R A的发 病 为 卫 气 留滞 、卫 气 内伐 所致 。 《 内经 》提 出风 湿痹 病 的发生 ,并 非 卫 气虚 弱 ,而是 卫气稽 留 ,卫 气实 滞 ,脉道 不通 , 从 而发 病致 痹 。 《 灵 枢 ・口问 》日 : “ 脉道 不通 , 阴 阳相 逆 ,卫气 稽 留 ,经 脉空 虚 ,血气 不次 ,乃 失 其 常 。” 《内经 》尚有 “ 卫气 内伐 ” 的观点 (《 灵
参及 温补 之药 者 ” “ 恐 有 留邪 之患 ”的 观点 。因此 ,
R A应 以祛 邪 为 主 ,包括 祛 风 化湿 、清 热解 毒 、温 寒 化饮 、化瘀 通 络 ,并 结合 养 阴益 肾 。 由此拟 定 了
治 疗该 病 的有效 方剂一 羌 活地 黄汤 。 药物 组成 :
羌 活 、生地 黄 、黄芩 、苦参 、金雀根 、制川 乌 、 白 附子 、姜黄 、 白芥子 。方 中羌 活解 表寒 ,祛 风湿 , 利 关节 , 生 地黄 补 肾滋 阴 、 清热 生津 黄芩 清热 燥湿 。
。
6 6‘
风 湿病 与关 节炎 2 0 1 3年 第 2卷 第 9期 R h e u ma t i s m a n dA r t h r i t i s 2 0 1 3
・
,
Vo 1 . 2 , N o. 9
国医传 承 ・
娄玉钤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

娄玉钤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摘要】介绍娄玉钤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
娄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时运用“虚、邪、瘀”理论进行辩证,治以扶正固本、宣散邪气、活血化瘀、标本兼顾。
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左右,耳濡目染,略有所得,不揣浅陋,结合医案体会如下。
【关键词】关节炎类风湿虚邪瘀理论名医经验娄玉钤,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为全国首批名老中医娄多峰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任河南风湿病医院院长,兼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及中西医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南六省风湿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医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委员会主任委员。
娄教授长期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
1 运用“虚邪瘀”理论探讨病因病机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更与古籍中“历节风”、“鹤膝风”等病的描述相似。
RA的发生多与先天不足、内脏亏虚有关,以肺、脾(胃)、肝、肾亏虚为主,肺气亏虚,卫表不固,易被风邪侵袭,风邪则携诸邪而致病。
患者表现为自汗畏风,神疲体倦,面色淡白,舌质淡,苔白,脉弱。
RA初期常有关节疼痛、肿胀、灼热等,与邪气充斥,正气相对不衰有关,外邪侵及人体,是痹病发生的重要外因[1]。
《素问•痹论》开篇即曰:“痹之安生?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又曰:“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
“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
RA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日久则入络成瘀。
气血运行不畅,经络痹阻也是痹证的重要病理环节。
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内因脏腑虚损,日久可见瘀血,“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寒性收引凝涩,侵犯经脉,使经脉收引,血液运行迟缓而致瘀血停滞。
热为阳邪,易伤津耗液,血液受热煎熬而粘滞成瘀;或热伤脉络,血溢脉外,留于体内形成瘀血。
湿性粘滞重浊,湿热侵犯经络气滞血凝,亦可成瘀。
久病不愈耗伤正气,气虚则运血无力,阳虚则脉失温通,血行凝涩,阴血虚则血脉不允,血行不畅,皆可致血瘀。
名老中医镇万雄巧用药对治疗风湿病临床经验

Tr e a t me nt o f Rh e u ma t i c Di s e a s e s wi t h Co u pl e t me di c i n e s ZHEN S h u qi n g W EN Xi a o f a ng S HI Xi n ZHEN S h u i q i n g
( De p a r t me n t o f Rh e u ma t o l o g y,Hu b e i Xi a n n i n g Ma t a n g Rh e u ma t i s m Ho s p i t a l ,He b e i P r o v i n c e,Xi a n n i n g 4 3 7 0 0 0,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Rh e u ma t i c d i s e a s e i s a n a u t o i mmu n e d i s e a s e ,w h i c h ma i n l y a f f e c t s t h e j o i n t s ,mu s c l e s ,b o n e s a n d j o i n t s a r o u n d t h e s o f t t i s s u e .
t he c l i ni c a l t he r a pe u t i c e f f e c t o f p a t i e n t s wi t h r h e uma t i c di s e a s e s . Ke y wo r ds: Zh e n Wa n x i o ng;Co up l e t me di c i n e s;Rh e uma t i s m ;t h e r a p y o f TCM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痹症(风湿性关节病)秘方(下)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痹症(风湿性关节病)秘方(下)国医大师秘方验方整理挖掘国医大师治疗养生方法和民间各种各样的民间方法,包括验方、师承、针灸、推拿刺血、刮痧艾灸、拔罐拨筋、伸筋、拍打拉筋、康复、运动损伤、各种针刀刃针、松解针、古九针、脐针腹针、四维立体针等。
公众号寒痹——疼痛三两三(张炳厚方)(组成)当归、川芎、忍冬藤各30g,穿山甲9g,三七0.9g组成,因其方总药量为三两三钱三分,故名三两三。
另加桂枝、白芍治疗风寒湿痹,即名寒痹疼痛三两三。
(功效主治)和血祛风,通络蠲痹。
用于寒痹疼痛。
(方解)疼痛三两三方中首选当归,甘温而润,辛香善走,既能补血又可行血;二选川芎,辛温香窜,走而不守;正如《本草求真》云“养血行血无如当归,行血散血无如川芎”,两者合用,且用量均重达30g,其功效倍矣。
又选忍冬藤以通经脉、调气血;穿山甲性善行散,能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搜风通络,透达关窍,通行十二经,引药达病所;三七可通脉行瘀活血以止痛。
诸药相伍,共奏和血祛风、通络蠲痹之功。
方中血分药之多,用量之大,充分体现了“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要旨。
张老师治疗风寒湿痹多加桂枝、白芍,意在取桂枝解肌表风,温通经络,白芍能和血脉,收阴气,二者相配,一散一收,调和营卫,能使表邪得解,里气得和。
(验案)耿某,女,36岁。
全身关节疼痛11年,近3年出现肌肉胀痛走窜,肢体痉挛麻木,四肢厥冷,每晚需以热敷方能入睡。
某医院诊为类风湿关节炎,多医迭治,屡进温经散寒、和血祛风、利湿之品,均告无效。
1992年4月求治于张炳厚老师,来诊时关节痛剧,已不能行走,以平车推入。
诊其脉弦细,舌质淡红而少苔。
追溯病史,11年前产后1周,因故在室外劳累过度,而突发踝关节疼痛、肿胀,未及时治疗,后骤发全身关节剧痛,手指、足趾及双膝关节肿胀、疼痛、僵硬,肢体行动不便,当时查血沉85mm/h,类风湿因子阳性,双手关节X线片提示:类风湿关节炎性改变。
服用布洛芬等消炎镇痛药病情缓解。
任建华副主任医师运用培补脾肾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

任建华副主任医师运用培补脾肾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张建力(平凉市中医医院甘肃平凉744000)陇东名老中医任建华副主任医师为甘肃省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从事中医临床40余载,医术精湛,治学严谨。
笔者有幸跟学习,获益匪浅,现将任老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经验总结如下。
1 主要病机特点任老认为RA发病的外因包括寒冷、潮湿、疲倦、创伤及精神刺激、营养不良等,内因有禀赋素亏,气血不足,肝肾亏损,或病后、产后机体防御能力低下。
其基本病机是素体本虚,气血不足,肝肾亏损,风寒湿邪痹阻脉络,流注关节。
若久痹不已,内舍于脏腑,而致肝、脾、肾三脏受损,脏腑气血阴阳随之更亏。
病位在骨、关节、筋脉、肌肉。
本病的性质为本虚标实,肝肾脾虚为本,风、寒、湿、瘀、痰为标。
任老认为本病初起为外邪侵袭,多以邪实为主。
病久邪留伤正,可出现气血不足、肝肾亏虚之侯,并可造成气血津液运行无力,或痰阻或成瘀,而风寒湿等邪气留于经络关节,直接影响气血津液运行,也可导致痰瘀形成。
痰瘀互结可使关节肿大,强直变形。
任老在40余年的风湿病临床治疗中发现RA在临床上往往有多种不同证型:如寒湿阻络型、湿热阻络型、痰瘀互结型、肝肾亏虚型等。
而慢性缓解期,病位在里,临床以正虚为主,表现为正邪恋、肝肾不足、痰瘀阻络等。
任老指出,RA是一个全身属虚(气血亏虚、肝肾不足)、局部属实(寒湿、湿热、痰瘀)的疾病,同时又是一个正虚为本、邪实为标的疾病。
故任老在RA缓解期的治疗注重培补脾肾,扶正又祛邪,正合RA病机。
2辨证分型任老根据长期经验将中、晚期RA分为3型。
2.1肝肾不足症见关节酸软无力或僵直不伸、腰膝酸痛、眩晕乏力、耳鸣健忘、发落齿软、失眠多梦。
吾师多以左归饮加淫羊藿、杜仲、补骨脂、川续断、狗脊、菟丝子治疗。
2.2气血不足症见关节麻木不利、酸痛乏力、不耐久劳、面色萎黄、自汗盗汗、心悸失眠等。
吾师多以三痹汤加天麻、木瓜、鸡血藤治疗。
2.3痰瘀阻络症见关节肿胀、畸形僵直、刺痛、不能弯曲、形体消瘦、肌肤甲错、渴不欲饮。
朱良春治类风湿关节炎(益肾蠲痹汤)

朱良春治类风湿关节炎(益肾蠲痹汤)
朱良春教授益肾壮督治类风湿关节炎
关节炎病变在⾻,正所谓"肾主⾻⽣髓",⾻的⽣长发育类风湿关节炎
朱教授认为类风湿
全赖⾻髓的滋养,⽽⾻髓乃肾中精⽓所化⽣,因此肾督虚是本病的本质。
在此基础上,朱⽼提出了"益肾壮督"的治顽痹思路,并研制出了益肾蠲痹汤,在发病初期效果很好。
【组成】当归10克,熟地黄15克,淫⽺藿15克,川桂枝10克,乌梢蛇10克,⿅衔草30克,制川乌10克,⽢草5克。
【⽤法】⽔煎服。
【加减】风胜的患者加钻地风30克
;
;
湿胜的患者加苍、⽩术各10克,⽣、熟薏苡仁各15克
;
关节肿胀明显的患者加⽩芥⼦10克、⼭甲10克、泽泻30克、泽兰30克
;
寒胜的患者加制川、草乌各10~20克,并加制附⽚10~15克
条,
疼痛加剧的患者可加炙全蝎(研粉吞服)3克,或炙蜈蚣1~2
;
刺痛患者加地鳖⾍10克,三七粉3克,延胡索30克
【朱良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验⽅】⼀名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拿来⼀张药⽅,她说:⾃⼰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年,曾⽤过很多中西药药物治疗,最有效的要数国医⼤师朱良春的药⽅疗效最为显著,并要求换⼀张药⽅10剂继续服⽤。
处⽅:⾻碎补30g 补⾻脂30g ⿅⾓15g ⽣⽩芍30g ⽣熟地各15g ⽢草6g ⼭萸⾁15g ⼭甲粉(冲服)3g 全⾍粉(冲服)3g 蜈蚣粉(冲服)3g 。
⽔煎服,⽇⼀剂,⼀⽉⼀疗程。
该⽅药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熟地各150克 全当归100克 鸡血藤260克 仙灵脾100克 鹿衔草100克 淡苁蓉100克 炙乌蛇100克 炙全蝎20克 炙蜈蚣20克 炙蜂房100克 炙僵蚕100克 蜣螂虫80克 广地龙100克 地鳖虫100克 共研细末 另以老鹳草120克、徐长卿120克、苍耳子120克、寻骨风 120克、虎杖120克、甘草30克,煎浓汁泛丸,如绿豆大, 每服6~8克,日服2次,食后服。
风寒湿痹阻证。 代表方:五痹汤、蠲痹汤等。 常用药物:羌活、独活、威灵仙、桂枝、防风、泽泻、茯苓
凉血散风法
邪热入营血所致的环形红斑 代表方:银翘散去荆芥豆豉加生地丹皮大青叶玄参方。 常用药物:丹皮、生地、大青叶、玄参、紫草等。
养血祛风法
肌肤手足麻木、肢体拘急、恶风等。 代表方:大秦艽汤等。 常用药物:秦艽、当归、熟地、川芎、鸡血藤、威灵仙、防 风等。
祛湿化痰法(亦称燥湿化痰法)
痰浊痹阻证 代表方剂:导痰汤、小活络丹等。 常用药物:制南星、苍术、半夏、茯苓、白芥子、 僵蚕、天竺黄、丝瓜络、陈皮、五加皮、川芎、地 龙等。
化痰散结法
结节、囊肿及瘰块 代表方:二陈汤、导痰汤等。 常用药物:半夏、茯苓、陈皮、制南星、白芥子、象贝、白 附子、生牡蛎、僵蚕、皂角刺等。
阴虚内热证 气虚血瘀证 肝肾阳虚证 肝肾阴虚证 寒热错杂证 营卫不和证
七、治疗原则 扶正与祛邪 标本缓急 正治与反治 三因制宜 宣散疏通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知常达变与既病防变 守方与变方 杂合以治
八、治法
散风宣痹法
行痹 代表方剂:防风汤、蠲痹汤等。 常用药物:羌活、防风、独活、荆芥等。
寒温并用法
寒热错杂证 代表方:桂枝芍药知母汤等。 常用药物:桂枝、白芍、知母、麻黄、附子、防风、 白术等。
活血祛瘀法
风湿病兼有血瘀 代表方:活络效灵丹、桃红四物汤等。 常用药物:桃仁、红花、乳香、没药、香附、地龙、 当归、赤芍、五灵脂等。
通经活络法
不论哪一种风湿病均应辅以本法 常用药物:稀莶草、络石藤、海风藤、忍冬藤、青 风藤、鸡血藤、桑枝、海桐皮、伸筋草、千年健、 透骨草、寻骨风、松节、木瓜、穿山龙等。 另外,根据不同的部位可选用引经药
逐水化痰法
痰湿停聚关节 代表方:己椒苈黄丸加味或用商陆末或白芥子末局 部外敷。 常用药物:木防己、茯苓、车前子、泽兰、椒目、 葶苈子、商陆、白芥子等。
温阳化痰法
阳虚痰浊痹阻证 代表方:阳和汤。 常用药物:熟地、鹿角胶、炮姜、肉桂、麻黄、白 芥子等。
淡渗利湿法
代表方:茵陈五苓散等。 常用药物:茵陈、茯苓、泽泻、猪苓等。
名老中医治疗风湿病 经验介绍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风湿免疫科 林昌松
中医风湿病诊治
概 述
一、病名含义 中医风湿病(即痹证、痹病)是人体营卫失调, 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合而为病;或日久正虚,内 生痰浊、瘀血、毒热,正邪相搏,使经络、肌肤、
血脉、筋骨,甚至脏腑的气血痹阻,失于濡养,
而出现的以肢体关节、肌肉疼痛、肿胀、酸楚、
五脏痹
• 心痹、肺痹、脾痹、肝痹、肾痹
其他以病位分类的痹证
• 血痹 、气痹
按临床表现分类
行痹 痛痹 著痹 周痹、众痹 历节(历节风、白虎历节) 痛风 鹤膝风、鼓槌风 漏肩风(肩凝风) 顽痹 尪痹
按证候分类
实证
• 偏于寒证者有:风寒痹阻证、风湿痹阻证、寒湿痹 阻证、瘀血阻滞证、痰瘀痹阻证、营卫不和证等。 • 偏于热证者有:湿热痹阻证、热毒痹阻证、暑湿痹 阻证、瘀热痹阻证、寒热错杂证等。
• • • • • 上肢:羌活、川芎、桂枝、桑枝、片姜黄; 下肢:牛膝、木瓜、防己、独活、萆薢; 颈项:葛根、蔓荆子; 腰脊:桑寄生、川续断、杜仲、狗脊; 全身:防风、威灵仙、鸡血藤、天麻、忍冬藤等。
行气活血法
气滞血瘀证 代表方:七厘散、血府逐瘀汤等。 常用药物:醋香附、枳壳、红花、郁金、桃仁、元 胡、青木香等。
妇女经期或妊娠忌服。 阴虚咽干口燥者,另加生地10克、麦冬10克、石斛10克, 泡茶饮服。
融益肾壮督,养血祛风、散寒除湿、 化瘀通络、虫蚁搜剔诸法为一炉
益肾壮督 通过益肾壮督,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使正胜邪却;
另一方面,蠲痹通络之剂,多辛温宣散,走而不 守,药力难以持久。
通过益肾壮督,使药力得以加强,药效得以延长, 从而发挥了最佳的治疗作用,使治疗效果有了很 大提高。
补益脾胃法
见有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的证候 代表方剂:六君子汤、养胃汤等。 常用药物:党参、黄芪、白术、黄精、玉竹、扁豆、 山药、麦冬、石斛、生地等。
益气养血法
代表方剂:黄芪桂枝五物、八珍汤加味。 常用药物:党参、黄芪、当归、白芍、熟地、鸡血 藤、龙眼肉、枸杞子、红枣等。
代表方剂: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 常用药物:党参、白术、黄芪、山药、茯苓、人参 等。
滋阴法
代表方剂:六味地黄汤、麦门冬汤、二至丸等。 常用药物:地黄、麦冬、山萸肉、石斛、枸杞、旱 莲草、女贞子、沙参、玄参等。
通阳法
代表方剂:瓜蒌薤白桂枝汤等。 常用药物:桂枝、薤白、葱白、瓜蒌等。
滋肾养肝法
代表方剂:六味地黄汤加味。 常用药物:熟地、丹皮、当归、白芍、山萸肉、桑 寄生、枸杞、杜仲、怀牛膝等。
温补肝肾法
风湿病肝肾阳虚证,起到益肾壮督蠲痹的作用,也 适用于久病不愈“骨损筋挛”的顽疾。 代表方剂: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尪痹冲剂、益肾 蠲痹丸等。 常用药物:地黄、补骨脂、骨碎补、仙灵脾、狗脊、 续断、桑寄生、肉苁蓉等。
化痰祛瘀法
代表方:桃红饮加味。 常用药物:制南星、白芥子、当归、桃仁、红花、僵蚕、地 龙等。
软坚散结法
常用药物:大黄,土鳖虫、乳香、没药、牡蛎、僵蚕、血竭、 象贝等。
化痰通络法(或涤痰通络法)
风湿病日久不愈,痰浊凝结,阻滞经络关节者 代表方:温胆汤、导痰汤等。 常用药物:白芥子、胆南星、半夏、僵蚕、茯苓、 陈皮、地龙、枳实等。
益气养阴法
代表方剂:生脉散加味。 常用药物:五味子、人参、麦冬、知母、黄精等。
补气活血法
代表方剂:补阳还五汤加减。 常用药物:黄芪、当归、赤芍、川芎、地龙、桃仁、 红花等。
滋阴清热法
代表方剂:鳖甲散加减。 常用药物:秦艽、鳖甲、地骨皮、当归、知母、石 斛、桑寄生等。
益气固表法
代表方剂:玉屏风散。 常用药物:生黄芪、防风、白术、茯苓、人参、西洋参等。
温阳益气法
阳虚证 代表方剂:真武汤加味。 常用药物:附子、桂枝、干姜、党参、黄芪、防风等。
疏肝活络法
代表方剂:逍遥散加味、肝着汤。 常用药物:当归、白芍、鸡血藤、郁金、香附、青皮、陈皮、 旋覆花等。
通下法
代表方剂:大、小承气汤等。 常用药物: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瓜蒌、番泻 叶等。
温阳法
代表方剂: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真武汤等。 常用药物:附子、白术、巴戟天、干姜、仙灵脾、 川乌、草乌等。
缓急止痛法
凡痛势较剧者,可用此法。 常用药物:制马钱子、地龙、细辛、元胡、白芍、 全蝎、蜈蚣、乌蛇、白花蛇、香附、川芎、冰片等。
“益肾壮督”包含两个涵义
一是补益肝肾精血,二是温壮肾督阳气。
阴充阳旺,自可驱邪外出,也可御敌不致再侵,何来反复 发作?筋强骨健,必然关节滑利,客邪不会留注不去,痰 浊瘀血无由生,何患顽痹缠绵不愈? “益肾壮督”不仅适用顽痹的稳定期、恢复期的治疗,即 使在起病初期,发展期也可采用,只不过应以治标为主。
散寒祛风法
风寒痹阻证。 代表方剂:五积散、小活络丹等。 常用药物:桂枝、羌活、独活、防风等。
祛风化湿法
风湿痹阻证。 代表方剂:蠲痹汤、七圣散、通气伤风散等。 常用药物:羌活、独活、秦艽、海风藤等。
散寒除湿法
寒湿痹阻证。 代表方:麻黄加术汤、乌头煎等。 常用药物:麻黄、桂枝、白术、茯苓、乌头、独活、秦艽等。
五、常见症状
疼痛 关节肿胀 发热 麻木 肢节屈伸不利 多汗 皮肤硬化 皮肤红斑 皮下结节 晨僵 畏寒恶风
六、常见证候 风寒痹阻证 风湿痹阻证 寒湿痹阻证 湿热痹阻证 瘀血痹阻证 痰瘀痹阻证 热毒痹阻证 瘀热痹阻证 气血两虚证 气阴两虚证
当然“益肾壮督”仅是扶正固本以利驱邪的重要治法,顽 痹也并非仅用一法而治,而是根据临床实际需要采用二、 三或更多法合用。如益肾蠲痹丸就是融益肾壮督,养血祛 风、散寒除湿、化瘀通络、虫蚁搜剔诸法为一炉而组方遣 药的。
妙用虫药
临床经常使用虫类药,治疗顽痹。
搜风剔络法
常用药物:全蝎、蜈蚣、地龙、土鳖虫、露蜂房、 僵蚕、蜣螂虫、蕲蛇、乌梢蛇、白花蛇等。
朱良春
老中医治疗风湿病经验
朱良春
朱良春(1917~),主任医师。江苏丹徒人。曾任 江苏南通市中医院院长等职。
益肾壮督,虫蚁搜剔,顽痹不可一法一方 痰瘀互结,虚实夹杂,医家尤宜持重应机
益肾蠲痹丸
散寒通痹法
痛痹 代表方剂:乌头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附子汤等。 常用药物:桂枝、附子、乌头、细辛、巴戟天、淫羊藿等。
除湿蠲痹法
着痹 代表方剂:薏苡仁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等。 常用药物:薏苡仁、防己、苍术、威灵仙、萆薢、蚕砂、木 瓜等。
清热通痹法
热痹。 代表方剂:白虎加桂枝汤、二妙散、三妙丸等。 常用药物:生石膏、知母、黄柏、防己、薏苡仁、忍冬藤、 生地、赤芍、丹皮等。
祛湿清热法
湿热痹阻证。 代表方:宣痹汤、加味二妙散等。 常用药物:防己、晚蚕砂、秦艽、萆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