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红色文化

合集下载

沂蒙文化红色故事

沂蒙文化红色故事

沂蒙文化红色故事《沂蒙文化中的红色故事》我姥姥就是沂蒙山的,打小就听她讲那些沂蒙红色故事,可有意思啦。

我记得有一次,姥姥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纳鞋底呢,我就缠着她讲故事。

姥姥放下手中的活计,眼睛眯成了缝,就开始讲起了她小时候听来的那些事儿。

姥姥说,在沂蒙山那片土地上啊,有个小村子。

村子里有个叫二牛的小伙子,长得壮实,心眼儿又好。

那时候,共产党的队伍在沂蒙山区打游击呢。

二牛可佩服那些战士了,觉得他们都是大英雄,一心就想跟着队伍走,去打日本鬼子。

有一回,部队要路过他们村子,二牛那叫一个兴奋啊。

他就跟村里的几个小伙子商量着,要给战士们准备点吃的。

可是那时候,家家都穷得叮当响,哪有什么好东西呢。

二牛就把自己家里仅有的一点地瓜干都拿了出来,还跑到山上挖了些野菜。

村里有个叫翠花的姑娘,她心灵手巧,平时就爱给大家帮忙。

翠花知道二牛的打算后,就把自己攒了好久的一点白面拿了出来,说要给战士们烙饼。

二牛看着白面,眼睛都放光了,他说:“翠花,你可真是个好人啊。

这白面,战士们吃了肯定有力气打鬼子。

”翠花白了他一眼,笑着说:“就你会说,这都是咱应该做的。

”于是,二牛、翠花还有几个村民就在村子里的空地上支起了锅灶。

二牛负责烧火,那火被他烧得旺旺的,映得他的脸通红。

翠花就开始揉面,她一边揉一边哼着沂蒙山的小曲儿。

旁边还有几个大妈在帮忙洗菜切菜呢。

这时候,战士们到了村子。

带头的连长看到村民们忙活着给他们准备吃的,赶忙上前阻拦:“乡亲们,我们不能拿你们的东西,这是纪律。

”二牛急了,他把手里的地瓜干往连长手里塞,说道:“连长啊,你们为了咱老百姓去打鬼子,这点东西算啥。

你们不吃饱,哪有力气打仗啊。

”翠花也在旁边帮腔:“是啊,连长,你们就收下吧。

这都是我们的心意。

”连长看着这些朴实的乡亲,眼眶都湿润了,他说:“那我们就收下了,乡亲们的情谊,我们一定记在心里,好好打鬼子,报答大家。

”战士们吃着饼,喝着野菜汤,那叫一个香啊。

二牛就在旁边看着,还不停地说:“战士们,多吃点,多吃点。

沂蒙红色文化

沂蒙红色文化

山东省战工会在沂蒙
山东省战工会基本简介1940年7月底,山东省联合大会制定了《山东省战 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组织大纲》,选举产生了全省 统一的行政权力机关——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 员会(简称山东省战工会),下设政治、军事、 财政经济、教育、民众动员5个组。先后辖鲁南、 鲁西、胶东、清河、滨海5个主任公署以及鲁中行 政联合办事处、冀鲁边区战时行政委员会。首席 组长黎玉,副首席组长李澄之,秘书长陈明。
三、滨海建国学院与沂蒙高等教 育
建立时间:1941年1月,目的:培养抗战急用人 才
滨海学院目前的发展
沂蒙地区的其他高等教育:华东白求恩 医学院、山东大学、华东军事政治大学
四、《大众日报》与沂蒙红色报刊
抗战时期 现在
大众日报作用及关注的转变
它不仅丰富了人民生活 而且对广泛反动人民 群众参军参战,指导 战争走向胜利发挥了 重要作用
– 从战争形式、沂蒙区内 重大事件,指导方针等 专门报刊到目前国计民 生及生活各个方面全方 位报刊的转变。
沂蒙红色报刊
• 115师:《战士报》、 《时事通讯》、《战画 刊》。 • 山东省文协:《山东文 化》、《农村生活》、 《大众歌声》、《教师 之友》、《山东画报》 • 山东工会:《山东民主 导报》 • 山东战邮总局:《山东 邮报战 • 华东军政大学:《军大 报》、《学习》。 • 鲁东区党委:《鲁南时 报》、《先进》。 • 滨海党区委:《滨海农 村》 • 鲁中南区党委:《鲁中 南报》
沂蒙红色文化
第三节战火催生的红色文化
学习本章目的:
了解沂蒙红色文化,增进对 沂蒙老区的热爱。
一、识字班、庄户学等沂蒙民众教 育 二、抗大第一分校与沂蒙干部教育 三、滨海建国学院与沂蒙高等教育 四、《大众日报》与沂蒙红色报刊 五、战士剧社与沂蒙红色文艺团体 六、《沂蒙山小调》与沂蒙红色歌 曲

沂蒙红色文化 (1)

沂蒙红色文化 (1)

沂蒙红色文化在山东临沂,有一个响当当名字“沂蒙”,它出现在革命战争年代,曾经历过无数战争的洗礼和风雨的吹打,是红色文化的产物。

沂蒙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青年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继承的,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沂蒙精神,无数的临沂人把它当成一种信仰,作为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精神支柱,可以说,没有中国共产党,也许就不会有“沂蒙”。

饱经战火洗礼的沂蒙人民,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精神和血肉之躯践行了爱党爱军、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奋进的高尚品质。

正是经过了这血与火的历练,使以“忠诚”、“大爱”、“正义”和“实干”为本质特征的沂蒙红色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彰显。

以蒙山、沂水为主要象征的沂蒙山区,既是一块孕育中华文明的文化沃土,也是一块滋润中国革命的红色热土。

在临沂的孟良崮,曾经发生过一次惊天动地的革命战役。

孟良崮战役是1947年5月中旬华东野战军和国民党军在蒙阴县孟良崮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山地运动战役,也是一次粉碎国民党军队对山东的重点进攻、扭转华东地区战局的关键战役。

沂蒙人,用小米加步枪支撑起中国革命军,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为了自己幸福,他们付出了很多,也牺牲了很多。

但,再多的泪也不怕,再多的血也无所畏惧。

这就是沂蒙人,这就是沂蒙精神!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这都是沂蒙精神的内涵,是沂蒙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升华优秀民族文化品质。

它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成长和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过了革命战争年代的洗礼、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陶冶、改革开放时期的考验,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不断地丰富、充实,达到新高度,进入新境界。

“爱党爱军”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展示了沂蒙人民所具有的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追求执著的崇高政治信仰。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沂蒙山区开辟了全国著名的抗日根据地。

根据地人民饱受日寇残酷的扫荡,也亲眼目睹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挺身而出、冲锋在前。

沂蒙红色文化资源

沂蒙红色文化资源

沂蒙红色文化资源临沂的红色文化资源,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以八路军115师、新四军、华东野战军转战路线为主线的革命历史遗迹。

包括党政军机关旧址、战场遗址、伟人足迹和红色纪念建筑。

主要有:1、以夏蔚镇王庄为中心的沂水红色文化区域。

这里地处沂蒙山腹地,徐向前、罗荣桓、陈毅三位老帅都曾在这里战斗过,是三四十年代山东军民抗战的指挥中心和山东省建党建军开创时期的革命圣地,在革命斗争史上被称为“王庄时代”.有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野战医院旧址,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遗址,山东分局、分局党校旧址,《大众日报》创刊地、印刷厂旧址,孟良崮战役陈毅指挥所旧址,山东第一个党支部——沂水支部诞生地,王庄烈士陵园等。

2、以马牧池乡为中心的沂南红色文化区域。

这里有八路军第一纵队、山东纵队、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山东战工会、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抗大一分校旧址,青驼镇山东战工会纪念馆,徐向前旧居,鲁中革命烈士陵园等.3、以大店镇为中心的莒南红色文化区域。

这里有八路军115师师部旧址、山东省政府旧址,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军区驻地,刘少奇、罗荣桓等办公地,山东新华书店诞生地,山东省第一个团支部诞生地,中华抗日第一村-—渊子崖,甲子山战斗遗址,鲁东南革命烈士陵园等.4、以河东区九曲镇新四军军部旧址和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为主体的临沂市内红色文化区域。

1945年10月28日,新四军军部在军长陈毅的率领下北移山东,设在临沂市九曲镇前河湾,是新四军历史上最后一个军部所在地(之后新四军与山东八路军整编为华东野战军),现遗存有陈毅住所、张云逸住所及军部办公室共15间。

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建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1949年4月,占地15万平方米,有大型纪念建筑物18处,是全国最大的综合型烈士陵园之一。

5、蒙山红色旅游区。

位于沂蒙山腹地,是我党较早的革命根据地,主要包括115师东进支队司令部遗址、山东省委驻蒙山办公遗址等,陈毅、徐向前、罗荣桓、粟裕、肖华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工作和战斗过。

沂蒙精神伴我心红色文化随我行

沂蒙精神伴我心红色文化随我行
2 红色文化不仅包括革命遗址、纪念馆等物质 文化遗产,更涵盖了红色精神、红色传统等 非物质文化。通过传承红色文化,我们能够 更好地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更能够从中汲 取前进的力量,引领未来发展
6
践行沂蒙精神,弘扬红 色文化
践行沂蒙精神,弘扬红色文化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 年,我们应该积极践 行沂蒙精神,弘扬红 色文化。在实际行动 中,我们可以从以下
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在未来的征程中,让我们始终保持沂蒙人民 的坚毅不屈、忠诚担当的精神风貌,让红色 文化成为引领我们前进的强大动力。让我们 携手共进,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1
2
传承沂蒙精神,共筑美 好明天
传承沂蒙精神,共筑美好明天
1
沂蒙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更是我们前进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我们要深入挖掘沂蒙精神的内
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树立远大理 想。我们要坚定共 产主义信仰,将个 人理想融入到国家 和民族的伟大事业

其次,勇于担当责任。 再次,开拓创新思维。
在工作中,我们要发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
扬沂蒙人民"党让干 代,我们要敢于突破
啥就干啥"的奉献精 传统思维定势,积极
神,勇于担当责任, 开拓创新,为实现中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 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
在当今时代,沂蒙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激励我们在面对困难 和挑战时,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它引导我们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 保持忠诚、担当有为
红色文化:传承历史, 引领未来
红色文化:传承历史,引领未来
1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 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先进文化。它 承载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 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沂蒙文化第一章第一节ppt

沂蒙文化第一章第一节ppt

❖ 战争年代,临沂市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刘 少奇、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罗炳 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 生活过,沂蒙人民为抗击外来侵略和中国革 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车轮滚 滚的支前队伍、送子送郎参军的动人场面、 红嫂的感人故事、名垂青史的孟良崮战役记 下了这一段光荣的革命业绩。
一、东夷文化源远流长
❖ 中国大陆东部,从东岳泰山周围到东海沿岸 的这块土地上,自古便有人类生息繁衍。如 果不计阶段性的群体构成差异,权且按习惯 上的上古族系称谓浑言之,这些古人类可统 称之为东夷。他们所创造的文化,亦即近时 大家习称的东夷文化或海岱文化。
❖ 鲁南古城秀 琅琊圣贤多。临沂市,古代分别为齐 国、鲁国、莒国所辖。为东夷文化重要发源地。
匡衡
❖ 匡衡(生卒年不祥),字 稚圭,东海丞(今苍山 县)人。西汉大臣,官 至丞相。家贫,当过雇 工。少年勤学,“凿壁 偷光”的故事,成为家 贫而苦读的典故。能文 学,善说《诗》。终成 为经学家。
鲍照
❖ 鲍照(约414~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 本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 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鲍照20多岁时,为了 谋求官职,去谒见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言志, 获得赏识,被任为国侍郎。
关系
❖ 1、沂蒙文化在新石器时期的发展就是东夷文 化。
❖ 2、沂蒙山区是东夷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 3、中华文化由东夷文化、炎帝西羌文化、黄
帝北狄文化及南蛮文化四大群族文化构成。
二、汉竹简石画像闻名遐迩
(一)银雀山汉墓竹简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二)沂南北寨汉墓石画像
Hale Waihona Puke 三、古圣先贤光耀千秋(二)荀子
❖ 荀子(约前313-前238), 名况,时人尊而号为 “卿”。战国思想家、 教育家。赵国人,游学 于齐,三为稷下学宫祭 酒(学长)。继赴楚国, 为兰陵(今苍山兰陵镇) 令。著书终老其地。著 有《荀子》。

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文化的研究

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文化的研究

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文化的研究左谦【摘要】为保证临沂文化软实力,帮助临沂人民群众形成良好的沂蒙精神,本文结合沂蒙红色文化重要价值,从创新沂蒙红色作品的表现形式、对外交流与合作沂蒙红色文化、保护沂蒙红色文化资源三个方面入手,为实现对沂蒙精神这一红色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沂蒙精神|红色文化|传承|发扬在临沂优秀传承文化中,沂蒙红色文化是核心部分,具有沂蒙革命文化精神内涵丰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质明显、社会影响力强等特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1]。

因此,为促使沂蒙红色文化繁荣兴盛,强化对沂蒙精神的弘扬以及沂蒙红色文化的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一、沂蒙红色文化重要价值(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共产党参照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目标所形成的一种强大影响力。

而国内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需要国家具有较高的文化自觉性、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自强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一个国家形成较高的文化软实力[2]。

对于沂蒙红色文化而言,其丰富与发展是中国文化自觉的思想结晶。

这表明沂蒙红色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面取得巨大的进步。

如抗日根据建立、沂蒙红嫂等先进事迹,这些先进事迹的出现,说明临沂人民坚持听党话、跟党走,不断地弘扬和传承艰苦奋斗的优秀作风。

(二)丰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资源在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件建设工作期间,通常离不开沂蒙红色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该红色文化具有内容丰富特点,除了涉及红色精神文化外,还涉及大量的革命遗址遗迹、纪念馆等优秀非物质文化以及临沂人民艰苦奋斗、不怕吃苦的沂蒙红色文化精神等,这为后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三)彰显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沂蒙红色文化是临沂人民新时代文化产物,不仅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良好精神面貌,还彰显了伟大民族精神。

对于沂蒙红色文化而言,其在各个历史阶段所体现的重要价值均突显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这为壮大和发展民族实力,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沂蒙文化红色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

沂蒙文化红色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

沂蒙文化红色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沂蒙老区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著名的四大革命老区之一(井冈山、延安、西柏坡、沂蒙),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培育下,沂蒙人民与山东党政军一起,共同创造了“脚踏实地、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

本文旨在红色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文化开发模式进行研究。

标签:沂蒙老区;红色旅游;开发模式一、沂蒙山革命根据地概况沂蒙山革命根据地是国家的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山东省沂水县夏蔚镇,面积约大32.6平方公里。

这里是由夏蔚、双山、王庄、大战地、云头峪五大景区构成。

景区内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众多的历史遗迹。

这里是山东省省委的前身,是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的旧址、是大众日报的创刊地、还是孟良崮战役陈毅指挥所旧址。

这里不仅是国防教育基地、爱国教育基地、还是百家红色旅游区。

在景区内,不仅可以开展红色之旅,感受在沂蒙山区先辈们战争时期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的精神,近距离触摸历史,感悟沂蒙精神,还可以欣赏这里美丽的自然风光,优美的人文景观。

是国防教育基地,革命老区夏令营接待中心,爱国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区。

二、红色旅游文化及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文化的内涵2.1红色旅游文化内涵红色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主要是把已有的红色历史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红和绿相结合,把爱国主义教育与旅游参观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

其打造的红色旅游主题景点,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红色革命历史,加深学习革命精神的印象,提升培育新的时代精神,并促使其成为一种文化趋势。

2.2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文化内涵沂蒙山区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在这里,曾经诞生过很多的名家,这里曾经是诸葛亮、王羲之、颜真卿、名将蒙恬等一些伟人的故乡。

现在沂蒙山区更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在1926年的时候沂蒙就开始建立了党的组织,并且八路军115师挺近沂蒙山区,创建了沂蒙革命根据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战工会职权
• 1940年7月31日,大会制定了 《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 组织大纲》,明确阐述了该会 职权;
• 一:领导与推动各省各级抗日 民族政权之行政工作
• 二:计划指导与推动全省地方 武装与群众武装之动员,组织, 训练等工作
• 三:指导与推动各省各级抗日 政府之一切财政,经济,建设 等工作
有八大剧团参加。为期10天的
文艺会演轰动了整个滨海解放
区。6月,在西岭泉村又举行了
11大剧团的文艺会演。这两次
会演推动了莒南县乃至整个沂
蒙山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庄户学
入日模而应地南有民庄 了根式创战全县的文户 大据。作争面出高化学 发地它的形推现潮运的 展的标一式广,。动出 的民志种和,继它进现 阶众着新生它而首入使 段教沂型产是在先前沂 。育蒙教劳为根在所蒙
• 沂蒙山的“识字班”最早从滨 海区的莒南县兴起,与解放区 的文化活动的开展密不可分。

素称“小延安”的莒南县,
1940年全境解放。1941年3月,
中共山东分局、省战工会等领
导机关和八路军第115师司令部
由鲁中转移到莒南县的大店,
这一移驻长达近五年。是年春,
驻根据地各党政军机关所属专
业剧团举行联合观摩演出,共
三、滨海建国学院与沂蒙高等教 育
建立时间:1941年1月,目的:培养抗战急用人 才
滨海学院目前的发展
沂蒙地区的其他高等教育:华东白求恩 医学院、山东大学、华东军事政治大学
四、《大众日报》与沂蒙红色报刊
抗战时期
现在
大众日报作用及关注的转变
它不仅丰富了人民生活 而且对广泛反动人民 群众参军参战,指导 战争走向胜利发挥了 重要作用
沂蒙红色文化
第三节战火催生的红色文化
学习本章目的:
了解沂蒙红色文化,增进对 沂蒙老区的热爱。
一、识字班、庄户学等沂蒙民众教 育
二、抗大第一分校与沂蒙干部教育 三、滨海建国学院与沂蒙高等教育 四、《大众日报》与沂蒙红色报刊 五、战士剧社与沂蒙红色文艺团体
六、《沂蒙山小调》与沂蒙红色歌 曲
一、识字班、庄户学等沂蒙民众教 育
• 华东军政大学:《军大 报》、《学习》。
• 鲁东区党委:《鲁南时 报》、《先进》。
• 滨海党区委:《滨海农 村》
• 鲁中南区党委:《鲁中 南报》
山东省战工会在沂蒙
山东省战工会
基本简介
1940年7月底,山东省联合大会制定了《山东省战 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组织大纲》,选举产生了全省 统一的行政权力机关——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 员会(简称山东省战工会),下设政治、军事、 财政经济、教育、民众动员5个组。先后辖鲁南、 鲁西、胶东、清河、滨海5个主任公署以及鲁中行 政联合办事处、冀鲁边区战时行政委员会。首席 组长黎玉,副首席组长李澄之,秘书长陈明。
– 从战争形式、沂蒙区内 重大事件,指导方针等 专门报刊到目前国计民 生及生活各个方面全方 位报刊的转变。
沂蒙红色报刊
• 115师:《战士报》、 《时事通讯》、《战画 刊》。
• 山东省文协:《山东文 化》、《农村生活》、 《大众歌声》、《教师 之友》、《山东画报》
• 山东工会:《山东民主 导报》
• 山东战邮总局:《山东 邮报战
进抗学教育
• 抗大第一分校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简称抗大)在敌后根据地十二所分校中, 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培养青年干部最多、 参加战斗最多、取得战果最大的一个分校。 沂蒙地区创办的其他干校有:八路军第一 纵队随营学校、山东战地服务团、山东鲁 迅艺术学校、山东公学、山东省财政经济 学校、毛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山东分校、日 本工农学校山东分校和朝鲜革命军政学校 山东分校。
• 四:指导与推动各省国民教育 和群众战时动员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