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
腹腔镜外科治疗胃间质瘤的治疗体会

4孔位 于右 锁骨 中线肋缘 下水 平 。术 中 3例 胃前壁
肿 瘤可 以直 接 发 现 , 7例需 术 中在纤 维 胃镜 引导下 定 位 。肿瘤 位 于 胃体 前壁 者 ( ) 2例 用超 声刀 楔形切 除 胃壁肿 瘤再 手工 连续 缝 合, 肌层 包缝 。 胃前壁 浆 肿 瘤 l例有 蒂 , 宽约 2a 直 接用 直 线 切割 闭合 蒂 m,
字 形 体 位 。 脐 凹上 缘 切 开 皮 肤 lc 置 1 m m 0m t er 腹 腔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镜 头 , 骨 中线 脐 两 旁稍 偏 上 水 平 ra及 o 锁
分 别置 人 5 m t cr 相应 腹 腔镜 器 械 . m oa 及 r 必要 时第
征 是 瘤细胞 成 团或 成巢 排列 , 是一 种具 有潜 在恶 性
性 。其常见 症 状是 上消 化道 出血 , 痛 、腹 胀及 包 腹 块 。内镜检 查 可见 胃腔 的 隆起 病 灶 和溃 疡 , 病变 的 确 诊 最 终 要靠 术 后 病 理组 织 学 检 查 和有 特 征 的 免 疫 组 织化 学标 记 物 C 1 D17和 C 3 D 4检 测 。 其 中
3 讨 论
龄 3- 8岁, 56 - 平均年龄 5 .岁 。 1 6 病程 1 个月 ̄ 年, 2 平均
1 个月。主要 临床表现为上消化道 出血 2例 . 1 上腹部
疼痛 4例 , 上腹部不适 、 纳差 4例。术前诊断主要依靠
胃镜检查 , 中肿瘤位于 胃后壁 3例。 其 胃前壁 5例, 贲 门处 2 。 例 所有病例均为单发, 病变直径 1  ̄ . c , . 5 平 0 0m 均 2 m。术前均经超声检查证实肝脏无 占位病变。 .c 5 1 2 手 术方 法 . 均行 腹腔 镜下 胃部 分切 除 术 ( 楔 形 切除 ) 气管 插管全 身麻 醉, 。 采用截 石位 或 “ 大”
腹腔镜下间质瘤切除术在胃间质瘤手术治疗体会

腹腔镜下间质瘤切除术在胃间质瘤手术治疗体会
崔新华;贾志强;徐春伟;陈治横
【期刊名称】《浙江创伤外科》
【年(卷),期】2022(27)2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效果和术中处理体会。
方法整理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胃间质瘤病人共计38例,总结临床治疗体会。
结果不同类型的胃间质瘤(GST)灵活采用相应的手术处理方式,最终全组病人均顺利在腔镜下完成手术,术后无出血、胃腔狭窄、早期复发等并发症发生。
随访期间无胃间质瘤(GST)相关死亡病例。
结论腹腔镜下胃间质瘤治疗在遵循肿瘤完整切除原则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生长特点的病变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总页数】2页(P334-335)
【作者】崔新华;贾志强;徐春伟;陈治横
【作者单位】浙江省荣军医院;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2
【相关文献】
1.单切口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的护理体会
2.改良腹腔镜经黏膜下隧道切除术与传统内镜下全层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的疗效比较
3.加速康复外科联合腹腔镜辅助下小肠间质瘤切除术治疗小肠间质瘤的效果
4.腹腔镜下胃肠间质瘤切除
术治疗胃不利部位胃肠间质瘤的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5.内镜全层切除术内镜黏膜下挖除术及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固有肌层间质瘤效果以及对切除率及并发症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临床应用观察

2 7 岁; 9~ 6 临床表现为轻度 上腹 部不适 、 消化 不 良 1 例 , 明显症 状 8例 ; 0 无 均经 胃镜 、 T检 查确诊 。 C 其 中位于 胃体前壁 1 , 0例 胃体后壁 3例 , 胃体大弯 侧 3例 , 胃窦 小 弯 侧 1例 ,胃体小 弯 侧 近 贲 门处 1 例 ; 瘤直 径 2— m, 均 4c 肿 6a 平 m。 12 手术方法 . 采用头高足低的“ 形体位 , 孔 大” 3
治疗选 择 。 参考 文献 :
[ ] o H, o H S i D e a R cr n e o o i uav I Yo C N hS , h W, t 1 eur c lwn cr i n . e fl g te
r・et nf atccrio [ ] r ug 0 0,7( :3 — esci rgsi ac ma J .B Sr,20 8 2) 26 o o r n J
O cl 2 0 ,9 1 14 10 n o, 0 1 1 ( ):6 —7 .
的临床研究 , 但卡培他滨具有放射增敏的生物学基
础 。卡培他 滨在 多种 肿瘤 细胞 中优先 活化 为氟 尿嘧
啶, 不仅提高了肿瘤内的药物浓度 , 发挥杀伤肿瘤细 胞的作用 ; 而且还明显w d sia aT,S k uh ,e a.X ryiait ni- 5 a a aN,I k w h e i ciF t 1 —a r dao n g r i
d c s ty d n h s h r ls n n a c st e e c c fc p ct u e h mi i e p o p o y a e a d e h n e h f a y o a e i i —
c re t o u n mbi ai n o d oh r p n a e i b n e t a c r c n t fr it e a y a d c p ct ie i r ca c n e o a a n l
单孔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15例报告

单孔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15例报告王荣;江志伟;高勇;吴丽红【摘要】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1月至2011年12月15例单孔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的临床资料,以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作为参考指标,评估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15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手术.切口长度平均4 cm,手术时间40~160 min,术中出血量10~100 ml,术后排气时间1~3d,术后住院1~4 d.结论:单孔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安全、有效,具有患者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的优点,有望成为胃间质瘤切除的新选择.%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laparoendoseopic single-site ( LESS) resection of gastric stromal tumor (GST) with a homemade single-site device. Methods:Clinical data of 15 patients who underwent LESS resection of GST from Nov. 2010 to Dec. 2011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Operation time,bloodloss,postoperative exhaust time and hospital stay were collected to evaluate the primary outcome, safely and efficacy.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successfully without open conversion. The mean length of incision was 4 cm. Operation time ranged from 60 to 110 min.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as 10 to 100 ml. Postoperative exhaust time was 1 -3 days. Hospital stay was I to 4 days. Conclusions: The LESS resection for GST is feasible and safe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little trauma and fast recovery. It may be a promising option for GST.【期刊名称】《腹腔镜外科杂志》【年(卷),期】2012(017)005【总页数】3页(P346-348)【关键词】胃间质瘤;腹腔镜检查;单孔;自制装置【作者】王荣;江志伟;高勇;吴丽红【作者单位】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江苏南京,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江苏南京,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江苏南京,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江苏南京,21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常规腹腔镜治疗逐渐成熟,但应用单孔腹腔镜技术行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GST)切除的报道并不多见。
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胃间质瘤

p o e u e f rte tng g srcsr m a u o s r c d r r ai a t to ltm r . o i
[ e od | G si so a tm r; L prso y Sre K yw rs atc t m os a aocp ; ugr r r l u y
・
临床 研 究 ・
腹 腔镜 下 手 术 治疗 胃 问质 瘤
王 旺河 田鹏 王志凯 张超 张辉
【 摘要 】 目的
评价腹腔镜微创外科治疗 胃间质瘤 的临床价值 、安全性及可靠性 。 方法
回顾
性分析 20 0 7年 至 2 0 0 9年 经 腹 腔镜 胃部 分 切 除 术 治疗 的 l 6例 胃间质 瘤 患者 的临 床 和 病 理 资料 。采 用
sces l l 1 ai t. h enoea o mew s(6 . u cs u yi al 6p t ns T em a prt nt a fl n e i i 1 3±2 . m n temenbodl sW 15) i , a lo o a h s s ( 91±2 . m ,em a opt t a (55±0 ). lpt ns a e nf l e pf 6 4. 86) lh enh si s yw s t l a a . . d Al ai t h db e l w du r t 3 7 e oo o4o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胃间质瘤切除术手术流程

胃间质瘤切除术手术流程英文回答:The surgical procedure for the removal of gastric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 typically involves several steps. First, the patient is placed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to ensure they are unconscious and do not feel any pain during the surgery. Once the anesthesia takes effect, the surgeon begins by making an incision in the abdomen to access the stomach.Next, the surgeon carefully examines the stomach to locate the tumor. This may involve using imaging techniques such as ultrasound or CT scans to precisely identify the tumor's location and size. Once the tumor is located, the surgeon will proceed with removing it from the stomach.There are different techniques that can be used to remove the tumor, depending on its size and location. One common approach is to perform a partial gastrectomy, whichinvolves removing a portion of the stomach that contains the tumor. This procedure may be done laparoscopically, using small incisions and a camera to guide the surgeon, or through open surgery with a larger incision.During the surgery, the surgeon carefully separates the tumor from the surrounding healthy tissue, making sure to remove it completely. This is important to prevent any remaining tumor cells from growing and causing a recurrence of the tumor. The removed tumor is then sent to a pathology lab for further analysis.After the tumor is removed, the surgeon will close the incision using sutures or staples. The patient is then taken to the recovery room, where they will be closely monitored as they wake up from anesthesia. Depending on the specific case, the patient may need to stay in the hospital for a few days for further observation and recovery.中文回答:胃间质瘤切除术的手术流程通常包括几个步骤。
胃部间质瘤治疗方法

胃部间质瘤治疗方法
胃部间质瘤的治疗方法取决于瘤体的位置、大小、分级和临床表现。
一般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
1.手术治疗
手术是胃部间质瘤的首选治疗方法,通过剔除瘤体达到治疗的目的。
一般采用胃镜或腹腔镜手术的方式,对于较大或者深侵犯的瘤体可以使用开腹手术。
手术的目的是完整切除瘤体,避免残留和复发。
2.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在胃部间质瘤的治疗中不常用,仅适用于手术无法切除或者术后辅助治疗的情况。
放射治疗对于较小的瘤体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对于较大的瘤体效果不明显。
3.化学治疗
化学治疗也不常用于胃部间质瘤的治疗中,一般是用于手术后的辅助治疗。
化学治疗主要是采用口服或静脉注射化学药物,通过遏制瘤体的增长和扩散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总之,胃部间质瘤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建议患者在治疗之前仔细咨询医生,了解治疗的风险和预期效果,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单孔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单孔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张茜 张宏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普外二科,辽宁沈阳110004) 摘 要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的临床观察要点及护理特点。
方法我科2010年2月~2011年12月共施行14例单孔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针对单孔腹腔镜手术的特点,在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病情观察等方面调整护理方法,并对要点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14例患者行单孔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取得良好的微创和美容效果。
结论单孔腹腔镜技术在胃间质瘤治疗中效果良好,与常规手术相比,其相应的护理也具有新的特点,良好的护理对于促进患者顺利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单孔腹腔镜手术 胃间质瘤 护理 Key words Single hole laparoscopic surgery Gastric stromal tumors Nursing 中图分类号:R473.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6975(2012)21-1952-02 作者简介:张茜(1978-),女,本科,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随着超声内镜技术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早期胃间质瘤得到诊断和治疗。
目前认为胃间质瘤均应被作为具有恶性倾向的肿瘤进行处理,具有复发和转移的潜能,因此,及时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1]。
由于胃间质瘤很少伴有淋巴转移,通常只需进行病灶的局部完整切除,而不需进行胃周淋巴结的清扫,因此手术相对简单,尤其适用于腹腔镜或内镜等微创手术治疗[2-4]。
近年来,一种新的微创技术—单孔腹腔镜技术得到迅速发展,由于这种技术采用经脐部单孔入路,愈合后手术瘢痕可以被脐部的天然凹陷遮蔽,可以获得接近无疤痕的手术效果,具有明显的微创和美容优势,在应用于胃间质瘤的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5]。
作为一种新的微创手术技术,其相应的临床过程和护理也具有自己的特点。
我院自2010年开展单孔腹腔镜胃间质瘤的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
手术方法
患者全麻后取平卧位,常规脐部10mm观察孔,剑突下、左肋缘锁骨中线偏外侧及右肋缘与右锁骨中线交叉点,各取5或10mm穿刺作为操作孔,气腹压力为15mm Hg。
32例患者肿瘤位于胃体、胃底部前壁,患者麻醉后,术中胃镜确定肿瘤位置,用超声刀分离肿瘤周围胃大小网膜及粘连,使用线形切割吻合器(Endo GIA)在距肿瘤边缘2~3cm处将肿瘤从胃壁完整切除,切割缘用10可吸收线浆肌层包埋连续缝合,掌握切除范围,避免形成胃腔狭窄,腹腔操作完成后,用胃镜检查胃腔,确定无出血及胃腔狭窄。
21例患者肿瘤位于胃体或胃底后壁,麻醉后术中胃镜定位,在肿瘤对应的前壁打开胃腔,与胃镜配合找到肿瘤后,将后壁肿瘤从胃前壁切口提出,用Endo GIA在距肿瘤2~3cm处切除。
全层缝合胃前壁,加强浆肌层,完成腹腔镜操作后,用胃镜复查,确定切割缘完整,无出血及胃腔狭窄。
3例患者肿瘤位于胃前壁,距贲门口小于2cm,肿瘤直径约1.5cm,术中胃镜定位,打开对应的胃前壁浆膜,将肿瘤切除,不破坏胃粘膜,缝合浆肌层。
完成肿瘤切除后,胃镜复查,确定无贲门口狭窄及出血。
切下标本立即装入标本袋取出送冰冻,常规放置引流。
胃肠道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s,GST) 是一组起源于胃肠道Cajal细胞,以KIT 或PDGFRA基因突变为主要发病机制,大部分细胞表达KIT的梭形、上皮样或混合类型的间叶源性肿瘤,是最常见的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1,2],是一种有低恶性潜能的胃肠道粘膜下肿瘤。
GST多发生于胃体及胃底,男女发病率及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可表现为腹部隐痛不适、腹部包块、消化道出血等。
依据Amln分类标准判断良恶性:(1)良性:有丝分裂计数<5/50HPF,肿瘤直径≤5cm;(2)交界性:有丝分裂计数<5/50HPF,肿瘤直
径>5cm;(3)恶性:有丝分裂计数> 5/50HPF的任何直径肿瘤[3]。
本组患者术前均行胃镜、超声胃镜等检查,以确定肿瘤来源、大小、部位。
术中用胃镜、腹腔镜联合定位,根据肿瘤部位及大小不同,采用不同术式,以取得最好的疗效。
位于胃前壁的肿瘤术中定位及切除相对较容易,可直接将肿瘤提出,用Endo GIA直接切除。
切除时需掌握切除范围,一般切缘要距肿瘤2~3cm。
肿瘤切除后,术中用胃镜检查胃腔,避免术后胃出血及发生胃腔狭窄。
位于胃后壁和贲门部的肿瘤,手术时需精确定位,因为后壁肿瘤不能直接切除,需从前壁打开胃壁,将肿瘤从前壁切口提出后切除,打开胃壁在胃腔内寻找后壁肿瘤较困难,因肿瘤表面仍为正常胃粘膜,打开胃腔后胃皱壁与肿瘤难以区分,腹腔镜下无手感,因此,需腹腔镜与术中胃镜精确定位才能尽快找到并切除肿瘤[4]。
贲门部肿瘤,如距贲门口小于2cm,切除时不能直接用Endo GIA,因可能会导致贲门口狭窄,行近端胃切除术,患者则损伤太大。
本组有3例患者肿瘤距贲门口小于2cm,肿瘤直径约1.5cm,我们采用打开肿瘤表面浆肌层,剥离肿瘤的做法,完成切除后,术中胃镜检查胃粘膜均完整,避免了术后贲门狭窄的可能,同时完整切除了肿瘤,术后随访12个月,3例患者均无复发。
切下的肿瘤装入标本袋后从扩大的左下腹切口取出,避免腹腔内转移和切口转移。
本组患者1例复发,此例切除的肿瘤直径约6cm,术中冰冻及术后病理报告为恶性间质瘤,因患者年龄较大,与家属交待病情后未行扩大手术,术后随访10个月CT检查发现远处转移。
尽早发现肿瘤,并对复发肿瘤行综合治疗,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放、化疗对胃间质瘤效果不佳,目前仍以手术切除为主,因间质瘤恶性程度与肿瘤大小密切相关,建议发现间质瘤尽早手术切除,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水平的提高,胃间质瘤手术均可用腹腔镜完成,术后患者康复快,美观,临床效果理想,腹腔镜手术是治疗胃间质瘤的最佳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