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培养真菌阳性患者的抗感染治疗及结果分析
血培养阳性结果细菌分布及耐药性

Vitek60鉴 定 仪 进行 血 培 养及 鉴 定 ,药敏 用 K—B 法 ,用 Whonet 5软 件 进 行 分析 。结 果 1 747例 血 培 养 标 本 分 离 出
细 菌 258株 (14.77 ),其 中革 兰 阴性 茵 148株 (57.36 );革 兰 阳 性 茵 nO株 (42.64 )。 感 染 率 最 高 的 细 菌是 大
高 度 重视 ,合 理使 用抗 菌 药物 ,减 少细 茵 耐 药性 产 生 ,以提 高 临 床 治 疗 效 果 。
【关 键 词】 血 培 养 ; 病 原 菌 ; 抗 茵 药 物 ; 耐 药 性
‘
中 图分 类 号 :R969.4;R446.1l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章 编 号 :1672—9455(2009)02—0086-02
· 86 ·
检 验 医学 与 临床 2009年 1月 第 6卷 第 2期 Lab Med Clin,January 2009,Vo1.6,No.2
血 培 养 阳性 结果 细 菌 分 布 及 耐 药 性
韩 冬 严 (辽 宁 省 大化 集 团 公 司 职 工 医 院 检 验 科 ,辽 宁 大 连 பைடு நூலகம்116031)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trospectively analyze the positive rate of blood culture,bacteria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in our hospital in recent years,in order tO instruct proper use of antibiotics in clinic.M ethods Blood samples were cultivated with Baet/Alert-120 automated hemanaIysis system and pathogenic bacteria were identified with Vitek60 instrum ent,drug sensitivity test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K—B m ethod and the test results w ere analyzed with W honet 5 software.Results Among the 1 747 blood samples,258 strains(14.77 )of bacteria were isolated,in which 148 strains(57.36 ) were gram-negative bacteria and 110 strains (42.64 ) were gram-positive bacteria. The bacteria w ith the higher infection rate w ere E.coli,paratyphosus A bacillus,Salm onella typhi and non-Staphylo— COCCUS aureus,Conclusion Enterobacteriaceae bacteria and staphylocoeci are the m ain pathogens in the blood cul— ture,w hereas the drug resistance situation of ESBLs—producing strains,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 RSA),methicillin resistance 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i(M RCNS) were more serious,which should be em phasized.It suggests that antibiotics should be used rationally SO as to reduce drug resistance of bacteria and en— hance the curative effect.
血培养阳性标本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摘要: 目的 了解 本院血培养 阳性标本的病原菌分 布及耐药情况 ,为临床医生合 理应用抗菌药物提 供依据 。方法 对2 0 1 0 年1 月到2 0 1 1 年1 2 月临床送 检血培养标本 中所分离的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4 8 5 5 份非 重复病人血培养标本 中
共检 出病原 菌5 2 2 株 ,其中革兰阳性球菌4 6 3 株( 8 8 . 7 0 %) 、革兰阴性杆菌5 4 株( 1 O _ 3 4 %) 、真菌6 株( 1 . 1 5 %) 。未检 出耐万古霉素 、
3 ~ 5 mL。采 集 后 立 即注 入 相 应血 培 养 瓶 , 置血 培养 仪 中进 行连 续 振 荡 培养 和 监 测 。仪 器报 警培 养 结 果
呈 阳 性 时 ,立 即 转种 血 平 板 、 巧克 力 平 板和 麦 康 凯 平 板 ,置3 5 ℃培 养2 4 ~ 4 8 h ,有 菌 生 长 则继 续 鉴定 、 接 种 。 同时作 涂 片 染色 ,并 电话通 知 医 生 ,报 告 危 急值 ,咨询 患者 病 情及 用 药 情况 。如 培 养5 d ,仪 器 未报 阳性 ,则按 阴性报 告 。
耐利奈 唑胺的革兰 阳性球菌 。耐 甲氧西林 凝固酶 阴性 葡萄球菌( MR C NS )  ̄ H 耐 甲氧西林金 黄色葡萄球 菌( MR S A) 检 出率分别 为 7 7 . 2 7 % 和5 3 . 8 5 %。大肠埃希菌对酶抑 制剂较敏感 。结论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C NS ) 为我院血液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其耐药情 况严重 ,MR C NS的高检 出率给临床 治疗和控制医 院感染带来困难, 糖肽类抗菌药物可作为 多重耐药C NS 重症感染的首选 药物 。
陈素梅
Che n Su — me i
47例细菌感染患者的血培养阳性结果分析

表 2 常 见菌 阳性 时 间 范 围 及 不 同 时 间 段 菌 株 分 布
细 菌种类
阳性时 ≤ 12 h 12 ̄ 24 h 24 ̄ 48 h > 48 h
问范围
大 肠 埃 希 菌
2.3~ 53.8
肺 炎 克 雷 伯 菌 肺 炎 亚 种 9.6~ 36.8
铜 绿 假 单 胞 菌
3.8~ 40.2
金 黄 色 葡 萄球 菌
3.4~ 78.3
表 皮 葡 萄 球 菌
52
国际检 验 医学杂 志 2009年 1月第 30卷第 1期 Int J Lab M(d,January 2009,Vo1.30,No.1
5.统 计 学 方 法 应 用 SPSS软 件 对 资 料 进 行 统 计 学 分 析 。多 次 培 养 阳性 患 者 ,仅 录 入 首次 资料 。
2.细 菌 种 类 和 构 成 47例 血 培 养 阳性 患 者 共 分 离 出 16 种 细 菌 和 1种 真 菌 。最 常 见 的 细 菌 是 大 肠 埃 希 菌 、肺 炎 克 雷 伯 菌肺 炎 亚 种 、铜 绿 假 单 胞 菌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及 表 皮 葡 萄 球 菌 。 见 表 1。
国际检 验 医学杂志 2009年 1月第 3O卷 第 1期 Int J Lab Med,January 2009,Vo1.30,No.1
47例 细 菌感 染 患者 的血 培养 阳性结果 分 析
、 常 玉 芝
81
· 经 验 交 流 ·
【关 键 词 】 细 菌 感 染 ; 培养 技 术 ; 诊 断 中 图 分 类 号 :R446.5 文 献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673—4130(2009)01—0081—02
血培养标本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血液感染指的就是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液并随血行播散的一种感染病症,属于全身性病变,严重者还会导致患者休克,如果治疗不及时,就会降低患者预后[1]。
目前,随着免疫抑制剂、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导致患者自身抵抗力不断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感染概率。
目前,血培养是诊断血液感染的重要方法,尽早给予血培养,尽早确诊病情,并对症治疗[2]。
基于此笔者统计分析该院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8月到2020年3月在我院血培养阳性患者4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40例,女性234例;年龄范围18~78岁,平均为(48.67±4.25)岁。
1.2方法采集患者血液8~10mL,放入血培养瓶中送检,用BD公司9120血培养仪予以培养,利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及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2结果2.1血培养标本病原菌分布情况7860例血培养标本中,病原菌感染474例,检出率为6.03%,其中革兰阴性菌345例(72.78%),革兰阳性菌127例(26.79%),真菌2例(0.42%)。
详见表1。
2.2病原菌药敏结果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敏感,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敏感度超高90%以上,真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均敏感,详细数据见表2、3所示。
3讨论近些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各种侵入性操作的不断普及,导致血液感染发生率不断升高,且细菌耐药率随之升高,极大地提高了临床治疗难度。
目前,血培养作为败血症、菌血症诊断的重要方式,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3]。
在血培养中,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偏高,不能排除污染的可能,为了确保结果准确、可靠,一定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做好采血消毒管理工作,以免出现血培养假阳性结果,从而为临床医师诊治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种类复杂,耐药率各不相同,应加强对血培养标本中病原菌的监测,应深入分析血液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情况以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可有效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血培养 综述

血培养综述引言血培养是一种常见的检验方法,用于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细菌或真菌等病原体。
它起到了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血培养的原理、方法、结果解读以及临床应用进行全面的综述。
原理血培养是通过将患者的血液样本接种到适当的培养基中,并提供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促进细菌或真菌的生长。
通过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细菌或真菌的生长,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血液中是否存在感染。
方法1.严格消毒:采集血液样本前,需要对皮肤进行彻底的消毒,以降低采集过程中的污染风险。
2.采集适量样本:使用无菌针头采集一定量的血液样本,一般建议采集两次血液样本,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3.培养基选择:根据需要检测的病原体类型选择相应的培养基,如肉汤培养基、MacConkey培养基等。
4.培养条件:将血液与培养基充分混合后,将培养瓶置于恒温培养箱中,通常在37摄氏度的条件下培养。
5.培养时间:一般培养时间为24小时,然后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细菌或真菌的生长。
6.鉴定分离:若培养基上有细菌或真菌的生长,需进行鉴定分离,确定其种类和数量。
结果解读1.阳性结果:若在培养基上观察到细菌或真菌的生长,说明患者的血液中存在感染。
进一步的鉴定可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种类。
2.阴性结果:若培养基上未观察到细菌或真菌的生长,说明患者的血液中暂时没有感染。
但并不能完全排除感染的可能性,需要综合其他临床检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临床应用1.诊断感染:血培养是诊断细菌性或真菌性感染的重要手段,可以明确感染的病原体种类,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2.感染监测:血培养可以用于监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细菌或真菌感染的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医院感染控制:通过血培养可以及时发现医院内存在的细菌或真菌感染,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预防感染的扩散。
注意事项1.血培养前应严格消毒,避免污染。
2.采集血液样本时要掌握适量,避免太多或太少的样本。
3.培养基的选择要根据临床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和可能的病原体类型。
细菌感染患者血培养阳性结果的临床报道与分析

细菌感染患者血培养阳性结果的临床报道与分析目的观察细菌感染患者血培养的阳性结果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
方法选自2013年11月~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检验科当中,实施血液检测的细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70例。
采集这70例细菌感染患者的清晨血液标本,选择适宜的培养瓶进行血培养,观察其血培养的情况、细菌分离情况、菌株分离情况、科室分布情况等。
结果对这70例细菌感染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血培养后,统计瓶数为1000瓶,其中需氧瓶占65.00%,厌氧瓶占35.00%(P<0.05);阳性患者占84.29%,阴性患者占15.71%(P<0.05);主要分离出的细菌包括格兰阴性杆菌、大肠埃希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等,主要分布科室为儿科、血液科、ICU、呼吸科。
结论通过对细菌感染的患者进行血培养,并观察其阳性结果,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在临床上有非常积极的重大影响力。
标签:细菌感染;血培养;阳性;结果在临床上,用来监测危重患者的病情、诊断患者血液细菌感染情况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采取血培养的方式[1]。
本文研究当中,旨在观察细菌感染患者血培养的阳性结果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现将详情报告如下,以供临床参考和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自2013年1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检验科当中,实施血液检测的细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70例。
其中,男性患者占42例、占比60.00%,女性患者占28例、占比40.00%,患者的年龄6~76岁、平均年龄为(49.76±10.16)岁。
所有实施血液检测的细菌感染的患者入院后,均经过病理确诊为细菌感染的患者[2]。
所有的细菌感染的患者均属于神志清晰、对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方法明确、自愿接受本组研究、所有患者都能够做到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
1.2方法对70例细菌感染患者血液标本的处理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采集这70例细菌感染患者的清晨血液标本,共计收集范围在 5.00~10.00mL;②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和使用抗生素的情况,选择适宜的培养瓶进行血培养,本次试验选取的仪器为法国梅里埃3D血液培养仪[3];③对患者的血培养情况进行检测,通过检测仪观察显示为阳性结果时,对患者的疾病情况和阳性时间实施平板分离,并根据其阳性时间选择适宜的方式进行接种[4]。
全自动血培养仪阳性病原菌种类及报警时间分析

全自动血培养仪阳性病原菌种类及报警时间分析目的:分析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种类及仪器报警时间。
方法:用BD BACTEC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检测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共计2180份血标本,分析血标本在需氧瓶和厌氧瓶中生长细菌的种类及仪器报警时间。
结果:2180例血培养标本中报警阳性282例,其中真阳性263例,阳性率为12.1%。
分离出细菌269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40.1%,革兰阴性杆菌占57.2%,真菌占2.6%。
其中仅需氧瓶报阳的阳性率为6.3%,仅厌氧瓶报阳的阳性率为2.8%,需氧瓶及厌氧瓶均报阳的阳性率为2.9%;最快阳性检出时间为5.02 h,24 h内检出的阳性数占69.1%,48 h检出的阳性数占92.5%,72 h检出的阳性数占97.0%;假阳性率为0.87%,假阴性率为0.09%。
结论:应用BD BACTEC 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同时进行需氧瓶及厌氧瓶培养能提高血培养阳性率,缩短了阳性检出时间。
标签:血培养;微生物;细菌;报警时间血培养已经成为菌血症及败血症诊断和病情监测的重要手段,对临床针对性抗菌治疗至关重要。
目前国内越来越多医院采用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血液标本的培养,不仅提高了阳性率,也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为了解血培养阳性细菌的种类、仪器报警时间及阳性率,就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共计2180份血培养标本进行了临床评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本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门诊或住院患者的血培养标本2180份。
1.2 仪器与试剂美国BD BACTEC 9120全自动血液培养仪及配套的培养瓶,包括成人含树脂需氧瓶、成人含树脂厌氧瓶、儿童专用瓶。
美国BD PhoenixTM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及各种配套鉴定/药敏试剂。
1.3 方法将血培养标本按照操作说明放入仪器中,仪器每隔10 min自动监测一次,检出阳性则报警并屏幕显示该标本位置。
血培养的报告单

血培养的报告单引言血培养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方法,用于检测人体内是否存在细菌或真菌感染。
本报告单旨在记录血培养实验的结果和相关信息,并为临床医生提供有关患者感染病原体的指导。
实验方法样本采集从患者的外周血采集标本,使用无菌技术避免污染。
血培养实验•将血液标本分别接种到不同的培养基中,包括富集培养基和选择性培养基。
•富集培养基提供适宜的营养,以促进细菌或真菌的生长。
•选择性培养基含有特定的抑制物,可以抑制非目标细菌的生长,从而使目标细菌或真菌能够优先生长。
实验结果经过incubation后,观察血培养培养基的情况,并进行相应的记录。
培养基1结果•生长情况:(阳性/阴性)•菌种:(根据菌落特征描述菌种)•抗生素敏感性测定:(根据药敏实验结果描述)培养基2结果•生长情况:(阳性/阴性)•菌种:(根据菌落特征描述菌种)•抗生素敏感性测定:(根据药敏实验结果描述)其他培养基结果根据实验使用的培养基种类,依次描述各培养基的结果。
结果分析根据血培养实验的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可以进行以下分析和推断:1.是否存在细菌或真菌感染?2.感染的病原体是什么?3.对哪些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敏感?注意事项•在分析报告前,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情况,包括症状、体征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
•血培养结果可能需要与其他血液检查结果(如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一起综合分析。
结论本次血培养实验结果显示患者可能存在细菌/真菌感染,并确定了感染的病原体种类以及对某些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后续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指导。
以上为血培养的报告单,如有疑问,请及时与实验室联系,并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目的:分析、判断、总结血培养真菌阳性结果患者感染的性质,并实行个体化给药,提高抗真菌治疗水平,减少抗真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方法:每个工作日清晨利用《杏林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发现并跟踪全院血培养结果为真菌阳性的真菌血症患者,临床药师及时深入临床与医生一起分析培养结果,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对真菌血症患者进行抗真菌药物治疗。
结果:培养结果:2013年全院血培养真菌阳性130次(55人),占全部血培养培养阳性结果的5.12%。
感染菌种为:白假丝酵母菌71次,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及光滑假丝酵母菌各25次,其它共9株(无名念珠菌4次,阿萨希毛孢子菌、奥默毕赤菌各2次、季也蒙念珠菌1次)。
治疗结果:55例患者中出院29例;死亡22例;自动放弃治疗及转院3例;另有1例仍在院治疗。
结论:患者罹患真菌血流系统感染死亡率较高,临床药师及时发现并跟踪真菌血流感染患者,可以发挥临床药师的药学技术特色,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协助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方法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真菌血症抗真菌药抗真菌治疗Abstract:Objective: Analysis, judgment, and summed up the nature of the patients who infected fungal and the results of blood culture were positive, and then give them the individual administration. We can improve the level of anti-fungal treatment, at the same time, reduce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antifungal.Method:Every weekday morning, we made use of Xinglin Hospital Infection Real-time Monitoring System, to find and track the patients in hospital whose blood culture results were fungal. Clinical pharmacists with doctors together analysised the culture results deeply and timely, and developed individual dosing regimen, and advised doctors rational using of antifungal drugs. Result:Culture results: In our hospital there were 130(55 people) fungal-positive results, 5.12 percent of the total of blood culture-positive in 2013. Bacterial species (times): Candida albicans (71), Candida parapsilosis(25), Candida glabrata (25), others (9). Treatment results: There were 55 patients, 29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22 patients died, 3 patients gived up treatment or refered, 1 patient remained in hospital.Conclusion:Patients who suffered from fungal bloodstream infections are in higher mortality. Detected and tracked these patients timely, clinical pharmacists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who had the pharmaceutical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like improving the cure rate and reducing mortality of patients. Clinical pharmacists deeped into clinical and assistted clinicians to rational use of antifungal drugs. This is worth promoting.Key words: Fungemia Antifungal drugs Anti-fungal treatment真菌为真核细胞微生物,其种类繁多,约10万多种,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大多对人类无致病作用,仅300余种对人类致病[1]。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以及患者免疫力低下,体内留置导管等诸多因素,使得真菌感染率呈逐年增长趋势[2],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已经成为重要的院内感染性疾病之一。
真菌感染通常不易被及时发现,其临床症状易为原发病所掩盖,早期诊断困难,易造成误诊或漏诊。
真菌血症常威胁生命,患者病死率较高[3],诊断和治疗真菌感染的关键步骤之一就是要早发现、早治疗。
笔者做为临床药师,利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控软件,及时发现真菌菌血症患者,并深入临床开展个体化给药,以期为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2013年度全部住院患者中血培养结果为真菌的患者。
本年度我院血培养结果为阳性的标本共计2538例,其中培养结果为真菌的标本130例(共55例患者),占全部血培养阳性结果的5.12%。
1.2 方法利用《杏林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每个工作日清晨查询血培养结果为真菌的患者,并以此为研究对象,深入病房同临床医生一起,结合患者的病情,分析血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报告,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给药方案。
1.3治疗效果在55例患者中,治愈及病情稳定后出院29例(治愈率:52.73%);死亡22例(死亡率:40.00%);自动放弃治疗或转院3例;另有1例仍在院治疗。
2 结果2.1 患者基本信息55例患者年龄跨度较大,平均年龄67.1±14.8a(21a~97a)。
男女性别比例为29∶26。
其中,49例患者在获得血培养结果前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超过1周,6例患者没有使用抗菌药物,为肿瘤或风湿免疫疾病患者;50例患者有中心深静脉置管或PICC置管,平均置管时间17.62±11.03 d(6d~51d);37例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35例患者血培养证实为真菌混合其它细菌感染,菌种为:铜绿假单胞菌(15例)、鲍曼不动杆菌(10例)、金黄色葡萄球菌(7例)和表皮葡萄球菌(3例)。
2.2血培养阳性结果55例患者血培养共得到130株真菌,其中白假丝酵母菌71株(54.62%),近平滑假丝酵母及光滑假丝酵母各25株(19.23%)无名假丝酵菌4株(3.08%),奥默毕赤菌及阿萨希毛孢子菌各2株(1.54%),季也蒙假丝酵母菌1株(0.77%)。
同一患者同一日在不同部位外周静脉采血培养结果相同的为28人,56例标本;同一患者不同日期(5日内)培养结果相同的为16人,40例标本;其余11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多次血培养共获得34次阳性结果,其中10位患者在不同日期的血培养结果菌种一致,只有一位患者相隔8天2次血培养为不同菌种。
部分患者在血培养结果为真菌的同时,痰液或气管分泌物培养结果也为真菌。
2.3 药敏试验结果130株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上述7种真菌对两性霉素B与卡泊芬净对的敏感性均为100%。
无名念珠菌,阿萨希毛孢子菌,奥默毕赤菌和季也蒙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和卡泊芬净的敏感率均为100%。
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及光滑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敏感性详见表2。
表1. 130株真菌药敏试验结果表2. 白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及光滑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敏感性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S(%) I(%) R(%) S(%)I(%) R(%) S(%) I(%) R(%) 白假丝酵100 0 0 96.67 3.33 0 100 0 0母菌近平滑假100 0 0 92 4 4 100 0 0丝酵母菌光滑假丝84 12 4 76 12 12 92 0 8酵母菌注:S:敏感,I:中介,R:耐药。
2.4 抗真菌治疗方案、疗程及疗效在55例患者中,33例患者单独使用氟康唑,给药剂量为首日400mg,维持剂量为200mg,均为每日给药一次,疗程最长42d,最短2d,平均为13.44±9.70 d(2d~42d),其中6人采用序贯给药方法,平均静脉滴注16d,口服给药9d。
5例患者前期静脉滴注氟康唑6.5±0.8 d(5d~8d),后改为静脉滴注卡泊芬净,卡泊芬净疗程平均为11.0d(3~22d)。
治愈3例,另2例患者死亡。
4例患者单独使用卡泊芬净,疗程分别为7d、10d、14d和51d,平均20.5d。
治愈2例,死亡2例。
3例患者单独使用伏立康唑,2例患者采用静脉滴注给药,疗程分别为10d、19d,另1例采用序贯疗法,静脉滴注伏立康唑7d后改为口服给药7d,均治愈后出院。
2例患者初期治疗采用静脉滴注氟康唑,疗程均为7d,随后更换为静脉滴注伏立康唑,疗程分别为4d和7d,均治愈后出院。
8例患者未使用抗真菌药物,6例患者均因多脏器衰竭未来得及使用抗真菌药物即死亡。
3 结果3.1 血培养真菌培养阳性情况分析我院血培养真菌阳性率为5.12%(130/2538),较范艳萍[4]报道低,但比吴跃平[5]报道的阳性率(5/185)高。
白假丝酵母菌比例最高(54.62%),与贺密会等[6]报道的54.3%非常接近,低于李文波[7]等报道的65.7%,说明我院真菌菌血症同样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与国内其他医院大致相仿。
光滑假丝酵母菌占19.23%,高于陈杏春[8]报道的14.7%以及苏芬[9]报道的8.8%,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3.2 真菌血症原因分析3.2.1 患者因素分析患者基础体质差、高龄、抵抗力低下是主要因素。
55例患者中,65a以上患者有37例(67.27%),同时身患多种疾病,其中仅有2例车祸致脑部外伤患者平素体健。
3.2.2 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是引起真菌血症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