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开放合作基本情况

近年来云南加强与南亚、东南亚

开放合作基本情况

2015年2月

一、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开放合作背景

由于地缘与历史的关系,云南省是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是我国与南亚、东南亚发展经贸关系以及经济合作最具优势的省区之一,同时也是中国与印度最早开展友好往来的省份之一。

历史上从云南到南亚、东南亚的“南方丝绸之路”和“滇缅公路”、“中印公路”曾是沟通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的重要通道。目前,云南省更加重视与南亚、东南亚的交往与合作,双方在合作机制建设、教育、文化、旅游、经贸等领域开展了许多务实交流。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等重要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南亚、东南亚已成为我国加强对外交往的重点区域。不断深化云南与南亚、东南亚等国友好合作,积极拓展合作新领域是我国及云南扩大向南亚、东南亚开放、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一个重要选择。由此,云南迎来了与南亚、东南亚等国家深入开展全方面合作的历史机遇期。

同时,随着地区局势的发展,双方合作在不断向多层面、深领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内外部的严峻挑战。牢牢把握“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桥头堡建设重要战略机遇期,克服全球政治格局和南亚、东南亚地区局势变化带来的阻碍,才能推动双方全面合作不断深化。

二、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开放合作特点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南期间提出云南要“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战略定位,将云南与南亚以及东南亚开放合作提升到国家新战略、新布局和新层面。云南与南亚、东南亚经贸合作情况详见附件,经分析存在一些特点。

(一)高层互访及部门交流进一步加强

长期以来,云南省与南亚、东南亚等国在高层交流方面已具备了一定基础,建立了双方各部门高级官员的互访机制,进一步完善了云南省之与南亚、东南亚等国间的高层沟通渠道,交流合作平台和机制日益丰富完善。中国-南亚商品展升格为中国-南亚博览会,昆交会、南亚国家投资促进会、中国—南盟经贸高官会、中国—南亚商务论坛、中国-南亚智库论坛、东盟华商会暨亚太华商论坛等,已经成为我省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平台、推进桥头堡建设的新亮点。孟中印缅地区合作区论坛成效显著,推动经济走廊联合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在昆明举行,正式启动了四国政府间合作。亚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十年战略框架(2012-2022年)》云南行动计划编制完成。与老北、越北、泰北合作机制日趋成熟,建立了滇缅合作机制,中国云南—老挝北部合作特别会议暨工作组第六次会议、第2届中国云南—缅甸合作论坛成功举办。中缅瑞丽、中越河口、西双版纳等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层次和水平不断提升。此外,云南省有关政府部门、商界和学术界加强了与南亚、东南亚各国驻昆明总领馆的合作和信息沟通。云南各类学术机构与南亚、东南亚各国总领事馆多次联合召开了学术研讨会,与旅游机构联合开展了南亚、东南亚各国的旅游文化推介活动,开展了南亚、东南亚各国文化节等活动,进一步促进了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各国的合作。

(二)互利互惠长效合作机制逐步形成

以连接内外、通江达海、沟通两洋(太平洋、印度洋)为目标,云南

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国际大通道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区域间互利互惠的战略关系日益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立体化推进,重大项目稳步开展。“八出省、四出境”铁路通道建设快速推进;“七出省、四出境”公路干线主骨架基本建成;“两出省、三出境”水运通道建设加紧推进。泸沽湖、澜沧、沧源机场加快建设,机场布局和航线网络进一步完善。同时,昆曼公路全线贯通,锁蒙、昆武、大丽、长水国际机场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南北大通道、龙瑞等在建高速公路加快推进;玉蒙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云桂铁路、蒙河铁路等在建铁路建设步伐加快;西双版纳机场改扩建工程完成,开通了昆明、景洪等城市通往曼谷、清迈、河内、胡志明市、仰光、曼德勒、万象、琅勃拉邦、金边、暹粒等GMS国家主要城市的航线;中老铁路境外段前期工作、中缅伊洛瓦底江陆水联运通道建设等项目稳步推进。中缅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炼化基地和支线管网加快建设。国际光缆工程建设正在推进,已开通中缅、中老国际陆路光缆。云南连接老挝、缅甸、越南的通道项目纳入了国家周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总体规划、长江经济带指导意见。口岸建设成果显著。沿边开放新高地效应初显。组织实施了一批目标准而具体,真正落到实处、惠及民生,社会影响大、辐射广的对南亚、东南亚地区国家的合作援助活动。在南亚、东南亚试验推行了部门方案援助方式,对农业、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部门的发展提供规划支持,并根据规划提供相应的项目援助,使项目之间相互支持,互为补充,进一步提升了援助的效果,深化了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地区国家友好合作关系。

(三)合作规模扩大,合作质量提升

在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桥头堡建设的总体格局之下,云南省充分发挥了作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重要门户的作用,积极打造我国沿边

开放的试验区和南亚、东南亚地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区,进一步深化了与南亚、东南亚地区全面合作,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经贸、农业、旅游、环保等方面的协作不断深入。逐步建立健全了区域性市场体系,以规范和整合行业协会为突破口,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在促进云南省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合作中的作用,推动建立了行业联盟、产业联盟,形成了更加完善的区域合作保护机制、有效的合作推动机制、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促进了区域合作协调发展。支持企业间开展技术、生产、投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四)合作转向全领域依托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各国的合作基础,近年来,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合作对象更加多元,合作领域深入拓展,在交通、能源、旅游、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取得积极的成效。一是与大湄公河次区域五国交流进一步深入,合作领域更加广泛。与周边国家成功建立了有效合作机制,通道持续建设,与缅甸开展油气管道建设等大项目,替代种植方案取得阶段性成效,且在电力、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合作中也取得了新进展。二是利用在昆明举办南博会、昆交会、旅交会、中国—南亚商务论坛等平台,广泛邀请南亚、东南亚等国各方面人员来昆,促进了相互了解,增进了友谊。三是截止2013年,接收来自南亚、东南亚国家留学生突破1.5万人,增速较快,2014年东盟和南盟留学生将达3万人。云南68所高校都不同程度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开展了教育交流合作。接待入境游客457.8万人,增幅较“十一五”期间增加近20个百分点,存量和增量全国排名均位于上游水平。四是建立了城市间的互访机制,共同探讨城市间的合作,选择了有关领域和区域派驻办事机构和人员;五是开辟了云南至南亚、东南亚各国主要旅游干线,进一步扩大了民间往来。

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

1、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不断推进,为深化云南省与南亚、东南亚合作提供了重大机遇

经济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的发展正在持续加速,中孟战略利益随之不断融合,合作空间越来越大。2013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印期间,中印共同倡议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推动中印两个大市场更紧密连接。中印两大经济体联手,让致力于摆脱贫困,实现2021年建成中等收入国家目标的南亚、东南亚等国非常重视。中印两国领导人同意开展在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大项目合作,这对改善南亚、东南亚各国交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加工制造业和商业物流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孟加拉国处于这条经济走廊的中心地带,能够发挥重要角色,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也必将给南亚、东南亚等国带来丰富的经济硕果。

2、云南省与南亚、东南亚等国关系稳定健康发展,为深化合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政府把周边外交作为外交优先方向,努力使中国的发展更好地惠及周边,促进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共同发展。2013年10月,中国召开了建国以来的首次周边外交工作会议。会议明确指出,中方将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秉承“亲诚惠容”的合作共赢理念,积极营造更加和平稳定、发展繁荣的周边环境,推动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南亚、东南亚各国作为我国的近邻,必将首先分享到中国快速发展的成果。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在贸易、投资、金融、农业、科技创新、卫生、教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上的合作;鼓励和支持云南企业赴各国开展互利投资,建议主要企业积极参与南亚、东南亚各国通讯、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产

业发展。

3、经济优势互补,为深化云南省与南亚、东南亚经贸合作提供了强大动力

中国的稳定发展将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为周边国家和全世界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中国企业走出去将向他国提供更多资金。云南省近年来经济形势发展良好,就在全国外贸呈现低迷之际,2014年云南外贸迎来了高歌猛进。2014年,伴随着经济大环境的低迷,云南经济也面临转型,在外贸高歌猛进的态势下,直接拉升了外贸在整个经济总量中的占比。云南和东盟联系未来将进一步深化,2015年云南外贸或继续高歌猛进。云南省与南亚、东南亚优势互补明显,双方合作可以带来巨大的共赢效益。目前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而南亚、东南亚等国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且价格低廉,是潜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基地,可以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供适宜转移的市场;我国轻纺、家电、电子、机械、化工、医药、建材、冶金等行业,已有相当多产品具有较成熟的技术水平,形成了一定定的竞争优势。而且,现在很多产品在我国已趋饱和,生产能力出现过剩。但是南亚、东南亚等国工业发展水平低,我国企业的设备与技术仍属先进与适用,未来通过设备投资和技术入股等方式对南亚、东南亚等国投资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4、南亚、东南亚市场潜力巨大,为推进双方经贸合作提供了广阔前景

南亚、东南亚的4条干线公路(昆明到河内、昆明到曼谷、昆明到仰光、昆明经缅甸至印度雷多)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中,泛亚铁路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中越铁路(泛亚铁路东线)昆明至河口已建成全面通车,中缅铁路(泛亚铁路西线)中保瑞段先期施工段于2014年7月底进场施工,

中老泰通道玉磨铁路已启动前期工作,中缅孟印通道大瑞铁路联通腾冲猴桥铁路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规划研究项目,国际大通道的格局已逐步形成。南亚、东南亚地区有近20亿人口,地域广阔、资源富集、市场广阔、需求多样、发展潜力巨大,是最具发展活力的世界经济体之一。南亚、东南亚一些国家近年平均经济增幅一直保持在6%以上。随着经济发展,人民收入迅速提高,传统和新兴产品需求增长每年在3%以上,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新兴消费市场。近年来,依靠劳动力资源禀赋优势,南亚、东南亚等国进一步推进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在国际产业链条中找到符合自身特点的定位。从投资环境而言,南亚、东南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政府重视、政策优惠、经济增长较快、市场潜力较大、劳动力资源充足且价格低廉等方面。南亚、东南亚各国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吸引外资,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南亚、东南亚是一个成长中的潜在大市场,有其自身的资源优势,我国企业可采取产业转移和产业开发等方式进行对其进行投资与经贸合作。

(二)挑战

1、南亚、东南亚各国国内稳定问题,在今后一段时期仍将影响双方合作

南亚、东南亚国家政治与安全风险相对较高,变数较多。目前,执政的人民联盟在议会中占有多数,且得到军队和警察部门的支持,有望保持政局总体稳定,但潜在风险依然存在。由于美国、印度、巴基斯坦加大在南亚的反恐力度,一些恐怖分子逃匿到南亚、东南亚等国家,这些恐怖分子与当地伊斯兰极端势力合流,从而对南亚、东南亚等国家安全与稳定构成潜在威胁。另外,由于贫富悬殊、腐败等问题严重,南亚、东南亚等国

家犯罪率较高。近年来,南亚、东南亚等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形势有所恶化。敲诈、凶杀、持枪抢劫、绑架、走私贩毒和黑社会团伙之间的火并等各类传统案件不断发生,偷窃、车匪路霸横行,地方黑势力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猖獗。南亚、东南亚等国家法制不健全,警察执法不力,案件审理效率十分低下,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犯罪分子的气焰。

2、南亚、东南亚等国国内经济发展水平低下,仍将是推进双方全面合作的主要障碍

一是作为当今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地区,南亚、东南亚等国经济发展起步晚,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落后,自然灾害频发,对农业生产冲击很大,粮食自给不能保证。作为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地区,劳动力素质不高,人口压力巨大与资源短缺的矛盾突出。人均耕地面积为世界最低水平。同时,南亚、东南亚地区教育严重滞后。

二是南亚、东南亚等国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自来水、电力供应短缺,天然气供气压力不足,交通秩序混乱并且拥挤,港口货运处理能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到南亚、东南亚地区争取国外投资的能力。此外,劳资关系相对紧张。工人经常举行罢工,特别是一些出口加工区相继出现大规模罢工。多家服装厂工人要求提高最低工资而在近期展开多次罢工,甚至造成部分工厂停工。

3、云南企业和民间缺乏对南亚、东南亚各国政策法规和市场准入的了解,难以规避风险

尽管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地区在地理上临近,但是不少云南企业不仅对南亚、东南亚各国的开放政策、相关法规、基础设施等了解不够,而且对南亚、东南亚各国的办事程序和方法也知之甚少。一些企业对南亚、东

南亚各国的偏见也很难消除,依然认为部分国家落后,没有市场潜力可挖。总体来看,云南企业缺乏走向南亚、东南亚的信心,致使双方的经贸关系还处于初级的阶段。

南亚、东南亚各国的经济体制和政府行政运行体系与我国有较大差异,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中国企业对南亚、东南亚各国制度体系和政策法规,以及管理程序都比较难以学懂弄通,许多企业不会合理规避经济风险。同时南亚、东南亚各国其宗教、语言、风俗习惯与我国大不相同,很多中国人不仅不习惯那里的气候条件,而且对其生活习惯、禁忌、信仰等也不熟悉和了解,在工作和生活中时常遇到麻烦。近年来,尽管有些云南企业尝试投资南亚、东南亚地区,但进入南亚、东南亚各国之后发现双方差异太大,一些在国内行之有效的营销模式在当地实行屡屡碰壁,而且由于不了解主管部门,也不了解如何申请扶持外资企业的政策优惠,因此难以拓展南亚、东南亚市场。

四、工作重点

(一)拓展投资新领域,加强能源合作

投资业是目前云南与南亚、东南亚经贸合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也是经贸合作需要重点突破的领域。需要在双方的经贸合作中不断熟悉和了解对方国家的投资市场和相关法规,并根据需要签订相关协议,逐步探索投资合作的途径。薄弱的能源基础设施已成为南亚、东南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云南要发挥资金和技术,通过工程承包、技术咨询、能源设备出口等方式参与孟加拉国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南亚、东南亚等国家做好电网的维护、改造和扩建工作,促进南亚、东南亚等国家电网的扩容与升级。通过对生物能、太阳能的综合利用,帮助南亚、东南亚解

决偏远地区用电难题。云南还可以加大对南亚、东南亚等国家新能源技术人才培训的帮扶力度,降低双方新能源开发成本,提高新能源能效。同时放宽对南亚、东南亚外资的市场准入,鼓励外资企业进入云南市场,完善云南省对外经贸服务体系。

(二)加大对云南国际通道和口岸建设的支持力度

国际大通道及口岸的建设是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建议把建设中国连接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深化双方交通领域的合作。把昆明至加尔各答航线延伸到孟买、新德里,为人员往来提供便利。共同推进云南与南亚、东南亚陆路大通道建设,让公路再现历史辉煌。同时增加与南亚、东南亚的水路直运航线,减少货物运输成本,大力修建铁路及口岸等基础设施,充分发展货物运输不可替代优势的发展方式,减少成本。

(三)增进教育合作,加强人文交流

着力将云南打造成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教育合作基地和文化交流中心。增强双方教育界的交流、沟通,把教育合作的领域向中小学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其他教育领域拓展,扩充云南与南亚、东南亚教育合作的内涵和空间,最终实现双方全方位的教育合作。在文化交流方面,与南亚、东南亚等国磋商定期互办文化节、文化月或文化年等活动的可行性,扩大人文交流的影响力和宣传力度;拓宽双方文化交流与合作的空间,例如在图书馆、博物馆、艺术等专业领域进行交流与合作,推动双方文化机构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鼓励和推动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地区国家的文化产业之间、文化企业之间加强人员往来和产品合作、开发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探讨共同举办文化产业论坛。

(四)提升云南省地方政府外交、内外协同能力

作为国家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云南省要注重提高次政府外交能力和水平,服务于国家外交大局,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建立更加密切、相互信赖的合作关系。近年来,云南省以“睦领友好、合作共赢”、“友好、合作、发展”、“南亚友好合作之行”、“亲邻之旅”、“GMS友好之旅”等为主题,对南亚、东南亚等国家开展了高层次访问,推进了云南省及中国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友好关系。云南省要继续践行“立足周边、拓展东盟、开拓南亚、面向世界”的国家外交思想,充分发挥与周边邻国地缘相近、民族同源、文化相通的优势,推进和深化与南亚、东南亚等国家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五、对策建议

(一)提升合作层次

从政府间合作和民间合作两个层面,努力提升产业合作的层次和水平。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强政府间合作,通过建立跨部门的国际产业合作联席会议制度等方式,统筹协调云南省与南亚、东南亚的产业合作,形成政府间双边产业合作机制。大力发展区域产业合作中介服务机构,实现合作方式的多元化和各类合作主体的优势互补,探索建立出口加工区。另一方面,鼓励云南省内的高校、科学院、企业的研究所等各类科研机构开展与南亚、东南亚的产业合作,尤其是可并力争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研究开发能力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积极推进传统基础性领域的合作,同时兼顾新型创新型领域的发展。

(二)完善合作机制

充分利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这一历史机遇,发挥好云南省与南

亚、东南亚合作项目的作用,建立完善云南省与南亚、东南亚双边高层互访交流机制,形成并完善联系制度。积极发挥民间交流对双边政府合作的补充作用,积极推进云南与南亚、东南亚的民间交流,通过建设友好城市和姐妹城市,把云南真正建设成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人文展示窗口。

(三)扩大合作规模

提升云南与南亚、东南亚的贸易规模。近年来双方贸易增长呈跳跃起伏状态,应针对双方贸易云南处于显著的顺差的状态,在增加进口方面首先实现突破。可从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合作等领域,加强云南与南亚、东南亚进出口合作,促使双方贸易的商品结构走向多元化。借助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各合作平台,进一步与南亚、东南亚深入交换关于经贸合作的意见和看法,加强双方对贸易和投资的政策支持,寻找经贸合作新的增长点。支持云南省建立面向周边国家的商品贸易枢纽和金融中心,并且与南亚、东南亚共同探索互建产业示范园区的可能性。

(四)拓宽合作领域

充分发挥现有平台和渠道的功能,不断推进云南与南亚、东南亚等国家互联互通。通过多种渠道向南亚、东南亚等国家官方和民众宣传我国积极推动孟中印缅毗邻地区互联互通的政策和态度,大力支持孟中印缅汽车拉力赛等活动,进一步推动双方之间的交通便利化合作;并且,还应把互联互通的领域从通路拓展到通电、通商、通讯、通气、通关等方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云南省的旅游机构主动与南亚、东南亚等国进行对接,充分挖掘南亚、东南亚旅游市场的潜力,同时扩展云南旅游市场的南亚、东南亚客源。在对方城市举办商务和旅游推介会以及商品交易会。

(五)巩固合作平台

建立云南省与南亚、东南亚合作平台管理制度,对南亚博览会、昆交会等各类大型会展活动进行统筹规划、统一指挥、宏观调控。组织力量对合作平台进行深入总结,制定双方合作发展的规划和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合作平台管理和促进体系,制定中长期的发展规划,依据合作项目规划进行发展指导、协调、服务、监督;统筹协调、研究解决巩固合作平台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大对合作平台巩固的宏观指导和扶持力度,设立独立专门机构全面负责组织、规划、指导和协调工作,并制定相应管理办法,提供一站式服务,引导和促使双方合作平台的规范、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